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打砸立法会

打砸立法会

发布时间: 2022-03-21 06:07:33

㈠ 关于97香港索罗斯的那战争的详细情况

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准备再重现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

罗斯刚刚打完一场漂亮的“扫荡战”,扫荡了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这次出手甚至波及到了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但是索罗斯绝不是那种肯轻易罢休的人,开始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准备再重现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

这次索罗斯的决策可算不上英明,因为也许忘了考虑香港背后的中国大陆,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达2000多亿美元,加上台湾和澳门,外汇储备不少于3740亿美元,如此强大的实力,可不是英格兰、泰国等国所可比拟的。此番袭击港币,胜算的把握并不大。

(1)打砸立法会扩展阅读:

97香港索罗斯的相关情况:

1、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2、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3、趁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

㈡ 如何定义暴力执法

首先,随着执法机关倡导以人为本,文明办案,执法队伍的确在执法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正当权益的维护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强化,所谓在“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之下任由违法犯罪之人肆无忌惮,只能助长他们犯罪的嚣张气焰,还会让群众质疑执法机关的工作能力。
其次,是一些人法制意识淡薄所致。
随着国家民主法制进程的加快,公民权利意识大大增强,但义务观念却相对滞后,导致了一些人走入误区,一旦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就置法律于不顾,不惜采取暴力手段去“维护”; 最后,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使一些人超越了法律的底线,一旦执法行为影响到其经济利益,就认为“挣钱的道被堵死了”,不惜采用暴力手段阻挠执法,直至触犯刑律。

暴力执法主要说的是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中国对暴力执法至今没有明确定义,是立法缺位,行政监督乏力的表现,其实就是违法行政,如果LZ遭遇了所谓的暴力执法,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媒体宣传。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告是很难告赢得…

㈢ 双方搁置争议在法律上有什么后果

基本含义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含义是:第一,主权属我;第二,对领土争议,在不具备彻底解决的条件下,可以先不谈主权归属,而把争议搁置起来。搁置争议,并不是要放弃主权,而是将争议先放一放;第三,对有些有争议的领土,进行共同开发;第四,共同开发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为最终合理解决主权的归属创造条件。
法律依据及实践
共同开发具有国际法的依据,最主要的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4条第3款或第83条第3款。尽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上述条款并未使用“共同开发”术语,显然“临时安排”包括“共同开发”,且“共同开发”为“临时安排”的重要形式。同时,通过协议共同开发已被各国采用和发展,实践证明,它具有强大生命力。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截止2012年国际上共同开发的实践达20余个,分散于世界各地;共同开发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划界协定中规定共同分享利益和建立共同开发区;二是在未达成划界协议前,先在重叠区就共同开发达成协议。此外,共同开发也得到国际法院的认可。例如,国际法院在北海大陆架案(1969年)中认为,大陆架划界可通过协议解决,或达不成协议时通过公平划分重叠区域,或通过共同开发的协议解决。可见,共同开发在理论上尽管对其概念存在分歧,但利用共同开发制度开发资源的国际实践众多,并不存在困境。

㈣ 请问现在在打架前双方自愿签生死状(非强迫签),这样有效吗将对方打死了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吗(也就是

自愿签生死状属于个人协议,即没有法律效力,更没有法律依据。如果将人殴打致死要负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主要特征是:一、犯罪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故意伤害自己身体健康的,一般不构成犯罪。但自伤行为损害了社会利益而触犯了其他刑法条文的,则构成犯罪。二、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损害他人的身体健康主要指损害人体组织的完整或者破坏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伤害行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使用何种手段,伤害他人身体的,均属伤害行为。犯罪手段的不同,只是量刑的情节之一,不是本罪构成的要件。伤害的结果,可能是轻伤或重伤,也可能是致人死亡。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的方式,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亦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前者如拳打脚踢、刀砍枪击、棒打石砸、火烧水烫等;后者则如负有保护幼儿责任的保姆不负责任,见幼儿拿刀往身上乱戳仍然不管,结果幼儿将自己眼睛刺瞎的行为,就可构成本罪。既可以由自己实施,又可以利用他人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实施,还可以利用驯养的动物如毒蛇、狼犬等实施。既可以针对人身的外表,造成外部组织的残缺或容貌的毁坏,又可以针对人体的内部,造成内部组织、器官的破坏,妨碍其正常的功能活动。总之,无论是直接由本人实施还是间接实施,亦无论是针对何种部位,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只要出于故意,能造成他人的人身健康伤害,即可构成故意伤害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㈤ 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香港问题

写文章要梳理文章逻辑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法,就是将所有想到的想法观点都先写下来,再观察所有观点中间的内在逻辑,找出共同的观点,存同去异,形成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另一种是自上而下法,就是先有一个确定的中心,再从这个中心往下一级一级发散观点,直到发散出来的观点能将这个中心思想阐述清楚。

正文:这次香港大乱,香港法治遭遇空前巨大的挑战,可谓危在旦夕,命悬一线!一旦暴力毁掉来之不易的法治,香港将丧失一切。这是所有港人的损失,当然也是祖国巨大的损失。

捍卫香港法治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定要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只能用法治的办法、在法治的轨道上解决目前的乱局。解决问题的所有工具、钥匙都在法律里边。

要用足用够一切法律资源,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香港本地法律的资源。

凡是基本法和香港法律规定可以采取的一切有效措施,都应该被考虑,并在适当时机采用,要排除一切障碍和困难,坚决捍卫宪法、基本法的权威和香港的法治秩序。一切可能都不排除,并认真做好一切准备。可以备而不用,但不能不备。国家不会回避自己对香港的宪制责任。

法律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我们的宪法、基本法也一样,这是我国现行宪法实施37年以来、基本法实施20多年来遭遇的最大考验。我相信宪法、基本法一定能够经受住这次严峻考验,解决今天的危局,还祖国人民一个新的东方明珠和朗朗乾坤。

我们当初提出“一国两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国家长远的规划战略,中央对此一直是真诚的,是认真负责的,“一国两制”20多年的实践也是非常成功的。尽管遇到如此巨大风波,中央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实施“一国两制”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走样、不变形。

当然经过这次事件,一定要好好总结“一国两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弥补,以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5)打砸立法会扩展阅读

假民主之名行祸害之实。大量证据表明,香港短时间内发生多起暴力违法行为,幕后有“黑手”在推动,他们真正要干的就是“反中乱港”、搞“颜色革命”。

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他们到处煽风点火,为暴行张目、为犯罪喝彩;他们利用年轻人充当棋子、炮灰,不惜把香港年轻人引向歧途、送上绝路。

暴力祸害香港,甘当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的马前卒,置民族尊严和香港利益于不顾,这些行径将香港暴乱分子的本质暴露无遗。

他们把“民主”“自由”“人权”挂在嘴边,干的却是内外勾结、祸港乱中的勾当:暴力冲击、打砸香港立法会和围堵中联办大楼,用毒性化学粉末、汽油弹等危险工具攻击警察,蓄意瘫痪地铁、机场等公共交通……他们正在损害的,是香港社会的根本利益,是香港的前途和700万香港市民的福祉。

大道昭昭,邪不压正。广大爱国爱港人士必将同舟共济、团结一致,揭穿暴乱分子华丽外衣下的险恶用心,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反对暴力、抵制暴力,发出正义之声,让香港这颗东方明珠早日恢复安宁、稳定和繁荣,让“一国两制”这艘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㈥ 股票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是什么时间能更详细吗怎样立管理条例后又这样立法的拜托各位大神

1992年8月10日,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当时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激励下,中国证券市场的合法地位正式确立,沪深股票市场走出了一轮气势磅礴的牛市行情,其中深圳股市涨幅超过2倍,股票供不应求。为平抑股价,增加供给,8月7日,深圳市宣布当年发行5亿股公众股,发售500万张抽签表,中签率为10%,每张抽签表可以购1000股。但是当时市场极度热烈,对股票的需求量极其巨大,5亿股股票无疑是杯水车薪。于是出现了百万人争购抽签表的局面,并且引发了内部人营私舞弊暗中套购认购表的行为。结果多数人因为没有买到中签表而到市政府示威,从而引发了震惊全国的“8·10事件”。该事件的爆发使得管理层极度震惊,引发了对社会稳定的担忧,并触发了公众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存废问题的忧虑,导致沪深股市深幅狂泻,上海市场三天之内暴跌400余点。 回首“810”惊心动魄 看中国股市疯狂岁月2008年10月06日 15:29凤凰网专稿 刘芳:如今我还时不时能听到有人抱怨中国股市被人操控。但以今天中国股市的盘子操控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我也经常听人说中国股市就像坐过山车,但如果你觉得10%涨停板跌停板的情况像过山车?那一天暴涨105%算怎样?90年代初的中国股市曾经造就过一夜暴富的神话,也曾经让多少人从梦中惊醒看到残酷的现实。1992年8月,一种叫做股票认购证的玩意吸引了上百万人的注意。很多做着发财梦的人们在深圳四处向亲戚朋友借身份证,争着购买这种新潮玩意。当抽签表全部售完的时候,人们发现网点前炒卖认购表的情况相当普遍,100元一张的表被炒到300到500,紧接着银行又发公告称将表格回收期延长到8月11日。很多人开始质疑,愤怒,深圳的秩序也开始在不知不觉中混乱起来。1992年的8月10号,810事件,惊心动魄,也为中国股市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改变。 解说:8月10晚,很多没有买到新股抽签表的股民,愤怒地聚集到深圳市政府门口,要求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当事人李春瑜:“810”大家为什么会闹事,因为你不公平,不公开,不公正,我们去闹事,假如我是最早去排队的,我是排了三天三夜,我愿意承受这三天三夜的疲劳,或者说时间啊,精力耗在里面,我愿意去承担,我就能享受,我就是能最快的领到抽签表的那个人,我就有机率去领到抽签表,可是我不是啊,我去排了三天三个晚上,但是最后一天我挤不过人家,原来本来有一百张抽签表,我是九十个人,第九十个人,我是可以领得到的,因为你腐败,因为你暗箱操作,你当天只拿出五十张抽签表出来,我就没有这个机会,本来这个机会是我的,因为你的监管不测,监管不当,你的管理的不好,你的腐败的问题,使我没有了这个机会,那我就不愿意干了,我有抽签表我抽到了股票,股票跌了是我的风险,我承担,赚了是我的收益,我享受,但是之前的因为你的发行制度不透明,你不公开你不公正,你不公平,我不行,我肯定就不干了,我会不干,群众也都是这样想的嘛,就会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为买不到认购证,然后又排了这么长的队,千里迢迢的,然后这里边又发现了隐私舞弊的,这些人肯定会不满。 解说:事态很快恶化,少数人开始使用暴力,砸汽车,砸摩托,攻击执勤警察。危机下,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第二年新股发行额度提前调用,连夜加印50万张新股认购抽签表兑换券,一张兑换券换10张抽签表。并且公开表态,决不姑息舞弊行为,如有发现立即追究领导责任。 当事人刘勘:那么当天晚上深圳市决定,政府增发500万的认购券,使这个市场暂时平息,但是到了11号的晚上,当时的市长叫郑良玉,这样发表电视讲话,这些参加认购证的人要识大体,顾大局,要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局面,但是市场上有好利的,截流认购证的,有关的单位,个人一定要彻查 刘芳:8月10号晚上11点,深圳市长助理亲自出面,宣布了深圳市政府的5项通告,包括增发认购表等等。但聚集的人群仍然不肯散去,直到最终发生冲突。虽然后来810风波中的舞弊行为被查的水落石出,查出十多万内部截流私买抽签表的情况,但事件却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股市。深圳股指从8月10日的310高点4天内就跌到285点;上海股指更是在8月10号后的2天内跌了19%,而且沪深股市从此元气大伤。很多从来没有经历过股市起伏的人们错讹不已。我记得今年早前中国总理温说过,股市有风险这个事情,人们从道理上都明白,只是情感上接受不了。这种情况是在中国股市发展了18年后的今天,90年代初的那个时代,没有几个人在入市前就懂得股市有风险。 解说:1992年10月底,也就是“810事件”发生两个月后,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内地最高证券管理权利机关,负责证券市场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记者:“810事件”对今后深圳证券市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当事人李春瑜:我觉得它的经验是什么就是,证券市场一定要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基石,你要向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投资环境,你如果失去这个基石的话,群众就会有意见,投资人就会用脚投票,他就不参与这个市场了,甚至会有更过激的行为,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发生后呢,假如是一个管理层有失误的话,我觉得在那个年代是可以理解,也是可以去原谅的,不能原谅的是你有这个经验教训,你没有去弥补这个缺陷,你这个腐败问题发过一次可以原谅,如果发生二次三次,我觉得这个是没办法去原谅的,没有经验可以去累积,可以去学习,我们可以看到,“810事件”之后呢,我们看到我们现在的股票发行制度,是不断的在完善之中,我们后来没有再有这样的事件,这个就很难得,这个也是一个很积极的事情,假如没有那次去刺激监管层去重视这个事情,也许以后还会有相关的一些,比如说制度的缺陷啊,比如说腐败的问题啊,也许会有,我想很多制度的完善都靠一些事件去推动它的。 所以讲“810”这种事件,它是有一个双面性的。我觉得这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阶段的必然的产物。这种对中国市场的崛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就能感觉到,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间,都会出现一次资产的裂变。只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资本裂变的信号,也就是说大家对于股份制的改造、发展,一种新的生产了发展方式形成了。这在中国来讲,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计划经济执行了几十年的时候,这种来讲,变革是革命性的。因为中国的崛起,就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崛起,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都少不了资本市场。 刘芳:18年并不是多长的时间,中国的资本市场依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中国是一个变化很快的国家,特别是自从1978年后的30年,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日新月异,每个人都在拼命的忙,经济快速发展,股市不断的改革,我想如果我们不停下脚步,回顾一下过去的足迹,我想我们很容易在疯狂的运转中迷失了方向。对于中国股市来说“810”可能是痛苦的记忆,但假如没有“810”,中国的股市可能还会多走那些曲折?18年后的今天,回首过去那个刚刚诞生的股票市场,那个时候人们的天真,疯狂,简直是恍如隔世。这意味着,18年后,我们也会笑着回忆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

㈦ 83严打是否有法律依据

楼上的中顾律师真垃圾。

87严打的依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冶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这就是法律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立法权,制定的关于刑事部分决定属于广义上的法律。

还有79年《刑法》,也是从严从重从快打击犯罪分子的依据。

但是到了后期过分严重估计了当时的时势,导致严打的阔大化,一批冤假错案从而到来。

但是对于严打我们要两看。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

楼上所谓的法学界,不过是一帮没有机会上台的所谓的法学专家聚在一起。平日里吃饱了撑着就提出一些狗屁观点,毫不结合当时的具体实际。什么行政干预司法,文革时期司法衙门都被砸烂了,83年刚刚恢复有能力在全国范围内整治治安?加上,严打依据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什么叫行政干预司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是行政?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就是法律。国家权力机关对国家治安整治的决定能认为是行政干预司法?

所以说有时所谓专家的话不可多听。他们只不过是一帮没有地方实现自己抱负的人。如果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何不进党的机关和政府机关。以自己的意志立法。偏偏要在一边批评中央政策。

83年,文革刚刚结束,一大批知识青年返乡,这帮人大部分没有学历,社会也没有这么多的就业岗位。这就造成了社会的严重不稳定。

83年出了震惊全国的二王案,从而坚定了党中央,邓大人实施严打的决心。

楼下的 fxystc321也是法盲。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定有很多种,这些决定中有一部分是具有规范性的法律性决定,属于法律范围,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全国人大关于禁毒的决定》等等。

83严打实行的是79刑法,当时有效的全国人大常委法律性决定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2.关于惩治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3.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4.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5.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6.关于惩治泄漏国家秘密犯罪的补充规定;7.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8.关于惩治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罪的决定;9.关于惩治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犯罪的补充规定;10.关于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分子的决定;11.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12.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13.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14.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15.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动教养人员的决定等等。其中关于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决定中的刑事部分当然属于广义上的法律,是刑法的一种渊源。

现在97刑法实施,仍然有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性决定包括:1.关于禁毒的决定;2.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3.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4.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5.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6.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7.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8.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

你敢说上述的决定不是法律?什么人啊,法盲一个还在这里充大头。

㈧ 违宪的案例

经过六年的反对英国的独立战争,美国终于在1783年赢得了独立。但美利坚共和国的正式建立却是在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被各州批准以后。1789年4月,联邦政府成立,独立战争领导人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被推选为第一任美国总统。建国后不久美国国内就因利益不同和政见分歧,出现了联邦党(federalists)与反联邦党(antifederalist)的民主共和党(democratic republicans)两大阵营。大体而言,联邦党人主张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反对法国大革命,而民主共和党人则主张维护各州的自主地位,对外同情法国大革命。美国宪法虽然将联邦权限明文列举于宪法,并将未列举的剩余权力则归属于各州,但是由于美国宪法相当简练,解释的弹性很大,因此谁拥有对宪法的解释权,谁就可以在政治斗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的政党和选举政治还不成熟,总统和副总统混在一起选举,得选举人票最多的为总统,其次为副总统。于是,联邦党人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继乔治·华盛顿之后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而民主共和党人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则成为他的副总统。在其第一届任期即将期满的1800年7月,亚当斯任命他的联邦党人朋友约翰·马歇尔(John Marshall) 为国务卿,协助他竞选连任。在1800年美国的总统选举中,亚当斯只得了65张选举人票,而民主共和党的候选人杰弗逊和艾伦·伯尔(Aron Burr),却各得了73张选举人票。根据当时的规定,由各州在众议院以州为单位(一票),投票选择杰弗逊和伯尔两人中的一位为总统另一位为副总统。由于联邦党人宁可把票投给腐败无能的政客伯尔,也不愿选择在他们看来支持法国大革命的危险的激进派。于是,杰弗逊只得了18个州中8票,未能超过半数。在一个星期内,众议院一共进行了35次无记名投票,结果都是如此。这时,联邦党人的领导人、杰弗逊的政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 督促他所能影响的联邦党人,让他们控制的几各州投了空白票,从而使杰弗逊以微弱多数当选。因为在汉密尔顿看来,杰弗逊至少是正人君子,而伯尔则是没有原则性的投机政客。这时已是1801年2月17日,离总统总统就职只剩下了两周。
在同时举行的国会选举中,联邦党也遭受重大的失败。这样,他们不但失去了总统的宝座,同时也失去了国会的控制权,于是,联邦党人就把希望寄托于联邦司法部门,借以维持他们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影响。乘着新总统上台和新国会召开之前,国会中的联邦党人在1801年2月13日通过了《1801年司法条例》(The Judiciary Act),增设了5个联邦地区法院和3个联邦巡回法院,由此增加16个联邦法官的职位。1801年2月27月,国会又通过一项哥伦比亚特区组织法(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Organic Act),授权总统可以任命特区内共42名任期5年的治安法官(Justices of Peace)。这样一来,亚当斯就可以在新总统上台之前,任命他的联邦党人来可担任这58新增的法官职位。为此,亚当斯忙乎了半个月,直到卸任前一天(1801年3月3日)午夜才结束所有58个法官的任命程序,与此同时,国务卿马歇尔则在所有星夜法官的委任状(commission)上盖上国玺。人们因此把这批法官称为星夜法官(midnight judges)。
在此之前的1801年1月20日,亚当斯总统还作出了惊人的举动,任命国务卿马歇尔担任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1月27日,经参议院同意后,马歇尔于2月4日正式到职赴任。但是,马歇尔此时并末辞去国务卿的职务,只是不支领国务卿的俸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801年3月3日亚当斯总统任期届满为止。因为当时正是新旧总统交接的之际,马歇尔一面要向新国务卿交接,一面又要以首席大法官的身份主持新总统的宣誓就职仪式,忙得晕头转向,竟然来不及把由他亲自盖章的17份委任状送到所委任的星夜法官之手。
新总统杰弗逊对联邦党人的这些阴谋诡计深恶痛绝。他在1801年3月4日上任后,得知有17份治安法官的委任状仍滞留在国务院,便立即指他示他的国务卿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son)扣发这些委任状,并示意麦迪逊将这些委任状 如同办公室的废纸、垃圾一样处理掉。接着,民主共和党人控制的新国会通过新的立法,在1802年3月8日废除了《司法条例》,进而也就砸了21个联邦法院星夜法官的饭碗。不过,新国会没有撤销有关治安法官的《哥伦比亚特区组织法》。为了防止被免职的星夜法官向最高法院控告新国会的作法,新国会还进一步以重新安排最高法院开庭日期的办法,暂时关闭了最高法院,改一年两次开庭为一次开庭,从而使最高法院在1801年12月~1803年2月关闭了长达14个月之久。当最高法院再次开庭时,已经是 1803年2月了。
但这一作法仍不能阻止联邦党人利用最高法院对民主共和党人进行反击。最高法院刚开庭,未拿到委任状的治安法官威廉·马伯里(William Marbury)与另外三个同样情形的星夜法官便跑到最高法院起诉麦迪逊,要最高法院下状纸(writ of mandamus)命令麦迪逊交出委任状,以便走马上任。他们起诉的根据是《1789年司法条例》(Judiciary Act of 1789)第13条的规定:联邦最高法院在法律原则和习惯所容许的范围内,有权向联邦政府现职官员下达命令,命其履行其法定义务。这正是马歇尔求之不得的机会,他立即受理了此案。这就是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不过,如何处理这个案子,对马歇尔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果他支持马伯里,下令麦迪逊发出委任状,麦迪逊极可能拒绝执行,而法院并没有任何手段来执行这一判决。如果他不支持马伯里,这无疑是向世人表明联邦党人已向民主共和党人屈服。在冥思苦想之后,马歇尔和他的最高法院的伙伴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经过一番精心准备,1803年2月24日,马歇尔宣布了最高法院的判决,马歇尔后来把它称为其法官生涯中最明智的决定。在代表最高法院宣读判词 时,马歇尔首先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 申诉人马伯里是否有权得到他所要求的委任状?
第二, 第二,如果他有这个权利而且这一权利受到侵犯时,政府是否应该为他提供补救的办法?
第三, 第三,如果政府应该为申诉人提供补救的办法,是否是该由最高法院来下达强制执行令,要麦迪逊将委任状派发给马伯里?
马歇尔明确表示,对第一个问题:本院认为,委任状一经总统签署,任命即为作出;一经国务卿加盖合众国国玺,委任状即为完成。
既然马伯里先生的委任状已由总统签署,并且由国务卿加盖了国玺,那么,他就已经被任命了;因为创设该职位的法律赋予该官员任职5年,不受行政机关干预的权利,所以,这项任命是不可撤销的,而且赋予该官员各项法律上的权利,这些权利受他的国家的法律的保护。 因此,拒发他的委任状,在本法院看来,不是法律所授权的行为,而是侵犯了所赋予的法律权利。
对第二个问题,马歇尔的回答也是肯定的。他论证说:每个人受到侵害时,都有权要求法律的保护。政府的一个首要责任就是提供这种保护。合众国政府被宣称为法治政府,而非人治政府。如果它的法律对于侵犯所赋予的法律权利不提供补救,它当然就不值得这个高尚的称号。 他甚至上纲上线地说:如果要去除我们国家法律制度的这个耻辱,就必须从本案的特殊性上做起。 因此,我们有责任查明:在我们的社会是否有人免于法律调查,或者受伤害一方被拒绝给予法律补救。也就是说,国务卿麦迪逊不得剥夺马伯里既得的权利,法院有责任帮助马伯里从麦迪逊那里获得委任状。
话到这里,人们自然会认为马歇尔会立即对麦迪逊下达执行令,以便让联邦党人皆大欢喜。但出人意料的是,马歇尔没有这样作,而且,他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在他看来,虽然联邦法院有权对行政官员发出执行令,但在马伯里这一案件中,这并不是联邦最高法院的责任,因此它无权命令麦迪逊发出委任状,也就是说,马伯里告错了地方。他的论证是这样的:最高法院是否有权发出执行令取决于它所管辖的范围。根据美国联邦宪法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只有涉及大使、公使、领事等外国使节或州政府为一方当事人的案子时,最高法院才有初审权(original jurisdiction)。而马伯里即非外国使节也不是州政府的代表,因此最高法院对他的案子并无初审管辖权。同时,在联邦宪法规定的最高法院的固有权限方面,也没有把向行政官员下达执行令包括在内。显然,马伯里起诉麦迪逊所依据的《1789年司法条例》第13条与宪法存在冲突。据此,马歇尔把问题一下子跳到了国会法律的合法性上。在他看来,真正的问题是最高法院究竟是应遵从《司法条例》第13条,还是遵从《联邦相符》来作出裁定?
这一部分的阐述遂成了这个判决的根本和主体,也成为美国宪政史的华彩篇章。马歇尔指出,国会通过的《司法条例》在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向政府官员发出状纸时,它实际上把联邦宪法所规定的原始司法权扩大了。如果最高法院执行了《1789年司法条例》,就等于最高法院承认国会可以扩大宪法明确授予它的权力。但事实却是,国会没有这个权力。因为宪法是人民制定的,制宪是人民原始权利的伟大运用,但这种权利的运用不能也不应经常地反复 ,所以,宪法一旦制定,其基本原则也就确立起来,这些原则所产生的权威在制宪时就被认为拥有超越一切的(supreme)和恒久的(permanent)的性质。在给出这个前提后,马歇尔便提出,显而易见的问题 是宪法控制任何与其不符的立法还是立法机构可以通过一项普通法来改变宪法。在这两个选择之间没有中间道路。宪法或者是一项至高无上(superior paramount)的、不能用普通方式改变的法律,或者是与普通立法一样,当立法机关愿意改变它他时就可以被改变。如果是前者,那么一项与宪法相抵触的立法便不是法律;如果是后者,那么成文宪法不过是人们的些荒唐的企图,用来限制一种本质上不可限制的权力〖指立法权〗。
话说到这里,宪法的神圣性已呼之欲出。接着,马歇尔趁热打铁,抛出了他最后的撒手锏。 明确提出如果法律和法律之间,以及立法机关的立法与宪法冲突时,最高法院必须就其中一个的合法性作出裁决,因为判定什么是法律断然属于司法部门的权限和职责。因此,当宪法和一项普通法同时适用于某个案件,而且两者存在冲突,只能实行其中一个时,最高法院的决定当然已宪法为准。如果法官不承担起维护宪法的责任,就有违他尽职尽责的誓词,这无异于犯罪。出于这一责任,他宣布,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也就是《司法条例》第13条违宪无效。
虽然马伯里的官运没能实现,但联邦党人与民主共和党人在司法领域中的较量可谓大获全胜。本来,在杰弗逊等民主共和党人已经明确表示即便最高法院下了执行令,他们也不会执行。并且打算以此为由,来弹劾马歇尔和他的四位联邦党人最高法院法官(当时的最高法院由五位法官组成,清一色联邦党人)。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马歇尔来了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为马伯里正名争气的同时,却避开了民主共和党人所设的陷阱,直接指向法律和宪法孰重孰轻这一根本问题,最终确立了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虽然1787年的美国宪法和1789年的《司法条例》并没有对司法审查权有明确的阐述,更没有提到最高法院可以宣布国会、州议会或行政当局的行为违宪无效。但马歇尔的判决也非无源之水,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根据。在著名的《联邦党人文集》第78篇中,美国的宪法之父之一汉密尔顿强调:解释法律乃是法院的正当和专有的职责。而宪法事实上是,也应被法官看作是根本大法。所有对宪法以及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的解释权应属于法院。如果两者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分歧,自以效力及作用较大之法为准。宪法与法律相较,以宪法为准。在汉密尔顿看来,立法机关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这类限制须通过法院来执行,因而法院必须有宣布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之权。
在马歇尔的判决中,不难看出汉密尔顿的理论影子。不过,他虽然坚持最高法院拥有司法审查权,但并没有明说在联邦政府的三个部门中最高法院拥有最终和唯一的的宪法解释权,也没有强调最高法院的审查权比国会和总统可能拥有的权力更高。这可能是马歇尔的高明之处。他深知,国会的任何法律最终都会涉及到公民的权利,而只要是权利问题,就有极大可能会演变成为需要由法院来裁决的司法问题,这样一来,最高法院自然就拥有了事实上的最后宪法解释权。在当时,马歇尔的司法审查理论还看不出其深远的影响,因为直到1857年斯科特案时,最高法院才第二次宣布另一项国会法律违宪。但是,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这是美国宪政历程上最有影响的一页,它为美国联邦司法部门配备了强大的永久性法律工具,建立起一道防止各级政府(立法和行政)侵害公民权利的法律屏障。这大概是马伯里、麦迪逊,甚至是马歇尔本人都始料未及的。
尽管如此,马歇尔的判决本身完全是出于党派斗争的需要。大多数学者甚至认为,马歇尔的判决实际上有个自相矛盾的地方。因为马歇尔的判决的根据之一是最高法院对此案没有最初的管辖权,无权受理。这意味着它根本就不应该作出判决,而是把案子打到有管辖权的联邦地方法院。但他并没有这样作,而是一方面根据《司法条例》接受此案,另一方面又以它与宪法相冲突为由宣布它违宪。不过,马歇尔似乎可以辩解说,他接受此案时,并不知道它无权受理,无权受理只是在受理过程中获得的新认识的一个结果。
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党派斗争需要的这一判决,终于成为美国宪政历史的一个里程碑,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嘲讽。不过,人类历史有太多这样的例子,自私的动机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㈨ 议会暴力的暴力议会的起源

罗马帝国的皇帝们有时英明有时疯狂,一个个权势滔天,但罗马并非一直都是由这些独裁者统治着,曾几何时它是一个总体民主的社会。他的领导由选举产生。而且无人能拥有过多的权力,他们称这一政体为共和国,它持续了500年之久。那么为什么罗马放弃了这种明显合理的制度,转面依附于皇帝呢?
公元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战争结束,迦太基被夷为平地,为持续一个世纪的布匿战争画上了句号,标志着罗马建国近600年来的开疆拓土达到了新顶峰,也标志着罗马开始成为古代西方世界的霸主。然而大量迦太基奴隶被卖到罗马后,地主们土地兼并的劳动力问题被解决了,大量平民不得不离开土地,涌入罗马城。
我们已经知道,平民是罗马具有选举权的公民,他们开垦荒地或从罗马属国分得一份土地,从事个体农业生产。平民有替罗马国家服兵役的义务,是罗马军队的主要来源。但是,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意大利、进而确立其在地中海地区霸权的过程中,农民连年随军出征,他们的土地无人耕种,战胜后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迅速遍布各地,小农经济无力与之竞争,纷纷破产、土地也被兼并。因此平民强烈要求重新得到土地。并且,马略改革前的罗马的兵役法规定,服兵役的人必须自备服装和武器,还必须有土地产权。由于平民破产,他们无资格再去当兵,因而罗马国家面临兵源枯竭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格拉古兄弟毅然发动了一场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改革运动。
公元前134年12月10日,提比略-格拉古在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保民官。一上任,他就制定了一个土改方案,其中规定:每户公民占有国有土地不能超过1000犹格(约合250公顷),超过部分由国家偿付地价后收归国有,然后分成每份30犹格的小块土地分给无地平民。然而,这个方案遭到了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春去秋来,正当土地改革举步维艰、缓慢开展之时,提比略保民官的任期快要届满了。为防止改革事业中途夭折,提比略决定再次竞选下一年的保民官。时间在拉锯战中过得飞快,转眼任期快要到了,为了确保法案的连续性,提比略·格拉古决定再次竞选护民官。罗马法律没有排除连选连任护民官的特殊规定,法律只禁止高级行政官连选连任,护民官是平民官吏,不是国家的官吏,因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高级官吏。不过,他要连选连任则违背惯例,况且,随着投票日临近,他也未必能获胜,他树敌太多,既得罪贵族,又因为罢黜了同僚,人民开始怀疑他有专制倾向。贵族派决定抓住时机给他最后一击。当人民在卡皮托山上集会时,各方展开激烈争议。会场吵闹声太大,听不清演讲内容。提比略·格拉古用手指着头做了个手势,他是想告诉友人他受到生命威胁。有人立即报告元老院说他要求给自己戴上王冠。祭司长西庇阿·纳吉卡率领大批元老和大量门客,拿起武器,跑到人民大会向改革派发起攻击。那些平时拥护他的群众,那些促使他背叛自己阶级的贫困平民,这时一哄而散,没有谁给他提供保护,他被元老们用乱棍打死。这一天,共有300多人死于棍棒和石块。
格拉古的死,是罗马共和国建立以来元老院第一次使用公开暴力的方式来处理统治阶级之间的分歧,暴力已经不再单纯是平民和贵族之间的事情。普鲁塔克说:“以前的问题,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双方都通过友善的方式妥协来解决争端:元老院由于害怕人民而妥协,人民由于对元老院尊敬而妥协。”
元老院暴力解决问题不好说谁对谁错,然而代表穷人利益的独裁者死亡,合理的共和制仍然继续前进。
公元前107年马略就任执政官之后,他放弃征召有产公民服役的公民兵制,改行募兵制,凡志愿又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无论财产等级皆可应募入伍。服役期为16年,国家负担武器装备并发薪饷,退伍后分给土地。马略还把属于同盟者身份的意大利城市和农村的自由民征募入伍,加之大量的无产贫民皆可参加军队,罗马兵源问题得到解决。马略整顿军纪,严格训练,使士兵战斗力大为提高。马略的军事改革结束了罗马公民兵制度,解决了因小农衰微导致的兵源枯竭问题,使大量的无产贫民加人军队,既巩固了罗马政权,又稳定了罗马社会。但是马略的改革使原有的公民兵变成了长期服役的职业军队,士兵成了雇佣军人,必然严重依赖将领,军队日益成为将领个人实现政治野心、夺权政变、制造内乱的工具,为军事独裁政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公元前44年,独裁官凯撒在元老院被元老们刺杀,使得共和制继续活到到公元前27年1月13日,这一天屋大维实行元首制。
虽然很难分清谁对谁错,元老院暴力仍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应与平民间打架做区别。
中国台湾地区“立法委员”集体打架
在中国台湾地区,议会暴力通常是指“立委”斗殴或“立委”群殴,是中国台湾“立法委员”集体打架意思,被认为是台湾民主政治的一个独特现象。台湾当局“立法院”发生打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一般以1988年4月7日民主进步党“立委”朱高正跳上主席台殴打“立法院长”刘阔才为首件议会暴力。在早期,中国国民党时代,随“国民政府”来台之原中国各省籍“立委”、“国民代表”在不用经过选举的情况下,任期可以无限制。议会决议过程,老“立委”的票数全被国民党掌握,因而与在野党冲突甚至发展到肢体冲突。而现在,参与斗殴的”立委“,通常可以获得媒体的特别关注进而吸引选票,有政治作秀之说。
军系“立委”对民进党“立委”
1990年至1993年,郝柏村任“国防部长”和“行政院长”时,军系“立委”、“秩序组”和驻卫警为“悍卫国防部”而几乎天天打架,这时民进党只有12席,有时有人(例如卢修一)被打到住院,甚至有一次“立法院长”动用警察权将所有民进党“立委”赶出“立法院”。
1990年3月7日上午11时,“立委”陈水扁参加“国防委员会”的会议,质询“国防部长”郝柏村是否在政争时有意推翻李登辉,郝答不宜说明;陈又问如果以后再发生政争时郝要站在那边,这时主席周书府说这超出质询范围,两方发生口角,因此周宣布休息。下午1时,陈继续上台质询其他关于“国防”预算事项,郝继续避重就轻,说以后再书面回复,这时周就说以后所有东西都书面回复,换下个“委员”,于是陈不满翻桌,张俊雄、戴振耀也跟着翻桌。这时郁慕明听到“国防委员会”有事,便赶来拿椅子乱摔,说“他妈的你们敢摔我也敢摔”,卢修一也拿起椅子要打郁,郁则拿摄影机脚架抵挡,大家打成一团。
黑色恐怖
1993年后,民选“立委”大量进入“立法院”,这时许多有黑道背景的人士也进入“立法院”。这时国民党在“立法院”有个组织称为秩序组,大多都是“武功高强”的人士加入,如赵振鹏、林明义、施台生等。
1993年5月5日,国民党“立委”林明义和民进党吵架;下台后,民进党“立委”苏焕智劝他忍耐一点(卡忍耐),但林却误听为“干你娘”,于是拿黑金钢大哥大朝苏头上猛砸下去。
1996年3月3日,民进党秘书长邱义仁在回民进党部途中遭3名不明人士殴打,后来民进党的证据指向“立委”罗福助。
1996年6月14日,国民党“立委”沈智慧质疑“国事论坛”的登记有人让别人顶替,要求重新登记顺序,并将登记簿紧抱在怀。这时新党“立委”傅昆成便说如果沈不放手便要咬她;后来傅真的咬沈,沈则回踢到傅的膝盖,傅又回踢,沈紧急就医,后来验伤证实沈真的右手被咬伤,私处有擦伤。
1999年4月26日,在审查“环保署”预算休息时,民进党“立委”赖劲麟因不明原因摔下楼梯,头、颈、腹、手肘多处瘀伤、流血。传是被国民党“立委”曾振农殴打并故意推下楼,此后“立法院”楼梯间开始装监视器。
2001年3月27日,亲民党“立委”李庆安(后为国民党“立委”)在“教育委员会”质询“教育部长”曾志朗,怀疑景文工商学校有黑金介入,这时无党籍“立委”罗福助认为李在影射他,两人发生口角,李拿茶杯向罗泼水,罗便打李一巴掌。
近期
近期“立法院”已不像以前真枪实弹的打架,逐渐沦为“作秀”、“政治表演”和互丢便当、茶水的「制造垃圾比赛」。
2004年11月6日,亲民党籍“立委”锺绍和与民进党“立委”郭荣宗等,对召开“全院联席会或各委员会议”一事意见上不一致,而在“立法院”发生斗殴。
2004年3月23日,“立法院”朝野“立委”协商行政验票的办法未果,在“立法院”中发生严重肢体冲突。
2003年,在讨论军购条例的过程中,“立法院”场面失去控制,朝野“立委”互相谩骂并互丢午餐便当。
2007年1月19日,“立法院”正讨论事项第一案“中央选举委员会组织法草案”之时,蓝绿阵营的“立委”之间再次爆发严重的肢体冲突,“立法院长”王金平遭波及。“立委”强行霸占主席台,并将鞋丢向“院长”,却打偏击中王金平“院长”身旁护驾的“立委”。
2007年5月8日,同样是审议“中选会组织法草案”时,民进党的“立委”为了阻挡草案二读,抢占被蓝营“立委”包围的主席台,“院长”王金平无法主持会议。蓝绿阵营爆发激烈肢体冲突,更投掷水杯、鞋子、文件等。事后两者又互推责任,民进党方面认为国民党“立委”霸占主席台,最大责任应由前党主席马英九来负;国民党方面则认为“民进党不照议事规则,拒绝表决,还诬赖马英九”。王金平也谴责民进党“以各种手段阻挠议事运作”。
2007年5月21日,台南市议会民进党籍市议员刘益昌,因不满国民党籍市议员谢龙介印制“民进党贪腐”扑克牌,刘在议会上向谢泼粪。
2009年4月22日,民进党“立委”邱议莹上午不满国民党“立委”李庆华发言时说她“没家教”、“泼妇”,上前甩了李庆华一巴掌,并在散会后上前追打。
台湾“立法院”曾以“证明“立委”斗殴比战争更有政治效果”而获1995年搞笑诺贝尔奖的和平奖。
韩国
近年,议会暴力的现象似乎扩散至韩国,2004年3月12日,韩国总统卢武铉遭弹劾前夕,一群亲卢武铉的议员在国会内与反对派展开约20分钟的肢体衡突。
墨西哥
墨西哥国会亦于2006年发生国会议员冲突的事件。墨西哥总统候选人维森特·福克斯当选总统当日,一群国会议员在国会内爆发了激烈的肢体衡突。
日本
据日媒报道,当地时间2015年9月17日下午,在日本参议院安保法特别委员会上,该国执政联盟凭借人数优势通过了安保相关法案。
会议开始不久,佐藤正久便遭到在野党议员的围堵,现场秩序近乎失控。同样出席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坐在不远处静观事态发展,未出面表态。在会场外,当日仍有反对安保法案的民众从早上9时起在日本国会前集会,在雨中激烈抗议,要求废除这一法案。

尽管日本政府此次提交的两个法案名称中都有“和平”二字,但正如日本民众在首相官邸前抗议时打出的“这不是和平法案,是杀人的战争法案”、“首相,你不要侮辱我们的智慧”等标语口号一样,无论取了多好听的名字,新安保法案的本质都与其号称的“和平”相悖。
此外,该法案还剥夺了日本国会向海外出动自卫队的立法权力、将其划归给行使行政权的内阁来决定,此举被指明显违反了和平宪法第九条的相关规定, 即不保有军队、放弃以国权为基础的对外交战权。
日本舆论也指出,安倍重走军事大国道路的做法,对内践踏了宪法体制和议会民主制,对外则是在走“穷兵黩武”的战前老路。(完)
意义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在议会里打就会在战场上打;议员不在议会里面争斗,群众就会在街头争斗。相比之下,议员在议会里面争斗,哪怕打得头破血流,是人们捍卫自身利益代价最小的方式。在国会中最可耻的不是打架的议员,而是那些沉默的代表。

热点内容
吉安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23 17:23:03 浏览:542
喝农药死亡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3 17:10:24 浏览:462
派出所笔录双方没有签字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23 16:12:33 浏览:208
社会科学院法律硕士分数线 发布:2025-01-23 16:07:19 浏览:913
新旧行政诉讼法对比 发布:2025-01-23 16:06:27 浏览:423
我国现行公司法 发布:2025-01-23 15:35:28 浏览:555
法硕法学好吗 发布:2025-01-23 15:05:55 浏览:373
淮南法院在哪 发布:2025-01-23 15:05:48 浏览:676
朱文军律师 发布:2025-01-23 14:51:05 浏览:295
八项司法举措 发布:2025-01-23 13:53:57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