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于丹道德经

于丹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2-03-20 11:21:00

① 于丹心解巜道德经》

于丹就算了,百家讲坛看了无数人,所有人里面就属她水平低,低其他人一大截。

于丹的东西全都浮在表面,假道学而已

② 请问哪里可以下到 道德经、金刚经、菜根谭的名人名家解读的Mp3啊类似于丹论语心得那种的。谢谢。

http://www.fodian.net/doc/rumen.html

这里有,
还有我的网络空间也有部份在线阅读版的。

③ 本人研究老庄道家思想已经三年多了。除了老子和庄子本人以外应该没有比我更懂道家的了。

老子和庄子都不在了,应该你就是最懂道家的了
既然都到这个水平了,也该骑个牛御个风什么的消失在凡人的视线中,留句话就够了,传上个几千年,直到来个比你还懂的

④ 于丹说庄子就是超越名利的淡泊心态

庄子的生平
一只白色的蝴蝶,自由而快乐地飞着……它流连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徘徊于 清澈湍急的小溪边,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明月清风,甘露醇浆。它从山谷飞 起,向远方游去,飞过一望无际的平原,飞过连绵起伏的高山。它欣赏着长河落 日,大漠孤烟,品味着铁马秋风,杏花春雨。与落霞齐飞的孤骛是它的伙伴,与长 天一色的秋水是它的乐园。它扶摇直上,忘记了人间的是非荣辱;遗世独立,摆脱 了世俗中生死名利的纠缠。它不知飞到了何处,要去何方,只知道从从容容地飞 翔,安安静静地生活……
蝴蝶就是庄子。庄子名周。庄周不知道到底是他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他称之为“物化”,(《庄子·齐物论》。以下只注篇名)可诗人却说是 “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在梦醒时分,他发现躺在床上的依然 是那具僵直的身体、自己的身体、没有翅膀的身体。 起床后,庄周开始了一天的生活。白天,要去他管理的漆园看看。漆园是个种 植漆树的大园子,里面还有制作漆器的作坊。他熟悉这里的一切,包括作坊里的技 术。作为一个漆园小吏,他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可也并不厌恶它,虽然这只是个级 别很低、待遇很差的官职。 因此,庄周很穷。他这样的人必然很穷。
有一次,他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裳,一双用麻绳拴在脚上的草鞋去见魏王。魏王很奇怪地问:“先生,您怎么这样狼狈?”庄周说:“我只是穷,并不是 狼狈。一个人的道德不行,才叫狼狈;而破衣草鞋,只是穷而已。我是生不逢时啊 !”(《山木》)
庄周可以不穷,贫穷是他主动选择的。他不想自命高洁,更不想混迹于那帮势利小人之中,依靠阿谀奉迎,为虎作伥,来换取荣华富贵。
有一次,一位叫曹商的人,因为替宋王跑腿,刚去了一趟秦国,宋王便送给他 一百辆车作犒赏。他得意洋洋地来找庄子,嘲笑道:“我曹商缺的,是您在陋巷危 房之中,困窘不堪,面有菜色;我擅长的,是开悟君王,一下子就得到了一百辆 车。您呢?”
庄子看了看这位昔日的学友,今日的显贵,说:“秦王有病,招医生来治,能使毒疮溃散的奖一辆车,愿意为他舔痔疮的,奖五辆。治的方法越卑下,得到的车 辆就越多。你就是舔痔疮的那位吗?怎么得到这么多的车呢?赶紧出去,不要污染 了我的房子!”(《列御寇》)
曹商灰溜溜地走了。不久楚王的使者来了。这次却不是来嘲笑庄子,而是拿了 重礼来聘他为楚相。这时庄子正在濮水边钓鱼,但不是像姜太公那样垂而不钓,专 等君王来请他。
听完了使者们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诱,庄子依然持竿凭钓,根本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多年,被盛在竹篮里,盖着麻巾,当作珍贵 的物品安放在宗庙的大堂之上。你们说,这只龟是想死而留骨,为人珍藏呢,还是 愿意活着,自由自在地在混水中曳尾而游呢?”
“当然愿意在水里活着了。”使者们说。
“好,你们走吧!我宁愿在混水中生活一生,也不愿被名利尊荣所羁绊,损害生命。你们不要玷污我了,我以终身不仕为快乐。”(《秋水》;《史记·老子韩 非列传》)
其实,庄周本是楚国贵族的后代,他父亲一辈为逃避楚国内乱,举家迁到宋国。要不然庄周怎么会有那么高的文化修养,他的作品中怎么会有那么浓郁的楚文化气息呢?自甘贫穷,逍遥一生,是庄子对生存方式的郑重选择。孔子说,不义既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庄子则说,富贵仁义者是戕害生命的东西,于我亦如浮云。有一次,他跟好友惠施开了一个玩笑,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惠子在魏国为相的时候,庄子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魏国,是想取代您啊!惠子很恐惧,下 令在城中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见到惠子,知道了这件事,对他说:“南方有种鸟,名叫鹓鶵,乃是一种凤凰,你听说过吗?鹓鶵啊,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非梧桐不落,非洁白的竹实不吃。非清澈的甘泉不饮。有只猫头鹰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视若宝物,见到鹓鶵飞过,唯恐腐鼠被抢走,便仰头吓唬鹓鶵. 如今你想因为你的魏国那只腐鼠来吓唬我吗?真是‘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鹓鶵竟未休’啊!” (《秋水》)
庄子就这样过着隐居的生活。这种生活,使他避开都市人群的喧嚣、连绵不息的战火和世人对名利地位无休止的追逐。
在月白风清的夜晚,庄子独坐户外,默默地体察人生,体悟生死,体认天道。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庄子奋笔著书,将自己的心得精心写成文章,阐发逍遥无为的主旨和自由纯洁的精神。
普天下的人没有多少能理解庄子的行为,更不要说他的思想了。他们固执地拘泥于是是非非、一孔之见,师心自用,自以为得,哪里知道天之高远,海之博大,大道之深邃而平易呢?哪里想象得出怒极而飞、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呢?
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朋友,但并不骄矜于万物,夸耀智慧。人间世界是充满罪恶的,但大干世界却天机盎然,丰富多彩,让人如何不留恋?庄子不参与人世的纷争,但并不逃避人世,而是在一定的距离外审视它。他也希望这个世界和平而美丽,但并不想以一种暴力来平息另一种暴力,以一种罪恶来消除另一种罪恶。庄子始终保持着一颗高贵而自然的内心与俗世相处。
他的内心充实,犹如长江大河,源远流长,犹如瀚海无边,波澜壮阔。因此,他不向任何权贵低头,不向任何俗见让步。那不是伪装出来的深沉和高贵,而是自然的深邃和崇高,纯粹而无瑕疵。
因此,《庄子》一书,虽然是满纸荒唐之言、无边际之辞,但其中却抹去了那把辛酸的泪水,升华出一份永恒的追求。
因此,庄子的哲学是参悟生死的哲学,是不谴是非、休乎天钧的哲学,是得意忘言、逍遥自由的哲学。它也许根本就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对生活的选择、对天道的感悟。庄子的精神,犹如一块宝石,虽身陷污泥,命运多舛。但总会光芒四射的……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有志于勘破生死的年青人走到庄子的身边来。我们想,晚年的庄子,放弃了漆园小吏的工作,专以著书和诲徒为业。对于清心寡欲的庄子来说,只要弟子稍微有所侍奉就足够了;而对弟子们来说,他们选庄子为师,并不是为了追逐名利或升官发财,而是出自内心的对老师的追随,对天道的追求。
但这样的人毕竟不会多,不会有“多者数万乘,步行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乘,步行者数十人”(《吕氏春秋·不屈》)的显赫权势和壮观景象。
庄子笑傲王侯,永记江湖,也不会去朝廷之地、显贵之家。他随着弟子们,游山玩水,品味自然,随机而发,诲人不倦。陶然忘机,悠游岁月,颐养天年。
庄子隐居的生活,独行的生平,奇瑰俊逸的文章,使他不为很多的人知道。他的弟子一心求道,不事功名,也都默默无闻,无法为老师扬名于世,也没有为老师树碑立传。因而,文献不足考究,连司马迁也语焉不详。
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我们认为较为合适的是。庄子生于公元前368 年或稍后,卒于公元前268 年或稍后,(参见钱穆:《先秦诸子系年通表》)前后100年,也就是说,可以公元前300 年为中线,来划分庄子的生平。
我们的一个证据是,庄子对公孙龙子的了解较多,(《天下》)而后者的生卒年代已经基本确定在公元前325 — 前250年,而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公元前284 年之后。很有可能庄子关于公孙龙等名家思想的了解是通过与好友惠施的交谈获得的。因而庄子的思想形成恐怕在公元前300 年之后。
一般认为,庄子是宋国蒙人。我们前面说过,庄子很可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父辈避乱迁至宋国。但蒙在何处?今系何地?众说纷法,莫衷一是,地望既已淹没,典籍所载又不一,我们也就不作强辩了。
据说最近在安徽涡阳地区发现了老子的诞生地。(《文汇报》,1995年8 月12 日)有趣的是,涡阳附近有个蒙城,也有条濮水(据说就是庄子垂钓的地方)。《庄子》中屡称老子之言,老子之事(多系寓言),除了与思想继承有关外,莫非因为庄子与老子故地相距很近而受老子影响很大?这点推测恐怕不无道理。
后来,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伴侣。他让内心的悲痛化为对生死的达观和对世俗礼制的蔑视,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 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失去平生最好的朋友和最大的学术对手。庄子悲从中来,在写《天下》篇的时候,伤心往事,长想惠施,不知不觉为他写了五百余言,作为最好的纪念。(惠施的学说自此得以保存)
再后来,庄子觉得自己真的要与造物者相游了,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
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庄子终于弃世而去。
好好看看就明白了

⑤ 于丹老子心得

首先,应该确定于丹是否谈过“老子”,我记得在百家讲坛没有讲过。只讲过《论语》和《庄子》心得
下面是央视百家讲坛2007年(上半年)节目的下载:
http://lib.verycd.com/2007/05/30/0000151930.html
rmvb格式,如有需要自己转吧

⑥ 关于道德经和庄子解读

道德经不好说。庄子一书,可以有点建议。

正统的阅读理解,推荐张默生先生的《庄子新释》。

如果要轻松一些,可看南怀瑾老先生的《庄子喃哗》。

如果要浅显易懂,可看“JT叔叔”的“儿童庄子班内容”,网络搜索即可。

建议按以下顺序阅读。仅供参考。
1.先读古文,形成概念。不懂的地方看注解或者直接略过。
2.略有概念之后,再看近代的各版本。(如上推荐)
3.按近代人的意思理解之后,再读原文,看看自己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4.再读前面看的近代版本,看看自己的理解有哪些书中提过,而原来阅读忽略。
5.再看原文,自行品味。

——————【如果只是阅读,前五步即可。】——————
——————【如果深入透彻,加做后五步。】——————

6.读古代的庄子注解版本。品味古人的意思。
7.自己读解庄子。虽粗陋,但出发点合适自己。
8.体会古人注解背后的文化不同。以吸纳学术观点。
9.从庄子原意和现代文化,分析今人著作中,刻意修改或者回避不提的学术要点。
10.再次读解庄子,原文、今文、古文一起来……

⑦ 于丹为了一己之私、打着老子招牌招摇惑众。其实骨子里肮脏的很,非常恶心。

请不要轻易评价人,如果你和于丹很熟悉的话,知道其所作所为,要客观的评价,如果只是看了一些传闻,大可不必人云亦云。要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⑧ 老子的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

什么是道德?
为什么要有道德?
如何才有道德?
道德经是一本探索人生幸福之路的宝典。

⑨ 于丹说到懂论语的老大哥还在后面是关于道德经或论语的哪句话

[于丹论语读后感]
这是无限崇高的荣誉,只是孔丘自己享受不到了,只能让他的画像接受后世学子的膜拜,于丹论语读后感。他的话不容质疑,每一句都是圣旨纶音,都是金科玉律。他说君子要守孝三年,结果后世出现了丁忧这个词,无数官员因此失去了升官发财的好运气;他讲夫夫妻妻,结果几千年中中国妇女的自由被剥夺了,沦为被统治阶层;他回忆说自己十五岁时要学习了,结果无数八股文高手为此累秃了笔……孔丘啊孔丘,你在陈蔡间饿肚子时,能想到后世的辉煌吗? 你如此受人尊敬,因为你是圣人。韩愈、朱熹那些人就差没写篇文章证明你的排泄物也要比麝香还香了! 可惜,当封建思想落伍的时候,被骂的人中你是首当其冲的,你的名誉与地位一落千丈。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否让你的庙宇发抖?批林批孔的运动是否让你的画像沾满唾沫?一些专家谈到封建社会余毒时对你的指责是否让你的几十几代某某孙蒙羞?…… 你要面对如此大的舆论压力,因为你是圣人。擒贼先擒王,要否定封建的腐朽思想,就要拿你开刀!好在事过境迁,现在人们对你的观点以恢复平稳,大家都辨证的看你,你的功过是非虽然还没有定论,但不会再让你时而在波峰、时而在波谷了。你备受尊敬与惨遭批判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你是圣人。庄周说:圣人无名 。你这个圣人不是无名,而是得到名的两个极端:盛名与骂名。 你说过对一个人不能只看大家的评价(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我想了解你,所以我读《论语》。因为虽然相传《易》、《书》、《礼》、《诗》和《春秋》等是你整理的,一来这种说法未必正确,二来即使是你整理的也不是你写的,反映不出你思想。而《论语》则不同,它甚至记载你挑食(不得其酱,不食。见《论语•乡党第十》)的问题。《论语》的特点是写的很平实,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等等,似乎与现在很多小学校园里经常能听到的认真完成作业、和小朋友友爱相处一样。这些话,不及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的第一句话)有高度,不及北冥有鱼(《庄子》的第一句话)吸引人,不及如是我闻(《金刚经》中佛祖的第一句话)深奥。 可是,《论语》就是在平实中讲述做人的基本道理。孔丘谈仁,认为仁是修为的最高境界。他的仁不同于我们今天的仁,其含义不仅仅是仁慈的意思,甚至可以说,根本不是仁慈的意思。仁到底是什么,我读过《论语》后还是一头雾水,只觉得仁是一种境界。我甚至认为,佛,道,儒三家,最高境界是很接近的,见性成佛和参悟大道也只是比仁者高一点而已。佛、道是类似于通过自我约束而达到终极约束的境界,即无拘无束,顺其自然,反璞归真,读后感《于丹论语读后感》。而仁者是达到了自我约束的最高程度,虽然还没有突破极限,实现质变,却也达到临界点。关于仁是什么的问题,《论语》中提到九十余次;孔门弟子也不止一次问,仅樊迟一人就问了三次,孔丘给的回答却是三个完全不同的,分别是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爱人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三者虽然都是修身的重要准则,可是也不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其中,爱人似乎含义最深,但由于只有两个字,还需要通过其他语句理解。这样一来,就没有办法确定什么是仁的本质了。颜回是孔丘最得意的弟子,他问仁时,得到的答案也不过是克己复礼而已。因此,我说仁对于儒家来说,就如祖师西来意对于佛家、道对于道家一样,是一个境界,而非实在的修身途径。 有了仁,儒家的其他思想、方针,就有了核心。于是,孔丘的学说就基本形成了。所以,虽然他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却通过他门人弟子和这部《论语》成一家之言。只是孔丘的学说和其他学说不同之处在于,他让人们绝对遵守统治阶级的管理,而且要服服帖帖的遵守,并把这种服服帖帖称做礼,说它是太平盛世的必要条件,只有大家都守礼,社会才能一片和谐之象。而这种学说最有利于封建社会的阶级统治,所以统治者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至于乐,我认为,它应该属于礼的一部分,是用来反映人内心世界的。孔丘喜欢韶乐,并不是仅仅因为韶乐美,而是因为韶乐是大禹创的,孔丘认为听这种乐可以提高人的修养水平,对于复礼大有好处。所以才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要是以为大圣人也是追星族,那可大错特错了。由于乐对于阶级统治没有什么大的作用,甚至可能制约统治者,所以他们并不强调乐。因此,孔丘也说过,礼不仅仅是玉帛,乐不仅仅是钟鼓。礼乐如果得到本质上的复兴,那天下就太平了。现在看来,孔丘也不过是一家思想的开创者,即使被他的言论正确,也不过是多一些人接受而已;如果他的言论不正确,那大家只需要知道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呢?其实,我认为,这是因为他的思想被统治者接受后,为奴化人民,对孔丘本人进行了包装,即:给他一个圣人的高帽。统治者的意思是让百姓接受孔丘思想中有利于阶级统治的部分,但百姓听说孔丘是个千年难得一见的圣人,就认为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分开来理解也是无上正确的,结果造成文章开头时所说的一幕。大家将他的话拆成一个碎片一个碎片的来学习,于是成语词典里又增加了不少内容。再加上韩愈、朱熹等人的吹捧,大家渐渐忘记将孔丘的话整体理解,不再记得仁是什么,也不知道礼乐是什么,从而造成儒家思想越来越衰败,留下的仅仅是三纲五常等糟粕。我想孔丘本人泉下有知,也是哭笑不得。既然儒家思想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步伐,尤其到新文化运动时,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那么新生力量一定要推翻它。而儒家学说的创始者、代表人就是圣人孔子,那么提倡民主与科学的人首先要除掉孔丘的威信,从而要全面的反对他的学说。即使他的学说中有合理成分,也不能保留。否则,会给维护孔丘的人以机会。因此,才有了打倒孔家店和批林批孔的一幕幕。所以我说,如果孔丘不是圣人,他当然不会享受那么多年的无上荣誉,可是也不会挨那么多不合理的痛骂。纵观《论语》,孔丘的思想虽然在高度上有待提高,可其丰富的内涵,简单而不寻常的理论,是值得每一个志于学的人作为启蒙读物的。而对于那些在社会上奔波多年、心中已被尔愚我诈填满的人,《论语》是很好的修身静心教材。可以说,对于每一个生活在礼仪之邦的中国人,都应该认真而不盲目的读一读《论语》。《论语》汇集了大部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要求人们要真诚做人,追求完美的个性;但又不苛求人们瑕如白璧。它讲求实际,要人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它不要求人们改变他们的传统信念,而是沿着他们的信念引导人们,将他们提升到最高水平。《论语》中的理论最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一点可以从行文、内容上看出,因此它容易为人们接受。这也是儒家学说独领风骚的主观原因。《论语》如此精妙,因为它记载的不是一个普通人的言行。它记载的是你孔丘—— 一个饱受争议的思想家、教育家——的言行。你是伟大的,本不应该被盲目膜拜和极度批评的,可惜你是圣人,所以你注定要经受这些如果孔丘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思想家、教育家会有多好呢?

热点内容
律师专业前沿 发布:2024-11-18 16:23:36 浏览:78
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实现依法治国 发布:2024-11-18 16:22:58 浏览:394
网络小说相关法律知识 发布:2024-11-18 16:16:35 浏览:455
买黑车付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4-11-18 16:15:53 浏览:912
对刑事诉讼法的感想 发布:2024-11-18 15:57:45 浏览:6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3下载 发布:2024-11-18 15:55:06 浏览:555
法学解说 发布:2024-11-18 15:32:26 浏览:844
中国人大法学研究生 发布:2024-11-18 15:24:50 浏览:544
南阳离婚律师 发布:2024-11-18 14:48:11 浏览:952
网上那种法律咨询公司正规吗 发布:2024-11-18 14:48:07 浏览: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