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德之
❶ 天师道的经典
天师道是中国道教的创始教团,其核心经典是道教共同崇奉的《道德经》,很多经典其实也就是道教的经典。
但如果单论天师道这一派别的独门经典的话?我认为主要有如下三部:
以下摘录中国道教首部全景式历史传记——《创道记》的相关内容总结如下。此书现正在网络阅读首发连载网页链接,需要了解道教的很值得看一看!
一、老祖天师张陵的教学讲义、后由系师张鲁辑录为《老子想尔注》。
这是《道德经》最早的神学版本。原本早已散失,《隋书·经籍志》和新、旧《唐书》都未记载,《道藏》中也没收进去。清末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古本典籍中,有《老子道经想尔注》残本,全本共五百八十行。注与经文连写,字体不分大小,章次不分,过章不另起一行。据考证,它是六朝钞本。此残卷在一九零五年失窃,现收藏在大不列颠博物馆,编号为斯氏(斯坦因)六八二五。该残卷始自《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终至第三十章“无欲以静,天地自止(正)”,大致反映了《想尔注》的基本思想内容,是研究早期道教思想的珍贵资料。该经在写法上有两大突出之处。一是用删、增、改字的方法,对《老子》原文进行一些有意修改,以树立自己的意思。如《老子》第十六章原文是“公乃王,王乃大”,而在《想尔注》中,将“王”改为“生”,认为“能行道公正,故常生”。改变文字以便说明其长生之,。这类例子在《想尔注》中甚多。另一写法,就是通过注释,将哲学著作《道德经》改造成真正的道教经典。将《道德经》中作为哲学范畴的“道”人格化,神格化、解释为第一人称的“吾”、“我”,使抽象的“道”具体为有欲有言,有喜怒哀乐,对人有教导、遣使、诫禁、主人生死,赏善惩恶,镇邪制顽的人格神。《想尔注》将“道”等同于“一”,认为: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化,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今布道诫教人,守诫不违,即为守一矣;不行其诫,即为夫一也。”这样,道或一,既是宇宙本源,又是太上老君,哲学家老子就成为五斗米道所信奉的神。
二、四十三代张宇初天师撰著的《道门十规》。
此书作者列述了十方面的规范,涉及到道教的教义与教制、教规等有现实意义的根本体制问题。其内容:一曰道教源流,强调老君为道教宗源,申明道法源流。二曰道门经篆,强调以《元始度人上品》为诸经之首;“灵宝”说经以《定观》、《内观》为要;“太上”立要以《道德》为规。三曰坐圜守静,强调以静定为内炼之要,人道之本。四曰斋法行持,强调务必斋明盛服,法己清心,精思默存,斋戒以通神明。五曰道法传诸,强调法源为一,不论教派、师传、得法多少,行持之士应以戒行为先,晨夕修持不怠。其后,还以另五条列述了关于住持领袖、云水参访、立观度人、金谷钱粮、宫观修葺等项属于宫观体制的规则。此道书,乃是当时作者以道教领袖的身份,针对实际道教状况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对道教义理、道观管理体制所提出的整体规范条例。反映了明代道教史实和拓展趋向。是研究道教义理与体制的重要资料。明《道藏》正一部“楹”字号收载。
三、五十四代张继宗天师撰著的《崆峒问答》。
他在卷帙浩繁的经籍书文中精选重点,以通俗的语言和问答的方式集于一册,编撰为《崆峒问答》并流传至今。由编辑体例上来说,《崆峒问答》的言辞表达设计得就像是一个外行人在问,一个道教宗师在答。一问一答间,让人对道教内涵、神仙体系、经典文集和神学思想产生初浅的了解和深究的兴趣。特别针对于初入道者,或是需要寻找终极简要答案的道门中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珍贵的工具书。现观《崆峒问答》共计328问及答,其问内容庞杂多端,涉及简明绚灿,而又包罗万象的道教内涵。对于一位初入道者,或者是需要初步了解道教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必读典籍。
除以上三部核心经典外,天师道还有如《天坛玉格》等很多其他经典。
这些经典有些记载于《正统道藏》,有些散落民间,但其中最重要的独门经文内容都可以在《创道记》原本中读到。
❷ 天师钟馗之慧剑问情
http://hi..com/luraaa/blog/item/5c6ce8ed8471fb2a63d09f40.html
天师钟馗之慧剑问情《天师钟馗》讲述的是钟馗(唐朝时中国陕西西安户县石井镇终南山阿姑泉钟馗故里欢乐谷人)和结义兄弟柳含烟、王富曲3人在人间降妖除魔、惩恶扬善的传奇故事。全剧分为“美丽之罪”、“血色鸳鸯”、“青蛇有泪”、“人鱼痴恋”、“慧剑问情”、“钟馗嫁妹”等六个单元。钟馗由TVB一哥欧阳震华主演,曾宝仪、霍思燕、张嘉倪、许还幻、姚芊羽、严宽、蒲巴甲、周一围、冯绍峰、袁文康等均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 《天师钟馗》用魔幻式的艺术手法表现美丽的爱情、美好的人性和永恒的真情,并借古讽今,批判现实社会中的丑陋现象,彰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道德观念,歌颂人世间的真善美。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深刻的主题。如《美丽之罪》单元要告诉观众的就是,美丽并不是罪,重要的是拥有这副美貌的人的心;《青蛇有泪》单元让观众从小青流下的第一滴眼泪中尝到爱的味道,真爱不是自私占有,而是成全;《慧剑问情》单元更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最好诠释;《血色鸳鸯》则让观众体会为了爱人牺牲自我的伟大情怀;《人鱼痴恋》彰显了只要有爱,一切皆有可能的真理;《钟馗嫁妹》更是让观众明白如何是兄弟义、兄妹情,感受亲情的可贵……
❸ 中国古代道家四大天师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故事
中国古代道家“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为玉皇大帝通明宫的四位尊神。
一、张道陵张天师:本名张陵,道教称其为祖天师,于东汉末年创立道教,一说为张良的八世孙。张道陵出生之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旦。从小聪明颖慧,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
成年后相貌奇异,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二角。通四书五经,晓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曾入太学,博学诸经。
后归隐山中修习长生不老之术,云游于名川大山之间寻求修真之道。据说三年练丹而成,服后返老还童,继续求道,治蜀地鬼、魔,但因杀鬼太多而未成仙。
后游历诸山,修道谢罪,大功告成,被太上老君接引上天拜元始天尊,令其重返人间,劝化尚未悟道者,遂降临人间演法,治鬼,成为驱鬼避邪的天师。后来大道功成,升天成神,是为张天师。独创天师道。
二、葛玄葛天师:为三国时期的方士,传说随左慈学道,修炼道法道术,得道家典籍相传常服饵术,长于治病,行符敕鬼,善于神变。
传说葛玄在江西阁皂山修道,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后其感动太上老君,传葛玄以真经,使其成为了道教灵宝派的祖师。有一说其功行圆满后,被东华帝君收录入仙籍。
三、萨守坚萨天师:又称萨真人,为民间信仰的仙,宋代著名道士,号全阳子,萨守坚初习医,因误用药物伤致人命,于是弃医访道。
传说为南华人(今山东东明),收王灵官为徒,在明代供奉萨守坚的道观香火盛极一时。于陕西路遇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林灵素及龙虎山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张继先,三师当时匿名各授一法与萨守坚,一为咒枣术,一为扇疾术,一为雷法,萨守坚依法行之皆验。
萨守坚后用咒枣为民治病救命;用雷法灭邪除妖、祈晴祷雨;用五明降鬼扇使人得命复生。得法后苦心修炼,尽获神霄大法诸阶秘诀。著有《雷说》、《续风雨雷电说》、《内天罡诀法》,主张诚心正意,以神合神,千变万化。
四、许逊许天师:晋代人,号旌阳。在南宋时被晋明道奉为祖师。少年时拜大洞真君吴猛为师,受三清之法,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更喜欢神仙修炼之事。
传说其打猎时射中一母鹿,而母鹿死前不顾一切地舔小鹿,许逊难过之际有所感悟,折弓而修道。二十四岁时迁旌阳县令,从政期间公正廉明,以德服人,人们称其为许旌阳。
后天下大乱,弃官而走,遇上圣真人传授太上灵宝净明法,有斩邪擒妖之道法,收服江西蛟精,除却水患。奉许逊为净明教派之祖。后来道教将其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3)天师道德之扩展阅读:
道家思想:
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代,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始源於黄帝,集大成於老子,发扬於张道陵天师,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书法、美术、体育、史学、商业、军事等等影响极为深远。
❹ 道教有五大宗分法和四大派分法以及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是根据什么
最早是张道陵开创的正一盟威道,张角太平道稍晚于张道陵的正一盟威道,两个是一前一后,还有灵宝派和上清派,都是出自于正一盟威道,葛玄的葛家道,早为天师家道,魏夫人为正一盟威道教祭酒,所以正一几乎与神盟约的这些教派,都是与正一盟威道教扯不开关系,天下道教出正一,当然,指的是正一一系,后来的全真崛起,用佛教的法仪,重开道脉,于传统正一道教建立不同的入教方式(传戒,传度),其实全真教是丹派里面的少阳丹道的北宗,后来加入了金丹派,即少阳丹道的南宗,后来又发展处东宗和西宗,其他还有文始丹道(以张三丰传下法脉为主,说张三丰是全真的肯定没研究他们的丹法同异),在明朝以后,朱元璋将天下道教分为全真和正一,所以天下道门,要么是全真,要么是正一,全真的怎么说呢?天下道门龙门半,现在最盛的莫过于全真龙门派,这是全真七派里面最大的一个宗派,为丘处机所创,因为丘处机大罗天仙状元的功名,所以几乎全真拨职,都要在龙门底下,所以又大了,其实全真不能称之为全真,应该称之为混元,全真是混元宗坛,但他们并没有以宗坛命名,正一的则是三山四坛八派之说,三山当然是龙虎山龙虎玄坛(这里要说龙虎玄坛,和万法宗坛的提法不同,若单论全真正一这样来说,则是混元宗坛与万法宗坛),茅山上清宗坛,阁皂山灵宝宗坛,四坛加上西山净明宗坛,接下来四派是神霄,清微,天心,玉堂四派,加起来为八派,这就是三山四坛八派,这是都有宗坛之分的,若是要以法脉细分,仅仅就茅山上,就有一百多个法脉,这还是正统道家法脉,不算一些流落民间的茅山民间法脉,那样算起来是极为恐怖的。
五大宗分法现在已经不提了,那个时候五大宗的分法和现在的全真正一分法差不多,至于分八派的依据是什么?当然是教理教义,法脉理论上出现不同见解方才分派,比如说最早的三山分派,上清派是天师道流入江南以后,文人改造成的一个教派,更加注重个人内修,比如说早期的天师道以《黄庭外景经》为修炼经法,上清道则是以《黄庭内景经》为经法修炼,《内景经》的修炼是以《外景经》来作为一个基础的,灵宝派的斋法则是天下所有道教道派所学习的一个榜样,后来的净明以许逊天师为祖,确立八宝,以忠孝行道,神霄清微等四派以雷法为分,神霄的雷法和清微的雷法用起来也不能说一样,但是你说他们没关系吗?神霄从净明出,现在用的字辈还是净明的字辈,清微拜的祖师是紫虚元君,就是茅山上清的魏夫人,同属一脉,大概分法,就是如此了。
❺ 张天师和太上老君的关系是什么
师徒关系。
按《史记》记载,老子为周代史官,构建了独特的道论,创建了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被后世奉为道祖。这是历史上的老子。
老子《道德经》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方针和大量修行导引的内容。汉代形成了兼具政治理想和修身治身之说的黄老学,并在朝野产生巨大影响力。黄老学除了作为政治理念之外,还兼具某些宗教意蕴。
譬如《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中记载光武帝之子楚王刘英的事迹,称“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又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可见此时黄老学已经是具有宗教功能的学说。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已经出现了对于老子的神格化。
“三清”中的道德天尊
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的三位尊神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道德天尊,全称“太清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后,相传居住大罗天上太清仙境。
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都有道德天尊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均设有道德天尊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❻ 道家的四大天师都有谁所说的“三宝”,“三宝”又是什么!
道家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的时候 ,经常成为那一时期的国教,在道教史上出现了许多传奇人物,现在就给大家认识一下道家的四大天师与三宝。
在我国的道教史上,出现了许多的人物,他们惊艳绝伦,而现在的道教也在提倡休养生息,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给了人们一个方向,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许多人愿意在终南山修行的原因,它给了人们另一个方向,一个不同于别的教的方向。所以,我们要了解道教,去学习它的精华,给紧张的生活增加一丝的清凉。
❼ 天师代表什么
天师道 张陵于汉代顺帝安元年(142)在鹤鸣山声称受太上老君之命,封为天师之位,得新出“正一盟威之道”,创立天师道。天师道创立是中国道教创立之始,天师道为张陵教团自称,因其传正一盟威之道,故后来亦名正一道。张陵本人为太学生,于汉安帝延光四年(125)始学道,为黄老道徒。黄老道奉事太上老君,习老子五千文、黄帝九鼎丹法、长生术等,又传《太平经》。张陵于汉顺帝朝带领弟子入蜀,创立天师道。当时四川盛行巫鬼道,由巫觋为魔王统领鬼兵,以巫术装神弄鬼聚敛财物,欺诳百姓。张陵的天师道,是传播《太平经》的黄老道异端教团,又结合了四川民俗进行了改造。他以符水为人疗病,传行气、导引、房中术等长生术布道,用太学里学官“祭酒”的名号设置道官,以太上老君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经典,以三官手书劝道民悔过,修道铺路,轮番供应米绢、器物、纸笔、樵薪、什物等。张陵的天师道在蜀中盛传,受到当地巫鬼道的抵抗,但张陵以道法降服八部鬼帅、六大魔王,迫使巫觋归顺天师道,不敢与天师道争道民。张陵制定禁科戒律,崇祀太上老君和太清玄元之神,禁祀淫邪之鬼,他以清约治民,不但救民疾病,又断绝淫祀淫盗,整饬社会风气,深得民心。天师道在蜀中扎根,迫使巫觋改换门庭,当了天师道的祭酒、道民。连“俗好巫鬼”的少数民族也纷纷信奉天师道。张陵于桓帝永寿三年(157)去世,其子张衡行其道。张衡高风清节,闭门修道,教团无甚发展。张衡于灵帝光和二年(179)年正月去世后,巫鬼道复兴。巴郡巫人张修篡夺了教权,将天师道和当地巫鬼道结合,道民称鬼卒,道官称鬼吏,教令称奸令,简化了布道手续和道资,一律收米五斗,故亦被称为鬼道、米巫、米贼。张修的道团迅速扩大,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秋七月,组成号称“五斗米师”的道民军队,攻夺郡县,呼应了中原太平道的黄巾起义。益州牧刘焉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入蜀,镇压了蜀中的黄巾军,收编了张修的五斗米师,封张修为别部司马。当时汉室大衰,群雄并起,刘焉亦有异志,借口“米贼断道,不得复道”,不向朝廷纳贡。张衡之妻以道术养生,有少容,往来刘焉家布道。刘焉悦其姿色,遂任命其子张鲁为督义司马,令其与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张鲁与张修掩杀苏固后,断绝斜谷,复袭杀张修,利用其祖、父两代的威信,夺回了教权。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立,因张鲁不顺,遂杀其母及弟。张鲁于是自立于汉中,朝廷力不能征,遂拜主为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张鲁利用军政权力在巴蜀建立了一个道王国,划分为二十四治为政教合一的教区。他沿袭张修的一些旧章法,又作了增饰,仍称天师道。张鲁教团仍有收五斗米的教规,尊其祖张陵为天师,父张衡为嗣师,自号“师君”。平学道者,初仍按张修鬼道习惯称“鬼卒”,受道已信才按张陵教规称“祭酒”,以治头、大祭酒统帅道民,以三张为师,以《老子想尔注》教化道民,还实行建义舍、宽刑、禁杀、收租米、编户著籍等教规。张鲁的教团保持了张陵的黄老信仰,是张陵天师道和张修鬼道的结合体,但比张修教团提高一个层次,比张陵教团更适合四川民情。张鲁教团自称天师道,社会上俗称为五斗米道,或仍称为鬼道。张鲁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年降曹,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候,诸子皆封列候,率道民北迁,次年亡,葬邺城。张鲁道团北迁后,信徒遍及全国,许多豪门士族纷纷入道,天师道教名始显,五斗米道之号遂不用。南北朝时,北朝寇谦之和南朝陆修静分别对天师道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成熟的教会式宫观道教。天师之名,来源于《太平经》。《隶续》载汉末米巫祭酒张普题字碑已自称“天师道”,但社会上对三张教团多称为“五斗米道”。《晋书·郗鉴传》称郗鉴“奉天师道”,《晋书·何充传》亦称何昙“奉天师道”,说明魏晋时史家对除对孙恩、卢循等民间天师有米道之称外,已承认了天师道的教名。据说张鲁之弟张卫因不肯降曹而战死,张卫之第四子张盛夫妻沿江入吴,定居江西龙虎山修道,传至唐末,渐渐发展成为龙虎山天师道团,宋代受朝廷囗封,称正一道。《张天师世家》载张鲁子孙传龙虎山道团事,唐宋以前世系于正史无征,有待考证。 北天师道 天师道派系之一。南北朝时,北方天师道组织涣散,科仪废弛,民间道教起义不继。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太上老君授以天师之位,赐予《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令其宣布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和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以服食闭炼。至明元帝泰常八年(423),寇谦之又称李普文降临嵩岳,授他《录图真经》六十余卷,以辅佐北方太平真君,劾召鬼神,传授弟子。寇谦之改革传统道教。其一,以“礼”为标准,按照忠孝原则,反对利用天师道犯上作乱,并对道民以李弘、刘举称号进行的“叛逆”行为大加指责。其二,按照儒家唯贤的原则署立道官祭酒,废除祭酒道官私署治职的作法的世袭旧制,改革三张祖孙世袭天师之位的传统。其三,取消蜀土宅治之号,不再沿用。其四,废除三张时期的租米钱税制度和男女合气之术,道民只岁交纸三十张,笔一管,墨一锭,以供治表救度之用。又用儒家伦理道德标准增订道教戒律和斋仪。寇谦之改革天师道的举措,获得北魏太武帝的支持,“于是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魏书·释老志》)经冠谦之改革后的北方天师道,学术界称之为北天师道或新天师道。 南天师道 天师道派系之一。在北魏嵩山道士冠谦之改革北方天师道后,刘宋道士陆修静也对南天师道进行了改革和整顿。针对南方天师道组织涣散,科律废弛的情况,他提出一系列整顿天师道的办法,即整顿过去的二十四治,健全“三会日”制度和“宅箓”制度,以及严格执行道官论功升迁制度等,从而加强和完善道教组织。与此同时,他还充实和完善道教的科仪规戒。他依据灵宝斋法及上清斋法等,制定道教斋仪,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的斋醮规仪,如九等斋十二法的斋醮系统。他把上清斋法视为上品,次为灵宝、三皇斋,将天师道的传统斋法列为下品,并对金箓、黄箓、明真、三元、八节、自然等斋法的具体仪式予以详细说明。使道教斋醮仪式初具完整体系,成为道教斋醮仪范的奠基人。所撰《三洞经书目录》,为中国道教史上第一部目录学著作,具有开创意义。以后道经之编目与《道藏》之分类,皆以其“三洞”分类法为基本原则。陆修静对道教的整顿和改革,扩大了道教的影响,使道教在南方得到进一步发展,统治者亦日益宠信道教。经陆修静改革后的南方道教,学术界称之为南天师道。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遂渐合流,元代均称正一道。
❽ 道教历史1800年,却只有4个天师,他们有资格吗
中国人都听说过张、葛、许、萨四大天师,这四个人被道教尊为四大天师,被后世所推崇。那么在道教诞生的1800年中这四个人凭什么当上四大天师名列众神之首?
张天师灭“妖鬼”,一统诸家道教始
张道陵是汉初三杰张良的第八世孙,身为一位喜爱修炼的“半仙”后代,张道陵不出意料的在成年后也选择了方士这个职业。在那个年代巴蜀地区淫祀遍地,百姓蒙昧常常被巫婆神汉骗得无隔夜之粮。
张天师出世第一件事就是对外宣传受太上老君敕令带弟子王长、赵升前往巴蜀平定“妖鬼”。以几个人的力量对抗一个地区的信仰是几乎不可能的,但张天师却有如神助般完成了这个奇迹,不但彻底消灭巴蜀地区的“妖鬼信仰”,还让巴蜀地区百姓相信他是太上老君使者。
之后张天师凭借巴蜀地区百姓的信仰,又整合先秦以来的黄老思想推出正一盟威之道,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统一的宗教信仰,其影响至今依然不绝。只要你是中国人,无论你是否信仰道教,道教的宗教思想和行事准则都影响着你的一言一行。
所以张道陵之所以位列四大天师之首,主要是因为他统一了先秦之前中国混乱的宗教信仰,并在基础上推出符合国人的思想道德的统一性宗教。这对中国文明意识形态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葛天师承前启后,“封神榜”初现世
葛玄是晋朝人士,有书记载他是三国时著名道士“左慈”的弟子,曾修习《太清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金液丹经》等道经。他是天师张道陵后道教又一个标志性人物。
在世界民族史上,很多人信仰神,但中国只信仰:奉献,这这片土地每个被神话铭记的人都有着对中华民族不一样的奉献。四大天师之所以被道教“封神”,都是因为他们或是在意识层面、或是在行为准则上为国人做出奉献或表率。
❾ 道家称天师和真人有什么区别,还有那些称呼孰高孰低
天师:意思即是说天之师者,懂得天地间规律法则的人(然而我们都知道天就是天,没有老师,有的只是传道者,一个能洞悉天的人)。
真人:真正的觉悟者,是一种思想上的觉悟。
天师,从意思上看,更多的是道教的产物而非出自道家,因为懂得天地之间的规律法则,所以装神哪弄鬼偏偏人也是方便,比如求雨炼丹画符这些能力,也许初衷是以天地之法则规律帮助大众,但是最后误入歧途成了装神弄鬼。而现在科技的发展,学习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些规律,所以天师这一称呼已经永远成为了历史。
真人,道家的产物,只有真正的觉悟者才能称得上真人,所以留传下来的大多都是思想方面的东西,比如老子和道德经。真人是思想上的顿悟,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是外界对某个人的尊称,而是某个人表现出来的思想水平已经达到了那个程度。
❿ 道教四大天师指的是哪四位
“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为玉皇大帝通明宫的四位尊神。道教四大天师
他于东汉末年创立道教,正一真人据说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清微仙谱》、《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传》传其为汉留候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丰邑(今江苏省徐州丰县)人。其父张翳,字太顺,曾客居于天目山。其母一夜梦见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后,于建武(25-56年)甲午上元(正月十五日)生陵。生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旦。张道陵从小聪明颖慧,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