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12

道德经12

发布时间: 2022-03-25 02:09:17

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和评析

以下为梁海明译注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1
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纵马狩猎令人心思狂荡,宝贵难得的财物令人行为不轨,五味杂乱令人口味败坏,五音纷杂令人听觉失灵。因此,圣人的治理主张只求填饱肚子,而不贪求声色悦目。所以他舍弃那些声色物欲,而选取这平静温饱。
以下为本人译文与评析:
译文2
五色者,红、黄、青、黑、白,红黄青是三原色,可以调和出任何颜色,黑色是最富集的颜色,而白色是最初始的颜色,因此五色可以指眼睛所能看到的缤纷世界,也指代我们视听器官被动接受的整个物质世界。然而你所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观的世界,那只是世界在你眼中的成像,是可见光这种电磁信号与视网膜神经之间的电磁感应,从而产生的一个主观世界;你听到的世界也是如此,同一个声音,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仅仅通过观察、聆听,我们和瞎子、聋子没什么区别,然而我们却因为能看到、能听到,觉得自己可以了解万事万物,而失去探究万物本源的欲望和能力,使自己始终处于“瞎子”和“聋子”的状态,是为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者,唇、舌、齿、鼻、喉,这是我们语言交流的基本器官,我们借此来发出声音用以表达自己,也泛指所有用以表达的方式,如书写、作曲等。然而相比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表达能力是非常匮乏的,无法真实的刻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别人也无法理解我们的真实想法。而华丽的词藻、丰富的肢体语言只会让我们误以为清晰的表达了自己,而不再去设法寻找更有效的沟通媒介,使交流双方始终处于“聋子”的状态,是为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者,酸、甜、苦、辛、咸,范指人类主动探索世界的感受,例如辛酸、苦闷等说法,它们是产生我们思想体验的基本元素,然而每个人对辛酸、对苦难、对所有这些感受的体验是不同的,这些感受不过因人体生化反应而产生。和我们被动接受世界的视觉、听觉等五感无法真实反映物质世界一样,这些主动感受世界的感受也无法真实还原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综上,我们认识的万事万物不是完整的,只是事物的极小一部分;也不是真实的,只是我们主观认为的——被我们的主观意识扭曲了;甚至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识都无法正确表达我们的需要。
畋,猎取禽兽也。因为以上原因,在纵情骑射之类的竞技中,人的目的是虚妄的;在财色物语的世界中,人的欲望是不符合自身真实需求的。这就是为什么圣人只追求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饱腹,而不寻求那些虚妄的欲求。去彼取此,彼是虚妄欲求、是被动接受到的外部世界、是表达的自己心声、是主动感受的切身体会;此是生存的基本需求、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是自己的真实想法、是自己的真实需求。
评析
首先,受限于书写媒介(老子时期主要是竹木简)和书写方式(刀刻),古人行文很少啰嗦重复,惜墨如金,按照译文1中的解释,完全没必要分别写五色、五音和五味。老子这样写必然有其更深的用意,本人翻译的是否合理有待商榷,但不失为一种翻译思路。
其次,最后一句中“圣人为腹不为目”如果指治理民众时对百姓的要求,是不符合无为而治的老子思想的,因此我理解为这是圣人对自己的要求。

② <道德经>第十二章的感想

我写的文章: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佛家说:“一切皆空、四大皆空”。我认为,也可以用道家的观点来阐释它:“空、无”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反而是什么都有。
“五色”、“五音”、“五味”,都切切实实地在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存在着。苦是苦,乐是乐,善是善,恶是恶。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对待它。
从美学上“朦胧美”的角度来看,事物对人的影响往往与距离成反比的,离得越近,就越能支配我们的本性。因此禅宗主张“明心见性”,老子主张“去彼取此”,都是要求与那些过度的享受拉开距离,获得超脱。历史上,许多高士们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着这一观点。且不说,拒尧帝位、水边洗耳的许由,也不说拒牛饮水、躲到树上筑巢的巢父,单以出世为旨的儒家弟子们也出了许多这样的人物,箪食瓢饮的颜回、蓬牖固道的原宪……。东汉初年的严子陵也算他们中的一员,他拒绝了同学光武帝出仕的邀请,垂钓富春江,终老林泉间,成为后世传颂高士的楷模……
当然,我们不能拒绝物质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但我们至少应该懂得对于不同的人,世界也是呈现着不同的面貌。你是一个农民,你如果感觉到你周围的田园风光美的;你是一个读书人,你觉得书的海洋是最美的;你是一个工人,你觉得叮叮当当的机器声是美的……那么,“五色”、“五音”、“五味”就不会给你带来痛苦。世界丰富的美是与每个人的心灵的丰富程度而开放的。物质的丰富不应给你带来痛苦,痛苦只是因为你没有以开放的心灵去接受他,没有以“无”心态去对待他,太迷惑、太在乎,靠得越近,刺得越伤,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豪猪效应”吧!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其实,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要经历这三重境界呢?涉世之初,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长大之后,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他使我们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使我们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积累,对自己、对世界不断反省后,便返璞归真,山仍然是山,水仍然是水。然而面对物欲横流的今天,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我们又能有几人 “去留无意,漫看天外云卷云舒”呢?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尽皆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叹!

③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原文:五色抄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fáng)。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各种缤纷美丽的颜色使人眼花缭乱,无暇看其它的事物;各种美妙的声音充满了耳内,陶醉在其中,使人听不到其它声音;各种美味使人吃得很香甜、口爽,激发食欲;在田野中骑马奔驰打猎,使人心潮澎湃,心态张狂;很难获得的珍贵物品,带上它走路,就会影响着正常行走,因为要时刻提防着被贼人盗窃。所以有大智慧的人、合于道的人,只求实实在在的事物本原,修炼内在的身心,并不会被外在的各种诱惑影响心性,产生贪妄之心,追求外在欲望。因此合于道的人会去掉贪妄之心,取其事物的实在的本原。

④ 道德经十二章至十玊最经典的是哪一句

道德经句句经典,你随便说一句,我给你来一篇文章

⑤ 哪位能讲解道德经第十二章

别人的翻译: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狞猎,使人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我的评说:
追求生活的多样化,是人们发展进步的一种基本需求,单调枯燥乏味的生活方式,也许只有圣人才可能接受,但人类不仅是由圣人组成的,还有很多的普通平凡人。缤纷的色彩,让人生活得多姿多味,美妙的音乐,让人陶冶情操。丰富多样的美食,让人真正品味到劳动所带来慰藉。到野外去狩猎,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而不放弃煅炼自己,丰富生活的一种运动。凡此种种,都是伴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丰富。
对于有人放荡发狂,也是极少数人的个人特征,并不代表全部。就是吃饭也有人噎死,难道人们因为噎死而放弃吃饭吗?同样人们追求稀有的东西,我们因此放弃稀有的东西。那就太可笑了,美女也是自有人类以来,就被男人追逐,从人类的历史中不知有多少战争,是因为美女而引发的,难道人把要把美女都杀了。如果这样,最后的结果是人类把自己给灭了。
老子在本章所提出的论点,不符合人类发展进步的规律。只有通过设置一些教育,让人类在追求生活享受的同时,懂得不应该通过野蛮的手段去掠夺,而是通过努力劳动而获取。也就是《易经》蒙卦倡导的,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说山下流出泉水,象征蒙昧的开起。君子因此以果敢的行为来培育品德。教育人们遵守法规。培育人们良好的品德。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取。使有限的资源合理合法地用于确切的需求中去。
人类也正因为这样,不断的教育自己,遵纪守法,老实做人,合理舍法的获取自己所需,社会因此不断进步,不断美化,人们的生活因此也就平安吉祥。当人类社会一旦出现豪夺强取时,战争也就来临,人类就进入自相残杀丑恶时代,也算是人类放松自我教育的重大成本吧。

⑥ 道德经(12)世界是客观还是主观的

引用一句“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翻译过来就是我不知道“道”是谁的儿子,好像天地之前就有了吧。
老子说了,他不知道,所以不客观也不主观。

⑦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的意思

解读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色令人目盲”绚丽多彩的追求,让你眼花缭乱如入迷丛,也许活得不如一个瞎子,张着明眼四处乱望,不知所措,整天只为了这些乱人眼的色彩而突视了本身的感受。也许一个瞎子的世界比这都更加美好,永存在他们心中的那份美丽定是胜过这些繁华似锦。
“五音令人耳聋”迷人乱性的音乐虽然激刺着你的神经,让你亢奋,让你充满了兴奋,可那终究有一天,你会发现那都很假,终有一天让你生出疲倦,在热闹中迷失自己,这比聋子还惨,聋子的世界听不到这迷人乱性的声音,可是在他们宁静的内心世界里,没有喧闹带来的苦恼,没有糜糜之音带来困惑,从内心里寻找属于自己的音乐,最终感受到生命最美妙的旋律,有耳,是福是祸活得就是一个心境。
“五味令人口爽”有些富人什么都吃,因为部分富人富得有点莫名其妙,他们会跟那些穷到没东西吃而随便乱吃东西的人一样什么都吃,那种为了口腹之欲的样子,并不比没有那没有吃的人好多少?不过是追求的东西不一样罢了,但是那种迫切的追求,仿佛与饥饿的人吃到一顿饱饭并没有多大区别。那种看上去高高在上的挑吃的家伙,其实都是被饥饿永远折磨的东西,我们应该可怜他们,他们过着这么一种病态的生活,让这个社会也变得有些病态。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纵横在世间,如果不是为了理想,而只是为了贪图一时的畅快激爽,其实也是一个欲望的奴隶,一个人只是忘记追求,从而注重过程,在过程与追求,需要有得有失,维持自然界的生存平衡,如果才不至于在追求中迷失,心因为过份的激动而狂乱。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人们在追求虚无中的独立无二,忘记了在精神上追求的天人合一,最终那独一无二的标榜也变成了一种为了承认而努力,最终结果还是没有被承认,需要别人的承认的成功才算成功吗?一切都以自己努力为本源吧,只是做那天人合一,众生息息相关的追求,你才能幸福的。没有人追求黄金的稀少,便不会因它而引发多少悲剧,非洲没有钻石,战乱一定会少很多很多,中东没有石油,战乱也一定会少很多很多,美国不搞霸权,恐怖怎会存在,富人照顾穷人,穷人怎么会不感恩富人,仇富,鄙穷是相生相克,若是不能放弃成见,世界那天会和谐?这一句,跟"不尚贤,使人不争!"的道理有些相近,一者讲物,一者讲名.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因此圣人只要吃饱就好,断然不会为了那虚妄的人生目标而图伤脑筋,他们更注重于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与天道合一。

热点内容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
数理法学 发布:2024-11-17 17:24:24 浏览: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发布:2024-11-17 17:05:49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