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立法
1. 资本主义国家国别史 英 法 美 日 俄 意 德 西班牙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6-19世纪初)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内开始确
立。
经济上:
(1)14-15世纪,欧洲生产技术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直接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货币
地租的出现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中发展起来。
(2)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转移,“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政治上:
在荷、英、法、美等国,新的阶级力量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当权发展资本主义,这样,这些国家先后爆发革命或战争,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还未对封建自然经济形成优势,反映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上,就是革命过程的曲折与反复,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较少。
思想上: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矛头指向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出现了启蒙思想,在反动教权主义的同时,还批判专制主义,启蒙运动不仅解放了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政治设想。
二、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70年代)
基本特征:
在工业革命推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许多国家和亚洲的日本确立,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自然经济。确立了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
经济上: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生产过渡,1840
年前后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19世纪中期,法、美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以后,俄、日也开始了工业革命。
政治上:
(1)欧洲封建君主们在联合打败拿破仑后,疯狂进行反攻打算,残酷镇压各种革命活动,欧洲大陆一片
黑暗。随着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确良848年革命摧毁了维也纳会议确立的反动秩序,并为新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2)19世纪60、70年代,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它们希望进一步清除
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促进资本主义更快发展。因此,欧美各国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障碍,亚洲的日本也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思想上:
(1)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亚当斯密的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理论,因为适合了工业资本主义
发展的需要,逐渐流行起来。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成为主要的经济思想。
(2)工业革命的深入,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恩格斯在吸
取了人类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镇压工人运动:
资产阶级在继续反封建的同时,其阶级的反动性日益增长。
殖民扩张:
对原料和市场的强烈需求,促使资本主义国家更加积极地对外扩张。其中,英国和俄国表现最为突出。扩
张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克里米亚战争是这一矛盾的突出表现。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一方面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这些落后地区的社会体制。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三、电气化时代(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一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扩展和深化的过程。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阶段特征: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巨大影响,对内垄断组织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对外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侵略扩张。
经济上: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从此成为一种经济模式。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美国和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垄断经济发达,再加上其它有利的条件,经济发展步伐最快,超过英国和法国。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设备落后,资本大量输出,过早地偏离发展工业经济为主的道路,走向资本输出为主的道路,因而经济发展缓下来,日本通过对内大力发展工商业,扶植垄断经济,对外竭力进行侵略扩张,使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强国。俄国在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封建残余势力的束缚,仍远远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上:
(1)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2)由于国情不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出现了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走政治民主道路国家,以英、美、法三国为典型;第二类是走专制主义道路的国家,以俄、日、德三国为典型,这是帝国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
思想上:
政治、经济领域里的巨大变化,反映在思想领域,原来支配资产阶级思想界的自由主义思潮日渐衰微:社会主义思潮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裂,在双方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在斗争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列宁主义。
殖民扩张上: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乃到垄断的形成,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成为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共同要求。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帝国主义在经济上、领土上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最终形成了)。这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中,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45)
基本特征:
一战后初期,欧洲各国普遍出现经济衰退、政局动荡的现象。到了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和平发展的局面,各国经济开始复苏、繁荣。但好景不长,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出现,使各国开始面临更严重的政治危机,纷纷寻找出路,原有的国际体系开始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经济上:
(1)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争破坏严重,英、法经济凋敝、衰退,德、意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但美、日两国从一战中受益拓宽了海外市场,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债权国,实力大增,国际经济力量结构发生变化。英国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的地位发生动摇,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2)在美国“金元“帮助下,西欧经济在战后迅速恢复。资本主义国家在1924年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3)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为了克服危机,美、英、法等国采取的方法是在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干预,其中尤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为典型。德、日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同时发动对外战争,转嫁危机。
政治上:
(1)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一度高涨,到2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
(2)经济大危机后,英、美、法坚持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德、日则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在法西斯侵略面前,英、美、法推行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3)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也损害了英、美等国的利益,它们对法西斯的态度由纵容到反击,世界反法西斯聪明建立,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四、电子信息时代(1905- )
基本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经历了“恢复-繁荣-滞胀-稳定发展”等四个时期,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正式形成与发展,帝国主义推行霸权政策和新殖民政策,是二战以来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主要表现。
经济上:
(1)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西方各国依靠美国的援助,迅速恢复生产。50年代初到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经济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其中,日本和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尤为突出。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未解决,70至8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
(2)1944年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在美国的倡导下又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既是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端,也成为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确立的标志。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地位由于日本、欧共体的崛起而发生严重动摇。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丧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在迅速增强。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殖民体系全面崩溃之后,依然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础上,利用科技和资本优势,变相掠夺剥削第三世界国家,加强经济的渗透和控制。
政治上: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国家和政府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它的本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发展,它为适应生产力而产生,又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它没有也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二战”后初期,欧洲力量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西欧、日本惟美国马首是瞻。70年代以来,美国霸主地位严重动摇,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形成了“冷战”局面。随着苏东剧变,冷战局面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英国:新航路开辟后引起商业革命,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有利的位置,贸易发达,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特别是制呢业(羊毛加工业:英当时民族工业),羊毛需求量大增,出现圈地运动(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中的扩展过程,变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市场等),产生了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都铎王朝时期推行重商主义,对外争夺海上霸权。英国出现清教徒运动。由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1640年—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新议会的召开: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要求),内战,建立共和国,护国主制,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说明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是曲折的,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标志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89年议会颁布《权议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最终是在工业革命后)。
18中期打败法国,夺取法国许多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海上霸权地位(第一军事强国,市场最广)。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工业革命完成(标志是机器制造业),19世纪中期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第一经济大国),伦敦为世界金融中心。是以英国为中心世界政治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有广阔殖民地(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垄断程度比美、德要低,相对消极采用新科技,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工业产值被美、德赶超为第三位,丧失了工业垄断地位。同德国在殖民地问题矛盾尖锐(一战前欧洲主要矛盾),同法、俄成为协约国,参加一战,成为战胜国,但也受到打击,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带着继续扩张殖民地的野心参加巴黎和会并成为操纵者之一,夺取了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联合法、日打破美妄图控制国联来称霸世界的野心,同法国控制国联(依然是政治大国)。参加华盛顿会议同美打破日本独占中国局面。但根据《五国条约》美国造舰吨位同英国相同,获得了与英相等的制海权,自18世纪以来海上霸权地位被打破。也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二战前为维护既得利益,对法西斯侵略推行绥靖政策(首相为张伯伦),二战中参加反法西斯战争(首相为丘吉尔),大事有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参加反法西斯同盟,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进攻德国,参加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四次国际会议。
二战后由于战争打击,殖民体系崩溃,虽然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综合国力远落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唯美马首是瞻,在经济上依赖美国马歇尔计划,金融中心完全由伦敦转到纽约,沦为一个二流资本主义国家,参加北约,50年代—7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参加欧共体。
英国的兴衰给我们的启示:(1)必须重视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走科技兴国战略。(2)在国际事务中,不要企图控制世界,尽可能避免战争,走和平发展道路。(3)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
美国:印第安人开发了北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西、荷、英、法等到北美殖民掠夺,经过激烈争夺英排挤荷、法,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随着移民增加,经济的发展,英语为通用语言,美利坚民族形成。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北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打响北美独立革命第一枪,大陆会议(机构)在费城(政治中心)召开,组织大陆军,华盛顿为司令,1776年颁布《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为北美独立革命的转折点,1781年打败英国,这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近代史上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1789年成立联邦政府,通过了1789年宪法(进步性:以三权分立确立美政治体制,有利于避免独裁的出现,总统与议员由选举产生。局限性:印第安人与部分黑人没有选举权,有种族歧视)。
19世纪上半期推行“门罗主义”的外交政策,企图控制整个美洲。利用欧洲反法联盟同法作战之机及对墨西哥战争等采取多种手段使美国领土扩张到太平洋沿岸地区,美国开始了西进运动(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推动了美国迅速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黑人奴隶的存在阻碍了它的发展(是美内战的根本原因,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为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最终引发了内战(1861—1865年),林肯总统颁布《宅地法》以法律形式确立西进运动中获得的土地权,推动西部的开发,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原料;还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为美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解决自由劳动力),推动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被称为美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这时期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运用,积极采用新科技,欧亚移民涌入,吸收资本、资源丰富,市场广阔,远离欧亚、战争没有,1894年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垄断程度最高,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推行“大棒”、“金元”外交政策,一战初期实行“中立”政策,大发战争横财,1917年为夺取世界霸权参加一战,成为战胜国。
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成为操纵者之一,企图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来称霸世界,提出设国联,遭到英法抵制,企图未能得逞,没有参加国联。后同日本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五国条约》取得了同英相等制海权,开始成为海上强国,通过《九国公约》重新提出“门户开放”打破日本独霸中国局面,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受益者,加剧了美日矛盾。一战后美由债务国为债权国,推行“金元外交”.出现了“柯立芝繁荣”。1929—1933年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国家政府干预经济(宏观调控,但不是实行国有制),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调整生产关系)。二战前对法西斯侵略实行“不干涉”的“中立”政策。二战初期支持反法西斯战争, 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表示反对法西斯, 援助反法西斯国家。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美卷入战争,二战扩大到最大范围。19美、中、苏、英等在美召开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织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在中途岛海战中打败日本,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且派军赴欧、非作战,1944年联合英诺曼底登陆,加速德国法西斯灭亡。参加了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等会议。
二战后初期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同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世界金融中心为纽约,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制代替了以英磅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制,特点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1947年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企图控制世界市场;一度操纵联合国;推行霸权政策(条件:军事、经济实力,表现:对苏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力图控制资本主义国家: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分裂德国并扶植西德、独占日本,妄图控制“中间地带”亚、非、拉地区:帮助蒋介石挑起内战,后把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发动侵朝、侵越战争:即对亚洲实行热战)。
五十年代中期后直到八十年代同苏争霸,第一阶段既紧张又缓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优势在美国方面(当时苏领导人为赫鲁晓夫),六七十年代苏攻(如1979年出兵阿富汗直到1989年撤兵:力图影响海湾地区、印度洋沿岸)美守(由于越南战争、经济危机,要求裁军,从越南撤军,改善同中国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当时苏领导人为勃烈日涅夫)。八十年代美里根总统重新强硬政策:里根主义、“星球大战”计划,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实行全面收缩政策(从东欧、阿富汗撤兵)。在六七十年代,随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同美展开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资本主义霸权地位动摇;美、西欧、日本三足鼎立。
80年代以后,通过实行一些措施,逐渐扭转经济颓势。198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此后经济开始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90年代经过改革,美国经济增长加快,呈现繁荣景象。此间,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进入九十年代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目前是“一超多强”,是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启示:重视科技,走科技兴国战略;一个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取决于经济实力,所以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次大战初期都未卷入,大发战争横财,本土未受到战争损失,所以要在和平中发展。
日本:
日本首先遭到美国的入侵。幕府统治危机,出现了以中下级武士为代表的改革派领导了武装倒幕运动,取得了胜利(经验:为改革扫除了障碍)。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了民族,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也是亚洲强国。19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工业革命高潮,在政府的扶植下,日本产生垄断组织向帝国主义过渡(带军事封建性)。
对外侵略:对朝鲜战争,对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巨额赔款,加速日本经济的发展。1904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打败俄国、占领朝鲜和中国东北),参加一战,期间独霸中国,一战后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成为列强之一。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五国海军军备条约》日本迈入海上强国之列,《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0年代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军国主义者(军部)得到重用,法西斯势力抬头。发动了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二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的侵华战争爆发了。1936年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40年与德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损害了美英等在华利益,宣布对日禁运,日本企图夺取东南亚,于是在1941年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中途岛海战是西洋战场的转折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进行社会改革,废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小,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重视教育,接受美国大批订货,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经济稳定增长。198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日本凭借经济实力,力图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它对这一地区的援助、投资、贸易等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采用高新科技,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重视教育,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
法国:
新航路的开辟后,“商业革命”促进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宗教改革(胡格诺教),路易十四改革(重商主义政策)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活动,与英国争夺殖民霸权斗争中失败,次于英国。但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法国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主权强大,专制,等级制度,宗教专制,关卡林立)波旁王朝专制统治阻碍法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启蒙运动的发展(矛头直接向封建主义,提出自由、平等、人权、法制),为法国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法国大革命:标志――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颁布《人权宣言》,体现反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进步性。遭到英、俄、普、奥反法联盟的干涉。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把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不利于工业革命的推广,实行恐怖政策。1799年拿破仑上台,1804年建立法兰法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拿破仑帝国的军事行活动同反法联盟的斗争,具有卫国战争、巩固革命成果性质,后期体现侵略性,同时又具有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精神的进步性。1814年反法联盟打败法国,波旁王朝复辟。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工业产值仅次于英国,但诸多因素不利经济发展。
1870年普法战争战败,1871年工人起义建立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性质)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由第二位下降到第四位。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同英俄结成“三国协约”参加一战,是战胜国,但是损失惨重,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是巴黎和会的操纵者之一,主张全面遏制德国,与英一起操纵国联。对法西斯的侵略同英国推行绥靖政策,1940年被德国打败。二战后,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靠美国的经济援助经济恢复。参加北约,参加欧共体,欧联盟。
德国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德国的统一问题提上日程,由普鲁士来完成,铁血宰相俾斯麦领导,相继打败丹麦、奥地利、法国,1871年完成统一,推动德国工业革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由于积极采用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一战前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结成三国同盟,参加一战,是战败国。
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严惩。在道威斯计划下迅速成为欧洲经济大国,《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成为政治大国。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纳粹党的欺骗煽动,法西斯希特勒上台推行对外侵略,对内镇压、屠杀犹太人的政策。挑起二战,为战败国。
二战后,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纽纶堡审判,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1948年分裂为东、西德。西德参加北约,在美国的援助下经济恢复。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进行宏观管理,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注意发展科技教育;尤其重要是联邦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辛勤劳动。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创造了“经济奇迹”,50年代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第一。参加欧共体,1990年东西德和平统一,参加欧联盟,在国际舞台发挥越来越重大作用。
启示:必须重视科技,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教育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必须勤劳,走和平发展道路。
苏联
1922年苏联成立后,制定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在此基础上,开始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1928年起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由于二战经济发展一度中断,但在战争中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仅次于美国,而且为战胜法西斯作出巨大贡献,控制了东欧许多国家和地区。二战后初期,成为惟一可以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确立了同美国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1949年原子弹试爆成功,打破美国的核垄断。赫鲁晓夫上台后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调整起对外政策,同美争霸,企
2. 立法的基本原则有
立法基本原则可分,有社会经济政治原则、专门法律原则、立法方法原则等三方面。中版国社会主义立法权总的基本原则是:(1)社会经济政治原则(2)专门法律原则(3)立法方法原则。在坚持上述总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中国各方面的具体立法还坚持各自具体的原则。
(2)国别立法扩展阅读
以高质量立法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实现高质量地方立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立法工作必须遵循的重大政治原则和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基本经验。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有关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的文件要求,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坚持重大立法问题和重要法规报请省委决定,建立健全常委会党组讨论协调立法工作重大事项制度。
二、实现高质量地方立法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良法善治,关键在于围绕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实际需要开展立法。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认真做好有关重点领域立法,出台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性法规,为推进浙江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3. 求美国2010年人权国别报告,[email protected]
我们的舆论传媒已开始批评和揭示各地违反人权的状况,这一进步同我们的舆论媒体的开放性是一致的。人权的历史就是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历史,就是不断地揭示并纠正违反人权的状况。我最近看了1999年一篇由美国驻华大使馆提供的“美国社会背景材料”,严厉检讨美国社会的人权不充分,题目是“美国人权状况有改善,但仍有挑战”,其中有批评美国人权状况的话:一位美国官员说,美国政府在一份关于遵循《国际公民权、政治权公约情况》的报告上写道:“美国人权保护状况在过去若干年里已有显著改善,但仍有许多挑战和难题”。美国的人权法“是在美国长期痛苦的斗争过程中诞生的,它是历史的概述,展现了残忍及非正义与理想及勇气并存的状况。”如同说“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一样,人权也是在同不尊重人权的不合理的社会体制的斗争中发展和实现的。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水晶宫般透明而亮丽的世界中。我们应当有勇气揭露违反人权的现象,在纠正违反人权的不良现象的过程中实现人权。看来,从美国文献中并看不到美国早有人权观念的说法。我们有过践踏人权的“反右”和“文革”,我们也有一些不适应人权观念的政府官员,我们实现人权的路程可能还要走一段。
“当代人权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自然法传统、世界各大宗教的伦理观(东西方的宗教均包括在内)、希腊和罗马的法律以及格劳秀斯和洛克有独到见解的哲学著作。18世纪政治理论家们提出的普遍权利概念给国际法提供了沃土,也为美国的宪政奠定了基础。的确,国际人权法和美国宪法从本质上看是息息相关的,两者都寻求限制国家干涉一切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由此可知,一国之人权,离不开国际的人权关注。如今,人权法案往往是国际法而不是国内法。我国政府已在多种国际法上签字。人权原来是对国家“至高权力”的限制,这在国人听来有点奇怪。我们曾经有过“国家-集体-个人” 的公式,我们提出过“大河没水小河干”。但我们忘记了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没有个人利益的发展,不可能有发达健全的公众利益与权利。限制政府的权力,在当今中国已不是狂妄之言。我们的政府从今已不可随意拆迁民房或无偿征用农田。我们在电视上常看到对政府的批评。
“然而,正是本世纪(指20世纪)中叶的极权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骇人经历,促使取得胜利的盟国设法把在战时提出的更远大的目标如罗斯福总统的四大自由写进国际法中去。纽伦堡审判表明一种试图建立某种新的国际秩序的尝试。这种新的国际秩序将保护人类的尊严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慰藉在极权主义统治下遭受可怕的苦难的受害者。”这里可能涉及到前苏联和东欧民主国家在尝试社会主义时的失误。这是全人类的一笔精神财富,可以供我们永远吸取。最近,国外某媒体上又出现“20世纪两大教训:法西斯和社会主义”。我们对此可能有些本能的反感,但我们须知,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的确有人这样说。我们不能采取驼鸟政策,不能对此一无所知。我们身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不应该不知道20世纪东欧民主国家失败及我们自身的历史教训,那就是我们曾经忽视人权。我们今天已不讳言这段教训,也不讳言我们在人权观念上有过错误的经历。
“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权是这个星球上男女老少一切人生来就有的普遍权利。这种人类尊严不可剥夺的信念是国际人权法的核心;其渊源多样,长期以来表述不一。的确,正是由于渊源的多样化,人权法才具有无穷的威力;人权法也不是建立在任何单一的哲学、宗教或意识形态基础上的。”国际人权法的核心是人类尊严不可剥夺。这大概是包括囚犯和阶级敌人在内的地球上男女老幼的权利。
“美国立国的基础是个人权利不可剥夺的原则。美国的历史从许多方面看是不断斗争使权利的概念得以实现的历史,是在至今仍生机勃勃的美国民主政体中为克服新的非正义现象而斗争的历史。美国坚定地要在世界上促进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并视其为这场斗争的组成部分。” 大概人权概念包括所有人的相互尊重和相互保护,因而对任何一村落、一砖厂、一家庭内践踏人权的行为你都有权干预——你不干预,那是失职。各国在树立人权观念时互相吸取经验教训。欧美等先进国家为人权斗争的经历是我们可资借鉴的。美国的历史充满了黑人及其他民权运动的斗争经历。经常揭露我们自己生活中违反人权的事,会使我们生机勃勃。
“美国宪法绘制了解释和实现公民权和政治权以及各种自由的蓝图,是全国各地的公民经过世世代代的艰苦努力才建立起使权利和自由得以实现的制度。这个过程持续了两百多年,历经许多时期,有的光明,有的黑暗,时至今日,这项任务尚未完成。”美国人民为在国内争取人权斗争还没有结束!看来那里并不是极乐世界和完成了的完美极致的状态。似乎实现人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承认人权在一个地方的实现是一个有待完善的过程,这是一种胸襟坦然的心理。我似乎觉得一个民主的政府也常常为争取人权而斗争。为人权斗争并非民众和非政府组织的事,它也是政府自己的事务。
“在美国历史长河中,在不断为正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美国也有极度破坏人权的经历,如实行奴隶制,剥夺非洲裔美国人的选举权以及几乎破坏了许多美国土著文明。非洲裔美国人遭受的极不公正待遇在南北战争(1861-65)后只是部分地得到纠正,又过了一个世纪,到了20世纪50和60年代,民权运动继续消除这种不公正待遇。民权运动既有勇气十足的领导人物,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在法庭和立法机构展开顽强的斗争;这场运动对于宪法的解释和贯彻起了促进作用,以确保人权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尊重。”美国有过破坏人权的记录。实现人权要依赖同违反人权的现象做斗争。人权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我们有些地方昨天还宣布人权是资产阶级口号,今天忽然说中华文明数千年就有人权传统,似乎“民为邦本”就是人权。但“邦国为上”解释不了人权。实现人权是个过程,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完善状态。
“消除奴隶制残余影响的斗争如今仍在继续。从我国这场尚未结束的反对种族歧视的战斗中汲取的教训是可以供国际社会其他成员借鉴的。……美国土著的命运和许多土著文明社会相似,他们的文化和社会均遭破坏并被取代。这些不公正行为的教训以及美国人民由此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美国历史着重记述的。”承担责任,这是一个负责的民族所能说出的话。不承担责任,一味袒护自己,自我表彰,诿过于人,这可能不会改善自我。一部历史也许是记载悲惨不幸而不是歌功颂德。
“美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成员也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美国总的说来是个移民国家。世界各地的男女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继续成群结队拥向美国,如今每年的移民已超过90万。然而,来到美国海岸的移民和到了别国的移民一样,常常受到歧视和抵制,这又加深了移民的的困境。美国社会是开放的,这就允许处于贫困和社会下层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解脱出来,有所改善。移民团体的这个过程中又深刻地丰富了美国的国民性,19世纪移民同化的“大熔炉”观念也逐步让给更广泛的多元化的观念了。在美国过去和当前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权挑战。我们不断发现新的难题,也在不断加强我们的机构解决难题的能力。”
看了这个文件,我们知道原来美国也有人权问题,美国人也批评国内的人权状况。人权改善无止境。人权观念必然包含对自己族内的不公正的批评。宇航员在浩渺太空看到的肯定不是清晰的万里长城,而是人类故乡地球在荒冷寂然的宇宙中孤独地飞驰,因而萌生人类一家的感觉。要使我们这个家园美好起来,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最近也看到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央有关部门要求检查违反人权的情况。这是我们机体越来越健全的表现。也许我们中国还没有面临外国移民涌入。但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而遭到歧视虐待,这个人权问题也已受到舆论和法律的关注。打工一族的人权,类似于少数族裔在美国大熔炉中的处境。我们的央视“今日说法”常常以案例说明维护人权的重要性。我们的司法制度越来越敢于同违反人权的行为作斗争。相信,我们的人权改善这个过程会越来越宽广。
4. 日本对外贸易的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哪些
一项完整的贸易政策应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手段。
从对外贸易政策的内部构成看应包括三个层次:
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
这是根据本国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本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本国的资源、产业结构等情况,制定的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对外贸易基本政策。
2、对外贸易国别(或地区)政策
这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及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本国与不同国别(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关系,分别制定的适应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
3、对外贸易具体政策,又称进出口商品政策
这是在对外贸易总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商品在国内外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分别制定的适用于不同产业或不同类别商品的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反映本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在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内部,一般存在着若干不同的利益集团。在一定时期,某一集团在政治上占上风,则该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就反映这个集团的利益和意志,主要为这个集团服务。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常在此问题上发生争吵。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是由该国的立法机构进行。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由其议会直接通过贸易法案,或由议会授权总统或政府制订 、颁布有关的法令或规章,如进出口商品关税的提高或降低、进出口商品的限额、是否实行许可证制、商品检验规章以及与外国签订贸易协定等。↕
对外贸易政策在制定以前,立法机构一般要征询各大企业集团的意见。大企业主也必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通过其组织──企业主协会或商会向立法机构提出建议,施加影响。
在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和贯彻方面,国家一般设立一系列专门机构,按照对外贸易政策的规定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管理。如在政府中设立外贸部或商业部作为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地点设立海关作为进出口商品的通道,对商品进行监督查验、征收关税、查禁走私;设立进出口银行,从金融上支持商品的进出口,发放出口信贷、办理国际支付结算;设立商品检验局和卫生检疫机构,从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卫生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把关。
5. 绿色壁垒的内容具体有哪些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又称为环保壁垒、生态壁垒或环境贸易措施等。
绿色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或对正常环保并无必要的贸易障碍。
绿色壁垒通常是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借口,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要求,且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等公开立法为依据,具有表象上的合理性。绿色壁垒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不好适应和应对。
具体的更详细的内容 可以去网络看看
6. 我国古代国际私法的萌芽有何特点
中国国际私法的历史
1、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史
(1)古代中国国际私法立法遗迹
早在公元六七世纪,唐朝法律(永徽律)中便制定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冲突规范。《永徽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相犯,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国际私法的规定。但沿袭到宋代以后,直到明清时期,绝对属地主义的法律思想得到了发展。国际私法发展受到阻碍。
(2)近代中国国际私法的畸型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计多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在一些不平等条约中,虽有类似法律适用的规定,其目的均在于排除中国法律的适用。这一时期,中国主权丧失殆尽,就涉外案件而言,已无法律冲突可言,自然就没有调整法律冲突的国际私法。
但是,中国人民一直在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时代剧变的情势下,西方冲突法学说顺应时代的需要被引进了中国。1918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法律适用条例》。尽管它是抄袭德、日国际私法的产物,但与同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私法单行法相比,它是条文最丰富、内容最详尽的立法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的国际私法立法。但由于其脱离中国实际,结果仅仅形同虚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立法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凡在中国发生的法律关系或诉讼基本上按中国法处理,创造1959年中苏领事条约中有一条冲突规范外,直到1979年在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中,再也找不到其他类似规定。国际私法的国内立法则完全是片空白。
1978年改革开放后,涉外民事关系迅速发展,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就国内立法而言,其内容涉及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法律适用规范、国际民事诉讼程序和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有关规定主要包含在《民法通则》、《涉外经济合同法》、《继承法》、《海商法》、《公司法》、《票据法》、《民用航空法》、《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等法律之中
7. 中国的法律何时完善
法律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善,这不是社会体制与国别所决定的,而是由法律的本身性质所注定。
比如,法律不可避免的具有滞后性,不可能随时容纳社会的变迁;语言限制性,使其表达不可能达到完全的清楚与理解上的一致;还有人的思维与社会心理认知的变化,大多数正义与个别正义之间的必然矛盾等等都使法律本身完善是无法做到的。
但可以做到的是法律工作的素质不断的提高与完善。
从某种程度上,一个社会律师与法官的素养与地位决定了该社会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
随着法律工作者的教育程度与素质以及整个社会对法律的认同与尊重度的提升,中国的法律也在逐步的走向完善,虽然遥远但在进步。这需要全社会对公平与正义的信仰来推动。
8. 有哪些像《无线电法国别研究》一样可以让人冷不丁误会
断句为:无线电法,国别研究。
本书研究了美国、英国加拿大、芬兰、丹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无线电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无线电法立法和执法情况。
总结了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立法经验和管理模式,以期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发达国家经验,在我国今后无线电法立法工作中准确把握立法定位、体系结构和框架内容,为我国无线电法立法工作提供借鉴。
无线电频谱是关系到国防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很多国家都通过制定法律确立无线电频谱管理的原则、规则和机制。
我国现行无线电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制定于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法律位阶较低,条文明显滞后。我国急需制定一部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迅速推进技术攀升、全面指导并规范各行业、各部门无线电事业协调发展的《无线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