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银行的道德风险

银行的道德风险

发布时间: 2020-12-17 06:40:40

㈠ “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概念

Moral Hazard是指参与合同的一方所面临的对方可能改变行为而损害到本方利益的风险。

例如,当泰国、韩国向国际货币基金求援的时候,有人说,不应当轻易给予援助,否则会鼓励道德风险。他们认为这些国家遭遇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其金融体制不健全,为了追求高回报而没有采取足够的风险防范措施。如果给予援助,等到他们度过难关之后可能会更加倾向于高风险投资。如果投资成功,他们可能获得很高利润,如果投资失败则要求国际救援。因此,他们主张,援助的前提条件是要求这些国家彻底改革金融体制。

另外一个例子。人们常常批评说,正是日本政府死保最大的20家银行造成了金融业的道德风险。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溃,日本银行系统出现了大量坏帐。由于日本最大的20家银行规模庞大,日本政府担心,一旦这些大银行破产将震动国本,带来更大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日本政府不得不给这些大银行注入资金,输血抢救。结果,这些大银行有持无恐,为了摆脱困境,更倾向于高风险、高回报投资。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许多日本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损失惨重,给日本金融体系带来极大困难。这些银行本应为自己的经营失误承担责任,可是,由于日本政府的干预,金融危机的后果被转嫁给了全体国民。日本经济在泥淖中挣扎了12年,到今天还没有起色。

在讨论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时候,有人认为,如果储户有了存款保险,他们就没有动力来监管银行。这也是一种道德风险。在研究企业制度的时候,有人提出来,由于企业经理们掌握有信息优势,他们如果追求高风险、高回报投资,如果成功了经理可以得到丰厚的收入,如果失败了,则由股东来承担损失,这也叫做道德风险。

信贷市场的非对称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这些道德风险。

㈡ 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是什么

关于制度的基础,我认为是我国的银监会。关于具体作用在面有一个具体的阐述,回答的可能还是不能完全如你意,见谅 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参保银行会倾向于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社会公众放松对银行的监督,弱化银行的市场约束;逆向选择使经营稳健的银行在竞争中受到损害,不利于优胜劣汰;降低存款保险机构迅速关闭破产银行的能力,最终增加纳税人的负担。由此可见,一方面存款保险减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银行挤提的概率,增强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存款保险本身存在的道德风险又加剧了银行体系的风险积累。 由于存款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存在,有学者对其存在价值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甚至主张取消该制度。然而,我们应该看到,道德风险并不是存款保险制度所特有的,而是先于存款保险而存在于银行机制之中的。道德风险是由于银行业本身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以及有限责任制度而内生于银行的运行之中的,存款保险只是由于弱化了各方的监督激励而加剧了银行本身就有的道德风险。 任何保险行业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但保险业并未因此在市场上消失。存款保险制度起到的作用与道德风险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相比较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利大于弊。问题的关键是防范和控制道德风险,将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综合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道德风险的防范可以设置如下几道防线: 1.建立银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控体系。在银行机构的设置上做到决策机构、实施机构、监督机构的分离与相互制约,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程序,做到决策科学化、管理制度化、投资行为纪律化。确保银行业务能根据银行董事会制定的政策以谨慎方式经营,只有经过适当的授权方可进行交易,资产得到保护而负债受到控制,会计及其它记录能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信息,而且管理层能够发现、评估、管理和控制业务的风险。这是银行稳健经营、防止过度追求风险收益的有效保证,因此可以作为防范与控制道德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2.良好的制度设计。建立合理的保险范围和较低的保险额度,将国内银行在海外分支机构和外国银行在本国的分支机构排除在外,存款保险范围尽量限于个人和非赢利组织的存款;风险差别费率制度,成员银行根据自身不同的风险等级,交纳不同的保费,对有较高资本充足率和较高监管评级的银行收取较低的保费率,使其风险预期收益相匹配,从而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约束银行的风险行为,督促银行审慎经营;采用限额赔付制度,使双方共同承担风险的损失,提高存款人的风险意识,增强存款人对银行行为的监督;实行强制存款保险,规定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必须参加存款保险,以防止逆向选择问题。 3.市场约束机制。道德风险可以通过银行股东、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来减弱。提高存款人的风险意识,使存款人认识到存款保险制度是减少银行的经营风险,防止银行倒闭,而不是“保证”银行不倒闭,使存款人对银行的监督加强,以保证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必须辅之以稳健的财务制度和行之有效的信息披露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要做到产权明晰、竞争有序、法律规范、风险理念。允许破产、适时退出机制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前提条件,发展和完善多元化金融体系,努力培育中小型金融机构,创造公平有序的金融环境。提高存款保险制度的透明度,督促银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监管机构应要求银行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披露自身的资本水平、风险程度和经营状况等应公开的信息,以便公众做出判断和选择,让银行直接面对市场的压力和监督,自觉规范经营行为、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经营水平以赢得竞争优势。 4.严格的银行监管体系。监管机构要掌握银行准确而及时的信息以便在必要时采取立即纠正措施和有效迅速干预,这些信息主要来源于银行提交的报告和现场检查,但监管机构也应注意市场暗示的银行状况,密切监测银行。同时尽可能的传播它所拥有的信息,通过市场约束银行系统的稳定。监管机构和存款保险机构之间应及时、充分的沟通有关信息,通过监管合作和有效的信息交流共同加强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查险补漏。在加强外部监管的同时,完善内部监管。银行应建立内部监控制度,在内部审计和有效稽核双重保障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来自金融监管当局的、外部审计部门的以及来自交易对手甚至普通债权人的监督。

㈢ 银行如何避免道德风险

把客户利益高于自身利益

㈣ 如何解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发送信号 (比如可以签订合约.提升机会成本(比如高水平工资,可以将保险当作一种附带利益,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建立信誉

㈤ 如何防范基层银行员工道德风险

从广义上来说,道德风险是指与人的品德有关的无形的因素,即是指由于个人不诚实、不正直,促使风险事故发生,以致可能引起社会财富损毁和人身伤亡。导致道德风险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当事人之间获取的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整,当监督成本太高以至超过监督收益时,在获取信息方面占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具体在商业银行内部,银行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明知其作为或不作为不符合商业银行的长远利益,但因认为这种作为或不作为可能不被发现或即使被发现所带来的损失也小于所带来的收益,而作出决策所形成的风险就是商业银行的内部道德风险。

一、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的层次分类与表现

按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可总括为如下三个层次:

商业银行决策层(如董事会成员)的道德风险: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产权体制下,决策层个人大多不拥有与其职权相适应的产权,事实上并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对决策结果负责,或者只负有微不足道的责任,这是决策层仍然存在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决策行为的非市场化,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对违规行为反应迟钝等等。

商业银行管理层(如总分行管理级员工)的道德风险:决策层的道德风险增加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表达意见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标短期化,在决策层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的情况下,不同形式的越权经营,对下级违规行为反应麻木甚至默许,账外经营,操纵会计报表,人为调整统计数据,报喜不报忧等等。

商业银行经营层(如操作/执行人员)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层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观信息量最丰富的层次,由于其获取的微观信息量最大,当管理层的监督不到位时,成为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层次。如工作人员利用制度漏洞作案,高素质人员利用电脑作案,信贷及不良资产管理人员删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实信息误导管理层等等。

二、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的控制

我国银行业的安全与发展不仅取决于建立起有效的银行安全网,还取决于银行内部道德风险的有效控制。

1、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准可从根本上降低商业银行的内部道德风险特别是降低经营层道德风险,但仅由商业银行通过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员工被动地接受职业道德的灌输,以提高员工伦理道德水平,这在防范或控制内部道德风险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这是一个社会学的课题,只有全社会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和信用体系的完善,才能真正实现银行员工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这是成本高而收效慢的方式。因此,银行加强员工政治思想工作的重点要着眼于建立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工作自豪感,并通过长期不间断的合规经营理念的渗透和企业文化的培育,建立合规经营、合规操作的经营观念。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管理体制下,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是控制内部道德风险的最有效手段。要按照《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的要求,建立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和业务操作环节的规章制度。要全面建立内部授权制度,增加内部授权透明度;明确各授权岗位的业务操作程序;正确处理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坚持内控优先原则,发展必须在规范的范围内发展;严格内控标准,任何人、任何业务都必须处于内控制度的控制下,任何情况下不能出现例外。

3、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说国内商业银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作为上市公司的上市商业银行,其股东的职能作用得到了相对强化,但现实情况是要实现决策层以其自身权益对银行的经营效果负责,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股东大会及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系统还无法实现对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制约。必须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决策层以其自身权益对银行的经营效果负责,经营者直接承受经营失败的经济责任的产权-管理体制,对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的控制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4、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可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在这方面应发挥银监会及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如建立金融从业人员信息库,对不适合担任商业银行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业银行获取人力资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业银行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等等。促使商业银行在进行高级管理人员任用时不仅仅限于银行监管部门的资格审查,而且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

5、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因用人失察而导致内控失效,形成巨额风险甚至损失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足以说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一是要严格人才选拔的标准和程序,严把进人关。增加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的比例,考试可能无法做到对人才的全面评价,但可极大地提高选拔的客观性,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二是要增加人事任免的透明度,降低人事任免工作中的主观性;三是要真正落实重要岗位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期责任审计制度及离任审计制度,任期责任审计结论及离任审计结论要真正成为人事考察的重要依据,改变任期责任审计及离任审计在人事任免中仅仅是例行程序的现状。

6、下达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制订要全面考虑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银行的长远经营目标,不能误导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规模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作为决策层绝不应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不能让利润或经营规模掩盖一切,否则可能对管理层和经营层传达错误信息,以增加风险为代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内控环境,直接引起内部道德风险的增加。要减少考核指标制订过程中的主观性,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利润、不良资产控制为主,业务规模为辅的考核指标,实现商业银行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平衡,最终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

7、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目前特别要尽快建立并严格执行对违规经营及形成不良资产的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追究直接责任人员责任的同时也要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以提高领导层的责任心,彻底改变国内各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落后现状。

8、加强内部稽核。要将对内控制度进行再监督的内部稽核制度作为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核心,提高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稽核覆盖面,充分发挥其确保各项内控措施得到全面落实的关键性作用。要在稽核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流动渠道,并严格稽核整改要求,以提高稽核工作的效果。通过以上方式充分发挥内部稽核在控制内部道德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㈥ 如何防范基层银行员工道德风险

防范基层银行员工道德风险的对策探讨
基层行因员工道德风险引发的金融案件不断发生,对于道德风险的防范日益重要和迫切。在2010年中国建设银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总行更是把防范道德风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面对防范道德风险的严峻形势,必须认真对待,严加防范。
(一)领导重视,从营造合规环境上防范道德风险
一是注重理念引导,积极营造合规经营的健康氛围和环境。从近年来由道德风险引发的案件分析,员工发生道德风险与一个单位的大环境息息相关。如果一名员工身处于一个“人人讲合规、事事讲合规”的大环境里,那么他的一言一行也会自然受到环境的约束;反之,不合规的环境就容易造成员工的违规行为,从而容易引发员工的道德风险。因此,各级领导要着力于本行合规环境的营造,通过各类会议、不同场合传导合规理念,在经营理念、管理导向、日常操作上从严要求,在全行营造“按章操作、合规经营”的氛围和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头遵章守纪,带头廉洁勤政,积极倡导和践行合规理念, 二是注重归属感引导,为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员工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家庭和谐对工作尤为重要,对避免出现道德风险也很关键。为此,要切实关心关爱员工,关心员工的健康、收入、和家庭等问题,充分重视和尊重员工的感情需要,沟通思想,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及时发现和充分重视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扎实深入地开展好各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和帮扶救助工作,真心诚意地为员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同时,要注重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强化员工对建设银行的归属感,提升凝聚力、向心力和团队意识。
三是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从调研情况看,基层行员工晋升的渠道相对有限,提拔升职的预期难以实现。这种需求一旦失去实现的可能,会造成部分员工丧失进取目标。为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从干部职数配备、专业技术系列配备方面向基层倾斜,制定和完善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实施计划, 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培训, 突出对关键岗位核心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种渠道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履岗能力,为员工搭建成长的宽广平台。

㈦ 什么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不道德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

1、道德风险是一种可能性,一旦转化为现实性就成为道德危害(道德危机)。

2、道德风险的制造者一般是当事人中的一方;承受者有时是当事人中的另一方,有时是当事人双方。

例如,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违规添加三聚氰胺,首先导致大量婴儿患病;后来导致三鹿公司破产、主管人员被判刑。

3、要做道德高尚、思维高超的人:①自己不去制造道德风险;②防范他人制造道德风险。

㈧ 什么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代理人签订合约后采用隐藏行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信息不对称,给委托人带来损失。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后,降低对所投保标的的预防措施,从而使损失发生的概率上升,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的同时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

基于理性人假设,个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由于任何预防性措施的采取都有代价,同时保险公司承担了保险的全部风险,所以理性的投保人不会在预防措施上投资,这样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损失。更为极端的是个人会促使损失的发生,从而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保险公司预计到投保人投保后的这种行为,就会要求投保人交纳更多的保险金,这样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投保人相对于采取预防措施下的收益也会降低。此外,保险公司为了激励投保人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采用设置免赔额,并且要求投保者也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利益,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什么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二、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主要例证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赢利性企业。在经营货币资金过程中,商业银行与储户(社会公众和企业)、与贷款户(个人和企业,主要是企业)、与它的上级管理部门形成了一连串的资金使用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过程中,由于拥有不同的信息导致博弈双方不作为的道德风险。下表列出了商业银行在上述三对委托代理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的地位

商业银行可能的道德风险行为

商业银行与储户的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方

损害储户利益的行为

1、存款过程中拒绝接收零币、残破币,不为小额存款户办理存款

2、低于或变相低于国家规定利率向储户支付利息

商业银行与贷款户的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方

损害贷款户利益的行为

1、高于或变相高于国家规定利率向贷款户发放贷款

2、为了减少贷款风险减少(变相减少)甚至不向社会公众和企业发放贷款

商业银行与上级管理部门的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方

与上级管理部门目标不一致行为

1、贷款发放过程中的以贷谋私行为;

2、经营管理活动中谋求政绩(如高息揽存行为、机构资产盲目扩张等);

3、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的不作为或无效作为

商业银行向博弈对手转嫁风险后果的程度,决定了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在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有不同的现实表现。在与储户的博弈中,商业银行无法向储户转嫁风险后果,因而在这一类委托代理关系中产生道德风险的机率极低;在与贷款户的博弈中,尽管两者都存在着严重的软约束,但一旦其中一方可以将其风险外部化时,道德风险就无孔不入,这正是部分企业高息都不能贷到款(商业银行角度的道德风险)和部分企业有钱都不还贷款(贷款户角度的道德风险)的共同原因;在具体经办人员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下级机构与上级管理部门的博弈中,由于委托方的制度软约束(特别严重的是国有资产出资人的不明导致的委托方缺位),致使代理方随时随地都有转嫁自身行为风险后果的冲动和可能,道德风险不可避免地大量发生,并不断强化前两类委托代理关系的道德风险。比如在贷款发放过程中,有的贷款经办人员并不以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目的,而是以追求资产规模的最大化为目的而盲目进行贷款扩张,或是以逃避贷款责任追究为目的而“慎贷”“惜贷”。

三、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监管

透过上面的分析,我认为,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监管,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1、对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监管,核心在于监管商业银行(包括商业银行经办人员)转嫁自身风险的行为。而要监管风险转嫁行为,必须强化对商业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经办人员)的制度约束。 2、在商业银行三类委托代理关系中,重点做好具体经办人员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下级机构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道德风险的监管。在这一类道德风险监管中,督促商业银行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形成上下级机构、单位与部门、单位与个人共同一致的目标驱动体系,是重中之重。 3、监管当局要严防商业银行第四类道德风险的产生,即在监管和被监管过程中商业银行为了逃避监管当局的监管而采取的不合作或隐瞒重要事实、虚报相关数据等行为的发生。

㈨ 如何防范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及控制

从广义上来说,道德风险是指与人的品德有关的无形的因素,即是指由于个人不诚实、不正直,促使风险事故发生,以致可能引起社会财富损毁和人身伤亡。导致道德风险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当事人之间获取的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整,当监督成本太高以至超过监督收益时,在获取信息方面占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具体在商业银行内部,银行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明知其作为或不作为不符合商业银行的长远利益,但因认为这种作为或不作为可能不被发现或即使被发现所带来的损失也小于所带来的收益,而作出决策所形成的风险就是商业银行的内部道德风险。

一、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的层次分类与表现

按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可总括为如下三个层次:

商业银行决策层(如董事会成员)的道德风险: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产权体制下,决策层个人大多不拥有与其职权相适应的产权,事实上并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对决策结果负责,或者只负有微不足道的责任,这是决策层仍然存在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决策行为的非市场化,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对违规行为反应迟钝等等。

商业银行管理层(如总分行管理级员工)的道德风险:决策层的道德风险增加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表达意见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标短期化,在决策层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的情况下,不同形式的越权经营,对下级违规行为反应麻木甚至默许,账外经营,操纵会计报表,人为调整统计数据,报喜不报忧等等。

商业银行经营层(如操作/执行人员)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层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观信息量最丰富的层次,由于其获取的微观信息量最大,当管理层的监督不到位时,成为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层次。如工作人员利用制度漏洞作案,高素质人员利用电脑作案,信贷及不良资产管理人员删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实信息误导管理层等等。

二、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的控制

我国银行业的安全与发展不仅取决于建立起有效的银行安全网,还取决于银行内部道德风险的有效控制。

1、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准可从根本上降低商业银行的内部道德风险特别是降低经营层道德风险,但仅由商业银行通过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员工被动地接受职业道德的灌输,以提高员工伦理道德水平,这在防范或控制内部道德风险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这是一个社会学的课题,只有全社会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和信用体系的完善,才能真正实现银行员工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这是成本高而收效慢的方式。因此,银行加强员工政治思想工作的重点要着眼于建立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工作自豪感,并通过长期不间断的合规经营理念的渗透和企业文化的培育,建立合规经营、合规操作的经营观念。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管理体制下,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是控制内部道德风险的最有效手段。要按照《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的要求,建立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和业务操作环节的规章制度。要全面建立内部授权制度,增加内部授权透明度;明确各授权岗位的业务操作程序;正确处理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坚持内控优先原则,发展必须在规范的范围内发展;严格内控标准,任何人、任何业务都必须处于内控制度的控制下,任何情况下不能出现例外。

3、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说国内商业银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作为上市公司的上市商业银行,其股东的职能作用得到了相对强化,但现实情况是要实现决策层以其自身权益对银行的经营效果负责,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股东大会及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系统还无法实现对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制约。必须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决策层以其自身权益对银行的经营效果负责,经营者直接承受经营失败的经济责任的产权-管理体制,对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的控制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4、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可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在这方面应发挥银监会及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如建立金融从业人员信息库,对不适合担任商业银行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业银行获取人力资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业银行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等等。促使商业银行在进行高级管理人员任用时不仅仅限于银行监管部门的资格审查,而且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

5、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因用人失察而导致内控失效,形成巨额风险甚至损失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足以说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一是要严格人才选拔的标准和程序,严把进人关。增加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的比例,考试可能无法做到对人才的全面评价,但可极大地提高选拔的客观性,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二是要增加人事任免的透明度,降低人事任免工作中的主观性;三是要真正落实重要岗位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期责任审计制度及离任审计制度,任期责任审计结论及离任审计结论要真正成为人事考察的重要依据,改变任期责任审计及离任审计在人事任免中仅仅是例行程序的现状。

6、下达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制订要全面考虑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银行的长远经营目标,不能误导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规模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作为决策层绝不应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不能让利润或经营规模掩盖一切,否则可能对管理层和经营层传达错误信息,以增加风险为代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内控环境,直接引起内部道德风险的增加。要减少考核指标制订过程中的主观性,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利润、不良资产控制为主,业务规模为辅的考核指标,实现商业银行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平衡,最终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

7、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目前特别要尽快建立并严格执行对违规经营及形成不良资产的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追究直接责任人员责任的同时也要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以提高领导层的责任心,彻底改变国内各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落后现状。

8、加强内部稽核。要将对内控制度进行再监督的内部稽核制度作为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核心,提高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稽核覆盖面,充分发挥其确保各项内控措施得到全面落实的关键性作用。要在稽核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流动渠道,并严格稽核整改要求,以提高稽核工作的效果。通过以上方式充分发挥内部稽核在控制内部道德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㈩ 如何防范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

从广义上来说,道德风险是指与人的品德有关的无形的因素,即是指由回于个人不诚实、答不正直,促使风险事故发生,以致可能引起社会财富损毁和人身伤亡。导致道德风险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当事人之间获取的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整,当监督成本太高以至超过监督收益时,在获取信息方面占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

热点内容
行政法规的三种命名方式 发布:2024-09-20 00:30:30 浏览:521
2016合同法pdf 发布:2024-09-19 22:42:11 浏览:606
建发集团法律顾问年薪 发布:2024-09-19 22:24:40 浏览:409
反对永居条例 发布:2024-09-19 21:41:27 浏览:602
民法315 发布:2024-09-19 21:33:56 浏览:483
刑法的根基与哲学 发布:2024-09-19 20:59:19 浏览:462
潮州基层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4-09-19 20:45:47 浏览:552
苹果售后条例 发布:2024-09-19 19:51:38 浏览:510
合同法第211条规定是什么 发布:2024-09-19 19:15:50 浏览:488
不能成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事 发布:2024-09-19 16:35:44 浏览: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