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统一战线为依法治国服务的着力点

统一战线为依法治国服务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 2022-03-08 23:15:13

『壹』 全面依法治国的着力点是什么

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根本前提,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和着力点。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宪法,上升为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并成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和行动指南。

依法治国,要落实党的依法执政方略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就要求党必须实现执政方式的转变,要明确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不能拥有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依法执政要求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任何权力都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不能允许任何人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废法。领导干部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改革就是要突破法律,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改革和法治对立起来了。

『贰』 依法治国的着力点

其一,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宣示了对公民人身、财产及其他基本权利的保护,并通过相关制度予以具体落实。

依宪治国,就是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用宪法约束公权力。依宪治国,就必须保障宪法的实施,并建立和完善宪法实施的监督制度,从而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其二,落实党的依法执政方略。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我们党带领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

领导干部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改革过程中,我们党要运用法治凝聚共识,引领改革,推进改革,确保改革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推进。

其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是要求国家治理的法治化。一方面,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治政府一定是有限政府,即政府只能做法律允许和法律授权的事情,而不能超越法律做事。

这就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压缩政府审批权限、明确行政权力界限、规范行政行为程序、加强行政信息公开,通过权力问责机制,加大对违法、失职行为的追惩力度;另一方面,公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其法定职责,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为,不得懒政、怠政。

通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从而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其四,加快司法改革,保障司法公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必须通过司法改革,保障司法公正,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切实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不断提高司法审判人员整体的职业素养,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其五,建设法治社会。一方面,要营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引导公民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养成遵纪守法和用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真正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实现法律与道德、依法治国与道德教化的有机结合。

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法律与道德的互补,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高度重视道德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一致。只有全社会人人诚实守信,崇尚道德,遵守规矩,才能奠定法治的基础。



(2)统一战线为依法治国服务的着力点扩展阅读:

建立法治社会就是要全社会成员有序参与法治建设进程,真正实现民主的法治化,人人守法、和谐有序。一方面,要营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引导公民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养成遵纪守法和用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真正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通过法治确保社会自治。通过法律对公权力的约束,保障社会自我调节的功能空间,确保社会自治得以有效进行。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化,必然要求社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功能得以发挥,使得社会自治和国家管理保持良性的互动关系。

此外,要实现法律与道德、依法治国与道德教化的有机结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叁』 统一战线的六代提法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肆』 全面依法治国的着力点是

建设法治政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和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同时,中央成立了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对提高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权威性、有效性和实效性,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以及促进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统筹推进具有积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战略新方针,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要明确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着力点,才有利于加强现代法治国家建设,为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事业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一、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被提出来以后,就标志着党和国家将其作为战略目标推进,对国家治理领域的全面法治化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国家全面法治化治理和社_法治化全面治理意义非凡。从理念上来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通过定位设计提出来的一项基本方略,明确提出要全面厉行法治,并指出了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治理理论、目标、模式和制度等。从内容上来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涉及到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治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领域提供了法治保障和制度安排。从方式上来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作为治国理政方略发挥作用的,是党依法执政提出来的本质要求,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的推进和成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2)有利于现代法治国家的建设。首先,从现代法治国家的本质来看,是基于法治的框架下来说的,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权利的维护,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权利的落实。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以法治手段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工作的基本要求。其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公平正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衡量标准和价值尺度,也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本质体现。再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实施和强调“无法外特权”提供了保证,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法律约束,法外特权是不可能存在的,这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具有积极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 (3)有利于人类社会法治文明进程的推进。新时代法治与现代化进程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不可分离的,对人类社会法治文明进程的推进至关重要。我国社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深化转变,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对全面法治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牢固把握中国具体国情,把握法治中国建设的规律,坚持以历史担当和使命为导向为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和社会法治现代化提供中国战略和方案。
二、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着力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以宪法为核心建设和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
科学立法,要把握和尊重立法以及法律发展的规律,这是立法技术的最新水平;民主立法旨在保障公民参与立法的权利,制定的法律在最大程度上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意志,确保立法程序公开、公正;依法立法在立法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立法原则上所发生的变化;依法立法就是一切法律制定都必须以宪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需要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基本程序,要坚持以宪法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良法、善治的根本基础,也是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着力点。 (2)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另一个着力点就是法治政府的建设,这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促进执法的公正文明与规范。法治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标志着现代政治文明,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严格执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重点推进严格执法,真正意义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政府建设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息息相关,相应地需要不断简政放权,着力优化服务,在社会广泛关注的政府权力主要问题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立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进一步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增强新技术在政府领域的应用,确保政府服务一切是为了便民利民,政府各项办事都是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要做到政府信息的开放透明,想方设法确保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优质高效。 (3)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旨在促进司法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公民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公正性与社会公平正义。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从根本上来说是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也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出来的基本要求。要完善与司法体制改革相关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提高改革的系统性、联动性,加强司法职务的系统化序列管理,落实与司法相关的人财物统管制度,加强职业保障等,为司法人员职业尊严提供基础,为他们的履职安全提供保障。要规范司法权力,还需要促进司法绩效评价的深化,广泛运用现代科技到司法体制改革领域中,全面提高司法的效率和公信力。
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伍』 全面依法治国的着力点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于依法治国的新部署,是基于对我国法治建设已有成就和存在问题的总结和评估而作出的。

(5)统一战线为依法治国服务的着力点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宪法确立了国家治理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机制,依宪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依宪治国,就是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依宪治国,就是要用宪法约束公权力,把公权力关进宪法制度的笼子。

依宪治国,就必须保障宪法的实施。习近平同志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保障宪法的实施,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宪法实施的监督制度。为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加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解释和宪法监督职能,建立承担宪法监督职能的具体机构,明确宪法监督的具体程序,从而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陆』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着力点是什么

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相关信息: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柒』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着力点是什么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着力点是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之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宪法,上升为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



依法治国的发展需要: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实行依法治国,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牢固树立法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民主化与法治化。

『捌』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着力点是什么

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管理者,是国家重要执法主体,【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环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心和着力点。

『玖』 全面依法治国着力点是什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重大治国方略选择,对于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也有利于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和基础支撑。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解决好全社会的信法问题,也就是信任法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信法、尊法、守法的氛围。当前我国存在大量信访现象,实质上是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群众通过法律手段维权意识还不够强;另一方面也有法律途径还不够顺畅,法律权威还不够彰显,群众不愿通过法律手段去解决自身面临的难题。在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推动全社会从上到下全面信法守法,对于稳定改革预期、稳定社会秩序、稳步推进改革十分关键。要实现全民全面信法守法,就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特别是要统筹搞好立法、执法领域各项工作,以积极有效的法治实践在全社会各领域弘扬法治精神,彰显法治权威,并大力开展普法教育,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让法治之花遍开于中华大地各个角落。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基本层面法律制度已经形成,以后的立法工作重点在于补充、细化、完善。针对新时期条件下社会运行特点、价值取向、公民需求等,进一步完善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领域的相关法律规定,形成类似于法典性质的法律规范体系,使法治社会的毛细血管也能凸显出来,社会规范化管理更加细密有致、有章可循。立法要真正秉持公正公平的立场,立符合社会道德、公正良俗之法,为每一位公民提供各安其业、各守其分、各展其才、各得其所的制度保障和转换提升通道,破除部门、地方和既得集团利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取向和要求。立法中要规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行政手段的运用要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和顺应经济规律要求。
以严格执法确保法律实施,彰显法治权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执法是体现法律生命力和彰显法治权威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执法领域的问题,这也是基层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重要原因。执法领域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执法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原因,另一方面也存在违法成本低,违法点多面广,执法标准不统一、界限不明确等原因。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法律在于执行这条生命线法则,全力保证法律的全面准确施行,形成违法者受处罚、守法者得好处的良性社会舆论和利益导向机制;另一方面,在推进执法中也要充分考虑到群众守法的客观需要,尽一切可能为群众守法创造必要条件,避免群众守法难现象的发生。比如,食品安全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目前对于各类食品的安全标准及添加剂等有些规定不是十分明确,相关生产销售企业特别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零售摊点不知安全标准,市场监管者也未提供相关检测服务,导致销售者和购买者均处于懵懂无奈状态,也导致执法实践中出现事前不告知、事后处罚的现象。
优化完善国家机关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将带来对国家机关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模式再造。多年来各级党政机关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在实践中存在着过分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出现了经济建设一骑突进,其他如环保、生态、民生等领域存在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由此带来在法治建设领域中,对于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由于能带来GDP的增长而在行政执法中网开一面,对于涉及与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的案件进行行政干预,实行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这样不仅使法律无法得到真正全面实施,损害了法治的威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统一开放大市场的形成。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可以预见会带来行政模式的某些转变,行政机关会更加注重业务和责任分工,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的监管,从而实现层级管理、有序行政。

『拾』 全面依法治国的着力点是什么

全面依法治国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

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依法治国,要求建设法治社会:

建立法治社会就是要全社会成员有序参与法治建设进程,真正实现民主的法治化,人人守法、和谐有序。

世事虽无尽,人心终有归。

厉行法治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凝聚了广大人民的共识。

要营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引导公民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养成遵纪守法和用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真正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热点内容
联邦法院的管辖权 发布:2024-11-20 09:19:04 浏览:807
简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20 09:01:22 浏览:77
伪造处罚单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20 08:45:10 浏览:534
法院传票委托 发布:2024-11-20 08:27:38 浏览:88
关于娱乐场所的使用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20 08:17:17 浏览:297
农村土地管理条例 发布:2024-11-20 08:03:31 浏览:215
刑事诉讼法219 发布:2024-11-20 07:28:08 浏览:80
广东省16个地级市立法权 发布:2024-11-20 07:25:19 浏览:98
道德不良行为 发布:2024-11-20 07:10:00 浏览:735
交通事故撞死牲畜法规 发布:2024-11-20 07:02:52 浏览: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