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德
㈠ 孔子儒家的道德是什么道德
儒家认为信为本。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陈志岁《载敬堂集》)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段玉裁注《说文·言部》曰:‘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是也。”(陈志岁《载敬堂集·民说》) 礼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恕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㈡ 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什么
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是说呢么呢?只是知道“《论语》这书是支内离破碎而又诚实容坦率的一则则告诫,一则则评点,若是你是不欲复古,纵然全部精读完毕,你也不能知道自己该如何在这个大争之世立身;《孟子》是一种滔滔雄辩,其衰朽的政见使人窝心,其辞章之讲究使人快意。”这是在《大秦帝国》中秦王的解读,我是觉得有道理哦,要说儒家的道德教育,应该是即会严厉要求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然在很多方面又有点使人感到迂腐,不变通,认死理,即会对之工整华丽辞章的喜爱,也会对之思想的骨子里的儒家之见而可恨又可气。
㈢ 儒家传统道德主要包括什么儒家传统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和儒家文化】同属儒家【位置道德】理论派生产物。
【位置道德】是专【儒学】的【五属脏六腑】。
【儒家传统道德】是【儒学】的【身体】
【儒家文化】是【儒家】维系【儒家传统道德】的外延文字(或称:皮下脂肪)。
【传统道德】涵盖【诸子百家】
㈣ 儒家道德的完美境界是指什么
当然是儒家意义里的君子。君子之德乃儒家道德上的追求,但如果非要说到极致 也就是什么完美的话 那我觉得儒家人生境界的至高标准叫内圣外王。好了 回答完毕 加油
㈤ 儒家道德标准体系
三从是未嫁抄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㈥ 传统的儒家道德观有哪些
道德观包括仁、义、礼、智、信。行文准则有温、良、恭、俭、让。
其中核心是仁和义。《易经.系辞》里说: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与义”的精神贯穿了整个儒家学说。
儒家要求人们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平常常为之庸。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各得其所,各尽其力是儒家的道德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其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径。
(6)儒家道德扩展阅读:
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
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时,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
“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㈦ 儒家文化对道德有哪些影响
“仁”“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凸现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中仍有很大价值。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是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部分。现在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一定关系,但也需要注入新时代的要素与内容,与时俱进,批判继承,理性扬弃。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7)儒家道德扩展阅读: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某些地区更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
自从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自明清时代,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考儒家传统提供的资源。尤其是华人和东亚人应该有这个机会。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
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
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依据《结构论》的系统综合理论,曾邦哲提出公元前约几百年几乎同期发展的希腊(自然)文化、犹太(律法、波斯时期)文化、印度(佛教、精神)文化、华夏(儒家、伦理)文化奠基了人类至今以来的核心文化模式。
㈧ 儒家的道德理想是什么
“内圣外王”说是盂子人治思想“圣人治世”和“贤能政治”的理论基础,用现代的概念来表述,孟子的社会发展史观是天才史观,或曰英雄史观。
孔孟都赞扬圣人治世。“圣人”这个概念,春秋以前指有高尚道德修养和聪明智慧的人。孔子把“圣人”理想化了,称圣人是具有天赋的“不学而知,不虑而成”的智慧,又有极高道德的天才人物。在孔子言论中被称许为“仁人”的已经很少,所谓“仁人”是能够“博施济众仁民”的人,而圣人又比仁人高一格;他称许的圣人只有尧、舜、禹、汤、文王、周公这几位治世的政治领袖,称颂他们一生自奉俭朴而全心全意致力于天下太平、万民安乐。孔子慨叹自己未见圣人,只能在梦中得见周公。他谦称“若圣与仁,则我岂敢”?圣人,实际上是孔子思想中最高的理想人格,他把圣人神化了;用天生的非凡品德和智慧来理政,就是圣人治世。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圣人治世”论。但他把“圣人”从神座上拉下来,说“人人可为尧舜”,也就是人人可以学尧舜,成为圣人。
“内圣外王”实际上是儒家的道德理想和政治思想,也是儒家信奉的价值观。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它一方面以修身为本,引导人们提高自身的品德智慧去施行开明政治,一方面又在道义上起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君权的作用。
㈨ 儒家关于道德名言
多闻,择其善者来而从之;多见自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人无信不立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烂矣。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