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化
❶ 现在中国的道德状况如何呢是不是很让人担忧呢
公民道德建设研究-认真实施《纲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两年来,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出现了党政领导重视、舆论传媒关注、广大群众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良好局面。
公民道德“20字基本规范"深入人心。在人们的各种交往中,"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已成为判定行为是否道德的评价标准。不符合基本道德规范的思想和行为,愈来愈受到舆论的谴责和鞭挞;符合基本道德规范的思想和行为,愈来愈得到社会的鼓励和表彰,社会道德风尚正朝着更加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显示了强大的力量。特别是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充分显示了公民道德觉悟不断提高和道德品质的不断升华。两年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对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
行、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都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将《纲要》印发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风气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总结两年来公民道德建设的经验,认清当前道德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强化道德建设“重在实践”的关键环节,不但要使“20字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而且要使之成为每个公民身体力行的自觉准则。
要重视“养成教育”。在道德建设中,对于道德的基本规范,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经常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和教育,并辅以一定的制约和奖惩,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使人们形成鲜明的荣辱观念,并自觉地按照道德基本规范去做。只要确立了履行道德规范为荣、违背道德规范为耻的观念,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力量,促进道德风尚的提高。古人说“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就是说要随着智慧的增长,使基本道德规范逐渐形成为人们的品性;又说“习惯成自然”、“习以成性”,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运行机制中,除了各级领导重视、传媒强化舆论、经济政策和法律支持等,还须要辅以一定的管理和某些奖罚的规定,以期能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养成的效果。
二
总结《纲要》颁布两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对于建立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公民道德建设本身就是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决不仅仅是一种观念的框架,更不是从思想家们头脑中凭空构想出的一个体系。从根本上说,它只能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的实然和应然中,特别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中概括和归纳
出来。理论工作者能否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进行正确的研究、分析和概括,关键在于能否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把社会的道德实践上升到理论。我们要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紧密结合起来,要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契机,促进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以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果来推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我们要在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过程中,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力度,使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当然,从范围上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比公民道德建设的范围更为广泛,它涉及的方面更多。我们要建立的道德体系,不仅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还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纲要》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作了全面的、多层次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际关系的新概括,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对营造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和大众传媒等在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特别是对党的各级干部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等均作了精辟阐述。这不但是对当前公民道德实践的概括,也是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关系、道德实践的科学概括,对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实施依法治国,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保障法治的顺利实行;同样,为了实施以德治国,还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没有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形成、建立和完善,我们就不可能实现“以德治国”的目标。
《纲要》明确提出,要“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而如何“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以达到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目标,是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时所应当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公民道德建设,不但为我们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实践基础。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化和拓展,我们将在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首先,要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的认识,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以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第二,要把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同法律体系的建设联系起来,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法律的相关规定、预防犯罪和犯罪后的教化纳入到道德建设的要求之中;把守法和违法提高到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光荣与耻辱的高度,以守法为光荣,使守法成为做人处事的重要道德品质;第三,要根据新的时代要求,梳理、辨析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并赋予传统道德以新的内容,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取得广泛的认同;同时,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按照以我为主和为我所用的原则,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第四,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把“20字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进一步同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形成能够涵盖各个方面的规范体系网络;第五,要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弘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和抗击非典精神等,更好地在道德建设中形成新的有时代气息的道德要求;第六,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使我们的道德建设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之上;第七,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强化褒善贬恶、祛邪扶正的舆论力量,使人人都能从自身做起,力行道德,而且能对一切不道德的行为加以抵制,这对完善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第八,在道德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强道德教育,充分运用道德的感化力、劝导力、说服力和舆论的压力,教人向善,另一方面,还应通过一定的管理规定和奖惩手段,更好地激励人们弃恶从善。在当前,要通过诚信机制的建立,探索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整体运行机制,促进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总之,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必将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创造条件,提供经验,它的拓展和深化,必将对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产生重大的作用。
四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现实生活向我们提出的一项重要、艰巨、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
在看到我国道德建设所取得的可喜成绩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道德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有的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漠,有损国格人格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这些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是以德治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民族精神能否得到更好弘扬、道德风尚能否日益改善的重要环节。在当前,要大力克服一切忽视道德建设的有害思想,忽视以德治国重要性的错误思想,增强对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一个社会的道德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认真探讨、综合创新,集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为了深入学习****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论述和中共中央最近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发起,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房山区宣传部和韩村河村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理论研讨会,于2001年11月2日至11月6日在北京市房山区举行。徐惟诚、罗国杰、温克勤、陈英、许启贤、王福霖、夏伟东、万俊仁、焦国成、葛晨虹等70 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部门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就“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以德治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其他道德问题”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以德治国”
与会学者指出,“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是对当今国内外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时代价值和世界价值,同时它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者们从本体论和人性论的角度,对“以德治国”的策略进行了解读,认为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以德治国”,是对人自身的生存方式及其全面发展内在规定性的把握和引导,人的内心反省、自律和外部舆论的教育约束构成德治的基本路径依赖,其合理性深源于它的“合乎人性”,即人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围绕这一主题,学者们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学者们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治国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原则,二者相结合的思想科学地阐明了道德和法律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系。由于二者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才有可能将其结合起来。对于在现实中如何对待二者的关系,与会学者们一般认为应该“德法并举”。首先,这是由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唇齿相依的关系决定的。由于它们是用不同的方式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范围进行调节,并且它们调节的效果也不相同,因而决定了我们不能单一的依赖其中的一方。其次,“德法并举”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加强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就不可能形成规范的是市场经济,也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遵守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等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最后,“德法并举”是由法律和道德自身的关系决定的。法律是最低道德底线,是最基本,但是又是社会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法律只有建立在社会公认的道德基础之上,才能成为良法,才能为人们所遵守。道德对法律有价值评价和导向职能,法律对道德有保障作用。正因为如此二者不可偏废。
再者,学者们对“德治”和“人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学者们一致认为,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德治”不会导致“人治”,更不能与“人治”相等同。“人治”是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血缘为纽带、君主暴政为模式的,它是一种“德治”,但是却和我们现在所提的“德治”决然不同,我们的“德治”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法治为保障、民主自由为目标。这种以尊重个人权利、强调人格平等的全新价值背景使“德治”具有了合理性。在这里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人治”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和儒家的思想有一定的联系,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儒家思想。我们必须明确这一点,以便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对于“以德治国”中如何“治”的问题,与会代表提出,“德治”是一种“善治”,“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它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要求以认同性、责任性、法治性、透明性、有效性为其原则。“德治”,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普遍的“法治”,在“治”的过程中涉及到制度伦理化的过程、涉及到官德以及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的建立。
(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公民道德建设
学者们指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没有任何一个政党颁布过这样的道德规范要点,来动员全国上下各个部门共同来奋斗,因而具有开创性。《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是道德理论上的创新,是道德实践上的突破,是“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是对建国以来道德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提升,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一道德体系从我国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反映了社会道德进步的发展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与人关系的基本要求,使人民群众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学者们认为《公民道德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具有如下创新性:1)《纲要》强调的主体是公民。所谓公民就是指“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宪法》第三十三条)因而无论你是否是党员、团员,还是在押的犯人;无论你是八旬老人,还是三岁孩童,只要你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就必须按《纲要》所说的去做。《纲要》中强调“公民”,而不是“人民”,说明《纲要》与以往的文件相比更具普遍性。“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有利于道德建设和法律相结合。2)学者们指出,《纲要》中强调的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道德教育规范,而是道德建设规范。可见《纲要》将道德看作是建设过程的产物,这在伦理学上是首创。以往道德被看作静态的,在《纲要》中道德被看作动态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同时,《纲要》是“实施”纲要,因而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可实践性,是每一个机关、团体、个人的可以确实去做的。3)学者们认为《纲要》中的规范是基本规范,是做人的基本的准则,这些规范并不与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等更高层次的规范相冲突,而是为这些规范的实现奠定更丰实的基础。《纲要》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提出道德要求,这相对于以前从社会主义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创新。
学者们还探讨了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应该遵循的若干原则。1)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应该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在全社会范围内普遍形成对个人追求正当利益的行为的善的评价,对见钱思义、见利思义、见得思义思想和行为的认同,同时反对拜金主义、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行为。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发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我们不可忽视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传统美德重视人伦关系的协调,重视精神境界的攀升,重视整体利益的追求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3)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设是要从道德上,对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对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得的正当物质利益的思想行为,给予舆论的支持和善的评价。另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设要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勇于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4)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正相协调的原则。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法律问题,也是道德问题。道德领域的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是其他领域的反映,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原则,其目的之一是为经济领域的效率和公平关系,建立良好的适宜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氛围。5)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道德境界是多层次的,同时由于社会众人的道德觉悟也是多层次的,因而决定了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不能只从单一的角度出发进行,而需要将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6)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道德规范从他律到自律的转换过程是道德的社会化的一条必经之路,因而进行道德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熏陶和培养。
(三)、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其他道德问题研究
与会学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来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1)从制度生产关系的高度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道德”体系。在这一层面,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社会主义道德,确立社会道德体系的框架、核心、原则以及各种要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要注意防范和克服非公有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非社会主义道德。2)从组织生产关系的角度确立“市场经济道德体系”。首先要建立导向性的宏观调控的基本道德原则;其次要用社会主义思想改造、充实一般市场经济通行的原则,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原则;最后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及对外贸易中的道德规范。3)培养完善的“个人道德体系。在我国当前,个人品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每个公民的品德问题,开展公民品德教育与研究,有助于道德落实到每个具体人的具体行为,有助于法律对道德的支持。
对于如何实现道德的公正,与会学者认为必须建立明确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建立完善的奉献与回报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中,也存在着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的问题。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既规定了要求人们的道德义务,又规定了保障人们的道德权利。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不同于其他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地方在于道德义务对于道德权利的先在目的性和主体自律性。道德权利不是道德义务的简单对应物,而是道德主体在履行了一定的道德义务之后,客观上理应得到的相应权利回报。这是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特殊关系的要求,也是社会公正在道德领域中的一种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一套良性的奉献与回报机制,导致了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脱节,导致了道德的不公正。因而我们应建立相对完善的奉献与回报机制,重建道德的公正,这是加强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培养提高全民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的道德机制面临何种挑战呢?经济全球化是二战以来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竞争,就其本质上来讲是道德素质和道德力的竞争。我国面临以下的挑战:1)影响公平竞争的利益壁垒和旧有政策举措受到了挑战。2)商品市场服务体系及传统的服务意识受到了挑战。3)企业经营理念受到了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应加强政府职能的道德化;“培育”道德资产,激活生产要素;“信誉至上”树企业形象。学者们认为经济全球化与生态危机有着必然的联系,而我们要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首先必须打破两个神话:一个是关于科技的神话,一个是关于市场的神话。
除此以外,在研讨会中,与会代表还探讨了文化领域的道德问题,教育领域的道德问题,生态领域的道德问题等等。
美国密歇根州希尔斯代尔市,刚满18岁的高中生塞申斯拿出自己打工所获的700美元作竞选经费,通过选举击败现任市长,成为美国目前年龄最小的在任市长。塞申斯正式上任后,将早上去上课,直到下午2时50分下课,下午3时以后到市府办公。
塞申斯的成功让人想起了“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古话。然而,18岁的塞申斯如果在中国,情形又会怎样?
第一,他可能会辍学。用我们的标准来看,塞申斯的父母都已失业。他的家庭应该属于城市低保家庭,塞申斯也属于穷人的孩子。这样的家庭很可能因交不起昂贵的学费,而使塞申斯被迫辍学打工挣钱。
第二,他会承受着巨大的高考压力。虽然这几年我国的高等学校每年都在滚雪球似的不断扩招。但是,上大学、上好大学的压力还是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学生们的身上。很多学生从早晨6点左右起床,就一直忙到晚上12点左右。长时间的疲劳学习,使学生们腰酸背痛,眼睛近视了,身体素质下降了。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时事政治都不关心,哪还有心思竞选什么市长啊。
第三,他会被父母宠着。在中国,哪个家长会放心一个18岁的孩子?你看,一到学校开学时,不管是18岁以上的大学生,还是18岁左右的中学生,家长们都陪着给送到学校。报道、交钱、领书、找厕所等等,什么细小的环节家长都给考虑到了。为什么?不放心啊。
第四,他会被学校关着。18岁的孩子正是苦读书的时候。在学校,老师们为了让学生考个好成绩,也为了给学校争光,给自己挣奖金,常常坐在班级看着学生上自习。而且,为了安全起见,学生进了校园后,如果不写请假条,没有老师的批准,休想迈出大门一步。
第五,他参加市长竞选会被指责为异想天开。虽然从法律上来说,18岁的高中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18岁的人要想竞选市长,有几道硬杠杠他是必须要考虑的。比如,他有大学本科学历吗?他有担任市长所需要的正科、副处职位若干年的任职资历吗?他的身高、体重符合公务员体检标准吗?这一切,18岁的塞申斯当然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塞申斯自然也就没有竞选市长的资格。
令我们诧异的是,以上的条条框框,塞申斯都没有碰到。因为有一个宽松的人才成长和人才认同的环境,有一个灵活的人才选拔机制,所以塞申斯才能够在诸雄争霸中脱颖而出,崭露自己的才华,成为一颗让人羡慕的明星。
当然,塞申斯的情况只是个例,不能代表美国青年的整体成长状况,也不表明“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我们当然也有我们的优势和长处,也有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方面。然而,善于学习一切民族的优点和长处,本来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可贵品质。从美国18岁男孩当选市长这个个例里,我们难道不该反思我们在人才教育、培养、选拔、使用等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吗?我们难道不该改进、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吗?
❷ 中国人语言过于道德化、人事化和政治化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将是立足于自己的语言特质,而开来的将是中西互补型思维模式!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即今天的两岸三地的课本基础特质语言外,就是对英语及拼音语言的学习。
所以根本和我们“中国人语言过于道德化、人事化和政治化的历史起源”是否优劣或者什么“封建制度”的社会制度无关。
在此前提下加速民族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才是当下国人的首要任务。
“中国人语言过于道德化、人事化和政治化的历史起源是什么?”的问题要从汉字的起源说起:
汉字始于八卦。
把八卦当作汉字的起源,是近人刘师培。他在《小学发微》 一文中说:“大约枟易经六十四卦,为文字之祖矣。”首先明确将八卦与汉字相比附的是汉代人所作的书中认为:“ ,古文天字;,古文地字; ,古文火字; ,古文水字; ,古文风字; ,古文雷字; ,古文山字; ,古文泽字。”枟周易· 系辞下枠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为八卦是一种“以通神明之德”和“以类万物之情”的象征性符号。八卦符号是以两短横和一长横比拟阴阳两仪,一长横为阳爻,两短横为阴爻,每卦由三个符号互相配合而成的,共有八种,其卦形、卦名、
卦名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卦象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任意两卦相迭合,便可得八八六十四重卦。考之古代典籍和出土文物可知,八卦实是古代筮占的符号。
学界对汉字性质问题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但是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比过去深刻得多了。汉字是“意音文字”或者“语素— 音节文字”说较为科学,能较为确切地揭示出汉字的性质。
1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证明,人类文字演变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图画文字、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2“文字从产生起演变成为现在各种各样的文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一般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象形文字、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3“从造字的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 表意兼表音——— 表音三个阶段。”
上述说法,是被人们作为文字发展的普遍规律或者一般公式加以阐述的。
故而老子与孔子代表的道儒两家是中国人思想轴心时代的开启者。他们的主旨是人的身心修养之道,道德之道,德政之道,思想与实践伟大先哲,是中国人从洪荒到文明之光!从中国人语言这个载体传达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
他们的思想传递到今天,文本是外观的,即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故也是“道德化、人事化和政治化”
❸ 中国人的道德
那就看抄你怎么理解道德的含义了。袭
我理解的道德,是生命的道德,应该是从人性出发的。生命的完美就是道德上的至善。
中国人的道德,是建立于形式上的,非从人性出发,只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某种功利,唯独不服务于自己。所以对我来说,感觉很虚伪。
❹ 为什么说现在中国四套道德`
师德、医德、艺德、道德 四套
❺ 为什么中国人道德沦丧
体质问题。自我恶性循环和自我强化。
嗨,大家都应该做好人!然后所有的人就回都是好人了。
嗨,所答有的人都把捡到的硬币交给招领处!大家都做到了!然后所有的人就成了雷锋。
这两种逻辑显然就不存在,就是骗人的。一个字海阔~‘空’!
总结:怎么说都没用,做了也没用。唯一做了且做对了才有效。
❻ 在中国究竟是法律为大还是道德为大
在中国道德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准则,应该是法律的出发点,也是一个人做人的出发内点。互为重要,理由如下:容
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中永恒的话题。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供参考。
❼ 中国人道德为什么越来越差了
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❽ 社会学去道德化是什么意思
首先,几千年来中国对于道德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道德只是约束思想观念,道德与法制是分开。所以在推行依法治国,法治社会的同时排除道德干预,实现司法独立与公正。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自从《联系》理论揭示出:依据道德底线订立法律。从而统一了道德与法律,发现法律仅仅是道德范畴一个比较狭隘的部分。
举个例子来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道德,但是因为证据不足的话,法律是不会支持的,即使有充分的证据,但若司法控制权掌握在了黑帮手中,导致的结果是杀人未必偿命,欠债未必还钱,从而灭失正义。根本没有公正可言。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明面上追求公正,实际上是人性倒退,大搞形式主义。
❾ 什么叫中国革命道德
中国革命道复德是以毛泽制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是当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宝贵文化资源。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并大力传承与弘扬。
中国革命道德源生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取决于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其产生和形成实现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上空前的革命性变革。
(9)中国道德化扩展阅读: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产物。革命道德发芽在1919年五四运动,起源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工人和农民运动,通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中国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发展的新阶段。它的产生和形成,是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标志着封建道德统治体系的终结。中国革命道德的产生和形成,也是道德进步规律的结果。
❿ 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有哪几种
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有5种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利益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提倡尊老爱幼,强调人伦价值
4、注重大义,讲求奉献。注重大义,讲求奉献,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重要方面。
5、注重道德践履,强调自我修养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观主要是指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道德。其精华和糟粕并存,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道德原则,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仍闪烁着礼仪之帮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儒家要求人们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平常常为之庸。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各得其所,各尽其力是儒家的道德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其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径。
儒家注重人格气节,提倡仁义礼智的人格价值,认为人格气节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把仁义道德、礼仪廉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要求人们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忠恕之道的人际和谐思想是传统道德中人际关系的心理和行为原则。仁者爱人,和为贵,忠恕之道千百年来为统治者和老百姓所推崇。忠恕之道就是善待别人之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人也要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