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中的义
❶ 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法中的义代表什么
正义;宽惠正直。
《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孔颖达
疏:“仁是施恩及物,义是裁断合宜。”《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吕氏春秋·适威》:“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汉书·食货志上》:“陵夷至於
战国
,贵诈力而贱仁谊,先富有而后礼让。”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生平企仁义,所学皆
孔
周
。”
宋
王安石
《与王子醇书》:“且王师以仁义为本,岂宜以多杀敛怨耶?”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
方旦
(
朱方旦
)书示云,正心诚意,道德仁义,方可看
长安
春色。”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银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儒家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战国时的孟轲曾着重提出,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封建道德的最高原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❷ 论语中的义是什么意思
"义"是"天之德",即天意、良知落入于人世间,或反过来说,在最最具体事物中包藏的天心或道心,就是"义"。换言之,"义"与"仁""礼""知(智)",合称"天之四德",皆为生命之本体,所不同的,是"义"较之其他三"德",更富有"具体性"和"当下性"。
孔子所说的"义"与西方人所说的"正义""公义"有本质区别,这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应走中国"义文化"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义文化"。
(2)道德中的义扩展阅读: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❸ 道德的意义是什么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德是一种素养或习惯。二者合起来就构成它的定义,即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良好的选择是它的属差。道德属于伦理学范畴,其题材是人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道德的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
❹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道德中仁义礼智信的作用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来影响经济基础。儒学独领风骚如此多年,势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所影响。特别是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的伦理观,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影响十分重大。“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三从四德”即封建女子遵守的三种道德关系和四种德性。“三从”指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谓贞顺(品德),妇言谓辞令(辞令),妇容谓婉娩(仪态),妇功谓丝炱(手艺))。说到这里,想到了《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她从小就聪明伶俐,学做女红,却为一个“举动自专由”的理由被婆婆遣出夫家。在那样一个社会,刘兰芝遵从三从四德了,却因为出身卑微而遭到婆婆的不满。这就是“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所造成的。再如五常中的“信”,主张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论语》中提到的“见利思义”等,均留给我们有一定的思考空间。
❺ 什么是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德是一种素养或习惯。二者合起来就构成它的定义,即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良好的选择是它的属差。道德属于伦理学范畴,其题材是人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5)道德中的义扩展阅读:
道德的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
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
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❻ 道德的古今异义
又何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隙) 2.小大之 (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狱 ) 3.弗敢也 (古义: 虚报 今义: 增加) 4.玉帛 (古义: 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今义: 为革命事业献身 ) 5 肉食者,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 6 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译:能,行) 7 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