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二十

道德经二十

发布时间: 2020-12-21 10:04:51

『壹』 解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老子》第二抄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遐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善于驾车的人,不会在路上留下丝毫的车轮痕迹;善于说话的人,不会在言语上留下任何的破绽;善于记数的人,不要筹码也能计算;善于闭守的人,不需要机关,别人也无法把它打开;善于打绳结的人,不需捆起,别人也无法解脱。 所以圣人总想拯救每一个人,所以他眼里绝不会有无用的人;圣人总想爱惜每一件物品,所以在他眼里绝不会有无用之物。这叫做内藏的绝顶的聪明。 所以,聪明的人是不聪明的人的老师,不聪明的人也可以成为聪明人的后事之师。如果不尊重老师,不珍惜后事之师,即使绝顶聪明也会办下糊涂之事,这叫做为人处世的诀窍。 大意: 本章阐述了“无为”的妙处。“无为”之人,做事能恰到好处,待人接物也能使人尽其才,物尽所用。因为无为就是顺其自然,不以偏见对外界事物。

『贰』 20.背诵道德经是不是特别的难

我是赞同背诵《道德经》能提高人的智商这种说法的。以下的回答是基于我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所谓道德经的背诵能提高人的智商,第一位的是取决于背诵的内容。
首先,由于道德经本身便是一本奇书,其中没有一个专名,言简意赅,辞朴意深。能以区区五千言讲述如此博大精深的思想,恐怕为古今中外所罕见。其次,道德经独特的语言表述方式、概念的模糊性、语词的多意性,都使得道德经一书内涵更加丰富。因此,如果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道德经,本身是对我们的一大挑战;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每个读老子的人对道的解释必然不同,道德经必将丰富我们的学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维。由于道德经目前最古老的版本是郭店楚墓竹简本,其次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甲本和乙本两本《老子》帛书,再次是由东汉时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三国时王弼的《老子注》和唐初的傅奕的《道德经古本篇》演变而来的世传本。要想真正懂一点道德经,恐怕对先秦的典籍和中国哲学、训诂和考古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有一定的历史、政治、古典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亦是一个提高思维水平的过程。
第二位要点明的是背诵这种学习形式。让我们退一步而言,哪怕只是死记硬背,也能有助于我们的思维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有可能是明显的,也有可能是潜移默化的。这是因为背诵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而且背诵必然能让人学习到哪怕一点点的东西,让知识在人的大脑中留下痕迹——只要学的东西是有意义的;而显然道德经并不是一堆罗列的数字,而是一篇有内在逻辑的古汉语文章。
本人上中学时就很能够死记硬背,可以完全不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内容而把它背得滚瓜烂熟,像道德经这么短的文章更是不在话下。然而我能够深刻感受到,死记硬背也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特别是古汉语中有些词句和现代汉语差别不大,背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解记忆的过程;更别说道德经中俯拾皆是朴实易懂的道理,比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等句子,虽然我当时背的时候并不去记它们是什么涵义,但我还没傻到看不出来其中蕴含有大道理的程度。很多东西背诵时未必理解,但只要还有印象,未来的某一天说不定你会一拍脑袋恍然大悟。
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智商的,如果你把智商定义在通常所说的狭义的思维层面上,背道德经也是有助于提高智商的。所以第三位要说明的是:道德经中蕴含有辩证法思想。对辩证法这个东西,我现在也还有很多地方弄不清楚,也不好跟你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个很有用的东西;不理解、不懂得运用辩证法的人,往往嘲笑辩证法是一种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的逻辑,是诡辩。那些人简直就像是睁眼瞎,忽视历史事实,否定我们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辩证法对人的思维是有深刻影响的,能让人突破二元逻辑的局限,更全面的看问题;近代数学已经证明,在“是”和“否”为基础的二元逻辑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用“是”和“否”不能表达的东西。非欧几何以及测不准原理等的横空出世、二元逻辑支撑起来的近代哲学的终结、当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使得我们的思维必然要朝着并且已经朝着非二元逻辑的方向深刻发展——辩证逻辑、现代数理逻辑都属于非二元逻辑的范畴,都在当代社会有着广泛应用。背了道德经,便难免会受到一点(朴素的)辩证法的影响,这对人没有什么坏处。
最后想说明的是,道德经本来就是一门哲学,而哲学一词在古希腊语中就是“爱智慧”的意思,先贤们果然用语精妙——你说学习这门老子的哲学,你能不更聪明些、更有智慧些吗?

『叁』 关于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应解为:《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版。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权。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缘由:
严可均曰:“轻则失臣”,王弼作“失本”,大典作“失根”。
谦之案:此文当作“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与上首句“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相对成文。遂州本、傅、范本“失臣”均作“失本”。毕沅曰:“王弼同河上公作‘轻则失臣’。”范应元曰:“‘本’字,严遵、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轻则失臣’,与前文不相贯,宜从古本。”马叙伦曰:“老子本作‘根’,‘根’写脱讹成为‘木’,后人改为‘本’以就义。”又永乐大典王弼本作“轻则失根”,吴澄、焦竑、李贽及释德清诸本同此。俞樾曰:“当从之。盖此章首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故终之曰‘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言不重则无根,不静则无君也。”至“君”“臣”对立之文,则为后之尊君者所妄改,当非老子本文。

『肆』 《道德经》第二十章<而贵食母>有几个不认识的字,请教字的正确读音

转摘参考: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陈鼓应先生把此句翻译为:“我却独个儿淡泊宁静啊,没有形迹,好像不知嬉笑的婴儿。”(《今译》)并对“孩”字进行了注释(目前大部分研究者皆如此注释):“‘孩’、‘ 咳’古字相同,即婴儿的笑。”(《今译》,P.153)笔者认为,“独泊”应理解为“孤独地停留(泊)在那里”,针对的是众人“享太牢”、“春登台”的“熙熙”(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春心荡漾,为欲奔竞),我不为此动心,也没有行动的征兆。“未孩”,应理解为浑蒙未开的状态,并非指“不会笑”或“不知笑”。河上公注为“未能答,偶人时也”几近老子原意。笑与哭一样,是婴儿一生下来就具有的,大凡哺育过、观察过婴儿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不会笑的婴儿还是正常的婴儿吗?!《老子》文本中多处提到婴儿(见第十、第二十、第二十八、第四十九、第五十五等章),有时还以婴儿喻道,可见,老子曾对婴儿有过细致深刻的观察,应该不会犯诸如“婴儿不会笑”之类的低级错误。把此处的“孩”理解为“笑”,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常识,无论有多少条训诂上的理由,也应坚决舍弃。
婴儿浑蒙未开,“任自然之气,致至柔之和”,而“无所欲”(王弼语)。马叙伦先生曾提出,“我愚人之心也哉”句后的“沌沌兮”当在“如婴儿之未孩”句前,“以形容婴儿浑沌未分”并与“‘儽儽兮’对文”。(转引自《老子全译》,沙少海等著,贵州人民出版社P.32)“马说”言之有理,可资采纳。
“儽儽”,憔悴颓丧、失魂落魄之意。“有客有客何累累!国破家亡无所归。”(元·伯颜《七哀》)
“昭昭”,指精于算计;“昏昏”,指昏庸(聩)糊涂。陈鼓应先生把“昭昭”理解为“光耀自炫”、把“昏昏”理解为“暗昧的样子”(《今译》),似与本章逻辑不符。
“飂兮若无所止”句,河上公本、广明本、景福本等皆为“漂兮若无所止”,根据本章逻辑及上下文的意思,应为“漂兮”而非“飂兮”,意指圣人“若无所归”,似不系之舟,不知何处停泊、靠岸,与有明确目标(“享太牢”、“春登台”)的众人俗人形成鲜明对照。
在所有分章的《老子》文本中,几乎都把“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一句作为《老子》第二十一章的首句,这是值得商榷的。《老子》第二十一章除本句谈到“德”以外,其他内容所谈皆为“道”,且与第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等明显属于同一主题。若“孔德”一句放在第二十一章,既“孤立无援”,又唐突难解,更显得不伦不类。
笔者认为,该句应属于第二十章即本章的内容。“孔德之容”其一是指大德的容貌和状态,其二是指大德何以具有如此容貌和状态。得道者的容貌、状态正是大德之容貌、状态的真实写照。本章所谈与第十五章属于同一主题,都是描述得道者的容貌和状态的:“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第十五章)“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我独昏昏……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所止……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第二十章)
我之所以“独异于人”,是因为“贵食母”;我自所以有如此容貌和状态,是因为我有“孔德”,而“孔德之容”,是“惟道是从”的,即为道所决定、以道为转移。从文本实际来看,“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与“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是前后相接、上下相连的两句话,若把“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移入第二十章放在“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句后,既避免了文字调整的“跨度”问题,又体现了逻辑上的一致性。
基于以上分析,本章的校订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校订文:“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译文:减少私心,抑制欲望,抛弃那些陷人于忧患的所谓“智术”之学。应诺与呵斥相差多少?美善与丑恶又能相差几多?圣人唯失道是畏,我也不能例外。这种风气开始于洪荒、延展到现在并指向未来没有尽头。众人兴致勃勃,熙熙攘攘,如同享受盛宴,恰如登高赏景。我却孤独地停留(泊)在那里,(不为所动)没有行动的征兆(打算)。敦朴无知啊,如婴儿般浑蒙未开;失魂落魄啊,若无家可归。众人收获有余,独我无获且遗(失)。我有一颗“愚人”之心啊!俗人精于世故,独我昏庸(聩)糊涂;俗人精明严苛,独我敦朴宽厚。澹泊安然啊,像海面纡缓的水波,又如不系之舟任由漂浮。众人皆有本领、有作为,独我愚顽鄙陋、无所事事。我与众人、俗人的差别是:他们皆注重感官欲望的满足,而我却贵重得道的生活。得道意味着拥有大德,而大德之容貌、状态、动作是为道所决定、以道为转移的。
(2014年9月3日发表于《文化艺术报》)

『伍』 道德经第二十章怎么理解

碎花铅笔来裤620:你好。自
《道德经》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此篇是讲【价值取向】:贵、贱、善、恶、是、非都是相对形成的。人们对于价值的判断,经常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换;随着环境的差异而更改。世俗的价值判断极为混淆。众人所戒忌的,也正是自己不必触犯的。
本章旨在说明老子与世人不同之处。世人都表现聪明有能,而老子却表现愚蠢鄙陋;殊不知老子的愚蠢,正是他聪明的地方。而众人的聪明,正是他们的糊涂处。只是一般人思想浅薄,眼光短近,仅能看到表面,而看不到深处。于是就把“愚公”,当做愚人。而把“河曲智叟“当做智者了。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这是人们学习《道德经》后。经常念叨的。愿与共勉。

『陆』 老子道德经二十章

“唯”可以来理解为“唯唯源诺诺”的应承;“阿”理解为“阿谀奉承”的谄媚。两者表面上看有区别,但是本质上却都是一样的。所以老子反问“相去几何?”

“众人皆有以”这句的关键在于“以”字的理解上。一般来说,这里“以”是有所凭借的意思,亦即,众人(寻常人)都有借以生活的东西(财富、目标、信仰、自尊…………)。“而我独顽且鄙”可独独只有我不懂变通、性情粗鄙。“而贵食母”,“母”也就是老子遵从的“道”,《道德经》第一章谓“有名万物之母”。
其实这一章是《道德经》中最长的一章,主要也就是罗列出老子和众人的对比,借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道”。用通俗点的话说,也体现了老子“不走寻常路”的自信……虽然老子推崇“卑微”,但仍遮掩不了身为大哲学家、大智慧者的自信。楼主还可以参阅“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柒』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道德经里的很多字字义丰富,每人理解各有不同,这与人们对“道”的理解取回向密切相关,个人认为这答里的“彰”字有“赞扬、表扬”的意思,因为“不自是”而受到人们赞扬,进而获得人们尊重.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理解,实则殊途同归,将“彰”理解为“显露、显现”的意思,只有“不自是”才能“显现”出符合“道”的正确道理.

『捌』 哪一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道德金》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原文:

《道德金》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解释:


大德的形态,与道一致。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的没有固定的形体。惚啊恍啊,惚恍之中却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却有实物;深啊远啊, 深远之中却有精气,这种精气是真实可信的。从古到今,它的名字不能废去,根据它才能认是万物的开始。我怎么会知道万物的开始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此。

作者: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玖』 读完《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后的感受是什么

讲的是抄概念的衍生关系,以及概袭念的内涵。例如曲则全,直线条是一种图形,也仅仅是许多图形中的一种,如果能够画弯曲的线条,就能够画所有图形。例如夫唯不争,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说的是争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相争的对象,所以不参与,就不会产生纷争的意思。而曲也包含获得真理采取迂回的方式,有的时候不能直接获得,需要迂回的途径获得,而全有成全的意思,也代表总有办法找到真理达成目标的意思,并不一定要争。
本章从形而上的层次上高度抽象概括,最简化地把万般意义关联基本的概念,涵盖了达成目标获得真理的方式,提出了不争的重要理念。十分经典。

『拾』 小学20个道德经成语

助人为乐zhùrénwéilè
[释义] 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快乐。
[正音] 乐;不能读版作“权yuè”。
[反义] 乘人之危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见“一臂之力”(1143页)。
[例句] 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学习、~和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
[英译] begladtohelpothers

热点内容
塔吊坍塌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20 19:17:01 浏览:673
昆山人民法院执行法官 发布:2024-11-20 18:44:06 浏览:649
女法官电视剧 发布:2024-11-20 18:43:58 浏览:865
侵权法的社会功能 发布:2024-11-20 18:30:50 浏览:786
中国司法部官网查询 发布:2024-11-20 18:25:33 浏览:819
司法部熊选国仕途 发布:2024-11-20 18:22:38 浏览:36
合同法146条 发布:2024-11-20 18:03:36 浏览:909
知名企业法律顾问哪家好 发布:2024-11-20 17:51:29 浏览:374
林奕含法院 发布:2024-11-20 17:42:14 浏览:333
天津法官套改 发布:2024-11-20 17:29:29 浏览: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