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道商
㈠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啊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道德经
㈡ 《道德经》最权威版本是哪个出版社的
对于出版社来说中华书局出版的是当之无愧的好,但其实首先看《道德经》我们需要关注出土的版本。《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版本。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其次则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在历史上流传最广的《道德经》版本则是汉代河上公本和曹魏王弼本。 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在不断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目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千百年来,为《道德经》作注疏者不计其数。元代正一天师张与材曾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注本三千余家。”据学者调查,流传至今的《道德经》注本约有一千余种。 现在的 通行本有:中华书局《老子注译及评价》陈鼓应 著 饶尚宽 译注 《老子——中华经典藏书》朱谦之 撰 《老子校释——新编诸子集成》 兰喜并 著 《老子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刘笑敢 著 《老子古今(上、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李尔重 著 《老子》研究新编 西汉河上公的《老子章句》魏 王弼的《老子注》明清之际王夫之的《老子衍》 若要准点的 有文物出版社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本》。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㈢ 道商范蠡,道家思想成就千古商圣你怎么看呢
陶朱公范蠡是中国的商圣,也是道商的始祖,曾被司马迁高度评价为“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商以致富”。称其“三迁而有荣名”。
近日,看到不少地方政府及范蠡文化研究学者,言及范蠡功业成就时,给范蠡理所当然地戴上了儒商始祖的高帽子,虽可谓用心良苦,却实在是大谬。
“陶朱事业,端木生涯”。儒商的始祖是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史载子贡曾任鲁、卫两国之相,善于经商之道,曾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写道:“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执而益彰乎?”假如范蠡是儒商之祖,不但范蠡会不好意思,子贡肯定也满腹牢骚吧。
目前社会上广为认可的范蠡学术思想传承关系为:老子——计然——范蠡——猗顿。范蠡的老师计然,原姓辛,名文子,又名计研,是当时天下闻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为老子门下“玄元十子”之一(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计然、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国际道商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王振川先生经过考证后认为,范蠡不但是计然的弟子,而且在他的人生中,应该也得到过老子的亲自指教。范蠡跟老子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范蠡所学为《计然七策》,其核心是如何发展国计民生的国民经济学,属于“贵生”之学,是正统的老子道学思想。范蠡在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之时,其劝谏之词多为阴阳盈虚定倾之道,俨然有老子遗风。
道家思想成就了范蠡,而范蠡无疑是老子思想的最完美诠释者。范蠡一生奉行老子道学思想,其进退取予无不洋溢道气玄风。
5
自知者明
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当初勾践欲使范蠡治国家。范蠡说,“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后又在离开越国前,曾为挚友文种留书:“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见信称病不上朝,但还是被勾践赐剑逼杀。
6
益生曰祥
老子思想“贵生”,提出了“益生曰祥”的理念。当范蠡结束在吴的人质生活归国,勾践重新提出“节事”的问题时。范蠡说:“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强调土地是万物之本。农事做得好,可以生长万物;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从而道出了以农业立国、全民小康的复兴计划。勾践很赞许这个国策,甚至于说,“不谷之国家,蠡之国家也”。
㈣ 有没有学术上的《道德经》注解,名家的,深层次、详细的解读。
给你推荐几个经典注解:1、台湾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2、任继愈《老子绎读》回;3、高答亨《老子注译》。这几位都是大师级别,学老子者不可不读。如果是初学者入门,首选南怀瑾《老子他说》。至于你说的市面上那些原文+译文+小故事之类的老子书,是沿用了成功学的套路,七拼八凑而成,没有解读者自己的原创性见解。这种书,可以说,百分百都是垃圾,纯粹骗钱的书,读了完全是浪费时间。读这种书,还不如直接去读老子原文。
㈤ 国内研究道德经的专家有哪些
道德经的叶东。研究这个有很多年的时间了。
㈥ 《道德经》哪位大家研究得比较好
我觉得明代憨山大师注解的不错,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不像现代人以赚钱回为目的而答出书,几个月就截稿,用憨山大师的一句话说就是:“皆人人之老庄,非老庄之老庄。”就是不是现代文,读起来有些费事,尤其是前言部分难看懂,正文部分相对白话一点,这是我看到的离现代最近的一本比较好的《道德经》注解了。
㈦ 儒商和道商有怎样的区别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本质是什么
儒商定义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1. 儒商是以儒家理念为指导的、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商人; 2. 儒商是把“儒”和“商”相结合的“商”,即把“商”的职业和“儒”的伦理品质结合起来的市场经济的经济活动主体; 3. 儒商与一般商人最本质的区别就是非常重视商业道德,不义之财不取; 4. 儒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说,是指以儒家学说作为行为准则的商人。从广义说,是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之长的商人; 5. 儒商是指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有儒家道德观和价值取向的、有自强不息和勇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6. 儒商分为古代儒商和现代儒商,现代儒商是把“内圣”和“外王”有机结合起来,把传统美德和由市场经济滋生的新的道德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尊重人的价值,实行人格化管理的商人; 7. 儒商是把儒家的价值理想与市场运行本身的法则相结合,并能遵循指导市场活动行为法则的商人; 8. 儒商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价值观念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现代儒商应该是具有科技专长,同时又具有儒家价值理想的,即具有“士魂商才”的经营管理者; 9. 儒商就是以孔子倡导的儒家道德来规范自己商业行为,并进行内部管理的商人或经营者; 10. 儒商是指有文化的、讲道德、善理财、会管理、创效益,并且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商人或企业家。现代儒商还具有现代意识、区域意识、全球意识,还应该懂外语(最好是英语)和会使用电脑; 11. 儒商是有道德、有文化、有国家社稷理想的商人。 12.儒商是有品牌战略思想、有成功后反哺社会的良知的商人。 13.儒商以创造社会财富、服务于天下为责任。 14.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根基在于“诚信”,儒商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诚信为特征。 15.工资来自劳动的报酬,在其位必须尽其职,儒商的忠诚是忠于职守忠于客户的衷心。 16.资金最初来源于发明、劳动等报酬的再投入,因而投资的股权仍然合乎儒家伦理。</SPAN></p>儒商的品质从《论语·颜渊》的“克己复礼为仁”,到儒家经典《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精神几乎渗透到国家与国民的脊髓。无论国家治理天下,还是国民治学、理财、谋生,都被“儒”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影响着。“商”作为“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种技巧或手段,在儒学精神出现的初期,二者之间就有了联姻与变异。早在秦代,秦始皇就焚书坑儒,使“儒”在形式上远离了政治和经济。历史发展了几千年,“文革”又一次将“儒” 打入冷宫,将商业装入计划经济体制的口袋,使“儒”与“商”失去了自由飞翔的翅膀。 实质上,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文革”。其实都是“儒”与“儒”之争,也都是“儒”在政治上的演绎与蜕变。现代人对儒商的提法已经抛开了古人之“儒”,而是一种狭义概念。这里的儒商,实际上就是“文化商人”的代称。</SPAN></p> 道商定义在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道商》一书中,当代知名商务策划专家、道学学者,道商文化权威学者李海波对“道商”这个概念给出了以下几种定义: 道魂商才:道商就是以道家的精神气质来从事商业经营的人。 道体商用:道商就是秉承“道”的思想与精神,运用“道”的规律和力量来经商治事,实现人生大成的智慧商人。 道商的理念:以道经商,以商显道;道商合一,利物益生。 道商的使命:以道启心、以心启智、以智启财、以财启众,众皆归道。 道商与一般商人最本质的区别就是非常重视商业智慧与创新通变。道商渊源“道”既然是宇宙万物的原理和规律,能够生成和长养万物。那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商业社会,我们该如何领悟、借鉴和运用“道”的智慧和思想,遵循“道”的规律和轨迹,来实现商业经营的大成境界,创造商业品牌“长生久视”的传奇呢? 经商必须有道,无道,则商不兴。一般情形下,我们将经商之道概括为“商道”,并做阐述发挥。近几年,在国内外的企业家和商人中,涌现了一大批热爱《道德经》的杰出人士,他们运用道家思想和《道德经》智慧去经营管理企业、指导自己人生,同时形成了独特的经营管理智慧和人生风格魅力与境界。有学者将这些企业家和商人,归纳统称为“道商”。 在了解“道商”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商人? 实际上,商最早是作为一个专用的地名或者族名出现的,它跟商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后来,因为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再加上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武王伐纣,灭了商朝。至周成王年幼,管、蔡二叔(武王之弟)与纣王之子武庚联兵反叛。周公东征平叛后,将洛阳建为军事要塞,称为“成周”,“成周既成,迁殷顽民。”殷商遗民被迫集中到洛阳。虽然殷朝遗民已经成为周朝人民的一部分,但是却被另眼看待。周朝人叫他们为顽民,经常被召集训话,不许乱说乱动,过着被监视的生活,他们既无政治权利,又失去了土地,怎么过日子呢?只好东奔西跑做买卖。买卖这一行周朝的贵族是不会做的,当时的庶民要种地不能做买卖,而商品买卖又为社会所需要的,久而久之,买卖商品的商业成为殷朝遗民的主要行业了。 在这一时期,商人开始分化为行商和坐贾,行商是走村窜寨沿途买卖的商人,坐贾是有一定场所、招徕他人来买卖东西的商人。在《庄子》一书中,曾屡屡出现“桂鱼之肆”、“屠羊之肆”的提法就是明证。 人与人之间,因为彼此的利益需求而产生各种“交换”性质的商务行为,不但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而且也影响和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与儒家学派耻于言利相较,道家学派则正视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地位。如老子与孔子会谈时谈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就有对道商的描述;《庄子》中谈到的“冻疮药”的故事,《列子》中谈到的“盗天而无殃”的故事,则是对道与商业经营的策略性表达。尤其是《道德经》中讲到的“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其实就是现代商业经营中的“共赢”雏形,也当视为现代商业伦理的最高原则。 道家重生,不仅体现在看重个体生命,也体现在看重社会整体的生计发展。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每当道家思想被认可的时期(例如汉唐黄老道学兴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相对来说是非常理想化,社会民众是丰衣足食的。 道商始祖道商的始祖是范蠡,又名“陶朱公”。他出生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本是楚国宛邑人,比孔子小20岁左右,范蠡跟随当时中国第一位战略经济学家计然学习“计然七策”,即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发展国民经济。而计然的老师则是老子,所以说范蠡从计然那里学到的是正宗的黄老道学。 范蠡曾经是越王勾践的重要谋士,在勾践不听其言,执意先发制人发动对吴国的战争失败后,范蠡不但以非常的眼光,劝勾践夫妇“君后勿悲”,让他们献“卑辞厚礼”以求先活下来,同时他还在越王夫妇最危难的时候,毅然决意陪同越王夫妇前往吴国为奴三年。通过范蠡运用道学“示弱”的策略,吴王夫差渐渐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最后放心地放勾践君臣回国。后来,范蠡运用他学到的“计然七策”,帮助越国发展国民经济,越国最终以弱胜强,吴国灭国,越王称霸。 在成功之后,范蠡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知道越王勾践这个人只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富贵,于是,胜利之后,他没有被越王勾践准备与他平分天下的“美言”所诱惑,携带家人,一叶扁舟飘然而去。范蠡去了哪里呢?他首先去了齐国,改了个名字叫鸱夷子皮,取老子“虚其心实其腹”之意,在齐国从事沿海经济开发,搞海产养殖业和鱼盐业,没几年就大发了。齐国国君又请他为齐国的相国,三年期满,范蠡将相印往相府梁上一挂,将家财分散给乡邻,又飘然而去。这次他去了哪里呢?他去了鲁国的陶地,改了个名字叫“陶朱公”,取老子“功成身退”的“逃”意,范蠡再操计然之术,从事生态农业、养殖业、陶瓷加工业等产业开发,没几年又资财巨万。没多久又富甲天下,范蠡再次将巨万的财富分与当地百姓,三次散尽家财最后又三次奇迹般地重新获得富贵,用他的话说,“我不求财而财自来”。 史学界和学术界都对“道商”范蠡有着极高的评价。说他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忧深思远、坚忍不拔,“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其主要原因就是范蠡善于运用和把握道的规律去作为,善于“以道经商”,最后达到了“道商合一”的境界,被民间尊奉为“文财神”和“商圣”、“道商始祖”。老子及其“道”文化,作为人类思想智慧的宝贵遗产,为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快乐生存、和谐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启迪和良好的现实意义,正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行。</SPAN></SPAN></SPAN></p>道商体系“中国道商”知识体系的诞生,其首要任务就是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继承黄老道学的思想精华,打造新时代的道商,让中国道德文化光照世界。道商的知识体系结构,按照老子《道德经》“有无相生”的辨证逻辑来分的话,也可以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 “有为法”是有所作为、有心作为。其适用对象就是针对那些打算成为老子口中的“圣人”和“侯王”这类创业人士讲的与用的,如何无中生有,以小搏大,运用道学的原理和智慧去建功立业。 道商的有为法主要体现在哪里呢?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在商业竞争领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代道商代表海尔张瑞敏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应当先谋势,再谋利。所以道商的有为法则重点掌握“势”之道。所谓“小老板做事,中老板做市,大老板做势”。道家“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无为不争”,无非就是告诉我们要“顺势而为”,不做“逆势而动”的枉费心机和愚蠢行动。 道商知识体系内原创性的有为法主要包括:“运筹帷幄”(道商战略思维学)、“决胜千里”(道商竞争行动学)、太极九式(道商创新策略学)。这套“有为法”被专业人士评价为当代实用版的《六韬》、《三略》。 无为法则是针对已经成为老子口中的“圣人”和“侯王”这类大成功者讲的,重点阐述的是如何认清大道“极则反”、“满则亏”、“盛则衰”的演变规律,而长保成功,利益天下的学问。通过无为去实现“无不为”,通过无为和不折腾,来获得更长久的成功,实现企业命运的长生不老。 道商知识体系中“无为法”内的原创性智慧,主要体现在“明道”和“成丹”上。明道是获得黄老道学的核心思想与智慧;成丹主要是掌握企业经营长生的方法和程序。在“明道”领域,《道商》打破了常规的对道德经逐章节的阐释,开创性地用了六大“图像”对黄老道学的厚重思想进行“最至简至易”的表达展现。五千言的奥妙全部被这六大图像囊括概尽。这六大图像分别是:“无极图——有极图——太极图——中极图——修真图——大成图”。 </SPAN>
㈧ 道德经怎么用在商业上呢
可以去了解一下《道商》的提出者李海波老师,他对《道德经》的商用智慧演绎与创新很有见地,而且又是师出名门正宗的道教修行者,在道教界、学术界、策划界都有影响力。网上关于他道商课程的视频很多,你可以去搜索一下,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李海波是当代知名的商务策划实战权威专家之一,也是将高深莫测的黄老道学理论成功嫁接于商业领域,并率先提出系统性“道商——中国式经营智慧学”的道学学者、国学讲师、职业谋士。这是由他的独特经历、研究领域、国际见识、国内实践、智慧资源掌控等方面复合而成的。
他少年时代即投师道门,学习领悟《道德经》智慧;26岁初登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堂,作《道德经与策划大智慧》学术报告,30岁完成两部学术著作——《势》、《道商》,获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赞誉,其中《势》被视为现代版“六韬”而广受好评,《道商》更是开启了“中国式经营智慧学”研究之先河。
作为道学学者,李海波的研究领域是道家谋略学与道家商业学,他是这个学科的领先者,是“中国式经营智慧学”的首倡者,是国内公开讲授黄老道学与商业实战智慧的第一人。第16届中央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张文台上将为其亲笔题词勉励“商道兴国”;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亲笔为其题词赐封“中国道商”。
㈨ 很多人推崇《道德经》的原因是什么
精读七遍。道德经阅读越觉得人类渺小,一切因循自然才是正道。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真正的智慧在山野村夫中,所谓为道日减就是这个道理。
㈩ 道商的道商人物
主要有:
比尔·盖茨(微软帝国创始人):入选理由:1、富而好德,“损有余补不足”,视财富若浮云;2、微软企业文化无为而治、平等自由,以人为本;3、执一守本,技术领先……
松下幸之助(松下电器创始人):在位居世界500强的日本松下公司花园里,塑有一尊老子的铜像,下面石座上刻着中文:“道可道,非常道”。松下商业帝国的缔造者,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他强调说:“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理念实际上是从另外一方面对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一说的充分肯定。
杰克·韦尔奇(美国GE公司前总裁):入选理由:为道日损——有人问杰克·韦尔奇:“什么是优秀的管理理念”?韦尔奇的回答是:“简单的管理”。这个简单而有趣的回答道出了管理的真谛。
奥利拉(芬兰诺基亚总裁):奥利拉自称以老子为师,他常引用老子的话是:“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安南·博格(法国阿尔斯通总裁):“在中国做生意,要懂老子。”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中国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先生,曾将《道德经》的普遍原理应用于海尔运作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出独具东方文明特色的“海尔文化”。
张瑞敏说:“我最崇拜的人有两个,一个是中国的老子,一个是国外的德鲁克。”;“《道德经》当中所讲的无为而治,我经营海尔主要是无为而治。我只抓大事,企业的大事就是文化、组织和战略。”
2004年12月,张瑞敏在海尔创业20周年纪念会上谈到海尔之所以取得成绩,是因为海尔把握住了规律。而他说的第一条就是“无为”和“有为”的关系。张瑞敏称:“无为和有为的关系,不光对企业,对所有部门都一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所谓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非常重要。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人的话,它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船的话,它就是罗盘。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成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如果能做到‘无为’,则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有形的东西生于无形的东西。”
李兆基(香港楼神、亚洲股神):经营秘诀——“右手常拿《道德经》”
马 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我要做一名道商。”
李惠森(南方李锦记总裁):无为而治——“我呆在办公室的时间,每个月平均只有1 ~ 2 天,这归功于‘无形领导’的原则。”
陈天桥(盛大网络董事长):“我读的最多的书是老庄,管理10万人以下的网络社区可以用儒家的思想,10万人以上则需要用道家的思想。 ”
薛永新(恩威集团董事长):曾出版著作《大道无为》,恩威的配方为道家秘传药方,薛永新的师父为道士李真果。薛永新曾投资3亿在四川鹤鸣山修建“道源圣城”。
丁 磊(网易创始人):低调朴实,不重虚名。丁磊在一次对大学生的演讲中透漏,自己喜欢的图书已经从国外的《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变成中国的《道德经》。
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据称,在古代先哲中,只有两个人的思想对潘石屹能产生致命诱惑,那就是中国道家的老子和列子。潘石屹说:“对我来说,财富是场游戏,关键不在于能够赚多少钱,钱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大问题了,从中寻找人生的价值才是我现在最大的目标。”
冯 仑(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在《大象与小鸟》一书称:“做企业,第一是不争,不要企图吃掉别人。我们不去寻求垄断的机会,不把自己的存在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而是力求让所有消费者、股东、员工及社会各界都喜欢我们,认为我们是个不错的公司,大家都需要你。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这个道理。”
郑南雁(7天酒店创始人):骨子里带有卓尔不群傲气的郑南雁,爱骑马、好收藏黄花梨紫檀家具,极少应酬,不会疲于奔命地工作……浑身上下散发着道家思想的魅力。郑南雁的枕边常常放着一本老子的《道德经》,有事无事翻一翻,既钻研又身体力行。他推崇的管理方式也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正在“7天”内部悄然而行的也是充满着道商智慧的“放羊”模式。
朱铁玉(河南鑫山公司董事长):投入数亿资金支持老子文化传播,不求任何回报。
……
老子及其“道”文化,作为人类思想智慧的宝贵遗产,为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快乐生存、和谐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启迪和良好的现实意义,正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