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如何实现

道德如何实现

发布时间: 2022-03-13 18:06:33

『壹』 如何实现中华道德传统的现代转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有同情的了解,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理性的思考。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态度、方法,也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需要具体分析。就拿“三纲五常”来说,“三纲”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这完全是单向的、专制的、封建的。但是“五常”特别是“五伦”,则是强调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具体内容是要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兄良弟恭,长惠幼顺,这里讲的五伦关系就是双向的、互动的,其中一些内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社会伦理关系的借鉴。因此,必须具体分析和仔细剥离,切忌一锅煮和一刀切。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扬弃与更新,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是关系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内在统一的。传承是基础、是前提,创新是方向、是生命,两者不可偏废。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要处理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一般在谈到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我们总是说新民主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在论述社会主义文化时,我们又说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这成了阐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固定格式。其实,形式与内容是分不开的,民族性存在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之中。也就是说,民族性是形式,又不仅仅是形式。它不仅体现在形式中,也体现在内容中。而且只有不仅体现在形式中,同时也体现在内容中的民族性,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贰』 政府道德责任是怎样实现的

1.政治制度的道德化。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谋求和维持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不仅需要形式合法性,还需要实质的合法性,即包含着对伦理道德价值的诉求。因此,政府要避免其合法性危机,应将法律制度、官僚制度等和道德相结合,实现依法行政和依德行政的有机统一。所以,政府不仅需要实现法制化,还要实现道德化,而政治制度的道德化是实现政府道德化的重要方面。

政治制度的道德化,就是政府的法律制度、权力体制、组织结构、公共政策及典章制度等都必须贯彻公平、正义、平等的原则和具有充分的道德合理性。这种道德的合理性能够协调好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使整个公共行政体系进入良好的运行状态。

制度对于个人的道德选择和道德生活来说,是一种预设的前提,具有先决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关职责和义务的原则应当在对于社会基本结构的原则确定之后再确定。

政治制度的道德化其强制性可以不为个体的偏爱所左右,而且对个体的偏爱、价值追求还起矫正作用,把个体的行为纳入到统一的社会道德秩序中来。此外,其强制性实现对行政行为的调控。我们要通过自身所蕴含的伦理精神,能够鼓励公务员的道德自觉性,起到激励的作用,而对于道德觉悟低的公务员,则可以表现为惩处和制裁的作用。

2.道德责任的制度化。公务员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在他运用其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行驶职责时如无任何限制,就极易产生权力腐败,从而损害公共利益。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就必须以制度化的道德及道德责任追究机制对公务员进行约束和监管,对违规者予以惩罚,从而达到强迫行政主体和公务员遵守行政道德的目的。

首先,建立和完善道德责任规范体系。这有助于将公务员应遵循的道德责任明确化、具体化,为行政行为提供正确的导向,也为调控其行为模式提供准则,从而使公务员避免错误行为,寻求正确完美的行为。只有把公务员的道德责任和工作规范、要求以及相应的评价、奖惩措施等以制度的形式固定并贯彻执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责任意识。此外,公务员的道德培养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而制度化的道德责任规范作为一种外在约束制度,对个体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公务员通过制度性的道德能预期到自己行为的现实性后果,被制度肯定的行为受到鼓励或奖励,而被否定的行为将受到惩罚和遏制,如此反复出现,使得作为外在理性和善恶标准的道德规范在公务员的内心扎根并得到巩固,最后形成道德行为选择的习惯,最终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其次,建立道德责任监督机制。建立相对独立的道德责任监督系统,比如不断完善广大公民和全社会对行政不道德行为的控告、检举、投诉制度,加强行政机构内部的科层监督和监察、专门的审计监督,强化各级检察院、法院司法监督权,充分发挥新闻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等。通过完善道德责任监督机制可使公务员逐渐把各类外在监督转化为自身的道德习惯和道德心理,形成真正的自我监督机制。

再次,建立道德责任奖惩机制。对公务员在道德责任上的奉献行为,国家和社会有义务使他们拥有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相应回报的权利。这样,才能在社会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激发行政主体践行道德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严厉惩治不良行政道德行为者,加大惩治腐败行为的力度,减少不良行政道德,增大腐败行为的成本,抑制违法乱纪行为。

3.公务员的道德化。基于假设基础上作出的对公务员进行规范和限制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不能全部解决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它只有通过政府的日常工作,通过公务员对公共权力的行使才能使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获得实现的可能,所以公务员的素质和道德状况是制度得以落实和实现的关键因素。

制度化的道德责任只是一种低限度的一般性的道德要求,但是公务员在行使权力时面临的环境因素是很复杂的,要使公务员不陷入不道德的境地,仅满足于此是不够的,公务员还应当有着至善的道德愿望和道德理想追求。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加强对公务员加强道德责任的教育。首先,要使公务员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在现代社会,政治权力日益成为公共权力,而公共权力是附属于公共利益的,它只有为公共利益服务,才能体现它的公共性。公务员只有利用公共权力服务于公共利益时,才不会改变公共权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向。这就决定了公务员必须以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道德价值取向。其次,要使公务员成为践履个人美德的榜样。公务员不仅承担着社会政治职能,而且是公共道德规范的践履者,一个社会的伦理秩序的良性运行首先需要公务员的支持和维护。没有公务员对个人美德的践履,社会很难走上美德供给之路,这不仅是由于公务员的示范性作用决定的,而且是由于公务员可能的对美德社会供给的破坏性决定的。

一切存在着社会秩序危机的时代都是与道德的失范同时出现的,而且首先是由于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们破坏社会共同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败坏社会风气,进而引发了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的丧失。因此,公务员应该成为践行个人美德的榜样,而不应该成为践踏个人美德的典型。

『叁』 道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主要功能肌唬冠舅攉矫圭蝎氦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此外,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肆』 怎样实现道德

甚么是道德 每个人的观点不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 违背道德的事无时无刻不再发生 因此需要法律和舆论监督

『伍』 道德是怎样建立的

道德是什么?
他什么都不是!
某个什么思想家还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呢
那学校里的女孩子都成千古罪人了?
所谓道德
不过是人性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制定的不写在规章制度上的规章制度
仅此而已
道德是像lz说的这样一代传一代来的
因为对幼年的动物来说,模仿是本能
模仿的不仅是动作,还包括思想
之所以那么多人违背道德,纯粹是教育的关系
缺教养的人大都不在乎礼貌
就是教育的原因了
道德是理智中的
人性才是本能
你可能不会帮一个年老的乞丐
但如果一只小动物向你发出求助的眼神,声音
你一定会帮它清理好伤口,敷药系绷带,喂它吃的喝的.
你不断地在付出却也不会后悔
因为人性照顾弱者的一面展露出来了而已
人们不把它称作道德
而称做爱心......

无聊的道德...

『陆』 什么是道德怎样产生的

萌芽的比喻:先验的还是发生的
任何生命的萌芽,不仅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且需要这些条件之间“发生关系”。道德问题的要害无非是怎样看待他人、他物的问题。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他的所作所为就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的问题;或者地球上有很多人,但彼此隔绝,也不会产生道德问题。所以道德不是先验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交换、交流、交谈、交通、交涉)过程中发生了的,而且不断发生着的意识形态,是可以被改造、被建设的对象。
社会发展的进程表明,人和自然的“交往”、“交涉”越频繁,人对自然越了解(科学技术越发达),环境保护的意识越强烈、环境保护的措施越得力;同样,人和人的交往、交流越充分、越便利(市场经济越发达),人们的道德水平越高、社会风气越好。超越以拥有为前提,成熟以生长为前提。我们很难设想从一个抽象的道德概念演绎出美好的社会生活,但我们可以期待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开始建设健全的道德体系。所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是切切实实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换言之,“赛先生”(科学)和“麻先生”(市场)的发展、成熟的过程也就是道德观念不断受到挑战、作出调整、得到实现的过程。如果以固定的、僵化的道德观念去限制、压制新的社会生产力,不仅会延误发展,这些观念本身最终也会被抛弃。
同时,具体的道德观念形成以后,就会作为文化基因传承下去,成为决定性的力量。我们一出生所面对的道德体系,都是有根源,有“来头”的,是大于个体的力量、背景,或者场域,连庄子也慨叹“君臣父子,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故而,对于传统的道德学说,最可取的恐怕还是温古而知新。
根系的比喻:固本培基还是剪裁个性
道德作为公民内在的观念系统,无疑是个体选择行为和判断是非的标准。而作为公共的舆论,则是个体活动的场域和环境。每个人成年之后,都必须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作为“别人”的“他者”———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邻居,对他人的求全责备、说三道四,会造成一种苛刻压抑的道德氛围,隐私得不到尊重、个性得不到伸张,靠窥视、打听、推测传播信息而不是靠交流、交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很多问题被埋藏了、被掩盖了、被扭曲了,一旦爆发,贻害无穷。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在培育自觉和负责任的道德主体的同时,需要营造宽容、宽松的道德氛围。用种树来比喻,教育者的任务是浇水、施肥,而社会舆论则是阳光、空气和水,制度和法律则是藩篱和剪刀———一切以维护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为出发点,最终要依靠道德主体自己在健康的道德根系上开花结果。批评是为了建设,谴责是为了引导。而“整人”的道德环境则是社会发展的沉重包袱。
目前的社会心态之中,被批评者,特别是被批评的既得利益者,缺乏“闻过则喜”的态度,而有便利条件的批评者又缺乏负责任的态度。
出路的比喻:以通为目的还是以塞为目的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十字路口没有了红灯,大家都会无路可走。道德正如人生道路上的红灯,当置身于社会这个庞大的“交通”体系之中,和别人的去向发生了冲突或碰撞时,“损己利人”,放弃一些权利,“礼让三先”,于是你来我往,天下太平。然而,不管是出于道德自觉,还是出于被迫接受,公民接受了红灯,并不意味着他应该甚至是必须永远等待下去、永远放弃下去。红灯太多的地方交通必然堵塞,只有红灯的路口难以想象。
所以,一切以“公共”为名义的舆论、机构、设施,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最终的目的都必须是保障“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最不道德的行为就是假公济私———在公共的名义下谋求一部分人、一小撮人、甚至是个别人的利益。如果片面强调公民对社会的责任,而忽视社会对公民的义务,就会造成道德观念的扭曲和道德心态的失衡。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大家各有出路”。
镜鉴的比喻:正人言行还是招摇过市
很多人习惯于以兑换式的、实用主义的思维来追问道德理想究竟有什么用,有公平吗?有正义吗?有幸福吗?如果看得见、摸得着才算做“有”,道德理想确实是“没有的”,道德虚无主义由此产生。但我们为什么或者凭什么能知道什么是不公、什么是不义、什么是不幸?不就是因为有一个理想在那里吗!理想永远是超越现实的,就像平、静、公、正的镜鉴一样。镜鉴的作用,吃不得、喝不得,无非使我们看得见自己而已。我们在道德理想的面前可以反观自己和他人的言行,知道什么是真、善、美,“看见”什么是假、恶、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理想为镜,可以正言行。所以说,道德榜样和道德楷模不能和道德理想本身划等号,在公众当中自发形成以后,可以去褒扬、去纪念,但尽量不要去制造,以杜绝弄虚作假、欺世盗名,要知道,道德典型中的泡沫一旦破灭之后,受损害的是人的心灵。正所谓“不尚贤,使民不争”。

『柒』 道德是怎样产生的

前道德史的故事:那是一群生活在五百万年以前的人类先祖,温热的气候给他们带来充沛的食物,茂密的原始森林是它们躲避天敌的优良屏障,夺取食物和配偶的竞争虽然严酷,但还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除了哺育后代,它们无须向其他个体负责,这是一个富庶的霍布斯的丛林世界,冲突只发生在偶尔出现的利益交集。大约450万年以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我们的星球进入了一次新的冰河期,于是一切都变得严峻起来,夺取生存资源的斗争日趋残酷,许多个体甚至不得不为此付出生命。这是一个兽性张扬的时代,丛林法则让所有个体跌入“囚徒困境”的炼狱。但这也是黎明前的黑暗与新生的洗礼,正是这种绝望孕育了行为与规则的创新。曾经“衣食无虞”的生灵们发现,单靠个体的力量已经无法战胜环境。于是,一种有利于协作的行为规则开始崛起。这是个体对自身艰难的超越,是霍布斯丛林世界的否定。我们只能这样假想这一无法确证的奇迹产生的过程。第一,竞争的个体从家庭成员的协作中受到启发,把亲缘利他扩展到血亲以外。第二,纯粹的基因突变改变了生物行为,进而导致个体间的协作。那么,进化就是自然对效率的选择,漫长的演进倾向于把任何更具效率的小概率事件变成一种历史的必然。终于有一天,我们可以把这种由进化而来的新的行为规则称之为道德。无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道德判断还是康德的道德律令,无论是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还是海萨尼的履约内驱,人类所有的善行和德性都可以归入这里,归于这个引领我们越越囚徒困境的博弈共识(亦称之为最后通牒博弈,如果参加博弈的双方都有一个共识,既相信对方不会按照纳什均衡行事,也相信对方一定知道自己也不会那样行事,结果就是困境的消失,合作得以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协作或者道德才导致人的产生!汪丁丁曾以美国最新考古学与人类学研究证明这个猜测可以成立:早在工具的使用(250万年前)之前,即大约450万年以前,由协作产生的社会交往就已经开始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祖先的大脑结构。我们的祖先在250万年以前学会了使用工具,而学会钻木取火则是10万年以前的事。这些知识与技能虽然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但也使那些在冰川期确立起来的行为规则受到空前的挑战,既然无法独立生存会迫使个体协作,那么个体生存能力的强化则会反过来导致协作的涣散。没有力量来阻止这种道德的反叛,这种恶的能力是除了生命对死亡的畏惧之外无所不能的。最初的宗教意识也许纯粹是一种超越死亡的幻觉,但它却极有益于抑制道德制度的崩溃。前述故事对霍布斯丛林世界的超越是一种具有效率的事件。当宗教意识有利于这种超越时,就会伴随着效率的提高被自然选择。制度化的宗教仅仅强化了人类的协作关系,而且大大降低了人们的沟通成本。宗教的这种作用不但体现在经济活动上,而且还被人类滥用于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审判布鲁诺的宗教法庭、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现代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都是打着宗教的幌子对异教徒实施残酷的杀戮。宗教的这一堕落使宗教背离了它的初衷。人类需要一种更有效率的制度来确保我们不会再一次陷入霍布斯的丛林世界。这种制度安排就是晚近才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法律制度。宗教审判的衰落和司法制度的兴起其实是两种制度产品的替代。一如道德意识的产生和宗教意识的产生其实是两种制度产品的互补。功利主义者们会这样认为:道德、宗教和法律都是效率的产物。上述两个故事实际表明了这样的理论框架:主宰霍布斯丛林世界的理性是个体理性,必然会导致囚徒困境式的纳什均衡,这种均衡在集体理性层面上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我们把演进的理性看作一种协调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矛盾的产物,一种在动态博弈过程中产生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对囚徒困境的超越需要人类形成某种规则性的共识,而道德与宗教都是这种共识的表现形式。相对于没有共识的霍布斯丛林世界,由道德和宗教所带来的协作就是一种效率,而进化则是自然对效率的选择.道德是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捌』 道德需要怎么做主要做哪些事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今天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如果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必须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不能只讲动机不计效果,也不能只根据效果去判断其善恶。要注重道德认知,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注意实际行为的锻炼,在实践中增强道德情感、意志力。

提高我们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有: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积善成德,努力做到“慎独”;身体力行,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反身内省,存心养性。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人们常说: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的实践者和捍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玖』 怎样实现提高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真正高尚的人,他的言行在别人眼中是高尚的,是令人赞赏的,但就他自己本身却是觉得一切都理所应当,是平凡的
因此,我觉得,一个高尚的人,是由内而外的,而不是为了高尚而高尚的包装.“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看他所站的位置,而是他朝的方向”人生茫茫路途,不论你现在是健康,是疾病,是贫困,是富有,是悲伤,是快乐,是幸福,不论你处在那个水平,都不能掌握,最重要的是你是面朝阳光,还是面朝黑暗,只要你总是向着阳光,就算你身处困境,你也会无比幸福,但若是你总是朝向黑暗,就算有钱从天上掉下来,你也会害怕砸伤头,世界怎样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你自己的心态.
至于修养,就是:
第一,重学.重学是实现自我修养的首要途径.重学的程度越高,修养的质量就越好,对自我修养的实践就越有益.重学,简单讲就是对学习的重视和自觉.一是知之,这是克服愚昧、求得知识的行为过程;二是好之,这是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的学习行为,其外在表现是安贫乐道,笃志好学,学而不厌,虚怀若谷,随地从师,躬行实践,迁善改过;三是乐之,这是学习境界的顶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审美体验,是自身人格世界向“善”的升华,是在对“真”的发现与领悟中产生的愉悦,它是建立在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对学习的快乐与满足,使人进入一种自强不息、欲罢不能、学道相融、浑然而一的境界.重学,就是要加强对这三种境界的理解和遵循,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奠定自己学识和修养的基础.
第二,内省.内省是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内省亦称自省或自我反思.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事实上的自我,一个是自己认识上的自我,这两个自我往往差距较大,因此人们经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学上把它称为人的自我知觉.这种自我认识的途径,就是我们强调的“内省”.应该说这是大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最佳途径,从本质上说,内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活动,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反思,理性反思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使自我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一些杰出人物十分重视内省的反思方法.陈毅之所以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他严求诸己,谦恭律己,“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的内省精神分不开;恽代英有《每日反思表》;雷锋每天入睡前要“过电影”,等等.这些都值得青年大学生在自我修养中借鉴和学习.
第三,慎独.慎独是进行自我修养的又一重要途径.慎独的基本内核是: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有坚定的道德信念,不因他人监督而行善,也不因无人监督而作恶,即不管处在明与暗,还是显与幽,都不做坏事,它要求人们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性.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倍养》中强调对于一个有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他“投有个人的得失和忧患,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青年大学生应该学会慎独,自觉在“隐”和“微”上下功夫,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唐太宗曾说:凡是大事都是由小事引起,如果小事不追究,大事就不可挽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力行.力行是进行自我修养的实践途径.力行也称身体力行.“身体力行”能克服大学生自我修养认知的不足,通过与社会交流、互动,使大学生的自我修养认知更具有全面性、深刻性和准确性.力行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坚定进行自我修养的意志,因为自我修养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提升、循序渐进的过程,意志力是自我修养的基础,实践性是意志力的特性,实践越充分,意志力就越会得到磨炼,意志品质就越会得到巩固.通过力行,还能检查到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对的,以便及时矫正与肯定

热点内容
我的理想法官 发布:2025-01-27 12:21:41 浏览:169
案例反思道德篇读后感 发布:2025-01-27 12:21:39 浏览:73
民法456 发布:2025-01-27 12:14:19 浏览:822
废品收购站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27 12:12:30 浏览:707
2015武汉大学法律硕士招生人数 发布:2025-01-27 12:10:51 浏览:34
民事诉讼法第113条第三款 发布:2025-01-27 11:59:23 浏览:420
云南省高等级公路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27 11:47:40 浏览:988
劳动法的关系 发布:2025-01-27 11:38:14 浏览:98
钉钉告上法院 发布:2025-01-27 11:27:45 浏览:142
减肥店老板走了该付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7 10:49:37 浏览: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