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化统筹

法治化统筹

发布时间: 2022-03-25 05:12:37

『壹』 7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贰』 如何理解推进社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对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建设的任务和内容比过去要繁重和复杂得多,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推进社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问题,党中央多次加以强调。2003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他指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是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抓紧建设。社会管理机制涉及方方面面,要统筹安排,逐项加强,同时要注意加强各种社会管理机制之间的衔接,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

『叁』 如何理解 “全局工作法治化,法制工作全局化”

法治与法制这两个词,在运用时容易被混淆,其实这两个词的含义具有本质的区别。法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法制的内涵比法治要小的多,法制着重讲的是法的一系列规则、原则及与此相关的制度,而法治的内容就要丰富的多。一般讲,法治所体现的一种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状态,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这个国家要具备完善而良好的法;二是这种法要得以普遍而自觉的遵守;三是已建立健全完备的使这种法得以正确适用与遵守的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而且这种权力体系是以权力的互相制约、监督为前提条件的。法治就是在法及其司法体制健全的情况下,在完全地服从于和体现了社会的整体利益与群体意志的前提条件下,能最大限度而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意志与行为的自由的一种社会状态。 通过上述解释,基本明确法制与法治的基本含义,从中能看出二者的许多区别。一是法制所讲的法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而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二是法制所讲的法律制度既可以是好的、民主的法律制度,也可以是不好的、专制的法律制度,而法治所讲的法律制度单指良好的、民主的、能使法得以正确适用和普遍遵守的法律制度;三是法制社会中的法与民主的关系既可以是与民众的意志相统一、体现了民众意志的法,也可以是与民众相对立、是统治者统治民众的工具的法,而在法治社会中法完全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政治民主;四是法制社会中法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可以是所有的人和一切国家机关,也可能是在法的约束和规范之外仍然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独裁者或权力机关,也就是说法制并不必然地排斥人治。而法治社会中法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却是完全的、绝对的,包括一切的权力机关和所有的个人,法治必然地排斥人治,法在法治社会中至高无上,除此之外不存在绝对的个人或权力机关的至上权威,而且所有的国家权力都予合理配置和划分,并相互制约。 经过上述简单分析之后,回过头来看一下“全局工作法治化,法制工作全局化”的提法,就有了其特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统计工作法治化包含两方面:一是有一套完整的统计法律法规体系用以规范、指导统计具体业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二是所有统计工作者在统计工作过程中均要严格依法行政,在工作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工作全局化包含两方面:一是要求各级统计行政部门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和惩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要遵循‘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分级负责’的总体要求,在各级统计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在上级统计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各级统计行政部门把统计执法工作与其它统计调查工作统一规划,统筹部署;二是要建立‘以专业力量为主体,法制机构人员为主导,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的统计执法检查新格局。

『肆』 如何理解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意义

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最基本、最回直接、最有效的力量。管答长远要靠制度,要向制度要长效。必须把握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创新基层治理法治化制度,把法治建设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一要充分发挥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把基层党组织的多种优势转化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资源,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创新。二要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基层法治建设,确立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制度,着力解决制约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法治化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三要健全基层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党建工作的引领指导和统筹协调制度,完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推动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等服务网络建设,形成开放式、综合性、互通式服务体制。健全党员干部宗旨教育、廉政教育和法治教育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伍』 如何更进一步,更快一步提升法治化水平

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不同于行政命令思维、经济思维、人情关系思维等,它一般是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进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其行为、决策更具合法性,问题的解决更趋于公平、公正。如何提高领导干部从“一般思维”方式向“法治思维”转变,在这里谈一谈粗浅的建议,以供商榷。
法律学习常态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管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素养,增强了法治意识,才能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经济、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水平,从而适应新时期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而要培育和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只有不断的进行法律学习,并使之常态化。
“四学法并举”是实现学法常态化,培养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重要基础。1、中心组集体学法,是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的保证,学法的时间每月应不少于一个法律学习日,学法内容安排上可以既丰富又灵活。2、高水平的法制讲座,是提高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提升学法效率、提升思想认识上效果很好。3、法律知识轮训,是系统学习法律的有效方式,可以规定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每年接受法律知识培训的时间和内容,在教学力量和教学投入上予以保障。4、个人自学,也是重要的学法方式,领导干部在时间、内容上都能自己灵活安排,可要求适当摘录学法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领导干部学法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应重点包括民主法制理论、依法治国理论、宪法和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等,其中履行职务常用的专业法律知识又是重中之重,学习内容可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和不同岗位的要求确定。要将学习基础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法规相结合,在本职岗位所必备的法律知识上下功夫,才能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
依法治理制度规范化
对领导干部而言,学法的目的在于用法,用法反之又能促进学法,法治思维并不是理论上的学法,而是学法与用法的统一。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严格执行用法制度,通过落实责任、用制度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三制度强化”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主要手段:
1、法律顾问制度。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基础,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是促进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政府行为,有效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是完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健全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机制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在决策和管理实际工作中通过与法律专家的沟通,听取专家意见,法律意识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是培育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好途径、好方式。
2、责任追究制度。是落实领导干部奖惩措施,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重要手段。当法治思维能力成为领导干部判断是非、行使权力、实施管理的重要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时,其学习法律,依法行政的观念便将不断得以强化。
3、风险评估制度。是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又一重要举措,是实施领导干部风险管理监督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可以防范领导干部因失职或管理能力缺陷给社会经济事业发展造成损失,防范领导干部因渎职甚至腐败等形成的社会不安定。
制度是一种外部环境,但通过制度的强化,影响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执政行为这个内部因素。制度的健全,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只有提高法治思维,才能充分运用法制轨道上的权力,为一方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学法用法机制保障化
法治,追根溯源是追求公平、公正、公开。“法治思维”首先是一种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是建立在法治理念基础上的,一个平时没有法治理念的公职人员、领导干部,遇到问题不可能突然形成法治思维。因此,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除了法律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完善各类制度,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机制保障领导干法学法用法尊法守法。
“三机制落实”是保障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提升的有效举措:
1、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是掌握各级领导干部平时学法、依法办事的情况的重要手段。只有将“法治方式”引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和选拔任用标准之中,并且占很大的分量,才能让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主动自觉的惯性思维方式。
2、提升激励机制。是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依法行政成效的激励。也是领导干部任用、晋升的评判依据。
3、述法机制。是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的综合自评,既能反应领导干部自身学法情况,又能反应实践中用法实绩。俗话说“自己有一桶水方能授人一碗水”, 领导干部带着压力和目标学法,自然了解得更多、思考得更深,并得到更多的锻炼。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引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势必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该以学为基础,以用为手段,用制度、机制来保障,不断改善法治环境,形成法治环境与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运用的良性循环。
本文转载自中国普法创新网 责任编辑:钟瑜

『陆』 法治化是什么意思

法治是依法治国,法制化是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政策。

『柒』 什么叫法治化

中国法治化:

法制 法治和人治的概念

·法制,完整的法制规范体系,健全的法律运作机回制以及相答关的保障制度。

·法治,法律成为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管理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而且人们自愿接受法律约束的社会状态。

·人治人治状态下,治国的主体是个别的人,法律要受最高掌权者的控制。

人治的成功是指君明臣贤民顺的社会治理状态;法治强调治国的主体是法律,任何人都在法律之下,应当遵守法律。不过,无论人治还是法治,都不可能脱离人。在法治的状态下,也并非排斥人的作用,要充分尊重人的作用。

『捌』 统筹推进科学立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01

『玖』 法制化和法治化有何区别

第一,在构成要件和价值取向上,法制注重法律的形式特征,即统一性、普遍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等,与法律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无必然联系,而法治不仅注重法律的形式特征,更加强调法律的实质内容和价值取向,要要求明确区分好法与劣法、善法与恶法,为此,推行法治要求遵循以下原则:法律至上、尊重及保障人权、以权利为本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权力相互制衡、司法独立;
第二,在社会基础上,任何社会均可推行法制,不管是健全的还是不健全的,也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而真正的法治则必须要求以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市民人本主义三位一体构成的社会结构为其基础;
第三,在实现条件上,法制仅仅体现为一系列的法律条文和保证其实施的制度实施,只要存在立法者、执法者和司法者即可,而法治所要求的实现条件则要高得多,如:民主公正的立法体制,灵活创新的法律实施机制,独立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高素质的法律职业队伍,广泛深入的守法护法意识,等等。
法制与法治固然有诸多区别,但二者并非是绝然分离的,有着密切联系,不能简单地将法制与法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法制作为法律制度的简称,相对于法治是较低层次的,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要解决的是有法可依的问题;法治则包括立法、执法、守法、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全过程,是一个相互配合全面治理的系统工程,相对法制处于较高层次,是一个由许多运动中的状态联系成的一个使法律从观念走向现实、从精神走向物质的过程,无非是对法律制度的运用和实施,要解决的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因而,完全可以这样说,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规定得好坏,关系到法治能否真正实现,统治是否实现,也关系到法制是否可以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备。
综上所述,我们既要重视法制建设,更要努力推进法治进程,从法治的高度来完善我国的立法工作。

热点内容
北京通州区国家法官学院 发布:2025-01-22 23:24:10 浏览:810
按照劳动法临聘人员伤亡补助 发布:2025-01-22 22:47:54 浏览:796
法治宣传月讲话 发布:2025-01-22 22:47:52 浏览:336
民法王泽鉴 发布:2025-01-22 22:44:13 浏览:678
违反国家劳动法 发布:2025-01-22 22:37:35 浏览:871
二准则四条例活动过程 发布:2025-01-22 22:24:23 浏览:75
人民法院对查封规定 发布:2025-01-22 22:18:34 浏览:228
有关打麻将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22 21:17:45 浏览:827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22 21:11:19 浏览:371
军训条令条例 发布:2025-01-22 21:03:40 浏览: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