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精神卫生法立法宗旨

精神卫生法立法宗旨

发布时间: 2022-03-08 12:56:12

1. 精神卫生法草案谁去修改一下今天法办征集修改个案

随着《精神卫生法》草案的公开,相应意见和建议争议也逐渐升温。

“在防止所谓的‘被精神病’的同时,要注意公众的权益,因为精神障碍者经常会出现侵害他人的行为。” 北京大学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唐宏宇称。

“但在非自愿住院治疗上,一定要厘清范围和程序,否则所谓‘病人’很可能是创造出来的。”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教授刘瑞爽表示。

6月18日,在《中国医院院长》组织召开的《精神卫生法(草案)》法制建设研讨会上,精神病学家和法律界、人文学者就立法宗旨及具体细节展开了激烈争论。

在“被精神病”案例不断引发争议之际,《精神卫生法(草案)》于6月10日公开征求意见。

这份酝酿26年未出的法规,能否解决困扰多年的问题,引发了争议。如能否达到规范精神障碍治疗,包括“被精神病”等社会问题?诊断是医疗前置,还是司法前置更好?监护人顺序如何厘定?

前置程序是司法还是医疗?

草案“刚性”内容,集中在第三章“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的26个条文中。起始的第二十一和二十二条,规定了开展精神诊疗的条件和应当遵循的原则。

“从这两个条文的规定中可以看到,我们的立法仍将精神障碍的诊治归于医学范畴。”作为从1999年起就一直参与精神卫生法论证和编制的唐宏宇如是理解。

唐宏宇所谓的医学前置是指,“精神障碍”的诊断,应由“医疗”部门给出。这也是医学家和法学界反复争议的内容之一。因为,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精神障碍的诊疗被纳入了社会或司法范畴。尤其是美国,美国一些州的法律当中规定了精神障碍诊疗的司法前置程序,即是否入院治疗必须要通过法庭裁决。

司法前置的“好处”是,对“非自愿住院医疗”有了一道司法程序护栏。但从中国立法者看来,司法前置不符合中国国情。

“如果我们要采纳这种法律前置程序,还有考虑到目前司法机关是否能够承受这么多的工作量。”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郝伟表示。

除了中国司法体系的资源配置还不成熟,单就司法前置本身而言,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在司法前置的程序中,美国有“危险性标准”,即针对非自愿医疗的标准设定为“已经或马上将要发生对自身或他人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才能裁定医院收治精神病患者。

“但近些年关于危害标准的问题,欧美国家出现了一些争议,甚至还引起了公众比较强烈的反应。”唐宏宇表示,原因是这一前置程序导致了对真正精神病患者诊疗的延误。

尽管唐宏宇如是理解医学前置的内涵,但令他困惑的是,草案第二十七条与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有存在矛盾。

“‘不能辨认和不能控制’是法官的事,伤害自身是公安的事,但又把诊断治疗赋予了医学的定义。”唐认为,必须把这些厘清,否则在实践中仍会出现混乱。

谁有资格送人到精神病院?

由于和身体患病不一样,“精神障碍”患者经常出现不承认得病,不愿意治疗的情况,一般会由监护人或某些组织“送到”医院,而谁有这样的权利,成为精神卫生法立法的焦点。

按目前草案内容看,送到精神病院的权利按照不同的情形交到了不同的人手中。

草案第二十四条规定,疑似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近亲属,没有监护人或近亲属的,则是民政部门可以将其送到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治。草案二十六条则规定,危害公共安全或者扰乱公共秩序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制止其行为,并送至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二十七条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由患者自主决定。只有精神障碍患者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且有伤害自身、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扰乱公共秩序危险的,才能对患者实施非自愿住院医疗。

“对此,以前立法时也讨论了很多。这次明确用‘危害层次’来界定不同的主体,是一个突破。”唐宏宇称。

但有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与质疑。

“实践中,如何定义‘扰乱公共秩序’?”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教授刘瑞爽表示,这个词的含义太过宽泛,如果没有明确的含义,其实就意味每个人都面临着“风险”。

“如果一个人被配偶送到医院,但其父母坚称自己的孩子没病,非要领走,怎么办?”《精神卫生法》专家组成员、北京市陈志华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志华,把“监护人的顺序”问题抛给了唐宏宇。而这也是医疗机构经常会面临指责,甚至诉讼的地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禁毒法》的立法宗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3. 《工会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工会法》的来立法宗旨有三点:1、保源障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2、确定工会的权利与义务;3、发挥工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

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一条

为保障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确定工会的权利与义务,发挥工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4. 属于卫生法律的有哪些

卫生法律法规主要包括:
1.
有关医护人员的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
2.
有关医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如药品管理法、中医药条例等。
3.
有关精神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如精神卫生法等。
4.
有关医疗和疾病控制的法律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
5.
有关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

5.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而制定的。
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
第三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
第七条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

6. 《消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消防法》的立法宗旨是:
一、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对于火灾,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总结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经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的同时,导致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也在增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70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2.5亿元,80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3.2亿元。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3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2000多人。实践证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的危害”是对消防立法意义的总体概括,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做好预防火灾的各项工作,防止发生火灾;二是火灾绝对不发生是不可能的,而一旦发生火灾,就应当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减少火灾的危害。

二、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公民人身”安全,是指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公共财产”,是指属于国家的、集体的财产。“公民财产”,即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等等。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是受火灾直接危害的两个方面,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和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国家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方针、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国家日益繁荣昌盛,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项目、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开发和应用,用火、用电、用气范围的日益扩大,导致可能发生火灾的因素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恶性火灾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所以,消防工作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能否顺利进行,是一项关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工作,必须大力加强,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1、预来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2、控制自、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

3、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

4、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的立法宗旨是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7)精神卫生法立法宗旨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条: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8.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条对立法宗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犹如成长时期的幼苗,其身心发育正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从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等思想体系正处在形成过程中,极不完善。并且在这一时期,未成年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极为强烈,同时又极易受到各种各样的不良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侵袭。因此,非常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在各个方面给予他们的特别的关心、爱护,特别的引导和帮助。从近年来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的实践来看,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未成年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保护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用一部法律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从目前来讲,对未成年人实施全面的保护尚不具备充分的物质条件。所以《未成年人保护法》把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列为首要的、第一位的宗旨来规定是极为必要的。
2.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程度所限,多数不具备其自身成长发展所必需的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能力。对于国家法律赋予他们的各种权益,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只具有权利能力,而不具备行为能力,即使是某些年龄稍大的未成年人具备了一定的行为能力,这种行为能力也必须与他的年龄相适应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这说明他们还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意志和行为来实现和保护自身的权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实现和保护,大多是依靠其监护人、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完成的。这就使得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侵害。当然,我们不否认大多数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是能够认真地保护其监护对象或者代理对象的合法权益的。但我们在现实中也看到,近年来社会上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如迫使其子女辍学、体罚学生、虐待子女、弃婴、雇用童工以及拐卖儿童现象大量存在。所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另一个重要的立法宗旨。
3.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来讲,约占我国人口1/3的未成年人中,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地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特别是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的现实危险性,他们的具体目标寄托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这对我们未成年人保护和培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帝国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不仅依然如故,而且在不少的国家已经成为现实。我们必须从保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后继有人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从反和平演变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因此《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根本宗旨还在于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促使他们成为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9. 人民警察法立法宗旨是什么

保障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职权、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提内高人民警察的素质、保容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人民警察的队伍建设,从严治警,提高人民警察的素质,保障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职权,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9)精神卫生法立法宗旨扩展阅读:

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碍时,优先通行。

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用后应当及时归还,并支付适当费用;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

10. 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热点内容
法律援助经济困难 发布:2024-11-20 10:58:15 浏览:889
基层法律服务所变更流程图 发布:2024-11-20 10:33:50 浏览:444
婚姻法2018年2月新规定 发布:2024-11-20 10:15:30 浏览:580
交通协议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20 10:04:34 浏览:575
联邦法院的管辖权 发布:2024-11-20 09:19:04 浏览:807
简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20 09:01:22 浏览:77
伪造处罚单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20 08:45:10 浏览:534
法院传票委托 发布:2024-11-20 08:27:38 浏览:88
关于娱乐场所的使用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20 08:17:17 浏览:297
农村土地管理条例 发布:2024-11-20 08:03:31 浏览: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