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治的成语和名言
Ⅰ 关于法制的成语
关于法制的成语有法不责众、无法无天、法不容情、执法如山、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知法犯法、横行不法、斯公罔法、舞文弄法、以身试法、法外开恩、法外施仁、徇私枉法、贪赃枉法。
1、法不责众(fǎ bù zé zhòng)是指当某项行为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或普遍性时,即使该行为含有某种不合法或不合理因素,法律对其也难予惩戒。清·石玉昆《小五义》第38回:“大家一议论,法不责众,全走了。”
2、无法无天,汉语成语。拼音: wú fǎ wú tiān。意思是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3、执法如山,读音zhí fǎ rú shān,汉语成语,作执行法律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出 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八回:“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
4、疏而不漏,读音shū ér bú lòu,汉语成语,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你可记得三年前蔡指挥的事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今日有何理说。
5、贪赃枉法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ān zāng wǎng fǎ,意思是贪污受贿,违犯法纪。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Ⅱ 关于法治的成语
关于法律法制的成语 【法律 纪律 规矩 遵法守法】 约法三章 明正典刑 言出法随 舞文弄法 现身说法 以身试法 金科玉律 一定之法 一卒之令 令行禁止 循规蹈矩 偭规越矩
Ⅲ 关于法治的 诗句
1、《秋怀》宋代诗人陆游
原文:
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
讼氓满庭闹如市回,吏牍围坐答高于城。
译文:下巴的胡须都白了感到好落寞,开始读法律亲自打榜。诉讼民满院子闹到市场,官吏文书围坐高在城。
2、《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宋代诗人陈襄
原文:
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
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译文:法律行为随手而做,诗书满箱子都是。老了需要多学习,身体疾病多非常希望健康。
3、《自尤》宋代诗人苏洵
原文:
此虽法律所无奈,尚可仰首披苍旻。
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犹或闻。
译文:这就是法律所无奈,还可以抬起头披苍天。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朵还听说。
4、《长歌行》宋代梅尧臣
原文:
富贵拘法律,贫贱畏笞榜。
生既若此苦,死当一切平。
译文:富贵不应该拘束法律,贫贱的人也不需要畏惧法律。人生下来就是这样的痛哭,死去也应该一样的安静平和。
5、《官倒》近现代:田遨
原文:
转手真财薮,撑腰实祸阶。
但求严法治,当可净风霾。
译文:手上钱财众多,看死是撑腰的其实是祸端。但求法治严苛,可以净化风霾。
Ⅳ 与法治有关的成语
法不阿贵
fǎbùēguì
[释义] 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语出]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强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正音] 阿;不能读作“ā”。
[近义] 铁面无私 法网无情
[反义] 徇私枉法 贪赃枉法
[用法] 一般作分句。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我国的法律是公正的严明的;我们的社会是文明的;~;人人平等。
Ⅳ 关于法治的四字成语
法不责众 无法无天 法不容情
执法如山 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
知法犯法 横行不法 斯公罔法
舞文弄法 以身试法 法外开恩
法外施仁 徇私枉法 贪赃枉法
逍遥法外 目无法纪 奉公守法
法不阿贵
Ⅵ 关于法制的成语大全
金科玉律 科、律:法律条文。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不能变更的信内条
目无法纪 不把法律容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目无王法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法不阿贵 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不徇情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化外之民 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结绳而治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金科玉条 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居官守法 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口含天宪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明正典刑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Ⅶ 描写法治的成语
大经大法 根本的原则和法规。
出处:唐·韩愈《与孟尚书》:“其大经大法内,皆亡灭而不容救,坏烂而不收。”
大明法度 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出处: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法不阿贵 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出处:《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法不徇情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法出一门 指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Ⅷ 关于法治的词语
法不责众 无法无天 法不容情 执法如山 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 知法犯法 横行不法 斯公罔法 舞文弄法 以身试法 法外开恩 法外施仁 徇私枉法 贪赃枉法
Ⅸ 关于“法治”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法不责众、贪赃枉法、法外施仁、目无法纪、执法如山、奉公守法、徇私枉法
Ⅹ 与法治有关的成语 典故
约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把版关中各县父老乡亲英权雄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乡亲英雄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2.大明法度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提出“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的思想。大明法度,即废除旧法、弊法,创立新法、善法;“众建贤才”,即革掉守旧平庸之吏,起用进取有为之士。他认为,国家是否富强,天下是否安宁,关键在于有没有法度,法度是否合理,是否有优秀的治世之才。王安石把法度和贤才的作用统一起来,认为法治和人才是治国理政的两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