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读道德经诗

读道德经诗

发布时间: 2022-03-24 09:25:04

① 读道德经有什么好处

读道德经的好处:

1、修身养性:当人遇到烦恼事,或者有什么委屈想不通的时候,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一下《道德经》,老子的智慧言语会让人找到自我安慰的良药。

2、全身放松,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紧张,这里不疼那里疼,难受得很。静下来背诵《道德经》一段时间后,身体放松了,该疼的地方也不疼了,病慢慢就好了,身体自然健康了,红光满面,人越活越仙见。

3、增强记忆力:搞学习的学生(其他人也是这样),有时候记忆力不够用,数学公式背不得,外语单词记不清。这样的人如果坚持背诵《道德经》,思想一静下来,大脑清醒了,记忆力就增强。

4、提高待人接物能力: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为人处事很繁杂,天天要与人接触,要人家做事,别人不听话,就与别人争吵不休,搞得自己心乱如麻,理不出头绪。如果静下来背诵《道德经》,心里就明白了遇事要处下、不争、顺其自然。

5、锻炼大脑:在反复读《道德经》的过程中,有一天就会自然而然地想着要背里面的好句子,我就是这样。年轻人也好,中老年人好,背《道德经》是很好的脑力运动,对提高记忆、防止老年痴呆症大有好处。

(1)读道德经诗扩展阅读: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

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② 读老子的道德经能学到什么论语诗经三字经求专业人士解答、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因为对当时社会感到绝望,想要西出函谷关,被关尹子所留,写下大约5000字的《道德经》。
道德经应该分为道,德两个部分。
道是指,起源,规律。老子提出“道先于天地”。是比较早的唯物论理念。“从无到有,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
德是指,方式,方法。
老子的思想在于贵柔,讲求以弱胜强,以柔克刚,水滴石穿。老子所说的无为应该是善行无迹而不是不为。
论语是儒家的思想精华,以孔子所言进行整理编辑而成。分20篇。
是孔子在各个方面所说的自己的思想理论,而论语也是四书中的一部,对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论语基本内容分四个个方面,一是学习,学习的态度,方法,目的。二是做人,作为君子所应有的标准。三是从政,从政应该遵守的原则和理念。四是治国,治国的方式,方法,原则,和人伦纲常的根本。
诗经出现的相对比较早,是五经之一,应该算是古代的“歌词”,是古人最早用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共305首,所以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分三种,“风雅颂”。风是指含有地方语言的民歌,雅是指尔雅,基本上是贵族用标准普通话写出来的,颂是在开国,立君,祭天时候用的。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三大蒙学经典。相对比较好理解,朗朗上口。
至于学这些有什么用。。。。。。
有兴趣当然最好看一看,陶冶情操也是好的,不过我建议最好先读三字经,然后是论语,然后是诗经,最后读道德经,这样应该比较好理解,收获也会比较大。个人认为,诗经不用全看,就像是唐诗三百首,也不用全背下来不是?
以上皆是个人理解,错误满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③ 道德经全文读音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也受到学者的重视。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甚至有几位皇帝都为其作注。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译《道德经》为梵文,传入东天竺;唐开元二十二年(735),唐玄宗亲注《老子》。日本使者名代,请《老子经》及老子“天尊像”归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 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之一。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李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德经》在《道经》之前。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年》,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泉州清源山老君岩《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坐,以柔弱胜刚强。道教知道之论与政治观、伦理观,大体不出老氏体系。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需要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道德经有多个版本,下面这部“《道德经》通行本(王弼本)”是最常见的。另外郭店出土的楚简《老子》残篇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展示了早期《道德经》的不同文字风貌,备受当今多数学者的重视,后面附带《简帛老子古本合校》以作为参考。

④ 李白写老庄的诗,大意是说老子自认为道无需写下来,可意会,但是却写了五千字的道德经,这是哪首诗

李白没有写 是白居易的

读老子(唐·白居易)
七言绝句押文韵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於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⑤ 关于道德经的诗

唐 白居易《读老子书》:
言者不如智者默,此语吾 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智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⑥ 道德经感恩的诗句

首先、道德经讲的是修己修道,最高理想是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所以扯不到感恩这种情感;
其次。。道德经不是诗经、里面没有诗句

⑦ 诗经论语道德经需要读吗

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其中的三部经典,两部儒家,一部道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古籍,不单是文学问题,里面包含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如何做人做事,做一个明白人。也包含了政治哲学、军事哲学、养生科学等,中国文化的宝典不可忽视,只要不故意歪曲的曲解论语和道德经,它的价值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⑧ 普通人如何去读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一书五千余字,由于它那简约的表达方式,那具有象征性、多义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语言,令人百思难解、扑朔迷离,连司马迁也慨叹“著作辞称微妙难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老子《道德经》呢? 综观老子《道德经》一书,其主要内容大致不外是“道”和“德”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关于宇宙观、社会政治思想、人生处事和修养原则的哲学著作。因此,只要我们明白老子《道德经》中“道”和“德”的涵义,便可开启老子《道德经》这座神秘文化的殿堂之门。而我们普通人要弄懂道老子《道德经》就要从明道、遵道、 体道三个方面来学习。

打开网络APP看高清图片
明道:“道”是老子《道德经》哲学思想的中心范畴或最高概念 。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宇宙本原。这个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的“道”是个什么样子呢?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就是说:“道”是无色、无声、无形的,因而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在化生宇宙万物之前的存在状态,可以用二十五章首句中的“混成”二字概括。
尽管如此,但“道”的确是真实存在的。老子《道德经》中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就告诉人们:“道”虽然“惟恍惟惚”,但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即“道”是真实存在的,是不容置疑的。

遵道: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大德之人的行为容止,完全遵从“道”,即以“道”为行为的准则,更具体地说,即以形上的“道”所显现的基本特性作为行为的准则。 “道”具有哪些特性呢?一般说来,“道”具有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等特性。这些特性,可以为我们人类所取法,既可以作为人类所遵循的最高的生活准则。

体道:无形的“道”化生了宇宙万物,这就是“德”。在化生宇宙万物之后,其“道”蕴藏于宇宙万物之中而使之得以生存和运化,这也是“德”。《庄子·天地篇》说:“物得以生,谓之德”,“形非道不生,生非道不明”。道性体现于人,谓之“德”。所谓“道之在我之谓德”也。譬如:“道”化生了万物,而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占有、不图报、不干涉,如果学道者修得“道”的这种特性,“行事与道合”,这就叫做“德”。

正是因为“道”由“德”显,所以修道者,必须积德或养德。“德”是“道”的作用和体现,“道”因“德”而得以显现于物的世界。正是由于“道”以“德”显,因此“德”便成为道教教理的重要概念。明白了上述关于老子《道德经》中“道”的涵义,并把它当做金钥匙,我们便可以此开启“众妙之门”而步入“道”境。因为其“道”之“德”蕴含其中,只是有时老子在一章中只论述某一方面的“道”,有时便论述几个方面的“道”,如“上善若水”,就“天道”、“人道”合而论之。老子《道德经》这部书的主旨为“尊道贵德”,所以道教以“尊道贵德”作为其信仰、行动的准则。“道”所具有的虚无、自然、清净、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等特性,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人如果能够达到“上德”的境界,“德”和“道”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我们普通 人,如果能“尊道贵德”,就会走向成功、获得幸福,不说成为圣人,也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尊道贵德“这就是我们普通人及社会中人学老子《道德经》之关键。

⑨ 关于驳老子写了道德经的诗句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老子《道德经》中说,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像我现在又讲说关于老子的书,不必问,也知道是绝对没有学问、没有智慧的乱吹。“言者不如知者默”这话意是老子自己说的,白居易说,老子既然如此说,那他本身自然是智慧很高了,可是他为什么自己还是写了那么多个字呢?世界上打老子耳光打得最好的,是白居易这首诗,纵然老子当时尚在,亲耳亲见,也只当充耳不闻,哈哈一笑,无所反驳了。

热点内容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
数理法学 发布:2024-11-17 17:24:24 浏览: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发布:2024-11-17 17:05:49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