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传统道德的论文

传统道德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22-03-13 07:34:46

❶ 关于传统美德的议论文

孝敬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它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句子.{礼记}里有“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等描写孝敬的句子孔子还说过: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而在这文明的社会里,新一代的少年儿童似简把这些全都淡忘,全都忽视了.劳累一天的父母回到家,我们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一些同学甚至把父母当作仆人,奴隶来使唤.父母亲为了我们时刻操劳.他们成为过我们的启蒙老师;他们成为过我们的避风巷;他们成为我们遮风避雨的大翅膀.他们对我们的教育,对我们的爱护又让我们用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不去尊重,孝敬他们?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自然应受到后代晚辈的孝顺尊敬.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
所以孝敬是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

❷ 论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和如何弘扬传统道德的论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哺育了无数的中华民族杰出的人物,并且在促进社会的进步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因此,它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道德。中国伦理道德的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思想,人格价值观念,以和为贵,肯定和谐的价值以及强调社会责任心,认为个人对于社会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传统美德。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它产生于国与家的唇齿相依关系。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为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精忠报国”体现了古代爱国者岳飞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了近代爱国者魏源,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的理性爱国精神;“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则体现了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成为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鼓舞着许多志士仁人去追求崇高的精神目标。

“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以天下为己任”这是爱国的知识分子的理想。

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关心国家的兴衰,关心人民的疾苦,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有着无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而在今天,叶落归根,回归祖国,是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并随着社会的前进,将赋予新的内涵。

2、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在义利关系上,强调为民族、为国家的优秀道德品质。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约之以礼”,就是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孟子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概括成五类,并提出了调整这五类关系的准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在义利关系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重义者为君子,而重利者则是小人。“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人生不能无群”,“善群则生”。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因民之利而利之”这是一种值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3、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仁”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爱”是人我关系的准则。唯有从“爱人”出发,才能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仁爱”思想实质上是对人类原始人道主义的发扬。孔子主张薄赋轻刑,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老百姓,尽可能减轻人民负担,反对过分地压迫和剥削。孟子则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4、提倡身体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并认为身体力行进行修身养性。是“修齐治平”模式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注重个人心理品质和人格价值的修养,做个品德高尚的人。提倡父慈子孝、夫义妻贤、兄友弟恭;待友诚信、为人正直、处事循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抚贫怜弱。由家庭的和睦到社会的稳定,尽到自己的义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市场经济使我国的青年从旧的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强化了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但是,有一些青年滋长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社会的主人翁精神日趋淡漠,产生了负面效应。

我们应该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强调的“以义统利”、“以义制利”的思想,自觉地调整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的荣誉感。使年青一代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增强实现自我人格价值的价值观念。年青一代要时刻关心国家的进步,并立志把自己的忠诚、拳拳报国之心和聪明才智,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年青一代,要懂得尊重和爱护人民的利益和权利、尊重和爱护他人的人格和价值,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坚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

❸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议论文

人作为肉体凡胎投生到这个世界,总会遇到不尽如人意之事,这就需要用一种心态去面对,那就是宽容。

曾经,由于受生存环境的影响,渐渐养成了爱憎分明的个性,对什么事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对与错、美与丑、好与恶、黑与白,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分明,眼睛里容不下一点沙子,还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然而,生存经验的积累,让我又渐渐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不可能独立存在,也就自然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学识修养不同,在为人处世方面,也自然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正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也会时时处处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别人的喜好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当然,也会有你不喜欢却需要接受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宽容。

宽容,能化解不必要的误会。由于每个人行为习惯不同,对于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时候,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令自己不开心的事,甚至是难以接受的言行,每当此时,心中的不快自不必说,往往会很不开心,对于偏激的言行,如果小不忍,还会造成不良的难以想象的后果。其实,当事人也未必就希望对方不开心,有时候是无心之过,如果站在言者的角度去体会,宽容一点儿,就不会去追究细节,误会可以消除在萌芽状态,自然也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宽容,会让人心中充满快乐。对于别人的不当行为,如果时刻牢记在心,自己会很生气,感觉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然后,越想越生气,心情自然也好不起来。也许别人真的有负于你,但对于无法挽回的事实,如果紧追不放,再想着怎么去对付别人,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每天心事重重的,怎么能够快乐的起来呢?曾经看过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其中依萍对于父亲的行为很是生气,对于陆家给她以及母亲造成的伤害,更是无法谅解,而她妈妈则对她说,心中如果充满仇恨,是难以开心的,也就谈不到幸福。深爱着依萍的何书恒也希望他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依萍,而不是充满仇恨的依萍。其实,每一个人都如此,对于别人的过失,在适当的范围之内,给予宽容和理解,那么,心情自然会好起来,日子也会过的更快乐。

宽容,显示出一种高雅的风度。当人与人之间遇到一些小摩擦时,往往也是考验一个人的休养的关键时刻。有的人可以冷静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往往会顿失前嫌,化险为夷,一切风平浪静;而如果不依不饶,得理不让人,往往会火上浇油,小事变成大祸,后果难以设想。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有的人大打出手,甚至陪进身家性命,往往都是一些小事引起的,如果双方遇事时能够冷静一些、宽容一些,都让一步,那么则会海阔天空,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宽容,显示出一个人良好的休养,更显示出一个人一种高雅的风度。

宽容,可以让社会变的更加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往往都是因为有的人不遵守社会的各项规则,做出了有损于别人的事,从大到小都是这样。人与人交往,若能够在事情发生时,对别人宽容一些,别大事小事都得理不让人,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那么,就不会有不应有的后果发生,也不会有不和谐的事情发生了。可以想象,社会将会因此而变的和谐、美好,生活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人们的心情也会更加舒畅,当形成良性循环的时候,构建和谐社会也将成为现实。

当然,宽容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宽容,应当是指在可以宽容的情况之下应有的态度。如果说别人严重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在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会拿起相应的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不会逆来顺受,不分清红皂白地一味去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当可以宽容时,请多一些宽容吧,为了他人,为了自己,也为了社会。相信多一份宽容,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❹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论文

现代化与中国优秀伦理道德传统的继承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现代化的时化,在此过程中,一些国家,特别是某些发达国家,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信息化的物质文明和相对落后的道德文明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呈现道德水平严重下降的趋势,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状况更令人担忧。 因此,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伦理道德文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一、中国古代优秀伦理道德传统的现代价值。 伦理道德做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不仅有阶级性,而且具有历史性和共同性。在反映统治阶级意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类共同肯具有的某些社会生活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具有历只的继承性,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在剔除其封建糟粕的同时,是可以吸取其许多宝贵的精华,具有重大的现代价值的如:1、整体主义和爱国精神。2。“仁爱”精神。3、重视家庭的地位和家庭伦理。4、积极的人生哲理。5、“天人合一”的环境道德观。 二、青少年道德教育与继承优秀伦理道德传统。 1、在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中注意继承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2、在加强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教育中,注意继承和发扬“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等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哲学,培养育少年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3、在加强爱人民的教育中,注意继承和发扬“仁爱”精神。4、在加强社会主义家庭观念教育中继承和发扬“重氛庭伦理”的道德风尚。5、在加强热爱大自然环保教育中,继承和发扬“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总之,在贯彻实施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条例,围绕着我们规定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应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大胆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伦理道德传统,大胆借鉴、选取我国古圣先贤阐述的许多深刻的伦理、格言和人格典范,特别是那种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形式。在美国,林肯步行三英里退还人家六分钱的故事可以家喻户晓,为什么我们的孔夫子、孟夫予以及成千上万的古代先贤的那么多崇高的道德言行,不可以向儿童青少年广为宣传呢?参考资料: http://hi..com/51lunwen/blog/item/d628abc298f8451b0ff477c7.html

❺ 如何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
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
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
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
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等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大餐”。
中国的传统艺术发展到今天,一些门类正在或多或少地隐退于边缘化的地位,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有的门类发展前景很不明朗,有人甚至认为这些门类已失去生命力,应该送进博物馆。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形态的日趋多元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撞击,在西方的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审美观如潮水般涌进的情况下,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戏剧,无论是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是各地历史悠久的地方剧种,它们的市场都在日益萎缩;再例如美术,国画等纯中国传统的艺术科系,则越来越不被看重。
值得思考的是,我们为何只对国外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例如年轻人喜欢咖啡而不喜欢喝茶,喜欢听国外的民谣而抗拒中国戏剧,而在国外,咖啡是传统的,但照样流行,甚至连摇滚乐也是传统,但现在也依然能让年轻人狂热。国外的年轻人没有太重的前卫与传统的区分,很多时尚的东西都是由传统演变过来的。
中国传统艺术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它们的文化精神内涵以及多方面的价值缺乏大众化的有规模的宣传,许多年轻人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对我们的传统艺术是知之甚少,如此下去,中国广博的传统艺术总有一天会烟消云散。
从文化欣赏的角度来说,传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从文化特性与保护的层面上看,传统的只能是民族的,中国的传统艺术当然只能由中国自己来保护。传统艺术的创作和发展离不开孕育她的民族特性和民族习惯。只有集合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
我们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向大家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悠久、深厚、绮丽和多姿,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让这些艺术瑰宝发扬光大,流传下去。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戏剧,没有了中国结,没有了元宵粽子,没有了茶道,没有了国画,那样的中国还会是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吗?但是相信有了我们共同的努力,这一切就永远不可能发生。

❻ 看待传统论理道德议论文800字

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伦理”或“道德”之谓(Ethics or Morality),在中文与西文中均可作两个层面上的解释,即:内在的价值理想或者外在的行为规范。而在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实际碰撞中,由于“至简、至圆”、“阴助教化”的本土传统之引导,这两个层面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就其总体情况而言,行为规范意义上的 “伦理化”或者“道德化”始终是汉语基督教的主要路向。这种“单向度”的阐释框架,使“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所应当包含的伦理资源之间,常常存有一定程度的错位。不解决这一问题,基督教伦理便无法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实现其潜在的可能性。[1]
伦理道德是一种规范
尧新瑜在《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导致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顺”。作者通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以词源学为基础的三重比较: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英语文化中的比较、中西文化中的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❼ 求一个与中国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有关的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中国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论文关键词]荣辱观 儒家道德传统 道德自觉
[论文摘要]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德传统和泰州学派向民间传播儒家思想的风格,是对于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八荣八耻荣之两分法划分道德与不道德的分水岭,也显现出道德评价的标准或尺度,在道德评价过程中或有一定的偏重,但是根本标准应该是统一而明确的,而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在于个人“自耻 ”,即应该具有知耻的道德自觉。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儒家的道德传统延绵不断成为维系社会道德风尚的思想资源,在儒家的伦理规范中,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最为根本,是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规范。儒家的五常伦理观包含着许多合理的道德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当儒学思想发展进入明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以儒家民间化为主旨的学派:泰州学派。该派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儒家伦理向民间、向大众传播,使儒家理论生活化、通俗化,为社会风俗的改善,为民间社会之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儒家伦理本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可是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尤其经过汉儒和宋儒的诠释后,逐渐精致化以至成为一个社会的精英文化而与大众文化脱节,泰州学派的贡献就在于将精英的儒家文化通俗化,使之与民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民众的社会生活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道德规范。将儒家理论化为民众的生活,其难度不在理论而在于“应用”,在于创造一种民众所能理解接受的“中层理论”,为此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百姓日用是道”、“不乐不是学”的中层理论。所谓“百姓日用是道”是指百姓在生活中的瞬间的当下心或曰“当下一念”是良心、是道德,故应该随顺良心而行,如此无不合乎伦理道德;所谓“不乐不是学”这里“学指道德修养,意谓道德修养与心情之流畅或愉快联系在一起而密不可分”。过去儒家伦理修养使人感到束缚觉得枯燥,经过泰州学派王艮的诠释或改造则一变而为一种自然的人人皆能为的愉快的事,一种人们乐于而为的事。如此一来,泰州一带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当泰州学派讲学归来,则“歌声振乎林木,恍然有舞雩气象。”泰州学派以儒家民间化为宗旨,以通俗、自然、快乐为特点,将儒家的理论与民众生活联系在一起,既为儒家文化的传承找到了载体,又为民众生活提供了精神动力,为儒家道德理论向社会民众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尝试①。正是由于儒家思想家的创造和在民间的推广与应用,儒家伦理思想才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道德,才为古代社会风气的维系和改善提供了保证。
应该承认,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思想,泰州学派民间化的理论特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当然由于儒家的“五常”规范和泰州学派的中层理论产生于封建时代,自然也带有一些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印记或封建糟粕,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既吸收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合理内涵和泰州学派向民间传播的简捷、通俗、明了之特点,又抛弃了其中的消极内容,诸如封建纲常之类,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荣八耻观又是对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伦理学体系是由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所组成,社会主义伦理的基本原则有三: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社会正义原则,而道德规范可分为公民道德、社会公德、交友道德、职业道德、家庭婚姻道德等。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里,道德规范是体现道德基本原则的,即具体的道德规范应该而实际也是从各个角度或方面体现这些基本原则的。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应该说是属于道德规范范畴之下而非原则范畴之下。具体而论,“八荣”是当代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和具体表述;“八耻”则是危害道德规范,危害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具体表现。需要指出,八荣八耻是从社会主义建设和道德实践中总结、归纳出的伦理规范,是对社会主义伦理论道德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主要为五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而现在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既承续了“五爱”的基本要求,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涵,生动地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而“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四荣四耻”又体现了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社会效益与社会公正相协调的原则,强调了在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同时,又坚持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丰富、完善和发展。
总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于中国古代道德传统和当代道德规范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这种荣耻一一对应的提法,实际是划分道德与不道德的界线,也是区分社会成员是否具有道德的分水岭。中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说:“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所系甚大。”②陆九渊说:“不善之不可为,非有所甚难知也。人亦未必不知,而甘于为不善而不之改者,是无耻也。夫人之患莫大乎无耻。人而无耻,果何以为人哉?”③朱熹与陆九渊虽然属于不同流派,但是都认为有耻与无耻是人与禽兽区别之根本,当然也是分辨君子与小人的界线。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两分的区别方法显示出了一个社会的道德评价尺度,凡在此尺度之上的即为君子乃至圣贤;而在尺度之下即为小人或禽兽。八荣八耻观就其内容讲当然不同于古代,但是它也显示出社会主义的道德尺度,凡是八荣者,即是道德尺度之上者,有道德的人;凡八耻者则为道德尺度之下者,不道德者。这一点必须明确而不可含糊。换言之,若是希望成为一位有道德的公民,应该以八荣为准则,自觉地将其落实到社会工作与社会生活之中;反之,则难于成为一位有道德的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多元化的趋势,诸如对于私有制和民营企业的讨论等,影响所及,在道德评价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即在道德评价中评价之依据也产生了偏重:或是以动机来评价道德言行,认为动机好就是善,动机坏就是恶,认为行为善恶全在于动机是否合乎“义”;或是以行为结果来评价善恶,认为效果好就是善,效果坏就是恶,一切皆以效果来评价;或是从动机与结果动态相统一的角度来评价,认为动机事是主观而效果则为客观,道德行为就在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等等。对于历史人物海瑞的评价的分歧就是一例。传统的评价偏重动机,以为其人行事为人一生正气,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历史人物。而现在偏重效果评价的学者,则认为海瑞虽然为人正直但是为官多年,对于社会、民众贡献不大,是一万年草。诸如此类。笔者认为,在道德评价的依据上虽然以前或以后还会存在着这样的分歧,但是无论偏主观动机还是客观效果或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评价的根本尺度或评价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尤其在当代对于涉及道德言行的评价,应该有一个公认的客观的标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为标准。这是确定而明确的。不然,道德评价就会出现混乱。例如在前一时期,社会上有人以团结互助、诚实守信为呆子,以违法乱纪为有本事;认骄奢淫逸为潇洒、为派头,以艰苦奋斗为寒酸等等,严重破坏了社会道德风尚,导致了越轨、违法行为不断而社会舆论导向不力。为此,胡锦涛提出了八荣八耻观,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确立了一个的评价标准或尺度,使社会道德评价有了客观的准则而人们的行为有了一个准绳,如此坚持下去,坚持多年,社会就将出现一个道德风尚蔚然成风的大好局面。
在八荣八耻观中,不仅知荣而且知耻,从某种意义上看知耻更重要。孔子说::“行己有耻,不辱君命,可以为士矣。”④孟子也认为:“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⑤孔孟皆认为人不可无无耻之心,孟子并指出无耻之耻是最大的耻辱。当然,知耻重要在于自耻,也就使说,知耻是人应该有的道德自觉。由于人皆有羞愧之心,所以当然具有自知其耻之心。从一定意义上看,人只有自耻,才为知耻,故欲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应该厌恶上述那八种不道德的行为,并能时时反省自己,时时想及历史上的一切先烈英雄,就知道虽然小耻也足可羞,以自己言行不及英雄而可耻。古人云,知耻而后勇。就是说,人应该自知其耻而后才能奋起改正,这样下去,虽然达不到圣贤境界,起码也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注释:
①具体可参考拙著《泰州学派新论》,四川巴蜀书社2005年版。
②朱熹:《孟子集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2页。
③陆九渊:《陆象山全集》,中国书店1992年版,第239页。
④杨伯峻译注:《论语·子路》,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0页。
⑤杨伯峻译注:《孟子·尽心上》,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02页

❽ 传统道德该不该守的议论文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篇一
“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道”指的是道理,“德”指的是好的品行。“道”的道理,都出现在“德”的身上,“德”的“品行”都产生于在“道”。所以,没有“道”,也就没有“德”,没有“德”,也就看不见“道”的存在。有道才有德,有德才有道,就是“道德”。自古以来,没有那一位伟人是没有“道德”的,也没有一个坏人有“道德”。道德,然而,今天我却看见了一件有损“道德”的事情。
雨初停,我去买一块五的猪肝,然而,店主在秤猪肝的时候说一块五的猪肝,却给我一元钱的猪肝。我是第一次出去买东西,也不懂怎么看够不够量,拿着猪肝就急匆匆地回家了。回到家,妈妈说我被骗了,我气愤至极。难道,这就是中国人的道德?
道德,关乎人民的素质,民族的兴荣。然而那家店主,却损了中国人的素质。想想看,他们连中国人都骗,何况外国人?如果外国人来买东西,他们岂不是狮子大开口?他们连国人的五毛钱都要骗,何况外国人的几块钱,几十块钱,甚至几百,几千块钱?为了利益,他们居然不惜丢掉我们的祖先辛辛苦苦换来的颜面!中国人的良好品德快被他们这种人给丢尽了!他们这是给我们中国,中国人民的脸上蒙黑!想想钱学森,邓稼先这些的老一辈出色的科学家用生命,幸福,牺牲自我利益换来的中国人的颜面,中国人的尊严,即将要被类似店主这种人,为了那小小的利益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小小”的“骗术”,所丢尽,被外国人指着骂着我们中国人没道德,不厚道,我就痛心。(中国作文网)
现在,已经有外国人在骂我们中国人了。看看。在美国珍珠港,可以看见只用中文写着的“垃圾桶在此”;在泰国皇宫,可以看见只用中文写着的“请便后冲水”;在巴黎圣母院,也可以看见只用中文写着的“请保持安静”。难道现在,还要外国人只用中文写“请不要骗钱”吗?醒醒吧,那些有损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道德的人。
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好的道德,改变这一个局面。我们的“德”要体现在“道”的身上,让外国人知道,我们是有“德”有“道”的人,中国不是那种素质低下的人!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让外国人时时刻刻竖起大拇指对着中国。“道德”关乎人民的素质,民族的兴荣,没有一个良好道德的民族,是不可能兴旺起来的!中国人要想不被别人欺负,不被别人耻笑,国土不被别人蹂躏,就得有一个良好的道德!记住,你永远不是代表着你自己,你而是在代表着整个中国,十三亿的中国人民!你可以使外国人赞扬中国,但也可以使外国人耻笑中国。赞扬的条件与道路,永远比耻笑的条件还要复杂与艰难。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篇二
刚刚开始看到“次道德”这个词,就要我想到了一些话,“人之初,性本善”总有一些人还是心存善念,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善和恶的两极中进行道德思维,殊不知,善中可能带有某种程度的恶,恶中也许有某种程度的善。次道德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我们不能不面对的道德问题,善与恶是道德矛盾的统一体,且如影随形同时存在。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一切矛盾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从道德层次上来看,次道德是次于完美道德的。相对于完美道德而言,它是不完美的,是次等的,是带有瑕疵的道德。
完美道德是人人应当追求的高尚道德,是我们的道德目标。而次道德,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真实存在的道德。有一位犯了受贿罪的公安局长,他“往往是先办事,后收钱”,“而且从不主动索要,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做到”,这个人的行为就有别于那些收了人家的钱又不给人家办事,甚至对有求于他的人敲诈勒索的贪官,所以“他收受了贿赂,别人还说他是个‘好官’”。我们不少人从小就接受了关于“好人”和“坏人”的说法,并认为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二者永远是泾渭分明。
但客观上,真正的绝对好人几乎就不存在。就连毛泽东都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卢梭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年轻时不仅有过偷盗的毛病,甚至还与一个被他称为妈妈的贵妇人私通,并且他因惯于坦言,当时人际关系也不怎么好。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他有勇气在他的《忏悔录》里把自己善良忠厚的一面和卑鄙龌龊的一面都写了出来,“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您亲眼看到的完全一样,请您把那无数众生叫到我的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吧,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以同样的真诚暴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说:我比这个人好!”注1看过《忏悔录》的人可能觉得卢梭实在不是一个正人君子,但遗憾的是至今仍没有一个人敢对卢梭的这句话提出挑战,没有人敢把自己的真诚和卑鄙、善良和龌龊统统用文字表述出来,并加上一句话:我比卢梭更好一些!这就说明,符合二元论者关于好人标准的地道的好人并不多见,甚至根本就不存在。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品行都处于次道德的地位。
在一个社会群落中,很多人都不是圣人,也有很多人并不天生是恶的,这就预示着,很多人都可能随时面临着善与非善的冲突。当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如何让这样一个极大的中间群体趋向善,而不是导致他们最终选择背道而驰。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对面临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树立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
应当摒弃那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绝对对立的思维模式,应当勇于承认在黑与白之间也还存在无数级别的灰度色阶。次道德现象的出现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在违法行为不可能完全杜绝的情况下,次道德现象使违法者的道德底线提升了,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减小了社会的危害性。人类社会历史上,法律、道德的发展趋势是把越来越多原来被人们忽略的东西纳入视野,给人的身心更大的空间和自由。所以次道德现象的出现并不会造成原本道德观的没落或者崩溃。
反之,次道德的丧失或对次道德现象不宽容,会使一些犯罪分子更加丧心病狂。
既然提倡次道德不是纵容犯罪,也不会影响法律对违法行为的打击。那么,承认次道德在“规范”特定人群行为中的价值,并以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在特定人群中倡导,可以把违法犯罪者对社会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有利社会安定。次道德作为传统道德评价标准的补充,显示了现代道德对弱势的、边缘的、为人忽视的道德价值的重视。
我们应当有辩证思维观念,确立辩证思维方式。对次道德行为中的“恶”坚决贬斥,对次道德行为中的“善”予以适当的肯定、鼓励和引导。 把姐姐我写死了···好困 就只能弄成这样了···呼呼 都转钟了 早安···

❾ 有关于道德的论文

关于社会道德冷漠的论文
摘要;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娇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静、安宁、愉快、和谐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公德不和谐的东西。
关键词: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 道德冷漠原因 理性分析 对策
一.社会道德冷漠的现状
1.感恩缺失。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越来越不懂感恩。例如现在较为常见的,许多受到资助的学生,对于那些社会各界资助过他们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当然,并没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大学生对于父母也没有一种感恩和孝顺的意识。
2.助人为乐意识的淡漠。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以帮助别人作为一种乐趣或义务。我们不难看到一下几种状况:公交车上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归还等。
3.英雄缺失。现今的社会里人性冷漠,曾经被我们所称颂的英雄人物也越来越少。现在见义勇为者甚至抓到嫌疑人交给警察,因为怕被犯罪嫌疑人受伤赖上自己,而不愿作证,更不愿做什么见义勇为者;老人摔倒在地,路人怕被冤枉上是自己撞到的,而不敢上去掺扶,即使好心人做好事,也要报警备案或是让多人作证后才敢去帮助老人。社会“净化”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4.灾难性捐款冷淡。在这几年中,中国灾难不断,面对灾难,我们看到了同胞们团结起来度过难关的信心以及行动。但是,我们也很痛心的看到,面对名人的捐款,许多人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而是怀疑着是否假捐或是抱怨捐款的金额和其身份地位的不协调。虽然确实有一些假捐事件的发生,但我们不能否定了所有人的爱心。而更多的人则是面对捐款,抱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自己没有捐款的责任与义务,而把全部的责任推向政府。以怀疑政府私吞捐款公共款,而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5.邻里冷漠。以前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千金买宅,万金买邻”,可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随着那一道道冰冷的铁门,锁住了都市人的心灵,更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邻居之间变成了看似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天涯的陌生人。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同学们曾经做过一次随机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市民手机里存了一百多个号码,却没有一个是邻居的。
也有很多社会新闻中,报道许多人几乎不串门,更有甚者,住了几年都不知道邻居是谁。
而也正由于邻里之间的不了解和不理解,生活中常常会引发诸多的矛盾。
6.职场冷漠。许多职场新人都在抱怨职场的冷漠,每个人都那么的无情,你有难,不帮忙就算了,更有甚者,还会对你落井下石一番,除此之外,职场新人们还会吃闭门羹,一股热情的工作劲即刻被泼冷水。而对于职场老手来说,则有另一番见解。他们认为,首先,人在职场身不由己,利益之下,凭什么要求人人都与你方便,携手并进?再者,冰冷无情有时并非不好,在某种状态下,它也是专业敬业的代名词。职场如战场,冷漠似乎也成了自我保护的盾牌。
二.社会道德冷漠的原因
1.对道德本质的误解。“道德冷漠”源于对“道德功利性”这一本质属性的误解。从古至今,我们的教育一直故意夸大道德的超功利性,以至于道德的功利性被隐而不谈。事实上,从古至今,都没有完全否认利的存在和价值,只是更多时候,我们断章取义,片面夸大了道德的超功利性,让人误以为要道德就不能谈利益。也正因为此,道德问题层出不穷。尽管说道德有超功利性的一面,但归根到底,道德本质上还是功利的。完全超出功利性的道德是不存在的。
2.对道德原则的冲击。所谓正义,最一般地说就是对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分配或者安排,以及与此种分配或安排秩序相适宜的道德品质。随着通讯技术的发达,这些负面影响扩散开来,从而根本上动摇和威胁到整个社会的正义秩序。同时,社会正义要求善恶与奖惩相对应,但现实生活中,在一些范围内对那些不正义行为实行特殊保护,反而对抵制者进行打击报复,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这就造成很多人明哲保身,不敢出头。
3.心理机制影响。首先,消极的情绪体验导致道德冷漠。人的本质是社会性,交往活动是人的基本活动,在交往中产生移情效应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体验。其次,从众心理导致“看客”行为。再次,人格缺陷导致道德冷漠。
四.理性分析
1.公家缺乏公德意识,导致社会公德冷峭。当前,社会道德呈现必然的冷峭现象,也与公家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当前,在社会公共糊口中,一个凸起问题就是部门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德规范在思惟熟悉上不正视,在步履遵守上不自觉。有人认为,社会公共轨则给自己的行为带来必然的未便,可以把它视为对自己的不需要约束,从而不愿意自觉遵守。这样一来,原本是约束所有人的轨则最后却可能成为只约束自觉遵守公德的人的轨则。有人认为,社会公德既然是社会公共糊口中人们选择行为时具有的普遍性和配合性的规范,那么,当道德冷峭成为某个事务当事人及其目击者普遍心态的时辰,我们小我即使不情愿看到这样的现象发生,也会力有未逮或趁波逐浪。否则,主持正义者就可能要承担全数的风险和道德成本。从人的成长的角度看,缺乏道德良知的人,虽然逃避了在某种奸细作形面前自己应尽的道义与责任,避免了个体可能承担的风险与道德成本,可是,从久远来看,必然会使白己酿成具有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缺乏热情、爱心、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冷峭心态的人。
2.社会正义力量是主流。可以必定地说,非论什么国家、什么处所,城市有见死不救的人,也城市有临危不惧者。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成员因为思惟境界分歧,价值判定尺度分歧,道德涵养的水准分歧,他们在措置碰着的问题时的立场和步履也分歧。所以,社会上呈现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并不奇异。我们没有需要因为社会上存在一些负面的或消极的工具,就对社会失踪去抉择信念,对社会公德的培植失踪去抉择信念。
3.社会道德冷漠是支流。无须讳言,在我们的社会还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处所,在践行根基社会公德方面也经常呈现令人失踪望的现象。面临现实,正确的立场理当是不掩饰问题、不回避矛盾、不用极悲不美观,积极介入社会公德培植,鼎力弘扬社会正气,正确把握主流与支流的关系。
五.对策
1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良好的道德氛围。有些时候,人们的本性还是那么的淳朴,但是,社会上发生的很多的有关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在给人们敲响警钟的同时,将人们乐于助人的热情同样浇灭了,由此导致了人们的冷漠性,不敢再去助人为乐,于是,社会上的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对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关于乞讨内幕的揭露,是的人们对于弱小者不再抱有同情心。所有的事情都被人们蒙上了怀疑的面纱。我们已经“被冷漠”。每一年,央视的《感动中国》不错,但是,媒体在做公益广告和宣传时应该更加注重平民化,亦需要注重宣传的多样化,在社会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觉净化心灵,不做一个道德沦丧者。
2.国家必须加强对于法律的完善。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去看待社会的问题,更加不能再做“马后炮”必须在事情未发生使进行约束和管制,使其防患于未然。并且必须加强严惩,始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建造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同时,要加强防腐工作的整治,使政府官员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有道理和依据的。所以,党员、国家官员必须首先加强自己的个人品德的修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就要要求国家在选拨人才的时候做到真正的任用有才有德之人。要求国家在政治管理上加大力度,加强管理。
3.要提高公民的辨别能力和认识水平。孟子曾说,性本善。中国多年沿袭下来的文化传统,在尊老爱幼、爱国主义等方面的还是可以的,但是,在社会大浪潮的冲击下,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引诱下,不少人已经开始动摇曾经的价值体系,开始出现动摇。所以,国家有必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公民的认识水平,增强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特立独行,不同流合污,不愿被世俗同化的人。所以,从根本上,必须提高公民的意识水平,提高他们看待问题的能力和鉴别能力。

4.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之前闹出的端午节之争,让我们看到,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中积淀着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一个传统文化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是我们丢弃不得的。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为我所用。用传统的力量从源泉上净化社会不良的风气。教育的功能在不断地强化,国家在教育方面必须统筹考虑。学会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来教育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前段时间,就鲁迅的文章要不要加入教科书闹得纷纷扬扬,于我看来,鲁迅的批判精神同样适用于这个社会。鲁迅对冷漠、自私,麻木的看客的痛恨照样警惕着我们不能做新一代的看客。鲁迅关于国民革命的批判和经验总结,同样告诉我们要懂得群众的重要性。鲁迅是在用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学方面引领好祖国的下一代,至此,我们的民族才会强大,才会具有凝聚力,才会不断进步。只有少年强了,我国才会强
六.总结
综上所述,“道德冷漠”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对“道德冷漠”现象的矫治,必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弃绝冷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温暖氛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热点内容
湖南法律硕士报考点的选择 发布:2024-11-19 14:21:19 浏览:512
司法考搜狐 发布:2024-11-19 14:19:01 浏览:93
劳动合同法教程 发布:2024-11-19 14:12:48 浏览:669
大几能考司法考试 发布:2024-11-19 14:06:33 浏览:403
道德模范的主要事迹材料 发布:2024-11-19 13:51:59 浏览:701
违反征信管理条例 发布:2024-11-19 13:42:13 浏览:262
中国民商法年会 发布:2024-11-19 13:34:56 浏览:553
2014民法段波 发布:2024-11-19 12:32:28 浏览:204
劳动法里是否有合成工资 发布:2024-11-19 11:37:43 浏览:668
国际刑事法院缔约国 发布:2024-11-19 10:55:18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