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价值分析方法
A. 如何评价阶级分析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一定的研究方法。用于研究工作的方法是否正确和有效,对于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主体的认知兴趣、课题设计、资料的识别与取舍、逻辑推理的方法以及评价的标准等等,以至决定着主体能否完成或者顺利完成其研究任务。所谓研究方法,就是主体在认识作为客体的客观世界和事物、揭示其本质并阐明其一般规律的实践活动中,所遵循或者应当遵循的一套原则、程序和技巧。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把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的桥梁、渡船、通道。在法学领域,马克思主义法学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法学流派中独树一帜、表现出明显的理论优势,正是得力于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就方法论(关于一般方法的理论以及科学认识论的基本前提、假定和概念)和元方法(根本的方法)而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方法论和元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下,还有一系列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本文仅就近几年法学界日益重视和自觉运用的价值分析方法,略述管见。以期交流。
价值分析是对作为客体的现象或事物与作为主体的人(一定的阶级、阶层、群体与个人)的价值关系,即对特定客体内含的、应有的价值因素的认知和评价。在法学研究中运用价值分析方法,对法律现象进行价值认知和评价是十分必要且有重大意义的。
首先,对法律现象进行价值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法学题中应有之义。与以往的旧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崭新的实践哲学,它不仅强调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更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作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一也必然是一种革命的、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任务,一方面,在于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既存和现存的法律现实,准确地描述法律现象;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法学还要致力于改造、摧毁旧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新的法律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十分自然地就把马克思主义法学引入了价值领域,并使价值分析方法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个基本的研究方法。
其次,价值分析也为揭示法的本质,树立科学的法律观所必需。就完整意义的法学研究而言,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法的必然性的研究,主要揭示法产生、发展、消亡的条件、过程和途径,法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法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2)对法的突然性的研究,主要分析法的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其逻辑关系;(3)对法的应然性的研究,主要探究法的价值及其标准,揭示法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及其主体性,为改革和完善法律制度提供指导原则、方向和理想的模式。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不可或缺的。如果法学研究仅仅局限于揭示法的必然性、分析法的实然性,而不触及法的应然性,就不可能真正揭示出法的阶级本质和利益基础,就不可能反映活生生的法律现实。在法学史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认为,法学是价值中立之学,主张把实际的法与应当的法分离,仅仅对实在法进行描述而不考虑其好坏,人的情感因素和道德因素应该统统排除在法学研究之外,因而对法的价值分析持反对态度。其结果导致了对法律现象的极不适当的解释甚至歪曲。在分析实证主义者看来,法就是一套“当A(假定)存在时,B(处理)就应当存在,否则C(制裁)就会出现”的命令(规范、规则),是用来限制人的框框、控制人的绳索、制裁人的武器。于是,人成了被动地接受法律的制裁而不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对象,成了纯粹法的客体而不是主体。在法律面前,人处于被动地位,似乎并没有什么阶级、阶层、地位的差别,似乎人人都是“平等”的。运用价值分析方法就可以克服这一弊端。当我们运用价值分析方法去透视法律制度时,我们就会看到:法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基于自身一定的需要而制造出来的权利义务体系。人与法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人才制定了法并使之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遵守和执行。因而,人既是法的实践主体,又是法的价值主体。作为主体,人在法律面前具有自主性、自为性和自律性。当然,这里所说的“人”,不是抽象意义的人,而是处于一定的具体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首先是阶级关系)之中的人。在法律面前,阶级、阶层、地位不同的人们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不同的,因而法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人们从法的实施中获来的满足也是大不相同的。比如,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严重分离,权利义务的分配极不公正。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几乎享有无限的权利而不承担或者很少承担义务;奴隶和农奴阶级基本上不享有或者很少享有什么权利却承担着几乎全部的义务。对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而言,法是维护其特权的有力工具,他们从法的实施中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与幸福;而对奴隶和农奴来说,法是抽打自己的无情的鞭子,是束缚自己的枷锁,他们从法的实施中获得的只是无边的灾难与痛苦。这样,通过对法的价值分析,我们对法现象的认识就深化了。
B. 什么是法理学中的价值分析
法理学中的价值分析一般是值得追求的东西或者属性,你在法理上经常会看到价值同desirable相关。与法理相关的常见价值有法治,正义,平等,正当程序,道德,财富最大化等等,价值分析基本就是论证法律或者裁判符合或促进了这些属性。
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广义上讲,法理学可以被界定为法律的智慧,或者对“法律事业”的性质和语境的理解。法理学的词根应该是源于“juris”,意指法律或权利。另一个词根“prudence”则指智慧。因而法理学可能是寻求法律的智慧,或者寻求对法律的明智理解的学问。
这种对于法理学任务的界定把问题的中心转向了这里:我们不仅探求“这一事业是什么”,以及“人们如何回答法律是什么”,而且我们也在试图弄清这些回答本身的含义。
C. 什么是法学中的价值分析方法
是学习或对待法学方法之一,即老马的价值观。
D. 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实证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等
E. 在法学的研究方法中,法学方法论的意思是什么
法学方法论,是指对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法律研究包括法学理论的研究和法内律操作的研究,而容后者又包括: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思维方法。
方法,在古希腊语中,即“通向正确的道路”之意。 法学方法论包括:
一、法学的性质及其方法
二、规范性研究方法(价值评价方法)
三、语义分析方法
等内容.
F. 法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法学的综合研究方法:
①当代西方综合法学派首倡的一种研究方法,本世纪初开始,西方法学以自然法学;分析——规范法学、社会学法学为代表,形成三派鼎立之势。他们之间进行无休止的论战,各持法律的研究某一侧面,对其意义无限扩大,试图抹杀其他流派存在的意义。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些法学家纷纷指责上述三大法学派别的偏执和排他性,认为社会的、经济的、心理的、历史的和文化的因素以及价值判断等,都影响到法的制定和实施,法律应是“形式、价值和事实”的特殊结合。
因此,用任何单一的绝对因素或原因来解释法律制度、法律现象都是不科学的,必须在法学方法论上进行一场变革,要把对法律的价值分析、形式分析和事实分析结合起来,采取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势态,于是,法学的综合研究方法便应运而生。
提倡这种方法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美国的哈尔及其《综合法学》,丁·斯通及其《法律制度和法学家推论》,博登海默及其《法理学》,以及前西德的费克纳等。综合研究的方法,目前在西方法学界已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因为以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看,流派和方法论的相互吸收、兼采博取,乃是学科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然而,作为一种方法论,综合研究的方法实质上是对三大流派研究方法的折衷,其涉及的内容庞杂而无边际,仍然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②从多角度、多层次来研究法律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具体包括哲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比较法学的、注释法学的、价值论的、语义分析学的方法等。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对法律现象的各个方面、各个因素有更深刻的把握。
(6)法学价值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从法的形式角度说,包括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从法的体系角度说,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社会法、刑法、国际法、程序法以及其他各种部门法;
从时间角度说,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现代法和当代法;
从空间角度说,包括该国法、外国法、本地法、外地法;
从一般分类角度说,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实体法和程序法;
从表现形态角度说,包括动态法和静态法、具体法和抽象法、纸面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现实法(如实际生效的法)等等。
法学只有将所有这些不同意义上的法尽收眼底,加以研究,才算是名副其实的法学。
G. 用经济法怎么分析法学价值观怎么量化
经济法是与市场经济活动联系最为密切的法律部门之一
经济法学是研究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经济立法、经济执法、经济守法活动,以及经济法学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学科,应当全面、完整反映调整特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重要作用、立法意义和理论依据。
、经济法与经济法学
经济法与经济法学,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是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为经济法的完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法学所提出的各种经济法学说、概念、理论、原理及对各种经济法制度建设的探讨为经济法的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可借鉴的建议。经济法与经济法学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属于不同的范畴。不过,有学者在重新考察了经济在我国初始使用的含义之后,又发现,经济法被分化出了新的语义,这一语义使经济法在某些时候等同于经济法学。
二、经济的法与经济法
“经济的法”的观点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因而凡是与经济有关的法统统可称之为经济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上的经济法,其法域几乎涉及部门法体制下的所有部门。“经济法”则是更多地从狭义的角度讲的,这一语义被严格限定在经济法作为部门法的特定范畴之内,即只有反映国家作为社会的代表干预、参与及调节经济,以及社会公益等经济法本质属性,且调整特定经济关系的法,才属于经济法的范畴。
三、经济法学与法经济学
法学和经济学的相互渗透和交叉,是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集中体现在法经济学和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法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模型、方法来解构法律的成长规律、结构、效益及创新的学说,核心思想是“效益”。它侧重于用经济学的准则和价值观来评判法律问题,认为一切法律都应以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为目的。经济法学是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的一个部门法学,探讨经济法理论问题并揭示经济法规律的法学学科。它侧重于用法学的准则和价值观分析经济问题,研究对特定经济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或规制。二者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
(一)两者的联系
两者的联系体现在,都是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现实和法律现象进行研究的理论,都涉及法学和经济学理论,都研究法律制度与经济运行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两者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理论、目的的不同等方面。
1.在研究对象上
法经济学几乎涉及所有的部门法领域,既包括经济法,又包括宪法、刑法、行政法;而经济法学则仅以经济法这一部门法为研究对象。
2.在研究方法上
法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理论方法来研究探讨法律理论和法律制度运行及其他具体的法律问题,主要对规范性法律文件和判例进行经济分析,它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在于它的研究方法的独特性;而经济法学运用法学理论方法研
H. 价值分析方法与语义分析方法的区分对法理学研究的意义
首先,为什么将这两者并列呢?
价值分析是分析法律的价值,平衡法律调整的主体之间的利益,从而保证法律正义和善。这是法律的根基。这也可以说是对法律的“应然性”分析。
而语义分析,则是指法律概念的体系,法律的实证分析,此种分析将法律的研究建立真实的基础之上,避免了法律的空中楼阁。这是对法律的“实然性”分析。
I. 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
阶级分析法: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
二
价值分析法: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或确证一定社会价值和理想的方法
三
实证分析法:在价值中立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包括以下六种
1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社会调查方法是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3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4逻辑分析法,主要是指“语言的转向”之后出现的分析哲学、科学哲学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现代数理逻辑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对语言进行分析,并通过语言分析来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
5语义分析法,语义分析法是运用语义区分量表来研究事物的意义的一种方法。
6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J. 法理学中价值取舍是实施价值分析方法的关键环节吗
法的价值
就是法这种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法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及其程度。换而言之,是法律的存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美好的、正面的、积极的意义
法这样一种社会规范有哪些为人所重视的性状、属性和作用。所谓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
法的特征
1.法是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的社会规范
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3.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1. 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情况)的共性;其明确具体的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与此相比,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
2.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它们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对人们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它们是对从社会生活或社会关系中概括出来的某一类行为、某一法律部门甚或全部法律体系均通用的价值准则,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
3.在适用方法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事实是既定的,或者这条规则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接受该规则所提供的解决办法。或者该规则是无效的,对裁决不起任何作用。而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它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因为不同的法律原则是具有不同的“强度”的,而且这些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 “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即各种条件的共性”可以从法律规则的普遍性角度来进行解释,一是对象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