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治国
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道德经》第几章
修身齐家,治国平抄天下,这个是大学里袭面的内容。是儒家四书五经中大学的篇目。他告诉你,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修身,因为至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而修身要以修心为本。所以这是儒家经典大学里面的内容跟道德经没有关系,但这也是修行道德性的一个基础,如果你能够真正地去修心的话,那么到一定的程度,你是可以看得懂道德经的。
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道德经里面的内容。
Ⅱ 《金刚经》抄袭万经之王《道德经》
您好!请问您的根据是什么?对此我想引用罗大伦博士的观点:《道德经》专和《金刚经》的属核心思想是一样,都讲放空自己和利益众生(无我利他),对宇宙根源的讲述也异曲同工。但我认为这是英雄所见略同,不存在“抄袭”。因为除了“文字相”和“名相”之外,两经还是有区别的(水平不够不敢详述)...
虽然从民族感情上看道家相对佛家更“本土”,但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把儒释道合而为一了,对不对?此回答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Ⅲ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也,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也,”
利用自己的智谋来治理国家,将会是国家的盗贼,不用自己的智谋治理国家则是国家的福气。
道德经里面讲的基本上就是无为而治,取其自然,然后利用自然的状态这才是最好的。
Ⅳ 道德经真的是只讲治国的政治书吗
不是,道德经就是一本奇书,还像是写给自己的一样
所以 政治家看到治国内,阴谋家看到阴谋,兵家容看到兵法
不同的经验的人,会有不同的收获
可惜我不会古文
要不然我就不看翻译
因为翻译是以别人的经验进行翻译的
所以马云不看翻译版的道德经
所以那些名家才会夸道德经
Ⅳ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对治国有什么主张
作者认为治国治军要道、德、仁、义、礼兼而用之,统治者要谦柔角晦,专对人民要“慈”,属如此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王真还认为对战争要有准备,注重为止战而备兵,反对麻痹轻敌;对战争的到来要有预见性,以“戢兵于未动之际,息战于不争之前”。在战略上以不欲求欲,以不为求为,以迂求直,以损求益,以柔克刚,以无事取天下。认为非胜非难,持胜难;要持胜,君主就要有道,善于自为卑小,常示寡弱,而不可为强梁于天下。
Ⅵ 道德经·以正治国的出处
《以正治国》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道德经》,又称回《道德真经》、《答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Ⅶ 道德经中有关治国思想的表述有哪些
2013年1月5日 - 而且,老子的治国思想非常超前,与西方近代政治理念往往...第一,关于老子其人和《道德经》的版本问题 老子这个...《道德经》里面那些看起来像是纯哲学的
Ⅷ 老子的道德经,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关于无为而治的治国 管理 做人
老子的无抄为治国的思想,是老子辩证思想的治国上的具体的体现,在道德经第十八章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大道被荒废了,才有提倡仁义的必要,所以仁义 智慧 孝慈 忠诚出现的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这证明天下并不太平,所以作为统治者,要遵循老子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原则,有时不能政令多变,应顺其自然,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人性本来就是善良的。统治者不去干预的太多,天下就会太平了
Ⅸ 《道德经》:为什么要“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治理国家必须推行正直、诚信的教化,因为治理国家的重点在于教化人心,所以基本国策必须回坚持正道,才能答国泰民安。正直、诚信的教化是引导人心向善的,是弘扬正气的,是凝聚民心的,所以才能把国家从根本上治理好。
用兵是特殊的情况,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国家暴力行为。用兵的目的在于取得胜利,《孙子兵法》上说:“兵贵胜,不贵久。”。战场上是只求胜利而不择手段的,为了胜利可以牺牲别的一切——战场不是讲究正道、滥施仁义的地方。所以战争的精华在于出“奇”制胜。
“奇”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兵法上讲究“以正合,以奇胜”,意思就是用兵的统帅要懂得战争的基本规则,但又不能拘泥于那些规则。既要会布下堂堂之阵,又要善于奇变横生。战争是讲究斗“智”和斗“力”的。
Ⅹ 老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
思想: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
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误解了此处自然的意思。
(10)道德经治国扩展阅读:
影响: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
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