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环境理论道德

环境理论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3-11 21:51:50

⑴ 哪些行为有悖于环境伦理思想道德

1、违背生物生长规律——帮蝶破茧

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小姑娘正好看到这一幕,她一直在观察着,蝴蝶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很长时间过去了,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

看样子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小姑娘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她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

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它的身体很萎缩、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她观察着,期待着在某一时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起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

2、破环环境理论中的生态平衡——凯巴伯森林的鹿和狼

人们因为痛恨凶残的狼,喜欢美丽的鹿,而去特意盲目地保护鹿,残忍地捕杀鹿的天敌。让鹿得到大量繁殖的机会,鹿群的总数竟然超过了十万只。

随着鹿群的繁殖,森林里所有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同时,疾病在鹿群中迅速地传播着。仅仅两个冬天,死去的鹿就已经不计其数了。1942年,凯巴伯森林里还剩下八千只老弱病残的鹿。

美国政府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1995年,美国政府从加拿大空运了一群野狼,并将它们放入森林中。从此,快速繁衍的鹿群放慢了繁殖的脚步,它们又恢复了正常的食物链,凯巴伯森林渐渐地变得绿意盎然,回到了以前的生机勃勃。

3、破坏地理环境——地上悬河

在河南修了三门峡水库,想把黄河变清,结果黄河没有变清,由于泥沙淤积,黄河水倒灌渭河,威逼西安,只好把辛辛苦苦修起来的高高的水坝部分利用,蓄水水位远低于设计,即便如此渭河下游也变成了地上悬河,一点小水就让两岸人民苦不堪言。

4、破坏水域生态平衡——水葫芦快速繁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解决饲养生猪饲料不足,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强的水上浮生植物强的水上浮生植物强的水上浮生植物强的水上浮生植物。

如今这种浮生植物已经泛滥成灾,被称为“绿色污染元凶”。由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水浮莲有着巨大的生命力,至今几乎没有昆虫病毒和其他天敌能控制它的生长,水浮莲的繁殖速度极快,它以每周繁殖一倍的速度滋生。

5、违背植物的生长规律——拔苗助长

古时候有一农人,在田里种下一片禾苗,自种下后他便成天便跑到禾田里去观察。观察了一天又一天,看到禾苗并没有什么变化,农夫便感觉很着急。他思来想去,于是找着一个办法,那就是帮助禾苗长高。

农夫挽起裤腿下到田里,一颗一颗地将禾苗拔高,忙活了大半天,看着瞬间长高的禾苗,农夫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回到家他欣欣地告诉他家人:“可把我累坏了,不过禾苗终于长高了一大节。”

农夫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枯死了。

⑵ 什么叫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指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和善意和解的紧密相关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

包括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动物与动物的和谐共生,人与植物的和谐共生,以及动物与植物的和谐共生,甚至是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保护所有动植物以及其所在的环境。

目前世界各国认识到生态恶化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不仅纷纷出台各种法律法规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而且开始思考如何谋求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由此便产生了环境伦理观的发展。

(2)环境理论道德扩展阅读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贫困与环境、人口与经济、发展与环境、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双重压力,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伦理就要研究如何缓解这个双重压力,达到双重超越:既要加速现代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避免现代化的负作用。

既要维护发展主权、争取发展机会,又要对子孙后代、对全球环境的安全承担责任;既要参与经济全球化,又要防范西方某些国家利用不平等的国际秩序造成损害。环境伦理原则主要有:

1、环境伦理原则

环境正义就是在环境事务中体现出来的正义。从形式上看,环境正义有两种形式,即分配的环境正义和参与的环境正义。前者关注的是与环境有关的收益与成本的分配。

2、代际平等原则

从代际伦理的角度讲,代际平等原则是人人平等这一伦理原则的延伸。权利平等是平等原则的核心要求,当代人享有生存、自由、平等、追求幸福等基本权利;同样,后代人也享有这些基本权利。

3、尊重自然的原则

尊重自然是科学理性的升华。人类对自然的伤害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伤害,对自然的不尊重实际上就是对人类自己的不尊重。

⑶ 环境伦理学的特点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伦理科学,和其他伦理学比较,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征,这就是它的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综合性、多层次性和实践性。 环境伦理学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社会与自然之间三层关系的认识和研究不是独立地进行的,而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或系统的组成部分而进行认识和研究的,最终着眼点还要放在三者的有机的综合作用和关系上。所以,环境伦理学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点。
人类与自然环境系统及社会环境系统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以及社会环境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和相互作用结果,一般是以环境系统的综合变化呈现出来的,例如,人类对森林的失常破坏,导致的不仅仅是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的减少,还会导致森林中原生的各种动植物属种的消亡。并由此导致原来森林覆盖下的地表水土流失、坍塌,造成农田、村庄损毁,人类群体生命财产的损失,最终还会造成该地区的沙化或石化,使人类最终失去继续生存的立足之地。又如汽车尾气排放,微观来看是个人行为,但很多汽车一起排放就成了社会行为。个人行为只引起极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下降,通过环境自净可以消除,成为社会行为后就会引起较大范围的光化学污染事件,与其他矿物燃烧排放物汇合成全球性行为以后,更可导致大气层的整体破坏,引发地球表层空间的温室效应,最终可能导致极地冰盖融化,沿海低地被淹,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结局。
人类个体与自然环境系统的关系以及群体行为与自然环境系统的关系,是一个综合性与整体性的道德关系,人们绝不能站在个体行为意识立场上,认为约束个人与环境系统间的不道德行为是“小善”而不屑去为。 环境伦理学对人、社会、环境三者间的伦理道德关系研究,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特征。传统伦理学过去所着重研究的人类个体间的伦理关系,它的恶化一般只会导致人类群体内部人们互动行为的失范,导致社会生活和谐度的下降,一般不会导致人类群体结构(社会)的整体崩溃及灭亡。但当个体环境道德行为失范并演化成整体社会行为后,环境系统的反馈便具有了导致社会文化整体消亡的力量。古代非洲的玛雅文化、中东的两河文化,中国的楼兰文化的消失就是典型的事例。所以人们绝不能对此等闲视之。
现在,由于科技发展引发的,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环境系统力量的加强,除了造成O3层破坏,温室效应,给人类社会发展蒙上阴影外,国家(人类群体)间所拥有的核武器当量的威力,及生化武器的杀伤力,都已达到了足可以整个地毁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程度,这样就使人们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具有了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特征。 由于现代计算机科学软硬件的发达,主要是电脑技术的应用,环境伦理学所涉及的人、社会、自然环境系统间的道德行为关系,如“三废”排放标准、环境自净能力的容许度,人类对被污染环境反馈的承受能力(受伤害的临界度)等等都达到了可以进行量化研究的程度。只要人们确立了环境道德观念,自觉约束自己对环境不道德行为,一切都是可以在一定量的范围内去协调好人类个体、人类整体与自然环境系统的道德行为关系。不象传统人际关系道德学,它只建立在善、恶观念基础上的一切道德观念、行为准则、规范等等,都是一种不能量化的软约束行为,其标准、是非、得失等道德评价,还得靠另一个同样不能量化的道德标准──“良心”去控制和量度。人们常说的所谓道德法庭,其对是非、善恶的判决常常显得非常模糊和软弱无力,其中原因,与传统伦理学所研究的道德现象本质上是属于精神范畴的软性行为有关。
环境伦理道德现象就不同了,它除了具有软性行为特征外,还具有物化的硬性行为特征,特别是自然环境系统反馈的表现,大的可以达到使环境不道德行为的主体──人类发生疾病、死亡,人财两空,甚至荡然无存的结果。所以环境伦理学对环境道德行为还必须进行量的研究,并在量的的规定性上对之进行善恶和是非的判断,从而使环境伦理学具有了可判断性和可操作性特征。例如企业“三废”达标排放和控制总量排放的“标”和“量”就是一个可操作的度量界限,超“标”和过“量”,就进入了道德范畴,属于不道德行为。 环境伦理学既然是研究发生于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道德现象的科学,而人、社会、自然三者各自的内部运动规律又是不尽相同的,这就使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内容具有了复杂性和广泛性。
人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行为作用的生物。他的行动目标一般地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生存利益。社会环境是由人类个体构成的,它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和个体不完全整合的利益目标。一般地说,人类个体的生存利益和社会利益在宏观上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微观具体行动上往往存在尖锐的矛盾和对立,因此而产生了人类个体为了一己私利而采取不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不道德行为。怎样协调这种道德关系,就是环境伦理学研究的第一部分内容。
自然环境系统作为构成环境伦理道德现象的一方,它的内部机制运行规律服从的是更加宏观的宇宙演化定律。在人类未完全认识和掌握这个定律之前,自然环境对人类作用于自己的种种不道德行为的反应往往是表现得相当盲目和随机的。在人们未能驾驭这种盲目随机反馈机制之前,人们主要是从调控人类个体和群体对自然环境系统的道德行为着手,以获得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直到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向未来的宇宙世纪过渡,这就是环境伦理学研究的第二个目的,和第二部分内容。
概括地说,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内容首先是作为道德行为主体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观念、环境道德情感、环境道德信念,环境道德原则、环境道德规范等一系列人类主观内省性的环境伦理学理论性内容。第二部分内容则包括了作为人类环境伦理是非标准的环境道德评价,环境道德教育,及环境道德行为计量性控制指标体系──环境政策、法规等的环境道德基础研究。此外,还要掌握自然环境系统运动规律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把握和预测人、社会、自然三者间环境伦理道德关系变化所导致的结局。

⑷ “环境伦理”概念解析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了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和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两个方面。前者是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对一定社会中人类

⑸ 环境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王南林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学术界研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伦理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环境伦理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70年代获得定位的一门新兴学科。与环境伦理学产生与发展的时期基本相同,可持续发展战略酝酿于20世纪60至70年代的第一次环境革命,成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第二次环境革命。这种重合并不是时间上的巧合,而是因为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从不同的理论层面,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为解决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而相继产生的。二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当代环境伦理学是一个富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新学科,形成了多种理论模式和学说。这些模式、学说既包括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即浅环境论,也包括非人类中心主义即深环境论,还有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方面与深环境论中的环境整体主义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更承认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代理人的责任,以及对一定社会中人类行为的环境道德规范研究。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采取了一种整合的态度。一方面,它汲取了生命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等非人类中心主义关于“生物/生态具有内在价值”的思想,承认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具有内在价值,但又不把内在价值仅归于自然自身,而提高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这样,由于人类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那么,不仅是人类、还有自然都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整体价值观的基础之上,承认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承认人类在这个统一整体中占有的“道德代理人”和环境管理者的地位。这样,就避免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实践中所带来的困难,使之更具有适用性。

在共同承认自然的固有价值和人类的实践能动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是一个有机整体,生命系统表现为网络格局。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从物种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到生物圈层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任何生物都有内在目的性,都以其各自的方式在整体生态关系中实现其自然的善。因此,任何生物和自然都拥有其自身的固有价值(固有价值是一种实体为获得自身的善而独立于人类评价者目的的价值)。生物和自然所拥有的固有价值应当使它们享有道德地位并获得道德关怀,成为道德顾客。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把道德共同体从人扩大到“人—自然”系统,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类扩大到生物和自然。与此同时,由于只有人类才具有实践的能动性,具有自觉的道德意识,进行道德选择和做出道德决定,所以只有人是道德的主体。作为道德代理人的人类,应当珍惜和爱护生物和自然,承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价值。因而,人类具有自觉维护生物和自然的责任。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了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和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两个方面。前者是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对一定社会中人类行为的环境道德规范研究。因此,研究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主要是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伦理问题。在社会伦理中,正义的原则是首要的原则。环境正义是用正义的原则来规范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所建立起来的环境伦理的道德规范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评价社会制度的道德评价标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正义关注人类的合理需要、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其主要涵义:一是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公正原则,实现人类在环境利益上的公正;二是要求确立公民的环境权。

可持续发展环境公正应当包括国际环境公正、国内环境公正和代际环境公正。(1)国际环境公正。国际环境公正意味着各地区、各国家享有平等的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利和可持续发展的权利。建立国际环境公正原则必须考虑到满足世界上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限制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滥用;世界各国对保护地球负有共同的责任但又有所区别,工业发达国家应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建立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贸易关系以及全球共享资源的公平管理原则。(2)国内环境公正。一国国内的环境不公正现象同样会加剧环境的恶化,造成生态危机。在建立国内环境公平原则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消除贫困;自然资源的公平分配;个人和组织环境责任的公平承担;在环境公共政策的制定中重视环境公正和公共资源的公平共享等。(3)代际环境公正。代际公正原则就是要保证当代人与后代人具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它集中表现为资源(社会资源、政治资源、自然资源、资金、以及卫生、营养、文化、教育和科技等的人力资源)的合理储存问题。在如何建立代际环境公平储备问题上,学术界提出了诸如建立自然资本的公平储备,实现维持生态的可持续性,实行代际补偿等方法。建立代际环境公正的原则应当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有:代际公正的代内解决;当代人对后代人的道德责任;满足代际公正的条件;实现代际公正的基本要求等。

确立保护人类的环境权是可持续环境伦理观中另一个社会道德原则。所谓环境权,主要是指人类享有的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公民的环境权不是一般的生存权,它侧重于人类的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确立保护人类的环境权是社会正义的需要。环境权作为一种道德理念和法律理念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并且在一些国家的宪法中确立成一项人的基本权利。但是由于它的一些不确定性以及与传统法律权利的交叉和冲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建立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由于可持续发展是在现有国际关系原则框架内达成的共识,它的基本思想不仅已为世界各国政府所采纳,而且也被世界广大公众所接受。所以,在当前环境伦理体系尚未获得统一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可以提供较大的空间,容纳不同的环境伦理学说,在不同层面上起到指导人类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作用。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非常富有弹性,不同的人可以依据“被持续”的内容做伸展性的解释,从而使得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理论上有很大的空间去相互磨合;同时由于世界各国政府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难以用某种单一的伦理模式覆盖所有情况。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在理论上逐渐成熟,而且需要在长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中接受检验和获得提高。

来源:《光明日报》 2002年1月22日

⑹ 哪些行为有悖于环境伦理道德思想

1、破坏生态平衡——引进水葫芦等水生植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解决饲养生猪饲料不足,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强的水上浮生植物强的水上浮生植物强的水上浮生植物强的水上浮生植物。

如今这种浮生植物已经泛滥成灾,被称为“绿色污染元凶”。由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水浮莲有着巨大的生命力,至今几乎没有昆虫病毒和其他天敌能控制它的生长,水浮莲的繁殖速度极快,它以每周繁殖一倍的速度滋生。

2、违背生物习性——画蛇添足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帮忙办事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 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 他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给蛇画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 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3、破环环境理论中的生态平衡——凯巴伯森林的鹿和狼

人们因为痛恨凶残的狼,喜欢美丽的鹿,而去特意盲目地保护鹿,残忍地捕杀鹿的天敌。让鹿得到大量繁殖的机会,鹿群的总数竟然超过了十万只。

随着鹿群的繁殖,森林里所有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同时,疾病在鹿群中迅速地传播着。仅仅两个冬天,死去的鹿就已经不计其数了。1942年,凯巴伯森林里还剩下八千只老弱病残的鹿。

美国政府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1995年,美国政府从加拿大空运了一群野狼,并将它们放入森林中。从此,快速繁衍的鹿群放慢了繁殖的脚步,它们又恢复了正常的食物链,凯巴伯森林渐渐地变得绿意盎然,回到了以前的生机勃勃。

4、违背生物的生长规律——拔苗助长

古时候有一农人,在田里种下一片禾苗,自种下后他便成天便跑到禾田里去观察。观察了一天又一天,看到禾苗并没有什么变化,农夫便感觉很着急。他思来想去,于是找着一个办法,那就是帮助禾苗长高。

农夫挽起裤腿下到田里,一颗一颗地将禾苗拔高,忙活了大半天,看着瞬间长高的禾苗,农夫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回到家他欣欣地告诉他家人:“可把我累坏了,不过禾苗终于长高了一大节。”

农夫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枯死了。

5、违背生物生长规律——帮蝶破茧

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小姑娘正好看到这一幕,她一直在观察着,蝴蝶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很长时间过去了,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

看样子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小姑娘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她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

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它的身体很萎缩、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她观察着,期待着在某一时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起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

⑺ 人与环境的关系属于道德吗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了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和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两个方面.前者是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对一定社会中人类

⑻ 哪些行为悖与环境伦理道德思想

1、地上悬河

在河南修了三门峡水库,想把黄河变清,结果黄河没有变清,由于泥沙淤积,黄河水倒灌渭河,威逼西安,只好把辛辛苦苦修起来的高高的水坝部分利用,蓄水水位远低于设计,即便如此渭河下游也变成了地上悬河,一点小水就让两岸人民苦不堪言。

2、拔苗助长

古时候有一农人,在田里种下一片禾苗,自种下后他便成天便跑到禾田里去观察。观察了一天又一天,看到禾苗并没有什么变化,农夫便感觉很着急。他思来想去,于是找着一个办法,那就是帮助禾苗长高。

农夫挽起裤腿下到田里,一颗一颗地将禾苗拔高,忙活了大半天,看着瞬间长高的禾苗,农夫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回到家他欣欣地告诉他家人:“可把我累坏了,不过禾苗终于长高了一大节。”

农夫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枯死了。

3、凯巴伯森林的鹿和狼

人们因为痛恨凶残的狼,喜欢美丽的鹿,而去特意盲目地保护鹿,残忍地捕杀鹿的天敌。让鹿得到大量繁殖的机会,鹿群的总数竟然超过了十万只。

随着鹿群的繁殖,森林里所有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同时,疾病在鹿群中迅速地传播着。仅仅两个冬天,死去的鹿就已经不计其数了。1942年,凯巴伯森林里还剩下八千只老弱病残的鹿。

美国政府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1995年,美国政府从加拿大空运了一群野狼,并将它们放入森林中。从此,快速繁衍的鹿群放慢了繁殖的脚步,它们又恢复了正常的食物链,凯巴伯森林渐渐地变得绿意盎然,回到了以前的生机勃勃。

4、帮蝶破茧

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有一个小姑娘正好看到这一幕,她一直在观察着,蝴蝶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很长时间过去了,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

看样子它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不能再前进一步了„小姑娘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助一下蝴蝶,她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

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它的身体很萎缩、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她观察着,期待着在某一时刻,蝴蝶的翅膀会打开并伸展起来,足以支撑它的身体,成为一只健康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

5、水葫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解决饲养生猪饲料不足,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强的水上浮生植物强的水上浮生植物强的水上浮生植物强的水上浮生植物。

如今这种浮生植物已经泛滥成灾,被称为“绿色污染元凶”。由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水浮莲有着巨大的生命力,至今几乎没有昆虫病毒和其他天敌能控制它的生长,水浮莲的繁殖速度极快,它以每周繁殖一倍的速度滋生。

⑼ 环境伦理观的内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环境伦理观的内容尊重与善待自然 ,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着眼当前并思考未来。
1、从地球生态系统的进化来看待自然,可以发现,地球作为一高级的自组织结构形式是有其内在的价值的。对地球这一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并不是说要否定地球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工具性价值。实际上,对地球内在性价值的珍惜从长远来看与人类对地球作为资源性使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环境伦理学不同于人际伦理学,当我们在讨论人际伦理学问题的时候,常常涉及到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自然环境是作为为达到人类目的的有用价值来处理的。
2、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命物种都参与了生态进化的过程,并且具有它们适合环境的优越性和追求自己生存的目的性;它们在生态价值方面是平等的。因此,人类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的自然生存权利。这方面,人类应该放弃自以为高于或优于其他生物而“鄙视”较“低”等生物的看法。相反,人类作为自然进化中最为晚出的成员,其优越性是建立在其具有道德与文化之上的。人类特有的这种道德与文化能力,不仅意味着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迄今为止能力最强的生命形式,同时也是评价性能力发展得最好的生命形式。从环境伦理来看,人类的伦理道德意识不只表现在爱同类,还表现在平等地对待众生万物和尊重它们的自然生命权利。
3、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交融互摄、互相依存的系统。在整个自然界中,无论海洋、陆地和空中的动植物,乃至各种无机物,均为地球这一“整体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自组织系统,地球虽然有其遭受破坏后自我修复的能力,但它对外来破坏力的忍受终究是有极限的。对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部分的破坏一旦超出其忍受值,便会环环相扣,危及整个地球生态,并最终祸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
4、顺应自然的生活不是指人类要放弃自己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一切努力,而返回到生产力极不发达的远古原始人的生活中去,而是说,人类应该从自然中学习到生活的智慧,过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生活。历史的发展证明,人类的活动可能与自然生态的平衡相适应,也可能会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即便是人类认识到要保育与爱护自然环境,但在历史实践过程中,亦会遇到人类自身利益与生态利益相冲突、人类价值与生态价值不一致的情形。为此,所谓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要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将人类的生存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关系进行协调。如下几条原则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所必须遵循的。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介于伦理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新兴的综合性科学。它的诞生,是在人类生存发展活动和生存环境系统发生尖锐对立后,为满足协调人和生存环境系统的关系,求得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共同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产物。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环境污染、破坏和恶化等问题,说到底,是人类行为的结果,是一个社会问题。

⑽ 环境伦理的名词解释 200字左右

所谓伦理是存在於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而环境伦理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道德关系,也可以说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伦理责任.伦理的内涵包括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崭新的学问,虽然它源远流长,但是它真正的兴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热点内容
女法官p 发布:2024-11-19 20:11:24 浏览:269
新郑律师援助 发布:2024-11-19 19:04:40 浏览:708
印刷厂装订车间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19 19:03:11 浏览: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规定 发布:2024-11-19 18:48:34 浏览:987
24条婚姻法北京电视台 发布:2024-11-19 18:48:29 浏览:373
履行查对制度的规章制度和程序 发布:2024-11-19 18:19:19 浏览:18
阜平法院 发布:2024-11-19 18:18:19 浏览:951
法院体庭 发布:2024-11-19 18:17:35 浏览:896
关于心道德事的心得 发布:2024-11-19 17:14:24 浏览:202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 发布:2024-11-19 16:51:51 浏览: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