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的立法之最
⑴ 中国的环保如何立法
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在中国起步较晚,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确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32字方针,1983年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79年开始“试行”《环境保护法》,直到1989年正式颁布。经过10年的实际应用,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它是中国环境立法和实践工作的又一座里程碑。
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法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它为环境法律关系的调整设定了一系列制度,也曾经解决了一定的环境法律问题,在保护环境特别是控制污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作为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法律,指导着中国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环境保护法》之后又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四大体系。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了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维持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位置上。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10年时间里,中国一系列环保法律相继出台,环境立法的速度居各部门立法之首。可以说,就立法的全面性而言,中国的环保立法在世界上也是相对完备的。
进入21世纪,面对复杂的环境形势,颁布于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却从未修改过,在很多方面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刻不容缓地需要修改。2007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全国人大环资委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中,有469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修订环境保护法的15件议案。这些议案认为,现行环境保护法已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建议尽快进行全面修订,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全国人大环资委有关立法专家经过调研也认为,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现行环境保护法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代表们提出的“修订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围绕环境保护法修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对一些修订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论证,明确了法律的修订思路。
⑵ 简单说说新环境保护法
【】新环境保护法是: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已经于2015年1月1日施行。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
【】新环境保护法,设有七章70条。主要内容是: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意义:
受限于原有的法律规定,长期以来,中国环保部门的处罚力度、执法手段都相当有限,相对于公安甚至税务和工商部门来说,环保部门一直都是一个“软衙门”,难以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法行为。新《环境保护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变现状、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
一是新增“按日计罚”的制度,即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这意味着,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检测等行为,违反的时间越久,罚款越多。之前法律规定的针对环境违法的罚款,是一个定数,数额并不大,导致违法成本较低,不少企业因而怠于治污。新法施行“按日计罚”之后,罚款数额上不封顶,将倒逼违法企业迅速纠正污染行为。
二是新的《环境保护法》作为一部行政法律,罕见地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措施,对污染违法者将动用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新法规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三是个别地方企业的污染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背后是当地官员基于畸形政绩观的默许纵容,对此新《环境保护法》将拿“保护伞”开刀。其具体规定是:领导干部虚报、谎报、瞒报污染情况,将会引咎辞职;面对重大的环境违法事件,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环保部门等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将“引咎辞职”。
新《环境保护法》还是一部开放的立法,将民间力量有序地纳入环境治理的机制中,设立了环保公益诉讼制度。在修订草案二审时,曾将环保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定为一家“国字号”环保组织;在之后的几次修订中,法律诉讼主体得到进一步扩大,最终被规定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同时,新法还规定:“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⑶ 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从而实现了立法理念上的重大转变
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首次提出了“保护优先”的原则,实现了立法理念的重大转变。
1、“保护优先”的原则的含义。“保护优先”原则所承载的功能是,遇到环境(生态)风险科学性不确定的情形,应以保护环境(生态)为优先原则。“保护优先”原则与同条中“预防为主”这一实质学理上的预防原则处于同一技术层面,且能形成功能互补,即以“预防为主”原则针对可在科学上确定的环境损害,以“保护优先”原则针对暂时无法在科学上确定的环境风险。因此,实际上这里的“保护优先”原则的学理表述应为风险防范原则。
2、新《环境保护法》有关“保护优先”原则的规定。
《环境保护法》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3、2013年6月19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就发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14种“严重污染环境”的入刑标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环境问题一定能得到改善。
⑷ 新的环保法有几个之最
5个之最:(1)审议次数最多;(2)公众参与之最;(3)环保部门反映最强烈;(4)立法内容之最;(5)史上最严。
⑸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一条的规定,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包括三方面的专任务,一是合理地利属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维护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协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法的直接目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环境保护法的根本任务,也是环境保护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促进经济增长是因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内在的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这三项立法目的之间有着内在联系。首先,社会生产水平决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并进而决定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物质的丰富,人们会在要求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要求进一步建设清洁、安静、优美、舒适的环境。因此,把发展经济同环境保护、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三者联系起来作为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⑹ 慈善法和新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基础
《消费者抄权益保护法》第一条开明宗义,指出它的立法意义和基础: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即(一)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鼓励公平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二)保护消费者权利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三)保护消费者权利有利于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立法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在“消费者的权利”中又明确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等,在“经营者的义务”中也明确了经营者经营当诚实信用的一些具体义务,在“法律责任”的规定中,更规定了经营者违反此原则的处罚措施。?
⑺ 新环保法的两个原则
新环保法的原则:保护优先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损害担责原则。具体如下:
1、环境保护为国民发展优先选项。
2、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定义为一种综合防治的原则,即对环境污染整体系统的防治,同时,这一原则也统摄我国环境法上的相应制度,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等。
3、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公众环境权益相关的开发决策等活动,并有权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和救济,以防比决策的盲目性,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和需要。
4、新《环境保护法》第5条规定的“损害担责”应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另类表述。对于污染者付费原则。
(7)新环保法的立法之最扩展阅读
1、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六十条规定了环保部门可以对超标超总量的环境违法行为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和停业关闭措施。
2、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权,第六十八条对违法实施查封、扣押措施的行为设置了严格的问责条款。
3、新环保法既有许多直面环境现实问题的重大制度设计,也有对既往条款的修改。
4、新环保法切实保障公众参与权利,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设专章,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⑻ 新环境保护法的五大要点有哪些
参考下:
(一)创新了立法理念,首次在基本法中提出"保护优先,生态红线,专以人为本“等理念属
(二)强化了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对责任人实行“问责”
(三)充实、完善了环境管理制度法律制度
(四)实现环境管理转型,强化了环境监督管理
(五)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的责任
(六)明确了公众参与,公众监督权利(信息公开、知情权、 人人参与)
(七)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扩大了诉讼主体资格范围
⑼ 新环保法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已经于2015年1月1日施行。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这也让环保法律与时俱进,开始服务于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
相关说明
因为环保法牵涉面甚广、争议较多,这次修法破例进行了第四次审议才得以通过。由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凝结了中国环保治理智慧,吸取了之前经验教训、能对症下药的成熟立法。
新《环境保护法》是一部“长牙齿”的法律,是一部能对民怨极大的污染现象打出硬拳头的法律。
新《环境保护法》还是一部开放的立法,将民间力量有序地纳入环境治理的机制中,设立了环保公益诉讼制度。
在修订草案二审时,曾将环保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定为一家“国字号”环保组织;在之后的几次修订中,法律诉讼主体得到进一步扩大,最终被规定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同时,新法还规定:“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