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法治网络知识大赛
㈠ 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制知识网络大赛怎么登录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法规司)负责专组织协调,委托教育部属全国青少年普法网(www.qspfw.e.cn)具体承办,并组织相关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竞赛组织工作和网络初赛自2015年11月1日起开始,11月30日结束。
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公布的网络竞赛组织规则落实各级网络管理员,完成本省各级教育部门管理员的注册、认证工作,尽快开通网上竞赛的网站和工作平台。此后,及时组织中小学校进行注册认证工作,由学校负责组织学生进入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竞赛平台(user.qspfw.e.cn),参加网络初赛。学校管理员在线注册并提交相关材料;由青少年普法网或学校上级单位在线认证并授予学校管理员权限;学校管理员批量生成本校学生账号组织参与此次活动。
网络复赛的时间,以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公告为准。
㈡ 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竞赛平台
您可以按照以下方法登录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
第一步:打开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回法官方网址:网页链接
第五步:登录成功。
㈢ 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
2020年第五届全国学生 “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目前已经开始了,想必很多学校已经布置学生开展活动了。今年的“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宪法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还没学习宪法知识的小朋友,赶快行动吧。
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 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入口
2020“学宪法讲宪法”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20年6月至12月。
二、活动内容
1.组织开展青少年学生宪法法治知识竞赛。在广泛开展宪法法治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各地各校结合实际,以宪法知识为主要内容,结合诚实守信、规则意识、文明素养、劳动教育、公共卫生、疫情防控、环境保护、未成年人保护、交通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防范校园欺凌、禁毒和预防网络沉迷等内容,自行组织开展知识竞赛。2020年10月16日前,各省(区、市)和兵团遴选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高校组优秀学生各一人,参加11月底的总决赛。
2.组织开展青少年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各地各校在广泛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2020年10月16日前,各省(区、市)和兵团遴选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高校组优秀学生各一人,参加11月底的总决赛。除各地选拔报送外,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将设立“网络海选”通道,学生可自行上传演讲视频参加线上比赛,从中评选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高校组优秀选手各三人,直接参加全国总决赛。
2020年11月底,由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总决赛。部属高校按所在地参与省(区、市)遴选工作。前期各地的学习教育活动情况将作为总决赛的重要参考,具体要求详见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公布的实施细则。
学生学习内容所对应的年级为秋季开学后所在年级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参与活动。
一、由教师组织,在学校统一参与
第一步:通过网页端或下载客户端登录。
注意:必须使用统一下发的账号登录, 否则会影响学习成绩。
第二步:
1.学习宪法与法治知识 学生通过电脑或客户端小程序,在普法网(http://qspfw.moe.gov.cn)学习宪法与法治知识。每个年级的学习内容包括六个主题,每个主题内下设两项内容,分别是:课程学习,课后练习。 具体学习计划请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安排。
2.进行综合评价 可通过电脑或客户端小程序,在教育部青少年普法网(http://qspfw.moe.gov.cn)参与综合评价。 注意:需要完成全部六个主题的学习与练习内容后,才可以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题目共10道,答题时间为5分钟,网页、客户端与微信小程序学习与评价进度一致,每个学生最多有5次答题机会。 注:只有完成学习与评价才算完成活动。
二、由学校安排,在家中自行完成
途径一:用青少年普法网账号完成活动
第一步:通过网页端或微信小程序登录由教师统一下发的账号。
第二步:依照学习流程,学习宪法与法治知识并进行综合评价,完成活动。
途径二:用学校二维码方式完成活动
第一步: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教师下发的学校二维码,进入微信小程序。
注意:
①通过本方式完成活动的,不需再登录普法网账号。
②扫描二维码登录后,请再次确认学校信息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及时联系学校管理员。
途径三:用微信小程序内邀请方式完成活动
第一步:点击微信小程序邀请链接(由教师发送的),进入微信小程序。
注: ①通过本方式完成活动的,不需再登录普法网账号。
②通过邀请登录后,请再次确认学校信息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及时联系学校管理员。
来源:闽南网综合
㈣ 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起止时间是什么时候
由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法规司)负责组织协调,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www.qspfw.e.cn)具体承办的“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已正在进行。
据了解,此次大赛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旨在充分发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以竞赛方式,激发青少年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检验各地中小学校法治教育的成果,进而促进各地中小学校法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本次大赛分小学高年级、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含职业高中)3个组别,分别面向小学高年级、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进行网络初赛、复赛。各地组织学校自愿参加。
参赛方式:通过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提供的网络竞赛平台(user.qspfw.e.cn)参加比赛。
参赛时间:网络初赛将于2015年12月31日结束。网络复赛时间,以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www.qspfw.e.cn)公告为准。
㈤ “全国学生法制知识竞赛”入口在哪里
1、可以打开网络并在网络搜索框中输入“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并点击搜索,搜索结果出来后选择官方网站并点击进去。
(5)2017法治网络知识大赛扩展阅读:
全国学生法制知识竞赛
1、参与对象
小学高年级、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
2、组织和承办单位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法规司)负责组织协调,委托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具体承办,并组织相关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3、竞赛组织与时间安排
大赛分小学高年级、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含职业高中)3个组别,分网络初赛、复赛。
各地组织学校以自愿参加的方式,利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提供的网络竞赛平台参加比赛。在初赛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者学校,可以参加下一步的网络复赛。
大赛的具体办法和奖项设置,由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制定,经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公布。
参考资料来源: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 法治知识网
㈥ 六和安杯全国消防法网络知识大赛 求助!!
1.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可以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无关的事项。
正确 错误
2.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应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正确 错误
3.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 )统一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4.擅自拆封或者使用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封的场所、部位的,尚不构成犯罪的,处( )拘留。
五日以下 七日以下 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5.军事设施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协助。
正确 错误
6.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人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分工,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保持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消防车通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正确 错误
7.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可以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
正确 错误
8.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可以投入使用、营业。
正确 错误
9.建筑施工企业不按照消防设计文件和消防技术标准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应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正确 错误
10.公安派出所不可以进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正确 错误
11.( )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公安部……各级公安机关 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公安部消防局……各级公安消防机构
1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 )起施行。
2009年5月1日 2008年11月9日 2008年10月28日
13.《消防法》规定,新闻、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 )。
维护消防安全 对消防工作进行舆论监督 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14.《消防法》规定,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 )的内容。
考试、考核、培训 考核、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培训
15.单位的( )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消防中控室人员 主要负责人 安保经理
16.利益不相关的单位和个人无权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正确 错误
17.对建筑消防设施( )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 每年至少进行两次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18.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正确 错误
19.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等,由火灾发生地的( )给予补偿。
公安机关 人民政府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20.任何单位和( )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个人 成年人 男性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