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律和道德的认识

法律和道德的认识

发布时间: 2022-03-15 21:02:52

㈠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一、产生方式不同

法律是自觉的、有形的。道德根据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渐产生,依赖教育培养而积累长成。

道德是自发的,有时是无形的,一般不通过专门的公共机关和人员来制定,也不一定要通过专门的组织和制度来实现。

二、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形式,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具有普遍性、规范性、确定性、一般性的特点,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现出来,它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法典、单行法规、判例、条例、条约等规范性文件。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认可、解释是拥有法律创制权的专门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权限,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而进行的,其他个人、团体、组织无权进行法律的创制。

道德则不同,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信念和心理之中,通过人们的言论、行为、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形式而表现出来。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约定俗成,无须经过某个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它的运作、功能的发挥也不必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某个行政命令而实现。

三、实现方式不同

法律和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都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强制性。

法律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它往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坚强后盾,依靠强制手段来加以推行和实施,法律主要是一种外在强制力。

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界定十分模糊,它的实施、实现也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评价的力量,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内在修养、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教育的力量来维持,诉诸人的心理,通过人们的内在的自觉而进行的,道德是一种内在强制力。

四、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

法律所调整的范围主要是人的行为,与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息息相关的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

道德所调整的范围远比法律广泛得多,它几乎涉及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交往中的一切领域、一切活动、一切人际关系,涉及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思想、动机。法律所调整的绝大部分对象,同样也可以用道德来调整,而道德所调整的对象不一定可以通过法律来调整。

五、评价的尺度不同

法律评价人的行为的标准和尺度是合法与不合法,有效与无效。只要人的行为符合法律、法律规范的规定,就是有效的和合法的。

道德评价人的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主要是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一定人群集合体的善恶观、公正观、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人们的行为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价值,就是正当的和合理的。因此,法律的标准与道德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差别,法律标准远比道德标准明确和规范。

六、权利义务的特点不同

道德和法律都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都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配置而实现社会调控的。但法律主要是以权利为本位,道德主要是以义务为主体。

法律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定的,是以法律为根据和基础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一种实在形态,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的特征。

道德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应然性,是一种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主要体现为观念形态、理想形态的。

拓展资料: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㈡ 怎样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议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历来是哲学家、法学家所探讨的热点,围绕着两者的关系,西方法学诞生了许多流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然法学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法律和道德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正确理解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对于我们的立法司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自然法学派的观点 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就是道德,著名的法谚是“恶法非法”。道德是一种在实然法律之上的应然法,它要求立法者制定的法律必须是符合道德的要求,否则将不能称之为法律。这种道德观念在自然法学派内部也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古希腊时期,这种道德主要是指自然理性。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城邦社会之间的“主仆关系”,智者学派认为是一种自然秩序。在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家眼中,由于倡导人权,这种道德主要是指人类理性。如卢梭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而在工业化革命之后,道德的观念逐渐社会化,富勒认为道德是人们所能接受的社会准则。无论道德的观念千差万别,但是法律作为法的表现形式,其内容必然是道德的体现,这是自然法学的根本观点。不可否认自然法学在正义、人权的进步和发展问题上具有巨大贡献,但是其只注重法律内容,忽略法律形式,使法学研究具有片面性和依附性。 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律和道德具有根本区别,著名的法谚是“恶法亦法”。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规范的形式,而法律只是国家颁布的具有国家司法强制性的手段,不论法律的好与坏,是否具有价值等等,不能因为法律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而否认法律的内在属性。如奥斯丁所说,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哈特认为法律仅是一种“规则”。分析实证法学派把法律和道德区别开来,把法律作为一种科学研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法律的发展,但其只注重法律的形式,不问法律的内容,对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难免狭隘。 三、笔者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容和形式是辨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由一定历史条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拿我们社会主义法律而言,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必然产生某种需求,这种需求最初表现为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渴望,慢慢地这种渴望需要转化为共同的社会会准则,当国家把这种需求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明确权利和义务时,法律就诞生了。可见,法律和道德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意识形态。笔者认为,道德和法律是内容和形式、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法律是社会道德表现的一种形式,而这种形式本身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美国的罗尔斯所言,法律具有其自身的“程序价值”。

㈢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这玩意分权重么?又不是资源扶持。如果题主说的是权威性的话, 那无疑是法律的权威性更大一些,法律是道德的最基本底限,且具有非常强的约束力和强制性。而两者的关系就在于容忍度上,触犯法律是零容忍,而违背道德还是有转换的余地的。

所以说,道德与法律结合起来构成了整个社会的规则体系,法律规定了人们最基本的道德标准,而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标准,其主要作用是引导人们正向发展,构建和谐美好社会,人与人能够和平相处。而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道德行为规范也会越来越健全,而法律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健全。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根据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或发生了一些事情之后,再做出改变或调整的。基于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法律的更具有权威性,且必须是人人遵守的规则。

㈣ 谈谈你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认识。

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认识

一道德对法律的作用:

1.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任何制定法总是基于对道德的考虑而形成的。以刑法为例,理论上,犯罪分为自然犯与法定犯。自然犯在性质上违反伦理,很明显对这类犯罪的规定是在道德基础上形成的。法定犯虽不违反社会伦理,但有关法定犯的规定是不能违背道德的(原则上不能违背,而如果有关规定违背了道德的情形将在下文予以讨论)。因此,无论是自然犯还是法定犯,均是在考虑道德的基础上产生的。

2.道德是区分良法与恶法的标准。这涉及到法律违背道德时怎么办的问题。应该视法律违背道德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法律尚未与正义相悖过甚……在实质上仍比无法更优,则应从维护法律威严的角度保留与道德违背的法律。而法律与正义相悖过甚,已恶于无法,则应予以废止。

3.道德增强法律对现实社会的适应性。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紧张的关系,尤其是法律规则。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法律中确定了不少原则,而这些原则正是道德性原则。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原则即是典型。

4.道德是法律的价值追求。在一定时期,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这样,由人制定的法律必然不能完全反映自然法,即我所定义的道德。越来越趋近于道德的实然道德永远是法律的价值追求,引导着法律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使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必要的恶”,越来越趋近于正义。

二法律对道德的作用:

1.法律赋予道德以力量。道德本身是没有强制力的,而在道德基础上产生的法律有强制力。法律将一些道德规范纳入自己的范畴,这时,这些规范依然是道德,但已经具有了强制性的特征。

2.法律使道德得以具体化。道德是抽象的人类规范,法律则是一种明确而具体的人类规范。法律通过将一些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从而使道德具体化。

3.法律为道德的遵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们常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只有当法律得以遵守,才能为道德的遵守提供一个基本的社会秩序。

总的来说,作为人类规范,二者各有不足,因而二者缺一不可,互相弥补不足,共同向着道德的方向努力,从而为人类构建一个良好的秩序。

㈤ 论述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一、联系:

1、相互制约

法律是通过立法、实施并强制执行的, 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而道德则是通过科学、正确的评价, 推动法律的废除、修改以及实施等。制约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为, 都不会超越社会基本秩序的许可范围。

2、在内容上相互渗透, 相互重叠

在法律规章制度中, 会存在一些道德条款, 同样的, 在道德规范中, 也会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款。

法律中的很多规章制度都是通过道德规范演变而来的, 其中蕴含着道德精神;同样的, 在道德规范中, 也存在着很多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款。尤其是在价值层面上, 两者之间更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知, 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的。

3、在地位上相互转化, 相互吸收

法律和道德两者之间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体来说,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道德规范中所规定的, 在法律中也会有所体现, 这也就体现了道德法律化的结果, 可见, 两者是相互吸收的。

4、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的。在社会的发展中, 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应是以道德为基础的, 切不可认为法律是万能的。因此, 只有将法律和道德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 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区别:

1、产生的时间不同

据史料记载, 法律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 在当时, 人类经过不断地发展, 逐渐进入到了私有制经济时期, 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就产生了不成熟的法律体系。道德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的产生, 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道德, 例如:最初的宗教等等。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强制制定、实施并执行的, 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从而就使得法律具有强烈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而道德则是社会在潜移默化的发展过程中悄然形成的, 道德并没有具体的表现, 它是通过一个人的内心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规范的。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法律是对人的行为规范进行调整、规定, 并不涉及人的思想限制。而道德则更加全面, 对人的行为规范、思想等方面均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 在这其中, 更加注重对人的思想方面进行调整, 进而调整人的行为。

4、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实施的, 若人违法犯罪, 就会依法受到处罚。而道德则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谴责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怎么样, 和法律并不相关。

5、内容不同

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两者是相等的,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则不同, 道德更注重对义务的强调, 对于权利的涉及少之又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两者之间的内容是存在一定区别的。

(5)法律和道德的认识扩展阅读:

法律的门类

1、法律最初指国内法,只在一国主权范围内适用。随着国家间交流的频繁,国际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法和国内法常常发生冲突,也随着冲突逐渐彼此协调。

2、虽然所有的法律体系处理的议题通常都是很类似甚至是一样的,不同的国家对于各种法律的分类和命名上通常都会不同。

3、最一般的区分为与国家密切相关的“公法”(包括宪法、行政法和刑法)和规范私人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私法”(包括合同、侵权行为和物权法)。

4、在大陆法系中,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属于债法的一部分,信托法则在法令制度或国际公约下运作的。国际法、宪法、行政法、刑法、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物权法与信托法被视为“传统核心课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可能更为重要的课题。

㈥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在法律的范畴内,来讲到底源是不合适的,在道德底线钱讲法律也是扯淡的,但是我觉得这两个东西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在我看来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记得在法律中有一个规定就是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公利益的同时要维护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是法律的一条基本原则。

总结:

从这个案子可以看到,就算是法律有时候也不是万能的,更多意义上来讲,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那个法律的规定,只是给法律的一个圆场说法而已。

㈦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相同点、不同点)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法律与道德的产生不同。法律的产生以国家的形成为前提条件,是国家制定的并且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并且有相关的部门执行,像国家的司法机关等。而道德并不以国家的产生而山产生,早在原始社会,道德就已经形成,直到现在,道德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受到社会舆论的制约。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政权,也就只能有一种法律,而道德可以有好几种,比如尊老爱幼、社会公的等都是。

2、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不同。一个国家的法律是对一个人具体行为的规范,俗话说精神上的犯罪并不是犯罪,没有具体的实施改造行动,并不会受到法律制裁。但是道德不同,一个人的不道德,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会受到人们精神上的鄙视,只是一种无形的制裁,没有行动,但胜过行动。比如一个人不尊敬老人,法律并不会制裁他,但是人们会谴责他,会看不是他。

3、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看以个人是否有罪,是要看这个人是否有犯罪的行为,并造成犯罪的实施;道德就不同,一个是是好人或坏人有它的评判标准,这个标准在人们心中,俗话说惩恶扬善就是道德批判的一种表现。而且一个人没有犯法,并不代表他就是好人,这就是法律和道德在评价标准上的不同。

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和联系:

1、道德和法律的合作关系。法律的实施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哈有助与道德的形成;一个人受到道德的约束,有利于和谐的社会发展,但是当道德失效的时候,法律就会走上台,判定他是否犯罪,是否要受到惩罚。比如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都是道德的范畴,但一旦人们走过这个范畴,就会上到到法律的高度,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补充。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而且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哈有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这是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㈧ 谈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

道德可说是形成法律的基础,法律以道德为基本前提制定,也是为道德的法制约束武器。道德不具有法定约束力,是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修养,而法律具有强制约束力性,是需要遵循,否则必将会受到其严厉制裁与约束。

热点内容
山西片片刑法 发布:2025-01-24 22:39:34 浏览:68
劳动法中的四个关系体 发布:2025-01-24 22:37:44 浏览:873
公司网络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24 22:36:19 浏览:188
合同法108条释义 发布:2025-01-24 22:35:15 浏览:328
评估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24 22:14:30 浏览:846
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 发布:2025-01-24 21:59:08 浏览:617
军队法律援助咨询热线电话 发布:2025-01-24 21:53:51 浏览:968
司法考试藏文 发布:2025-01-24 21:36:52 浏览:507
于辉律师 发布:2025-01-24 21:10:38 浏览:876
劳动法章节试题 发布:2025-01-24 20:38:26 浏览: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