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轮廓
⑴ 最伟大的人是老子!地球上的人都要记牢点!!!
你这有点太轮廓太全面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它的优秀人才,比如伦理教育是孔子是圣人,他是伟大的,比如在战术上,孙子是最伟大的,所以说,伟大的人很多,不止老子一个
⑵ 我国的哪些成语反映出了老子的修身思想
本文选取了十个源自《道德经》的成语,这些成语概括了老子修身思想的轮廓。理解了这些成语,就基本理解了老子的修身思想。
1,上善若水
这个成语源自《道德经》第七章,意思是上等德的人就是像水那样。
道德经
10,功成不居
这个成语源自《道德经》第三章,指事情做成之后,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事情做成以后,不与别人争夺功劳,是具有高道德的表现。
在老子的修身思想中,知足是根本的一条。能对现状感到满足,就能做好修身。
⑶ 《道德经》之外有《西升经》还有《妙真经》,都是老子写的吗
《道德经》乃是老子五千文,众所周知,但是其他的这些经书呢?是不是他写的呢?
一、《西升经》
《西升经》,全称《老子西升经》。
对尹喜训诫的部分则多属上卷,经教色彩也较为浓厚,撰作时参考了《西升经》和鸠摩罗什译《法华经》。而《妙真经》的得名与"真一"相关,为后来道教重玄学和《升玄内教经》"真一"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
所以恐怕说《妙真经》也不是老子所书,但同样,这些经典的文都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也可以说是老子的思想遗产吧。
⑷ 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其中"无"字代表着世界刚刚形成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没有。天地宇宙都是空荡荡的,而这个时候慢慢的形成了一些生物,世界慢慢变得丰富起来,这个就是后来一切的开始。
而其中的"有"字就代表着世界刚刚形成的时候,天地初开。宇宙里出现了非常多的植物和生物,慢慢的进化演变。 一代繁衍一代,最后形成了多样化的世界。
所以说通过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对这句话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 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追溯宇宙的形成。并且还形成了比较超脱的见解,而这句话就是老子通过许多的思考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而这句话也成为了一句经典名言,告诉我们,世界就是通过不断的繁衍进化,从有到无的一个繁复的过程。
⑸ 道家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那么“道”是什么
关于“道”,中国道家将其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本和依据,有时候为了具体议论,也作“规律”或者“自然”解读。但毋庸置疑的是,道家之“道”的内涵绝不仅限于“规律”或者“自然”,而是比“规律”或“自然”范畴更大存在,道家之“道”蕴含整个宇宙,道家先哲老庄则是倾尽一生都在“体道”。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⑹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什么意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意思是:"宏大的内方正(形象)一般看容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
出自《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
(6)道德经轮廓扩展阅读:
《老子》在此处列举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五种现象来说明道的无为境界。即最白的好像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没有音声,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
《老子》认为音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为的自然的音乐;一类是世俗的非自然的音乐。无为的自然的音乐为道的音乐,符合道的特征,是一切人为音乐之本,无所不在,无所不容。它是最美的,又是无声的,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人为的音乐虽然是动听的,但这种有声之乐的美是世俗的、暂时的,会“令人耳聋”,所以不宜提倡。
参考资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网络
⑺ 老子的简笔画
A:选择角度、显示结构特点:
形体结构是绘画最基本的要素,各种物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构成因素,结构形势及比例关系,平面化的简笔划,表现2维的平面结构比较简便。但要表现立体结构的物体形象,因主要只表现一个面的图形,写生时应选择能充分显示对象结构特点的角度和视向,使这些特点能突出地呈献于平面图形之中。
a、正视图:
电视机的荧光屏、收录机的录放音座和按键、照相机的镜头、书橱、冰箱的门框。这些体现结构特点的构成因素都安置在物体的正面。房屋除屋顶外,体现不同建筑风格的柱、廊、门窗及其它饰物也大都在正面。这些物体的正视图能显示它的不同观点的结构特点。
b、侧视图:
脊椎动物由一要脊连接头尾,横贯胸廓和骨盆、四肢分别与肩带和骨盆衔接支撑全身,各种动物因不同的生存方式和运动方式而形成的结构比例与形态的差异。从侧面看十分明显,同样,各种车辆的外部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车头、车厢和车轮,画出其横式侧视图,能全面显示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c、俯视图:
炉灶、餐具、书本、田径场等物体的结构特点所在的面朝上,画出它们的俯视图易于辨识。
d、周视图:
球体的外轮廓在任何角度都呈圆形,圆柱体和圆椎体在轴线垂直于地面的状态中,各种角度也会呈现出大抵一致的视觉形态。灯笼、笔筒、手电筒、杯、碗、盆等物,也分别由球体、圆柱体和圆椎体构成,画这些物体一般不必选择角度。如果它们被横置或斜置,即轴线不垂直于地面,则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透视变化,应取轴线平行于画面的角度
⑻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是什么意思
《酷说老子》第一章(21)宫本武藏:顶尖高手的心态,就是三个字!
《道德经》第一章【第四句】: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因此,要常从“无欲中去观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欲”中去体察“道”的端倪。)
1、
这一句的断句,同样存在争议。
一学界主流断句为: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二学界非主流断句为: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2、
我依旧支持非主流,为什么呢?因为有两个证据。
证据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本为:
“恒无欲也,恒有欲也。”
证据⑵,还是从文法来看第一种断句:
“欲”字同样没有存活的意义,可以直接推出午门斩首。
因为老子完全可以写成:
故常无,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徼。
所以老子的本意是:
“常无欲,常有欲。”
那么, 这是在表达什么呢?
3、
十七世纪时,日本有一位少年为了替父亲报仇,苦练剑法十几年,终于学成。于是他正式老师宫本武藏辞行,下山之前,他本来想听一听老师最后的指点。结果——宫本武藏什么都没教!只嘱咐了一句话:”
明天决斗之前你要看一下地面,如果能看见蚂蚁,你就必胜!①
这个少年百思不得其解,但是第二天决斗之前,他还是照做了。最后,他果然成功地打败了前来决斗的剑客,报了杀父之仇。更诡异的是,这场胜利要比他想象中赢得更轻松。
那么请问,这个少年为什么能赢?
4、
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僧人名叫法达,七岁出家,喜欢读《法华经》(妙法莲花经),坚持了几十年,诵了三千多遍。
要知道,《法华经》全文二十八品,一共八万余字,这相当于现代人读三千部书的体量。但是尽管如此,法达内心里也知道自己并没有开悟。后来他听说禅宗的第六代宗师——慧能——在广东,于是从老家江西出发,风尘仆仆地前去参见。
到了之后,本来想请六祖慧能开示,没想到六祖不识字,也没读过《法华经》。法达只好当场背诵,结果刚背完第二品,六祖突然说:
“打住!不必念了,我已经懂了!”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法达诵经几十年不开悟,六祖却一听就懂,两人的差别在哪里呢?
5、
某天,在一家大型商场里,突然出现了两类人:
一类胡子拉碴,穿着打补丁的蓝色工装;
一类则衣冠楚楚,穿着笔挺又精致的西装。
这两类人都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
当着另一些顾客的面,把一件商品悄悄藏进自己的口袋里。
因为弟子十年苦练,一心报仇,武艺肯定没有问题,但这种情绪化的心态——绝对不合格。
宫本武藏的弟子跟念《法华经》的法达一样,以为念经诵的只是文字,以为决斗比的只是武艺。其实错了!这只是初级阶段的功课,等一个人的文字或者武艺上升到真正纯熟境界的时候,心态——就成了最核心的影响因素。
一个报仇心切、欲念太强的人有两大缺点:
第一,对自己预期太高,哪怕发挥正常也会不满意,容易心浮气躁,发挥失常。
第二,对敌人的感情太强烈,会通过眼神或者脸上的表情传递给对方,这等于是出卖了自己的攻击意图。
所以,无论是比拼什么技艺,只要是同等水平的人,谁能保持平常心,谁就获胜!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寂寂无名的宫本武藏能打败名满天下的佐佐木小次郎的根本原因。日本历史学家都公认:
如果单论剑道和武艺,佐佐木小次郎绝不可能输!
那宫本武藏是怎么赢的?没错,用心理战。
宫本武藏在决斗的当天故意迟到,本来两人约好的早上八点决战,结果宫本故意拖到快中午才姗姗而来,让小次郎的心情一直处在焦虑和急躁之中。④
决斗时,小次郎怒不可遏,一心求胜,想速战速决,结果漏出了破绽,最后被宫本武藏斩杀。
11、
说到底,佐佐木小次郎是输在心态,输给了自己。或许,这是注定的。因为他们两人对于剑道的理念有根本性的差别。
小次郎认为“剑即一切”,所以关注的是剑本身,专注于修炼千变万化的剑术;而宫本则认为“一切皆剑”,所以每次决斗之前都会提前了解场地,包括风向的大小、地面的湿干、光线的明暗等等,甚至包括心情的好与坏,骄傲与自卑,这一切在宫本武藏的眼里都是“剑道”,都是剑的一部分。
所谓“握剑而起,心必如常,勿有起伏。“我执”与“傲慢”乃是剑士之大忌。”⑤所以宫本武藏才会让弟子在决斗之前观察地上的蚂蚁,其目的可不是为了让弟子学习什么生物规律,而是有很深的用意:
一是想让弟子在决斗之前,暂时跳出报仇心切的急躁情绪,去寻找蚂蚁,欣赏大自然,祛除“我执”与“傲慢”,保持一颗平常心;二是想让弟子在寻找蚂蚁的过程中,顺便到决斗场地周围游走一圈,从而发现环境中可利用的地方,辅助作战。
事实证明,这个弟子有着不错的悟性,最后果然赢得了胜利,没错,这本质上是“无欲”的胜利。只有无欲,才能发现道之玄妙。有欲,只会干扰你的透视世界本质的能力。
所以老子才会说: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参考资料】:
1、木幕正夫《宫本武藏》
2、《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
3、列纳德•蒙洛迪诺《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9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4、吉川英治《宫本武藏:剑与禅•园明之卷•鱼歌水心》
5、宫本武藏《五轮书•水之卷》
作者: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⑼ 大象无形中的象是什么意思
大象无形
释义:不要过分的主张,要兼容百态。意思就是不要显刻意,不要过专分的主张,要兼容百态。属
拼音:dà xiàng wú xíng
出处: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说到"道"的至高至极境界时,引用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
意思是:"最白的东西好象是污浊的,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
(9)道德经轮廓扩展阅读
“大象无形”的近义词:上德不德
拼音:shàng dé bù dé
释义:形容很有德行的人,不自夸其德。
出处:春秋战国·老子《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很有德行的人,不自夸其德,是因为有德行,没有德行的人自夸有德行,是没有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