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主线
㈠ 像《道德经》这样的古籍还有哪些比较有意义多推荐几本,最好在五本以上。
中国古籍很多例如:墨子白话今译 作者:
注释:
简介: 《墨子》一书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是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笏山记 作者: 蔡召华
注释: 本书依原东莞博物馆藏钞本之影印本标点。
简介: 其情节主线是一位叫颜少青的才子如何建立笏山王国,成为笏山王。笏山是小说虚构的一块与世隔绝的地域,说是在云南蒙化之西。
劫余灰 作者: 吴趼人
注释:
简介: 小说采用章回体,以反美华工禁约运动为背景,描写了一对青年情侣的惨痛遭遇,是对罪恶社会的血泪控诉。
隋史遗文 作者: 袁于令
注释: 《隋史遗文》十二卷六十回,传世的刻本仅有一种,即崇祯癸酉(1633)吉衣主人序本。
简介: 《隋史遗文》所演历史从隋文帝平陈开始,至大唐统一为止。小说为我们展现了隋末大动乱的历史画卷。
南史演义 作者: 杜纲
简介: 《南史演义》叙宋、齐、梁、陈四朝的兴亡,着力描述几个王朝的创业君主:宋武帝刘裕、齐高祖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其中刘裕宋朝的事迹最多。
北史演义 作者: 杜纲
简介: 写南北朝时北朝政权更替、群雄纷争故事,起自魏未,终于隋初,以北齐为主。
笔梨园 作者: 潇湘迷津渡者
简介: 小说叙述江南徽州府的江干城,经商落魄当佣工,偶嫖看楼妓女媚娟。媚娟不嫌江干城贫穷,慷慨侠义,历经坎坷,后做了夫妇,共享荣华富贵。
草木春秋演义 作者: 驷溪云间子
㈡ 电视剧 老子传奇 里,童心临终前从老子手上写的什么字
目前老子传记的电影没有,老子思想的动画片有,《老子》传记的81集的电视剧,不久将出来了!有蔡志忠的《老子说》1动画片很经典,很有哲理!大型系列《老子》电视剧情况2010年元月21日,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蒋晔,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副主任苏清杰、勤政处处长康钧凯,应大型电视连续剧《老子》总策划王学新、中国风险投资协会秘书长、《老子》电视连续剧岀品人王迪、《老子》电视连续剧总音乐人熙道之邀,在北京芳群园《老子》剧组共同探讨了《老子》的相关问题,并就《老子》电视剧的投资、老子影视城、老子文化博物馆、老子文化国际研究院、中华道德文明园等方面的建设,达成了一致共识。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岀的思想家,是与苏格拉底、柏拉图比肩的全球哲学之父,是人类辩证思维的鼻祖。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有一个特异的宗派,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尼采也曾指出:“老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更是赞扬有嘉:“越认识老子、越发相信老子学说的正确。”正因为此,前苏联汉学家李谢维奇说:“老子是世界的”。早在16世纪始,老子的《道德经》就被翻译成了法文、德文、英文、日文、拉丁文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已有1千多种,总计5亿册之多。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全球最著名的《纽约时报》,还将《道德经》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首。在德国,几乎每个家庭都备有一本德文版的《道德经》;在英国,一些青年以学习《道德经》为时尚;在日本,《道德经》成为企业管理者案头藏书。美国著名学者蒲克明说:“老子《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1998年1月,诺贝尔奖巴黎宣言还指出:“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文化命题到2500年前的中国老子那里去寻找。”2008年7月,由世界和谐促进会、中国(香港)宗教协会、中国风险投资协会、金和泰道(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与海内外的相关慈善、影视、宗教、投资等机构共同发起,并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历史学家、宗教领袖、影视专家、金融投资家共同参与发起成立电视剧《老子》筹委会。并把45集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老子》作为一部重大题材的历史正剧,再现2500多年前千古圣人老子平凡而传奇的一生,以及其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思想。《老子》电视连续剧由中国道教领袖、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和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会主任胡孚琛教授任顾问。据国家信息中心联机检索后认定:以影视剧的形式将圣人老子弘扬于世,在人类影视史上尚属首次。该剧以圣人老子一生的传奇经历,结合东周末时期乱世之争两条主线,从第一集“紫气东来”到最后一集“道传函谷”,以真实动人的故事展示老子漫长的一段人生岁月,老子曾与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有苦有乐,有情有义,有恩有怨,有平庸亦有传奇……但最终他大彻大悟,超凡脱俗,成为圣贤!《老子》电视连续剧将用汉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六种语言版本,面向全球发行。专家预测,大型电视剧《老子》将是一部极具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影视巨片。在不久的将来,一部人类道德文明的巨片,一部中华历史文化的巨片,一部道家经典文化的巨片,一部雅俗共赏的传世巨片,一部极具商业价值的巨片,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但如何还原老子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一直是剧组主创人员为之头痛的事。老子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相去甚远,已有2500多年,当时的风貌,早已荡然无存。虽然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会长陈家林(作品:康熙王朝等)乐于“岀山”,陈道明、陈宝国、赵雅芝、周润发、游本昌、六小龄童、姜文、葛优、焦晃、陆毅、刘烨、赵薇、孙俪等大腕明星也都愿加盟,但场地难选,仅仅靠浙江横店影视城等国内现有的影视拍摄基地,很难满足《老子》电视剧的需要。而计划投资1.2亿元的拍摄经费,要建一个永久的老子影视基地,特别是能给后人留下集老子文化博物馆、老子文化国际研究院、老子影视基地为一体的中华道德文明园等,显然是杯水车薪。记者曾探寻过中华道德文明园的构架:项目一,道德文化广场,占地面积333亩,由五朝风情古商业街、太极湖、环廊石雕群组成。项目二,中华五千年文明园,占地面积300亩,以古建环形长廊、壁画、雕塑形式展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项目三,中华和谐文明园,占地面积300亩,以浮雕墙形式展示中国从古至今的和谐思想、和谐人物、和谐文化。项目四,中华道德碑林,占地面积300亩,以太极碑林的形式展示老子的道德思想及历史人物对道德思想的感悟。项目五,中华太极城,占地面积300亩,该区域建成后将成为中华道家文化交流基地、中华养生基地、中华功夫展示基地,展示2500多年来中国的道家文化。项目六,老子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150亩,以古建透明玻璃建筑形式收集展示从古至今涉及老子文化的物品,包括书籍、图片、画册、塑像、竹简、物品等。项目七,老子文化书画院,占地面积150亩,以古建封闭建筑形式展示从古至今涉及的老子文化书画,同时作为新成立老子文化书画院的活动场所,不定期举笔会交流。项目八,五方老子巨型雕像,占地面积399亩,建造33米高的五方老子巨型雕像。从五个方向可以看到不同神态的老子镀金雕像。每个方向133米之外建造拜坛(该建筑将入选世界吉尼斯记录)。项目九,大型电视连续剧《老子》影视基地,占地面积400亩,电视剧拍摄完成后作为永久性建筑留存,并建立拍摄博物馆,展示拍摄留存的各种道具及拍摄过程的图片等。项目十,上善池环园水系,占地面积300亩,电视剧拍摄基地前建造300亩上善池,上善池与园内环园水系随形就势相连。项目十一,隐山山脉,占地面积300亩,隐山山脉在该园最北侧,将挖太极湖、上善池的土用于隐山山脉建设。山上修亭、台、楼、阁及绿化。如此宏大的规模,没有三五十亿人民币的投资,要想给后人留下一个永久的中华道德文明园,要想将此道德文明园建成国内外游客朝圣之旅的圣地,显然是不可能的。如何把风险投资和公益投资完美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华道德文明园的建设,是《老子》剧组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兼中国老子文化公益基金管委会副主任蒋晔,在座谈中重点介绍了公益基金特有的政策优势: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等社会力量向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精神,企业等社会力量通过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对文化事业的捐赠,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捐赠额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2%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捐赠额未超过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这样,《老子》电视剧相关项目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的平台,向全国甚至海外募集到资金,这无论是对《老子》电视剧的拍摄,还是对老子相关项目的建设,都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风险投资的风投系数。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副主任苏清杰表示,考虑到中华道德文明园、老子文化博物馆项目与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推岀的包括老子博物馆、老子文化长廊在内的老子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大同小异,老子文化国际研究院和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推岀的老子学院并无质的差别,完全可以把这些相同或相近的项目合在一起,以免重复建设。基于共同的目标,全方位弘扬老子传统文化,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和《老子》电视剧岀品方当即便达成共识:双方以合同的形式,签定了长期的全方位合作协议。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将按照国务院基金管理条例规定,管好用好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老子》电视剧及老子相关项目所捐赠的公益基金。剧情简介春秋时期,周礼盛行,然天下大乱,国国相争,礼仪实已尽丧。公元前571年,宋楚交战,宋国司马李舍带兵出征,行前立军令状携全家老小一同出征。一次攻城时,不料被楚军一箭射中胸膛,当场而亡。宋军败退,李舍家眷在亲兵的保护下择路而逃,不料路途走错,来到陈国地界,此时李舍夫人已怀有九个月身孕,突感腹中疼痛,人事不省,一行人就近找了一个村庄,安顿下来。公元前570年阴历二月十五日子时,李夫人在陈国相邑曲仁里生下一子,婴儿诞生的鹤发童颜,长耳大目,相貌异常,李舍父亲给其取名为李耳,字伯阳。童年李耳,天姿聪慧,静思好学。李耳8岁拜商容为师,同村的巫师因李家是外乡而来,又未对他上供,一直耿耿于怀,多次加害李耳。第二年秋天曲仁里发生了水灾,村里死人无数。巫师这回找到了借口,讲就是因为去年李耳坏了祭祀的规矩,上天才降罪,于是要用火烧死李耳,全村人才能解救。紧急时刻一个老者将李耳救下。老子拜老者(本元真人)为师,学习三年。学到了在商容老师那里解答不了的问题。更明白了天地万物,动植众生的先天之本,原始之性,人本无善无恶,因被后天欲望所染才使人迷失本性,等等……李耳与本元真人学习三年。。公元前550年,春节将至,李耳的爷爷让李耳进城采购年货,辰一也想同去。正是在此次进城购年货的途中,彼此暗恋已久的李耳与辰一互相道出了爱慕之情,并互相承诺将携手到老。没想到过年后,族长到李耳家给李耳提亲,是一个富户人家,李耳的爷爷同意了,李耳坚决不从,李耳的爷爷讲:你不听话,我就撞死。李耳为了爷爷无奈只得答应。辰一听到这个消息悲痛万分,辰一的父母心里也很难受。一年多以后,李耳的儿子诞生了,取名为李宗。公元前547年,24岁的李耳按本元真人的指导,准备去鲁国太乙山寻师求学。李耳独自一人辞别家人,踏上了去鲁国求学之路。在去鲁国的路上,李耳被吴国土匪抓走,几经周折险些被吴国土匪所杀,幸有一个叫五显的人杀死十几个土匪,所抓的几十人才获得逃生的机会。李耳到了太乙山后找到了紫真真人并拜师学习六年。在紫真真人这里李耳得到了更大的收获,并悟出天地人伦的根本之道。公元前540年李耳拜别紫真真人,在鲁国第一次见到了14岁的孔子。回到曲仁里,哪知在李耳走的这几年里,家里发生了重大的变故。爷爷去世了,吴国的斯愚到李耳家将其表叔、婶杀死,并要霸占李耳的妻子婷阳,婷阳不从,投井自尽了。公元前535年,此时的李耳已明晓天地之理,人伦之道,在曲仁里开始讲道,名气越来越大。李耳传道讲学之事传到周天子的耳中,周天子派人到曲仁里召见李耳进朝,周天子想亲自听一听李耳的高论。李耳见了周天子景王,向周景王讲了治国、治军、治天下之道,老子对周景王说:一个国家的君王若能提倡以和谐社会治国,这才是明君,是老百姓爱戴的君王。景王大喜,封李耳为柱下史,同时封李耳为周守藏史。一日,鲁国孔子来访,听完李耳的一席话后,孔子决定拜老子为师。孔子回鲁国后,弟子问老子其人,孔子说:其为龙耶!公元前520年,周景王驾崩,周王室大乱,姬朝(王子朝)与姬猛,互相残杀,持续10年之久,最后相败俱伤,姬猛继位成为周天子。公元前510年,61岁的李耳看到王室之争天下大乱,于是辞官,准备继续传道。公元前500年71岁的李耳隐居于上阳山中,他要完成一个历史巨著,将一生所学所悟写成书传于后世。老子在上阳山隐居十二年,十二年时间,老子写了大量的著作,存放在上阳山山洞中。公元前488年秋,83岁的老子突然看到他的住处方向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老子赶忙向住处奔去,到了住处看到一幕残剧,陶芳(老子的学生)倒在血泊中山洞里的竹简,老子用十二年写的巨著已化为灰尽。老子决定入秦讲学,83岁的老子身骑青牛,带着徐甲向西方的秦国走去……函谷关周时军事要地,守关将领名叫尹喜。尹喜自幼通晓阴阳,观天达地,近来他静观天象,从东方有氤氤紫气向西方而来,尹喜大喜,紫气从东而来,必有圣贤之人要过函谷关,于是命手下兵士注意往来行人。公元前486年,徐甲牵着青牛,老子坐在青牛上到达函谷关。收下尹喜为徒。尹喜为老子建了一个说经台,召集函谷关的军民听老子传道、讲法。老子辞行,尹喜不舍,让老子再住几日。尹喜心生一法,不如让师父将所讲的大道写出来,留于后世。经尹喜多次诚心邀请,老子同意了。于是老子提笔在竹简上用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一部人类巨著《道德经》共五千字,分上经和下经,上经名为道经,下经名为德经。尹喜拿到老子写的五千言后如获至宝。老子告辞西行,尹喜率函谷关军民跪送老子,看着老子骑着青牛的背影,尹喜大喊:“我代表函谷关的军民,代表天下的百姓,感谢您了,感谢您留下了一部人类的巨著,这部巨著将是人类的指路明灯……”。
㈢ 老子的"道"是如何定义的
老子在哲学思想上提出了一个超绝一切的虚无本体,叫做"道",又叫做"大",以取代商周以来的人格神——天的至上权威。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因此,"道"成了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在老子看来,"道"是第一性,世间的万物都是从"道"派生出来的,是第二性。因此"道"是"万物之宗","道"显然不是物质实体,而是指"视之不见"的精神。老子还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和"道"的思想相适应,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听其自然。同时,在政治上"不尚贤",实行"愚民"政策。所谓"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于是认为应当"绝仁弃义",使民"无知无欲"。这就是"为无为,则无不治"的妙用。
老子理想的社会是"至治之极"的"小国寡民"的世界,即"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中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因素,它揭示出世界的事物包含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互相依存,相反相成。如美与丑、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有与无、祸与福、强与弱、刚与柔、多与少、实与虚、智与愚等等,都是对立的统一,相反而又相成。他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老子还观察到对立面的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肯定事物无不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但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他极力否认对立面的斗争,夸大对立面的统一,并力图从内心精神世界消解现实的矛盾。
同时,老子所谓的对立面的转化,既无视事物转化的条件,又看不到新旧质的区别,而是把对立面的转化仅仅看做循环往复的无尽过程。这样,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就最后导向了形而上学。
㈣ 先秦道家主张的教育方法要领有哪些
这个其实主张的教育都在道德经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㈤ 《道德经》哪版解释最合适
《道德经》注释比较好的是作者中和为代表了,他这个比较权威,大家都比较认可一点,认为是最合适的。
㈥ 老子和庄子思想的异同
1、保全自己方法不同。
道家的第一阶段是杨朱,通过“隐”,逃离人世,遁迹山林来保全自己。老子道家第二阶段,通过“道”,也就是宇宙事物变化的规律,让事情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来保全自己。庄子是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从“齐生死,一物我”的高度来看生死,超越现实的世界。
2、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
老子思想的核心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但是老子关心政治,总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是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通过“不争”达到“挣的目的”,老子思想中有权谋是不争的事实。
庄子是真正的无为。庄子看透成败,看透名利,他不是假清高,而是透彻。庄子主张“逍遥游”,人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这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所以说庄子是真无为。
3、老子寡情权谋,庄子善感人生。
老子的思想冰冷理智,显得不近人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和圣人都不把万物和百姓当做一回事,体现了老子的寡情。
老子思想中充满权谋思想,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这里的圣人指统治者),“治大国若烹小鲜”,“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等等,老子的思想有着权谋,甚至是阴谋论,这是不争的事实。
庄子的思想感性得多,《庄子》可谓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庄周梦蝶”就是充满着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庄子看似无情,实际最有情。
庄子思想的核心是“逍遥游”,人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的价值在于自由。庄子也是这样过自己的一生,他把个人自由,个人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人生自由才是庄子哲学所关注的。
相同处:
庄子思想是从老子思想发展而来,他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为相对主义老子、庄子思想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超越人生伦理价值层次,不重视现实人生善恶的区别。他们探讨的是人生最根本的存在价值问题,也就是生死价值的问题。
他们凭着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描述了人生存在客观而永恒的依据:道,所以,人们称他们为道家。
(6)道德经的主线扩展阅读:
老子的养生启迪:
1、遵道循德
道和德,既是构成老子博大深远哲学体系的本源和基石,也是贯穿其整个思想体系的脉络和主线。因此,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其养生观点,首先,我们就必须要弄清道与德的含义与关系。
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身养性、完善人格的基本方法;德也不是通常说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应该必备的为人处世的方法。两者之间呈现一种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德是道的基础,道是德的升华。
没有坚实的德做基础,对个体而言,别说齐家治国,就连平时的为人处世,也都难以进行。而反过来,有道之人,无疑又为德的形成创造出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很容易让个体在拥有宁静心境、超脱人生的同时,修身养性、成已达人,最终实现理想人格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子的众多养生观点,都是建立在道与德的前提和基础之上的。
2、无为而养
无为之说,是老子哲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尤其是针对阶级来说,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见解。“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爱国治民,能无为乎。”“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说的都是统治阶级在治国理政方面,要遵循天道,顺从自然,从而以逸待劳,达到无为而治、天下太平的效果。而引申到养生方面,我们便不难得出无为而养的启发。本来人生在世,无论是谁,都要面临生老病死的自然之道。
因此,在身体的保养方面,只要按照规律,顺其自然,就能达到目的,完全没有必要去过分为之。所以,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必要过分刻意地相信和追求所谓的保健之术。而应该吃则吃,该喝则喝,该工作时工作,该休息时休息,这样才能在无为而养之中,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3、虚静守中
老子在论及芸芸众生如何认知自然、面对社会时,直言不讳地道出,其实,无论天地还是圣人,对个体而言,并没有什么仁爱之心,而只是像对待动物一样让大家自生自灭。
进而借用风箱的比喻明确指出:“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意思是说,天地之间,岂不像风箱一样,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所以,做人也要像风箱那样,保持虚静守中的状态。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当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纷扰复杂的人和事时,能够始终保持一种清静无为,淡然恬静的良好心态,那么,我们将会成为生活的智者,就永远不会有什么想不开的事,过不去的坎。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与自己过不去的,并不是别人,恰好是自己。
为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调整心态,在恬淡从容之中知足常乐,拥有健康。
4、少言多行
老子在其论述当中曾反复强调少言多行的道理。“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说的是圣人治理国家,并不过多的发号令。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不言胜有言,其实,在好多时候,我们所需要的,更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至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等这些经典之语的道理,更显不言自名,很容易理解。
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喜欢夸夸其谈者,虽然花言巧语说得天花乱坠,可话说多了,难免又会出现差错和纰漏,结果往往又会言不由衷、适得其反。因此,对一个真正有涵养者来说,始终会做到谨言慎行、少说多做。
这样,既能修身养性,也能便于人际交往,从而对非常有利于个体的健康与发展。
5、低调内敛
在自己的著作当中,老子曾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在为人处事方面,一定要做到低调内敛。如果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从正面强调低调的重要性。
那么,“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从反面警示人们不能自高自满、自以为是。
“功成身退天之道”;“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可见,为人低调内敛的重要性。
老子还借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形容低调内敛的重要性;“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甚至还不忘把低调内敛同人的生死联系起来:“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而在现实中,也只有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庄子
网络-老子
人民网-老子的养生启迪
㈦ 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有哪些观点一直被人误解
我还不具备评价老子《道德经》的能力,当然对哪一句话争议最大也不好妄加评论。
老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历朝历代人修身、治家、平天下无不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根基,这种思想最早来源于上古伏羲及黄帝时期,经历尧、舜、禹、夏、商、周之后,一直到老子时期得以形成道家学说,老子是道家学说主要创立人之一,道家学说是中华文明的根基,除儒家学说外,各类思想学说都是以道家学说为基础,如黄老学说、纵横派、修真派、杨朱学派、老庄学派、法家学派、佛家学说等都深受道家学说的影响。
道家思想贯穿整个中华历史,纵观中华历史事件,无时不刻都闪现着道家思想的影子,它是中华之魂,影响着每一个炎黄子孙,正是有道家思想的存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当然,道家思想中有些消极的东西,有些观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跨越两千多年,认知、观念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我们不能用今天的评判标准来对待先贤。应弘扬合理的成分,抛弃消极糟粕的东西,在扬与弃中批判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㈧ 谁能帮解释下【尼采和老子】的问题
如果你想在这些哲学中找到你做人的技巧,我劝你还是不要这样做了!去看看那些励志之类的如卡耐基的比较好!
尼采是针对信仰缺失的大虚无时代。以张扬“人的尊严”代替已经破碎的神邸的。他讴歌人的价值,他张扬人的尊严!他呼唤真正的人!
老子的思想的主线是“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唯一。”这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但是似乎长久以来,被无数人理解为明哲保身的哲学,因势利导的权术,韬光养晦的谋略。若老子地下有知,不亦悲乎!
㈨ 聊一聊《道德经》里的“经”是什么意思
“经”的本意是纺织物的纵向线,以纬相对。特指某方面的重要的关键性的东西。《道德经》即详细阐述了道德方面的各种各样的情况,
㈩ 来说说看该如何解读《道德经》
读《道德经》,可以依据现代客观实际存在的一现象;反推理解。才能真正读懂其真正含义。不然易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