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三章
① 《道德经》第十三章“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什么意思
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喜欢尽自身的力量为天下人,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中的《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宠本来是低级之物 , 人们骤然得到它 , 为之惊喜 , 一旦失掉 , 为之惊惧 , 这就叫宠和辱都是人的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
人们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由于人们有自身的荣辱利益概念;如果人们没有了自身的荣辱利益概念,人们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喜欢尽自身的力量为天下人,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1)道德经第十三章扩展阅读:
赏析:
这一章讲的是人的尊严问题。老子强调"贵身"的思想,论述了宠辱对人身的危害。老子认为,一个理想的治者,首要在于"贵身",不胡作妄为。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使人们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让他担当治理天下的任务。
他认为,"宠"和"辱"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两样,得宠者总觉得受宠是一份意外的殊荣,便担心失去,因而人格尊严无形地受到损害。如果一个人未经受任何辱与宠,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
② 道德经第十三章贵大患若身,大患指的是什么
任法融道长的解释:“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只有把“何患”的原因找到了,问题才能解决。什么意思?还是人造的麻烦。人为什么会造麻烦?因为人“唯我独尊”,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为了自己的享受把生态破坏了。怎么破坏了呢?猎杀动物啊,乱砍林木啊,破坏水源啊,这就是人唯我独尊,把自然破坏了。表象上看就是这个问题。比如说一些地方搞发展,是为了见钱,见钱是弊比利大。你见了钱了、发达了,但是把生态环境破坏了,这就是得不偿失。所以人间社会就是这样引起的自然不平衡。所以说“天人合一”,由人而看天道,天道变化了。为什么古人说一句话,“国正天下顺”,人的心好了,国就顺了,就这个道理。
何谓“宠辱若惊”?盖以宠为后起之荣,非本来之贵,故曰“宠为下”。但常人之情,营营于得失,故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为“宠辱若惊”。其曰“贵大患若身”者何?殆谓人因有身,所以有患。若无吾身,患从何来?凡人当道未成时,不得不留身以为修炼之具,一到脱壳飞升,有神无气,何祸之可加哉?既留形住世,万缘顿灭,一真内含,虽运游四境,亦来去自如,又何大患之有?世之修士,欲成千万年之神,为千万人之望,造非常之业,建不朽之功,须一言一行,不稍放肆,即贵其身而身存,乃可以为天下所寄命者;一动一静,毫不敢轻,即爱其身而身在,乃可为天下所托赖者。如莘野久耕,而三聘抒忱,慨然以尧舜居民自任;南阳高卧,而几经束帛,俨然以鼎足三分为能。所谓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非斯人其谁与归?彼自私其身,而高蹈远引,不思以道济天下,使天下共游于大道之中者,相去亦远矣。
此言人身自有良贵,不待外求,有非势位之荣可比者。人能从此修持,努力不懈——古云“辛苦二三载,快乐千万年”,洵不诬也,有何宠辱之惊,贵患之慨耶?学者大道未得时,必赖此身以为修炼,若区区以衣服饮食、富贵荣华为养身之要,则凡身既重,而先天真身未有不因之而损者。先天真身既损,而后天凡身亦断难久存焉。此凡夫之所以爱其身而竟丧其身也。惟至人知一切事情,皆属幻化之端,有生灭相,不可认以为真,惟我先天元气,才是我生身之本,可以一世,可以百世,可以千万年。若无此个真修,则凡身从何而有?此为人身内之身,存之则生,失之则死;散之则物,凝之则仙,不可一息偶离者也。太上教人兢兢致慎,不敢一事怠忽,不敢一念游移,更不敢与人争强角胜,惟恬淡自适,清净无尘,以自适其天而已。虽未出身加民,而芸芸赤子,早已庆安全于方寸。斯人不出如苍生何?民之仰望者,深且切矣。所谓不以一己之乐为乐,而以天下之乐为乐,不以一己之忧为忧,而以天下之忧为忧,其寄托为何如哉?
③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解读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回,答死而不亡者寿。」
[解读]
能看透一个人很不容易,这需要智慧和能力;而一个人要能真正了解自己也很不容易,你能从各方面了解你自己,既看到你的亮点,同时更要注意你的短处,处于顺境不能骄傲自满,处于逆境也不能悲观失望,你才能算是一个聪明的人。能战胜别人是有能力的表现,有时,打败你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战胜自我的人才算真正的强者。
知足者常乐,知足者是天下最富有的人。
坚持不懈,努力执行的人才算有志者。
成功之属于那些坚持到底的人,即使暂时失败也会从头再来,能保持业绩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只有这样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者。
[诗译]
善于知人是智慧,认识自我才高明。
战胜别人有威力,战胜自我强中雄。
知道满足就富有,勤奋坚毅志向明。
不忘根本能长久,死不忘道是长生。
④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道德经》第十三章(按王弼本)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也下是我个人的理解,如有不妥,请见谅:
世人太重个人荣辱,于一荣一辱间,每每似受惊一般;世人太重一己私利,将这些身外大患,看得跟本我一样重要。(宠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受宠,而是指荣耀;大患,也有人认为就是指上句的“宠辱”)
什么叫“宠辱若惊”?无论得到还是失去它们,都好像受到了惊吓一般,不能淡然处之。其中,荣比辱更为卑下,更容易引起人心的起伏。
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会有名利得失这些大患,是因为我有“私利之身”。如果我委己一身以为全天下,不计较个人得失,那我哪来什么大患呢!
因此,以“委己一身以为全天下”为贵的人,方可寄之以天下;以“委己一身以为全天下”为志的人,方可托之以天下。(贵以身为天下,即以“以身为天下”为贵,贵作为动词理解,以……为贵,下句“爱以身为天下”义同)
查看全部4个回答
老子的道德经超值低价,尽在淘宝!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亚马逊书店,亚马逊Kindle海量电子书,超低价格!
关注亚马逊图书的人也在看
亚马逊亚马逊书店,每日精选特价电子书,使用Kindle设备或者下载Kindle App均可阅读!
北京世纪卓越信息技..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当当网上商城书店「当当图书」百万图书,正版低价,快速到家!
「当当图书网」汇聚百万本图书,各类图书应有尽有,来当当低价任性go!买书当然是当当!
572020-05-05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意思就是: 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急管繁弦使人震耳欲聋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使人口不辨味射雕逐鹿,骑马打猎,使人精神疯狂金银珠宝,钻石玛瑙,使人犯法背德因此,圣人治理天下,首先让民众吃饱肚子,而不在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东张西望. 所以舍弃繁华奢侈,而选取淳厚朴素.
3 浏览3352017-03-25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
⑤ 道德经第十三章读后感
看破红尘,宠辱不惊,名利权贵是假象,
以天下百姓福祉当成自己生命重要的人
才能承担天命
⑥ 你是如何理解《老子》第十三章“宠之为下也”的
这就是《道德经》的抄智慧所在。因此,读者首先要弄明白《道德经》是老子写给是写给统治者看的。这里老子苦口婆心的劝告统治者要仁慈、节俭;因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而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 。其实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不要瞎折腾。
⑦ 道德经第13章的深沉哲理是什么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理解:
那些太过重视自身的人稍微得宠受辱,就会感情剧烈变化,甚至时时恐惧大祸临头。
他们得宠的时候高兴的不得了,他们失宠受辱的时候惊恐的不得了。又常常猜忌,时刻恐惧身陷灾难,所以他们失去了内心的平衡和宁静。
太重视外在对自身的评价,太重视自己的那点“宠辱”,以至于为外物所牵累,不能自拔,跳不出荣辱厉害的考虑。如果他们能抛弃“别人眼中的自己”,把“我”置之度外,做到无“我”,便能超然物外,那自己还用担心什么祸患么?
当我们把“我”置之度外时,我们应该去考虑群体乃至天下得失。甚至全身心的投入到为天下人奋斗中去。因为天下不是任意可为的,所以要以贵重严谨的态度全身心的为天下做贡献,那么天下就可以寄托给这样的人。要用爱的心态舍身为天下奋斗,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
超然于荣辱之外,为天下舍身忘我。
注意:
呼应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呼应第五十四章“以身观身”
注释:
宠,尊居也《说文》。若,像。惊,惊动、在这里是表示感情的变化。贵,地位高,高价,重视。患,忧也《说文》。贵以身为天下,以身为天下贵。
译文:
受宠受辱就会感情变化,恐惧大祸临头。
什么叫做受宠受辱就会感情变化?宠是宠下的,得宠就高兴,失宠就伤心,这就叫做受宠受辱就会感情变化。
什么叫做恐惧大祸临头?我之所以有大祸,是因为我在乎自身;如果我不在乎自身,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所以要以贵重的态度用全身心为天下做贡献,那么天下就可以寄予给他了
要以爱的心态舍身为天下奋斗,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
⑧ 《道德经》第十三章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你好,首先想问你看的《道德经》是什么版本的,
这句话 应该是“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友情提示,最好是买 中华书局的版本,正确率稍微高一点
有时候一个虚实词的不同,对于文言文来说,理解的偏差就可能失之千里
另外,此句出自《道德经》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整句话可以这样意译: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觉得惊恐,(是因为)把荣辱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把一些问题搞得好像自身生命一样尊贵?我之所以有大的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可忧患的呢?所以,把自己当做是这个大的天下(不只是一句肉身而已),那么天下就可以寄予给他了;把爱惜自己生命的感情来爱惜这个天下,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
不是“看重用自己的身体为天下做事的人,就可以把身体暂时寄存在天下。吝惜用身体为天下做事的人,才可以真正的将自己托付给天下。”而是反过来,能够做到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天才托付给他。老子在此处宣扬的是“大爱、博爱”,我们有个人的忧患是由于我们拘囿于个人。这是不对的。我们应把“像爱自身一样的来爱这个天下”,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我们了。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句话本身是我自己在道德经中比较喜欢的一句话,宣扬着大爱、天下的观点,听起来气势宏大、惹人深思。上德有德,是以不失德,无为而无所不为。老子的所有的无为都是为了最弘大的有为。就如兵家发扬了道家的思想,所衍生出的“为于阴,而成于阳”。从来就不是消极的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