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老人跌倒扶不扶不只是道德问题

老人跌倒扶不扶不只是道德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3-22 01:13:40

① 老人跌倒扶不扶 不只是道德问题

呵呵,你好。这个问题好,很有意义的题目。是的,这是个现实和物质社会,老人摔倒,不去搀扶,已经成为了一个潜规则了。
一是,去搀扶,你可能要被冤枉,背上用我尽头的医药费用,还没事就要找你要赔偿。
二是,你即使搀扶了,老人不冤枉你,他的亲人子女也会赖上你。
所以,导致你说的这个局面了。我个人觉得,还是不要管了,至少目前是这样的情况。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很高兴为你解答。采纳一下吧,谢谢了。

② 美华报:老人跌倒扶不扶 不只是道德问题

我也这么认为,这是后面有人在炒作,一定要把这件事放到道德的角度去思考,换种想法,难道不扶老人就不道德看吗?
而且这个话题批判性太强,不是扶起跌倒的道德,是扶起社会的责任,到了现在这个时间,应该有人可以意识到,老人扶了被讹诈不是个案,撞了老人不承认也不是新鲜事,有人被讹自杀了,有人被长期的压力整的生活昏暗,有人花钱了事。
先说老人为啥要讹人,是道德问题吗?这是社会责任问题,他要是不努力讹诈你,他家可能就完了,高额的医药费承担不起啊,这个时候既然事情都曝光出来了,是不是政府,这个社会也要尽一些应尽的责任,这么多年缴税,福利呢?看不到,养老金,拿不着,这个时候政府不管,谁管、

③ 老人跌倒扶不扶,难道拷问的只是社会道德问题吗

扶,肯定要扶,不过做好事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老子说建德若偷,就是不留痕迹的做好事。

④ 老人跌倒扶不扶 不只是道德问题 阅读答案

于“扶不扶”的话题,隔三差五地会热一回,几乎成了检验公众道德指数的“试纸”。不过,最近的一些“测试”似乎有些离谱。
近日,有媒体派记者到不同地点进行现场测试,用“摔倒街头”的体验式采访,看看危难之时到底有多少人、在多长时间里施以援手。无独有偶,某单位主办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走上街头,以 “假摔”来观察市民面对此情况的反应,还对第一个施以援手的人现场送汽车大礼。
此类“假摔”测试,初衷可能是好的,希望鼓励更多人行善举,希望能对社会道德生态作一回实证研究。但是,用“假”来测试道德和爱心,终究不妥,还会带来副作用—今后,人们在面对“扶不扶”的问题时,既要纠结会不会好心反遭讹,还会怀疑“这是不是一个测试”。这样,无疑给道德生态加了一瓢“浑水”。见路人摔倒,有些好心人想扶,却怕成为“试验品”;有些人本不想扶,头脑中却闪过“可能会幸运得大奖”的念头而去扶了。这样的情况下,又该如何为路人的道德水准来打分呢?
“扶?还是不扶?”近年来,人们不断讨论这个话题,每次有新的相关事件发生,这个“经典之问”就会热上一回。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现在的舆论往往就是两极:不扶,你就是见死不救;扶了,你就是道德高尚。一些“假摔测试”也是这样非黑即白的结论。事实并非如此。不扶,有可能是因为不懂急救知识而不敢扶。有人摔倒受伤,遭围观,不能简单加上一句“围观人群无人施以援手”的评注。多数情况下,围观者并不是看热闹,有人在焦急地商量应该怎样施救,有人拿出手机呼叫120救护车,有人自动在伤者周围设立 “警戒线”,以免倒地者受到其他伤害。社会道德生态包含了人们的多种想法、规则、行为,凡此种种,不是一两场测试、不是“扶不扶”的简单选择题可以测试出的。
与其做一些所谓的 “爱心测试”,不如更好地为爱心护航。今年全国两会上,“扶不扶”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有委员提出,“扶不扶”与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诚信”、“友善”、“公正”、“法治”等相关联,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的力量,要把诚信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原则,推动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代表委员还呼吁,大众舆论不要跟风炒作事件过程,而应更多地关注结果。如果每次结果都叙述得明朗,是非曲直都讲清,让人们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惩罚,就能给社会建立信心。有人大代表从法律的角度去评价 “扶不扶”,指出法律要引导善、遏制恶。按照民法的精神,不扶,你不是罪犯;扶,是道德高尚的表现,法律保护你。如果你说扶你的人撞了你,你要举证,而扶的那个人不需要举证。有了这样的鼓励,就会打消人们的担心。
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鼓励人们做好事、行善举,要坚守某种“不变”,那就是怀着一颗纯净的心灵去帮助他人,从中得到快乐。但也应该看到,社会环境变了,思想多元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廓清一些观念,健全法律和制度,呵护爱心,保护善举。

⑤ 老人摔倒扶不扶,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这是道德问题,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道德滑坡的结果呀

⑥ 老人摔倒扶不扶是社会问题求辩论词

老人摔倒扶不扶其实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法律问题。因为被扶者或其家属无论讹诈或者只是判断错误不会受到制裁与惩罚,并且还得到了法庭法官的认可。所以就可以放心大胆去做,即使最终被证实他们错了,也不外乎赔礼道歉了事,一旦不能证明,他们就是既得利益者。就像行人可以肆无忌惮的穿过马路,出租车肆无忌惮横行一样,出事了,无论行人是否有错,不需要负责任,他们是弱势群体,就因为这样,才车祸频频。

⑦ 老人摔倒扶不扶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遇见到老人在路边摔倒时,我们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帮助和救助老人。但确实是近几年老人被救助后反过来冤枉救助人员的案例也出现过几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日起,如果我们再遇到这些帮人反而被讹诈的事件就无需恐慌。因为《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已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参考资料内容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律)

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⑧ 怎样看待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社会现象

其实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这是一个法律问题。因为被扶者或其家属无论讹诈或者只是判断错误不会受到制裁与惩罚,所以就可以放心大胆去做,即使最终被证实他们错了,也不外乎赔礼道歉了事,一旦不能证明,他们就是既得利益者。就像行人可以肆无忌惮的穿过马路,出租车肆无忌惮横行一样,出事了,无论行人是否有错,不需要负责任,他们是弱势群体,就因为这样,才车祸频频。
满意请采纳。

⑨ 老人跌倒了扶不扶是道德困境还是法律困境

其实是法律困境,没能正确维护行善者的利益进而导致的道德困境

⑩ 老人跌倒在地扶不扶为什么会成道德困境

呵呵,这个问题问得好。老人跌倒没人扶,不是人们道德缺失了,是人们害怕被赖上了;其实很多人想去扶的,可惜,扶了以后的结果会让人们不寒而栗。国民素质参差不齐,因为被骗,不敢行善,这是根本原因。个别人的个别原因,导致群体受困,好像这跟宣传很有关系,本来好的典型和坏的典型都有积极作用,但坏的典5型反而让人们更加关注善因的后果——我大学毕业工作后不久,也是过年回老家,第二天要走去买票的路上,我坐在自行后座上,突然看到一个老太太被我们前边一辆自行车碰倒,我连忙跳车下来扶起她,结果老太太抓住我的手,说我撞倒了她,没办法,我紧随在她身扶着她到了医院,买了很多药,然后她仍然不让我走,我只好把我大哥的名字告诉她,因为哥哥在中医院。

据说,我走后,她每周都要到中医院查身体买药,整整一年,我哥给她花了检查费、医药费,不计其数,想起来,真的心寒了。

你说说,这是整个社会道德缺失?还是个别人的人心险恶啊,似乎也是整个社会风气不好造成的吧?也许陷阱太多,我们无法分辨吧,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坏,不过让你碰到还真的心寒啊?

热点内容
地方政府规章有效期多长 发布:2025-01-23 13:33:46 浏览:306
北京丰台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23 13:27:13 浏览:260
我国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发布:2025-01-23 13:14:02 浏览:616
法院个人荣誉 发布:2025-01-23 13:10:17 浏览:736
新婚姻法法定年龄 发布:2025-01-23 12:42:36 浏览:545
公民道德视频 发布:2025-01-23 12:25:13 浏览:991
我国劳动法不认可双重劳动关系 发布:2025-01-23 12:06:33 浏览:890
司法仲裁委员会 发布:2025-01-23 12:05:17 浏览:306
温州中级法院院长 发布:2025-01-23 12:02:52 浏览:268
华南理工社会保障法课程作业 发布:2025-01-23 11:37:47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