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加强依法治企

加强依法治企

发布时间: 2022-03-18 20:36:47

① 严格依法治企的举措

法律分析:健全完善、执行到位的规章制度是依法治企的核心,也是企业实行法治管理的重要手段。把法律、党纪、规章制度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定边界、立规则、划红线,使各项活动在制度的框架内规范运行。所以 要完善规章制度,促进依法治企,举措包括以下三点:

1、把常用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梳理出来,把有关要求修编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中,并通过流程、表单固化下来,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规范。

2、引导党员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能以规矩为准绳,逐步形成按制度、按程序、按原则办事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诚信做人、规矩做事的企业文化。

3、坚持执规必严、犯规必惩、违规必究,让规矩真正成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带电的高压线。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二条 要完善规章制度,促进依法治企:

(一)把常用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梳理出来,把有关要求修编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中,并通过流程、表单固化下来,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规范。

(二)引导党员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能以规矩为准绳,逐步形成按制度、按程序、按原则办事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诚信做人、规矩做事的企业文化。

(三)坚持执规必严、犯规必惩、违规必究,让规矩真正成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带电的高压线。

② 如何推进依法治企,提升管理水平

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提升依法治企执行力
二、坚持依法决策,夯实依法治企基础
三、抓住“关键少数”,全面推进依法治企
四、实现“德”与“法”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法治开磷”能力

③ 推进依法治企,有什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依法治企是好的事情,但是依法治企不能仅仅限于喊口号上面。再好的制度必回须付诸实答践才能体现好的价值。首先是企业的领导者明白依法治企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起到带头作用。在者是,应道组织相关部门在全企业中进行法制教育。是企业全部人员深切学习法律,只有达到全部人员知法、懂法、依法才能起到依法治企的作用。

④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推进依法治企

要看你工作内容了,如果是做财务的,就谈谈如何遵守税法,严格纳税;如果是做安全保卫工作,就是如何做好法制综合管理,加强对职工的法制教育,提升职工知法守法意识。

⑤ 如何在新常态下全面依法从严治企

结合法律法规辨识做好制度建设
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是依法治企的基础,是企业实行法制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公司注重机制管理,用制度规范行动,依法定制,依法治企,不断健全企业法制化管理体系。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辨识力度,结合法律法规辨识的结果规范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合法性,通过制定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强化内部管理、堵塞经营漏洞,从制度上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流程及授权手册,规范业务流程及领导干部的权利,形成依制度办事,以法规治企的办事原则;其次,该公司加大对制度落实情况检查,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结合环境、职业安全卫生、女工特别劳动保护规定等相关法律规定,不断开展制度创新,及时对业务范围内制度进行立、改、废,严格管理,规范了企业动作、规避了经营风险,为公司各项制度提供了依据,营造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良好局面。
依法治企与生产经营相结合
有了制度就应该将制度应用到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大力开展依法治企,把企业的各项动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对改进企业管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司一是以市场为先导,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规范管理程序,转变管理方式,转换经营机制,对外签署的合同,需先经过法务审核再签字,一切都按规定程序进行,分清责任,维护利益;二是对大宗物资采购和工程项目建设一律实行招标;三是规范民主管理程序,实行厂务公开。一方面定期召开职代会,汇报工作、通报情况、讨论审议发展规划及重大改革事项、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适时召开有管理人员、技术骨干、退休职工等人员参加的厂情发布公会,分析形势,听取意见,扩大知情权,形成共识,推进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促进发展。
依法治企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
各级管理者是企业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依法治企概念具体到企业管理之中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治企的能力,是加快国有企业依法治企的一个关键环节。公司把握依法治企的内涵,把学法和用法很好地结合起来,一是健全完善决策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三重一大”事项的主要范围,加强决策管理,统一决策标准,规范决策行为;二是完善事前论证机制,决策前要进行经济、技术和法律论证;三是加大决策责任追究力度,建立依法从严治企工作问责制,强化对公司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部署的贯彻落实和督查督办;四是充分发挥工会民主监督的作用,为公司依法治企奠定了基础。
依法治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特别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法治文化建设。公司积极推动以法治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以法治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企业文化竞争力,企业的长久、高效发展就有了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结合“六五普法”活动,开展了多项法律教育宣传、调查等以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为内容的演讲、征文,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了法律学习的浓厚氛围。提高员工法律意识的教育宣传工作中,要求“分类指导、分别要求、学用结合、突出方法”,分层次分岗位,对主要领导、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员工等对象进行重点培训,结合部门实际进行学习,并且在“百日普法”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学法、用法、依法治企和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依法治企与维护职工权益相结合
员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人,是依法治企的载体。公司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全力维护员工的利益,严格执行、认真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女职工特别劳动规定》等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了劳动合同签订制度,并对各基层部门对集体合同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每年为员工进行全身体检,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年年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对生病职工进行慰问;加大了对职工权利的宣传,设置了举报投诉箱等,使员工在权益受到危害时,有地投诉,有人接待、处理,有力地维护了职工的权益,增强了职工学法、守法的积极性。
在依法治企的新常态下,公司加强依法治企与企业管理的结合,营造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良好局面,使依法治企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⑥ 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企 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依法来治企就是依照国家法律源法规来治理企业,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
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依法治企的基础. 依法治企是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依法治企是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举措,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科学管理、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争创一流企业、实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依法治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方向,是现代企业进入市场的保护伞。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从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到职工都应当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处理企业在改革、改制等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涉法事务。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走依法治企之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坚持走依法治企之路。

⑦ 现代企业加强依法治理的意义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主体,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在较为具体的层面,现代企业制度大体可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
2、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3、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
4、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5、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时,可通过破产、被兼并等方式寻求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我们的现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忽视法律问题,忽视对法律思想、法律逻辑的借鉴意义。即使那些标榜已经经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公司,可以说制度化建设还是很差的,很多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现代企业的管理,特别是民营企业管理,借鉴法律思维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现代企业已经有了很多制度,甚至一些大公司的各项制度都能编成几本书那么多。但我想说的是,这些成书的现代企业并不是企业制度化、规范化的标志,也可以说这些成书的制度质量并不是很高,甚至很多是流于形式的。综观这些现代企业的制度,可以说多出自秘书之手或出自各个部门,制度之间缺乏有机的整合,对于企业的整体战略体现并不是很不充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下,我暂举几例,让大家看看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制度,老板个人的单方任性很强,在权利与义务分配上缺乏制衡
法律制定的目的就是通过合理设定权利义务来规范人的行为。可我们的企业的制度,是由老板的个人的单方任性所决定的,在权利义务规范上是非常缺失的,制度的设定很多地方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很多地方是不合理的,企业的规章制度,缺乏必要的合理和慎重。这在现代企业,特别是私有企业优为突出。
二、企业规章制度忽视法律法规
有的企业老板认为,只要是企业定的条条框框,员工就得遵照执行,就得服从。因此。在有的企业规章制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违规、违法,甚至侵犯职工基本权利的条款。其实,企业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基础之上,除了诸如劳动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之外,一个直接的法律依据就是企业章程。从股东权利的行使到董事会的责任制度;从财务规章到生产规章,都应该是企业章程的具体化。但在实践中,较少有人从法律的角度去研究和把握企业章程,并把它作为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的基础。这往往直接导致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时的随意性。个别有限责任公司,甚至在具体的规章制度中竟然将企业章程中股东会议、董事会的职权,都归于总经理,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先进性名存实亡。
三、、建立和完善以“章程”为基础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和法律事务管理制度体系
实行制度化管理,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是推行依法治企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要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根据法律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起草好企业的章程。章程被称为企业的“宪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定企业的宗旨、权利义务、组织机构、各类人员的权利与责任等内容的最基本的规章制度,是实行制度化管理的基础。现在,我们许多企业和公司对章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为了应付工商注册而按照工商局提供的统一格式而编制,千篇一律,根本没有起到章程应有的作用。其次,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企业的合同、资产、财务、生产经营、采购、担保、安全生产、人事管理等基本管理制度,使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法治”代替“人治”。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方面的规章制度体系,包括重大合同审查会签制度、授权委托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咨询制度、重大决策法律意见书制度、重大法律事项联合审议制度、企业涉外文字材料审查把关制度、法律事项督办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与市场竞争、企业管理息息相关,对规范企业行为、保护企业利益有至关重要作用。此外,在有了规章制度以后,还要细化各项管理工作和各项法律事务工作的管理和处置程序,并纳入日程考核管理,使规章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只有建立好完整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才能在企业管理中做到有法可依,才能真正把依法治企工作落到实处。
四、缺乏法律的三权分立和公司的治理结构
虽然我们现代企业的治理在借鉴西方国家的宪法,借鉴了现代公司的基本匡架,也可以说民营企业的老板就是公司的总统,总经理就是总理和首相,股东会犹如议会、人大,监事会就象法院。但在公司内,对于公司章程,普遍认为公司章程就是办理营业执照时不经意填写的,就是在履行个手续而已,有谁认识到它的公司宪法地位的?对于股东协议,说穿了也就是调整股东权益的基本文件。因此多数人在合作开公司的时候,特别是遇见股东争议时,对股东协议和公司章程的执行是毛病百出,歧义遍横,各说各理,从而导致章程和协议失去了其实际的法律意义,为此而打官司的并不是少数。原因是什么?缺乏法律的三权分立和公司的治理结构合理设置。
三、对合同的实际意义缺乏重视
生意人的合同,实际就是生意人之间的法律,可以说财富的一半是合同。企业的利益,大多数是通过合同实现的。但我们企业对于合同的管理,是多么的忽视!可以说,现在的企业,多数的公司经营合同是由业务人员定的,普遍存在下列几个方面问题:A、合同的质量不高,不严谨、挂一漏万,B、普遍认为公司的合同管理制度没那么重要,不需要如此的严格执行,C、在执行合同中,普遍存在不能意识到合同的法律意义,一个电话、两个传真,就改变了原定交货方式等等。而这一切,对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却是优为重要的。
四、缺乏法律证据意识
法律讲究证据,但现在很多企业,文件是分散保管的,有的分散在部门,有的甚至分散在办事人员手里。结果是,用到的时候却找不到。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的证据,是发生纠纷和打官司才要用,却不知道,在内部奖惩个员工时,证据同样很重要,凭权势压人算不了本事,员工也不容易服气的。考试大收集
诸如上述几类,我认为,在企业管理中,我们不但需要法律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将法律思维贯彻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角落,贯彻到企业的决策、管理、激励、监管、执行、裁处等方面,并使之规范化、程序化,只有规范企业的各种岗位设置、岗位职责、流程设计,才能真正视为现在企业。
五、不重视法律工作
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国内法制环境的不完备、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我国企业的法律工作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许多企业领导人对依法治企的认识程度还不够,缺乏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依法治企的自觉性不强。
(2)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工作仍处于一种被动的、应付法律事务的状态,而不是主动地预防、规划、应对。
(3)企业不能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如对合作方的资信状况、履约能力了解得不够深,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不审查被担保方的主体资格、偿债能力而盲目担保;发生纠纷后不及时依法主张权利,造成经济损失等等。
(4)甚至有许多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法不依、违法经营的状况。
企业法律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法律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予以研究解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改革和经济发展。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多,企业法律工作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和面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加强企业法律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外部市场环境对企业的要求。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企业是市场中的一员,而且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都应该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法律来调整和规范。因此,市场经济对企业的首要要求就是按照市场规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参与市场竞争,依法维护自身的利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为自己生存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要做到内部管理有序、高效,就必须摒弃过去那种“人治”现象,积极推行依法治企。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包括企业与职工的关系,都必须按照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来调整和规范。
第三,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保障。世贸组织在过去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为世贸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多边经贸协定和协议。世贸组织规则是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开展国际经贸合作与竞争的基本“游戏规则”。这就要求广大企业更自觉、更严格地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局面,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新的经济纠纷和法律问题。面对市场经济转型和加入WTO的挑战,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依靠法律来规避风险。

⑧ 如何认识新安全生产法对推动依法治企依法治安的作用

新安全生产法对推动依法治企依法治安的作用的认识:
一、确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
新法提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近一年来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对于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正确处理重大险情和事故应急救援中是“保财产”还是“保生命”,具有重大意义。为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明确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新法坚持将安全发展写入了总则,使安全生产的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二、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新法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十二字”方针,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主体任务和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安全第一”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取发展和效益。“预防为主”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综合治理”要求运用行政、经济、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监督各个方面的作用。新法明确要求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机制,进一步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是根本,职工参与是基础,政府监管是关键,行业自律是发展方向,社会监督是实现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目标的保障。
三、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是根本,新法把明确安全责任、发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作出四个方面的重要规定:
1.明确委托依法设立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然由本单位负责。
2.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
3.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的七项职责。四是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
四、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新法把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完善了事故隐患和应急救援机制建设:
1.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并向从业人员通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2.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3.对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行为,设定了严格的行政处罚。
4.赋予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对拒不执行执法决定,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现实危险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可以采取停电、停供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决定。
5.国家建立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救援信息系统,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参与事故抢救的部门和单位要服从统一指挥,根据事故救援的需要组织采取告知、警戒、疏散等措施。
五、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在传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基础上,根据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借鉴国外现代先进安全管理思想,形成的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基层工程、也是综合工程、包括安全生产的目的和任务、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安全投入、安全设备管理、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重大危险源管理等十三项内容。近年来,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工贸行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新法在总则部分明确提出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这必将对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六、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制度
新法确立了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并从两个方面加以推进:
1.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三是建立注册安全工程师按专业分类管理制度,授权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新法除了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监管力度,鼓励从业人员参与外,还增加了市场机制方面的规定。
1.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的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作用,同时,还规定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
2.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事故预防、第三人赔付(事故单位从业人员以外的人员)、应急救援方面的作用。
3.发挥行业协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新法规定有关协会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培训等服务,发挥自律作用,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八、加大责任追究和行政处罚力度
第一,规定了事故行政处罚和终身行业禁入。将行政法规的规定上升为法律规定,按照两个责任主体、四个事故等级,设立了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八项罚款处罚条文;大幅提高对事故责任单位的罚款金额,一般事故罚款20万元至50万元。较大事故罚款50万元至100万元。重大事故罚款100万元至500万元。特别重大事故罚款500万元至1000万元。特别重大事故的情节特别严重的,罚款1000万元至2000万元;进一步明确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第二,加大罚款处罚力度,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规模等实际,新法维持罚款下限基本不变、将罚款上限提高了2至5倍,并且大多数罚则不再将限期整改作为前置条件,反映了“打非治违”、“重典治乱”的现实需要,强化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震慑力,也有利于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能。
第三,建立了严重违法行为公告和通报制度,要求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信息。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告,并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

⑨ 如何对待“依法治企”

宏观把握 立足操作

贯彻“依法从严治企”思想,抓好制度建设是前提。企业制度建设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还应以开放的思路把握企业外部的大环境与条件,即宏观把握。

宏观把握,意义不在于解决具体制度问题,而在于解决制度建设“指导思想”层面的问题。制度的生命在于“可操作性”,因此,制度建设要立足企业实际,突出针对性。制度的制定要体现本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要求,努力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绝不可做表面文章。同时,制度要切合企业实际,是非界定明晰,便于“对号入座”,不可大而化之,含糊其辞。总之,把握宏观,立足操作,才能有效推进制度建设。

刚柔相济 思圆行方

依法从严治企,必须突出一个“严”字。规章制度本身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实施过程中需坚持严肃性和原则性,这些都体现了制度的“刚性”。但从实施规章制度的目的和效果出发,制度的实施方法又有辩证的柔性色彩。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若缺乏刚性,则成了“橡皮框子”,难成“规矩”,完全丧失其规范和约束功能。规章制度对员工不仅是规范和约束,也是一种引导,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和氛围。

因此,在制度实施方法上就应当体现适度的柔性。如:对从严治企理念及各项制度,应当在员工中进行深入有效地宣传引导,让员工看到其对企业对自身的好处,赢得认同与支持。对违章者,在按章处罚的同时,应当有客观公正的态度、耐心地疏导员工。这些都是有效解决矛盾,防止刚性反弹、矛盾激化的必要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建设中,坚持“思圆行方”的原则,即谋划制度时,对其合理性、有效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要思考周密,并注意实施方法,体现“圆”的柔性。对于经思考成熟形成的制度,则应坚决实施,体现“方”的刚性。简言之,要刚柔相济,突出刚性。

合法合理 突出合法

从严治企,要求依法管理。企业管理中的“法”,狭义的是指在企业管理中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广义的是指企业依法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在管理实践中,以广义理解居多,其实质意义在于贯彻“法治”的管理理念。在从严治企过程中,制定和实施制度,常常会涉及合法与合理的问题。企业管理中的合法与合理,本质上应当是统一的,但在实际操作上,有时又表现为一对矛盾,所以常有“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之说。

那么,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一矛盾呢?

企业的“法”,本身应当是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下,从企业的实际和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出发,并经法定程序而制定形成的,体现和保护的应当是企业与员工的整体利益。因此,管理上“合法”的要求,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是绝对的。

“合理”则是相对的。实践中,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相对于“法”而言,“理”往往表现为局部的、个别的和特殊的,具有局限性。一个企业的制度建设,追求的效果应当是整体的“合理”,体现的是对企业所有成员公平公正的原则。所以,个别“合理”的要求,通常应让位于满足整体“合理”的要求。一个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秩序,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运作,必须坚决贯彻“依法管理”的思想。

严格管理 严中求“公”

在从严治企中,要真正体现“严”与“公”,首先是企业领导者要做到严字当头、敢于负责。

在严字当头与敢于负责的关系上,首先要突出“敢”。没有“敢”,就无从谈“严”。对国企领导干部而言,“敢”字精神,是党性原则的要求,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更是求“严”求“公”的前提和保证。

实践中,员工对“从严治理”,常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会受到制度的合理程度、“执法”公正程度及对制度的功利评价等影响。在员工法治观念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员工追求公平公正的愿望十分强烈,常有“不怕严格,就怕不公”的心理。因此,企业领导者抓从严治企,当以身作则,既要坚持原则求“严”,又要客观公正求“公”。否则,搞无原则的“灵活”与宽容,或凭个人好恶搞多重标准,就难以实施严管,最终只会葬送管理。

⑩ 如何实施六权治本推动依法治企

“推进‘六权治本’,在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上取得新成效。我们要在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大力治标的同时,在治本上加大力度。要围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努力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六权治本’的内涵,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统筹落实‘六权治本’要求,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热点内容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4 08:18:38 浏览:443
社区法律咨询活动范文 发布:2025-01-24 07:57:17 浏览:532
老子道德经拼音版 发布:2025-01-24 07:08:55 浏览:209
用道德管理 发布:2025-01-24 07:06:54 浏览:617
中国司法医学鉴定中心 发布:2025-01-24 06:56:57 浏览:829
体检车法规 发布:2025-01-24 06:32:45 浏览:539
有关海丝条例的内容 发布:2025-01-24 05:25:51 浏览:408
妇产科院内感染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24 05:07:39 浏览:479
民法典8章 发布:2025-01-24 03:55:07 浏览:252
劳动合同法实习生 发布:2025-01-24 03:28:47 浏览: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