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联合国绩效审计立法

联合国绩效审计立法

发布时间: 2022-03-19 19:36:11

㈠ 为什么说绩效审计是当今政府审计的主流

传统的政府审计目的在于查错防弊,落脚点是政府行为的合法性,而绩效审计的目的则是评价被审计部门或机构有效利用公共资源的情况,落脚点是政府的责任上,并藉此寻找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运行绩效的途径。与目的相适应,审计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向立法机构提供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绩效的保证,另一方面要促进政府部门改进管理,以提高绩效水平。为实现审计目标,需要被审计机构对于审计工作的认同和接纳,在不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前提下,审计人员在调查阶段的各个环节,会公开自己的工作,多层次、多方面的与人磋商,表现出同受审核机构互动互助的过程。

㈡ 什么是绩效审计

政府绩效管理,从一定意义上是机关效能建设,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公民满意为标准,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基本导向,包括对政府部门事前、事中、事后行为的监督评价。而绩效审计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政府及各隶属部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及评价,它是对政府部门事中、事后经济行为的监督评价,能及时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政府科学管理、提高绩效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特征

政府绩效审计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审计活动,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1、审查范围的广泛性。绩效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含义比较广泛,它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而且包括其他使用公共资金的单位。由于政府部门的业务活动及对各种资源的运用,操作起来具有很广的辐射面,故而审计时需同时涉及诸多单位。因此,绩效审计的对象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还有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等;应用范围也宽广得多,既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也包括其他非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它除了通常的政府机构财政收支和公共工程审计之外,还包括对政府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必要的审查。

2、审计标准的多样性。绩效审计往往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或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非盈利机构业务活动的绩效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衡量可运用价值指标,而社会效益难以从数量上概括,需运用定性标准。这就需要考虑分析各个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审计过程的延续性。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绩效,有些可以马上体现出来,有些业务活动的绩效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特别是公共工程项目,尤其是有些公共投入,如治理生态失衡,难以在短期内见到可以数字描述的效益。因此,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只对当期业务活动的直接绩效进行审查,难以在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来全面评价其绩效。所以要进行追踪审计,即对业务活动的滞后性效益进行审查。

4、审计方法的多样性。审计内容的变化性决定了审计方法的灵活性。政府绩效审计不仅采用传统的、通用的财务审计的方法(如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等),而且更多的是采用分析法、系统论、论证法、评价法,有的甚至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审计对象、目标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审计方案,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

5、审计结论的建设性。政府绩效审计已扩展到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它通过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的“经济”和“有效”程度,揭示影响绩效高低的问题所在,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建议,指出进一步提高绩效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建设性作用尤为突出。审计的全过程始终着眼于指出问题所在、挖掘潜力这一中心,着眼于提高效率和增强效果。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意义与作用

开展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升政府管理绩效的重要举措。

1、开展绩效审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审计制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中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保证政治经济制度的正常运转,促进政治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政府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型政府要求其公共物质资财和人力资源的配置、消耗都必须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府部门和机构工作效率的高低、为人民服务责任履行的好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建立完善有效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有利于广大人民对公共收支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有效的监督,提高人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2、开展绩效审计是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的需要。实施绩效审计可以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从政府开支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角度来衡量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配置与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而这些内容直接反映了政府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政府公务员是否负责,能力与责任是否匹配,是否存在贪污、浪费问题,从而可以从源头上发现和揭露腐败现象,以促进党风和政风的好转,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同时开展政府绩效审计能够揭示由于个别政府部门工作不力,而导致决策不当,错误决策、盲目决策、轻率决策,以至于出现违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脱离客观实际,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开展绩效审计是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确保国家职能正常发挥的需要。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要求我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源。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在我国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有利于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财政支出的控制,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这样我国财政支出一方面可以维持国家职能部门自身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从而确保国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职能的正常发挥。

三、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

然而,我国绩效审计还只是刚刚起步,要真正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体系,尚需相当一段时期的探索和尝试,不仅要在整个政府审计界注入绩效审计观,还应在理论上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给以充实和澄清。目前,在我国开展绩效审计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观念较落后。由于在我国审计界,对绩效审计的认知还局限于一个比较小的范围,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只是对这个名词有一些初步印象,至于它的实际内容是什么、具体该如何操作,还知之甚少。从目前仅有的一些文献资料来看,大多数还停留在对国外有关情况的介绍。甚至有些人认为,绩效审计是西方国家的产物,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现有的审计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再去搞这种花俏的东西,似乎意义不大。加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旧的观念被打破,新的观念尚未树立;社会上存在着不良的道德风气,审计的社会地位与其所发挥的职能不相称;财政、经济活动透明度不高;法制的不完善导致假账盛行;许多预算支出单位的负责人责任心不强、观念陈旧、对审计工作不甚了解甚至有抵触心理。这些因素无一不影响着绩效审计的发展。

2、政府体制不够顺。虽然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化,许多机构仍在大范围大力度的配置社会资源;缺乏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政府办事效率低下;政府部门的职权交叉,管理效率低下;政务活动的公开透明度不高;另外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存在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作为绩效审计主体的政府审计机关也存在同样缺陷,而在更深层次上制约和影响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3、公共财政不健全。我国的公共财政体系尚不完善,政府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仍然存在,人们对公共财政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实践中存在偏差。随着公共受托责任观念的不断增强,公众对政府审计的要求不再只停留于对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上面,他们更关心的是财政支出的效果。但是公共财政体制不完善,将使得政府审计对财政收支的效果性审计力度不够,重点仍集中在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上面,这也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4、审计范围较窄。目前,在我国政府审计实务中,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审计并不太多,主要表现在:(1)对于主要的公共部门也即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专项资金,现在还很少开展绩效审计。(2)国有企业是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最早的领域,但最近一些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得以改革和完善,注重企业绩效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自觉行为,这些企业的绩效似乎已不再是政府审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有向内部审计倾斜的趋势。(3)财政是公共资金的最初源头,目前的财政审计把主要力量放在真实和合法上,出去的资金只要符合规定的开支渠道、对方也确实收到就可以了,至于资金是否用于原定的目标、其效用如何,则往往不太深究。(4)随着政府采购工作的兴起,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审计已经开展了好几年,目前主要关注的仍是真实、合法和合规,对于整个采购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考虑不多。

5、审计标准缺乏。1999年以后,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制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企业效绩评价标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等,为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规范企业效绩评价行为、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对于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既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也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准则性质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导致政府绩效审计难以深入。

6、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我国现有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1)审计师实务知识较多,而理论基础薄弱。目前的审计人员普遍缺乏公共管理、行政法规、财政财务和现代审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对政府管理知识不甚了解。(2)对传统审计技术较熟悉,而对现代审计技术较陌生。(3)现场作业经验丰富,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部分人员的政策理解水平、业务技能较低。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

四、促进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

绩效审计的观念在我国政府审计工作中已经初见端倪,而且已经具备了开展绩效审计的条件,已经到了非开展不可的程度。但是,我们不能以原有的工作定式和知识结构来勾勒绩效审计,而应在新的审计环境和现代技术方法的平台上构造绩效审计。具体地说,笔者认为应突出以下对策:

1、加强审计宣传,树立绩效审计观念。绩效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的主流,并非是因为发达国家开展的多,我们才得出这样的结论,而是客观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审计机关审计使命所决定的。尽管在我国开展绩效审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不能让这些困难束缚人们的思想,羁绊人们前进的步伐。只有破除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这样不论从政府角度、还是从审计工作人员或理论研究者角度来讲,都会加强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视,审计工作的实施也会更具成效。加强政府绩效审计宣传是树立绩效审计观念的方式之一,绩效审计的宣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领导在重要工作会议上提出、开展专业培训班、通过媒体宣传等,通过宣传,让绩效审计的理念深入人心。

2、深化我国政府体制改革。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关系,优化政府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府部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有利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经济,促进政府审计由纯粹的监督机制向完善的公共财产激励约束机制转变,从而解决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问题。政府部门效率的提高可以促使其致力于公共财产效益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改良,进而也会更加重视审计部门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效益性、效率性的审计。这样,政府绩效审计也会得到深入发展。

3、完善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关键的一环,因为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有法可依。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在政府经济责任和专项资金审计中取得的绩效评价方面的经验,结合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准则,制定比较系统、操作性较强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在准则中要对绩效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基本形式等作出规定。鉴于政府绩效审计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可分门别类制定出具有各个部门特点的准则。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也是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刻不容缓的措施之一。指标的科学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绩效审计指标内容包括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和社会效益的评价。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参考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评价而定,对于社会效益的评价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性质的内容而定。由于社会效益是一个很难用定量指标来衡量的,而定性指标有时难以保证公平。因此,在制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时,可以给出一些原则性较强的定性规定。另外,针对弹性较大的、容易使公平性受到损害的项目或领域,要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再作一些补充性质的规定,来不断的完善。

4、处理好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审计人员如何处理好政府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关系,是关系到绩效审计在我国能否得到顺利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外绩效审计从某种程度上独立于传统审计。因为,国外传统审计开展的时间较早,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了一定的保证。我国则情况不同,目前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法、违规现象仍十分严重,在这种基础下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则不能脱离传统的审计。要在绩效审计实践中,克服受旧习惯和定式的制约,将绩效审计导入传统审计,使绩效审计缺乏实质的内容,跳不出传统审计的圈子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审计人员要制定好审计计划,作好审计调查。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严重不实,则不能再进行绩效审计程序而应进行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如果只发现一部分资料不实或小范围的违规,要看其是否影响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而定。

5、作好政府绩效审计的试点工作。政府绩效审计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审计的方式方法又与传统审计有很大的区别。在当前情况下不宜在所有领域全面开展绩效审计,首要是搞好试点工作。选择公共财政、投资等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对资金投入、占用较大,政策性强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等项目,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如财政支出的重点是行政管理、国家安全、政权建设等政府运转和维护国家利益领域,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领域,社会保障、民政等国家救济领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宏观经济调控等弥补市场缺陷领域。因此,可从中选出一些具有典型的行业、单位或项目进行绩效审计。加强投资领域的绩效审计刻不容缓。据审计署有关负责人介绍,1990至2003年的投资审计表明,我国的投资绩效很不明显。还出现了不少“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造成了巨额的浪费,绩效审计已经到了非搞不行的时候了。所以可将投资领域内的绩效审计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环保、公共服务设施上。

6、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与财务收支审计相比,绩效审计需要较高要求,如需掌握公共管理学、电子计算机、工程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而现有审计人员大都缺乏这方面知识。因此,应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政府绩效审计能力;考虑到现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情况,还可以借用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以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另外,要实行严格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审计工作稽查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以进一步明确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绩效。

㈢ 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怎样的

瑞典人种号称是世界上最优异的人种。。

瑞典的社会保障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

瑞典社会经济高水平发展和政治制度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瑞典社民党是瑞典长期以来的执政党,一贯采取“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公正分配,共同富裕,人人价值平等”的社会政策。以这一政策为基础,瑞典对全体国民实行普遍、全面的福利保障。瑞典的社会保障体系内容广泛、细致而繁琐,分为三个保障安排:公共保障安排、集体协议保险安排和私人协议保险安排,后两项是对公共保障安排的补充。

瑞典“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瑞典社民党政府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在消除贫富差距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为低收入家庭支起了保护伞。

瑞典有两大类低收入家庭。一类是单亲家庭。由于离婚率高,全国有15%的18岁以下儿童生活在主要由母亲维系的单亲家庭中。而瑞典妇女从事的又大多是商业零售和卫生看护等低收入工作。工资本来就不高,再由其单独维持家庭,负担自然不轻。卡琳一家就是众多单亲家庭中的一个。她与丈夫离异后同两个上小学的孩子组成单亲家庭,全家每月实际收入除了卡琳本人的税后工资,还有两个孩子的儿童补贴和住房补贴。在支付房租、饮食、服装、卫生与体育用品以及汽车等基本费用外,每月尚有一些积余。

瑞典另一类低收入家庭是养老金不高的单身老人家庭。瑞典是长寿国家,社会老龄化问题较严重。在瑞典,子女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的一切由社会负责。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克里斯蒂娜老人便是许许多多单身老人中的普通一员。她每月经济来源主要有保证养老金和住房补贴两项,支付房租、饮食、服装、卫生用品以及其他杂支之外,也有所结余。

对于这些低收入家庭来说,儿童补贴和住房补贴对维持收支平衡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卡琳一家如没有儿童补贴和住房补贴,全家基本生活将入不敷出。克里斯蒂娜老人如仅靠养老金,那连房子也住不起。不仅如此,低收入家庭还与其他家庭一样,享受着免费教育和医疗等其他一系列社会保障。

瑞典实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其最大特点就是强制性的社会化,人人都必须参加统一的社会保障系统,并能享受由国家统一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这些保障主要有六大类:一是儿童保障,每个孩子出生前后,父母可以累计享受450天补贴产假,而且每一个1岁至16岁儿童每个月都可领取到相应的儿童补贴;二是教育保障,除从小学到大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外,一到九年级学生可以在学校享受免费午餐,高中学生每个月可以领取一定数额的助学金,大学生每个月可获得助学金和低息学习贷款;三是医疗与病休保障,人们在生病期间不仅可以享受近乎免费的治疗,而且还能从病休的第二天起领取到80%的病休补贴;四是失业保障,失业者从失业的第六天起从国家得到80%的失业救济;五是住房保障,这主要是一种向低收入的有孩子家庭和低收入的退休者家庭提供的社会保障;六是养老保障,全国所有人无论有没有工作过都可以在年满65岁后领取到最低限额的养老金。“羊毛出在羊身上”,瑞典人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全是由自己所交纳的各种税费支撑起来的。据计算,瑞典人平均要拿出60%以上的收入交纳各种税费。近二十年来,为减轻税收压力和增强瑞典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瑞典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改革任重而道远。

㈣ 绩效审计主要审查和评价哪些内容

(一)存在问题。相对于西方国家绩效审计发展史,我国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在1991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在开展财务审计同时,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效益审计方面延伸”,这也是我国部门首次提出绩效审计的概念。从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开展来看,我国绩效审计发展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1. 对绩效审计的认识不到位。包括在内、审计界自身以及社会各方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有人认为绩效的评价应当由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或相关专业技术部门来评价,有人认为当前审计的重点还是在真实性和合法性上,甚至有人认为审计是依法审计,就是审计事项是不是违法,不违法就不应该做什么绩效评价等等;

  2. 2.绩效审计的独立性体现不够。绩效审计要充分评价资金的效益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但我国的绩效审计往往不能站在独立超越的立场上,对上述内容的阐述不够全面和深入,从而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进而制约了绩效审计的开展;

  3. 3.审计转型发展不快。当前审计仍处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处于查错防弊、发挥“免疫功能”的阶段上,绩效审计很难短时间成为主流;

  4. 4.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执法水平有待改进。法律监督不够给力,政务公开不够透明,真正适用于绩效审计的准则尚未建立,取得立法支持是目前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当务之急;

  5. 5.的法制理念和审计观念存在不足。对经济管理在很多方面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统一要求,令行禁止”的指导思想上,比较重视政策执行过程控制和对财经法规的遵守,不太重视绩效的管理和认责,同时,审计机关更多强调的是过程控制,坚持查错防弊,处理处罚,强调自己的执法,从而深陷在合法合规性审计上。

  6. 另外,财政预算的科学性、法制化和透明度不高,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制约了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

㈤ 相关的中外绩效审计制度

关键词」 政府财务管理系统 绩效审计制度 预算制度
一、引言 :淘金者论文范文是你生活,学习的好助手

政府财务管理系统是一个政治的开放系统。政府依据纳税人的需求与支持,通过政治系统形成政策,依据政策规划施政计划,尔后根据施政计划编制预算并据以实施,这是系统的投入;其后达成施政目标并满足纳税人的需求,这是系统的产出。该过程结束后,政府尚需依据纳税人对施政的满意程度及目标达成程度,检讨并修正其政策。上述过程中,公民纳税以维持政府施政所需,政府执行施政计划与预算,其结果是否符合经济性、效率性与效益性?公共服务产出的质量如何?亦即其预算与计划执行的绩效如何?这均需经过具有审计专业能力与超然独立地位的审计机关的监督和评价,这种监督与评价制度即为绩效审计,换言之,绩效审计在政府财务管理系统中肩负着信息反馈的功能。 淘金者论文范文中心

自DavidOsborne和TedGaebler提出“新政府运动”以来,公共部门的管理开始强调成果导向、弹性授权与责任制,政府审计的重点由传统的财务审计转向绩效审计。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开展绩效审计。2004年7月,具有83年历史的美国GeneralAccountingOffice,更名为GovernmentAc countabilityOffice,这是该组织近年来工作内容转变的结果,也充分表明了绩效审计将成为其未来工作的重心。
我国开展政府审计已有20余年,成果颇丰,但绩效审计仍处于试点阶段。近年来,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迅速,政府政务公开及其施政绩效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推行绩效审计已是现实所需。健全的绩效审计制度是提升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的必要保障。因此,本文比较、分析英国、美国以及我国绩效审计制度的变迁与特征,进而对我国现行制度体系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为推进我国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英、美绩效审计制度的变迁 :淘金者论文范文是你生活,学习的好助手

(一)英国绩效审计制度的变迁

淘金者.taojz.com

英国近代审计制度始于十九世纪的行政机关变革。1866年颁布的《国库及审计部门法》()中首次建立了公共支出问责制度。议会授权支出,行政机关将支出纪录与账簿送请审计长审核,审计长审校并撰写审计报告提交议会。该法案规定审计长及其下属必须审核政府机关的每一笔交易。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张和公共支出的膨胀,尤其是一次大战后,这种审计方法变得不现实,因此英国于1921年修正了《国库及审计部门法》,规定各政府机关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自行管理各项收支,审计长仅需对相关的交易事项实施抽样审计,并向议会报告政府的支出是否符合议会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议会及学界要求改革审计制度以适应政府角色的改变,特别是赋予审计长超然独立地位。1983年《国家审计法》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审计署(NationalAuditOffice,NAO)。NAO隶属议会下院,其主要职责一是依《国库及审计部门法》对政府机关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与鉴证,即财务审计;二是依《国家审计法》对各机关使用公有财物及政府经费作出经济性、效率性及效益性检查与评估,即绩效审计。

NAO执行绩效审计的选案标准主要考虑金额数量、是否已显现绩效不佳迹象、议会及民众关心的程度等。每年由下属业务部门提出百件左右的方案,审计长择要选出其中的五十件左右作为该年度执行绩效审计的标的。

NAO的审计报告分两阶段提出,一是先导性研究报告,先导性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是否需要实施全面绩效审计,若经评估认为需要审计,则需进一步规划审计重点及方向。二是全面审计后的正式报告。在执行绩效审计时,NAO的审计人员随时与被审单位的相关人员保持合作关系,听取对方意见。审计完毕先将审计结果的初稿送被审单位征求意见,作为撰写正式报告的参考。由于与被审单位事前及事中的充分合作,故报告提出后,受审单位对报告所提内容的接受程度较高。NAO的职责仅限于向议会提交审计报告,后续的追踪查证工作,则由各行政部门自行负责。NAO跟踪审核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向下议院公共账目委员会报告结果。(二)美国绩效审计制度的变迁

美国的财政监督制度深受英国议会对政府财政控制观念的影响。直至宪法(1787年)颁布前,政府审计事务皆由议会办理。1789年美国国会立法成立财政部,由其执行政府的财政监督权。财政部长口头或书面向国会参众两院提交审计报告,依国会指示履行职责。一次大战后,国会为提高联邦政府的财政管理效能,于1921年制定《预算与会计法》(TheBudgetandAccountingAct),成立审计总署(GeneralAccountingOffice,GAO),直属国会,自此财政部的会计检查职权划归GAO.在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下,GAO大大增强了国会制衡行政部门的能力,这也是美国审计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次大战前,GAO协助国会监督行政机关的支出情况,主要工作是审核各机关送审的凭单。在约翰·R·摩卡尔(JohnR,McCarl)担任审计长时,曾实施部分付款凭证的事前鉴证制度,但随着支出凭单大量增加,审计工作负荷过度。1950年颁布《预算与会计程序法》(TheBudgetandAccountingProce resAct)时,放弃凭单的鉴证手续,废止事前审计制度。 www.taojz.com,淘金者

1981年6月,鲍歇尔(CharlesA.Browsher)就任美国审计长,将GAO的工作目标定位于:①向国会提供更具时效性的数据;②促进GAO与国会间的沟通与联系;③加强对国防预算的审计;④强化GAO核查各联邦政府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能力;⑤加强GAO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在鲍氏的任期中,GAO两度增修政府审计准则,建立起有效的GAO与国会间的沟通制度,并将各机关年度决算的审计交由公开执业的会计师鉴证,GAO则将其工作重点转移到政府绩效审计,审计范围涉及财政赤字、国防安全、信息资源的运用、人口老龄化、波斯湾战争中武器的使用效率、改善全国医疗健康计划、全球化的挑战等。鲍氏的不懈努力将GAO推上了世界绩效审计的领袖地位。

GAO是国会四大辅助机构之一,审计任务70%以上来自国会,依据美国政府审计准则的规定,超然独立地行使其职权。与NAO类似,审计结束后,在提交正式审计报告前,GAO先将审计报告草案送受审单位征求意见,经过双方充分沟通后,再向国会提交正式的审核报告,并在正式审计报告中列明受审单位的意见,供报告使用者评断参考。GAO每年向国会提交各类审计报告多达1300多份,除少部分涉及国防机密的外,民众均可索取审计报告。审计信息的公开使审计结果得到各方的重视,这对审计功能的提升尤有帮助。

三、我国绩效审计制度的变迁

与英美两国相比,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时间较短,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淘金者.taojz.com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该阶段,国家审计机关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提出从财务审计入手,落脚到经济效益的观点。据1984年审计资料记载,当时,全国有22个省、市、自治区的270个县以上审计局,对1263个部门和被审计单位进行了试审,试审中充分考虑了经济效益问题。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1991年初,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都要确定一批大中型企业进行经常审计,既要审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又要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方面延伸,并作出适当的审计评价,推动经济效益的提高。该阶段,审计机关一方面继续实施以国有企业为主要对象的微观经济效益审计试点,另一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带有宏观经济效益审计性质的审计工作,例如全国审计机关同时开展了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共审计20000多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05815亿元,审计后对716个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提出了意见,压缩项目总投资达1285亿元。

第三阶段,本世纪至今。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财政支出迅速膨胀,政府政务公开,提升国家竞争力等等均成为我国全面开展绩效审计的驱动力。2001年审计署组织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资金审计和农村电网审计、2002年组织的重点机场审计,以及2002年深圳市审计局组织的对12家市属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大型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情况的审计等均是在此背景下实施。2003年7月,审计署制定《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

我国的绩效审计带有明显的本土特征。首先,《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条文关于“真实、合法、效益”的规定,将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揉合在一起,审计工作主要以查处和揭露国有企业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目的和内容。其次,审计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属微观经济领域的效益审计,并较多地集中在对其财务成果的分析上,对其经济活动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第三,绩效审计主要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国家审计机关尽管试验性地实施了一些绩效审计,但数量较少。第四,事后审计多,事前审计尚不多见,事中审计,即对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控制和调节也比较少。第五,尽管我国施行绩效审计已初见成效,但是,及至今日,我国的绩效审计制度体系尚不健全,如尚无类似于美国《绩效成果法》的全国性法律及相关制度,现行的《审计法》、《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也均未涉及该主题。绩效审计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已成为我国全面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提升审计质量的瓶颈。

四、完善我国绩效审计制度体系的建议

绩效审计制度是审计机关执行审计业务的规范,涉及《审计法》、《预算法》及其施行细则、各项工作指南、审计准则等。经由对各国绩效审计制度的比较,结合我国当前开展绩效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考虑近年来审计署关于绩效审计的重要举措,提出如下建议:

(一)修订《审计法》及其实施细则

我国现行的《审计法》颁布迄今已届十年,《审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均未明确提及绩效审计。然而,由于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变迁,现行的《审计法》已无法充分适应当前审计业务的需求,修订《审计法》及相关的配套法令已成为必然,因此建议:第一,将绩效审计的概念、审计内容及程序等引入《审计法》;第二,为便于监督政府新兴计划,若修法缓不济急,则可先修订《审计法》实施细则,在不违背母法规定的前提下,先就绩效审计程序与结果的处理制订完整的配套措施。

(二)制定绩效审计准则及工作指南

准则是一种权威性的规范,用于确保审计质量、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审计专业技术,使审计机关提交的审计报告能够获得社会公众的信赖与重视。推行绩效审计成功的国家均制定了绩效审计准则,如美国政府审计准则(俗称YellowBook黄皮书)的第六章为绩效审计工作准则,第七章为绩效审计报告准则。加拿大的《绩效审计工作指南》共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绩效审计的内涵,第二部分说明绩效审计的基本特性,第三部分是绩效审计的工作规范,第四部分介绍审计长公署绩效审计质量管理系统的各项重要功能。我国目前尚无绩效审计准则及工作指南,因此建议:第一,从速制订并实施绩效审计准则,系统化、规范化、具体化绩效审计的工作依据和流程;第二,汇编绩效审计案例,作为审计人员办理绩效审计的参考,以利于经验承传。 文章来源:淘金者论文范文中心

(三)统一年度预算编制与绩效审计评价口径 文章来源:淘金者论文范文中心

预算是政府施政的财务计划,预算的编制应满足绩效评估的需要。我国《预算法》尚未引入绩效预算观念,各级政府编制的年度预算普遍存在施政计划目标不明确、缺乏绩效衡量指标与方法等问题,无法评估预算执行结果是否达成预期效益,因此建议:修订《预算法》,将绩效预算观念引入《预算法》。

(四)建立决算审计报告与行政机关奖惩关联机制

决算审计报告是预算与计划执行结果的评价报告,是政府整体财务系统中的反馈信息。当前我国的决算审计报告并未与行政机关奖惩机制相关联,决算审计报告中所揭露的各项审计意见普遍未受到行政机关的重视,同一问题重复发生,因此建议:修订各级政府预算编制与执行要点,将上年度预算执行绩效列为次年度预算分配额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健全行政部门绩效评估制度及评估指标

犹如公司必须对股东负责,政府也必须对纳税人负责,善尽公共资源管理与运用的职责。美国1993年的《政府绩效成果法》规定,各机关提交预算管理部门的年度绩效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①计划绩效目标;②用客观、可量化与可评估的方式表达目标;③简要说明达成目标所需的工作过程、技术、资本、人力、信息等资源;④建立绩效指标;⑤确定计划成果与目标的对照基础;⑥说明所采用的效益评估方法。目前,我国行政机关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估制度,因此建议:第一,参照美国的做法制定绩效成果法,健全绩效评估制度;第二,由权力部门推进落实绩效评估制度,以获得行政机关的积极参与支持;第三,各行政机关绩效评估结果列入年度决算报告,以配合立法机关监督施政的需要。 文章来源:淘金者论文范文中心

(六)提高绩效审计信息的公开性和时效性

审计机关对外提交的审计报告,在时效上均有滞后性,这削弱了审计报告的参考价值,因此建议:第一,就社会各界或纳税人所关心的议题而开展的项目调查,若不涉及国家机密或商业秘密,应适时予以公开;第二,设置审计机关发言人,选择适当信息,适时对外公开;第三,精选年度绩效审计案例,通过审计网站,对外公开。

(七)构建专业咨询机制

:淘金者论文范文是你生活,学习的好助手

由于审计职能的变迁,许多先进国家的政府审计人员由过去传统的auditors的角色,演变为评估人员(evaluators)。美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逐渐走向政策评估的时代,评估联邦政府的计划是否符合经济、效率与效益原则。我国的政府审计工作亦逐渐朝此方向发展,因此审计人员除必须具备基本的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外,尚须具备其它自然与社会学科的专业知识,诸如公共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公共政策、信息管理、法律、土木、建筑等,同时对于政府施政必须要有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估政府计划执行绩效的职能。目前审计机关因受相关制度的制约,用人渠道受限,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范围过于狭隘,因此建议:审计机关可参照加拿大政府的做法,建立“审计咨询委员会”(AuditAdvisoryCommittee),提供专业与技术咨询,委员们可来自审计署及社会各界,均应是其所属领域的领导者或知名专家。
(八)维护审计机关的超然独立性

审计机关的核心价值主要在于其超然独立的立场与专业能力。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差异,审计机关在各国的地位并不相同。英国、美国属于立法型,法国属于司法型,德国和日本则属于独立型。我国国家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属于行政型,独立性较弱,审计机关开展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府的“内部审计”。审计机关负责审计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往往与政府相关,更何况审计机关的经费就源于本级财政,因此建议:第一,通过人大立法,为审计机关独立开展审计工作提供法律支持;第二,审计机关的经费由人大核定,不受政府预算的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淘金者论文范文中心

李金华,2001,《审计理论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
李香美译,1999,“英国国家审计署绩效审计指南”,《审计季刊》第19卷4期,台北:审计杂志社。

林庆隆、李枝春、郭大荣,1999,“美国绩效审计准则”,《审计季刊》第16卷3期,台北:审计杂志社。

林庆隆、李枝春、郭大荣,2002,“美国政府绩效责任制度之介绍”,《审计季刊》第21卷第1期,台北:审计杂志社。

刘家义,2004,“关于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审计研究》第6期。

刘旭涛,2003,《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和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

罗美富,2005,《英国绩效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张泰峰等,200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郑州大学出版社。

㈥ 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成立伊始就已经意识到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性,把政府绩效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审计内容,在1985年发布的《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和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及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都先后提到要进行绩效审计。但从我国目前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情况看,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财务收支审计、轻绩效审计
由于财务收支审计产生的时间比较早,理论上已比较成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去指导审计实践,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审计人员执行财务收支审计驾轻就熟;而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这就使得我国审计机关在分配审计资源时,偏重于财务收支审计。这种重财务收支审计、轻绩效审计的做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因为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公允、合法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前后期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发表审计意见。它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只能提供很粗的衡量尺度,不能提供其他情况,例如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垄断的产生等,这些情况却能使该单位在无效管理中盈利,而且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也无法从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获得了最大利润;另外,对于一些政府部门的特殊项目,例如对下岗人员提供帮助的项目、救助失学儿童的项目等,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则无法判断所提供帮助的质量和效果。然而绩效审计却可以对这些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供独立的评价。因此,重财务收支审计,轻绩效审计,使政府审计无法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严重制约了政府审计的发展。
(二)重公营企业审计、轻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机构审计
在审计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重公营企业审计、轻政府部门和非盈利组织机构审计。该观点认为经济效益只是对于物质资料生产领域而言,而对于非生产领域的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机构一般不直接创造财富,其经济活动一般是一种纯消费性质的行为不具有事后补偿性,即不论是否经济、合理、有效,一旦发生就无法挽回。但事实上,政府部门和非盈利组织机构作为组织管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机构或组织,它们的任何一项决策失误和工作失职都会造成某一行业或部门乃至国民经济整体建设的不协调和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其工作效率的高低、效果的好坏都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的高低,因而对政府部门和非盈利组织机构进行绩效审计是非常必要的。
(三)审计管理体制不顺
我国《审计法》明确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持管理全国的审计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这种审计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从委托者、被审计者及审计者的关系看,作为被审计者的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与审计者同属于委托审计者领导,具有同一隶属关系和共同利益,这种政府自己使用公共财产并审查自己的关系,无法有效地保障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级审计机关的人权、财权主要在同级政府,上一级审计机关的业务领导作用往往被同级政府弱化,当国家利益与地方局部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审计处理触及到地方局部利益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往往受到同级地方政府的干预,难以做到客观、公正,例如同级审计机关审计同级财政部门时,由于财政部门背后是同级地方政府,而同级地方政府又是审计机关的领导部门,加之同级审计机关作为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经费直接来源于同级财政部门,所以审计机关审计同级财政时,一旦遇到利益攸关的敏感问题,有时只得迁就变通,而无法真正实现对同级政府的经济监督。
(四)目前我国审计队伍尚未达到政府绩效审计的要求
由于政府绩效审计范围广泛,审计标准、方法多样,审计结论具有建设性等,所以政府绩效审计的实施,对我国审计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1)较高的审计技术水平。(2)较高的专业水平。(3)较广泛的知识面,包括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4)较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5)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但是目前我国审计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尚未达到上述的要求。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国家审计机关的人员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目前的审计人员主要是“财会型”人员。现在大部分的审计机构拥有一定数量的审计、财务、、和会计人才,而其他的工程经济类专业人才很少,甚至没有这类人才。从世界各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实践来看,各国大都形成了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美国会计总署由工作人员5200人左右,其中除约2500人的会计是以外,还有约1500人的经济师、律师、工程师、数学家、电子计算机专家等。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是绩效审计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之一。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有这比西方各国更加广泛的审计领域,实现审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也就显得更为迫切。
二是我国审计人员知识更新不够,水平有待提高难度。我国现有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1)审计实务知识较多,而理论基础薄弱。目前的审计人员普遍缺乏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经营管理知识不甚了解。(2)对传统审计技术较熟悉,对现代审计技术比较陌生。如归于计算机运用等不甚精通。(3)现场作业经验丰富,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部分人员的政策理解水平、业务技能较低。
二、我国加强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分析
(一)应坚持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并重
财务收支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处理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发表审计意见,而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发表审计意见。绩效审计所需证实的绩效指标虽然有一些需借助于财务收支审计所审定的财务数据,但它并不是财务收支审计的简单延伸,二者无论在审计目标上,还是在审计标准、审计程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绩效审计还能够提供许多财务收支审计无法提供的信息,如被审计单位是否因垄断等非管理因素而盈利;政府资助的救助失学儿童、帮助下岗职工等项目是否达到其预期目标等。因此,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审计,不能以财务收支审计代替绩效审计。我国应尽快完善绩效审计的理论体系在分配审计资源时,应坚持绩效审计和财务收支并重使我国的政府审计能够更好地、全方位地发挥监督作用。
(二)加强对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机构的审计
随着我国财政逐渐退出竞争领域,我们在坚持绩效审计和财务收支并重的同时,还应注重将绩效审计的重点放在对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审计上,包括政府部门财政预决算的审计、财政信用资金的审计;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审计;对掌握国家资金较多的政府部门进行各种基金审计,如待业、养老保险基金的审计;对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如铁路、电力、水利等重点工程的审计等等,而将中、小型国有企业纳入民间审计的范围,国家审计机关应集中力量选择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接受财政补贴较多或国有资产占比重较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审计。如果条件成熟,也可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甚至将国有大、中型企业也纳入民间审计的范围,但政府审计机关保留抽查权和复审权;政府审计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确定抽查比例,以便监督审计质量。
(三)改革和完善现行政府审计管理体制
市场经济作为法制经济,客观上要求分权与制衡。我国现行政府审计管理体制不畅的主要原因是独立性不强,因此,要改革和完善现行政府审计管理体制,就必须从提高政府审计独立性着手。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政府审计管理模式应向立法模式发展,让审计机关隶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因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大众的法定代表,审计委托人应当是国有生产资料的名义代表——人民代表大会,而政府是受人民代表大会委托从事国家管理的,是被审计人,应受到审计监督。具体的改革措施是:中央审计署归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负责组织和领导全国的审计工作,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法律中明确审计长的任免、任期、经费来源等确保政府审计独立性的条款;地方各级政府审计机关由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直接领导,对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地方法规中明确规定审计局长的任免、任期、经费来源等确保审计独立性的条款;上下级审计机关保持一定的业务领导关系;中央审计署也可分设派出机构对地方政府实施监督。
(四)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关于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审计人员的数量。虽然自建立审计制度以来,我国审计人员在规模上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与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相比,审计人员的数量则显得严重不足。二是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开展绩效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会计、审计、税收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而且要具备数学、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数量经济学、系统论、人力资源管理等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而且,审计人员职能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素质的高低和对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因此,审计机关必须通过招聘等方式积极吸收相关的各种专业人才,提高其比例,以适应之一要求,也可以通过借用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来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此外,审计机关不仅要利用多渠道广泛宣传绩效审计,还要积极广泛地组织绩效审计知识的业务培训,让大多数政府审计人员逐步掌握绩效审计的基本知识,在实践中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运用绩效审计的方法

㈦ 利马宣言的具体内容

1977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秘鲁利马召开的第九届代表大会通过。它包括原则声明、行动纲领、关于发展中国家要采取的措施和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采取的措施的联合声明以及会议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内容。
全文分七章二十五条,主要内容包括市计的目的;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传统审计和效益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及其成员的独立性;最高审计机关财务的独立性;同议会的关系;同政府和行政部门的关系;凋查权;审计结论的执行;专家意见和其它协作权;审计方法和程序;审计人员:国际知识交流;向议会和公众报告;报告方法;审计职权的宪法依据和对公共财务管理的审计;对驻外机构的市汁;税务审计;对承包合同和市政工程的审计;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的审计;对政府投资的工商企业的审计:对受资单位的审计;对国际和超国际组织的审计。
宣言要求发展中国家能“充分参加改革世界贸易和货币制度的任何事先磋商和决策”。为发展中国家在关贸总协定的框架内争取到非互惠的和更加优惠的待遇的共同努力提供了基础。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独立性
第三章 与议会、政府和行政机构的关系
第四章 最高审计组织的职权
第五章 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和国际知识交流
第六章 报 告
第七章 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职权
序 言
国际最高审计组织在利马召开第九届代表大会。
——鉴于恰当有效地使用公共资金是适当管理公共财政事务和保证主管当局决策有效性的先决条件之一;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个国家都必须设置一个其独立性受法律保障的最高审计组织;
——鉴于各国已将其活动扩展到社会和经济的各个部门,其业务已大大超出了传统的财务工作范围,因此,更有必要设置这种审计组织;
——要保持各国的稳定和发展,达到联合国的目标,就必须实现审计工作的特定目标,如恰当有效地使用公共资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有条不紊地开展政府的各项活动、通过客观性报告的公布向公共当局和公众传播信息等;
——鉴于在上届最高审计组织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决议已经所有成员国同意对其作广泛的宣传;
决定:出版并宣传《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审计的目的
公共资金的管理意味着一种委托关系,因此,有公共财务管理就一定要有审计。审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控制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种控制系统的目的是要及早地揭露背离公认标准、违反原则和法令制度及违背资源管理的效率、效果和经济原则的现象,以便在各种情况下尽可能及早采取改正措施,使当事人承担责任、赔偿经济损失或采取措施防止重犯,至少也要使今后更难发生。
第二节 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
1、在行政管理或财务活动发生之前进行审计叫事前审计,反之,叫事后审计。
2、要对受托的资金进行妥善的公共财务管理,就必须有有效的事前审计。事前审计可以由最高审计组织执行,也可由其它审计机构执行。
3、事前审计的优点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缺点是需要的工作量过多并会模糊法律责任。事后审计着重于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可以补偿已造成的损失并防止再犯。
4、最高审计组织是否进行事前审计取决于各国的法律状况、具体条件和要求。无论是否实行事前审计,事后审计总是各国最高审计组织必不可少的任务。
第三节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1、内部审计机构建于各组织机构内部。外部审计机构则不是受审单位组织机构的组成部分。最高审计组织是外部审计机构。
2、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从属于所在单位的领导,但应尽可能在组织机构方面保持它在职能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3、作为外部审计机构的最高审计组织,其任务是审查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效果。如果认为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是有效的,应在不损害最高审计组织权力的情况下开展全面审计工作,并在最高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之间实行最佳的分工协作。
第四节 传统审计和绩效审计
1、最高审计组织的传统工作任务是审计财务管理与会计帐目、会计工作是否符合法律和规章制度。
2、除了其重要性和意义都不容置疑的财务审计之外,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即对公共当局的绩效、效果、经济性和效率进行审计。这种审计不仅包括具体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公共当局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系统的全部活动。
3、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目标——财务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率、效果和经济性——基本上是同等重要的。究应侧重于哪一方面,由最高审计组织决定。
第二章 独立性
第五节 最高审计组织的独立性
1、最高审计组织必须独立于受审单位之外并不受外来影响才能客观而有效地完成其工作任务。
2、国家机构是国家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它不可能绝对地独立。但最高审计组织必须具备完成其任务所需的职能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3、最高审计组织的建立及其独立性的程度应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其细节可另外立法予以规定。特别是应由最高法院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以保证最高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受损害。
第六节 最高审计组织成员和官员的独立性
1、最高审计组织的独立性是和其成员的独立性密切关联的。所谓成员是指负责为最高审计组织作出决策的人员以及对这些决策向第三方负责的人员,通常是决策机构的成员或组织上集权的最高审计组织的领导。
2、最高审计组织成员的独立性也应由宪法予以保障,尤其是罢免其成员的程序应列入宪法,以保证其独立性不受损害。最高审计组织成员的任免方法取决于各国的宪法规定。
3、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人员在任职期间应独立于受审单位之外,不受该单位的影响。
第七节 最高审计组织财政上的独立性
1、应向最高审计组织提供经费以保证其完成任务。
2、如果需要,最高审计组织有权直接向制定国家预算的公共机关申请必要的经费。
3、最高审计组织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有权安排使用预算拨给的专项资金。
第三章 与议会、政府和行政机构的关系
第八节 与议会的关系
最高审计组织的独立性是由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因此,它具有高度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即使在作为议会的一个办事机构和根据议会指示进行审计时也是如此。各有关国家的宪法应当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规定最高审计组织和议会的关系。
第九节 与政府和行政机构的关系
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对象是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和各单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从属于最高审计组织,尤其是政府对其活动和过失要负全部责任。政府不能把责任归咎于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工作和审计专家的意见,除非审计专家的意见是以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裁决的形式提出的。
第四章 最高审计组织的职权
第十节 调查权
1、最高审计组织有权查阅与财务管理有关的一切文件和记录,也有权要求受审单位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供任何它认为是必要的资料。
2、最高审计组织有权根据自己的方便确定审计地点,确定是在受审单位还是在最高审计组织所在地进行审计。
3、向最高审计组织提供资料或提交包括会计决算在内的有关文件和记录的期限应根据具体情况由法律或最高审计组织确定。
第十一节 最高审计组织审计结论的执行
1、受审单位要在一定时间内对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结论表示意见并说明它根据审计结论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这段时间的长短通常由法律规定,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由最高审计组织规定。
2、在最高审计机构不以有效的法律和强制的判断形式发表其审计结果时,它有权与有关当局联系,由当局采取必要措施,要求负有责任的一方承担责任。
第十二节 专家意见和其它协作权
1、在某些重要情况下,最高审计组织可以在议会和政府部门的安排下用专家意见的形式利用其专业知识对拟定中的与财务问题有关的法律和条例提出意见。采纳和拒绝这些专家意见是行政当局的责任。此外,这项额外的工作不应影响最高审计组织未来的审计结论和其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2、另一方面,有关使会计程序恰当和尽可能统一的规章制度只有经最高审计组织同意之后才能通过。
第五章 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和国际知识交流
第十三节 审计方法和程序
1、最高审计组织根据自己确定的方案进行审计,这不应影响某些公共机构在特定情况下要求进行一定的审计的权利。
2、由于很难对受审单位的所有活动全面进行审计,通常有必要采用抽样方法。要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抽样,抽样的数量应足够,以使判断管理部门工作的质量和合规性成为可能。
3、审计方法必须适应管理科学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4、应准备内部审计手册,便于审计人员进行工作。
第十四节 审计人员
1、最高审计组织的成员和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资历和道德品质,以便更好地完成其工作任务。
2、最高审计组织招聘工作人员时应适当重视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及足够的专业经验。
3、应当充分重视提高审计组织所有成员和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培训工作可在审计机构内部、各大学和国际范围内进行,要采取一切财政上和组织上可能的措施鼓励开展这项工作。培训工作要超出传统的法律——经济和会计学知识的范围,应包括其他企业管理技术,如电子数据处理在内。
4、为保证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在工资待遇上要力求适应审计工作的特殊需要。
5、在某一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工作人员因为缺少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不能处理一项特殊案例时,应从外界聘请专家。
第十五节 国际知识交流
1、在国际最高审计组织范围内交流审计方面的意见和经验是帮助最高审计组织完成其任务的有效方法。
2、实现上述目标的途径有:召开专业会议、与联合国和其他机构共同举办培训班、组织地区性的工作组和出版专业性刊物。
3、加强和扩展这些工作和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重要的是要在比较法的基础上统一公共财务审计的术语。
第六章 报 告
第十六节 向议会和公众报告
1、宪法授权和要求最高审计组织每年独立地将其审计结论向议会和其他公共机构报告。报告应予公布,以保证资料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开展讨论。同时公布报告也能给执行审计机构的结论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气氛。
2、最高审计组织也有权在每次年度报告之间就特别重要的审计成果提出报告。
3、年度报告应包括最高审计组织的全部活动。只有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值得保护或者其利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情况下,最高审计组织应慎重地权衡利害关系,决定是否予以公布。
第十七节 报告的方法
1、报告应当以精炼、清楚的方式陈述事实和对事实的评价。报告的用语应准确易懂。
2、应适当考虑受审单位和机构对最高审计组织审计结论的意见。
第七章 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职权
第十八节 审计职权的宪法依据、对公共财务管理的审计
1、最高审计组织的基本职权应列入宪法,其细节由立法机关制定。
2、应根据各国的要求和具体情况制定最高审计组织职权的具体条款。
3、所有公共财务管理部门的收支,不论其是否反映或以什么形式反映在国家总预算中,都应由最高审计组织进行审计。公共财务管理部门未列入国家预算的部分也由最高审计组织进行审计,不属免受审计的范围。
4、最高审计组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促使政府机构进行明确的预算分类,采用尽可能简单和精确的会计制度。
第十九节 驻外机构的审计
根据一般原则,设在国外的政府机关和其他驻外机构也应由最高审计组织进行审计。对这些机构进行审计时应适当考虑国际法的限制。然而,这些限制将随着国际法的发展而有所减少。
第二十节 税务审计
1、最高审计组织有权最大限度地对征税工作进行审计。在进行审计时有权对个人的税务档案进行检查。
2、税务审计属于传统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审计。在审计税法的实施时,最高审计组织也要检查税收组织工作和效率以及收入预算的完成情况。如果必要的话,也可向立法机关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十一节 承包合同和市政工程
1、公共当局的资金有相当数量用于承包合同和市政工程,因此,对这些资金的使用应进行特别彻底的审计。
2、向社会招标是在价格和质量上获得最有利条件的方法。如果发现未公开招标,最高审计组织就应追查原因。
3、在进行市政工程审计时,最高审计组织应鼓励为工程的连续管理制订适当的标准。
4、对市政工程进行审计不仅应包括支出的合规性,还应包括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和建筑工程的质量。
第二十二节 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的审计
应根据在电子数据处理设备上所花费用的情况进行适当程度的审计,这种审计建立在系统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各方面:制订需求计划;经济地使用数据处理设备;设备应由专业人员使用,最好由受审单位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使用,获得适用的信息;防止使用不当。
第二十三节 对有政府投资的工商企业的审计
1、政府常常采取参与根据私法创办企业的形式开展经济活动。如果政府握有这些企业的很多股份,最高审计组织就要对之进行审计,在政府握有多数股份或具有决定性影响时更应如此。
2、这项审计宜以事后审计的形式进行,也应考虑经济性、效率和效果。
3、为保守工商企业的秘密,向议会和公众提交的关于这些企业的报告要受某些限制。
第二十四节 对受资助单位的审计
1、最高审计组织有权对从公共资金中支付的津贴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2、如为了达到审计目的,在必要时——特别是津贴本身数额较大或者津贴数额占该单位收入或资本的很大比重时——可以把审计的范围扩大到受资助单位的全部财务管理活动。
3、如有滥用津贴的现象应要求偿还。
第二十五节 对国际和超国家组织的审计
1、对受会员国资助的国际和超国家组织的开支,也应进行与各国类似的外部的独立的审计。
2、尽管这种审计要适应各个组织的结构和任务,但其方式应与成员国最高审计组织的审计相类似。
3、为保证这种审计的独立性,外部审计机构的成员应主要从最高审计组织人员中任命。
主要内容
在政治方面,《利马宣言》强调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合法权利,要求以色列遵守联合国的有关决议;主张国际社会采取措施,敦促叙利亚停止暴力活动,并寻求以政治方式解决叙利亚危机。
与会各国在宣言中一致同意“支持和平进程,国家重建和民主的制度化”,强烈谴责所有形式的恐怖主义,承诺裁军和不扩散核武器。
在经济方面,宣言强调加强两个地区国家间在经贸、金融、投资、旅游、能源及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各国将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和贸易环境,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共同开拓经贸合作的新局面。
南美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无论在资金还是资源上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个地区的总人口达7亿,国民生产总值超过7万亿美元,因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和贸易市场,这为双方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㈧ 什么是绩效预算和绩效审计

一、绩效预算是预算方法的创新

绩效预算是指由政府部门在明确需要履行的职能和需要消耗的资源的基础上确定绩效目标,编制绩效预算,并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业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绩效预算是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关注公共支出及其结果而出现的一个概念,其核心是通过制定公共支出的绩效目标,编制绩效预算,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从注重资金投入向注重支出效果转变。
对于绩效审计,世界各国称谓有别,定义很多。称谓和定义的不同,反映了各国在绩效审计实践方面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国家侧重效率性审计,有的侧重效果性审计,有是直接叫绩效审计,我国目前称之为效益审计。各国审计实践表明,绩效审计是一个大概念,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三E”、“五E” 或“七E”审计都是绩效审计的基本内容,虽然叫法不一样,侧重点不同,但审计的内容都属于绩效审计的范畴。

㈨ 根据绩效审计,为什么美国会兴盛

(一)存在问题。相对于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史,我国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在1991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在开展财务审计同时,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效益审计方面延伸”,这也是我国政府部门首次提出绩效审计的概念。从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开展来看,我国绩效审计发展还存在诸多的问题。1.对绩效审计的认识不到位。包括政府在内、审计界自身以及社会各方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有人认为绩效的评价应当由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或相关专业技术部门来评价,有人认为当前审计的重点还是在真实性和合法性上,甚至有人认为审计是依法审计,就是审计事项是不是违法,不违法就不应该做什么绩效评价等等;2.绩效审计的独立性体现不够。绩效审计要充分评价资金的效益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但我国的绩效审计往往不能站在独立超越的立场上,对上述内容的阐述不够全面和深入,从而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进而制约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3.审计转型发展不快。当前政府审计仍处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处于查错防弊、发挥“免疫功能”的阶段上,绩效审计很难短时间成为主流;4.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执法水平有待改进。法律监督不够给力,政务公开不够透明,真正适用于政府绩效审计的准则尚未建立,取得立法支持是目前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当务之急;5.政府的法制理念和审计观念存在不足。政府对经济管理在很多方面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统一要求,令行禁止”的指导思想上,比较重视政策执行过程控制和对财经法规的遵守,不太重视绩效的管理和认责,同时,政府审计机关强调的是过程控制,坚持查错防弊,处理处罚,强调自己的执法,从而深陷在合法合规性审计上。另外,财政预算的科学性、法制化和透明度不高,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制约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㈩ 为什么国外不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审计署的创新,目前世界审计组织接受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合国的部分审计方式采用了经济责任审计,据说反响很好,以下这条新闻算是佐证吧。
世界审计组织第二十一届大会开幕式2013年10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审计长刘家义将接任南非审计长担任新一届世界审计组织主席,这是中国人首次担任这一职务。

热点内容
有关海丝条例的内容 发布:2025-01-24 05:25:51 浏览:408
妇产科院内感染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24 05:07:39 浏览:479
民法典8章 发布:2025-01-24 03:55:07 浏览:252
劳动合同法实习生 发布:2025-01-24 03:28:47 浏览:891
疫情期间法院问题 发布:2025-01-24 03:23:32 浏览:955
经济法押题试卷 发布:2025-01-24 03:03:22 浏览:24
日照卜法官 发布:2025-01-24 02:09:36 浏览:225
贵阳贵阳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24 02:03:30 浏览:232
劳动法中假期是否包括节假日 发布:2025-01-24 01:28:53 浏览:786
初任法官改革 发布:2025-01-24 01:27:17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