法治赢未来
1. 法制报告会听后感500字
星期一下午,我校特地请来少年管教所人员,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法制教育课,我们可谓是受益匪浅。
一个个典型的实例,让我们了解到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少年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我想,造成他们现在的样子,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太差,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到弄得不可收拾才反应过来。在这些实例中,有很多人只是一时冲动,为了解气,才范下了故意杀人罪,当初如果平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该不该做这些事,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犯了罪,一关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是把一生都毁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而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则是最美丽的篇章,如果把这最美好的时间浪费在那幽暗而又阴森的且失去自由的屋子里,那一生将会有一道抹不去的阴影,陷入无底深渊,不能自拔。
青少年犯罪,不仅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还会连累到自己的所有家人,因为他们把一切都交给了我们,就算是为了他们,我们也不能做出这种伤害他们的事。
所以,我们要预防犯罪。
首先要不断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并且要加强控制力,做事要沉着冷静,要分清自己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做一个合法的好公民。
平时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交友方面还要增强判断力,判断出该交的朋友和不该交的朋友,从而更好的发展自我。
不过我想,那些青少年罪犯或许是一时疏忽而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如果身旁有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从而给他找回自信
2. 关于法制主题的手抄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调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词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如建国以来,绍兴县第一起绑票案作案者陈铁江(当时17岁),因经常逃学,与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染上赌博和玩游戏机,为弄钱以绑票索要钱物2万余元,并将9岁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愈演愈烈,像绍兴前几年也有结帮搞派团伙作案的,如“东街帮”、“城南帮”等。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②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③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④犯罪的类型复杂,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计算机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题目自己改
3. 法制手抄报内容
1、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呢?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2、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二、树立自尊、自、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我办理的舒某抢劫、伤害案,案犯舒某原是一名中学的学生,因从小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一直不好好读书以至成绩越来越差,他的母亲给他转学后,他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还是自暴自弃,成天泡在游戏机房玩游戏,并结识了也是不读书的刘某等人,后与刘某等人一同去打架伤人,抢出租车司机,坠落的无法自拔,最后被关进监牢,被判处七年徒刑。
三、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须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 第一、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搏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信邪不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人总是心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4. 法治伴我成长 征文 2000字、
j最佳答案你从荆棘中绽放,你从崎岖中走来,我们的法制进程。
你束起凌乱的长发,披上遮体裘衣;结绳以记事,刻骨以铭文,铸鼎而铭记。终有那世袭替代禅让,高低贵贱始有分别,赢得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赞誉。然“对‘太阳’之咒骂,对酒池肉林的痛恨,烽火戏诸侯的儿戏中”,国之厦为之倾斜。“窃钩者盗,窃国者诸侯”各地诸侯历新法强国力,秦盛商鞅裂,吴兴李悝亡。
“劳力者食人,劳心者食于人”。始皇立而一统天下,君主制立于中国。“焚书籍,坑儒生”,一统钱币经济兴,一统文字文化盛,皇权集于一身,开始了文明古国千年封建之旅,终难脱人治大于法治的绳缚。江山代改,人才辈出。在重兵压城城欲摧之时,南唐后主不思励精图治,变法兴国,以跪拜佛堂而抵兵戎,以吟诗作画而自醉,一江春水不敌兵,终败送大好河山。宋太祖赢得大宋一统,但沉疴难除,旧疾不去,法之立服务于高主,黎民广大难逃重压。君主悟而臣子励,王安石受命危难,为振兴国力,欲破而后立,不惜以身战旧法。张居正“一条鞭法”为黎庶,为百姓,众说纷纭。精美设想,英雄无数,只能改经济不能改政治,政体不变,经济之变革如昙花一现,香存而花败。法制之改革不动根本,难植新芽。
在盲目与固执中,枪炮声响彻耳畔,强盗闯进家园,掠走珍宝,窃贼分割了土地,痛苦的呻吟中,雄师觉醒。戊戌变法学西洋,改旧习,可刚一触及旧统治者利益,法治便又为人治。“百日维新”成了“戊戌变法”的代名词。民国初立,国权归于民,但 为了新法之立,孙逸仙出生入死,出广州,战军阀,以血肉之躯抵旧思潮的炮火,民国终于站立。“民族,民权,民生”,孙先生为立新法除旧制,鞠躬尽瘁,死而不已,随着先生的故去,新法也被“蒋氏”政权遗弃,民不聊生,法虽立而无用武之地。
黑夜终会逝去,曙光定会来临。春雷阵震,雄师跃起,伟大民族屹立东方,毛主席振臂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法制步入正轨。当人大代表步入会堂,当新宪法诞生,我们泪飞流而心欢喜,不再沉迷,不再壅塞,民权合乎民意,欣欣向荣,春芽萌发,法治社会逐步建立。事事终须磨砺,芬芳出自严寒。十年浩劫,法被践踏,人被压抑,从高官到小民无不被黑云笼罩,你——法的进程几乎停滞。伟大的中国人民终究挑开乌云见月明,人心思进出新生。邓小平书记领导下,十一界三中全会出台利国、利民新法律,家家欢呼,人人雀跃。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日新月异。江书记“三个代表”壮心志,新社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胡锦涛书记带领我们开创未来新世纪。和谐社会,法制社会,人人欢喜。看蓝天下,从小儿垂髫到耄耋白发,《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儿童健康成长;《老年人保护条例》,社会保障系统让老人安心安逸;《经济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举法》让你行使政治权利;《兵役法》保国为民,《消费者权益法》让你放心去消费生活。走在街头,游于园中,无时无刻我们不被法律呵护。
中国的法制历程,历尽千载风尘,吐故纳新绵延不绝,法制社会人心所向。我深爱的祖国,你的春天鲜花烂漫;法制社会让你四季如春。
法律伴我成长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开始关注法律,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幼稚而天真的小孩。可是不知怎么,看到里面的法制故事,我就情不自禁关注起了这个那时令我似懂非懂的名词―“法律”。那时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是少儿频道的动画片,而我是个例外,偏偏喜欢中央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今日说法》。我几乎每天都会收看这个节目,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中午,节目一开始,我便一手捧着饭碗,一边目不转睛的盯者屏幕,生怕会错过每一个镜头。就这样,时光飞逝,转眼间法律已经陪伴我度过了四个春夏秋冬,这时的我已经是一个中学生了,但是收看《今日说法》依旧是我每天的家常便饭,是我每天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近几年的法律事故频频出现,老师对我们的法律教育渐渐增多,中学生们不得不对法律重视和关注起来。观看《今日说法》,不但可以了解这十年来祖国法制社会的变迁,而且可以增加许多法律知识。看了这么多年的《今日说法》,我也应该是它的忠实观众了吧,有许多法制故事令我记忆犹新,其中两个我记忆深刻:
一个女孩,父母离异后,与父亲和继母生活在一起,继母一直虐待她,最后将女孩的胳膊打残了,继母因此而被判刑。这个法律事件引起我们的深思,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女孩也是受法律保护的,就因为继母不懂法,不知道打孩子也是违法的行为,才导致了事件的发生。这件事启示我们:不学法就很容易触犯法律。我曾经在《今日说法》看到过这样悲惨的一幕:广西田东县一位司机驾驶大货车行至国道323线,将横穿马路的一名6岁男童碾压致死,一名仅6岁的儿童就这样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这起交通事故只因男童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不可翻跃防护设施”是交通规则中明确规定的,可是,人们总是这样想:没事我心里有谱,绝对不会发生事故,再说了,这样不就可以少走几步路了么。他们就是因为这种侥幸心理,而送了性命,几步路难道还不如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生命么?这种走捷径丢性命的事故数不胜数。这难道还唤不醒人们遵守交通法规的心吗?
随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成了一个法治社会,所谓依法治国,各种宪法:《未成年保护法》、《妇女儿童保护法》、《劳动法》……。相继出台,现在我们老百姓更应该知法懂法。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有人可能会说:你多虑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约束不到我们。我说:不!法律离我们很近。那些轻视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法律,就是实现正义、体现公平、正确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准则。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常常讲要遵纪守法,可见遵纪是基础。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做起,将来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要有坚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学苦练,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自己,用优秀思想文化影响自己,激励自己;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知法、用法、守法和护法的水平,让法律一直随着我们成长。
5. 法制作文急
一,用思考,良心和勇气去追求正义
前段时间,最能反映我们现行司法体制的弊端消息莫过于下面这一则:
一场审判中的所有人———辩方律师、公诉人、审判长、主审方法院院长都持无罪意见,但受审者周澄最终获刑5年。在周澄刑满出狱之后,完全出于偶然,他得到了一套与案件 审判有关的案卷副本。这套案卷副本显示:当年决定他命运的那场审判竟是“上面要判几年就是几年”。(12月7日《中国青年报》)
这则消息一出来,评论如潮,人们纷纷对现行的司法体制进行反思。是的,法官除了法律无上司,但今天我们的法院却是人、财、物都控制在地方政府手中,而司法改革讨论了多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问题是,即使在这样的司法体制下,法官就有权作出违背法律的判决吗?法官能用这样一条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责任吗?因此,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还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人虽然是一个个社会组织的成员,但仍然没有摆脱我们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应当具有良心和道德、正义感的人这一事实本身。同样,作为一个政府公务员、司法者,首先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然后才是国家机器中的一份子。作为公务员、司法者,是否仅仅按照指令行事,还是通过独立的思考作出符合法律意志的结论,并拒绝执行公然违背法律意志的命令,这深刻地考验着每个公务员与司法者的思考能力、良心与勇气。
在周澄挪用公款案中,原本溪市平山区检察院起诉科科长滕俭秋对此案提起了公诉,今天周澄案的申诉状也出自她的手。她解释道:“不是说我不在位了,我就说周澄无罪,即便是当时,我也明白无误地持无罪的观点。但是上面定了调子,说只要证据搞好就行,我们也只好尽量往有罪上*。”同样,在审判中,据知情人士讲,上面非要判,而司法机关则认为无罪,但顶不住上面的压力。知情人士讲,这些讨论已全部记录在案。所以,因为上面要定周的罪,滕俭秋就往有罪上*提起了公诉,而法院从院长到审判员也就以有罪进行判决,尽管他们都认为周无罪。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什么样的逻辑。
有鉴于公务员服从法律而不是上司命令的重要性,《公务员法》第五十四条特别作出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显然,仅仅《公务员法》这一条规定并不能保证公务员、司法者在执行公务与司法活动中可以免除职务变动与失去职位之忧,司法体制的改革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早在19世纪德国法学家耶林谆谆告诫我们“为权利而斗争”!权利不是一天能得到的,每个人的正义行动会将涓涓细流汇成奔腾的大江,因此,每个人必须牢记,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不值得过,司法者、公务员必须用思考、良心与勇气来追求正义!
二,一个我很喜欢的小文章:
悼 兄
生命原来竟如此的脆弱,生命原来竟不允许反悔。
是的,人的一生中能有几次重新开始的机会呢?哥没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法律的严肃剥夺了你生存的机会。只是这一次机会的剥夺,你的归宿就局限在了一只狭小的盒子。我无论如何都难以想象出,在这么一个小小的盒子里,你是如何的蜷缩,怎样的伸展。
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一个鲜活的生命在顷刻间灰飞烟灭,物质实现了转换。虽只改变了存在的状态,但这么一个转变过程却得到法律的襄助。平凡的人可以有权利选择死,但没有权利选择死的时间,没有权利选择死的方式。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法学家为废除极刑而疲于奔命。的确,我们痛恨的是残忍的犯罪事实,恶心的犯罪行为,可耻的犯罪动机。我们痛心的是犯罪者,你曾经善良过,曾经有过梦想,你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去承受自己能够预知死亡结果而且要真切的感受那份痛苦。我宁愿你是白痴,你不明白死亡的痛苦,就没有了畏惧,在不经意中失去了生命。那样对于关心他的人也可以把这一切归于天命,而不用在此深深自责。但现实的法律却是相反,白痴不用去死,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你,必须承受分离,选择死亡。
32岁的你,人生的历程就此提前结束。写下这个文章不为纪念你,真的,你的的确确错了。只为一种亲情,一种近似溺爱的惋惜。如果,如果,如果我可以把你影响,我想你做和我一样的循规蹈矩的凡人。但是,我没有办法影响你,我心虚地把这归咎与我们道不同,我无法为你谋划人生。我为自己的不开心感到些许释然,感觉那样我也为你做了什么,哪怕除了难过,我几乎从没有为你付出过什么。
哥,我想你是不会记怪我吧,象我这样的人宁愿在你去了之后每年的年饭摆上你的一副筷,却不愿在你错误之前和你相处一天,哪怕只是一天。我们将关心停留在心里。在某个良心发现后的反省自责和深深懊悔中,我们执着地坚持中国人情感的含蓄习惯,在你的错误中保持缄默。或是抽身转去,把自身置于安全地带。是中国人的意识让我没有了选择,除了选择难过。
对于你,哥,你应该高兴,你成了我们全家关注的焦点,这是你最大的愿望和以往从未得到过的。我们都为你难过,我们都为你担心。当我们拿出了决心,真诚地想为你做点什么的时候,你去了哪里?你为什么沉默?
看着你居住的小盒子,我哭着告诉别人,关心家人吧!我家已经受到了惩罚!
三,武侠流行之法律分析(我拟的一个题目,这个文章很有意思,视角非常独特)
分析武侠,“武”只是其中一面。社会既有冲突,又必须有合作。坚持正统的梁羽生甚至说,宁可无武,不可无侠。“侠”究竟为何物?嫉恶如仇、情深义重,乃至捐躯赴国难等等,都属“侠”的范畴。但概括而言,则是“信”与“义”,即行为在形式上守信,于内容上守义。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指出:“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10]轻生死、重然诺,言必信,行必果是侠的一个基本特征。守信是侠客于江湖的立身之本。无论在哪本武侠小说中,守信都是江湖中的基本规范,不讲信义最为人不齿。这是因为社会是因人的行为活动而得以延续的,社会中人的行为是互动的,只有对他人的行为具有可期待性和可预测性,人们才能够理性地决定自己该如何作为,社会也才能延续下去。要使人的行为具有可预测性,一是由社会定一套行为规范,并监管其实施,二是由个人对自己的承诺进行担保。前者如法律,法律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建立和保持一种可以大致确定的预期,以便利人们的相互交往行为。”[11]后者就是信誉。武侠世界选择了信誉。经济学家,如张维迎,认为“与法律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机制”。他举了个在家楼前小卖部买饮料的例子,如果付了钱拿了饮料要出门时,店主说你还没付钱呢,这样的问题法律无法解决,因为法官没办法判断谁说的是真话,如果给小卖部装上监视器,成本又太高。但实际上这种事情不大可能发生,因为如果邻居们都知道这件事后,也都不敢去了,店就得关门。店主由于害怕失去未来的生意,才不敢耍赖,这就是信誉机制。[12] 信誉的机制运行实际依赖于未来的惩罚。
但以此来审视一下武侠世界,却会发现把信誉看得比性命还重的侠士们的条件与此并不相符。侠客们并不是因为“害怕失去未来的生意”才行侠仗义。作生意是为了得利,而行侠则是付出。侠客遵守诺言,此次舍身相助,是为了今后还能无数次舍身相助,这样的逻辑即使不是荒谬,也是于情不符的,特别是在遵守诺言即意味着死亡的情况下(这在追求戏剧效果的武侠小说中比比皆是),即一次性博弈时,仍信守诺言,就更与“理”不通了。
在高度流动的市场经济中,另一维护信誉机制的方式是建立企业,企业是将一次性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的机制,是信誉的载体,即所谓以“庙”的声誉来约束和尚的行为。[13]对于武林人士来说,门派就是他们的“庙”,即企业,门派使侠客个体的行为转换为了群体行为,这样门派就有积极性去监督其门徒的行为,在小说中也确实有不少的叙述,如《天龙八部》里,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师年轻时与叶二娘偷情,最终被揭露出来,在武林群雄面前,为了少林寺的清誉,玄慈自己下令按门规受杖责而死。但从总体来看,这种作用并不占主要地位,而且其中更多体现地是个人的道德行为。在武侠世界里,真正的侠客往往是无门无派的,特别在古龙的小说往往更是如此,对他们来说,几乎看不到“企业”的作用。
经济学家的理论与武侠世界的“现实”是矛盾的。当然人们最为常见的反应是武侠小说根本就是虚幻的,不是现实。但武侠小说的武功描写虽被很多人视为荒唐,而其对人性的刻画却很少被人指责。人们在读武侠时,对这种“现实”是接受的。其矛盾何在呢?
“经济人”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而侠客的行动逻辑与经济理论的分歧原因似乎也在此,因为侠客的行为是利他的。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分歧原因并不成立。因为侠客的行为同样是利己:信守诺言,获得一种守诺的心理满足。守诺实际是江湖世界的一种意识形态,信守诺言,可以获得社会的道德认同,并使内心的信念得到践行。对于道德君子来说,道德行为是一种能给自身带来效用满足的自利行为。
但问题并没有解决,道德如果是个人的行为,那可以理解,但它成为社会的规范时,成为一种内化于人心的意识形态时,它必须满足一定的社会条件,经济学家们分析的正是这些社会条件,如害怕未来的惩罚和“庙”的约束作用。那武侠世界的“意识形态”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还没有一本武侠小说讲述武侠世界是如何形成的,而都是直接端给了我们一个武侠世界。武侠本非现实,江湖是人造的江湖,江湖世界的意识形态实际是作者和读者共同为它预置的。武侠看似是江湖世界的人物,其实他们所遵从的的意识形态是作者和读者以自己的观念强加的,实际他们活在人们的观念世界中。武侠守信是作者和读者的要求,而不是其自身的现实行动逻辑。[14]如果守信仅仅是为了满足内心信念,而这种信念又是没来由的,不守信仅仅是遭到人们的白眼,并无其他惩罚,那么按现实逻辑,这种“守信”就是不可信的。武侠世界里侠客们作为道德君子的守信行为在经济学家看来,只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不可能实现。如果经济学家的理论没错的话,但人们又并不觉得武侠的“现实”有什么不对,那么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武侠世界与人们观念中的应然社会相符,所以人们相信;而与经济学家眼中的实然社会不同,所以它与理论矛盾。从本文下面的第四部分可以看到,这种观念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歧将是分析的一个重要楔子。
无论能否实现,守信是侠的行为在形式上的要求,而重义则是实质上的要求。在武侠世界里,“义”的内容极其广泛,几乎集中了人类所有的美德:嫉恶如仇、锄强扶弱,如《飞狐外传》中的胡斐;情深意重、视友情高于一切,如《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李寻欢;挺身而出、抗击外侮、救民族于危亡,如“侠之大者”郭靖;以苍生为己念,为免生灵遭兵戈涂炭而不惜殒命,如号称“天下第一英雄”的萧峰,……。武侠世界是一个侠“义”的世界,是一个正义永远压倒邪恶的世界,是一个让人感动也让人神往的世界。想想被称为经典一段的《雪山飞狐》里胡一刀与苗人凤比武那一场,生死决斗中,英雄间的肝胆相照、义薄云天简直让君子国的人也会汗颜。
作为武侠世界的两个支柱,如果说“武”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那么“侠”就是人的社会属性。“武”是武侠世界的权力资源,是社会中的支配手段,而“侠”则是武侠世界的道德资源,是社会的联系纽带,“侠义精神是一种以正义感为基础的社会粘结剂。”[15] 前者解决冲突,后者实现整合。当然,这是个看上去有点简单化的分析。因为侠义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支配人的资源,比如相识、不相识的英雄好汉们看见宋江便会喊声“哥哥”,纳头便拜,就因为宋江人称“呼保义”、“及时雨”。但这种“支配”与“武”的支配毕竟还有所不同,它是对象的主动拜服,而非强制性的支配。如果说“武”让甲能支配乙,“侠”则让乙拜服甲,正是两者的互动共同使武侠世界的童话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侠肝义胆,长剑独行,杏花春雨江南,白马秋风塞上,这是一个何等简单而浪漫的世界!以至于说起“人在江湖”,让人更多地感到的不是无奈,而是神往。
四、“他者”:法律为何缺失
行文至此,可能没有人觉得这是一篇关于法律的文章,从前面的分析中并没有看出什么法理学意义来。然而,只要让我们稍稍把眼睛从武侠世界移开,对比一下同样反映西方人英雄崇拜情结的美国西部片,问题顿时就凸现出来。蛮荒的西部,是美国人的武侠世界。荒漠、小镇、牛仔、快枪手,谁的枪拔得快,谁的枪法更准,谁就是强者。冲突往往展开在强盗与小镇执法官之间——小镇的居民受强盗骚扰,于是大家凑钱请来快枪侠担任执法官维护小镇安宁,或者出赏金请枪手破案,经过精彩而激烈的枪战,最后强盗被歼灭,这是大多数美国西部片的情节。大家注意,虽然最后也是靠武力解决问题,但枪手是为社区的居民执法,其行为的性质是行使公共权力,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侠义之举——虽然有个人侠义的成分。
在中国人的江湖世界里,则看不到法律。这是一个没有法律,甚至没有国家(很多武侠小说无国家背景,只是一个纯粹的江湖)的社会。按照西方人的观念,法律是一种公共契约,小镇执法官可以看作是美国国家形成过程中司法机构的雏形。按现实生活的逻辑,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会有公共权力和规则的存在,但在武侠世界里,却看不到公共权力和法律——法律是由公共权力来制定和执行的公共行为规则,虽然江湖世界里也有行为规则,如“义”,但它只是由个人来自觉遵守,违反者也只是受到侠义之士的个别惩处,而不是由公共权力按程序来规范化地普遍执行,因而不是法律——即是在个别情况下有,也几乎无一例外地是被极力批判的对象,如《笑傲江湖》里五岳剑派盟主左冷禅对未守“规矩”的刘正风的“执法”就被描述得极其丑恶而血腥。而江湖上最常见的杀人,就几乎未看到按法律程序受到惩处或者按法定程序进行。江湖中公共权力的代表,武林盟主,虽然被无数人争夺,但大多数情况是到故事说完也没谁能如愿以偿当上。所谓武林盟主,总是为智者高人所不屑,只有那些武功虽高(因而有资格去争),但未臻化境(所以才想去争)的野心家们去你争我夺,引来江湖血雨腥风,最后不得不由虽无意盟主之位却被卷入漩涡的主人公,或单枪匹马或偕久已退隐江湖的“民间”高手收拾残局,而那个好不容易拼杀出来的“盟主”,作为邪恶的化身,椅子还没坐热,就被剪除。末了,在感叹一番世人痴愚之后,主人公拭净血迹,缓缓收剑入鞘,长叹一声,归隐田园。没有了盟主,没有了权威,于是一切复归平静。争夺盟主,成为江湖永久的笑柄。
武侠世界是一个反权威的世界。
没有公共权力,没有法律,也没有本文前述信誉机制的作用,却人人称信守义,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可它却为大家所接受,甚至沉迷其中。这正是本文第三部分所指出的“观念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歧”。
在分析这个矛盾之前,先说一个有趣的心理测验。被测者须在几个选择项中选择自己愿意变成的动物,有人选择变成鸟,测试答案说这反映了想摆脱繁琐俗事纷扰的心理。同样,对缺失公共权力和法律的虚幻的武侠世界的迷恋,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潜意识里对公共权力与法律的渴望“摆脱”。武侠世界是中国人观念世界的反映,而非对客观现实的忠实描摹。观念世界是自我意识的反映,在中国人的观念世界里,缺失了公共权力和法律,说明它们并没有成为中国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对此,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它们是外在的,强制的,而不是如西方人那样,是内在的,自发的。
从法律的起源看,中国的法律起源于氏族部落间的征战,即所谓“刑起于兵”。氏族内部以血缘为纽带时,还可以习惯来调整,但对被征服的部落,血缘亲情是不存在的,只有靠严酷的法来维系。“在我国原始社会,法律调整的直接对象是部落和氏族间的关系,个人则主要由氏族原有的习惯所约束。”[16]随着征服疆域的扩大,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为维系统治,血缘纽带逐步加强,原来的氏族成员成为统治国家的一小部分贵族,而越来越多的被征服者成了受法统治的子民。上层政治社会与下层世俗社会因异质和利益冲突而对立。对基层社会来说,法律是强加的,外在的。以前对中国“法”字的解释,多认为“水”旁是公平的象征,而这显然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法观念有所不符,苏力教授则认为“水”旁指称的是法像水一样自上而下地颁布,[17]这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佐证。而看西方法律,古希腊罗马的法律起源于贵族与平民斗争的民主政治,是贵族与平民意志和利益的共同产物,法律自始就是市民社会的一部分,是市民社会的内在物,对市民而言,公共权力和法律是“我的”,而不是“他者”。但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公共权力和法律则是不折不扣的他者,是一种压迫物。这种他者意识,决定了普通中国人内心中对公共权力和法律的厌弃,公共权力和法律从未内化为中国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
“创造者不愿再看见自己,——于是他创造了世界。”[18]中国人便有了这样一个武侠世界。中国人的选择是回归自然,以武功一较高下,只有武功才是自我的,而其他则是外在的,是社会性的。
福柯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权力分析的图式,一种是“契约——压迫图式”,是法律的图式,另一种是“战争——镇压图式”,或称“统治——镇压图式”,前者是合法与不合法之间的对立,而后者是斗争和屈服的对立。[19]显而易见,法律的图式可适用于西方,而“统治——镇压图式”与中国则是吻合的。由于公共权力和法律是外在物,非契约产生,具镇压性,因而中国人对这种外在束缚物有着一种天然的离心倾向,遁世便成了中国人一个永恒的主题,甚至在本已是虚幻的武侠世界里也是如此。小说终篇,袁承志、令狐冲、杨过、张无忌们年纪轻轻就纷纷退隐江湖,去享受田园生活,这似乎也是作者和读者所能想到的最好结局,而没有退出江湖的郭靖、黄蓉,只好战死襄阳。美国西部片的结局虽也是枪手骑马远去,但他却是去往另一个小镇,继续下一个赏金、美女与枪战之旅。
这里就有个中、西方文化中的悖论,也就是在本文第二部分开始时提出的集体主义与英雄情结的矛盾问题。我们总是认为西方文化是张扬的、个人主义的、彼岸的,而中国文化是内敛的、集体主义的、此岸的。从很多表象上看,确实如此,但从另一些表象看,比如从侠文化看,西方却又是制度化的、约束的、现实的,而中国文化是任性的、放纵的、出世的。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的本性都是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都有着侠文化,都有着英雄情结,但西方人找到了平衡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联结物与减震器——法律,而在中国,法律不能担当起这样的角色,个人与社会间是冲突的、对立的,所以中国人总是在治世与乱世、入世与出世间徘徊。
中国人虽然把英文中的“law”翻译成了中国自古就有的“法律”,但从前述分析可以看出,两者虽然不能说在本质上不同,但至少在某些“质”上,是不同的。语词在人为上的对应,掩盖了这种不同。“正是在词中,我们所想象的东西变成了我们所认识的东西,反过来,我们所认识的东西变成了我们每天表象给自身的东西。”[20]
我们在自己创造的语言里迷了路。
但幸好人类在理性之外还有感性,在学术中迷失的方向,也许在文学中可以找回。文学是对人的心灵世界的直接描摹。武侠文学以成人的童话给我们展示了中国人真实的心灵世界。
这种形而下的感性层面与形而上的哲学层面是相通的。中国的传统思想主要受着儒、释、道思想的浸染。“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家和佛家,既强调个体,又强调普遍性和超越性,个体的人同时又是超越的人。”[21]中国人通过思想达到个人具体性与社会普遍性的沟通,而非通过行为的制度化。从对“类崇拜”和“个体英雄意识”的满足看,武侠就是这样一个达到个体性与超越性统一的范例。“至于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则强调社会群体性,其主体性主要表现为社会伦理型思维,就个人而言,则是道德实践型思维,其意向之所在,主要是道德实践。主体内在的道德意志,就是世界的根本意义,因而也是人生的根本意义。”[22]重侠守义,快意恩仇,重道德而非尚法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为社会群体性的基石,武侠世界才是中国人的理想社会。
五、意识,抑或无意识:武侠文化的精神分析
武侠文化的流行折射出国人对法律的厌弃心理,但按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一个普遍的看法却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法的需求会促使人们法观念的形成。而且事实也似乎映证了这一点,表现之一是官司越来越多。这让法治论者颇为鼓舞,因为据说这象征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云云。
目前诉讼案大幅上升,是否就是因为对公共权力和法律的信任?这是很可怀疑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流动性的增强所造成的纠纷本身数量的增加可能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实际上,公民对法律的信任度,随着司法腐败的滋生蔓延,是在降低而不是在增加。官司打输了,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在法院“没人”,打赢了,则是由于关系“硬”。一个并非是严格实证性的判断是,真正相信司法机关会严格依法判案、“只服从法律”的老百姓并不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社会秩序一定大乱。按照一般的、实际也就是西方的话语解释,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在一个以法律维系的现代社会里,对法律信仰的丧失,昭示着社会秩序的崩溃,然而这在中国起码现在并未出现。中国人对法律的不信任是对法律“公正”的不信任,而并非对法律制裁力的不信任。当人们纷纷寻求法律讨个“说法”时,只不过是要借助法律的力量制裁侵害自己的人而已,人们诉求的不是法律的公正,而是法律的力量。所以人们打官司,各种手段往往无所不用其极,造成被动受腐败之害与主动推动腐败的恶性循环。法律的被实施,同时也就是法律的被破坏。法治论者所无法认同的事实是,法律的推行,实际是在不断强化它在民众中的异己性。
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法律在民众中的这种异己性并非无源之水,也绝不仅仅是当代的所谓“司法腐败”所能承当全部责任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腐败是“果”而非“因”,是因为异己而腐败,而不是因为腐败而异己。这种异己性可以追溯到法律形成之初,它经过历史的不断强化,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民族心理,并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与阅读中显露无遗。
看看被读者们誉为天下第一英雄萧峰(即乔峰)的举止:乔峰其时身在京西路汝州,这日来到梁县,身边银两已尽,当晚潜入县衙,在公库盗了几百两银子。一路上大吃大喝,鸡鸭鱼肉、高梁美酒,都是大宋官家给他付钱。
——金庸:《天龙八部》第20回。
很少有读者读到此处时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反而是赞赏甚至羡慕。这样一种与“官家”的疏离与对立情绪,已深入心理中的无意识层面,以至难以察觉。除了在新中国成立后,它被政治话语强迫地“弱化”了一段时间外,一直,并且至今,是中国普通民众的一种主流心理。公家的东西,当官的,上头规定,等等这些语汇的心理内涵是任何一个中国人不难体会的。
这种心理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在香港这样可称得上厉行法治的社会里,武侠文学却仍是大行其道,甚至香港电影里,黑社会的血腥火并、肆无忌惮的街头枪战与砍杀,让人怀疑是否该实行军管才行,而这与香港社会实际上的法度谨严形成强烈反差。这是否是在法治约束下,中国人心理中不合法潜意识的一种合法形式的纾放?[23]如果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这种社会存在就绝不仅仅是当下的社会现实,——香港当下的社会现实是法治的,但其文化产品所折射的民众潜意识却很不“法治”——过去的社会意识的累积,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为什么武侠文学仅流行于华人圈,并非主要因为语言障碍,而是文化心理的壁垒使然;为什么武侠文学能流行于华人圈,哪怕他们散居各地,生活环境各异,包括居于法治之邦的法治之民,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理中总有一部分是共通的。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缘何发生错位?荣格的心理学思想提供了答案。荣格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因为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可以归结为个人的经验,因此不能为个人所获得。”[24]它是种族的共同的心灵的遗留物,具有超个体的“集体”的性质,不是个体在后天经验中获得的,而是本能遗传的。荣格同时引入“原型(archetype)”的概念。原型是可以通过生活遗传来生成的深层心理模式,这种心理模式并非来自“个人记忆中的残迹”,而是来自“遗传的大脑结构本身”。原型与个人记忆无关,而是一种由生理遗传得来的大脑记忆。“从科学的、因果的角度看,原始意象可以设想为一种记忆埋藏(bury),一种印记或者记忆痕迹,它源自同类体验的无数过程的凝聚(condense)。在这方面它是某些不断发生的心理体验的沉积
6. 法治伴我成长 论文
从呀呀学语到幼儿园,从a、o、e到难解的x、y、z,无论是年少,还是成年,法律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法律,对我们来说不仅不陌生,还可以说是非常熟悉,可是就是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事,不能再熟悉的字,你一旦冲撞了它,滋味也不是好受的,
有资料表明,青少年触犯法律的人数,每年都有所增加。其实,只要我们从小树立起强烈的法律意识,长大了就不会去触犯它。
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数不胜数,在此,我想给大家说几个真实案例。
2008年9月25日,仓集镇召开了一次公开处理大会,其中一个叫xxxx的,正处于花季般的年龄,却因犯了诈骗罪而被依法逮捕。看到这一幕,我惊讶万分,一个充满阳光的青少年,正是青春年少、含苞欲放时,不是应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吗?可此时的她,以后只能在不见天日的牢房里对着墙壁后悔、伤心。我知道,如果她年少时就能够重视法律,树立起强烈的法律意识,那么她还能在花季般的年龄时进入那阴暗潮湿的牢笼吗?
在这次会上,还有一个叫xxx的,也是一个青春活力的中学生年龄,却因抢劫罪而被逮捕。看着他在台上无助的眼神,我在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如果他在第一次借钱不还时就能够醒悟,那么事情还会发展到今天这个结局吗?
通过这两个实例,我不知大家有何感想?我只想告诉大家,法律陪伴着我们,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妄想冲破法律的约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你触犯了法律,就不会逃过法律的制裁,我不知大家是否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如果我们有一人触犯了法律,可知道将有多少家庭破碎,多少亲人伤心?!
我们是一株幼苗,那么青春就是我们绽放的花朵,不要以为花开花落,人之常情,关键是花开的要盛,要艳。花儿是脆弱的,任何一次小的风雨,都可能会使它的花瓣凋零;花儿是勇敢的,只要坚定决心,守住信念,即使花落了,也会有重新开放的那一天。就像人一样,从小只要坚定自己的法律观念,那么长大又怎么会无视法律的约束?!如果你能够坚定信念,再大的诱惑利益都不会让你触犯那神圣的法律。
从小到大,法律总是陪伴在我们身边,像是一口钟,时时向我们敲响,法律是铁面无私的包公,不会对任何触犯它的人手下留情。
法律伴我们成长,法律常在我们心中,让我们的生命之花绽放异彩,让我们的生命之果,没有一点瑕疵!
7. 我国法治国家建设之我见 3000到5000字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带入中央决议,明确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等内容。
作为一个法律专业的公民,我对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决定非常赞同。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表明我国正在迈向宪政的方向;依法治国就是保证司法独立,严格执法,排除一切干扰司法独立的因素;依法治国就是司法公正,严惩腐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让人民当家作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依法治国是依宪治国,要保证立法先行。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提高立法质量,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让社会各方有序地参与立法,让老百姓更加相信法律。对于重点领域,立法要体现权利公平,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
依法治国是司法独立,严格执法。全会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设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全会提出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严格执法是一项强有力的约束。会议指出为保证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我认为这项措施对保证司法独立非常到位。
依法治国是司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会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举措,加强了中央在司法方面权重,给了民众到全国性的法院起诉或者上诉的机会,如果民众觉得先行的机制有问题,他可以通过最高法院的巡回法庭来获得真正的司法保障。这有助于克服司法地方主义,是适合中国的司法公正的保障。
依法治国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此外,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我希望老百姓能够更加的相信法律,而不是因为一些强权势力感到一些莫名的害怕,希望他们更加有安全感,更加因为法律感到社会的安定。我期待各项法律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在执行上能够做得更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一块能够落到实处。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依法治国还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全社会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在北京召开,将“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全会主题,这在党史上还是第一次。听闻这个消息,举国欢欣鼓舞,可以说,党和国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再次强调法律的重要地位,这无疑会对未来党和国家政策的实施和人民权利的行使产生长远而积极的影响。
这两天,中澳将联手查扣中国贪官在澳资产的消息不胫而走。这次史无前例的合作,所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夺人眼目,打破了已经跑路或是正在路上的贪官的诸多幻想。(央视新闻 10月21日)
中央的反腐力度日益加强,老虎苍蝇的相继落马可谓是大快人心,随着中国法律体系逐步完善,此次中澳联手定会给贪官们敲响警钟,梦想着拥有巨资便可逃脱法律、去往他国安度余生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央运用法治来反腐的决心已经凸显,笔者认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这又是一次深入学习和行为反思的契机。
无论是身居要职还是服务基层的党员干部,都应该时时关注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照法律的要求,真正地把“三严三实”落到实处,真正地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换位思考,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群众的事情无小事”,作为人民公仆,认真向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沈浩等同志学习。在学习的同时,行为的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吾日三省吾身”,每天为自己留出独处和思考的时间是十分必要的。想一想自己今天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又是否达到了党和人民群众所期望的结果,优点继续发扬,缺点及时改进。我想,这对顺利完成自身工作和赢得群众信赖无疑会起到有益影响
8. 写一份手抄报 主题:弘扬法制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心要性) 内容
2、法制伴我行
桃城区邓庄中学 靳 勇
你从荆棘中绽放,你从崎岖中走来,我们的法制进程。
你束起凌乱的长发,披上遮体裘衣;结绳以记事,刻骨以铭文,铸鼎而铭记。终有那世袭替代禅让,高低贵贱始有分别,赢得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赞誉。然“对‘太阳’之咒骂,对酒池肉林的痛恨,烽火戏诸侯的儿戏中”,国之厦为之倾斜。“窃钩者盗,窃国者诸侯”各地诸侯历新法强国力,秦盛商鞅裂,吴兴李悝亡。
“劳力者食人,劳心者食于人”。始皇立而一统天下,君主制立于中国。“焚书籍,坑儒生”,一统钱币经济兴,一统文字文化盛,皇权集于一身,开始了文明古国千年封建之旅,终难脱人治大于法治的绳缚。江山代改,人才辈出。在重兵压城城欲摧之时,南唐后主不思励精图治,变法兴国,以跪拜佛堂而抵兵戎,以吟诗作画而自醉,一江春水不敌兵,终败送大好河山。宋太祖赢得大宋一统,但沉疴难除,旧疾不去,法之立服务于高主,黎民广大难逃重压。君主悟而臣子励,王安石受命危难,为振兴国力,欲破而后立,不惜以身战旧法。张居正“一条鞭法”为黎庶,为百姓,众说纷纭。精美设想,英雄无数,只能改经济不能改政治,政体不变,经济之变革如昙花一现,香存而花败。法制之改革不动根本,难植新芽。
在盲目与固执中,枪炮声响彻耳畔,强盗闯进家园,掠走珍宝,窃贼分割了土地,痛苦的呻吟中,雄师觉醒。戊戌变法学西洋,改旧习,可刚一触及旧统治者利益,法治便又为人治。“百日维新”成了“戊戌变法”的代名词。民国初立,国权归于民,但 为了新法之立,孙逸仙出生入死,出广州,战军阀,以血肉之躯抵旧思潮的炮火,民国终于站立。“民族,民权,民生”,孙先生为立新法除旧制,鞠躬尽瘁,死而不已,随着先生的故去,新法也被“蒋氏”政权遗弃,民不聊生,法虽立而无用武之地。
黑夜终会逝去,曙光定会来临。春雷阵震,雄师跃起,伟大民族屹立东方,毛主席振臂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法制步入正轨。当人大代表步入会堂,当新宪法诞生,我们泪飞流而心欢喜,不再沉迷,不再壅塞,民权合乎民意,欣欣向荣,春芽萌发,法治社会逐步建立。事事终须磨砺,芬芳出自严寒。十年浩劫,法被践踏,人被压抑,从高官到小民无不被黑云笼罩,你——法的进程几乎停滞。伟大的中国人民终究挑开乌云见月明,人心思进出新生。邓小平书记领导下,十一界三中全会出台利国、利民新法律,家家欢呼,人人雀跃。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日新月异。江书记“三个代表”壮心志,新社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胡锦涛书记带领我们开创未来新世纪。和谐社会,法制社会,人人欢喜。看蓝天下,从小儿垂髫到耄耋白发,《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儿童健康成长;《老年人保护条例》,社会保障系统让老人安心安逸;《经济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举法》让你行使政治权利;《兵役法》保国为民,《消费者权益法》让你放心去消费生活。走在街头,游于园中,无时无刻我们不被法律呵护。
中国的法制历程,历尽千载风尘,吐故纳新绵延不绝,法制社会人心所向。我深爱的祖国,你的春天鲜花烂漫;法制社会让你四季如春。
9. 法制在我身边作文
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常常讲要遵纪守法,可见遵纪是基础。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以小见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认为“现在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那就请你赶快打消这种念头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在将来会酿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时候才悔恨呢?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做起,将来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法律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因为权利在规则中行使,义务在规则中履行,自始皇立而一统天下,君主制立于中国。“焚书籍,坑儒生”,一统钱币经济兴,一统文字文化盛,皇权集于一身,开始了文明古国千年封建之旅,终难脱人治大于法治的绳缚。江山代改,人才辈出。在重兵压城城欲摧之时,南唐后主不思励精图治,变法兴国,以跪拜佛堂而抵兵戎,以吟诗作画而自醉,一江春水不敌兵,终败送大好河山。宋太祖赢得大宋一统,但沉疴难除,旧疾不去,法之立服务于高主,黎民广大难逃重压。君主悟而臣子励,王安石受命危难,为振兴国力,欲破而后立,不惜以身战旧法。张居正“一条鞭法”为黎庶,为百姓,众说纷纭。精美设想,英雄无数,只能改经济不能改政治,政体不变,经济之变革如昙花一现,香存而花败。法制之改革不动根本,难植新芽。
在盲目与固执中,枪炮声响彻耳畔,强盗闯进家园,掠走珍宝,窃贼分割了土地,痛苦的呻吟中,雄师觉醒。戊戌变法学西洋,改旧习,可刚一触及旧统治者利益,法治便又为人治。“百日维新”成了“戊戌变法”的代名词。民国初立,国权归于民,但 为了新法之立,孙逸仙出生入死,出广州,战军阀,以血肉之躯抵旧思潮的炮火,民国终于站立。“民族,民权,民生”,孙先生为立新法除旧制,鞠躬尽瘁,死而不已,随着先生的故去,新法也被“蒋氏”政权遗弃,民不聊生,法虽立而无用武之地。
黑夜终会逝去,曙光定会来临。春雷阵震,雄师跃起,伟大民族屹立东方,毛主席振臂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法制步入正轨。当人大代表步入会堂,当新宪法诞生,我们泪飞流而心欢喜,不再沉迷,不再壅塞,民权合乎民意,欣欣向荣,春芽萌发,法治社会逐步建立。事事终须磨砺,芬芳出自严寒。十年浩劫,法被践踏,人被压抑,从高官到小民无不被黑云笼罩,你——法的进程几乎停滞。伟大的中国人民终究挑开乌云见月明,人心思进出新生。邓小平书记领导下,十一界三中全会出台利国、利民新法律,家家欢呼,人人雀跃。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日新月异。江书记“三个代表”壮心志,新社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胡锦涛书记带领我们开创未来新世纪。和谐社会,法制社会,人人欢喜。看蓝天下,从小儿垂髫到耄耋白发,《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儿童健康成长;《老年人保护条例》,社会保障系统让老人安心安逸;《经济法》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举法》让你行使政治权利;《兵役法》保国为民,《消费者权益法》让你放心去消费生活。走在街头,游于园中,无时无刻我们不被法律呵护。
中国的法制历程,历尽千载风尘,吐故纳新绵延不绝,法制社会人心所向。我深爱的祖国,你的春天鲜花烂漫;法制社会让你四季如春。赞同68| 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刘辰宇132 | 一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
谢谢你,给你奖励!嘻嘻
相关内容
2011-12-20 有关《法制在我身边》的初中作文,至少600字,要自己写的,谢谢,... 1 2008-12-7 作文<<法制在我身边>> 202 2012-1-23 没在我身边作文 2012-1-16 美在我身边作文,400字,急!!! 18 2011-12-11 美在我身边作文怎么写 要提纲和素材 更多关于法在我身边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在我身边 作文 法制
作文:三年级 作文:父爱如山 作文:歌唱祖国 作文:小标题 2012-2-20小学三年级描写迎春花的作文52012-2-17三年级花的世界作文32012-2-18三年级作文花的世界72012-2-14急需一篇写百合花的作文,三年级水平,不要抄袭的。42012-2-14小学三年级作文:20年后的家园更多关于作文:三年级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1条 2010-10-8 19:30 王望一 | 二级
777 赞同1| 评论(1)
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消除失眠的好办法你有吗,怎么康复失眠啊,告诉我一些失眠康复偏方吧4回答10公司新员工培训,如何让他们在培训期间不感觉到枯燥乏味由在规则中拥有。同学们,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