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会对抗特区政府
Ⅰ 香港立法会的解释可不可以作为约束力的先例
一、香港基本法解释机制的法源规范并非仅仅只是基本法第158条
任何法律制度总是由一系列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法律规范所构成,这些法律规范可能来自于一部法律,也可能来自数部法律。基本法的解释制度及其机制也是如此。的确,直接规限香港基本法解释制度(体制)的规范是香港基本法的第158条。但不能说基本法解释机制仅仅由香港基本法第158条所规限,如果考虑到解释机制所应当包含解释权力来源、解释主体的性质地位、解释案的提起主体、解释程序等等衍生因素的话,它还逻辑地应当包括香港基本法的其他有关条款以及被基本法所允许保留下来的香港原有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法律传统。如果不是这样来理解的话,我们就无法理解1999年人大常委会第一次释法中特区政府提请解释基本法行为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因为当时一些香港法律界的人士就批评特区政府向国务院提出报告请求国务院提请释法于法无据,他们认为基本法全文中没有明文规定这样的做法,根据第158条的规定,只有特区终审法院才享有提请权。“反对人大释法的人认为,无论是在第158条所设立的《基本法》解释权分布体系里,还是在《基本法》其他条文里,都找不到可以支持行政长官在这次事件的情况下请求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的法理依据。……行政长官请求人大常委会行使解释权,便是邀请中央干预,‘自毁长城’”。[2]民主派大状汤家骅甚至指责特区政府的做法是“出卖法治的交易”。[3]其实,特区政府并非依据基本法第158条的规定,而是依据基本法第43条和第48条(2)所赋予的职权,向中央政府提交《关于提请中央人民政府协助解决实施有关条款所遇问题的报告》,请求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
此外,根据基本法第17条的规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备案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征询其所属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后,如认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本法关于中央管理的事务及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的条款,可将有关法律发回,但不作修改。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回的法律立即失效。该法律的失效,除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另有规定外,无溯及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全可以也应当通过备案审查的方式解释基本法。尽管实践中尚未出现备案发回的情形,但理论上、逻辑上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一旦出现备案发回的情形,势必需要附上为什么发回的理由,这个理由必然涉及到基本法的解释问题。
根据基本法第18条第3款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征询其所属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后,可对列于本法附件三的法律作出增减,任何列入附件三的法律,限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按本法规定不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增减列入附件三的全国性法律时,也可能在作出的相关决定里需要“解释”相关法律是否“限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按本法规定不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的问题。
二、香港基本法解释机制并非仅仅由香港基本法所规限
香港基本法是根据中国宪法制定的全国性法律,基本法的解释机制建基于和受制于中国的宪政体制。因此,基本法解释机制的法源规范体系还应当包括中国宪法、立法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国务院组织法等相关法律的相关规范。比如根据基本法第158条,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基本法的最终解释权,但这项权力并不只源于基本法,而是直接来自宪法第67条(4),立法法也有类似规定。这说明,香港基本法的解释机制来源于并受限于国家的宪政体制,它必须回应和适应国家宪政体制的需要,必须站在一国宪政体制的高度去审视和解构。[4]
如果不从中国宪法、国家体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地位和宪制责任等高度去审视基本法的解释制度,我们可能无法正确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2条第4款和第24条第2款第(3)项的解释》中阐明自己的解释依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四)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的正当性和合法性。[5]在香港法学界和法律界影响很大的前港大法律学院包玉刚讲座教授佳日思就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把中国《宪法》第67条第(4)项作为它解释的依据之一,而并非仅依靠《基本法》第158条第1款的规定。……这对《基本法》的完整性有严重影响。……这将对《基本法》的发展以及香港法院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系产生严重影响。”[6]香港基本法三次解释实践证明,恰恰相反,如果按照佳日思教授狭义地、机械地理解基本法解释机制的法源规范,对《基本法》的完整性才真正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我们只是孤立地认为基本法的解释机制仅仅由基本法所规限,那我们也无法正确解答仅看基本法第158条那些原则性、概括性条款所留下的不确定性问题和引起的种种争议,比如非诉讼情形下的解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否可以主动解释基本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特区法院自行解释自治范围内的条款后还有无权力解释这些条款等等问题。
这里,我们还需要回到基本法第158条作进一步的分析。第158条的四款条文如下:
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本法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条款自行解释。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本法的其他条款也可解释。但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需要对本法关于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务或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条款进行解释,而该条款的解释又影响到案件的判决,在对该案件作出不可上诉的终局判决前,应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有关条款作出解释。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解释,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在引用该条款时,应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解释为准。但在此以前作出的判决不受影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本法进行解释前,征询其所属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的意见。
仔细分析第158条的含义,本条第2款、第3款的内容仅仅只是针对进入司法程序的诉讼案件中基本法的解释权安排、解释范围和解释程序等问题作出规定,而没有对非诉讼中实施基本法的情形作出规定。而根据本条第1款的规定,“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这里的“解释权”是一个完整的、解释基本法实施中所有需要解释的问题的权力。而第4款规定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解释基本法前需要征询香港基本法委员会的意见的原则程序。需要细究的是,法律解释是为了正确实施法律而对有关法律或法律条文的含义、立法意图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等所作的说明,而法律的实施包括法律的遵守、法律的执行和法律的适用,显然,司法仅仅只是法律实施中的一个环节,但司法无法涵盖所有法律实施的情形,这样,在法院无管辖权或没有诉诸司法的情形下,基本法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解释的情况发生时,例如解决关于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的理解争议[7]以及解决行政长官缺位时产生的新的行政长官的任期问题上的认识分歧[8]需要解释基本法时,第158条第2款、第3款的规定根本无法适用,只能根据第1款和第4款来展开解释程序。进一步的问题是第1款和第4款都没有规定由谁提请解释的问题。显然,必须从基本法的其他条款和立法法等法律寻求法律依据。2004年和2005年的两次人大常委会解释实践也表明,基本法的其他条款、立法法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等有关条款均构成释法的法律依据和法理基础。
三、香港基本法解释机制并非仅仅受制于制定法
前已述及,香港基本法解释机制并非仅由香港基本法所规限,它的法源规范体系还应当包括中国宪法、立法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国务院组织法等相关法律的相关规范。前述规范都是制定法规范,但既然基本法赋予了香港法院的终审权以及香港法院对基本法的解释权,考虑到香港的普通法传统,法院释法中创造出的先例显然具有判例的效力,从而构成解释机制的规范。因此,笔者认为,既往释法实践所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释法先例或者宪法惯例也应当构成基本法解释机制的法源规范,不排除未来还有新的惯例可能成为基本法解释制度的法源规范体系之组成部分。
Ⅱ 香港特区立法会否决有关修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议案有什么影响
从两方面看,一复香港政府依然制需要更加的快速融入大陆中央政府,建立中央管辖内的香港特区一国两制政治体系,需要新的渠道。比如,中央委派监督等。二香港人民需要强有力的特区政府来建设香港,并且,香港各界需要加快与大陆的交流,化解两地的矛盾,并且,依托内地市场发展香港经济,建设美丽香港,对两地都有好处。
Ⅲ 香港4名立法会议员为什么被取消资格
7月14日下午3时,香港高等法院就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提请的司法复核案作出判决,裁定4名立法会议员的宣誓没有法律效力,4人的议员资格被取消。
针对4人的宣誓行为,香港高等法院于3月初展开过为期3天的聆讯,今日(7月14日)下午原诉法庭法官区庆祥就此案作出取消4人议员资格的判决,议员资格自宣誓当日起便不能起算。正在立法会参加财委会会议的4人被即时要求离开会议室。
Ⅳ 香港回归后香港立法会与全国人大是什么关系
根据我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它根据基本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产生,与港英立法局作为港督立法咨询机构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特区立法会是名符其实的立法机关,可依法制定、修改及废除法律;根据政府提案,审核、通过财政预算;批准税收和公共开支;听取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并进行辩论;对政府的工作提出质询;同意终审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以及对行政长官提出弹劾案,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等等。
根据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备案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全国人大不能单方面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内部管理事务直接立法。因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按基本法规定的立法程序立法。对于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制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征询其所属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如认为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基本法关于中央管理的事务及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的条款,可将有关法律发回,但不作修改。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回的法律立即失效。该法律的失效,除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另有规定外,无溯及力。
Ⅳ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从宪政角度评价香港政治制度框架
1.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包括立法会)是依据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基本上是通过选专举产属生的。香港人民目前正在争取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由普遍、直接选举产生。实际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是由一个1200人的小圈子间接选举的,而立法会则有一个“功能界别”制度,也与普选原则相悖。
2. 香港的政制,比较类似于美国的总统制,行政主导色彩特别强。与美国总统相比,香港行政长官的权力更大,比如香港的立法机构立法会不能自行提出财政预算案,这一权力专门为行政长官领导下的特区政府保留。但同时,行政长官也须向立法会负责,即立法会有权对行政长官提出不信任案;而行政长官提出的重要法案如果得不到立法会支持,行政长官要么解散立法会,要么辞职。这一点与美国不同,美国总统不必对国会负责。
3. 香港与大陆在司法上的关系是,香港司法机关拥有本区司法案件的终审权。这是一国两制的重要体现。
Ⅵ 香港特区政府反对派议员选举有多少名议员
香港立法会70位议员,有23位是明显反对派,有4位是中间派。
Ⅶ 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推迟,是否明智
鉴于目前香港严峻的疫情形势已对选举造成重大影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宣布将原定于9月6日举行的会议选举推迟一年,在目前疫情出现反复的特殊时期,是明智之选。领导人会同行政会议基于公众利益和香港实际情况,援引相关条例,决定将香港特区本次会议选举推迟一年,也就是说,换届选举日期为2021年9月5号。
Ⅷ 香港立法会反对派议员超过总数三分之一吗
香港立法会共70名议员,抄投票的最低法定人数是二分之一,也就是达到35人才能投票。如果赞成的议员全都离席的话,28名反对议员是不能投票的,但由于现场沟通的原因,有8名赞成的议员留在了投票现场,也就是现场有28+8=36名议员。
刚好超过了立法会35人的法定人数,所以出现了奇怪的投票结果。而要想政改方案通过,必须获得2/3以上人数同意,也就是说此次政改必须获得47以上投赞成票才能通过。
(8)香港立法会对抗特区政府扩展阅读
立法会在会期内通常每星期三上午在立法会大楼会议厅举行会议,处理立法会事务,包括:提交附属法例及其他文件;汇报及发言;发表声明;提出质询;审议法案,以及进行议案辩论。
行政长官亦会不时出席立法会的特别会议,向议员简述有关政策的事宜及解答议员提出的质询。立法会所有会议均公开进行,让市民旁听。会议过程内容亦以中英文逐字记录,载于《立法会会议过程正式纪录》内。
Ⅸ 香港的立法会与政府是什么关系
立法会是香港特区的立法机关,香港特区政府是行政管理机构。举个简单的专例子就是我属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与国务院的关系。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可简称为香港立法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组成(非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国有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也可以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
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同日根据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同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而立法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
Ⅹ 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立法会哪个厉害
一样大,根据三权分立原则,政府、立法会、法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