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为服务的
①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案例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比如说城市里驱赶流浪猫狗,法律无法约束,可以用道德来谴责.
② 道德是为谁服务的
不是道德为谁服务的,而是所有生命都要服从务实于道生德蓄的宇宙、社会大环境中。服从道德自然规律,务实于尊道贵德的根本中,才能创造人类的道文明世界!
③ 道德是为什么服务的
阶级社会的各种道德都是为特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
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和特征,
可也要以和谐为目的。
④ 道德是什麽
功利与道德
——兼论道德的本质和起源
应陈希刚同学的盛情邀请,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共同就“功利与道德”一题来探讨一番。功利和道德的关系,用我们先人的话来讲就是“利和义”的关系,可见,这个命题真是由来已久了。可是这个如此古老的命题为什么至今仍然充满悬疑,议而不休呢?原因只有一种:结论不科学。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二者作一个深入的本质研究,才可能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那么首先,什么是功利?所谓功利,是指与事功、功劳所对应的价值、效益、报酬。对个体的功利而言,它可以表现为纯精神的自豪感,也可以表现为纯物质的奖励,更可以表现为二者兼有。岳飞的“精忠报国”、“三十功名尘与土”,就主要表现为一种为君国牺牲的精神功利。焦裕禄则更是一种牺牲小我利益,实现精神大利的典型。同理,如果一种功劳,对应于恰当的物质奖励和荣誉,也是无可厚非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如果功利对应的比例失调,就会出现利大于功的情况;比例失调越大,对公共利益的侵害程度就越大。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富可敌国者,就是利大于功,以致功不抵罪的典型。这是罪恶的资本主义的产物。也是盖氏之流被世人广为诟病的原因。这样,功利就直接触及到道德问题(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了。由此可见,道德的核心是一种公共利益(从这个角度上讲,“功利和道德”的关系也可以说成是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要言之,所谓道德,就是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结为一体,在二者发生冲突的特殊情况下,克已奉公,牺牲前者服从后者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行为。没有这种自觉的认识,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行为(所谓良心,正是一种不自觉的道德)。那么很自然,所谓不道德,就是损公肥私,并最终害人害己的这么一种认识行为。
始终把公共利益摆在第一位的人,谓之有道德;反之,谓之缺德或无德。爱因斯坦说得好,我们吃的穿的用的,无不是他人劳动的成果,我们个人做得再多,都无法回报。是的,如果因为个人的某些微功而大发其财,从而危害他人的生存,那么其不惟无功,反而有罪。
道德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
我们不禁会问: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会提出道德问题?“道德”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如果我们连道德的来源都搞不清,那就不可能弄清与道德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常识告诉我们,一种美好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彼此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也是希刚所说的物质的人的由来)。比如,我们喜欢牛不喜欢老鼠。所以,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各自为战的独立经济体,不需要分工合作、互为服务,那么,人类决不会形成社会,更不会有道德的产生。
正是由于劳动分工,产生了互为服务的劳动合作关系,形成了联结人与人的共同利益的纽带。道德就是维系这种共同利益纽带的自觉行为。分工越细致,个人利益之间的联结就越紧密,直至最后融为一体,无分彼此。对万事靠自己、没有分工合作的生物来说,存在就是天理,哪怕同类相残,都不存在道德问题。对一些“社会性”生物,比如蚂蚁蜜蜂之类来说,为什么不会出现自相残杀(指窝里斗)的情况呢?就因为它们是密切分工的合作关系。任何有损对方利益的行为,都是对自己利益的损害。所以,对蚂蚁蜜蜂之类的社会昆虫来说,“道德”行为是它们的本能行为。而人类社会却不是自然天成的,是由三三两两的散居到群落到部落再到社会这样慢慢融合、壮大、演进、发展起来的。在私有制下,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化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无序化。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盲目的重复建设带来的恶性竞争,使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演变为各个局部生产领域里的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试想:在成百上千个大学生争抢一个职位情况下,焉有道德的容身之地?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社会至今仍在进行着最残暴最野蛮的掠夺斗争的根本原因。毛泽东时代,为什么涌现出许许多多像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式的道德楷模呢?原因正在于此:计划经济下,团结友爱,互助合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道德想不高尚都难!此外,我们知道,原始落后的劳动生产是艰苦的,哪有一劳永逸的掠夺和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的剥削来得轻巧、轻松呢?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把劳动分为二重性:艰苦性和配合性。前者产生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的不道德认识,后者产生互助友爱的道德认识。因而从逻辑上讲,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密,组织化系统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就会越来越相亲相爱,道德水平自然就会越来越高。当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发展到牵一发动全身、缺一不可的地步了,人类社会的天堂时代就到来了!在这里,有一个重大问题必须引起注意:不能把官僚和资本家所从事的剥削活动与社会必要的组织管理分工混为一谈,这些食利者和剥削者纯属寄生虫和掠食动物。而且,正是由于有这类掠食者的存在,才使得本应如桃源仙境般的人间成了地狱。这些变态的异类道德已经完全沦丧,拼命鼓吹所谓的丛林法则,实不知,人之所以成为人,恰恰是因为成不了兽。必须互助友爱才能生存立足。而要寄希望于统治者剥削者进行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恐怕比寄希望于老虎不吃人、苍蝇不逐臭还要渺茫。因为他们全部的生命活动就是剥削寄生行为本身。没有外力的强制作用,不可能自行改变,就好像不经过外部剧烈刺激自己很难斩断自己的手足一样。
以上,是我的一孔之见,请诸位不吝批评指正。
长歌 初稿于08/04/27 缮于即日
⑤ 道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道德[ dào dé ]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之服务。
详细释义
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2、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5)道德是为服务的扩展阅读
造句
1、同学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他满口的仁义道德,却专干坏事。
3、虐待老人不仅违背道德,也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4、我们要做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5、随意对别人进行贬斥是不道德的。
6、占小便宜吃大亏,失去的是道德良知。
7、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8、抄袭别人的作品是不道德的行为。
9、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取乐是不道德的行为。
10、耻笑有生理缺陷的人,是不道德的。
⑥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例如,在对待恐惧时,有三种选择,鲁莽,勇敢和怯懦。
勇敢这种选择就被认为是合乎道德的,而另外两种选择就被认为是违反道德的,所以说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但是,一只燕子带不来春天,一次良好选择也不能成就道德,所以还要多加一个限定,即养成习惯。综上所述,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
(6)道德是为服务的扩展阅读:
一、道德功能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
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二、道德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
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⑦ 道德是什么
德行之力,十倍于身体之力。拿破仑(法国政治家)
道德无所谓新旧,惟真纯的人才能够说得上道德两字,若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那不管你天天在高叫道德,结果终是一个坏人。郁达夫(中国小说家)
在毫无慈悲的生存竞争中,道德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杰克·伦敦(美国作家)
美德藐视人间的一切讥嘲,清白受到诽谤身价越高。
笛福(英国小说家)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比彻(美国作家)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财富的名誉不知大多少倍。
达·芬奇(意大利画家)
一个人的美德不应由他特殊的行动来衡量,而应由他日常的品行来衡量。
帕斯卡(法国物理学家)
一切美德都是由于放弃自我而成的,果实之所以极度甘美,便是由于企求萌芽使然。纪德(法国作家)
道德的根本,是自制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从全体。
费希特(德国哲学家)
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计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
托马斯·曼(德国作家)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托马斯·曼(德国作家)
道德的恩惠是时间和劳力的节约。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
芥川龙之介(日本小说家)
假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为出身低微而悲伤,蔷薇常在荆棘中生长。
萨迪(波斯诗人)我们即便在有关生命的问题上,也不允许说谎。显克微支(波兰作家)
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
胡宏(中国古代学者)优良的品德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行的是良好的教养。
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
我们想要涵养公正的品德,就应养成一种“不苟”的优良习惯。
林肯(美国政治家)
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是从实际生活锻炼出来的。
叔本华(德国哲学家)
良好的品德是从对坏倾向作顽强的斗争中培养出来的。
德克斯特(德国心理学家)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思想家)
胜利是暂时的,而美德却将千古流芳。普希金(俄国诗人)甚至在我们的欢迎中,恶习也会刺痛我们;但美德却能使我们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弥尔顿(英国诗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心里感到诱惑就对诱惑进行反抗,而决不屈从于它的人。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
道德观是人的独特品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泰戈尔(印度作家)
有比快乐、艺术、财富、权势、知识、天才更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这极为宝贵的东西就是优秀而纯洁的品德。塞缪尔·斯迈尔斯(英国作家)
道德面貌渺小的地方,不会有伟大的人物出现。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
甘地(印度政治家)
谁能从道德败坏的地方脱出来,还保持洁白,便是有了更伟大的道德。
显克微支(波兰作家)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融入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莱(英国诗人)美德具备了纯然无限的价值,人生的不幸变成了不可比拟的渺小。
显克微支(波兰作家)
⑧ 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 [ dào dé ] 的意思是: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详细释义
1、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2、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
(8)道德是为服务的扩展阅读
近义词
一、品德 [ pǐn dé ]
品质道德。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和平与刚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二、德性 [ dé xing ]
1、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
《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郑玄 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
2、品性;品质。
清 李渔 《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
3、方言。指不入眼的模样、品行。含有轻蔑意。
曹禺 《日出》第三幕:“ 胡四 ……你瞧见这个么?大爷有的是洋钱。可就凭你这德性(向 黑三 ),一个子也不值!”
三、德行 [ dé xíng ]
道德品行。
《易·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孔颖达 疏:“德行谓人才堪任之优劣。”
⑨ 什么是微服务
首先,微服务简单来说就是细粒度的独立的服务。在微服务架构里面这些服务都是独立部署的,服务是独立开发测试变更。这些服务都有自己的数据,这是微服务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