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发布时间: 2022-03-13 03:18:37

A.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持哪些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核心要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三个方面,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才能立足中国实际建设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需要,能够解决中国在发展建设过程遇到的社会问题的法律治理的途径和模式。就是不照搬照抄但却可以学习借鉴任何国家法治经验的中国法治模式。

这条法治道路的具体标志是“四个坚持”: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根本上保障人民权益,是本质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基本原则;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是基本方式;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与国情相适应、与社会相对接,是基本前提。

B.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权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法学理论界要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积极推进中国法学理论创新,破解中国的法学理论难题,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争取早日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C.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什么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依法治国,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是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演讲比赛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依法治国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①人民民主。这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②法制完备。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
③树立宪法法律权威。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④权力制约。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2、执法为民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执法为民的内涵: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公平正义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其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合法合理,这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和载体;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尺度。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服务大局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5、党的领导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E. 如何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同时也是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论指引。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意涵究竟是什么?
从理论渊源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整个发展历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才能总结、吸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所谓马克思主义法学,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法学理论体系。一切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揭示了法律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对人们正确地认识法律现象有所帮助,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法律思想、观点和理论(不管它出自领袖的著述,还是出自普通学者的研究)均包括在这个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之中”。这样的概念界定,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认识是科学包容的。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及其理论体系的产生、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理论全貌有四条主线: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同时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法律思想及其理论体系;二是列宁及其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法律思想及其理论体系;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及其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法律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四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卢卡奇到后现代思想家德里达的法律思想及其法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发展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关系是继承和超越的关系,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各国马克思主义者都对这个理论体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学科归属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属于马克思主义法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内部结构来看,它涵盖基础法学理论和应用法学理论;就应用法学理论而言,它涵盖立法理论、执法理论、司法理论、法治监督理论、守法理论、党的领导与法治发展的关系理论等等。就法律体系的结构来看,它包括宪法学理论、行政法学理论、民商法学理论、经济法学理论、社会法学理论、刑法学理论和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学理论。因此,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和法学学科体系、法学课程体系和法学教学体系的建设、完善结合起来。
从法治内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与世界法治文明发展的一般性相结合的理论。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必须遵循现代法治文明,体现法治的一般规律、普适精神和普遍要求,反映人类社会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法治作为与人治、专制相对立的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意义、价值和目的。其中,追求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权力制约、司法独立,实现社会的良法善治和人类的“善业”,乃是其根本的意义和价值。中国有着历史悠久而底蕴深厚的法律文化,但却缺乏法治文化传统。法治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中国近代以来的法制发展,移植和引进的主要是西方法律制度和法治理论体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西方法治文明在中国土壤的生存与发展,不是既有西方法治文化在中国的简单延续或者文化替代,而是要让法治这棵西方文化的种子,在中国土壤中茁壮成长、结出适合中国人生活需求的甜美果实,而不是一种苦涩酸果。为达此目的,我们既要对西方法治文化有深刻的反思与体认,又要对中国本土文化土壤特别是传统法律文化有深刻的批判、过滤、传承、转换和创新。在反思中对中西方法律文化发展历程、成长规律、利弊得失有精到的把握,从而达致主体的文化自觉。同时,对西方法治文明继续持开放态度,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又要对各国先进的法治文化进行合乎理性地识别和选择。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进中国法学理论创新,破解中国的法学理论难题,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不生搬硬套外国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
从理论功能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法治实践的先导。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导引下建立的;法治理论的科学与先进的程度决定着法律制度的文明和良善程度,也指引着人的行为的自觉自由程度。中国法治实践证明,法治理论的共识认同程度决定着法律制度的实施程度,也决定着人们对法治的信仰程度和守法的自觉程度。从法治价值依归的角度来看,精神理念的价值与法律制度相比,前者处于更高的位阶,因为制度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工具性价值,而精神理念却具有信仰性意义。所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不仅对中国的法治实践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形成中国特色的法治话语体系,有利于中国在世界上逐步掌握法治话语权。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法治建设和法学学科建设的新理论。这个新理论,是既立足中国国情又体现世界法治文明一般规律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和观念指引。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必须把握和平发展的时代特征,把中国的法治发展之路与中国和世界各国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结合起来;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不断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前进方向是什么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这个总目标中,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则为我们绘制出路线图,指明了具体路径。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1、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会公报着重做了阐述和强调,公报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3、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G.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区别

社会主义法制理念需要严格执法,我国特色的法制理论包含了儒教自觉提高素质的理念,所以法制化进程比较慢。

H.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什么

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专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属坚持党的领 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 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 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不能把坚持党的领导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对立起来,更不能用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来动摇和否定党的领导。 那样做在思想_上是错误的,在政治上是十分危险的。

(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扩展阅读: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 法治建设的 一条基本经验。 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 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对这一点,要理直气壮 讲、大张旗鼓讲。要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做到正本清源、以 正视听。

I.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吸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治国理政的智慧,借鉴人类一切先进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立足中国法治实践、解决中国法治问题,探索中国法治道路、法治体系的过程中形成的。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9)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在中国法学中扮演主流意识形态和方法论角色的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法治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集中体现在我国法治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关系,法治与党的领导关系问题上。法治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社会基本制度决定的。

热点内容
湖南法律硕士报考点的选择 发布:2024-11-19 14:21:19 浏览:512
司法考搜狐 发布:2024-11-19 14:19:01 浏览:93
劳动合同法教程 发布:2024-11-19 14:12:48 浏览:669
大几能考司法考试 发布:2024-11-19 14:06:33 浏览:403
道德模范的主要事迹材料 发布:2024-11-19 13:51:59 浏览:701
违反征信管理条例 发布:2024-11-19 13:42:13 浏览:262
中国民商法年会 发布:2024-11-19 13:34:56 浏览:553
2014民法段波 发布:2024-11-19 12:32:28 浏览:204
劳动法里是否有合成工资 发布:2024-11-19 11:37:43 浏览:668
国际刑事法院缔约国 发布:2024-11-19 10:55:18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