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道德规范
A. 儒家中庸之道有哪些道德规范
儒家要求人们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平常常为之庸。“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准则。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有平常、常道等含义。“中庸”,是儒家的伦理思想,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中庸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儒家思想最重要的部分,孔子说过:“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说过:“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平常也。”
公务员是为国家为群众办公事的人,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更需要讲究一个度,也就是这里所说的中庸之道。比如有些道德境界和人生目标不高的公务员,在自己岗位上不能很好地负责任,造成民怨沸腾,或者利用职权干不该干的事情,造成越权。
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中庸之道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一以贯之的方法论,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形成至现在,一直为民族精神构建、民族智慧繁衍、民族文化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播,中庸之道也为全世界追求进步和文明的民族输送着智慧的营养。
B. 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标准是什么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01
C. 儒家的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德治”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和最典型特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出发点,又是它的主要内容。
D. 中庸是儒家最高道德标准吗
中庸是指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E. 儒家伦理道德是什么
三纲五常
这种名教(名份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回名份来教化天下,答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F. 指儒家一整套道德规范的成语
指儒家一整套道德规范的成语
答案是【四书五经】
【解释】: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自】: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示例】:君子是只读~,做八股,非常规矩的。
◎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G. 孔子儒家的道德是什么道德
儒家认为信为本。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陈志岁《载敬堂集》)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段玉裁注《说文·言部》曰:‘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是也。”(陈志岁《载敬堂集·民说》) 礼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恕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H. “仁”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规范,它立足的根本点是什么
要理解这个来问题,首先孔源子为什么要提出“仁”? 是因为孔子那个年代纷繁乱,而问题的根源,孔子归结于缺乏爱。那么如何唤起爱,于是就提出了“仁”。
什么是“仁”,仁是“人”加个“二”。“二”也就是哲学的辩证法。就是说人要运用辩证法的去爱人。因此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先爱自己家人,然后同理去爱别人。最终去平等的爱所有人。
I. 儒家思想与现代道德规范的共同点
有区别的。儒家思想里看女人要三丛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你说现代女人会出嫁从夫吗,貌似几乎没有,而且那也是落后的。儒家思想有点贬低女人。儒家思想对于强暴没有任何观点,儒家思想主要是讲治理国家的,含了一些道德规范。古时对男人在婚姻上的约束很少,没什么要明志的。就那个孔雀东南飞貌似是编的。男人只要有本事,可以娶很多老婆哦,真爽也真累。大陆比台湾是抛弃了很多传统观念和礼仪规范,例如大陆这边小学的教育中竟然没有谦辞,敬辞等。台湾那边很讲究尊重父母,讲孝道,大陆这边貌似才刚刚重视啊
J. 儒家道德标准体系
三从是未嫁抄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