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中太上

道德经中太上

发布时间: 2022-03-16 16:18:05

A. 道德经·太上,不知有之的作品出处

《太上,不知有之》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七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来自:道德经注意:此文来自艺术中国品茶读书栏目,请勿转载。
【悟道】老子这里是在讲君主之道,说做一个君王啊,应该做到没有自己。就是说我自己的生命不是为自己而生,而是为天下苍生而生,处事才不失公允。看众生要明了明察秋毫之道,比如说人世中的人有参政议政的;有畏惧政坛的,伴君如伴虎吗;有藐视侮辱朝政的;有信任我但信心不足的;亦有根本就不相信我的。所以做君主要多观察,思考,尽可能少的发号施令。只有老百姓能过上太平、祥和、富裕的日子,就是一个君王的成功,说明没有逆天道而行,也叫自然而然吧。从修炼的角度讲,无我是一个多高的境界啊,那么宇宙就会给予得道者多大的得分,试想,这样一个大德之士别说治理一个国家,就是治理人类又有何难。天道不变,人道自然。

B. 老子,是如何成为道教中的“太上老君”的

老子之所以会逐步演变为道教中的“太上老君”是因为他所创造的道家思想以及《道德经》对于道教的建立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因为这方面原因,老子在道教中的形象逐渐被神格化,继而出现了老子是太上老君化身的说法。老子作为中国历史名人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他本名李耳,所处时代为春秋末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璀璨发展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诞生了道家思想、儒家文化以及法家学派等等,其中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便就是老子。

从张道陵开始,道教便将“道”视为最高信仰,这一点与道家思想存有异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老子也于这时开始被尊为道教始祖。至于张道陵在《老子想尔注》中将老子视作太上老君的说法也被后世道教一直沿用。

C. 太上感应,和道德经有什么区别

原文:复道可道也,非恒制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原来传世本为避讳汉文帝刘恒,将恒字改为了常字,这个朗朗上口千年的一段话居然是错的!

1973年马王堆西汉古墓挖出了老子道德经2000多年前道德经版本,一时震惊世界!没想到的是,经过对比发现,发现道德经被后世篡改的七零八落,很多原意都被改了。

出土的道德经抄写在帛书的,距老子时代仅二百多年,被称为帛书老子。当年根本不叫道德经,名称就是老子,是后世封为道德经。更重要的是,老子上下两篇,居然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其实要叫应该叫德道经才对!

2.
传世本: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帛书本: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 ,吾以观其复也
没错,居然把情字改为了静,一字之差,千差万别。真正的大道修炼,是守于情中的,归根就是情,情,就是复命,返还本命,而并不是安静。
真正的大道修炼,是在逍遥自在随风而去的真性情中,洒脱啊!

更幸运的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战国时的竹简,距离老子的时代仅仅100多年,真实性绝对一流!楚简老子更是证实了后世对道德经的篡改。

D. 道德经·太上,不知有之的作者简介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聃(dān)(约前571~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此地本是封于西周的陈国,今河南鹿邑,安徽涡阳存有争议)人。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E. 道德经·太上,不知有之的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F. 道德经·太上,不知有之的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G. 《太上感应篇》中太上曰:“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道德经》中老子曰:“天地不仁

哪有矛盾?基本无关嘛!前者说因果自造,自负自责。后者只是言天地大道的大极,万物与其而言都很渺小

H. 道德经里面的太上有德指的是什么

《道德经·太上,不知有之》是由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写的作品,出自《道德经》。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注释

1、太上:至上、最好,指最好的统治者。
2、不知有之:人民不知有统治者的存在。
3、悠兮:悠闲自在的样子。
4、贵言:指不轻易发号施令。
5、自然:自己本来就如此。

I. 道德经中的太上老君,是万物的源头,太上老君就是道

不是吧 不是一气化三清吗,太上老君是三清之一,又是道祖。

J. 道德经·太上,不知有之的引语

这一章里,老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张,他把统治者按不同情况分为四种,其中最好的统治者是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最坏的统治者是被人民所轻侮,处于中间状况的统治者是老百姓亲近并称赞他,或者老百姓畏惧他。老子理想中的政治状况是:统治者具有诚正信实的素质,他悠闲自在,很少发号施令,政府只是服从于人民的工具而已,政治权力丝毫不得逼临于人民身上,即人民和政府相安无事,各自过着安闲自适的生活。当然,这只是老子的主观愿望,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政治幻想。

热点内容
最新四川省消防条例 发布:2025-01-24 17:15:06 浏览:44
民用航空飞行条例 发布:2025-01-24 17:15:01 浏览:405
别人为我死我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24 17:03:05 浏览:244
反恐怖主义法立法宗旨 发布:2025-01-24 16:55:15 浏览:518
中国合同法以成文法形式出现 发布:2025-01-24 16:21:33 浏览:132
我国立法上关于补强证据的规定 发布:2025-01-24 16:15:30 浏览:440
论述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 发布:2025-01-24 16:00:55 浏览:749
交通法规39条 发布:2025-01-24 15:54:57 浏览:536
劳动合同法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 发布:2025-01-24 15:48:18 浏览:928
劳动法自动离职给工资吗 发布:2025-01-24 15:32:51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