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历史
1.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有怎样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将会如何影响香港的发展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香港各大政团纷纷表示全力支持和坚决拥护。他们表示,此次决定能有效堵塞选举制度漏洞,促进港人广泛均衡参与政治,并有助于确保社会集中精力解决经济民生等迫切问题,符合广大香港市民福祉。
简介:
一是明确了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宪制秩序、确保“爱国者治港”、提高特区管治效能,以及保障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是规定了选举委员会选举、行政长官选举和立法会选举的核心要素。重点就是重新构建选举委员会和增加它的职能,以此扩大和保障香港社会各界均衡有序的政治参与。选举委员会使它更加地符合香港实际情况,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更充分地体现香港社会的整体利益。
它的组成由原来的四大界别扩大到五大界别,人数由1200人增加到1500人,职能除了继续选举行政长官人选,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外,还将选举产生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以及提名立法会议员的候选人。
三是决定设立香港特区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确认选举委员会选举、行政长官选举和立法会选举中的候选人资格,这是确保爱国者治港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四是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这两个附件分别是《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这两个附件规定了行政长官选举和立法会选举的具体事项。
2. 香港立法会大楼前泰美斯女神雕像究竟有什么含义
泰美斯女神
立法会大楼的前身是香港最高法院,所以大楼的顶部竖立了专一尊高2.7米代表公义的泰属美斯女神(Themis)雕像。泰美斯是希腊神话中,代表正义和法律的女神。她左手持剑,象徵权力;右手持天平,代表公正。女神蒙上双眼,代表大公无私。总括而言,公义雕像是法律精神的象徵。
1912年1月15日,香港最高法院由香港总督卢吉主持揭幕。
当时的首席按察司皮葛(Sir Francis Piggot)曾表示:「即使他日维多利亚城不复存在,海港被淤泥壅塞,香港会所坍塌湮没,这座大楼仍将巍然矗立,如金字塔,为远东的睿智留下见证。
立法会大楼位处香港中环商业中心区的心脏地带。它的前身是香港最高法院,由落成至今,已经历了九十六个寒暑。
这幢富有历史价值的大楼,其外部於1984年被列为古迹,受到《古物及古迹条例》保护。
3. 香港立法会大楼的大楼历史
香港立法会大楼,位于香港中环昃臣道8号,是现时香港立法会举行会议之地。
1912年1月15日,最高法院由香港总督卢嘉主持揭幕。当时的首席按察司皮葛曾表示:“即使他日维多利亚城不复存在,海港被淤泥壅塞,香港会所坍塌湮没,这座大楼仍将巍然矗立,如金字塔,为远东的睿智留下见证。”由于英文的法院一词“Court”与粤语的“葛”发音相近,最高法院大楼亦被俗称为“大葛楼”。法院启用初期仅设有3个法庭,曾被批评是极大的浪费。当时,法院由1名首席按察司和1名最高法院法官所主理,若任何人对他们其中一人的判决不服,则由二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上诉聆讯。
最高法院大楼于1983年至1985年期间进行改建工程,以供立法局进行会议及办公之用,大楼外部并于1984年被列为法定古迹。立法局大楼于1985年10月30日由总督尤德主持揭幕及召开首次会议。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大楼随着立法机关更名而改称为立法会大楼。
香港日治时期,大楼被改为香港宪兵部本部,并加建拘问室等设施。战后,法官人数大幅增加,最高法院于1970年代加建隔间,以容纳共7所法庭,地方已不敷应用,最高法院因此计划搬迁。1978年,受到地下铁路在遮打道工程影响,最高法院大楼结构受损,需要关闭进行紧急复修。最高法院其后迁往维多利亚地方法院,1984年再迁往金钟法院道现址。
4. 香港100年来10大历史事件
这个是我个人觉得的哈
1、1834年 8月21日,英国首任驻华商务总监督律劳卑致函外交大臣格雷,建议使用武力占领香港岛。
2、1841年 1月25日,英军乘“硫磺”号战舰在香港岛西北部的大笪地登陆。26日,舰队司令官伯麦率领海军陆战队登陆,举行升旗仪式,正式占领该岛。6月,英国宣布香港为自由港。
3、1842年 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
4、1864年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成立。
5、1941年 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25日,英军投降,香港沦陷。
6、1965年 1月,洋紫荆被选作香港市花。
7、1982年 9月23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访华。24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会见了撒切尔夫人。中英两国政府开始就香港问题举行谈判。
8、1986年 10月,香港联合交易所开幕,证券业迈向新纪元。
9、1996年 12月11日,董建华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行政长官人选,12月16日,获国务院任命。12月2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产生,共60名议员。
10、1997年 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当然这些时间过了不只一百年,呵呵,其他肯定还有重大事件,这是我自己归纳的。
5. 民国时期的参议会、立法会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组织
参议会体制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政治协商会议体制;立法会体制,从立法权角度,是目前的人民代表大会体制。
6. 香港立法会的透明
香港回归后享有立法权,立法会是特区的立法机关。回归后的十年,立法会经历了临时立法会议员和两届立法会议员的选举,范徐丽泰三度当选为立法会主席。对于这十年的变化,范太说,立法机关可以说越来越透明,比港英时代还要透明。对于香港的未来,她很有信心,因为有强而有力的国家作后盾,而且香港人有“永不言败”的精神!
在中环皇后像广场的一侧,有幢百年的古老英式建筑,上面三角楣饰的顶部,竖立一尊泰美斯女神雕像,女神右手持着代表公正的天秤,左手持着象征权力的剑。女神蒙上双眼,表示法律精神不偏不倚,公正严明。这幢建筑作为港英时期的立法局和特区立法会的办公地点,已经有三十二年了。
然而,回归前,市民并没有机会参观这幢大楼的设施。范徐丽泰在大楼的办公室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说:“回归后,立法会才开始对外开放,欢迎市民前来参观,包括立法会主席办公室都开放。而且,在立法会的网页上,所有委员会开会的时间、议程、记录和完成的报告,以及讨论的文件,都可以在网页上找到。”
横跨港英时期的立法局、特区临时立法会及立法会三个历史阶段,范太可谓阅尽香江政坛沧桑。但她认为,香港回归后十年,立法会的功能和角色得到发挥。如今香港市民对政治的参与提高,平时也会观察立法会议员的言行。立法会的透明度,拉近了与市民的关系。
她指出:“回归前,统治香港的是港督,他是英女王的代表。在港督委任下,才有行政机关和立法局。港英是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才引入代议政制,然后才有选举。之后,香港市民才有机会投票选出自己的代表。现在,六十名立法会议员都是经选举产生的。立法会也重视向选民的交代。”
回归后十年的情况,是否如她之所料,范太坦承,有很多事情,确实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但却发生了,例如经济泡沫的爆破、经济曾持续多年的低迷,沙士疫情等。“但是,这些事情提醒我们,必须要‘居安思危’,时时要有准备可能会面对突然发生的危机。然而,在逆境中,我们也看到香港人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她认为:“香港人往往能够困难中找到新的机会,努力去发展这些机会,这种不怕困难、全力以赴的精神,很难得!当然,香港人在很多方面还要自我增值,包括对内地的了解,大有提升的空间。但是,香港人不怕转变,而且往往在新的转变中,找到新的机会。”
对香港的未来,范太表示:“我有信心!因为,香港有强而有力的后盾--国家,如今国家经济正在胜飞,在这一过程中,香港的专业服务、金融服务、贸易经验,以及香港人的创意能力,可以和内地互补不足,相辅相成。香港和内地的合作,可以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实现双赢。
7. 香港历史这么教,能不出立法会那种闹剧吗
这事要多谢梁特首,梁特首无人这样做和无那种思想
8. 2009至2010年12月至1月的重大历史事件
经历了大悲大喜的2008年后,中国人民迎来崭新的2009年。新的一年,是我们应对国际国内环境重大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年。
新中国喜迎60华诞
“祝福你,伟大的祖国!”当岁月的车轮驶入2009年,中国人民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实践梯次推进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继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局顺利之后,2009年学习实践活动将梯次推进。目前,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正在有序推进,并将在2009年2月底基本结束。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将分别在2009年3月和9月开始。
“两会”定调2009年工作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形势下,2009年全国“两会”将怎样全面部署2009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受到世界瞩目。在2009年3月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应对危机、科学发展”将成为代表委员最为关注的问题。
“保增长”将成经济工作主旋律
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2009年国家将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减税、扩大中央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保障民生的支持力度。
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周年
2009年是西藏平叛和实行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的历史性胜利,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苦难深重的百万农奴,西藏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各界爱国人士和驻藏人民解放军紧密团结,共同奋斗,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到很大发展。统计显示,从1959年至2007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到近1600亿元,年均增加近5亿元,年均增长近12%。
地震灾区重建将有序推进
加快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已被列为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之一,未来两年将安排1万亿元投资,占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四分之一。
根据规划,2009年将基本完成灾区农村居民点规划,落实异地迁建农户的建房选址并解决过冬房问题;受灾农民全部住进永久性住房,完成农房重建总量的80%;完成50%的村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任务。
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
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纪念日,澳门特区政府将举办系列庆祝活动。
澳门回归以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全力支持下,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积极进取,澳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一国两制”伟大实践成功向前推进。根据澳门基本法,2009年将进行第三任行政长官选举和第四届立法会选举。
重点领域改革更关注民生
2009年1月1日,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全面实施,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每年减轻企业负担约1200亿元,以鼓励企业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同日,酝酿多年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正式施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
与此同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改革也将在2009年研究推进。其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充分考虑各方意见,深化、细化、实化政策措施,适时开展试点。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90年前,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大幕,也为穿越世纪风云的青春史诗写下序篇。
五四运动开启的“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90年后已经汇成波澜壮阔的滚滚洪流,注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使之发扬光大,没有任何力量和困难可以阻挡前进的步伐。
一批新法律将正式施行
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修改后的防震减灾法、专利法、消防法等一批重要法律将在2009年内施行。人们将在每一部法律的实施中清晰看到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轨迹,聆听中国社会进步的足音。
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国有资产法,标志着我国对企业国资管理有了最高层级法律的刚性约束与规范。同样将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修改后的防震减灾法,充分吸纳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经验,对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救援、震后恢复重建等内容作了修改、完善。
9. 1912年建成,以前用作最高法院.历史是什么
旧最高抄法院大楼,又称前立袭法会大楼,位于香港中环昃臣道8号,于1912年建成,建筑风格呈现新古典主义,揉合了远东的建筑特色,大楼上蒙上双眼的泰美斯女神像右手持天秤、左手持剑,代表大公无私。大楼外部于1984年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大楼曾经先后用作最高法院及立法机关,在香港日占时期曾被日本军征用为宪兵总部。随着香港立法会在2011年10月迁往位于添马的立法会综合大楼,大楼已经移交予司法机构更改成为香港终审法院,于2015年年中投入服务~
10. 议会暴力的暴力议会的起源
罗马帝国的皇帝们有时英明有时疯狂,一个个权势滔天,但罗马并非一直都是由这些独裁者统治着,曾几何时它是一个总体民主的社会。他的领导由选举产生。而且无人能拥有过多的权力,他们称这一政体为共和国,它持续了500年之久。那么为什么罗马放弃了这种明显合理的制度,转面依附于皇帝呢?
公元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战争结束,迦太基被夷为平地,为持续一个世纪的布匿战争画上了句号,标志着罗马建国近600年来的开疆拓土达到了新顶峰,也标志着罗马开始成为古代西方世界的霸主。然而大量迦太基奴隶被卖到罗马后,地主们土地兼并的劳动力问题被解决了,大量平民不得不离开土地,涌入罗马城。
我们已经知道,平民是罗马具有选举权的公民,他们开垦荒地或从罗马属国分得一份土地,从事个体农业生产。平民有替罗马国家服兵役的义务,是罗马军队的主要来源。但是,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意大利、进而确立其在地中海地区霸权的过程中,农民连年随军出征,他们的土地无人耕种,战胜后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迅速遍布各地,小农经济无力与之竞争,纷纷破产、土地也被兼并。因此平民强烈要求重新得到土地。并且,马略改革前的罗马的兵役法规定,服兵役的人必须自备服装和武器,还必须有土地产权。由于平民破产,他们无资格再去当兵,因而罗马国家面临兵源枯竭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格拉古兄弟毅然发动了一场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改革运动。
公元前134年12月10日,提比略-格拉古在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保民官。一上任,他就制定了一个土改方案,其中规定:每户公民占有国有土地不能超过1000犹格(约合250公顷),超过部分由国家偿付地价后收归国有,然后分成每份30犹格的小块土地分给无地平民。然而,这个方案遭到了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春去秋来,正当土地改革举步维艰、缓慢开展之时,提比略保民官的任期快要届满了。为防止改革事业中途夭折,提比略决定再次竞选下一年的保民官。时间在拉锯战中过得飞快,转眼任期快要到了,为了确保法案的连续性,提比略·格拉古决定再次竞选护民官。罗马法律没有排除连选连任护民官的特殊规定,法律只禁止高级行政官连选连任,护民官是平民官吏,不是国家的官吏,因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高级官吏。不过,他要连选连任则违背惯例,况且,随着投票日临近,他也未必能获胜,他树敌太多,既得罪贵族,又因为罢黜了同僚,人民开始怀疑他有专制倾向。贵族派决定抓住时机给他最后一击。当人民在卡皮托山上集会时,各方展开激烈争议。会场吵闹声太大,听不清演讲内容。提比略·格拉古用手指着头做了个手势,他是想告诉友人他受到生命威胁。有人立即报告元老院说他要求给自己戴上王冠。祭司长西庇阿·纳吉卡率领大批元老和大量门客,拿起武器,跑到人民大会向改革派发起攻击。那些平时拥护他的群众,那些促使他背叛自己阶级的贫困平民,这时一哄而散,没有谁给他提供保护,他被元老们用乱棍打死。这一天,共有300多人死于棍棒和石块。
格拉古的死,是罗马共和国建立以来元老院第一次使用公开暴力的方式来处理统治阶级之间的分歧,暴力已经不再单纯是平民和贵族之间的事情。普鲁塔克说:“以前的问题,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双方都通过友善的方式妥协来解决争端:元老院由于害怕人民而妥协,人民由于对元老院尊敬而妥协。”
元老院暴力解决问题不好说谁对谁错,然而代表穷人利益的独裁者死亡,合理的共和制仍然继续前进。
公元前107年马略就任执政官之后,他放弃征召有产公民服役的公民兵制,改行募兵制,凡志愿又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无论财产等级皆可应募入伍。服役期为16年,国家负担武器装备并发薪饷,退伍后分给土地。马略还把属于同盟者身份的意大利城市和农村的自由民征募入伍,加之大量的无产贫民皆可参加军队,罗马兵源问题得到解决。马略整顿军纪,严格训练,使士兵战斗力大为提高。马略的军事改革结束了罗马公民兵制度,解决了因小农衰微导致的兵源枯竭问题,使大量的无产贫民加人军队,既巩固了罗马政权,又稳定了罗马社会。但是马略的改革使原有的公民兵变成了长期服役的职业军队,士兵成了雇佣军人,必然严重依赖将领,军队日益成为将领个人实现政治野心、夺权政变、制造内乱的工具,为军事独裁政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公元前44年,独裁官凯撒在元老院被元老们刺杀,使得共和制继续活到到公元前27年1月13日,这一天屋大维实行元首制。
虽然很难分清谁对谁错,元老院暴力仍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应与平民间打架做区别。
中国台湾地区“立法委员”集体打架
在中国台湾地区,议会暴力通常是指“立委”斗殴或“立委”群殴,是中国台湾“立法委员”集体打架意思,被认为是台湾民主政治的一个独特现象。台湾当局“立法院”发生打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一般以1988年4月7日民主进步党“立委”朱高正跳上主席台殴打“立法院长”刘阔才为首件议会暴力。在早期,中国国民党时代,随“国民政府”来台之原中国各省籍“立委”、“国民代表”在不用经过选举的情况下,任期可以无限制。议会决议过程,老“立委”的票数全被国民党掌握,因而与在野党冲突甚至发展到肢体冲突。而现在,参与斗殴的”立委“,通常可以获得媒体的特别关注进而吸引选票,有政治作秀之说。
军系“立委”对民进党“立委”
1990年至1993年,郝柏村任“国防部长”和“行政院长”时,军系“立委”、“秩序组”和驻卫警为“悍卫国防部”而几乎天天打架,这时民进党只有12席,有时有人(例如卢修一)被打到住院,甚至有一次“立法院长”动用警察权将所有民进党“立委”赶出“立法院”。
1990年3月7日上午11时,“立委”陈水扁参加“国防委员会”的会议,质询“国防部长”郝柏村是否在政争时有意推翻李登辉,郝答不宜说明;陈又问如果以后再发生政争时郝要站在那边,这时主席周书府说这超出质询范围,两方发生口角,因此周宣布休息。下午1时,陈继续上台质询其他关于“国防”预算事项,郝继续避重就轻,说以后再书面回复,这时周就说以后所有东西都书面回复,换下个“委员”,于是陈不满翻桌,张俊雄、戴振耀也跟着翻桌。这时郁慕明听到“国防委员会”有事,便赶来拿椅子乱摔,说“他妈的你们敢摔我也敢摔”,卢修一也拿起椅子要打郁,郁则拿摄影机脚架抵挡,大家打成一团。
黑色恐怖
1993年后,民选“立委”大量进入“立法院”,这时许多有黑道背景的人士也进入“立法院”。这时国民党在“立法院”有个组织称为秩序组,大多都是“武功高强”的人士加入,如赵振鹏、林明义、施台生等。
1993年5月5日,国民党“立委”林明义和民进党吵架;下台后,民进党“立委”苏焕智劝他忍耐一点(卡忍耐),但林却误听为“干你娘”,于是拿黑金钢大哥大朝苏头上猛砸下去。
1996年3月3日,民进党秘书长邱义仁在回民进党部途中遭3名不明人士殴打,后来民进党的证据指向“立委”罗福助。
1996年6月14日,国民党“立委”沈智慧质疑“国事论坛”的登记有人让别人顶替,要求重新登记顺序,并将登记簿紧抱在怀。这时新党“立委”傅昆成便说如果沈不放手便要咬她;后来傅真的咬沈,沈则回踢到傅的膝盖,傅又回踢,沈紧急就医,后来验伤证实沈真的右手被咬伤,私处有擦伤。
1999年4月26日,在审查“环保署”预算休息时,民进党“立委”赖劲麟因不明原因摔下楼梯,头、颈、腹、手肘多处瘀伤、流血。传是被国民党“立委”曾振农殴打并故意推下楼,此后“立法院”楼梯间开始装监视器。
2001年3月27日,亲民党“立委”李庆安(后为国民党“立委”)在“教育委员会”质询“教育部长”曾志朗,怀疑景文工商学校有黑金介入,这时无党籍“立委”罗福助认为李在影射他,两人发生口角,李拿茶杯向罗泼水,罗便打李一巴掌。
近期
近期“立法院”已不像以前真枪实弹的打架,逐渐沦为“作秀”、“政治表演”和互丢便当、茶水的「制造垃圾比赛」。
2004年11月6日,亲民党籍“立委”锺绍和与民进党“立委”郭荣宗等,对召开“全院联席会或各委员会议”一事意见上不一致,而在“立法院”发生斗殴。
2004年3月23日,“立法院”朝野“立委”协商行政验票的办法未果,在“立法院”中发生严重肢体冲突。
2003年,在讨论军购条例的过程中,“立法院”场面失去控制,朝野“立委”互相谩骂并互丢午餐便当。
2007年1月19日,“立法院”正讨论事项第一案“中央选举委员会组织法草案”之时,蓝绿阵营的“立委”之间再次爆发严重的肢体冲突,“立法院长”王金平遭波及。“立委”强行霸占主席台,并将鞋丢向“院长”,却打偏击中王金平“院长”身旁护驾的“立委”。
2007年5月8日,同样是审议“中选会组织法草案”时,民进党的“立委”为了阻挡草案二读,抢占被蓝营“立委”包围的主席台,“院长”王金平无法主持会议。蓝绿阵营爆发激烈肢体冲突,更投掷水杯、鞋子、文件等。事后两者又互推责任,民进党方面认为国民党“立委”霸占主席台,最大责任应由前党主席马英九来负;国民党方面则认为“民进党不照议事规则,拒绝表决,还诬赖马英九”。王金平也谴责民进党“以各种手段阻挠议事运作”。
2007年5月21日,台南市议会民进党籍市议员刘益昌,因不满国民党籍市议员谢龙介印制“民进党贪腐”扑克牌,刘在议会上向谢泼粪。
2009年4月22日,民进党“立委”邱议莹上午不满国民党“立委”李庆华发言时说她“没家教”、“泼妇”,上前甩了李庆华一巴掌,并在散会后上前追打。
台湾“立法院”曾以“证明“立委”斗殴比战争更有政治效果”而获1995年搞笑诺贝尔奖的和平奖。
韩国
近年,议会暴力的现象似乎扩散至韩国,2004年3月12日,韩国总统卢武铉遭弹劾前夕,一群亲卢武铉的议员在国会内与反对派展开约20分钟的肢体衡突。
墨西哥
墨西哥国会亦于2006年发生国会议员冲突的事件。墨西哥总统候选人维森特·福克斯当选总统当日,一群国会议员在国会内爆发了激烈的肢体衡突。
日本
据日媒报道,当地时间2015年9月17日下午,在日本参议院安保法特别委员会上,该国执政联盟凭借人数优势通过了安保相关法案。
会议开始不久,佐藤正久便遭到在野党议员的围堵,现场秩序近乎失控。同样出席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坐在不远处静观事态发展,未出面表态。在会场外,当日仍有反对安保法案的民众从早上9时起在日本国会前集会,在雨中激烈抗议,要求废除这一法案。
尽管日本政府此次提交的两个法案名称中都有“和平”二字,但正如日本民众在首相官邸前抗议时打出的“这不是和平法案,是杀人的战争法案”、“首相,你不要侮辱我们的智慧”等标语口号一样,无论取了多好听的名字,新安保法案的本质都与其号称的“和平”相悖。
此外,该法案还剥夺了日本国会向海外出动自卫队的立法权力、将其划归给行使行政权的内阁来决定,此举被指明显违反了和平宪法第九条的相关规定, 即不保有军队、放弃以国权为基础的对外交战权。
日本舆论也指出,安倍重走军事大国道路的做法,对内践踏了宪法体制和议会民主制,对外则是在走“穷兵黩武”的战前老路。(完)
意义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在议会里打就会在战场上打;议员不在议会里面争斗,群众就会在街头争斗。相比之下,议员在议会里面争斗,哪怕打得头破血流,是人们捍卫自身利益代价最小的方式。在国会中最可耻的不是打架的议员,而是那些沉默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