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人大立法工作座谈会

人大立法工作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22-03-23 12:06:06

1. 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1、提出立法议案。

2、审议立法议案。

3、表决和通过立法议案。

4、公布法律。

(1)人大立法工作座谈会扩展阅读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程序是: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有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的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本级人民政府和代表(3人以上附议),由主席团提请大会讨论,并经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

通过的地方性法规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立法原则的指导和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立法工作,是一项规模巨大的社会工程。

如何保证不同种类、不同立法部门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在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在调整范围方面互相配合协调,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法规系统,充分发挥其系统的整体功能。

如何避免各级各部门的立法机构或参与立法的机构为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利益而争夺权利,逃避义务,如何保证立法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具有预测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有一些指导思想和普遍遵循的原则是必要的。

一些学者曾从理论上对此进行过探讨和研究。

例如有人认为中国的立法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五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各立法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法律的贯彻实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有的学者认为,立法的原则应包括民主、公开、公正、权力义务相一致等。

也有的学者认为,立法原则还应包括中央和地方分工负责、配合协调、新法优于旧法、上级法优于下级法、立法监督等。

但是目前这些讨论还限于研究阶段,到作为普遍遵循的原则还有相当的距离,还需要作大量的工作。

2. 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立法支持解决什么难问题

反垄断法
促进就业成政府法定职责
中新网8月30日电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30日下午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会。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反垄断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就业促进法、修改后的动物防疫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
会议经表决,决定免去张云川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职务,任命张庆伟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免去许永跃的国家安全部部长职务,任命耿惠昌为国家安全部部长;任命马马馼为监察部部长;免去金人庆的财政部部长职务,任命谢旭人为财政部部长;免去张柏林的人事部部长职务,任命尹蔚民为人事部部长。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68号、第69号、第70号、第71号、第72号、第73号主席令,公布了有关法律和任免决定。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建立国际聚变能组织的协定》、《联合实施国际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反垄断法等五部法律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国际聚变能组织特权和豁免协定》的决定,决定批准这两个协定。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根据会后发表的公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在实有2969人。表决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会议成员名单。会议经表决,任命白克明为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其他任免事项。

完成各项议程后,吴邦国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会议通过的反垄断法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并注意研究借鉴国际反垄断的有益经验,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预防和制止垄断、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会议通过的就业促进法是继劳动合同法之后,常委会今年通过的又一部完善劳动制度方面的重要法律。该法第一次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写入法律,把行之有效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积极有力的法律保障。

吴邦国强调,资源环境问题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全国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本届常委会立法和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这次会议初次审议了循环经济法草案和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以及全国人大环资委关于跟踪检查淮河、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的报告。审议中大家认为,中央高度重视资源环境问题,针对近年来资源环境约束加重的严峻形势,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确定了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近年来,国务院和地方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资源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大家指出,中央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目标和方针政策是明确的,我国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是比较健全的,现在的关键是要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将法律的规定执行到位。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主要抓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任务。

吴邦国说,本次会议的另一项重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议中大家认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中央确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的、必要的、正确的。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应予充分肯定。同时大家指出,当前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中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切实做好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副委员长王兆国、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顾秀莲、盛华仁、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出席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等列席会议。

3. 全国人大立法与民意互动的意义

民主立法,就是在整个立法过程中,国家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使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立法的全过程,建立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立法机制,推进法制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使法律真正体现和表达公民的意 志,真正成为保护人民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良法。
民主立法途径
第一,立法规划、立法计划要公开。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是立法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通过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按照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对立法项目的轻重缓急作出统筹安排,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把基本的、急需的、条件成熟的法律先制定出来。社会需要哪些法律,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起草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必须开门纳言,采取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可以直接向人民群众征求立法项目建议,也可以通过代表提出的议案,选择出社会需要最迫切、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优先安排起草和审议。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要向全社会公开。
第二,法律草案的起草要公开。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在由相关部门承担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发挥科研院所、有关组织和专家学者的作用,专业性强或者涉及的利益关系比较复杂的法律,可以委托有关组织和科研院所在立法机关的组织和指导下起草建议稿,避免有的部门通过起草法律草案不适当地扩权诿责,防止“国家立法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律化”。法律草案起草阶段就应当允许公民、利害关系人和社会团体以适当方式发表意见,以便及早地更广泛地汇集民意。起草单位要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广泛听取意见。还可以就立法过程中存在重大分歧意见的问题公开召开专题听证会,直接听取争议双方的相反意见,做到兼听则明。
第三,法律草案的审议要公开。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法律草案的会议,可由委员会决定向新闻单位开放;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或者分组会议审议法律草案,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法律,安排电视或者网络进行直播。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让社会公众更深入地了解法律审议情况。
第四,征求意见的情况要公开。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特别是需要设定普遍性的公民义务的重 要法律案,要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通过电话、信件、传真、网络等多种方式,征求有关机关、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意见。人民群众提出了哪些意见,也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对于人民群众和代表的意见,不但要广泛地“听”,更要认真地“取”,以保证制定的法律充分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
第五,立法文件和资料要公开。除需要保密的以外,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委员发言的记录、有关部门的意见以及相关的立法资料等,可以摘要在新闻媒体上发表;代表大会和常委会审议法律草案的简报等资料,应当允许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查阅。要通过立法信息的公开,保障和促进立法民主。
第六,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立法公开的重要内容。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出来行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代表,立法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从提出立法议案建议、参与研究起草、列席参加审议等环节,使人大代表更多地参与立法。确定列入立法规划的立法项目,应当主要以代表提出的议案为基础和依据;法律草案起草过程中,要征求提出议案的代表和相关领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和进行调查研究,应当适当吸收代表参加;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可以根据情况将草案发给有关代表征求意见,常委会审议时邀请相关领域的代表列席会议;常委会审议法律的情况要向代表通报。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立法公开的重要内容。起草单位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要及时向代表提供多方面信息,让代表知情知政,既了解当地民意,又了解全局情况,为代表依法履行职权,更有效地参与立法创造条件。

4. 什么是人大工作联席会会议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一、联席会议的基本内涵

对于什么是联席会议,目前解释很少,对其认识也不统一,因而没有一个规范的概念。从司法实践看,联席会议应定义为:没有隶属关系但有工作联系的司法机关,为了解决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不够明确的问题,由一方或多方牵头,以召开会议的形式,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形成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意见,用以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从监所检察实践看,派出检察机构与监所的联席会议作为检察机关实现法律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由检察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召集,参加会议的有各监管单位及有关单位,意在研究解决监所检察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使参加联席会议的各方达成共识并组织实施。

二、联席会议的作用

自派出检察机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以来,这项制度一直在监所检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起到了规范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行为及监管单位执法行为的作用。由于我国法律对监所检察监督的立法不完善,或者说线条比较粗,尤其是劳动教养工作,各种地方性法规差别较大,这些现象给法律监督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弊端。为了规范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行为及监管单位的执法行为,促进监所检察工作的开展,各派出检察机构召集监管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沟通、协调,研究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规范监管改造工作和监所检察工作,并通过联席会议纪要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参加会议的各方一体遵行的规范性文件。如派出检察机构对监管场所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刑罚变更的检察监督,采取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做法,有力地促进了刑罚执行监督工作的开展,这一做法就是派出检察机构与监狱管理部门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其次是联席会议有利于解决具体问题,具有指导性强,解决问题快捷迅速的特点。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都是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这些现实问题如果等待法律来完善和规范时间上不允许。如某监狱发生了多起犯人脱逃事故,影响非常大,派出检察机构及时组织召开防脱逃联席会议,分析形势,找出脱逃原因,对防止脱逃势头的漫延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第三,联席会议有利于解决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矛盾。联席会议做出的决定是在参加会议的各方充分讨论酝酿基础上产生的,是各方达成的共识,有利于各方自觉遵守。

三、联席会议的形式及议事内容

派出检察机构与监管场所联席会议的形式主要以会议形式为主。但这种会议的具体操作方法各不相同,在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从参加联席会议的主体分,可分为多方联席会议、双方联席会议;从召开会议的形式分:可分为总结式联席会议、讨论式联席会议、大会发言式联席会议、现场办公式联席会议、电视电话式联席会议;从参加人员的成份分,可分为首脑级联席会议、职能部门联席会议;从要解决的问题性质上分,可分为解决工作方法联席会议、建立长效机制联席会议;从会议内容上分,可分为全面工作联席会议、阶段性工作联席会议、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当然,根据工作的不同,随着工作的发展,联席会议还会有很多分法,在此不一一赘述。

联席会议的议事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达、贯彻上级有关文件或会议精神;沟通、通报重大情况;协调解决罪犯考核奖惩、提请减刑、假释、保外就医评审等有关问题; 分析监管活动和执法监督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研究保证公正执法和文明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罪犯的改造教育情况,研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督水平,提高改造教育质量;监督、检查、考核各成员单位执行联席会议决议的情况;其他重要事项。

5. 如何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准立法

坚持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地位,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准立法,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也是充分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的必然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地方人大立法的工作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法定的立法机关和立法机构,在立法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主体地位,彰显主要的、导向性的主体功能,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一、要注重发挥人大在立法选项中的主导作用
法律法规立项工作是体现人大立法主导作用的关键,是立法主导性的第一道关口;制定立法规划,选择确定好立法项目,决定着地方立法的价值取向,关系着立法工作的成败得失。一般法规立项要经过立法预测、立法征集、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和科学论证。在立法选项阶段,地方人大一定要牢牢把握主动权,不断健全立法项目公开征集制度,坚持立法公开、开门立法。首先要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广泛征求立法项目,积极引导公众提出立法项目,广纳民声民意,克服以往那种以行政部门申报为主、受制于行政部门立法积极性的不良现象。其次立法选项要体现人民意志。立法选项涉及具体应该立什么法?需要立什么法?要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按照轻重缓急、成熟与否的原则进行逐项论证。应注意坚持问题导向,从服从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考量、且急需解决的事项中选取立法项目,而对那些涉及有关行政执法方面的立法项目、或一些立法条件不成熟、条件不具备、需要不迫切的问题,坚持能不立就不立,能缓立的就缓立,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把保障公民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作为立法重点,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再次要做好立法项目的统筹协调,做好立法选项的审查工作。一方面应积极探索立法协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建立健全立法决策咨询制度,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政府的整体协调,通过召开立法征集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初选立法议题进行逐一筛选,从而使立法选项既能充分反映民意,又能体现各方利益平衡;另一方面立法计划编制要注重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相结合,长远规划要进行预测和顶层设计,注重前瞻性、战略性,注重法律法规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年度计划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防止受部门提议立法权的诱导,努力改变“政府提什么,人大立什么”的传统惯例,从而为立法决策更加充分体现各方面、各领域对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的呼声和期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要注重发挥人大在立法起草中的主导作用
立法的起草工作直接关系到法律的质量,也决定着立法工作的成败。因此,立法计划由谁来编制? 法规草案由谁来起草?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立法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关键是加强人大的主导作用,明确立法权力边界,切实改变过去那种法律法规草案文本由政府部门起草、再提交人大审查,向社会征求意见提请人大审议通过的错误做法,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地方人大在具体的立法实践中,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敢于勇于挑起立法计划编制和主导法规草案起草的重担,推进立法主体多元化,一些立法事项,既可以聘请相关法律顾问、由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负责起草法规草案,也可以委托大专院校、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科研机构或者公民起草,还可委托市辖区(县、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广泛征集民意、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建议稿。对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应当成立由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专门(工作)委员会牵头、政府法制办和有关部门、人大代表及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专项立法起草小组,积极探索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的立法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充分汲取各方智慧,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通过座谈、咨询和分析论证,并将法规规章草案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最后协调决定。同时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集中起草制度,积极探索开放式、多元性的起草机制,建立健全立法专家顾问制度、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发挥好人大在立法起草过程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三、要注重发挥人大在立法审议中的主导作用
立法审议是立法的重要环节,法律法规草案的审议工作也是立法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精雕细琢,细之又细,充分发挥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作用。首先,要严格遵守立法程序,依法行使立法权。立法审议法规草案是一项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决不能简单省事走过场,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立法程序进行。提交人大审议的法规草案应有提案人、依法向本级人大提出法规案,先由专门委员会对法规草案进行审查,并向大会作出说明;列入大会议程的法规案印发会议,由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法规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可授权常委会相关机构根据代表的意见做出修改,提请下一次会议进一步审议;对法规草案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意见分岐较大、争执不下时,可暂缓审议。这里需要说明和强调的是审议法规案,应尽量采用“二审三表决”(即经过两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不提交第二次会议表决,在召开第三次人大常委会会议时不再进行审议,直接提交第三次会议表决)或“三审”(即经过三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提交第三次会议表决)的审议模式。目前最常用的“二审”(即经过二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提交第二次会议表决)方式,普遍存在以下缺憾:草案在第二次会议期间审议提出来的许多意见,由于马上要提交表决,时间紧迫,人大法制机构来不及仔细推敲,难于充分研究吸收。“二审三表决”的审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第二次和第三次人大常委会会议间隔的两个月时间,解决以上缺憾。其次要保证充分的审议时间,充分汲取各方智慧。一方面,要克服直到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前一天才拿到法律法规草案的现象,敦促有关议案提前提交并送到审议者--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人大代表手上,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审议前的研究、分析和论证,这是决定草案审议工作质量的前提。另一方面,在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审议时间也要给足,让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有充足的时间逐条甚至逐句审议草案条文,同时也给人大法制机构留足时间研究吸收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提出的修改意见。对立法中的重大问题和分歧意见,需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把握好各方利益诉求,平衡好各种利益关系,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三,要明确各审次的审议重心,提高表决程序科学性和民主化水平。一审着重审议草案的体例、框架、结构和重点、焦点问题。二审要对草案的条文进行逐条逐句审议;三审重点看吸纳公众意见进行立法修改情况。同时应探索法规草案条文单独表决机制,对经过修改后仍有重大分歧的个别条款,先实行单独表决,然后才进行整体表决,从而真实反映审议者的意见。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事关区域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作出规定的法规草案,建议事先进行立法评估,进行科学论证分析,提请人代会审议通过,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功能作用,从而使地方立法上合国家法律政策规定,下合人民群众的心愿和要求,真正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准立法,推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进程。

6. 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立法和法律完善的问题!

7. 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开个座谈会怎么说

怎么说?
为贯彻XX大精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座谈会于XX日在XX地点召开

----------------------------------------------------------
您好,答题不易

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8.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主要包括

全国人大常委会一般情况下要审议以下事项:
1.制定或修改法律。立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近20年来,我国80%以上的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
2.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各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是对它们的工作进行监督的基本形式。近10年来,每次常委会会议一般都根据需要听取这些部门的专题工作报告,这已形成制度。在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共听取和审议上述机关专题工作报告34个。同时,在每次常委会会议上一般还要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汇报。在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共听取和审议了21个执法检查汇报。
3.批准有关国际条约和协定。据统计,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60个公约、条约和协定。
4.人事任免事项。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要对法律规定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产生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人事任免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

热点内容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
数理法学 发布:2024-11-17 17:24:24 浏览: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发布:2024-11-17 17:05:49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