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立法
㈠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 |
㈡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什么意思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就是说立法并不难,难得是有法必依,依照所立的法办事,听别人的话也不难,难得是依照别人的话办事。
㈢ 天下之事因循则一事可为;奋然为之,矣为必难,这句话出自哪里
(明)归有光《奉熊分司水利集并论今年水灾事宜书》:“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
㈣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行"表达的是有法必依还是执法必严
有法必依。
㈤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这句话出自哪里意思是什么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这句话出自明朝张居正的版《张居正奏疏集》。
原文:”为政之权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
译文:公正和清廉是从政的要领;俭朴和勤劳是持家的方法,天下的事情,制定法令并不困难,难的是认真切实地贯彻执行;听取群众意见也不算难,难的是让群众的意见实际生效。
张居正一生倡奉变法,尊崇实学,以救时治国为己任,故其为文注重“直写胸臆”,
力求有“闳衍深沉之思”。
(5)天下之事立法扩展阅读:
《张居正奏疏集》收録原《张文忠公全集》中的奏疏,并从散见于明代以来的诸多文献中辑佚,特别是从《万历起居注》中辑録了一百〇七篇奏疏。
本书通过核实《万历起居注》、《明实録》等文献,确定各篇奏疏成书时间,于疑难字词、人名地名、典章制度等,作简明注释。
《张居正奏疏集》可谓张居正三十余年从政最重要的实録,既有深邃的政治见解,也体现了其倡奉变法、救时治国的政治抱负,更彰显了大明第一首辅“纪纲修明,功在社稷”的巨大政治功业。
㈥ 有一句文言文,忘了出自哪里,大意是:有法律,但没有让法律可以得以执行之法
是否是明朝张居正的“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天下的事,立法不难,难的是法律的施行;听劝谏不难,难的是劝谏有效果。
㈦ 请解释下出处和意思呗,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
意思是:天下的事情,制定法令并不困难,难的是认真切实地贯彻执行;听取群众意见也不算难,难的是让群众的意见实际生救。
出处: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的《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原文: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考成法中考是考察,考核的意思,成是成效的意思,所以考成法顾名思义就是考察成效的法则。“张居正这里借“考成”二字以明其法之要旨。
作为有经验的政冶家张居正,他深知有法必依的重要性和实行当中的困难。他前后当国十年,其时军政败坏,财政破产,危机严重。他在全国范围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政府财政有所改善,但因为政令难于完全贯彻,他的改革受阻,不能全部生效。
(7)天下之事立法扩展阅读:
万历元年(1573年)六月,张居正上疏“请随时考成”,十一月,庚辰,立章奏考成法,等候神宗皇帝批复,很快圣旨回复:“这所奏,都依议行。”考成法于此时正式生效了。张居正挤倒了高拱,成为内阁首辅,于是一项有利于提高官员办事效率为主要内容的法令出台了。
明朝自武宗以后政治就比较腐败,先有宦官刘瑾乱政,嘉靖中期之后又是内阁浑斗,纷争不断,严嵩父子专权。这些都严重的削弱了国家的实力,同时也破坏了明王朝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官吏办事更是欺上瞒下。
对此为此早在隆庆四年他曾上疏强调“扫无用之词,求躬行之实效。”但当时他位微言轻,没能引起朝廷的足够重视。张居正当权之后立即针对这一吏治不行,官员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进行了整饬,其中一项主要措施就是推行考成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张居正奏疏集
㈧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治必行.在哪一页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的意思是国家的事,制定法律规章版政策并不权难,难的是有法必遵,难的是听到之后去遵守。法律能不能贯彻实施,能不能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的古训是说一个国家只有严格执法,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国家才能治理整顿好,才能兴旺繁荣。否则,如果法律松驰,无法执行,则国家一定会有动乱,国力也会越来越衰弱。
㈨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是什么意思
这是张居正上疏明神宗实行考成法时提到的。意思是国家的事,制定法律规章政策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遵;听人说话不难,难的是听到之后去遵守。 在张居正看来,国家的法律政策已经够多的了,明朝之所以乱,不在于没有法规,而是没人认真去遵守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