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基层党组织法治

基层党组织法治

发布时间: 2022-03-25 04:39:23

❶ 如何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和法治队伍建设



(一)加强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专业训练和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其政治、业务素质。
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内容,比一般的公务员要求更高,专业性更强。这一职业群体必须共同经过系统学习而获得法律理论知识、法律思维知识以及法制工作能力方面的一致性。建议建立政府法制工作人员准入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原则,对法制工作人员的准入条件作出明确规定,尽可能将达到国民教育法律本科及以上学历并通过司法考试的专业人才吸收到政府法制工作队伍中来,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成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主力军和政府法制工作的业务骨干,力争成为优秀合格的政府领导的法律顾问和参谋、助手。
(二)增强政府法制工作人员具体工作的独立性。
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作为行政机关的成员,自然要服从行政机关的领导。从事的政府法制工作,作为重要的法律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首要的要求是对法律负责。一般情况下,这样做也符合行政首长的意志。但在特殊情况下,即使对法律负责的行动违背了个别行政首长的个人意志,行政首长也不应非法干预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独立性,或者以此随意撤换其工作岗位。因此,要通过各种制度来保证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良好素质以及职业的稳定性和专业性。政府领导应大力支持政府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独立开展工作,让他们放心放胆去干,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中的作用,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使基层政府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加大上级政府法制机构对下级政府法制机构业务的监督、指导与培训力度。
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行业整体的系统性建设,是推进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大上级对下级政府法制机构业务的监督、指导与培训力度,对提高政府法制工作的整体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建议上级政府法制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到基层调研、指导工作,并适时组织一些业务培训,邀请资深专家对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培训。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也应立足自身,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处理法律事务的本领。
(四)逐步推行行政复议人员资格制度,不断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行政争议数量日益增多,且大多发生在基层,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主要依靠基层。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渠道,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政府法制工作人员是行政复议案件的具体承办者,行政复议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质量。因此,基层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行政复议能力偏低、人员短缺等问题,根据办案需要抓紧配备、充实和调剂行政复议人员。推行行政复议人员资格制度,可以尝试将行政复议资格的取得纳入全国统一司法考试。
(五)切实解决政府法制机构的性质及法制工作人员编制等问题。
由于基层政府法制机构的性质及编制已经与其承担的工作和责任不相适应,建议上级政府法制机构与机构编制部门对基层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规格、性质、编制等问题作出统一规定,给队伍建设予以更多关注,以此作为法制机构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领导支持的依据。

❷ 浅谈如何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决定》规定: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强化基层法治队伍,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推进法治干部下基层活动。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决定》首次提出的法治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决定》提出的“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要求的具体化。《决定》指出: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从我国目前政权结构组织形式来看,我国基层社会主要依靠的是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这两种组织形式。现行宪法第111条对此也有明确的规定。该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与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并行的还有各种基层社团组织、各种形式的自治组织以及行业协会、社区组织等等。
这些基层组织担负着维护基层社会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的重任,除了依靠基层组织所制定的自治章程、乡规民约、行业规范等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之外,也需要加大国家法律治理的力度,特别是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等领域,国家法律更是不可缺位。
要防止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因为部分群众或少数人的利益侵犯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或者是为了实现少数人的特权而侵犯了大多数人的基本权利。因此,基层人民政府必须依法对基层社会进行严格的法律管理,要建立必要的执法渠道,注重基层政府与基层组织之间的沟通协同,要尽量使基层政权的执法力量下沉,要使法律进社区、进课堂、进居民家中,真正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法治工作落地实处,不留死角,通过基层依法治理,夯实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维护基层繁荣和稳定。

❸ 如何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法治化中的核心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法治化中的核心作用?如何提高基层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如何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本版今日起刊发系列话题讨论,邀请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探讨,敬请关注。

强化党组织法治领航作用

全面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基层法治化离不开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法治领航作用,打造以上率下、抓点带面的法治建设工作格局。

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扎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强力抓好制度“立改废”,规范民主议事、“三会一课”等制度机制,严格办事流程、工作程序,切实用制度理事管人;要强化基层组织部门主体意识,指导各级党组织列出法治建设目标、内容、措施等责任清单,形成责任倒逼机制。

发挥党组织能动作用,强化制度执行,及时将各级政策法规落实到基层一线;强化法治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司法程序、律师介绍等特色服务,使信法依法蔚然成风。 (蔡洪帅)

从“关键少数”入手

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关键因素,基层党组织书记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少数”。只有从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入手,才能真正让基层治理法治化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把知法守法作为选拔的基本要求,将法治意识强、自觉遵规守纪的党员选上来。要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组织书记带头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增强带头依法办事的实际本领。要通过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村官贪腐等惩戒措施,打造一支遵规守纪、依法办事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要探索建立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帮助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提高依法管理村务的能力和水平。突出法治导向,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法治水平、法治状况纳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政绩考核之中,作为评先评优、进退留转的重要依据。 (雷波)

列好基层法治建设硬指标

时下,部分基层党组织把法治建设视为软任务,权责不清、重视不够,落实流于形式。要实现基层法治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还需在工作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列好硬指标。

以社区或中心村为平台,实施网格化、承包制管理,以制度夯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直接责任,在规范程序、管理创新、化解积案,确保稳定、群防群治等方面,细化任务标准,公示权责清单,具体到人;将党员干部工作职责、工作流程、服务承诺、责任追究及监督电话、举报途径等信息进行上墙、上网多途径公示,并建立明察暗访制度,通过定期巡查、不定期抽查、调研座谈等方式,对党员干部依法履职、服务效能、群众满意度等开展监督、考评。注重挖掘活动场所功能,引导司法、公安、法律志愿者等力量进驻,整合力量,联合提供普法教育、法律咨询、阳光调解等服务,确保基层工作依法开展,矛盾及时消解。(张杰)

普法宣传多接地气

实现基层治理法治化,做好普法宣传工作是基础。要搞好农村普法宣教工作,必须改进方式方法,多接地气。

要强化党组织法治宣传功能,依托组织资源,打造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等队伍,采取知识培训、警示教育、法治讲播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引导党员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要与农村百姓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运用手机、电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又快又好地学习法律知识。如开通手机微信订阅号或手机客户端,定期上传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编排普法栏目剧,通过地方电视台进行播放,或由地方剧团通过现场表演的形式向群众宣传,等等。要正确处理普法宣传与地方风俗的关系。不能简单粗暴将地方风俗与封建迷信划等号,要尊重地方百姓风俗习惯,在征得群众认可的前提下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必然使群众更易接受。

参考如何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法治化中的核心作用--党建-人民网

网页链接

❹ 如何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法治化中的核心作用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关键作用

坚持以进一步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观念,加强领导干部自身法治建设,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法律素养,引导干部群众加强学习宪法法律力度,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为宗旨。加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通过自身学习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要始终坚持依法治镇的根本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把握党与法的关系。不断深化法治实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把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融入工作和生活。

二、健全乡村社会法治工作机制

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要与创新乡村社会治理相合提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水平。积极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综合作用,坚持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救济”,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坚持以法治建设为基石,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积极推广“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模式,构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调解”体系。

三、加强乡村社会法治文化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指引行动前进的方向。仅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不够的,只有人民群众真正信仰法治,法律法规才能被真正地贯彻落实。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要坚决摒弃人治观念,积极运用新媒体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先进法治人物,尊重法律权威,蕴育良好的法治环境。培育乡村社会法治思维,健全乡村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将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❺ 从哪些方面着力来建设法治型党组织

建设法治型复党组织的主要措施:制要切实加强党组织依法执政和依法办事能力建设,加强党对法治苏州建设的领导,改进党委领导方式,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履职能力建设,牢固树立法治信念,加强法治学习培训,积极推动法治实践;要切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制度体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依法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引领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法治型党组织引领下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法治市场建设工作机制、法治社会建设工作机制。

❻ 如何将依法治国运用于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在每一个社会结构的微单元中都担当着组织引领作用。俗语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到每一项中央政策精神的贯彻落实,小到一家一户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基层党组织用双脚来丈量,桩桩件件做到位。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同样基层党组织也为广大群众所依赖,在群众中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各项任务,是以每个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平正义为前提,范文写作 www.fwwang.cn需要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基层党组织无疑要挑起这副重担。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党员干部生活在基层群众中间,广大群众既会用“放大镜”关注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也会用“显微镜”挑剔每一个党员干部的问题毛病,党员干部怎么做,党组织怎么办,直接决定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在多元利益和多元价值的冲击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套取国家补贴等现象不断曝光,基层党员干部中的“苍蝇”成为群众反感的众矢之的,从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法治在基层的落实。
基层党组织由一个个党员干部组成,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表现都是法治在基层落实的缩影。依法治国在基层的落地生根,既需要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成为法治建设的标杆,范文参考写作网,教您怎样写范文 www.fwwang.cn率先带头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培养法治思维,从不逾越法治的“高压线”;也需要他们成为推进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保持清廉之风秉公用权、依法用权,秉承公平正义精神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让权力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行使,赢得群众的信赖。
党的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力量在基层。尽管有“苍蝇”,也有“老鼠屎”,但只要主流是清澈的,只要始终保持激浊扬清的价值导向,努力让每一个党员都成为维护法治权威、践行法治精神的一面旗帜,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推动法治建设的坚强基石,依法治国必然会在基层牢牢扎根,使每一个群众都能享受到法治阳光的照射,享受到法治带来的公平正义之红利。

❼ 如何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法制化中的核心作用

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管长远要靠制度,要向制度要长效。必须把握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创新基层治理法治化制度,把法治建设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一要充分发挥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把基层党组织的多种优势转化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资源,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创新。二要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基层法治建设,确立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制度,着力解决制约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法治化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三要健全基层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党建工作的引领指导和统筹协调制度,完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推动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等服务网络建设,形成开放式、综合性、互通式服务体制。健全党员干部宗旨教育、廉政教育和法治教育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❽ 如何建设适应基层治理法治化要求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

基层党建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课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这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党的领导。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要紧的是方向正确、政治保证坚强有力,说到底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党既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又要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依法治国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的战斗堡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量任务在基层,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责任主体在基层,落实党对依法治国领导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成效。基层组织处于系统治理末端,要求基层党组织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和动员社会基层各方面广泛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的局面;基层组织处于依法治理承上启下的节点,要求基层党组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管理基层事务,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基层组织处于综合治理各种矛盾的焦点,要求基层党组织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基层组织处于源头治理的起点,要求基层党组织健全基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目前基层党组织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与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还不高,办事不依法,遇事不找法,解决问题不用法,化解矛盾不靠法,习惯于行政命令,有的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甚至抵制或不执行,致使一些法规制度在基层束之高阁;有的办事不公,优亲厚友,徇私枉法、贪污腐败,出现“小村大腐”、“小官大贪”等现象。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有的以感情代替法律、以人治代替法治,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作风粗暴,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致使小问题促成大矛盾,一般矛盾发展成恶性事件。有的甚至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一些司法执法监管部门的基层单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现象,有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的吃拿卡要、收回扣、拿红包,有的滥用职权、搞权力寻租,甚至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是少数人的个别现象,但影响了党和国家在群众中的形象,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法治的公信力。如不认真解决,基层治理法治化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责任感紧迫感,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依法治国的理念,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

❾ 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什么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我们要积极发挥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我们要积极发挥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的有序开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党的基层组织最多,基层党员数量最为庞大。根据中组部2012年底数据,我国共有基层党组织420.1万个,共产党员8512.7万名。我们必须依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广大基层党员,使广大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依法治国要重行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依法治国,立法很重要,但关键在执行。一部法律再好,被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执行也是废纸一张。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要加强。法律得不到有效执行,难点也在基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需要加强。
三、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自觉守法意识。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有13.7亿人口。提高这么庞大的人口的守法意识,做到自觉守法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加强宣传,任重而道远。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热点内容
北京通州区国家法官学院 发布:2025-01-22 23:24:10 浏览:810
按照劳动法临聘人员伤亡补助 发布:2025-01-22 22:47:54 浏览:796
法治宣传月讲话 发布:2025-01-22 22:47:52 浏览:336
民法王泽鉴 发布:2025-01-22 22:44:13 浏览:678
违反国家劳动法 发布:2025-01-22 22:37:35 浏览:871
二准则四条例活动过程 发布:2025-01-22 22:24:23 浏览:75
人民法院对查封规定 发布:2025-01-22 22:18:34 浏览:228
有关打麻将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22 21:17:45 浏览:827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22 21:11:19 浏览:371
军训条令条例 发布:2025-01-22 21:03:40 浏览: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