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怀石

道德经怀石

发布时间: 2022-03-16 09:21:42

⑴ 求~屈原列传的精细翻译及解析!!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3)。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4),屈平属草稿未定(5)。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6)。“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7)。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8)。《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1)。其志洁,故其称物芳(12);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14)。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15)。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6),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17)。”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18)。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19)。魏闻之,袭楚至邓(20)。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21),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22),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23),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24)。时秦昭王与楚婚(25),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26),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27)。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28)。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29),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30),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31)。”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32)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33)?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34)?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35)?”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3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37)?”乃作《怀沙》之赋(38)。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39)。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4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41)。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42)。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43)。
太史公曰(44):“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45)。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46)。”
选自 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
注释
(1)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mǐ米),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封于屈,他的后代遂以屈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楚国王族的同姓。屈、 景、昭氏都是楚国的王族同姓。
(2)楚怀王:楚威王的儿子,名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前299年在位。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志,同“记” 明于治乱: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3)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复姓。
(4)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5)属(zhǔ主):撰写。
(6)《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关于诗题,后人有二说。一释“离”为“罹”的通假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二是释“离”为离别,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
(7)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惨怛(dá达):忧伤。
(8)盖:用以解释原因的连接词。
(9)帝喾(kù库):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武:指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
(10)条贯:条理,道理。“见”同“现”。
(11)指:同“旨”。迩(ěr耳):近。“见”同“现”。
(12)称物芳:指《离骚》中多用兰、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
(13)疏:离开。濯淖(zhuó nào浊闹):污浊。蝉蜕(tuì退):这里是摆脱的意思。获:玷污。滋:通“兹”,黑。皭(jiào叫)然:洁白的样子。泥(niè聂):通“涅”,动词,染黑。滓(zǐ子):污黑。
(14)绌(chù处):通“黜”,废,罢免。指屈原被免去左徒的职位。
(15)从(zòng纵):同“纵”。从亲,合纵相亲。当时楚、齐等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楚怀王曾为纵长。惠王:秦惠王,公元前337年至311年在位。
(16)张仪:魏人,主张“连横”,游说六国事奉秦国,为秦惠王所重。详:通“佯”。委:呈献。质:通“贽”,信物。
(17)商、於(wū污):秦地名。商,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於,在今河南内乡东。
(18)丹、淅(xī希):二水名。丹水发源于陕西商州市西北,东南流入河南 。淅水,发源于南卢氏县,南流而入丹水。屈匄:(gài丐):楚大将军。汉中:今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一带。
(19)蓝田:秦县名,在今陕西蓝田西。
(20)邓:春秋时蔡地,后属楚,在今河南邓州市一带。
(21)明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
(22)靳尚:楚大夫。一说即上文的上官大夫。
(23)顾反:回来。反,通“返”。
(24)唐昧:楚将。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齐、韩、魏攻楚,杀唐昧。
(25)秦昭王:秦惠王之子,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
(26)武关:秦国的南关,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
(27)内:同“纳”。
(28)顷襄王:名熊横,公元前298年至前262年在位。令尹: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29)虽放流:以下关于屈原流放的记叙,时间上有矛盾,文意也不连贯,可能有脱误。
(30)世:三十年为一世。
(31)《易》:即《周易》,又称《易经》。这里引用的是《易经•井卦》的爻辞。渫(xiè谢):淘去泥污。这里以淘干净的水比喻贤人。
(32)被:通“披”。披发,指头发散乱,不梳不束。
(33)三闾大夫:楚国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官。
(34)哺(bū铺):吃,食。糟:酒渣。啜(chuò辍):喝。醨(lí离):薄酒。
(35)瑾、瑜:都是美玉。为: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36)察察:洁白的样子。汶(mén门)汶:浑浊的样子。
(37)皓(hào)皓:莹洁的样子。温蠖(huò获):尘滓重积的样子。
(38)《怀沙》:在今本《楚辞》中,是《九章》的一篇。令人多以为系屈原怀念长沙的诗。
(39)汨(mì密)罗:江名,在湖南东北部,流经汨罗县入洞庭湖。
(40)宋玉:相传为楚顷襄王时人,屈原的弟子,有《九辩》等作品传世。唐勒、景差:约与宋玉同时,都是当时的词赋家。
(41)“数十年”句: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42)贾生:即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长沙王:指吴差,汉朝开国功臣吴芮的玄孙。太傅:君王的辅助官员。
(43)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流入洞庭湖。书:指贾谊所写的《吊屈原赋》。
(44)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45)《天问》、《招魂》、《哀郢》:都是屈原的作品。《招魂》一说为宋玉所作。《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
(46)《鵩鸟赋》:贾谊所作。去:指贬官放逐。就:指在朝任职。
编辑本段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争夺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而且反复考虑这一问题,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称赞。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语言知识整理】
1 . 通假字
反 -- 返 离 --罹 见 --现 指-- 旨 濯 -- 浊
绌 -- 黜 内 -- 纳 从-- 纵 质-- 贽 反 -- 返
被 --披 常 -- 长 泥——涅 志——记
2 .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动词。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动词,隶属,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动词,掌管。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名词,类,这些人。
吾属今为之虏也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
神情与苏、黄不属 动词,类似。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动词,耀,自夸。
其后秦欲伐齐 动词,讨伐,进攻。
口诛笔伐 动词,声讨。
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词,砍伐。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动词,战胜,打败。
此五霸之伐也 名词,功业。
疏 王怒而疏屈平 动词,疏远。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形容词,稀疏。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动词,陈述,旧读 shù。
论积贮疏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旧读 shù。
十三经注疏 名词,注解的一种,为“注”作注的文字,旧读 shù。
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 后“离”为动词,通“罹”,遭受。又如《叔向贺贫》:“而离桓之罪。”
约从离衡 动词,离散,分离。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动词,背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 动词,分离,离别。
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名词,根本。
本末倒置 名词,本义:草木的根。
今背本而趋末 名词,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或方面,此指农业。
此之谓失其本心形容词,本来的。
本在冀州之南 副词,本来。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名词,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 名词,稿本、底本。
用芽者自从本说 代词,这、此。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量词,册。
臣本布衣副词,本来 ( 是 ) ,原来 ( 是 ) 。一说,动词,出身于。
抑本其成败之迹 动词,推究,考察。
志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名词,志向,心意。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名词,意愿。
博闻强志 动词,通“记”。一说,名词,记忆力。
其志洁,其行廉 名词,志趣。
聊斋志异 动词,记述。
项脊轩志 名词,表一种记事的文体。
指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名词,通“旨”,意旨,旨趣。
指如削葱根 名词,手指。
璧有瑕,请指示王 动词,指出。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动词,指向。
哙遂入……头发上指动词,直立,竖起。
指通豫南 副词,一直,直接。
闻 博闻强志 名词,学识,见闻。
忽闻门外虫鸣动词,听见。
初闻涕泪满衣裳 ( cháng ) 动词,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取。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动词,懂得,明白。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名词,声望,声名。
无何,宰以卓异闻 动词,闻名。
留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动词,扣留。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动词,停留。
先生可留意矣动词,留心,关心。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动词,保存,遗存。
迁 顷襄王怒而迁之 动词,放逐,流放。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动词,调动官职,此指升迁。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动词,变迁,变更。
战、守、迁皆不及施 动词,迁移,迁都。
父 渔父见而问之曰 名词,fǔ,古代对老年男子尊称。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名词,通“甫”,音fǔ,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名字后面。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名词, ( 叔 ) 父,父辈人。
弹 新沐者必弹冠 动词,用手指轻轻弹击。
莫辞更坐弹一曲动词,弹奏。
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 名词,弓弹、炮弹、炸弹的总称。
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 动词,嫉妒。
邪曲之害公也 动词使动用法,损害。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名词,祸害。
3 . 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谗谄之蔽明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
明道德之广崇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蝉蜕于浊秽 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厚币委质事楚 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泥而不滓 名词活用作动词,niè,生活在污泥里。
其后楚日以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时秦昭王与楚婚 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婚烟。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
身客死于秦 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
4. 偏义复合词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偏在“治”,一说“乱”反训作“治”,“治乱”连文同义 )
古今异同词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古今同义:认为。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奈何绝秦欢 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如“你奈何不了他”“无可奈 何”。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返回 ( 楚国 ) 恢复 ( 国家 ) 。一说,反,覆转。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形容枯槁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又如《林黛玉进贾府》:“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认: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又如“常从容淡静”。一说,“从容”为举止行动之意。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如成语“从容不迫”。
5.句式特点
A 判断句 “离骚”者,犹离忧也。
B 省略句 遂绝 ( 于 ) 齐 ( 省略介词 )
又因厚币 ( 赂 ) 用事者臣勒尚 ( 省谓语 )
以 ( 之 ) 出号令 ( 省介词宾语 )
C 被动句 方正不容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D 倒装句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介宾短语后置 )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 介宾短语后置 )
明道德之广崇 ( 定语后置,一说,非定语后置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定语后置 )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介宾短语后置 )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 同上 )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 同上 )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 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自为 ( wéi ) ”与下文的“自佐”相对 )
E 固定结构
奈何绝秦欢 ( 表疑问,怎么。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 表反问,怎么……呢 ? )
6.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 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 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 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阿

⑵ 请写出孔子、老子、屈原的历史事件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

屈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⑶ 比较屈原和老子在形象方面的异同

庄子与屈原,在艺术形象上,都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可谓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辩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像、浪漫情景和浓郁的抒情。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章>《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一种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屈原既是诗人,又是哲人。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歌或艺术的范畴,而达到了整个文化精神的领域。
“哲诗”庄子与“诗哲”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期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一个科学,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在文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的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则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话哲学的出现。《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在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以美起真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话哲学。“哲诗”庄子与“诗哲”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
参考资料:《新华文摘》1996年第6期《庄周屈原比较论》

⑷ 求初二议论文,要素材,不要已有的或随便复制的,最好是新颖一点的~~~~~急——————

磨难
(1)引言
“自古名人多磨难”。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大多经过逆境的种种磨难。他们面对逆境,不怨天尤人,不误用叹哭泣;咬紧牙关,奋力抗争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战胜逆境,成为胜利者。
我们都应勇敢直面逆境磨难,用它来磨炼自己奋飞的翅膀,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
(2)事实论据
命途多舛的苏轼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召。司马光等回亦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变生急转直焉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晚年过流放生活。给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苏轼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词作《奴娇•赤壁怀石》,散文《篑 谷偃记》,《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
终生坎坷的巴尔孔克
1850年8月21日,在巴尔孔 的葬礼上,雨果所致的蛋词中有这样的话:“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优秀的一个。…可叹啊!这个坚强的、永远不停止奋斗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家。在我们中间,他过着风风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人都遭逢过的恶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纷扰和痛苦。”
是的,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
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聘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寒风嗖嗖。他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娱乐,总是不停地写。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他对朋友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
巴尔孔克,一生勤奋写作,常常连续工作茧自18小时。在不到20年里,他共创作91部小说。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但他一生却是在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他曾一句话概括自己:“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多灾多难的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西班牙16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风行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
塞万提斯一生多灾多难,出身没落贵族,家庭贫寒,从小就跟父亲外出奔波谋生。22岁参军,在与土耳其海战中,左手致残。后曾被海盗俘获,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历尽艰辛。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后,曾在海军中充任军需,后又蒙冤入狱后生活无着,当时一家7口人过着饥寒交际花迫的生活。他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写出了《堂吉诃德》、《努曼西亚》、《惩恶扬善故事集》、《加拉黛亚》、《巴尔那斯游记》、《八个新的喜剧和八个新的幕间闹剧》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3)理论论据
人才由磨炼而成。
蔡锷
刀在石上磨,刀越来越快,石越来越薄。
茅盾《问题的两面观》
天下决无一蹴即成之事。
邹韬奋
只有真金不怕火,也只有经过若干锻炼才能成为纯金。
徐特立《祝〈科学园地〉诞生》
在艰苦奋斗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文人,总比生长在温暖逸乐的环境中的人,要坚强传大。
郁达夫《诗人的穷困》
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东西,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在最艰苦的情形之下奋斗着,绝不作“苟全”之梦。
郑振铎《最后一课》
困难不仅可以磨炼我们意志,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
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
困难出英雄。
徐特立《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
快刀不磨要生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闻一多《〈西南采风录〉序》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总要历些危险。
鲁迅《老调子已经唱完》
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逆境令人奋斗。
陶行知《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
闻一多《从宗教论中西风格》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不有百炼火,熟知寸金精?
唐•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世上何尝有天生的勇者,都是锻炼成的。
茅盾《蚀•追求》
古人成大业者,皆自忧患始。
清•刘岩《赠人》
失败是成功的一步路。
恽代英《怎样创造少年中国》
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
清•崔念陵《断句》
任何事业的成功史中必有一段伤心史。
邹韬奋《能与为》
穷当志益坚。
宋•欧阳修《送黄通之郧乡》
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
郭沫若《南下书怀四首》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
清•曹端《书户》
苦是甘的代价。
谢觉哉《论“同甘共苦”》
能力愈运用而愈大,困难愈奋斗而愈小。
恽代英《来鸿去燕录•致虎啸书》
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长率加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不相干的帽子》
意志愈炼愈坚。信仰愈磨愈固。
茅盾《创作的前途》
顽铁不炼不成钢,美玉不治不精莹。
弘一大师《寒笳集》
自古饥肠出奇策。
金•元好问《遗山先生集•女儿山避兵》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
《旧约•约伯记》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古罗马]塞内加《论天意》
通过苦难而变得明智并非坏事。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报仇神》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美]富勒《至理名言》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人应当使自己的面貌日新月异,要像坚硬而有韧性的金属那样经得起任何斗争的锻炼。
[俄]列斯科夫《大堂神父》
铁是愈炼愈硬的。
[前苏联]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人要经过一番苦难才能成才。
芬兰谚语
青年时代的锻炼比黄多还贵重。
朝鲜谚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传统美德--节俭
(1)引言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也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但这与提介切俭并不矛盾,讲节俭就是要珍惜人类有限的资源和人类自身的劳动成果,就是要从我们先辈的优良传统中吸取艰苦奋斗的精神。
(2)事实论据
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冯玉祥夸奖佟麟阁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国民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工长等职。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俭朴。
1932年10月,他从山东泰山到张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阁(佟当时任察哈尔省警务处长兼张家口公安局长),商讨组织抗日同盟军的问题。因为冯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准备,问如何接待冯玉祥。佟麟阁说:“还是老样小米面窝窝头,外加大萝卜咸菜招待他。”冯玉祥吃得很香。夸奖佟麟阁说:“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还没丢农民的本色。
列宁的大衣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3)理论论据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凡不能俭于已者,必妄取于人。
清•魏禧《目录里言》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古今对联集锦•农村联》
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
清•钱泳《履园丛话•俭》
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
宋•林逋《省心录》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虞书•大禹谟》
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
《周书•韦孝宽传》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
宋•林逋《省心录》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资治通鉴》卷八九
《晋纪十一》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
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惟俭养德,惟移荡心。
《明通鉴》卷六,太祖语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管子•形势解》
多求不如省费。
宋•司马光《言招军札子》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声色之害,甚于鸩毒。
《明通鉴》郑五,太祖语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
《魏书》卷六二《李彪高道悦列传》
俭则寡欲,侈则多欲。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节用储蓄,以备凶灾。
《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
制俗以俭,其弊为奢。
宋•王安石《风俗》
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
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
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量入以为出。
《礼记•王制》
居丰能俭,在富能贫。
《晋书•陆云疏》
人们不理解,节俭是一笔多么大的收入。
[古希腊]西塞罗《斯多葛派的奇谈怪论》
天上也讲究节俭,把灯烛一起熄灭了。
[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与其卑躬屈节以求小利还不如减少零星的花费较为得体。
[英]培根《论消费》
不节俭,谁也富不了;节俭的人很少受穷。
[英]约翰逊《漫步者》
节省等于一笔可观的收入。
[荷兰]伊拉斯谟《对话集》
俭朴是我们美德的可靠卫士。
婆罗门谚语
我是真正富有的,因为我的收入大于我的开支同我的欲求是相等的。
[英]吉本《回忆录》
勤能生则,俭能聚宝。
中国谚语
勤,锄头上的黄金;俭,米缸里的白银。
中国谚语
节俭乃充分利用生命之艺术,崇尚节俭乃诸美德之本。
[英]萧伯纳《革命家箴言》
勤俭好似燕衔泥,浪费好似水冲堤。
中国谚语
光俭不勤无源水,光勤不俭水断流。
中国谚语
在享乐上花费最少的人,是最富足的人。
[美]梭罗《日记》1856年3月11日
人可以分两种:一种人节俭得仿佛要活到永远,另一种人挥霍得仿佛第二天就会死去。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引自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
增产不节约,金碗也打破。
中国谚语
克勤克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中国谚语
贪婪比挥霍更是节俭之大敌。
[法]拉罗什富科《箴言录》
力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
奢未及侈,俭而不陋。
汉•张衡《西京赋》
创业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俭。
中国谚语
家有良田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中国谚语
一滴水,一滴油,不让一滴白白流。
中国谚语
一粥一饭皆辛苦,半丝半缕应节约。
中国谚语

1。得失并存
我们总是在害怕失去东西,因为觉得失去了就代表槽糕,代表自己得东西没有了。别人总说:“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虽然失去了,但这不是让你学会了珍惜了吗?”所以,在我看来,得失并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相传塞翁有一只很出色的白马,有一天,马不见了。乡邻都来安慰他,塞翁说:“马不见了,不见得是坏事。”过了几天,马不仅回来了还带了了塞外一匹骏马,乡邻都来恭喜塞翁,塞翁却说:“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啊.”又过了几天,塞翁的儿子从马上摔下了,腿断了。邻里又来安慰塞翁,塞翁又说:“这未必不是好事啊!”一个星期后,国家征兵打仗,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的问题,留了下来,得以避免得战死沙场。塞翁用得失之心去对待事情,失去了在他看来不一定是坏事。失去了不一定代表伤心,得到了不必太高兴。因为两者是相互存在的。
我们身边的事不也是这样吗?面对槽糕的成绩,没有了奖状的辉煌,却多了一个反思的机会;面对伤害你的人,虽然没有的疼爱,却让我们多了一份坚强;面对艰难的的高中生活,没有了舒适的环境,美味的饭菜,却让我们学会了独立。这一切不正也是又得有失吗?面对生活,我们要从失去寻找得的痕迹,如荒漠仲的那一点点绿洲,却始终支撑这着我们。
失了我们要寻找得,那么得到了我们该怎样办,怎样处理?
西楚霸王项羽,成就了一番伟业后,就沾沾自喜。自认为功高天下。不听亚父的劝告,三次放过杀刘邦的机会,最后落得自刎乌江的悲剧。得到了还是同时存在失去,他失去了做人原来的志气,失去了别人的爱戴,所以防治失去就要”不可沽名学霸王”,必须从得中察觉失,不断提升自己,更新自己。
所以,当你下次失去时,不要落泪,因为得在你得身边等候,不要埋怨,因为得失在一念之间。
得到了,要不要顾着自喜,因为失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向你靠近。
记住,有得必有失,得失并存。

2。 美好的生活源自拼搏

关于生活,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感悟,有太多太多的词汇可以形容,因为生活实在是一个太广博的概念,一种太丰富多彩的事物。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生活,或许我会选择那一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笑;你对它哭,它也哭,纵览古近中外,志士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勇于拼搏,永不言败。

体育从人类诞生起,就是生活的一面,向自我挑战,向自然挑战。当运动员们在跑道上,球场上奋勇争先时,“拼搏”二字得以诠释。正因为有这拼搏的信念才滋生了以下感人的瞬间:中韩乒球团体赛,刘国正打破对手五个赛点,扭转乾坤;拜仁慕尼黑德甲争冠,最后10秒锁定胜局;奥运羽球混双决战,张军/高峻置死地而后生,上演大逆转。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困难,面对对手,只有拼搏,才能夺取胜利,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艺人是很多人羡慕的职业,觉得他们上台演出既轻松有快乐,其实没有“台下十年功”,又何来“台上一分钟”。《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从三岁起便学习绍剧的基本功,二十年的苦练几十处的伤痕终于成就了他荧屏前的光辉形象。帕瓦罗蒂,世界著名男高音,最初只在一家餐厅里演唱,但他不言放弃,日日苦练,终于成就一番事业。如果说理想为你指明了道路,那么拼搏就是你穿越道路的工具。

科学是严谨的,在有些人看来是神秘的,其实它更是艰辛的。数学家陈景润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奋战十数载,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几度受挫,又几度振作,终获成功。居里夫人凭借常人难以匹敌的坚韧毅志,经过数年努力,终于从几吨铀废料中提取了几厘克的镭元素。看来是否具有拼搏精神,是成功者与平庸的人的根本区别。

3。 坚持自己的信念

古今中外,有多少伟人一生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的济粮,文天祥死前哀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陈词,诸葛亮传奇一生,也是为实现抱负而最终累死,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坚持自己的信念,你会拥有一个充实美好的人生,更会收获一个高贵纯正的性格。
信念是智者面对人生的勤恳态度。闻名世界的古代思想家老子便是坚持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伟大信念。我们深知他的《道德经》就是他智慧的结晶,是不容质疑的无价之宝,但多少人又深掘过他乐学的背后需要一个巨大的精神信念,一个甘于寂寞、潜心修道、勤奋不止的自控能力来支撑着这漫漫人生!
信念是勇者面对真理的执着精神。难忘那年轻的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布鲁诺,他真正是用了血肉之躯去浇灌了黑暗笼罩下不见光彩的科学之花。科学是无法完整的,人生是无法完美的,但是这种放弃所有然而坚持信念的灵魂却是完美无瑕。我想不出更绝决,理彻底的力量去摧毁这信念了,怎敢说信念不是人生最可贵的财富?
信念是善者面对生命的热爱情感。人之于动物的可贵之处是对其他一切都可以怀有爱。李时珍可以说是一位典型的博爱者。一本《本草纲目》让他踏遍成川,尝尽苦寒,受尽挫折。不是对生命怀有敬畏,怀有热爱,又怎会有不曾动摇的信念去践行这理想?
古人有此作为、有此信念难道没给我们借鉴启示吗?坚持自己的信念,冲破一切借口困难便会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传奇的人生。

4。人生,因帮助而精彩

一个窗台上有一朵花,这间屋子就有了生气;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棵树就有了金秋的希望;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多情缠绵了;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送了一束花,这两个人就有了诗情画意;一个健康人给病人送了一把花,这个病人就有了与病魔抗争的勇气……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地,增加一缕温馨,添一分生存下来的理由,多一些坚韧与执着,也就提高了自己生存的质量。用自己的心为他人做圃,给他人织一地绿茵、染一片色彩,就是在给自己的人生喝彩。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这善良之花必将散发出爱心的芬芳;能为别人付出劳动是伟大的,这伟大的劳动一定能结出善念的硕果。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挽扶是一朵花--为别人就是帮助,为别人就是爱心,为别人就是善念,为别人就是奉献……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当代着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家帮助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伟大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说:“给予永远要比向别人索取快乐得多。”--古今中外的伟人对帮助所做出的诠释,是多么精湛和深刻啊!帮助是春天的雨,当你干渴时,为你滋润心田;帮助是夏日的风,当你酷热时,为你送来清凉;帮助是秋之菊,当你孤独时,为你默默开放;帮助是冬天的火,当你寒冷时,为你送来温暖。

人既是独立个体的单一,也是密切相关、血肉相连的群体,是永远离不开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中,我们都在不断地接受父母、师长、朋友和他人的帮助,同时更要学会去回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的生命之歌因帮助而动听,我们的生命之河,因帮助而不干涸,我们的生命之光,因帮助而永不熄灭,我们的生命之诗,因帮助而流光溢彩。

5。绕道而行的智慧 人生就像一座高山,每个人都盼望着登上山顶的那一时刻,他们也为之不断奋斗着。在人生这座高山上,处处充满了挫折与困难的绊脚石,面对这无形的障碍,有些人选择的是横冲直撞,尽管他们的勇气有多么大,力量有多么强,结果却是遍体鳞伤;而另外一些人则选择绕开,找另一条走,这样虽然增加了路程的长度,却大大降低了上山的难度,这便是绕道而行的智慧。

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但在研究与教学中他发现自己在这一方面并没能将自己的实力完全发挥出来,于是他对自己作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并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赋,阿西莫夫毅然决定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实,专门从事写作,为自己找到了另一条能往成功的道路,阿西莫夫这一聪明的选择成就了他一生创作480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

阿西莫夫的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你在某方面没有优势,一再地坚持,总想将弱势变为优势,就很有可能一事无成,所以在面对自身缺点的这种无形的障碍的时候,他沉着地绕开了这条不属于他的直路,毅然选择了那条适合他的弯路,在这条路上他将他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他通往人生高峰的重要因素之一。

绕道而行是一种智慧,也需要巨大的勇气。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出生在一个落没的贵族家庭,他一心助楚怀王,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又因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了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在三放三逐后,他不堪自己的生命与理想有一点污辱,毅然一跃汩罗江,为了自己的理想与尊严他以生命为代价,诠释了现实的残酷与自身的不堪一击,为后人留下多少悲伤与叹息。

在人生的苦难面前,屈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保全的是自身的贞洁与尊严,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遗憾,他明知自己有另一条路可走,却缺少为自己铺一条路的勇气,这样岂不是浪费了自己的聪明,所以即使有了绕道而行的智慧也不可或缺那一直聪明下去的勇气,在危难面前只有确定了正确的方向加之巨大的勇气才能创造出绕道真正的智慧。

在人生征途中,有迂回曲折的坎坷,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面对挑战和机遇,需要慎重思考与选择,不能为了一棵小树而放弃了一片森林,其实,有时候绕道而行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

⑸ 列举我国古代四位历史文化名人

孔子: 克己复礼万世师表??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倡明“天人合一”之教。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老 子: 道法自然飘飘仙家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生于公元前约581年,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我国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担任周朝掌管史料的官员,退隐后著有《道德经》,书中主要阐述自然无为思想,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以辨证的论点叙述清淡处世的人生观,对中国的哲学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孟 子:舍生取义信善性善
??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公元前289),孟子,名轲,字子舆,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极力主张王者以仁义治理天下,认为使百姓得以温饱与教育才是国家强盛之本。他被公认为孔子儒家学说最具影响力的继承人,被誉为“亚圣”。主要观点有:民为贵,君为轻;坚信人性本善;后天教育至关重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
??孙 子: 武经圣典兵学鼻祖
??孙武,字长卿,齐国人,出生于约公元前535年,春秋末著名军事家。孙子讲究谋略权变、克敌致胜,所著《孙子兵法》,历来赞誉众多,该书的精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以事实为准则,朴素的唯物论;以利益为最高原则,慎战;注重处理关系。
??屈 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公元前277),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怀王时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於汉北,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谮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著有《九歌》、《离骚》、《天问》等名篇。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司马迁:成一家言重于泰山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为西汉的史学家与文学家。司马迁于太初元年开始着手写作《太史公记》(《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而受腐刑。司马迁受此大辱后,愤不欲生,但终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并完成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李 白:笑傲王侯空怀壮气??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好剑术。李白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玄宗统治的盛唐即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是盛唐时代思想文化哺育出来的时代骄子,他的思想和诗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时代特征。其诗想像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风格雄奇飘逸,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嵇 康:内不愧心外不负俗
??嵇康(223—263),三国魏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字叔夜,谯国人。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老庄,恬静寡欲,性格正直,反对虚伪礼教,后因得罪司马昭心腹钟会,遭其构陷,为司马昭所害。在哲学上,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著有《难自然好学论》。在音乐方面著有《声无哀乐论》,善鼓琴,曾作《琴赋》《广陵散》。??
??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篱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为谋出路走上仕途,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解绶辞官回乡,归隐田园。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农村生活情景,词句中多隐寓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也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的思想。??
??苏 轼: 君子之风流泽万世,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
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后证圣初(695)进士及第。授国子四门博士。开元中,累迁至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初,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玄宗制诗赠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不久去世。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
望采纳谢谢

⑹ 屈原列传 各段段意

【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3)。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4),屈平属草稿未定(5),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6)。“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7)。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8)。《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9)。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10)。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11)。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13);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4)。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15)。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16)。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7),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18)。”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19)。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20)。魏闻之,袭楚至邓(21)。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2)。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23),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24),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25)。时秦昭王与楚婚(26),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27),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28)。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29)。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30),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31),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32)。”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34)?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35)?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36)?”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37)?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38)?”乃作《怀沙》之赋(39)。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40)。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4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42)。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43)。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44)。

太史公曰(45):“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4 6)。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47)。”

选自 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

【译文】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习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夺走它,屈原不肯给,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离忧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称道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多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而且反覆考虑这一问题,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称赞。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王从仁)

【注释】(1)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mǐ米),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封于屈,他的后代遂以屈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 (2)楚怀王:楚威王的儿子,名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前299年在位。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3)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复姓。 (4)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5)属(zhǔ主):撰写。 (6)《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关于诗题,后人有二说。一释“离”为“罹”的通假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二是释“离”为离别,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 (7)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惨怛(dá达):忧伤。 (8)盖:用以解释原因的连接词。 (9)《国风》:《诗经》内《周南》、《召南》等十五个地区的民歌的总称,共一百六十篇,其中多反映男女爱情的诗篇。《小雅》:也是《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共七十四篇,其中多指斥朝政缺失,讽刺时事的作品。 (10)帝喾(kù库):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武:指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 (11)条贯:条理,道理。见同“现”。 (12)指:同“旨”。迩(ěr儿):近。 (13)称物芳:指《离骚》中多用兰、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 (14)疏:离开。濯淖(zhuó nào浊闹):污浊。蝉蜕(tuì退):这里是摆脱的意思。获:玷污。滋:通“兹”,黑。皭(jiào叫)然:洁白的样子。滓(zǐ子):污黑。 (15)绌(chù处):通“黜”,废,罢免。指屈原被免去左徒的职位。 (16)从(zōng宗):同“纵”。从亲,合纵相亲。当时楚、齐等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楚怀王曾为纵长。惠王:秦惠王,公元前337年至311年在位。 (17)张仪:魏人,主张“连横”,游说六国事奉秦国,为秦惠王所重。详:通“佯”。委:呈献。质:通“贽”,信物。 (18)商、於(wū污):秦地名。商,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於,在今河南内乡东。 (19)丹、淅(xī希):二水名。丹水发源于陕西商县西北,东南流入河南 。淅水,发源于南卢氏县,南流而入丹水。屈匄:(gài丐):楚大将军。汉中:今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一带。 (20)蓝田:秦县名,在今陕西蓝田西。 (21)邓:春秋时蔡地,后属楚,在今河南邓县一带。 (22)明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 (23)靳尚:楚大夫。一说即上文的上官大夫。 (24)顾反:回来。反,通“返”。 (25)唐昧:楚将。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齐、韩、魏攻楚,杀唐昧。 (26)秦昭王:秦惠王之子,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 (27)武关:秦国的南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28)内:同“纳”。 (29)顷襄王:名熊横,公元前298年至前262年在位。令尹: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30)虽放流:以下关于屈原流放的记叙,时间上有矛盾,文意也不连贯,可能有脱误。 (31)世:三十年为一世。 (32)《易》:即《周易》,又称《易经》。这里引用的是《易经·井卦》的爻辞。渫(xiè谢):淘去泥污。这里以淘干净的水比喻贤人。(33)被:通“披”。披发,指头发散乱,不梳不束。 (34)三闾大夫:楚国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官。 (35)哺(bū补):通“哺”,食。糟:酒渣。啜(chuò辍):喝。醨(lí离):薄酒。 (36)瑾、瑜:都是美玉。为: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37)察察:洁白的样子。汶(wén门)汶:昏暗的样子。 (38)皓(hào)皓:莹洁的样子。温蠖(huò获):尘滓重积的样子。 (39)《怀沙》:在今本《楚辞》中,是《九章》的一篇。令人多以为系屈原怀念长沙的诗。 (40)汨(mì密)罗:江名,在湖南东北部,流经汨罗县入洞庭湖。 (41)宋玉:相传为楚顷襄王时人,屈原的弟子,有《九辩》等作品传世。唐勒、景差:约与宋玉同时,都是当时的词赋家。 (42)“数十年”句: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43)贾生:即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长沙王:指吴差,汉朝开国功臣吴芮的玄孙。太傅:君王的辅助官员。 (44)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流入洞庭湖。书:指贾谊所写的《吊屈原赋》。 (45)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46)《天问》、《招魂》、《哀郢》:都是屈原的作品。《招魂》一说为宋玉所作。《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 (47)《鵩鸟赋》:贾谊所作。去:指贬官放逐。就:指在朝任职。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

⑺ 来帮点一下,最好字多点(在线等)

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人们常常认为财富是金钱、名誉、权利。然而对人真正有的财富并不是那些物质,而是知识、经验……挫折虽是人人不愿得到的,但挫折却得使人获得真知,性格坚韧,有丰富的经验。挫折才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获得真知。在我们的数学课本及科学课本中有很多的定律,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发现的吗?就拿《地日说》来讲,古代的人们科技不发达,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错误观点。哥白尼不怕被宗教治罪,得出《日心说》这一虽不正确,但具有进步性的观点。在得到这一观点之前,他遇到了许多次失败,遇到许多挫折。正是这促使他得出真理。我们不得害怕挫折,其实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积累经验。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一次次挫折来到你面前,你不应该退缩而是要想办法战胜它。只有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你才会总结经验,这样经验才会越来越丰富。因此,你才会更容易的达到你的目标。正像鲁滨逊一样,他有了许多次出海的经验,虽然大多都以失败告终,但从中他学到了许多航海知识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致他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返回英国。是的,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性格坚韧。挫折人人都会遇到,遇到的挫折越多,那么战胜挫折的心理就越旺盛。因此,当遇到困难时,你不会退缩,你会勇于克服;当遇到失败时,你不会放弃,你会重头再来;当遇到苦难时,你不会抱怨,你会敢于战胜。挫折使你的性格坚韧,让你能够更顺利的走向成功。挫折的确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不要害怕挫折,面对挫折,积累挫折,让它成为你人生的财富。使你能够拥有一个充足的思想,成为一个真正充足的人。

坚持自己的信念
古今中外,有多少伟人一生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的济粮,文天祥死前哀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陈词,诸葛亮传奇一生,也是为实现抱负而最终累死,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坚持自己的信念,你会拥有一个充实美好的人生,更会收获一个高贵纯正的性格。
信念是智者面对人生的勤恳态度。闻名世界的古代思想家老子便是坚持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伟大信念。我们深知他的《道德经》就是他智慧的结晶,是不容质疑的无价之宝,但多少人又深掘过他乐学的背后需要一个巨大的精神信念,一个甘于寂寞、潜心修道、勤奋不止的自控能力来支撑着这漫漫人生!
信念是勇者面对真理的执着精神。难忘那年轻的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布鲁诺,他真正是用了血肉之躯去浇灌了黑暗笼罩下不见光彩的科学之花。科学是无法完整的,人生是无法完美的,但是这种放弃所有然而坚持信念的灵魂却是完美无瑕。我想不出更绝决,理彻底的力量去摧毁这信念了,怎敢说信念不是人生最可贵的财富?
信念是善者面对生命的热爱情感。人之于动物的可贵之处是对其他一切都可以怀有爱。李时珍可以说是一位典型的博爱者。一本《本草纲目》让他踏遍成川,尝尽苦寒,受尽挫折。不是对生命怀有敬畏,怀有热爱,又怎会有不曾动摇的信念去践行这理想?
古人有此作为、有此信念难道没给我们借鉴启示吗?坚持自己的信念,冲破一切借口困难便会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传奇的人生。

磨 难

“自古名人多磨难”。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大多经过逆境的种种磨难。他们面对逆境,不怨天尤人,不误用叹哭泣;咬紧牙关,奋力抗争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战胜逆境,成为胜利者。
我们都应勇敢直面逆境磨难,用它来磨炼自己奋飞的翅膀,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

事实论据

命途多舛的苏轼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召。司马光等回亦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1089 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变生急转直焉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晚年过流放生活。给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苏轼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词作《奴娇·赤壁怀石》,散文《篑谷偃记》,《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

终生坎坷的巴尔孔克
1850年8月21日,在巴尔孔的葬礼上,雨果所致的蛋词中有这样的话:“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优秀的一个。…可叹啊!这个坚强的、永远不停止奋斗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家。在我们中间,他过着风风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人都遭逢过的恶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纷扰和痛苦。”是的,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 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聘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寒风嗖嗖。他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娱乐,总是不停地写。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他对朋友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巴尔孔克,一生勤奋写作,常常连续工作茧自18小时。在不到20年里,他共创作91部小说。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但他一生却是在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他曾一句话概括自己:“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多灾多难的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西班牙16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风行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塞万提斯一生多灾多难,出身没落贵族,家庭贫寒,从小就跟父亲外出奔波谋生。22岁参军,在与土耳其海战中,左手致残。后曾被海盗俘获,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历尽艰辛。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后,曾在海军中充任军需,后又蒙冤入狱后生活无着,当时一家7口人过着饥寒交际花迫的生活。他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写出了《堂吉诃德》、《努曼西亚》、《惩恶扬善故事集》、《加拉黛亚》、《巴尔那斯游记》、《八个新的喜剧和八个新的幕间闹剧》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理论论据

1、人才由磨炼而成。蔡锷

2、刀在石上磨,刀越来越快,石越来越薄。茅盾《问题的两面观》

3、天下决无一蹴即成之事。邹韬奋

4、困难出英雄。徐特立《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

5、快刀不磨要生锈,胸膛不挺背要驼。闻一多《〈西南采风录〉序》

6、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闻一多《从宗教论中西风格》

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8、不有百炼火,熟知寸金精?唐·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

9、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0、 世上何尝有天生的勇者,都是锻炼成的。茅盾《蚀·追求》

11、 古人成大业者,皆自忧患始。清·刘岩《赠人》

12、 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清·崔念陵《断句》

13、 任何事业的成功史中必有一段伤心史。邹韬奋《能与为》

14、 穷当志益坚。宋·欧阳修《送黄通之郧乡》

15、 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郭沫若《南下书怀四首》

16、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7、 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清·曹端《书户》

18、 苦是甘的代价。谢觉哉《论“同甘共苦”》

19、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旧约·约伯记》

20、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古罗马]塞内加《论天意》

21、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美]富勒《至理名言》

22、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

23、 铁是愈炼愈硬的。[前苏联]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24、 人要经过一番苦难才能成才。芬兰谚语

25、 青年时代的锻炼比黄多还贵重。朝鲜谚语

26、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笑对挫折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是暂时的失败,总之,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这是认识论中的一段话,也就是说,人们在遇到挫折困难时,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这件事,微笑着,面对着一份生活所给予的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挫折。

也许有的人会否认我的观点,他们认为,在遇到挫折后,心情跌至谷底,如何强迫自己去接受这份挫折,甚至微笑着去面对它呢?

我不否认这一观点,没有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帆风顺,诚如每次和朋友将互赠的贺卡中写的那样:希望你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可是,生活是现实的,现实是残酷的,一切的祝愿虽是美好的,但却也好似最无用的。面对生活,我们必须学着面对现实,笑着去面对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挑战。

受到挫折了,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找不到自己所喜爱的一件事,甚至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这些都有什么用呢?只是为自己徒增一份伤心罢了!

莘莘学子十年寒窗,日夜苦读,只是为了那一天。不管是在古代科举制度下,还是在现今高考的竞争下,都是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成功者固然高兴,而失败者呢?终日惶惶不安,甚至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茶饭不思,夜不能寝?细想一下,总是这样,又有何用?木已成舟,一切的后悔都已晚矣,不如重鼓士气,继续奋战,微笑着面对挫折,迎接下一次的挑战。

居里夫人从1896年发现放射性元素,直到1902年发现了使世界化学界震惊,对世界化学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元素——镭,共经历了6个艰苦的春夏秋冬。这6年里,她独自一个人在冰冷的实验室里,面对着一切冰冷的器皿,可是, 她还是依然没有气馁。终于,在1902年,发现了她企盼已久的镭。

张海迪是中国残疾人协会的代表,面对五岁时突如其来的脊髓病,她也曾想过放弃,痛定思痛之后,她毅然选择了坚强,拿起了手中的笔,写出了她心中的完美世界。

同样的,海伦·凯特也是一名残疾人,但她也是微笑着与病魔抗衡,谱写了又一曲可歌可泣的神话。

像这样微笑面对生活中挫折,最终取得成功的人还有很多。总之,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一定不要向它屈服,要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有一句歌词写得很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彩虹固然美好,然而也只有在风雨之后才可以见到这样美丽之景。

笑对挫折,笑对生活,笑对人生!……

{..苊,最后这个是要靠你自己整理的,嘿嘿`~~
回答者:谭哩哩e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0-28 22:28
苦难真的是财富?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激励、奋进的话,但学会正确对待苦难更有现实的意义,毕竟,苦难不是幸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在一次聚会上,那些堪称成功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 ———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后,姐夫将他撵到了舅舅家,而舅妈更是刻薄,在他读书时,规定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拾马厩和剪草坪。刚工作当学徒时,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将近一年多时间是躲在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里睡觉……
丘吉尔惊讶地问:“以前怎么没有听你说过这些?”艾顿笑道:“有什么好说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这位曾经在生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车商又说:“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远离苦难不再受苦。只有在这时,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别人听着你的苦难时,也不觉得你是在念苦经了,才觉得你意志坚强,值得敬重。但如果你还在苦难之中或没有摆脱苦难的纠缠,你说什么呢?在别人听来,无异于就是请求廉价的怜悯甚至乞讨……这个时候你能说你正在享受苦难,在苦难中锻炼了品质、学会了坚韧。否则,别人只会觉得你是在玩精神胜利、自我麻醉吧。”
艾顿的一席话,使丘吉尔重新修订了他“热爱苦难”的信条。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那么,让苦难不再成为屈辱的前提是,坚强面对,不屈不挠,勇于奋斗,最终战胜苦难,而让它成为你人生中真正的值得汲取的财富!
(选自《百柳·读者·文汇》)

苦难如梯
有一个女孩,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滑雪运动员。然而,不幸的是她竟患上了骨癌,为了保住生命,她被迫锯掉了右脚。后来,癌症蔓延,她先后又失去了乳房及子宫。
接二连三的厄运不断降临到她的头上,却从来没有使她放弃心中的梦想,她一直都告诫自己:“我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决不轻言放弃,我要向逆境挑战!”
她没有被病魔打倒。相反,她以顽强的生命斗志和无比的勇气,排除万难,终于为自己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其中包括夺取了1988年冬奥会的冠军,并在美国滑雪锦标赛中赢得了金牌。甚至在后来,她还成为了攀登险峰的高手。她就是美国运动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著名滑雪运动员--戴安娜·高登。
人生包含苦、辣、酸、甜。人生的丰富多彩,不仅因为太阳的辉煌,也因为闪电的凌厉;不仅因为爱情的甜蜜,也还包括相思的痛苦。如果说缺少太阳的人生是黯淡的,那么缺乏磨难的人生则是苍白的。有日照中天时惬意的光明,必然有黎明前黑暗的陪衬。诚然,人来到世上并不是为了受苦受累,寻找生活的乐趣,追求人生的幸福,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错,生活乐趣难寻,所以才需要寻寻觅觅。容易得到的东西,并不显得珍贵;只有寻寻觅觅、带着痛苦的历程而得到的收获,才有不凡的兴奋、意外的惊喜。
一个人受多少苦并不感人,感人的是如何面对苦难——能否不断超越自己,奋力拼搏。有一位作家曾这样说过:苦难是一架梯子,对于强者来说,它通向成功的殿堂,对于弱者来说,它则通向黑暗的地狱。
的确,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生活道路。但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选择我们的人生态度。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决定什么样的人生轨迹。

⑻ 中国古代名人资料俩个

孔子: 克己复礼万世师表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倡明“天人合一”之教。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老 子: 道法自然飘飘仙家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生于公元前约581年,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我国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担任周朝掌管史料的官员,退隐后著有《道德经》,书中主要阐述自然无为思想,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以辨证的论点叙述清淡处世的人生观,对中国的哲学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孟 子:舍生取义信善性善
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公元前289),孟子,名轲,字子舆,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极力主张王者以仁义治理天下,认为使百姓得以温饱与教育才是国家强盛之本。他被公认为孔子儒家学说最具影响力的继承人,被誉为“亚圣”。主要观点有:民为贵,君为轻;坚信人性本善;后天教育至关重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
孙 子: 武经圣典兵学鼻祖
孙武,字长卿,齐国人,出生于约公元前535年,春秋末著名军事家。孙子讲究谋略权变、克敌致胜,所著《孙子兵法》,历来赞誉众多,该书的精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以事实为准则,朴素的唯物论;以利益为最高原则,慎战;注重处理关系。
屈 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公元前277),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怀王时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於汉北,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谮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著有《九歌》、《离骚》、《天问》等名篇。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司马迁:成一家言重于泰山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为西汉的史学家与文学家。司马迁于太初元年开始着手写作《太史公记》(《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而受腐刑。司马迁受此大辱后,愤不欲生,但终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并完成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李 白:笑傲王侯空怀壮气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好剑术。李白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玄宗统治的盛唐即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是盛唐时代思想文化哺育出来的时代骄子,他的思想和诗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时代特征。其诗想像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风格雄奇飘逸,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嵇 康:内不愧心外不负俗
嵇康(223—263),三国魏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字叔夜,谯国人。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老庄,恬静寡欲,性格正直,反对虚伪礼教,后因得罪司马昭心腹钟会,遭其构陷,为司马昭所害。在哲学上,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著有《难自然好学论》。在音乐方面著有《声无哀乐论》,善鼓琴,曾作《琴赋》《广陵散》。
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篱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为谋出路走上仕途,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解绶辞官回乡,归隐田园。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农村生活情景,词句中多隐寓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也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的思想。
苏 轼: 君子之风流泽万世,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
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后证圣初(695)进士及第。授国子四门博士。开元中,累迁至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初,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玄宗制诗赠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不久去世。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

⑼ 盘古是开天辟地之神吗为什么他会神秘消失

我们从小接触到的神话传说,基本都说开天辟地的大神是盘古大仙,盘古是先天孕育而生,在混沌之中产生,觉得伸展不开手脚,就用开天斧将混沌劈开。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形成天地,后来天地又有合拢的意思,于是盘古就立起身体托起上天,而且盘古每日身子便长一丈,后来天越来越高,终于有一天,天的高度固定了,而盘古也累坏了,轰然倒下,血液变成河流,头发变成树木,眼睛变成日月等。随后天地之间又出现了大圣女娲娘娘,女娲娘娘抟土造人。

关于盘古大仙,学者何新先生考证,是根据印度教中的开天之神,演化来的,在宋代才出现。更早以前的神话中并无开天辟地的大神,倒是有关于世界是怎么演化来的,另有人考证,在最古代的神话里,世界是有四方神(四季神)和其副神(助手)演化来的,演化出了天地万物。

在坊间洪荒流小说中,盘古是鸿钧的弟子,奉命用盘古幡开天劈地,用太极图立地水火风。大体摘录如下:

世界本为一个混沌,混沌为永恒,无天地,无生灵,无善恶丑美,无恩怨纠葛,无始无终,为圆满,不知何时,这混沌之中孕育着的无穷灵气,在无穷的变化之中,孕育了许多强大的生灵,这些生灵自然变化中,各有天性,却不知天数,又不知何时,大道显化鸿钧开讲,说开天辟地,动转造化之精义,收下大弟子盘古、女娲、太一,另有无数仙、妖、各种存在。

鸿钧散宝,大弟子盘古在分宝岩上得到太极图、盘古幡等法宝,女娲得到红绣球等,盘古得鸿钧法旨,以盘古幡劈开混沌,以太极图定地水火风,分清浊乾坤,开辟洪荒世界,演变六道轮回,生生不息。盘古因此陨落,元神化为三清。

按照洪荒流小说的逻辑,盘古元神化为三清,那么老子自称是他开天辟地也说得过去,因为毕竟三清就是盘古,盘古就是三清。可是在封神故事中,好像并未提到三友和盘古的关系。

在《西游记》中,也是盘古开天劈地,“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就是三界第一仙,书中明确提到三个地方,太上老君又名太上道祖,太上老君曾经解化女娲之名,太上老君曾经化胡为佛。仅从这三件事来看,太上老君无疑就是三界第一仙。但是,即便是这样,西游书中记载的开天辟地的大仙仍然是盘古。

但是到了《封神演义》中就明确了开天劈地的大仙是老子,“开天辟地为教首”(还有另一种理解,后面详叙)。而且,还给太上老君设置了一个师傅,就是鸿钧老祖。《封神演义》为什么要这么设置剧情呢?



故事的情节应该是这样的(我推测):

盘古大仙出现在混沌时期,通过无上法力开天劈地,随后,盘古身体陨落,天地万物慢慢形成,这时候,道的化身鸿钧老祖跳出来了,老祖点化了其他大仙。

在古代神话中,天地初分之时出现的任何事物,都会成为不平凡的事物。比如,天地初分之时的葫芦藤,白蝙蝠精(张果老)等。天地初分之时出现了很多法宝,聚有先天灵气,被鸿钧老祖所得,或被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等大仙所得。

因为盘古已经陨落,所以太上老君就冒名顶替,自称是他开天劈地,他来贪这个功劳。《封神演义》中没有第二个人来作证,证明是太上老君开天劈地,也没有人出来揭穿太上老君忽悠人,因为太上老君在《封神演义》中仅次于鸿钧老祖。通天教主在万仙阵大败而逃,脸上挂不住,就曾经叫嚣要重新立地水火风,但是正好这时候鸿钧老祖出来当和事佬了。

可见,到了圣人级别,就有开天劈地的法力。所以,大家就不敢怀疑是不是太上老君开天劈地,或者说,心里明白,也不敢说出来。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鸿钧老祖、昊天上帝(瑶池金母)、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及女娲、三皇、准提、接引他们是怎么认为的?

这些人也认为是老子开天辟地吗?我觉得,就鸿钧老祖而言,在封神故事中,鸿钧老祖被设置的很高,是三界的精神领袖和三教导师,法力深不可测,应该不屑于把自己说成是开天辟地的大神。既然鸿钧老祖不屑于开天辟地,昊天上帝(瑶池金母)呢?

我们在本书分析过,天庭的主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觉得在昊天上帝之前,应该也有上一任天帝,昊天上帝也有下一任天庭之主,至于他是怎么下台的或者退休的,就不得而知了。

对于开天辟地这件事,应该是属于比较隐晦话题,就算是昊天上帝(瑶池金母)心知肚明,应该也不会主动提起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涉及到天庭统治秩序的合法性。本来,按照古人的观念,天命无常,唯有德者居之,谁开辟的天帝,谁就应该担任三界之主和天庭之尊。

历史上的周公就曾经为了周代替商的这一场战争,寻找合适的理由,周公找到的理由就是天命只认可有德之人,在殷商被周取代后,周公就宣称是因为纣王无道,殷商才会失去天下,他们周只是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如果大家都承认天地是盘古开辟的,那么盘古陨落之后,谁有能力谁就可以争夺三界之主的宝座,也能会引起群雄逐鹿。如果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按照老子的说法,天地是在鸿钧老祖的安排下,由老子开辟的,并且,老子开辟后,按照鸿钧老祖的安排,鸿钧老祖自己不当天庭之主,自己只担任三界精神领袖,也不让自己的弟子老子担任三界之主,虽然是他开辟的。

鸿钧老祖安排别人交替担任天庭之主,大家一看,开天辟地的主儿还在,谁敢造次?元始、通天、女娲、三皇、准提、接引他们谁敢跳出来唱反调?有大佬鸿钧老祖镇着呢。只有这样,才能用最小的成本,来维系三界的秩序,只有保持现有的三界秩序,鸿钧老祖他们才能保证自己的想法(利益)得以有效的维护。

这其中,也包括昊天上帝和瑶池金母,他们也是目前现有秩序的受益人。

另外一点,老子的玄都洞门口挂着一副对联:道判混元,曾见太极两仪生四象。鸿蒙传法,又将胡人西度出函关。这副对联中,有一般是虚的,有一半是实的。虚的部分就是老子自吹自擂的内容:道判混元、鸿蒙传法。实的内容就是:曾见太极两仪生四象、又将胡人西度出函关。

这里的曾见和又将怎么理解呢?应该是他曾经看见开天辟地的场景,也曾经度化过胡人。在封神故事的后面,有陆陆续续介绍过几次太极图和老子本人,老子本人作为人道的教主,对他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对太极图也有几次赞言,大体也不过是和上面的那副对联的内容一致,而且书中也明确说到混沌未分盘古出,综合以上的分析,我觉得开天辟地的大佬应该是盘古大神。

⑽ 〔40分〕谈苦难的议论文

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人们常常认为财富是金钱、名誉、权利。然而对人真正有的财富并不是那些物质,而是知识、经验……挫折虽是人人不愿得到的,但挫折却得使人获得真知,性格坚韧,有丰富的经验。挫折才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获得真知。在我们的数学课本及科学课本中有很多的定律,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发现的吗?就拿《地日说》来讲,古代的人们科技不发达,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错误观点。哥白尼不怕被宗教治罪,得出《日心说》这一虽不正确,但具有进步性的观点。在得到这一观点之前,他遇到了许多次失败,遇到许多挫折。正是这促使他得出真理。我们不得害怕挫折,其实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积累经验。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一次次挫折来到你面前,你不应该退缩而是要想办法战胜它。只有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你才会总结经验,这样经验才会越来越丰富。因此,你才会更容易的达到你的目标。正像鲁滨逊一样,他有了许多次出海的经验,虽然大多都以失败告终,但从中他学到了许多航海知识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致他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返回英国。是的,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挫折使人性格坚韧。挫折人人都会遇到,遇到的挫折越多,那么战胜挫折的心理就越旺盛。因此,当遇到困难时,你不会退缩,你会勇于克服;当遇到失败时,你不会放弃,你会重头再来;当遇到苦难时,你不会抱怨,你会敢于战胜。挫折使你的性格坚韧,让你能够更顺利的走向成功。挫折的确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不要害怕挫折,面对挫折,积累挫折,让它成为你人生的财富。使你能够拥有一个充足的思想,成为一个真正充足的人。

坚持自己的信念
古今中外,有多少伟人一生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的济粮,文天祥死前哀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陈词,诸葛亮传奇一生,也是为实现抱负而最终累死,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坚持自己的信念,你会拥有一个充实美好的人生,更会收获一个高贵纯正的性格。
信念是智者面对人生的勤恳态度。闻名世界的古代思想家老子便是坚持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伟大信念。我们深知他的《道德经》就是他智慧的结晶,是不容质疑的无价之宝,但多少人又深掘过他乐学的背后需要一个巨大的精神信念,一个甘于寂寞、潜心修道、勤奋不止的自控能力来支撑着这漫漫人生!
信念是勇者面对真理的执着精神。难忘那年轻的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布鲁诺,他真正是用了血肉之躯去浇灌了黑暗笼罩下不见光彩的科学之花。科学是无法完整的,人生是无法完美的,但是这种放弃所有然而坚持信念的灵魂却是完美无瑕。我想不出更绝决,理彻底的力量去摧毁这信念了,怎敢说信念不是人生最可贵的财富?
信念是善者面对生命的热爱情感。人之于动物的可贵之处是对其他一切都可以怀有爱。李时珍可以说是一位典型的博爱者。一本《本草纲目》让他踏遍成川,尝尽苦寒,受尽挫折。不是对生命怀有敬畏,怀有热爱,又怎会有不曾动摇的信念去践行这理想?
古人有此作为、有此信念难道没给我们借鉴启示吗?坚持自己的信念,冲破一切借口困难便会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传奇的人生。

磨 难

“自古名人多磨难”。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大多经过逆境的种种磨难。他们面对逆境,不怨天尤人,不误用叹哭泣;咬紧牙关,奋力抗争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战胜逆境,成为胜利者。
我们都应勇敢直面逆境磨难,用它来磨炼自己奋飞的翅膀,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

事实论据

命途多舛的苏轼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召。司马光等回亦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变生急转直焉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晚年过流放生活。给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苏轼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词作《奴娇·赤壁怀石》,散文《篑谷偃记》,《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

终生坎坷的巴尔孔克
1850年8月21日,在巴尔孔 的葬礼上,雨果所致的蛋词中有这样的话:“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优秀的一个。…可叹啊!这个坚强的、永远不停止奋斗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家。在我们中间,他过着风风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人都遭逢过的恶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纷扰和痛苦。”是的,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聘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寒风嗖嗖。他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娱乐,总是不停地写。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他对朋友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巴尔孔克,一生勤奋写作,常常连续工作茧自18小时。在不到20年里,他共创作91部小说。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但他一生却是在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他曾一句话概括自己:“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多灾多难的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西班牙16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风行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塞万提斯一生多灾多难,出身没落贵族,家庭贫寒,从小就跟父亲外出奔波谋生。22岁参军,在与土耳其海战中,左手致残。后曾被海盗俘获,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历尽艰辛。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后,曾在海军中充任军需,后又蒙冤入狱后生活无着,当时一家7口人过着饥寒交际花迫的生活。他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写出了《堂吉诃德》、《努曼西亚》、《惩恶扬善故事集》、《加拉黛亚》、《巴尔那斯游记》、《八个新的喜剧和八个新的幕间闹剧》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理论论据

1、人才由磨炼而成。蔡锷

2、刀在石上磨,刀越来越快,石越来越薄。茅盾《问题的两面观》

3、天下决无一蹴即成之事。邹韬奋

4、困难出英雄。徐特立《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

5、快刀不磨要生锈,胸膛不挺背要驼。闻一多《〈西南采风录〉序》

6、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闻一多《从宗教论中西风格》

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8、不有百炼火,熟知寸金精?唐·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

9、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0、 世上何尝有天生的勇者,都是锻炼成的。茅盾《蚀·追求》

11、 古人成大业者,皆自忧患始。清·刘岩《赠人》

12、 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清·崔念陵《断句》

13、 任何事业的成功史中必有一段伤心史。邹韬奋《能与为》

14、 穷当志益坚。宋·欧阳修《送黄通之郧乡》

15、 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郭沫若《南下书怀四首》

16、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7、 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清·曹端《书户》

18、 苦是甘的代价。谢觉哉《论“同甘共苦”》

19、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旧约·约伯记》

20、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古罗马]塞内加《论天意》

21、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美]富勒《至理名言》

22、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

23、 铁是愈炼愈硬的。[前苏联]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24、 人要经过一番苦难才能成才。芬兰谚语

25、 青年时代的锻炼比黄多还贵重。朝鲜谚语

26、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笑对挫折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是暂时的失败,总之,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这是认识论中的一段话,也就是说,人们在遇到挫折困难时,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这件事,微笑着,面对着一份生活所给予的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挫折。

也许有的人会否认我的观点,他们认为,在遇到挫折后,心情跌至谷底,如何强迫自己去接受这份挫折,甚至微笑着去面对它呢?

我不否认这一观点,没有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帆风顺,诚如每次和朋友将互赠的贺卡中写的那样:希望你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可是,生活是现实的,现实是残酷的,一切的祝愿虽是美好的,但却也好似最无用的。面对生活,我们必须学着面对现实,笑着去面对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挑战。

受到挫折了,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找不到自己所喜爱的一件事,甚至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这些都有什么用呢?只是为自己徒增一份伤心罢了!

莘莘学子十年寒窗,日夜苦读,只是为了那一天。不管是在古代科举制度下,还是在现今高考的竞争下,都是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成功者固然高兴,而失败者呢?终日惶惶不安,甚至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茶饭不思,夜不能寝?细想一下,总是这样,又有何用?木已成舟,一切的后悔都已晚矣,不如重鼓士气,继续奋战,微笑着面对挫折,迎接下一次的挑战。

居里夫人从1896年发现放射性元素,直到1902年发现了使世界化学界震惊,对世界化学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元素——镭,共经历了6个艰苦的春夏秋冬。这6年里,她独自一个人在冰冷的实验室里,面对着一切冰冷的器皿,可是, 她还是依然没有气馁。终于,在1902年,发现了她企盼已久的镭。

张海迪是中国残疾人协会的代表,面对五岁时突如其来的脊髓病,她也曾想过放弃,痛定思痛之后,她毅然选择了坚强,拿起了手中的笔,写出了她心中的完美世界。

同样的,海伦·凯特也是一名残疾人,但她也是微笑着与病魔抗衡,谱写了又一曲可歌可泣的神话。

像这样微笑面对生活中挫折,最终取得成功的人还有很多。总之,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一定不要向它屈服,要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有一句歌词写得很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彩虹固然美好,然而也只有在风雨之后才可以见到这样美丽之景。

笑对挫折,笑对生活,笑对人生!……

{..苊,最后这个是要靠你自己整理的,嘿嘿`~~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证人强制 发布:2025-01-24 19:13:28 浏览:839
最新四川省消防条例 发布:2025-01-24 17:15:06 浏览:44
民用航空飞行条例 发布:2025-01-24 17:15:01 浏览:405
别人为我死我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24 17:03:05 浏览:244
反恐怖主义法立法宗旨 发布:2025-01-24 16:55:15 浏览:518
中国合同法以成文法形式出现 发布:2025-01-24 16:21:33 浏览:132
我国立法上关于补强证据的规定 发布:2025-01-24 16:15:30 浏览:440
论述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 发布:2025-01-24 16:00:55 浏览:749
交通法规39条 发布:2025-01-24 15:54:57 浏览:536
劳动合同法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 发布:2025-01-24 15:48:18 浏览: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