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谣言靠立法
A. 正方:遏制网络谣言主要靠预防 反方:遏制网络谣言只要靠打击 求辩论赛一辩陈述和攻辩问题
攻辩问题:最简单的套路,攻辩的时候,问对方辩友,你方所谓的打击网络谣言,具体是怎么打击?然后问为什么你方的这种打击就能有效遏制网络谣言,进一步在问对方辩友的观点有什么根据?这样一步一步追问下去,寻找漏洞反击,反正记住往细地问,往实际的去问就好了。
然后还有一个套路,就是我前面思路里面写到的:先问对方辩友,谣言传播者的目的是什么?回答不外乎操作,中伤之类的,然后再问对方辩友,网络谣言产生的同时是不是谣言散播者的目的已经达成了?再问对方辩友,打击网络谣言是不是要在谣言产生后才能打击?最后再问对方辩友,那既然打击只能是事后打击的话,那么谣言散播者的目的达成了,说明谣言散播能达成他们的目的,那他们为什么不会继续散播谣言呢?如此一来打击怎么能有效遏制网络谣言呢?就算你说可以惩罚谣言散播者,让他们不敢传播,但是事实是目前没有任何惩罚的先例,靠得都是舆论和道德压力来打击谣言传播者,对于他们不痛不痒,你方又是如何能得出打击能遏制网络谣言的这个观点的呢?
B. 散播谣言犯罪全球范围之内的立法是怎样的
全球都基本一致。同一谣言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评论二百次以上的,可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追究责任【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C. 你认为是否应该对造谣立法
既是谣言,就是毒药,无论毒性大小,性质都不会改变——有毒。若能针对谣言制定出合理的立法立规,或许就能改善这目前谣言满天飞的现状。
我们是经常在说——谣言止于智者,可现实里哪有那么多的智者,哪一个人有空去关心事情的真相,我们通常都只会不停地转发朋友圈,转发空间,转发微博。
只要是是毒药,终究会毒死人的,造谣就应该被立法定为恶意犯罪。它不仅带坏社会风气,还毒害人群的心灵,让真相被掩埋在口沫腥子里。
所以这个社会需要正能量,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针对造谣情节严重情况的相关法律法规。
D. 中国古代不乏"谣言" 古时防控有哪些手段
近来,谣言话题很热。各类谣言借助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对社会秩序构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以打击网络谣言为主的网络“严打”行动可谓意义重大。关于“谣言”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名词,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如散布谣言,不要轻信谣言。”对于“造谣”一词,其解释则为:“动词,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捏造消息,迷惑群众。如造谣生事,造谣中伤”。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古代同样不乏谣言。但与现在利用网络造谣、传谣不同的是,古代谣言相对成熟的载体和传播方式,最常用的是童谣、谶纬等形式。 科考举子 为中状元解元大造“谣言” “众人知不知,今年状元是彭时” “三人两小,太阳离岛” 现代谣言好多都是所谓的“文化人”制造的,在古代也是这样。一些学子出于考取功名、扩大影响等目的,于是有意利用造谣形式进行炒作。 明代彭时的《彭文宪公笔记》里,记录了不少当时的科举逸闻,其中有一则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故事。事发正统年间,彭时参加会试,就在考试结束后、公布名次之前,传出了一则民谣:“众人知不知,今年状元是彭时。”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发榜后,彭时真是第一名,成了状元。对此,连彭时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所谓的民谣不过是一种谣言。 彭时真的不知道?他自己可以说不知道,但联系当时科举考场上的腐败现象,彭时应该是造谣者,至少参与了造谣。 当时主考官常与考生进行权力交换,接受学生的贿赂,一些成绩不太好的考生,最后也能取得很好的名次。为了掩饰这里面的猫腻,他们便会以谶语、童谣等形式,散布谣言,扩大该考生的影响。 无独有偶,万历年间也曾有一则事关科举成绩的童谣传出,而且惊人相似的是,童谣最后也应验了。这起造谣嫌疑人叫徐海曙,字日升,据《池北偶谈》所记,徐海曙参加万历年间在山东举行的一次乡试,不久济南市面上便传出了这么一则童谣,只有短短的八个字: “三人两小,太阳离岛。” 发榜后,时人才知道,这童谣说的是新晋解元徐海曙。徐海曙字日升,童谣就是将他的姓名拆开来形成的。“三人两小”就是“徐”字;“太阳离”,不就是“日升”吗。现代研究者分析,这则谣言也应该是徐海曙与主考官的交易结果,是有意制造出来的,以乱真相。 后来的清朝学子也喜欢造谣。清褚人获《坚瓠集》里记述了一名叫翟永龄的考生故事。当时翟海槎欲赴南京赶考。但由于没有盘缠,他买枣数十斛出售,筹集费用。如何将枣儿卖了,又能扩大自己的影响?他便想到造谣。 翟海槎每次经过街市,便会喊来成群的孩子,给他们每个人分一捧枣儿。但是有条件的,要在沿街唱喊童谣:“不要轻,不要轻,今年解元翟永龄。” 当时听到这童谣的势利者,还真相信了,急着往翟的居所来拜访未来的解元。为了拉近关系,纷纷买翟的枣儿,翟靠卖枣儿大赚了一把。 陈胜韩山童揭竿而起 广传民谣 “大楚兴,陈胜王”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纵观历史,古代的“谣言”可以说渗透到当时社会的各个角落。不过,有时并无“正面”“负面”之说,民间也常借造谣、传言来表达情绪,释放不满,东汉末年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就是民间造时权臣董卓的谣,咒骂他将不得好死。 历史上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说法,所谓谣言,如果后来能成功地变成现实也就不再是谣言,而变成了伟大的预言,从史料上看,古代历次农民起义大多都是利用“谣言”先制造舆论。《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先是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布上写下“陈胜王”三字,然后塞进鱼肚里,并有意让士兵买去宰杀。未出意料,看到从鱼腹中剖出的“丹书”,士兵都感到十分惊奇。这还不够,陈胜又安排吴广半夜跑到附近的荒庙里,点燃篝火装作鬼火,模仿狐狸声音,大声叫喊“大楚兴,陈胜王”。结果这些小当兵的,半夜听到这鬼声音,都十分惊恐,第二天便传开了。 此后,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农民起义军都跟着学起来,只要是农民起义,就会出现“谣言”——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唐末曹州王仙芝起义:“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元末韩山童红巾军起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 杨坚赵匡胤朱元璋 欲得天下先造“谣言” “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塔儿红,朱衣人做主人翁” 在古代,最擅长“造谣”的,并不是喝过墨水的学子,应该是“天下第一人”——皇帝,其“造谣”手法相当老到,很轻松便通过“谣言”搞定了个人崇拜,让大家迷信自己。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能顺利代周建隋,便是借谶语这种形式,让大家知道,他当皇帝是天意。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这么一则谣言:“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据《隋书·五行志上》记载,当时杨坚故作不解,让同僚给他分析,同僚称,白杨是指杨坚,金鸡代表皇冠,“白杨树头金鸡鸣”连起来理解就是,皇冠将戴在杨坚的头上;下面一句“只有阿舅无外甥”,是说周家天下的气数尽矣。 杨坚听罢大喜,遂下定决心代周称帝。可以肯定,这则谣言是杨坚方面散布的,为避嫌,将这童谣出现时间提前到了北周初。公元581年,杨坚终于废黜他的外孙周静帝,自立为帝,改国号“隋”。 值得一提的是,杨坚从“谣言”里获得了很大成功,得到了天下。在他当了皇帝以后,担心他人再利用“谣言”来推翻隋朝政权,便开始禁谣了。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一位利用“谣言”的高手,也是靠“造谣”坐上了皇帝宝座的。公元960年,赵匡胤统率大军刚离开不久,便让部下在东京城内散布了一则“谣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等到大军行至陈桥驿,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又在将士中散布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如此这般,赵匡胤手下将士的情绪,很快 就被煽动起来,喝醉酒的赵匡胤“被黄袍加身”。披上黄袍后,赵匡胤还装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朱元璋同样精于利用“造谣”。据《元史·五行志二》记载,在他的起义规模越来越大、胜利在望之时,河北一带突然出现了一则童谣:“塔儿黑,北人做主南人客;塔儿红,朱衣人做主人翁”。 好在朱元璋最后真的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朱姓明朝。这样,这童谣便不再是谣言了,而成了神奇的预言。 朱元璋“造谣”并非上述一起,在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元大都北京街头出现了一首童谣:“一阵黄风一阵沙,千里万里无人家;回头雪消不堪看,三眼和尚弄瞎马。” 这里的“三眼和尚”,便是指非同寻常的朱元璋,朱元璋曾当过和尚;蒙古人自称马上民族,这里的“瞎马”自然是代指已快不行了的元朝廷。 古代防控“谣言”有哪些手段? 在古代,对于封建帝王而言,谣言的害处自然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历朝历代均视谣言为祸。那么,古代官方是如何防控谣言的? 一是开展严打,重者满门抄斩。当权者通常会以严刑峻法,严厉打击制造和散布谣言者,稳定社会秩序。秦灭六国后,推崇法家的秦朝廷明文立法用严刑峻法防控谣言。《史记》中记载,秦始皇曾下令: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谣言诽谤者族诛。 二是鼓励举报,这种做法一般用于社会相对安定时。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在位时期,都曾一度废除“妖言诽谤罪”和“诽谤告发罪”,给予民众充分的言论自由。但鼓励举报也有负作用,有的人为得朝廷奖赏,有时会制造新谣言冤枉无辜。 三是以谣制谣,即制造新的谣言,给对手造成压力和混乱。“秦始皇出身问题”谣言的出现和控制行动,是这方面最著名的案例之一。出于政治目的,赵国制造谣言,称“嬴政不姓嬴,他是吕不韦的儿子”。这么说等于指责嬴政王位继承的合法性。而当时其他六国,在苏秦的游说下呈“合纵”之势决定对抗秦国,秦国面临内外危机。秦国于是想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以绯闻血统问题对“合纵”的领军人物春申君制造谣言,进行定点打击,称“当今楚国太子,并非楚王之血脉,而是春申君之骨肉”。为了让大家相信,还公开了相应的证据。 春申君一听这么说,坐不住了,匆忙辞别赵国,日夜兼程回楚国处理自己的谣言危机,“合纵”策略也因此流产,秦国度过了危机。
E. 遏制网络谣言,主要依靠的是打击还是预防
我个人认为打击要高于预防,为什么虽然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可是乌合之众才是大众的趋势,没有人喜欢终止谣言,谣言只会越传越广,越传越离谱,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谣言乱传要承受的则有任何惩罚,他们才会在每一次谣言发出时仔细思考这能不能传播。
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怎样去预防。预防就是要让网友产生社会责任感,让网友在网络中发言也要学会谨慎。各部门的机关应该加强网络教育和一些普法相关知识,让很多网友知道其实是在网上也不能够乱说话,对于“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等开展相关的工作,录制宣传片让普通民众提高对虚假信息辨别的能力,加强个人素养,以做到杜绝谣言的作用。
F. 举例说明如何控制谣言
控制谣言有两个含义 1是作为被造谣者2是作为造谣者 如果是1种情况 那么我只能很遗憾的说 嘴长在别人头上 素质长短不一 想要控制根本不可能 当然 如果谣言对你来说你很喜欢 你大可以不管 甚至可以将谣言变为事实 如果对你不利 那你惨了 如果是我 我会保持缄默 因为不管你如何解释 别人都不会听你的 何苦呢 如果是2情况 那就容易多了 随便扯点儿群众感兴趣的东西上去 不用你管 谣言就自己散出去了
G. 如何控制谣言
如果你没有合理的解释,或者别人只是想看笑话,那你应该沉默,强大的内心可以抵抗一切
H. 网络上散布谣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要根据散步的谣言内容以及造成的具体危害结果来确定是需要承担民事、行政还是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一百零一条 名誉权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一百二十条 侵害人格权的民事责任
公民的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行政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百四十三条 诬告陷害罪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I. 散播谣言是违法行为吗触犯了哪些法律条件
散播谣言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散播谣言者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散播谣言主要触犯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法律条件。
【法律依据】: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百九十一条: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以上就是针对“散播谣言是违法行为吗?”和“触犯了哪些法律条件?”的问题进行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J. 正方:遏制网络谣言主要靠预防 反方:遏制网络谣言主要靠打击 求辩论赛正方一辩陈述和攻辩问题
一辩稿就不写了。。。讲一下思路,自己写比较有利于打比赛。
思路:
如何遏制网络谣言,首先要思考网络谣言如何产生,网络谣言产生的本质无外乎以下2点:产生根源,传播途径(方式)。产生原因可能有:①炒作。②恶意中伤。③非故意产生(因为发言者的无知或者言不达意等意外产生的谣言)。其中,第③点是无法预防或打击的,因此不考虑,看①,就是想出名或者博得点击量,②是毁坏他人的名声。关于这两点,我觉得打击是无效的,因为他的目的就是想出名和毁坏他人名声,而打击只能是在谣言产生后才能做到的行为,因此就算打击了,但是谣言传播者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既然可以达成目的,那么谣言传播者很有可能继续使用网络谣言来达成他们的目的,所以打击并不能起到有效遏制网络谣言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再看传播途径(方式),一般传播方式有:①微信(朋友圈传播)。②假新闻。③贴吧、论坛等。在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很难做到预防和打击,因为一个谣言在被证实为谣言前,传播媒介和大众是很难有效辨别谣言的真伪性。因此不论预防或者打击都做不到。打击只可能是谣言已经产生和普及后,才能做到的事情,但并不能阻止新的谣言产生。所以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提高群众的辨真伪的能力,还有提高平台审核,鼓励专家在谣言产生前就给予官方或者科学正确的解释,从而预防谣言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