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当尽道德仁义

当尽道德仁义

发布时间: 2022-03-20 04:00:17

⑴ 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什么意思

原文: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译文:

自从周道衰落,孔子去世以后,秦始皇焚烧诗书,黄老学说盛行于汉代,佛教盛行于晋、魏、梁、隋之间.那时谈论道德仁义的人,不归入杨朱学派,就归入墨翟学派;不归入道学,就归入佛学.归入了那一家,必然轻视另外一家.尊崇所归入的学派,就贬低所反对的学派;依附归入的学派,就污蔑反对的学派.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那时谈论道德仁义的人,不归入杨朱学派,就归入墨翟学派;不归入道学,就归入佛学.

⑵ 满口仁义道德,后面句是什么

后半句是“一肚子男盗女娼。”该句出自韩非子的《说难》,原句是“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意思是:表面看上去是大好人,但是内心邪恶,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常用来形容虚伪的人。跟披着羊皮的狼意思差不多。

《说难》,作者韩非子认为,游说的真正困难在于所要游说的对象(即主君)的主观好恶,即“知所说之心”。

其指出为了游说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对于宣传游说的种种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爱憎厚薄,三是断不可撄人主的“逆鳞”。

(2)当尽道德仁义扩展阅读

1、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

2、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3、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⑶ “仁义道德”是什么意思

泛指儒家的一整套复道德规范。仁义制:仁爱和正义。

⑷ 怎么看待在会议上满嘴道德仁义,而私下却对员工狂压榨的领导

在职场中想要成功最重要的当然是自己的业务能力,当然和人的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有一点一定要记住,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界限就会适得其反。

人与人的关系是有一条界限的,所以在和上司与同事相处的时候,不要刻意的去讨好他们,也不要对他们有什么看法,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可以了。

所以说在职场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自身的强大。只有自己足够强大,老板才会信任你,同事才会推崇你,你才会升职加薪。很多人走向社会以后就不会再去学习了,实际上这样是不对的。即使是工作了,我们也要保持一颗乐于学习的心。

⑸ 菜根谭中云“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应作何解

这句话的原文是“放得功名 即可脱俗 ”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脱凡:脱,脱俗,即超越尘世外的意思.
入圣:进入光明伟大的境界.
如果能够抛弃追逐功名富贵之思想,就可超越尘世,做个超凡脱俗的人;如果能摆脱仁义道德等教条的束缚,就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

⑹ “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怎样理解这句话

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按照我的理解是,做好的事情自然而然,没有想到什么道德仁义,但是已经做到道德仁义了,这就可入圣了。高人不是想到道德仁义才去做,而是自然而然就做的是道德仁义的事情

⑺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是什么意思

“讲道德,说仁义”意思是说由孟轲所作《孟子》这本书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意思是说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指不偏,“庸”指不变。

“作大学,乃曾子”意思是说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这段话出自宋代王应麟《三字经》。

(7)当尽道德仁义扩展阅读: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⑻ 道德仁义礼智信耻是什么意思

引用一篇

为避免被恶人利用来阻碍道行,故不贴出处。

失道而后德(4)
四、皮与毛:道德仁义的亲密关系

“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

这四句,《老子》帛书和通行本都没有每句“而后”后面的“失”字,笔者是根据韩非

子在其“解老篇”中的引文补订的。差了这4个“失”字,这四句的意思离原意就已是“失之千里”了。

坊间众多注家将这四句串解为:大道丧失以后才有德行,德行丧失以后才有仁爱,仁爱丧失以后才有正义,正义丧失以后才有礼节。通行本《老子》里,河上公对此有注云:言道衰而德化生也;言德衰而仁爱现也;言仁衰而分义明也;言义衰而施礼聘,行玉帛。这就是对着讹脱的文字想当然了。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老子并不反对仁义礼,而且讲过“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讲的就是德以道生,道以德彰。德和道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相互抵牾的表述:“大道丧失之后才有德行,德行丧失之后才有仁爱……”。

当然,道、德、仁、义、礼,有其环环相扣的紧密关系。按韩非子的说法就是:“道者,德之功。功有实而实有光;仁者,德之光。光有泽而泽有事;义者,仁之事。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翻译成白话就是:德,就是道的功效;功效有一定的实际内容,而实际内容带有一定的思想光彩;仁,就是德的光彩。光彩有一定的色泽,可色泽也反映出一定的事情;义,就是关于仁的事情。办事有一定的礼节,而礼节也有一定的规章;礼,就是义的规章制度。

所以,老子说,失去了道以后,也就失去了德;失去了德以后,也就失去了仁;失去了仁以后,也就失去了义;失去了义以后,也就失去了礼。

有个成语叫“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大意讲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我们可以以此类推:道是德的“皮”,德是仁的“皮”,仁是义的“皮”,义是礼的“皮”。道都没有了,德往哪里依附呢?德没有了,仁往哪里依附呢?仁没有了,义往哪里依附呢?义没有了,礼往哪里依附呢?

“夫失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通行本这一句作“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非常不好理解。一般的人都把它视为下一句“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的对文。但很难解释清楚。“前识者”与“礼”不成对应,“道之华”与“忠信之泊”也不成对应。按坊间的翻译,“礼是内心忠诚淡薄的表现,也是祸乱的开端”,这与我们惯常对“礼”的定义、印象是很有偏差的。“礼者,所以貌情也。”“礼者,外节之所以谕内也。”如果硬要将礼解释成“内心忠诚淡薄的表现”,那这样的礼,只能是虚伪的礼。

笔者在清人魏源的《老子本义》一书中查到此句的一个注解。魏源引汪仲伊云:“夫”字单以虚词发端,老子无此句法。上下篇但云“夫唯”,不单云“夫”也。“夫”乃“失”之误。“失礼者”四句,与“前识”句对文见义,于上文“失仁”、“失义”,亦意脉相通。魏源感叹道,“汪君言是也”。

发现“夫”为“失”的误植后,此句语义就豁然开朗了。失去了礼以后,忠和信就日以衰薄了。成为祸乱的开端。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上一句语义搞清楚了,这一句也就好解释了。“前识者”并非众多注家所言的“先知先觉者,有先见之明者”。而是前面所言的“失德”、“失仁”、“失义”、“失礼”,这些都是失去了道之实(朴实),处道之华(浮华),也是愚昧的开端。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有人说“大丈夫”之“大”,在此谓其智之大也。笔者认为,大丈夫一语,应是老子的有感而发,做人要厚道啊。老子云:智慧很高的人,立身于淳厚而不立身于轻薄,立身于朴实而不立身于浮华。这样的高人懂得舍去那轻薄和浮华,拥抱这淳厚与朴实。

当然,这样的高人也就是上德之人,可以臻至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这样的高人,对于吾辈而言,那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实在是高啊。

⑼ 鲁迅为什么说仁义道德吃人的本相

你是一个对于道德有看法的人,对于你讲这些我不便说太多。
鲁迅眼中的仁义道德是当时的封建礼教。它束缚人的思想,限制人的行为,让人愚昧,是张让人无法挣脱的大网,是统治者愚民统治百姓的手段。
其实道德的本义是为了教化人民,让人民可以在一种规则下受到保护,保护别人,向更高尚的情操前进的一种方式。
道德的初步来源于中国春秋时期,那个时期是中国混乱无序的战争时代。平民百姓渴望受到保护,知识分子希望得到重视,上位统治者希望得到臣民的拥护和忠诚。所以道德这种建立在心灵上的法律才得已出现。
LZ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这个社会所有人没有道德底限没有道德约束会怎么样。
首先上位者不会顾忌得不计手段的满足自己的欲望。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哪怕是父子妻儿兄弟。拥有力量者为所欲为,没有一天你不会提心吊胆提防别人。
走在路上、呆在家里都不会有安全感,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利益没有其他。

你别说法律这种东西。法律因为是人制定的,所以总会有漏洞。更何况对于真正有权有势的人来说法律跟一道台阶差不多,想迈过去就迈过去。不说ZG就说国外,真正的有钱人有上百种方法让自己从犯法变成清白的。更何况像美国国会里又有多少议员跟财团一点关系都没有,连法律的制定者都是靠他们吃饭的。就连普通人都有办法规避法律,最简单的就是没人发现就行了。
你认为现在社会如此混乱是为什么?难道没有法律了吗?法律一样生效,不过小偷还是光天化日下作案而无人理会,交通肇事者也不是每个都得到惩罚,劳动法更是遵守人数最少的法律。这个社会的道德正在流失,但是很多人还在叫嚣着抛弃道德。抛弃道德为了什么?为了让自己的兽性更肆无忌惮而已。

热点内容
日照卜法官 发布:2025-01-24 02:09:36 浏览:225
贵阳贵阳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24 02:03:30 浏览:232
劳动法中假期是否包括节假日 发布:2025-01-24 01:28:53 浏览:786
初任法官改革 发布:2025-01-24 01:27:17 浏览:103
保密法律法规知识试题 发布:2025-01-24 01:05:13 浏览:197
1社会保障法的定义是 发布:2025-01-23 23:11:01 浏览:396
列举国家的五个行政法规 发布:2025-01-23 23:10:17 浏览:375
投资框架协议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3 23:03:07 浏览:450
三大诉讼法管辖 发布:2025-01-23 22:43:06 浏览:841
重庆大巴坠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3 22:04:45 浏览: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