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外交道德案例

外交道德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3-08 03:46:45

A. 古今外交不辱使命实例200字

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约公元前138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B. 我国外交有哪些成功事例

中苏建交,周总理万隆之行提出和平共处5项原则,加入联合国,中日恢复邦交,中美建交

C. 外交案例怎么样

这本书我差不多一天就读完了。内容浅显易懂,条理清晰。 该书共分为6大部分: 1、外交大智慧:历史上中国人的外交。 2、逆境外交:化逆为顺,化压力为动力。 3、首脑外交:一种新型、新颖的外交方式,凸现当代外交的重要性以及各国领导人在国际交往中所能扮演的重要角色,应划为官方外交的一类。 4、多边外交:(背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与双边外交相对应,为当今一种流行而又重要的外交形式。基于多边舞台,多边场合,对象多,角色多,立场就不会完全一致,所以外交回旋余地更大,给外交的开展提供了求同存异、共促和平发展的机会。同时,又可以尽可能地争取支持和中立力量,形成强大的规模力。 5、使馆工作:国际与国内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在沟通协调国内外的关系中起重大作用。驻外使馆也应明确定位,勇担责任,把握时机,积极有效地完成各项使命和任务,做“天时地利人和”。 6、危机处理:我认为这部分应是本书最出彩的部分,和“逆境外交”部分遥相呼应,从而彰显我国外交中的大战略和大智慧,可惜篇幅略小,但内容还是精彩有趣的。当今的国际社会,战争的爆发频率会有所下降,同时危机和逆境会相对增多,因为两者所需国家付出的代价较低,成本相对战争较低,国家损耗也就减少了,从而在较大程度上达成国家目标,获得国家利益。所以,在危机和逆境中开展外交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目的是化不利为有利,为我国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我认为,本书中的亮点有两个: 1、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官方外交和民间外交相结合。我很喜欢这样的说法,读起来很带感。有条理,有层次,能显示出外交活动的重大意义,视野比较宏大。还要说的一点就是公共外交的产生和兴起。这在书中略有突出,但不太明显,可能与公共外交的新兴性有关系。毕竟重要,一定要加深研究。 2、书中的启示,是众多外交案例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概括,应多读、多看。 通读全书,有一个很大的感悟,实践产生认识和经验,外交活动也不例外。之所以吴建民能写出这么优秀的一本书,与他的外交经历是分不开的。要多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拓宽视野,加深认识,有效行事。 本书作为中国外交官方人物的著作和相关学科的教材,自然也有官方性、权威性,可各篇章中的“选择”略显多余,亦没有太大的意义,用较小篇幅即可。 此书是金灿荣老师所开研究生课程的必读书目,可以定位为外交学必读书目,有历史,有文化,有现实,有手法,有经验,有启示,有事例,有意义。

D. 中国外交成功事例及原因

1、实现和巩固了国家的独立和外交上的自主,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平等与尊严。

原因:新中国已成立就确立“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的外交目标,以及“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原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美关系的改善

(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4、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5、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

原因: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E.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敏才的案例体现了什么样的教师职业道德

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F. 中外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外交失误故事

辛丑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哪一个不是我国历史上的外交耻辱。

G. 中国外交的成功实例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得到了印方的赞同,

并写入了1954年4月29日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2、万隆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万隆会议于1955年4月18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这次会议是亚非之间独立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这十项原则体现了亚州和非洲的人民反对帝国殖民主义、努力争取民族独立、挣脱枷锁,提倡世界和平的团结友好、共同抗争的思想。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

是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4、八一七公报:

1982年8月,中美“八一七公报”发表。中国政府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政府重申“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政策”。

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1月11日晚,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原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向时任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尔·穆尔递交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批准书。根据规定,递交批准书30日后,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一页就此掀开。

H.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外交的事例

战国时期,鬼谷子开创了纵横家学说,认为在国际竞争中,战略谋划是决定国家成败的关键因素,从而形成了现实主义的外交谋略学派。外交谋略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鬼谷子的学生张仪和苏秦,二人采取了相互对立的连横合纵外交。“张仪、苏秦家无常居,身无定君,约从衡之事,为倾覆之谋,浊乱天下,挠滑诸侯,使百姓不遑启居,或从或横,或合纵弱,或辅富强”。
鬼谷子指出,谋略是成功的关键,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及其发展规律,了解人类思维习惯,从而能够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以达到控制的目的。鬼谷子反复说明了理性决策的模式。首先,他要求决策的之前一定要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其次,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多方面了解情况,知己知彼,尤其是要先了解自己;第三,要计算双方的综合实力对比;最后,鬼谷子明确指出,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之所得就是另一方所失;决策者必须权衡利弊,综合各方面得失做出选择,可以“从”,也可以“横”。
张仪继承了鬼谷子关于综合实力的思想,进一步指出,国家综合实力不仅指军事实力,还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粮食储备、国土面积、人心向背和统治者的策略等方面。张仪严厉指责了秦国在春秋时期奉行仁义道德,曾三次失去了称霸的机会。第一次是秦楚之战,击败了楚国,却根据仁义原则,遵守周礼秩序,接受了楚国的求和,放弃占领楚国,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好的称霸机会。第二是放弃占领魏国,第三次是秦国派兵出国协助他国作战。秦国不仅没有抓住这三次有利时机称霸,反而消耗了自己的实力。苏秦批评儒家的仁义外交,指出仁义教化不仅没有使得国家之间亲善起来,反而扰乱了决策者的判断,延误了各大国称帝的时机。
张仪和苏秦分别强调连横和合纵的外交战略。张仪搞“连横”是为了拆散山东六国的抗秦联盟,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霸权继而吞并六国。苏秦等人搞“合纵”的直接目的确实是为了维护山东六国的生存,及其与秦国之间均势,但上段说过,纵横家们的政治理想不是均势,而是霸权。

I. 外交保护的经典案例有哪些啊

四.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借鉴国际重要法律文件和外国宪法中与有关环境权的规定,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很有必要。至于是在宪法中增加一条关于环境权的规定,还是在宪法原有关环境的规定增加环境权的规定呢。笔者认为还是后者为妥,因为前后两者联系紧密,又不增加宪法条款。可以在宪法第26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后增加一款:“公民享有在良好(或适宜或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权利,有权获得环境状况的信息,有权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有权在与其生活有关的环境遭到破坏受到财产上的损失或健康上的损害有权获得赔或提起诉讼。”“公民有权对政府部门、单位、个人有关破坏环境的活动进行检举控告,并提起诉讼。”“公民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大自然的义务。凡实施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个人或单位有赔偿的义务。”

J. 古今中外外交家机智的小故事

1、周恩来

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

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1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人民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于是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损害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运用曲解,使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2、晏子使楚

晏子名婴,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大街上人们肩靠肩,很拥挤,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

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3、蔺相如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赵王就找来蔺相如,要他出使秦国。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蔺相如把和氏璧献上去。

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蔺相如等了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呢?”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歇息。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赵国去了。

4、周总理妙语斥对手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

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据说,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5、对!牛弹琴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同国民党政府谈判。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当即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词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

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从而既摆脱了困难,又迫使对方陷入无地自容的窘境。

热点内容
荣成法院王 发布:2024-11-20 11:38:27 浏览:759
法律援助经济困难 发布:2024-11-20 10:58:15 浏览:889
基层法律服务所变更流程图 发布:2024-11-20 10:33:50 浏览:444
婚姻法2018年2月新规定 发布:2024-11-20 10:15:30 浏览:580
交通协议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20 10:04:34 浏览:575
联邦法院的管辖权 发布:2024-11-20 09:19:04 浏览:807
简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20 09:01:22 浏览:77
伪造处罚单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20 08:45:10 浏览:534
法院传票委托 发布:2024-11-20 08:27:38 浏览:88
关于娱乐场所的使用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20 08:17:17 浏览: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