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
① 洛阳市的所有道德模范
模范故事彰大爱,明星演绎传善行;鲜花与泪水交汇,掌声和感动共鸣。6月13日晚,由中央文明办和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曲艺家协会、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文联和洛阳市委、市政府承办的“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河南洛阳专场在洛阳电视台演播中心举行。当晚,刘兰芳、牛群、赵维莉等艺术家纷纷登台,为观众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6个全国道德模范和1个河南省道德模范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中国曲协秘书长刁惠香,河南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郭守占等观看演出。
这些道德模范有舍身抢救群众献出年轻生命、感动一座城市的军官孟祥斌;书写了新时期纯真爱情传奇的军嫂吴新芬;信守承诺、替亡夫还账的农妇陈美丽;十六年如一日照顾身患重病儿媳的好婆婆黄代小;主动收养一对双胞胎女弃婴,身体力行、默默奉献的“保姆妈妈”李泽英;在雪域高原跋山涉水、风餐露宿25年的邮递员王顺友;倾心帮扶老红军、老荣军、革命伤残军人、下岗职工和孤寡老人的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河南省道德模范好人买世蕊。艺术家们声情并茂的演绎,把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化为一首艺术力量与道德力量完美结合的感人交响曲,在会堂静静流淌,流进每一位观众心里,现场频频爆发出热烈掌声,经久不息。
这次“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在洛阳连续举行两场,全国道德模范吴新芬、河南省道德模范买世蕊等出现在巡演活动现场,受到了现场800多名观众的热烈欢迎。
河南好媳妇吴新芬:“傻”守着白莲般的爱情
中国武警文工团优秀评书演员刘朝讲完全国道德模范吴新芬的故事《第1001个理由》之后,全国道德模范吴新芬现身巡演活动现场,台下掌声雷鸣。
书信连接起两个人的爱
1994年,吴新芬考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一个偶然的机会,吴新芬通过书信结识了远在西藏高原服役的王俊景。大学毕业后,吴新芬被分配到郑州一家耐火材料公司上班。那年,两人第一次见面就一见如故。
199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他们刚刚开始的幸福。王俊景替一个新兵接高压电线,由于信息传递失误,王俊景被提前送来的高压电击中,经过全力抢救,王俊景虽然保住了命,却失去了双臂。
吴新芬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到王俊景所在的医院。一边的医生虽然被她的深情感动,但还是提醒她,年轻人的爱情只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要长久照顾这样一个失去双臂、生活不能自理的特等伤残军人并非易事。可吴新芬早已在看到王俊景那一刻就下了这一世的决定。
用行动诠释1001个理由
走进王俊景的病床,见到心上人本应该是激动和欣喜的,但是害怕连累到吴新芬的王俊景心情低落到极点,顿时愣住了,半晌扯着嗓子喊道:“谁让你来的?你走!”吴新芬坚定地说:“即使你有1000个让我离开的理由,我也会找出1001个理由留下来照顾你!”
在场的医生和小护士全部都愣住了,连王俊景也不再说话。随后的日子里,她放下少女的羞涩,为王俊景刷牙、洗脸、喂饭、擦洗身子,一遍遍给王俊景受伤的左腿按摩,一步步搀扶着王俊景练习行走。1998年奇迹出现了,被医生判定将在病床上度过余生的王俊景竟然站了起来。为了让王俊景重新面对生活,给他勇气和信心,吴新芬经常推着他外出散步,为他读报。日复一日,王俊景不仅能用嘴咬住毛笔写字,还能咬住吴新芬给他特制的小工具编发手机短信、操作电脑。
为了爱 背着父母结婚
2002年8月,吴新芬和王俊景在西藏山南结了婚,她是瞒着远在老家河南安阳的父母与王俊景结婚的。而当吴新芬父母在串亲戚的时候,在一本妇女杂志上看到自己的“傻”女儿嫁人后,差点没被气晕了。而王俊景家里还有80岁的奶奶、年近半百的父母、一个身患脑瘫的哥哥。
吴新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现代版的童话:爱一个人等于接受了他的全部。吴新芬毫无怨言地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为了增加收入,吴新芬蹬着借来的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捡废品、收破烂,把积攒下的钱买营养品,她还承包了10多亩贫瘠的山冈地,干起了从来没有干过的农活。1998年7月至2004年7月,王俊景在洛阳正骨医院康复治疗期间,他俩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300元。
吴新芬的努力让那个支离破碎的家又有了生气。
河南道德模范好人买世蕊:好军嫂让爱延伸
河南省道德模范好人买世蕊这样诠释着当代“助人为乐”的精神,她倾心帮扶老红军、老荣军、革命伤残军人、下岗职工和孤寡老人。省曲协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赵维莉以《好人买世蕊》为题为现场观众倾情讲述了河南省道德模范买世蕊的感人故事。
买世蕊是新乡市糖业烟酒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这位回族女干部有着深深的拥军情结。
买世蕊从小对军人充满敬意。
2004年3月,买世蕊加入预备役部队,任河南预备役高炮某师四团政治处副主任。
“咱闺女来了”
买世蕊特别关注孤寡病弱的老人。她先后精心照顾8位孤寡老人,与23位老人结成帮扶对子。特困户魏河英,丈夫去世早,本人腿有残疾,还患有严重皮肤病,无钱医治。买世蕊得知后,不仅上门帮助料理家务,提供资助,还四处奔波、多方协调,为魏大娘恢复了工作,提高了生活待遇。
2002年12月,新乡市退伍军人、下岗职工王凤岭患咽癌晚期,他的妻子离家出走,16岁的女儿王璐只得辍学在家。买世蕊得知情况后,冒着严寒多次买营养品上门看望王凤岭,还为王璐捐款数千元,现在王璐已经成为一名军人大学生。
平时,买世蕊是荣军休养院的常客。她每周为老荣军、革命伤残军人送货上门,为伤残军人洗衣服、拆被子、打扫卫生、送医送药。老荣军们只要听到她的脚步声,就兴奋地相互转告“咱闺女来了!”
军中的“知心姐姐”
买世蕊不仅是个尊老的好榜样,更是小战士们心中可敬的“知心姐姐”。 每年“八一”节前夕,买世蕊都要带着慰问金、慰问品到部队看望子弟兵,帮助战士做饭、缝补衣服、做思想工作,先后资助20多位家庭困难的战士,帮助19名军嫂安排工作,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妈妈”、“知心姐姐”。
某部一连战士吴某,自幼父母双亡,性格孤僻,对紧张艰苦的军营环境不适应,甚至产生了要求提前退伍的念头。买世蕊得知后,经常找他谈心,还给他买来关于理想与人生的书籍。在她的帮助和鼓励下,吴某开始转变了,学习训练都有了精神,还受到了连队的嘉奖。
20多万元用来拥军
买世蕊以30多年的心血与实际行动树立起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用无私奉献感动了中原大地, 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拥军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入选了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并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用于拥军的资金达20多万元,面对党和人民的关爱和厚望,她表示要在把事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继续投身于拥军等社会公益事业,坚持不懈地履行社会责任。
② 洛阳最近的新闻
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到洛阳 河南好媳妇行动诠释爱:
河南洛阳:破解三大难题 建设城市森林
洛阳市委书记暗访引热议:不能"钦差大臣"满天飞
洛阳国土局荣获全国测绘先进
洛阳:牡丹产业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及下步打算
洛阳一家属院“半拉子工程”近期开工
③ 全国道德模范故事100字
一、助人为乐类
1、蒋国珍 男,81岁,中共党员,新余市罗坊中学退休教师。
他的慷慨震撼人心:32年前,他把补发的9600元工资一次性捐献给国家;32年来,他资助、奖励学生达2万人,累计金额20余万元,超过他离休工资的总和!
他的节俭世间少闻:一条毛巾,他剪成两块使用;一个咸蛋,他分三餐下饭;四季吃红薯饭,穿破烂衣,点煤油灯,区区几百元就可度过一个年头……
这是一个大爱无私的人,他捐资助学从不图回报。这是一个境界高尚的人,他的精神感动万千心灵。他一生无儿无女,但在他的心里,学生们却亲似儿女。
他是新余市渝水区一名普通离休党员教师。他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10年5月,新华社记者撰写的《离休教师蒋国珍倾尽所有助学扶困》一文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发表,引起中央领导高度关注,并作出批示,要求宣传其先进事迹。1957年,由于历史原因,蒋国珍被错误划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他平反后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将国家补发给他的22年共计9600元的工资,一次性捐给当地政府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从此以后,捐资助学便成了蒋国珍生活的一部分。
1983年蒋国珍因病提前离休,虽然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教师岗位,但却没有因此而停止对学生们无私的关爱。他主动与罗坊镇下山桥中学联系,对每学期期终考试成绩前50名者,分等级每人分别给予5元、10元、20元的奖励。对一些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学生,蒋国珍开始十几元、几十元地代交学费,让他们得以继续上学。
个人先后荣获“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新余市首届道德模范”等荣誉,2010年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
2、詹学银 男,63岁,中共党员,都昌县太阳村主任。
从1988开始,詹学银一共捡到过三个路边遗弃女婴,那时,尽管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紧张,但看到无辜被弃女孩时,他鼻酸流泪,心如刀绞。“我非抱回家不可,第一个我自己养了,后两个分别送给了我的两个妹妹,并叮嘱他们要细心抚养。”詹学银欣慰的告诉记者,他养的女儿目前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
2006年9月,詹学银无意中从一份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张淑琴创办中国太阳村救助服刑人员子女的报道,詹学银为张淑琴的行为而感动,思想上也产生共鸣。在以前工作时,詹学银就很热心公益事业。在看了这篇报道后,詹学银决定在都昌县创办一个这样的太阳村。于是他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北京,见到中国太阳村的创始人张淑琴,并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张淑琴十分支持詹学银的想法,于是詹学银开始着手解决太阳村的建设用地问题。
为了抓好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的建设,詹学银整天泡在工地上,为了节省每一分善款,他乐当工地的搬运工、值班员。“汽车拉来的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人手不够,我和老伴儿也要参加卸货,到了晚上,我还要值班、看管材料。”詹学银告诉记者,近半年的时间,他从未休息过一天,为的就是太阳村工程尽早竣工。
“一夜春风至,万树梨花开”。2007年6月1日,太阳村第一期工程竣工,第一期107名弱势儿童住进了太阳村,有了家,有了归宿,詹学银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詹学银是太阳村的主任,内部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100多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学习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最让詹学银操心的是这些孩子的管教问题了。“因为孩子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性格和一些不好的小毛病,有的还会因为自己是服刑人员的子女而自卑。”詹学银告诉记者,他和爱心妈妈们只能一遍遍地教育、开导他们、为他们重建信心。
为了改善太阳村孩子的生活,詹学银在太阳村旁开挖了荒地种上了蔬菜,还利用原鱼塘养上了鱼,把自己家里几亩水田给了太阳村种水稻,山上种上了水果,圈拦养上了生猪,在山上养了鸡。詹学银一有空闲就去劳动,身上晒脱了几层皮。
在太阳村,孩子们都亲切地叫詹学银为詹爷爷,詹学银像关心自己的儿孙一样关爱孩子们的成长。他一年365天起五更睡半夜,晚上总要起来为孩子们盖被子。白天,只要他发现哪个孩子情绪不好,他必定要找到孩子谈心。他给孩子们的爱也感动了社会上许多有爱心的人,他们给太阳村的捐款捐物也成为孩子们茁壮成长的有力保证。
个人先后年荣获全国、江西省“劳动模范”荣誉,2010年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
④ 崇德向善榜样力量福建省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观后感怎么写
把那个力量的话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一个冲上没得。
⑤ 九年级政治在全国举办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③有利于提高人民思想道德建设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⑤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⑥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⑥ 2011全国道德模范及相关事迹, 2011中原道德模范及相关事迹
第一篇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人物一】郭明义:把幸福给你:“雷锋传人”郭明义30年的爱心之旅
郭明义是辽宁鞍钢集团有一位普通工人,他只是铁矿管理人员,妻子是医院高级护士,本来家庭生活并不困难,但为了帮助别人,全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在他不到40平方米的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就连上大学放假回家的女儿也只能住在临时搭的床上。他15年里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16年间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元,20年来55次无偿献血,挽救数十人的生命。他常对妻子说,同那些特困家庭相比我们还算富裕,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会活得充实而快乐!
【人物一】王文珍:没有硝烟战场上的"提灯女神" 废墟中救出"芭蕾女孩"
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王文珍入伍33年来,一直奋战在一线临床护理岗位,始终用亲情温暖病人,用真情服务病人,用博爱帮助病人,被患者誉为“和谐天使”。她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受到各级表彰嘉奖23次,2008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9年荣获第42届国际南丁格尔奖。
在2003年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海军总医院是北京地区最早收治非典患者的医疗单位之一,急诊科作为主战场,王文珍第一个请战:“不管这种病有多大的传染性,只要病人来了,我先上!”王文珍把年轻护士朱宗红换出了隔离病房——当时才23岁的小朱还没结婚,还没体会过做妻子和母亲的感觉,“风华正茂的年纪,不能让她们有危险。”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王文珍总是安排年轻的护士和自己搭档——除了工作上的需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和年长护士搭班,年轻护士内心会比较踏实。
王文珍在一线护理岗位工作了30年,养成了早上班、晚下班的习惯,她轮休时也会到科里看看,为有事的护士顶班,给加班的同志送一份热饭。她当了16年护士长,16个春节在急诊值班,把团聚的机会让给年轻的护士。
急诊患者病情急、难、险、重,病人情绪容易暴躁,对医护人员发“无名火”。对此,王文珍说:“对待病人要用心去体谅,要用爱去包容!”
路上看见举牌乞讨饭钱的学生气小姑娘,王文珍走过去,又折回来,往她手里塞十块钱——“很多人说好多乞讨的人是骗子,我想一个干干净净的小女孩,如果不是遇到难处的话,是不会做出这种事的”。
【人物三】阿尼帕:阿尼帕妈妈的幸福生活:一口“团圆锅”4个民族19个娃
一位维吾尔族母亲,除了自己亲生的9个儿女,还含辛茹苦地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个孤儿,如今这个大家庭已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塔塔尔、乌兹别克6个民族的180多口人。她就是72岁的青河县青河镇居民阿尼帕•阿力马洪。阿尼帕心里明白,在当时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多一张嘴就意味着多一份生活的艰难。但是她和丈夫在以后又陆续收养了不同民族的孤儿,抚养的孩子却增加到了19个。
为给一家20多口人做饭,她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铁锅,被称作“团圆锅”。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生活虽然苦,但从没饿过肚子。阿尼帕妈妈总是做好饭后就离锅远远的,一碗稀稀的奶茶,撒一把麦粒就是她的一顿饭。她下了班就去打土坯卖钱,还去帮别人宰牛宰羊,就为了得到一些牛羊杂碎,改善一家大小的生活。她对收养孩子比亲生孩子还亲,而她最小的亲生女儿上初中时还没穿过一件新衣裳。 阿尼帕夫妇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能吃饱,还要让孩子们有学上。家里用不起电灯,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条,做成小油灯,19个孩子们就在这一盏盏跳动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上完了小学、中学。孩子们没有一个因为家里贫穷而辍学。
每到逢年过节,是阿尼帕老妈妈最快乐的时候,因为这时,全家老小都能聚到一起。在阿尼帕妈妈的眼中,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民族之分,“他们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的血脉,我们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第二篇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人物一】:英雄战士邰忠利:最后一跃铸就了壮美的永恒
2005年12月邰忠利从内蒙古参军。2006年、2007年,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2008年被评为团“古驿精兵”;2009年7月被省军区表彰为“优秀共青团员”。在军事训练、边防执勤、执行重大任务中,他总是冲锋在前,不断跃进。
2009年8月9日下午4时,村民张文礼不小心滑落江中,此时此刻,作为连队代理排长的邰忠利听到呼救声,最先冲向呼叫地点。 为节省时间,他边跑边脱掉上衣,蹬掉鞋子,赶到张文礼的落水地点后,毫不犹豫地一个飞跃,纵身入水救人。就在张文礼生死一线之际,邰忠利赶到他身后,奋力将他推向岸边。 当另两名战士赶到现场,拉住张文礼时,邰忠利却已因精疲力竭,被卷入漩涡之中…… 为抢救邰忠利,部队迅速展开搜寻。不到半小时,所有渔民都闻讯赶了过来。9户渔民的11条渔船从早到晚进行拉网式搜寻,一干就是6天! 邰忠利的壮举,感动了对岸的俄军。他们破例放宽中国渔船搜救的范围,还出动巡逻艇、军犬进行搜救。8月15日,在下游134公里处的俄方岸边,俄军搜救人员首先发现了邰忠利的遗体并交给中方。整理烈士事迹的时候,人们发现,他从军3年多来,救人壮举已经是第5次了。2011年的元宵节。一群士兵聚集在黑龙江畔,在一块写有“邰忠利烈士牺牲地”的石碑前,洒上一杯酒,献上一束花 。他们在纪念自己的英雄战友。
【人物二】:王茂华、谭良才:“英雄翁婿”火海中勇救六名儿童
2010年3月21日下午2时45分,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马路边的一栋普通民房突发大火,屋内有7名儿童。当日正值星期天,伯塘中学青年教师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刚从外面回来,看到邻居家直冒浓烟,连面包车都来不及熄火,就飞奔过去。王茂华率先冲进火海,两手一抱,将一个5岁的男孩和一个3岁的男孩抱出门外。而此时,被浓烟和火星直逼的另外几个小孩也被吓哭了。屋内连续发出两声巨大的响声。他没有办法再停下来,循着哭声,他再次冲进浓烟滚滚的火海,摸到了2个孩子的头,抱起来就往外冲。“里面还有孩子,里面还有孩子!”冲出来的王茂华告诉正往里冲的岳父谭良才。谭良才二话没说便冲进屋内。王茂华急喘几口气,又再一次冲进火海。就在王茂华和谭良才抱着最后一个孩子往外冲时,大火引燃了屋角的液化气罐,“砰”的一声巨响,一团熊熊火焰直逼王茂华和谭良才,一股巨浪将他们冲出屋外。7个孩子已经被救出,其中邻居家2岁女孩受伤较重,其他6个孩子安然无恙,王茂华和谭良才两人却被严重烧伤,体无完肤。烧伤面积一个达96%,一个达85%,经抢救无效,王茂华最终离开人世。火海救人1年后,2011年3月21日,王茂华烈士的遗孀谭长华和父亲谭良才将110.61万元群众捐款捐赠给慈化镇光荣敬老院修建“英雄楼”。
王茂华当年读初二的班主任丁洪亮老师说,当年王茂华家庭非常贫穷,他是以年级第三名的好成绩分到他班上。他经常看到王茂华在熄灯之后,还在学校走廊里看书。有一次,王茂华意外摔断了骨头,请假一个多月在家修养。在没有老师教、完全自学的情况下,王茂华期末考试却拿了年级第一。为了尽早走上社会,王茂华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宜春师范,在叔叔的全力支持下完成了三年中专学业。2004年,他通过参加招聘考试,成为伯塘中学的一名正式教师。2005年7月,他通过自学考试,在宜春学院大专毕业;2009年10月,他完成本科论文答辩,取得宜春学院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人物三】甘占恩:见义勇为少年郎
2010年8月15日,在家干完农活的甘占恩和堂兄甘占祥,同伴刘得明、王建祥等4人到邻村玩耍。不料王建祥掉入一个深约2.6米的水潭,当时在他身边的刘得明立即跳入水中救人,但没有成功。甘占恩随后跳入水中救人,他用肩膀将在水中扑腾的王建祥顶出水面,又奋力将王建祥推向潭边,可不熟悉水性的他在呛了几口水后,沉入了水底。这时,不远处的甘占祥也跑过来跳入水中,他在水下先摸到了靠近潭边的王建祥。王建祥得救了。得知甘占恩仍在水中,甘占祥又多次潜入水中寻找,最后力气耗尽了,也没有找到甘占恩。两个多小时后,当村民们终于将甘占恩打捞上来时,他早已停止了呼吸。甘占恩的父亲甘生辉说:“恩恩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帮家里干农活了,还跟母亲学会了做饭。就在出事的前一天,我们从西宁打完工回到家时,他已经和好了面,买了西红柿、甘蓝,预备给我们揪面片……” 甘占恩走了,然而,他救人的事迹早已传开,越来越多的人被他见义勇为的事迹震撼着,被年仅15岁的生命深深感动着。
【人物十】吴菊萍:最是那一接的爱与美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 刹那间,刚好路过的吴菊萍毫不犹豫冲过去,徒手抱接了一下女孩,自己的左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但是,由于她奋不顾身的这一接,女孩妞妞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也因此她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同事们也问过吴菊萍:“你怎么知道你能接得住妞妞啊?”吴菊萍说,生过孩子,就知道养一个孩子有多不容易,知道孩子对一个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看着孩子掉下来,总要接接看”。
7年前,吴菊萍进了阿里巴巴品控部,一直工作至今。同事们说,吴菊萍的确挺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她几乎每天都是部门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到了之后会帮同事的电脑开机,这样大家到了之后可以直接用电脑。
第三篇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人物一】刘延宝:一家四代守烈士墓63年
承君一诺,必守终生。为了“俺能行”的诺言,祖孙四代人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把守墓接力棒代代相传,63载诚心守护烈士墓园,谱写了一曲忠义守信的赞歌。这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刘延宝的故事。爷爷坚持了20年,父亲坚持了33年,而他也坚持至今。几年前,刘延宝突患脑血栓,导致右肢瘫痪,并且丧失了语言能力。儿子刘增龙主动承担了守墓责任,继续践行着当年的承诺。这一场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而且背上了外债。为了还债,刘延宝的妻子赵本芬拖着瘦弱的身体,去建筑工地当一天只有10元收入的小工。有人出主意:“日子这么难熬,你们一家看烈士墓又看了这么多年,给上头说说,兴许能给点补助。”刘延宝拼命摇头,嗯嗯啊啊地大声嚷嚷,脸涨得通红。从此,再没有人提这话。
【人物二】王文彬:85岁老汉63年守护烈士墓
王文彬是河北昌黎县汪上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他今年85岁,从亲手埋葬烈士的那一天起,便担起了一个沉甸甸的承诺:照看好烈士墓。寒来暑往,半个多世纪的光阴里,他像珍爱生命一般守护着烈士们的忠骨,传承着不朽的精神。王文彬倾诉着内心的焦灼和期盼:“烈士墓不能没有碑啊,村里只有我能分辨出哪位烈士埋在哪里,我都80多岁了,万一哪一天我走了,烈士墓不就成了无名烈士墓?”在他的努力下,革命烈士碑终于立起来了。他说:“为了革命,战士们死在这儿都不在乎,护他们的墓,我就是把命搭在这儿也不在乎。”
【人物三】:孙东林、孙水林:信义好兄弟
大雪纷飞的2010年年关,发生在武汉市黄陂区孙家兄弟身上的故事极度悲伤又令人肃然起敬:在北京当包工头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乡,将33.6万元工钱一分不少地送到60余位农民工的手中。
典型人物:孙东林,哥哥的承诺
事迹:2010年2月9日(农历腊月廿六),在京、津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驾车带着妻子、三个儿女和26万元现金从天津出发,准备赶回老家过年,同时给先期回汉的农民工们发放工钱。次日凌晨行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路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遇难。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顾不上安慰年迈的父母,在腊月二十九将工钱送到60多名农民工手中。由于哥哥的账单多已找不到,孙东林让农民工们凭着良心报领工钱,还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信守承诺,被人们誉为“信义兄弟”。
第四篇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人物一】杨善洲:一个共产党人的一辈子 一座不朽丰碑
1988年3月,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了。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按规定到昆明安家休养的厚意,说服了家人希望他回家团聚的愿望,留下一句滚烫的话:“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 退休后的第三天他带领召集的15个人进入山中,杨善洲的大亮山植树造林就这样开始了。买树苗资金不足,杨善洲就经常提个口袋下山到镇里和县城的大街上去捡别人吃果子后随手扔掉的果核,放在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用马驮上山。他说:“捡果核不出成本,省一分是一分。” 有认识他的人说:“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他说:“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如今,杨善洲捡回来的果核,已成为大亮山上郁郁葱葱的果林。杨善洲还常背个粪箕到村寨路上捡骡马粪猪粪,给树苗做底肥;到垃圾箱里捡纸杯、碗装方便面的外壳,当营养袋,培育“百日苗”1999年,杨善洲在山上用砍刀修理树杈时,一脚踩到青苔上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很多人都想,老书记可以留在山下好好休息了。可半年后,他拄着拐棍,又走进了大亮山。 有人说,何必自讨苦吃? 杨善洲回答:“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
22载辛勤耕耘,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5.6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杂木林、700多亩茶叶、50亩澳洲坚果、100亩美国山核桃……
2009年4月,82岁的杨善洲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他说:“这笔财富从一开始就是国家和群众的,我只是代表他们在植树造林。实在干不动了,我只能物归原主。”施甸县政府决定奖励杨善洲10万元,被他当场谢绝: “我早就说过,自己办林场是尽义务,不要报酬。”保山市委市政府决定给予他20万元的特别贡献奖。经再三劝说,他接下了。转过身来,给保山第一中学捐出10万元,给林场建瞭望哨捐出3万元,给山下老百姓修建澡堂捐出3万元。
一辈子的精神品格,用手中权力老老实实为人民办事
1985年,保山地委建办公大楼,第一层已经建起,这时,昌宁金华乡发生水灾。杨善洲立即赶往灾区,看到老百姓受灾严重,十分难过,回到保山,命令办公大楼在建项目马上停工,把资金拿来救灾。有人想不通,认为可以从其他地方调动资金。杨善洲激动地说:“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却安逸地坐在这么富丽堂皇的大楼里,悠闲地办公,你不觉得有愧吗?” 在杨善洲的心里,对人民群众永远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他们真正是主人,他是公仆。 杨善洲说:“我就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杨善洲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木板床,床上一个草垫子和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喜欢抽烟,还舍不得抽纸烟,天天一包烟叶子一支烟斗带在身边。他走到哪里,谁也看不出他是个大干部,曾经闹出几次去宾馆开会被服务员挡在门外的笑话。
【人物二】何祥美:中国枪王,三栖精兵
何祥美,1981年出生,现为南京军区某部士官,精通狙击步枪、匕首枪、微型冲锋枪等8种轻武器射击。除了一枪毙敌的绝技外,他还拥有跳伞、飞行、潜水等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悬崖攀登、伞机降等30多种作战本领。经过9年军营磨砺,何祥美已从一个开始跑5公里都累得喘粗气的小胖子,而摇身变为一位全能战士。
当兵第六年,南京军区抽调了一批训练尖子组成狙击手集训班。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的何祥美幸运入选。在集训的10个月里,何祥美每天比队友提前半小时起床,穿沙背心跑步;练据枪,别人一个动作练20遍,他就要练上40遍。何祥美懂得:战场上,狙击手扣扳机的机会只有一次。若不能一枪毙敌,牺牲的就是自己。为保证据枪的稳定性,他把圆石子、弹壳放在枪管上,两小时不能掉,掉一次加练10分钟。两个小时下来,他的身体已经僵硬到几乎动不了的程度。为提高识别目标的能力,他每天盯着手表秒针训练,做到5分钟不眨眼,迎风迎光迎沙不流泪。为提高场景记忆能力,何祥美就强迫自己在1分钟内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判断现场景物。如今,他已经练出了一身"枪王"的真功夫。只需几秒钟,何祥美就能准确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得出射击所需正确的修正值。全能战士。“对一名战士来说,就是要超越前人、超越对手,使自己的能力素质适应未来战争要求。”“当兵就当能打得赢的兵。”何祥美用艰苦训练、惊人意志又先后通过跳伞训练、潜水训练。从此,这只"陆上猛虎"兼"空中猎鹰"摇身一变又成了一条"水里蛟龙"。
面对两次退役,家里人需要他,很多大公司对他提供了丰厚待遇的聘用条件,但何祥美毅然选择留在部队。“没有国,哪有家?身为一名战士,就要为履行使命去奉献。”何祥美告诉记者,他爱自己的父母,也懂得离开就能过上更舒适安逸的生活。但部队多年的教育使他更加明白,军队是为保卫国家而存在的,没有军人的奉献就没有国家的安宁。
在他看来,荣誉从来就属于光荣的集体,属于每一个人。2004年5月,连队跳伞训练结束后组织评功评奖,战友们纷纷推荐何祥美荣立三等功,全连53人,他得了52票。哪知何祥美当场站起来说:“指导员,这个功我不能要,功劳属于大家。”最终,在他的建议下,连队经过重新研究,给另一位班长记了功。这之后,他又两次让功,在部队传为佳话。
何祥美成了“枪王”、“三栖精兵”后,多次代表部队参加重大演练和汇报演示活动,次次出色完成任务,赢得了广泛赞誉。面对掌声喝彩、荣誉名利,何祥美没有陶醉,也没有松懈,而是以此为动力,更加刻苦地训练、更加自觉地付出,积极回报组织的关心与厚爱。。 2008年,何祥美先后两次赴京参加重要颁奖活动。其间,他在和“航天英雄”杨利伟、“试飞英雄”李中华等英模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找差距、思不足,积极学精神、强责任。回到连队后,他以更高的标准给自己制定了新的学习训练目标。坚持理论学习争一流,军事训练铆着劲,脏活累活冲在前。战友们都说:“何祥美没有变,还是原来的何祥美。”
【人物三】沈浩:永远留在小岗的“第一书记”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从省城合肥到小岗农村,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一线,沈浩的内心不能说没有反差。来了就要有贡献,这是沈浩的朴素想法。修路——沈浩干了来小岗的第一件大事。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村里人叹服:这个沈书记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行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沈浩常说,“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3个多月后,路修好了。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还加修了两条水泥岔道。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 不久,沈浩又干了一件大事——保护村集体财产。属于村集体的20多间房屋被几户人家强占。沈浩不怕难,敢碰硬,苦口婆心劝说不通,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钉子户终于被拔掉了,村民们对沈浩刮目相看。
熟悉沈浩的人说,他从“城里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转变很快:冬天,穿上村里5块钱买的老棉鞋;谁家的剩茶端起来就喝,谁家的剩饭端起来就吃;抽2块钱一包的香烟;遇见财政厅的老同事说话,也从“我们财政厅”变成了“我们小岗村”;手上长了老茧,整个人黑了,瘦了……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习惯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儿,从不坐老板椅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坐沙发,和大家交流‘零距离’,这样老百姓才会亲近你。”他住的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床头贴着村民联系电话。大门从不上锁,谁都能推门而入。“村里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房东说。
遇到重大决策,沈浩都要和“大包干”带头人们一起商议。如今冰封开始融化了,人心开始聚拢。 沈浩带领小岗村的村民开始迈向致富的道路,2006年春节前,26户住房比较困难的农民都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当三年任职期满时,面对全村按下的挽留他的红手印,沈浩决定留下来,在小岗村他又是尽职尽责地工作三年。然而,第二个三年任期又要到了。面对老母亲需要照顾、家庭需要他担当,他还是选择留在小岗村了。他知道他还有很多要为村民办的事情。2009年11月5日沈浩因劳累过度,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⑦ 第八届道德模范颁奖仪式视频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八届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并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讲的就是在全国道德模范对全国都德模范的一种颁奖嘉奖仪式后,颁奖仪式呢,它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见义勇,现诚实守信,孝老爱亲五个篇章,每个篇章的包播放短片现场访谈178奖章,致敬在武力表演的花白讲一对,充分体现了一种荣誉感,仪式伸展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这对对于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向全社会传递崇德,传递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先明下追求有着重要的意义,全国道德模范是每两年表彰张雨剑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共评出68名全国道德模范号,百五十名提名奖获得者,武汉市推荐了像张静语言,崔奎,王宁的三人荣获第八次全国都麻烦,截至目前,全国道德模范18人,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全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王勇是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江汉分部经理,在疫情期间,他坚持奋斗在后勤保障以及带动大批志愿者接送,服务医护人员全国经营风险,麻烦将兵于是乎省卫生健康汇美元党党组成员,副主任,公共卫生总是在疫情世界,他不顾身患渐冻症并行奋战在抗疫最前线,但以后团队累计就是2800余米患者,道德模范就是我们生命的生,普通人讲一讲普通人的不平凡的故事,他们是抗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弘扬了伟大的抗议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但也都是大家发生在大家身旁的事情,是大家平常可以见到的,所以,颁奖道德已办出表彰,还有就是进行自己引领一种社会好的很,想像新叶好的
⑧ 求天津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故事汇视频(2011年10月11日)
09年9月20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广州市当选“助人为乐”模范的是:
赵广军 广东省广州市回海珠区江南中街街道办事答处办事员
广东省获提名奖的有:
翟美卿(女) 广东香江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曾宪杭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巴士有限公司一分公司驾驶员
林华锋 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轮训队士官
司书晓 广东省军区湛江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旅勤务连炊事班副班长
冼东妹(女) 广东省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主任助理、领队
张海发 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科长
李传梅(女) 广东省深圳市展华实验学校校工
彭彩金(女) 广东省兴宁市罗岗中学学生
⑨ 爱美的王京是谁
王京 王京,曲艺演员。演艺经历 2016年11月3日至4日,参加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河南省首站演出。
王京是朝鲜历史上对都城的“号”称,曾有两个城市被称过王京,分别为王氏高丽时期的开州(先号皇都,后号王京,亦称开京,今开城特级市)和朝鲜王朝(李氏朝鲜)时期的汉阳(今首尔)。
王氏高丽
918年高丽太祖王建推翻弓裔,在高句丽故都平壤建立王氏高丽政权,919年把首都迁往自己的故乡松岳郡(今开城),改称开州,号皇都,后改号王京,又俗称松都、松京、开京等。1382年(辛禑王八年)8月迁都南京(今首尔),王京成为陪都。
1383年2月还都王京,再为首都。1390年(恭让王二年)7月迁都南京,命安宗源、尹虎留守王京,再为陪都。1391年2月,恭让王还都王京,自是直到高丽王朝灭亡、朝鲜王朝迁都汉阳之前,其首都地位未再改变。
⑩ 谁是中国百姓道德楷模,24孝把它放在第一位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深化道德教育引导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精心选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以身边典型汇聚奋进力量,广泛开展了“厚德衡水”主题道德实践活动,通过道德模范巡讲、最美系列评选、“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寻访身边雷锋”、“寻找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推选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市各级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辈出,接连荣获各级荣誉称号: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被授予“全国最美奋斗者”;河北省道德模范郝宏银被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冀州区张志旺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双星,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份乘坐花车参加群众游行活动;王萍入选7月“中国好人榜”……这些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在荣誉面前依然不忘初心,守正创新,持之以恒地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榜样的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人、全国劳动模范18人、全国“最美奋斗者”3人、全国文明家庭2个、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2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个、“中国好人”8个,河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5人、“燕赵楷模·时代新人”3个、“最美河北人”38个、“河北好人”77个,市县典型1300余个,进一步叫响了“道德高地”精神文化品牌,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