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法制一念之差
Ⅰ 法律和道德的辩证关系
法律是对人行为的约束,道德是对人思想的约束
Ⅱ 底线和道德一念之差什么意思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Ⅲ 道德和法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是什么
联系:
1、在发生学上,都由原始习惯脱胎而来。
2、都属于社会规范,只是在规范的程度上有所不同。
3、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且在很多方面二者是相互转化和渗透的。
4、都是社会控制的手段,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
区别:
1 、产生和变迁不同。法律的产生和变迁更多具有人为的特点;道德的产生和变迁具有自生自发性。
2 、两者表现的具体形式不同。法律是具体的、规范的表现形式,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是成文的。道德体现在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中,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一般没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3、 两者的实现方式和约束力不同。法律具有国家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在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各环节中体现,道德不依靠强制力,依靠内心信念,习俗、教育力量来维持。
4 、调整的范围不同。可以说大多数的社会关系既可以由法律和道德共同调整,也可以由他们各自调。
5、表现形式不同。法意国家意志形式出现,主要表现在规范性文件中;而道德以社会意志形式出现,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舆论。
6、违反的后果不同。道德制裁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统一性;而法律制裁则是十分确定的;道德制裁无须经特定程序;而法律制裁必须有特定机关按一定程序进行。
(3)道德和法制一念之差扩展阅读
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来说,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制定法律规则同样重要。法律与道德二者各有各的边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们有各自发挥作用的范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不能简单偏重于某一个方面。
对于法律规则来说,无论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还是社会习俗演化而成的法律,都适用于社会公共行为领域。在法律规则管辖的公共领域,维护社会正义、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权利是根本要求。
而道德更多涉及个人内心的自我修为,它可以高标特立,但只能针对自己,不能强迫他人。因此,法律以公共利益为指针,道德以效法圣贤为理想;法律讲求的是底线正义,道德追求的是高尚人格。
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律能够为社会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制度构架,为个人道德培育提供良好生活环境。法律固然不是道德,但能够净化人们的内心,让人们激浊扬清、去恶存善。
因此,虽然法律规则不等同于道德良知,但可以培育和激发人们的道德良知。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讲规则,都按照法律规则处事,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不坏的社会,虽然可能还不是一个美好的社会。
而法律要深入人心、发挥作用,也必须符合社会的道德追求。换言之,法律规则要有道德性。这个道德性不是法律规则自身生长出来的,而是法律规则吸收了道德理念,从而彰显一个社会的道德价值。
与此同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提升,可以使人们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弘扬社会公序良俗,自觉遵守法律。另外,实践中被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也可能上升为法律规则。
可见,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分割或统合。使二者绝缘甚至截然对立起来肯定不行,但混同乱用的做法也行不通。应当明确,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义秩序,是任何一个社会都离不开的基础。今天,我们既要赞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
法律并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长。这个促成不是代替,而是为道德提供一个制度环境。一个法治昌明的社会,才有望成为一个道德纯净的社会。就像是一片良莠不齐的草地,法治犹如一个农夫,用猎枪抵御强权的侵夺,用镰刀去除蔓生的杂草。这样,美丽的道德之花才会芬芳开放。
Ⅳ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一、产生方式不同
法律是自觉的、有形的。道德根据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渐产生,依赖教育培养而积累长成。
道德是自发的,有时是无形的,一般不通过专门的公共机关和人员来制定,也不一定要通过专门的组织和制度来实现。
二、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形式,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具有普遍性、规范性、确定性、一般性的特点,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现出来,它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法典、单行法规、判例、条例、条约等规范性文件。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认可、解释是拥有法律创制权的专门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权限,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而进行的,其他个人、团体、组织无权进行法律的创制。
道德则不同,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信念和心理之中,通过人们的言论、行为、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形式而表现出来。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约定俗成,无须经过某个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它的运作、功能的发挥也不必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某个行政命令而实现。
三、实现方式不同
法律和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都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强制性。
法律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它往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坚强后盾,依靠强制手段来加以推行和实施,法律主要是一种外在强制力。
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界定十分模糊,它的实施、实现也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评价的力量,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内在修养、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教育的力量来维持,诉诸人的心理,通过人们的内在的自觉而进行的,道德是一种内在强制力。
四、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
法律所调整的范围主要是人的行为,与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息息相关的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
道德所调整的范围远比法律广泛得多,它几乎涉及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交往中的一切领域、一切活动、一切人际关系,涉及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思想、动机。法律所调整的绝大部分对象,同样也可以用道德来调整,而道德所调整的对象不一定可以通过法律来调整。
五、评价的尺度不同
法律评价人的行为的标准和尺度是合法与不合法,有效与无效。只要人的行为符合法律、法律规范的规定,就是有效的和合法的。
道德评价人的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主要是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一定人群集合体的善恶观、公正观、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人们的行为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就是正当的和合理的。因此,法律的标准与道德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差别,法律标准远比道德标准明确和规范。
六、权利义务的特点不同
道德和法律都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都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配置而实现社会调控的。但法律主要是以权利为本位,道德主要是以义务为主体。
法律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定的,是以法律为根据和基础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一种实在形态,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的特征。
道德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应然性,是一种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观念形态、理想形态的。
拓展资料: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Ⅳ 道德比法制更重要
1、道德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道德是和谐的灵魂,道德是和谐的基础。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道德的支撑,(优良的道德能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思想保证。)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不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规范吗?而佛教提倡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就是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吗?老子道德经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不就是和谐社会的依据吗?可见,构建和谐社会的“原材料”就是道德。道德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宝。所以,推进和谐社会,道德自然比法律更重要!
2、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先有道德后才产生法律,进而才有法制。我们要注意的是道德与法律的时间先后互补性,汉代思想家贾谊曾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道德的作用在事先,法制的作用则在事后.其次,法律是以道德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道德是人自身的修养程度,而法律是外部的约束因素,它对人的作用是由外而内的。而道德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法律的实施要靠人们的自身修养,如果放弃道德那么人们就不会自觉遵守法律。
3、法律是强制性的,(法制是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而道德是靠道德的说服力、劝导力、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的;)法律只是对违法的行为进行惩处,而对“缺德”不违法的行为是不干涉的;道德则是通过社会舆论对“缺德”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减少犯罪。
由此可以说明,推进和谐社会,道德比法制更重要!
4、法律规定的是做人的最低标准,而且法律制定的再多,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道德则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宽泛得多。其次,法律它也不是完美的,而且会过时,它有它的阶段性和局限性。法的稳定性往往也就是它的滞后性;第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变化万千,丰富多彩,用僵硬的、机械的规则,难以取代充满个性色彩的现实生活的“个案”。这就需要道德的补充,无论立法、执法全过程中都离不开道德的支撑。所以,相对于法律而言,道德这种力量更具人性化,更有力量,更加完美。
(5、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和遵守,必须依赖于道德的支持。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的道德,体现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如果法律违背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不仅得不到公众的承认,而且会破坏生产力,阻碍社会的发展。这样,又谈何而来推进和谐社会呢?)
6、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成员的道德能力。没有全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努力,社会和谐便无从谈起。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全民族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在最后,我想说的是,道德是和谐社会的空气和土壤,是人生追求的崇高境界,是我们血液里静静流淌着的精神!
Ⅵ 道德和法律哪个更重要
比法律更重要的是道德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国家就是法治国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一切行为都要按照法律进行规范,一切行动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
但是,法律作为一种手段,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强制性。它要求人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了后有
什么样的后果,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它对人的行为和行动的规范,是通过限制人的某些具体行为,来达到目的。
由于法律是通过强制性规范人的行为,只要人们的行为没有触及到法律,没有违反法律的某些条款,法律也就只能是法律。就象人们平常所说的,我没有违法,你对我如何办。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从法治的角度来讲,人们如果都不违法了,都能够按照法律的规范去做了,自然也就好了,一切的行为也就规范了。如果从市场经济来说,也就运行有序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法律是通过强制性要求人不应该做什么,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所以没有违法,是因为害怕法律的追究,害怕承担法律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行为尽管没有违反法律,法律不能追究,却都违背了常理,违背了公众心理,违背了感情接受程度。而这些行为,比起法律所制约的范围、内容,要更加广泛、更加繁多。
能够对这些行为起到制约作用的,只有道德。
由于道德对人的行为的规范,不是依靠强制手段,而是通过某些约定俗成的规矩、道理、准则来激发人的内在的品格、心理、德行等,使其自觉接受社会公德、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品德操守,达到提高社会公共利益能力、社会公共道德水平、社会整体素质的目的。
尽管我们实行的也是市场经济,但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除了要遵守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的规律外,还必须突出社会主义这个特点,要让我们的国家在法治的同时,还必须德治,既要依法办事,也要以德治国。
举个例子,一个人在乘座公共汽车时,按照法律规定,谁先上,谁可以先占有座位,其他站着的人,就无权要求他让座。但是,我们每辆公共汽车上,都要求乘客给老人、孕妇、病人等让座,这就涉及到法律与道德两个概念。按照法律,没有必要让座,按照道德,当然应该让座。所以,从这个例子上看,如果大家仅仅执行法律,对我们国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法律只规定了人们不应该做什么,一般不规定人们应该做什么,是一种必然王国,是要求人被动地成为守法人。而道德主要是要求人应该做什么,是一种自由王国,是发自人的内在品格的行为。
目前,我们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所谓荣辱观,说到底,也就是要求人们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道德水平,如何增强集体观念、大局观念、公共观念、他人观念,如何多想着为他人做些好事,多做些有利于社会的事,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有利于国家形象的事,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事。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如果仅仅能够做到守法,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是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一个具有较高职业操守的人,一个具有较高社会公德的人,一个具有较高品行的人,一个愿意帮助他人的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品格高、操守好、公德强,我想,他是不可能不遵守法律的,毕竟法律是对哪些没有道德、没有职业操守、没有社会公德并且其行为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接受程度的行为的惩罚。
所以,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仅仅有法律是不够的,比法律更重要的是道德。至少,中国应该是这样的。
Ⅶ 法律和道德的根本区别在于
A项我认为道德是具有阶级性的,因此不选.原因在于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阶级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观.虽然很多道德观各阶级基本一致,但是也会有区别的.
B项道德也属于上层建筑,不解释
C项道德也是一种行为规则,但是不具有国家强制性而已
排除法 我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