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小学生道德主题

小学生道德主题

发布时间: 2022-03-26 04:01:45

⑴ 以 文明道德伴我成长 为主题的作文(小学生的能力水平,500字左右)

“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必须具备的基本品德,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不仅要有这种品德意识,更重要的是要付之于行动上面。在这里,我想将我所遇到的事情,与各同学进行交流,谈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记得在一次放学的路上,我背着书包沿路行走回家,当时正是放学高峰,人来人往,络驿不绝。
就在这时,我听到了一声声悦耳的笛声,那笛声宛转悠扬,时而平缓,时而起伏,于是,我顺着那笛声的方向寻找,终于让我找到了笛声的发源地。这一找着实让我吃惊不小,出现在眼前的场景使我的内心很震撼,原来那个吹笛之人是位瞎子叔叔,在他的周围有许多人在听,人们都边听边把钱放在了地下的盘子里面,都在纷纷伸出缓助之手,都在对一位残疾人进行帮助。
尽管这位叔叔是一个残疾人,但他并不是一味的向别人索取,而是凭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同时也能带给大家美好的音乐,使大家共同分享着音乐所带来的快乐,难道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你听,他吹出的笛声是那么动听,是那么的悦耳,你看,他的表情和吹笛的动作是那么的认真和专注,这不禁使我对这位残疾叔叔产生了敬佩之意,真是身残志不残啊!于是,我把这几天存的零花钱全部都送给了瞎子叔叔,真心诚意的表达我一点点心意,也算是我对残疾人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吧!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还要回家做作业,我背着书包慢慢地离开了那叫人心痛的场景,耳边那悠美动听的笛声也随着我远去的脚步,越来越小,越来越远,直到被大街上十分喧闹的声音所淹没。
经历过这件事情之后,我内心感悟了很多,残疾人他们虽然是弱视群体,到他们并没有为自身残疾而自暴自弃,而是顽强的、坚强的活着,愉快的度过他们的每一天。而我们做为正常人,为什么不好好把握住每一天的到来,不努力、不奋斗、不好好学习呢?连残疾人都能做到很多很多,做为我们正常人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我们的整个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家庭的每一份子,是不是应该去了解弱者,去帮助弱者,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尽一份微薄之力去相互帮助且互相团结,我深信,大家庭的每位成员都会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的发展

⑵ 以做人有道德为主题的小学生小故事!各路英雄帮帮忙!谢谢了!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星期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和妈妈到红梅公园游玩。

我先在游乐园玩了一会儿,然后来到一条小河边,只见小河清澈见底,河里的小蝌蚪像一条条黑色的小船在水中游来游去。

我打算抓几条小蝌蚪玩玩,便随身拿出一个空矿泉水瓶,小心翼翼地在水里捞来捞去,好不容易捞到了三条,我非常高兴,正准备离开的时候,耳边传来了妈妈的声音:“孩子,快把蝌蚪放掉!”

“为什么?我好不容易才捞到的。”我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妈妈又严厉地对我说:“你们上课教的《古经贤文 环保篇》你都还给老师了吗?小蝌蚪长大以后是青蛙,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可不能伤害它。”

听了妈妈的一番话后,我恍然大悟,再看看我抓的小蝌蚪,心想:对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不能违反这条规定呀!于是,我又回到小河边,打开瓶盖,水“咕咚咕咚”地流了出来,小蝌蚪也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这个故事不仅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杜绝人为破坏,而且也让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⑶ 小学思想品德课主题可以哪些快快快快,急啊

助人为乐 勤俭节约 孝敬父母
爱护动物 植物 公共物品
有礼貌 不说谎话 不欺负小朋友

⑷ 小学生应学习的道德品质有哪些

在古希腊特尔阿波罗神殿墙上,刻有这样的文字:“了解你自己”。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仍然是一个谜。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指出:尽管有脑力风暴、心智革命、智商、情商、心理分析和心理健康等人类研究课题风靡全球,但是我们还远远做得很不够。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论述要建设我们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明确指出: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显然,“四有”都属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范畴,都属于道德教育任务,培养中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在新课改下《思品与社会》教学,谈谈小学生道德行为培养的几种途径。

一、对小学生要重视德性认知教育

加强小学生认知教育是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化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德性知识学习活动,做好德育教材建设。当前我们正面临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此时我们更应该把学生的德育任务摆在首位,从小学到时中学把德育内容注入各学科教学的始终,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构成完整体系,使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德育认知应与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注重开发和调动学生心理潜能,从而去实现德育的内化。目前,有的教师自身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不高,超前、过高、或不按教育规律进行德育,导致学生无法接受、无法承受;有的教师脱离学生生活的环境,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实际,想当然的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只求形式、不讲内函。致使学生无法接受,达不到内化的效果,也就取不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目的。

二、增强学生强化与内化统一的自我意识

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强化与内化的统一,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练和良好品德强化。例如:如何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等,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小学生在直观形象地强化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示范,达到内化的目的,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素材

各学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材料、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去挖掘、发现,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渗透、利用。例如:《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课是专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就应充分的把它利用发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独厚的。因此,教师应把《思品与生活》和《思品与社会》课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发挥它的育人作用,而不应把灌输知识目标、政治常识放在第一位。同样《语文》课是向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学科,其它的一些学科中也蕴含着很多的德育因素,都应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来,用于教学之中。

四、加强课外延伸,渗透德育行为

英国学者莱基在《欧洲伦理生活晚》一书中,曾将人的德性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严肃德性;第二类是壮烈德性;第三类是温和德性;第四类是实用德性。尤其是第四类德性,它是促使人们走向事业成功的德性。因此,我们除在学科教育中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开展课内外活动或各种实践活动。比如:举行一次“清洁沱江河——共创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可能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学生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五、重视学生社会公德建设在道德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外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的品格就是人的一连串行为,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助矛盾对立的伟大与刚强才能衡量出来。

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会形象,制定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公约等。号召学生开展“与文明握手,告别陋习”、“为贫困学生献一份爱心”等主题活动,这种延伸于课外的德育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环境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世界观,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受到那样这样的影响。”学博为师,德高是范;教师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会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深刻的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一不作为信息传导给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规范自己的形象。教师要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带动学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必须努力提高小学教师的道德修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七、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

如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标准不统一,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倒行心理冲突,增加其混乱性,从而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品性的养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今天之所以高度重视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根本原因在于道德在塑造人的心灵、秩序和人格结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面对当今社会要尽可能地优化当今的德育环境,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有效协调,使小学生成为新世纪道德健全、人格健全的可造人才。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的家长为追逐眼前的利益,外出打工,把子女单独留家就读或实行隔代管理,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致使部分学生从小养成不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单亲子女的增多,给德育工作者增大了教育的难度。为培育合格建设人才,全社会都应动员起来,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网络教育。

当然,中小学生道德行为培养的途径还很多,作为新世纪的德育工作者,应在新形势下,更新德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德育途径,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全格人才而奋斗。

⑸ 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有哪些

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四个方面。

(1)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信念、理想等要素。

(2)思想素质:主要指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思想素质包括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以及现代公民意识(主体意识、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信息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制意识)。

(3)道德素质:现阶段我国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要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宪法规定的“五爱”为基本,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传统美德。

(4)民主法制素质:我国现阶段对学生进行的社会主义法制观点教育,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的教育。

⑹ 小学生德育教育都有哪些内容

小学生德育教育复有:

1、民族制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养和发扬团结、爱和平、勤劳勇敢、不断自我完善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与革命传统和创新精神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知识初等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立足于定位和奉献社会。

3、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社会和家庭美德。以诚信和专业精神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际礼仪和专业礼仪的教育和培训。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保护环境的教育。

4、遵纪守法教育: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学科和岗位标准化教育。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和帮助等基本知识。中等职业学校除应具备上述一系列教育内容外,还应随着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开展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

⑺ 小学生道德习惯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及习惯
一、 好品德的培养
(一) 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课堂礼仪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品质。要求学生在老师宣布上课时要迅速地起立,并鞠躬行礼,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并说“同学们坐下”时再坐下。但学生迟到时,要求学生应该轻敲教室的前门,并立正喊“报告”,待老师允许时进入教室。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发言时要先举手。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做无关的小动作,更不能取笑别的同学。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时,应端正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行。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适时地穿插一些有利于学生形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品质的内容。告诉他们一个好孩子、好学生见到老师、长辈应该主动打招呼。当在公交车上碰到老年人时应该主动让座。当别人帮助自己后应该道谢等等。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好信手涂鸦,因此应教育学生应该爱护公物,不得乱涂、抹、画、刻课桌、墙壁等公共设施。开门、关门时要轻。一旦不小心损坏东西,主动承认,在走廊、教室不玩球等,以免弄坏玻璃。 培养小学生的勤俭节约的意识也是相当重要的。由于小学生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不懂得节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能向父母经常要钱来买零食。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在使用的时候要节约,不要浪费。
(三) 遵规守纪,热爱劳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该告诉学生,学校作为一个集体要有它的规矩,学生是学校的一分子就应该遵守其规定制度。 例如要求学生预备铃响,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并端坐在教室里安静等待,上课后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认真做好课堂的笔记。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要立正脱帽,肃穆庄重,目视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声音洪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但不允许大声喧哗。 现在的家庭里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和长辈都比较溺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的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可能使他们养成自私、懒惰等毛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穿衣、盛饭,主动帮父母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涮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里要轮流值日,值日生应该认真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优美。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等良好品德,同时也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 好习惯的培养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一辈子。
(一)社会公德的培养 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关于个人修养的研究从古代社会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近代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时,革除了许多社会陋习,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把思想品德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小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较弱,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其以下方面的社会公德。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当过马路的时候要首先看一下是否是绿灯,再看一下是否有车辆通过,不追逐打闹,保证自己的安全,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在乘坐公交车时,要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妇及师长让座,不争抢座位。 遵守公共秩序,购票、购物、乘车时要按顺序,不插队,不拥挤。对营业人员要礼貌。爱护公共设施、爱护花草、数木,保护动物。不要踩踏花草,不要伤害动物。当观看演出时要做文明的观众,结束时要鼓掌致意。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鼓励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地伸出援手。比方自己的同学遇到不会计算的问题时,自己可以主动上前热心地解答等。
(二)注重仪容仪表、仪态的培养 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在仪容仪容方面主要要求其保持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使其明白人们都喜欢跟干净的人在一起工作、学习都讨厌邋遢的人。 对于小学生来说,仪态主要指坐、立、行走、读书、写字的姿势。“站如松,行细风,坐如钟,卧如弓。” 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两腿间距与肩同宽,不能叉开,双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体;走路要求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坦捏碎步。这对塑造小学生挺拔的身姿很有益处,特别是坐的姿势会影响他们的脊髓的生长和视力的情况。
(三)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使自己终身受益,同时也是自己社会责任心的体现。现代社会由于父母一般都去工作,跟子女交流的时间较少,经常会忽视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目前卫生状况相对较差、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小学生卫生习惯形成较晚,卫生习惯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乱丢纸屑、瓜皮果壳,随地吐痰;乱吃零食以及吃零食后随手乱扔包装袋;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环保意识薄弱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利用家长会进行卫生防疫知识讲座,使家长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和家长协议:在学校里,学生的教育学习是老师的责任;在家里,孩子的个人卫生是家长的责任。要求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讲究个人卫生,防止疾病。在学校,老师针对个别严重的单独进行教育。教育时要耐心、细致,对进步的同学要及时地当众表扬,促进更多的同学向其学习。家长、学校配合教育抓个人卫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环保意识的培养。结合品德课《环保》一课,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展《爱护环境》主题班会,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反思自己无视校园卫生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持校园卫生的认识,动员学生做到弯弯腰捡出一个洁净的校园;要求学生将零食的包装袋、废纸、铅笔屑等东西要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避免乱扔垃圾,保持整洁的校园。 小学生年龄小,正在学习阶段,什么东西都会向大人学,特别是自己比较信任的老师。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要是个讲卫生、爱清洁的老师,那么,他的学生们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在个人卫生方面一定会做得很好。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太吃力,以免形成厌学的情绪。如果形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其受益终身,同时坏的学习习惯到中学后也不太容易改进,所以在小学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要向学生说明应该怎样学习。首先在上课新课之前应该预习,大致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做好标记,看自己那些已经理解了,那些还不是很清楚,那些完全不理解,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就有了目的性。当上课的时候课时,准备好必需的文具。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带到学校来,上课时不摆弄文具。专心听讲,不小声说话。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动脑思考,积极举手发言,积极思考老师提到的问题,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适时地向老师提出,认真做好上课时的笔记以便课下复习时使用。课后要认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同时及时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有时可能在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要认真辅导、耐心指导,对预习、认真听课、作业完成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也可适当地给予物质的奖励,促进更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维习惯、礼仪教育、读书习惯等方面老师也应该适当地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好品德、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其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只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和好习惯,就一定可以培育出一棵棵参天大树,一位位国之栋梁。
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是并不是一个很难的任务,只要抓紧时间,从小培养就可以将孩子塑造成一个优秀的、有良好品德的人。

⑻ 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指哪些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德方面的总的要求.
在这里德育目标分类,是依据我们对思想品德结构的理解而划分为三个方面:①思想、政治、道德准则或规范方面的目标;②思想品德心理发展的目标;③思想品德能力方面的发展目标.
德育实施的序列应与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序列相结合,循序渐进,因此在思想政治道德准则的教育目标的排列上按照道德——思想——政治的顺序.
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尤其是思想品质应包括政治思想内容,思想品质和政治品质很难严格区分,故在目标的表述上将二者结合起来.
(一)思想品德规范方面的目标
1.道德规范方面的目标
关心学习.懂得学习的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既是自己的义务又是自己的权利;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心他人,尊重、爱护、帮助他人.
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劳动观念,积极参加劳动,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节.
确立关心环境的意识,保护环境.
2.思想规范、政治规范方面的目标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
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拥护、热爱中国共产党.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
具有现代意识,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率,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并能进一步树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改革开放意识.
有基本的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知法,守法.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有独立思考、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的精神.
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二)思想品德心理的发展目标
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诸方面心理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具有义务感、责任感、诚实、正直、关心别人、珍惜友谊、守信、自尊、自主性、积极进取、勇敢、乐观、毅力、自制力、好学、勤奋、刻苦、认真、爱惜时间、喜欢思考等良好心理品质.
(三)思想品德能力发展目标
1.思想品德认识能力
具有以道德思维为主,包括对人们之间道德关系、思想关系、政治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的能力.也就是具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道德评价能力,对社会思潮的分析、评价能力,对社会信息的辨析筛选能力,对社会政治的定向能力,对行为后果的预测能力等.
2.情感能力
具有对客观道德情境的情感体验能力,包括直觉情感体验能力(即直接感知一定道德情境的情感体验能力)、想象的情感体验能力(即对想象某种道德形象的体验能力)、理性的情感体验能力(即对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概念、道德理论的体验能力).
具有共感能力,即从他人的观念感知某种现象或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
有体验自己情感需要的能力,调节、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3.品德践行能力
具有把思想品德的知、情转化为行的能力.能对客观社会生活情境作理智的分析,有把一定的道德观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的热情和意志,能将一般的道德规范、思想规范、政治规范化为具体的行动指令.
具有道德选择能力,包括对不同道德体系、思想体系的价值选择,对同一道德体系、思想体系中不同规范的选择.
具有实际执行某种道德规范的能力,抵制不良诱因.
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⑼ 小学生德育教育都有哪些内容啊

1、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现在正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

3、热爱人民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我国劳动人民在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新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4、热爱集体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服从集体决定、遵守纪律、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珍惜集体荣誉,为集体争光;在集体中团结、谦让、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做集体的小主人。

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祖国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要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学习老一辈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初步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初步懂得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离不开文化科学知识,从小把自己的学习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7、教育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他人,对人热情有礼貌,说话文明,会用礼貌用语,不打架,不骂人;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

8、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育学生懂得在集体中要平等待人,有事和大家商量,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在少先队组织里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行使少先队员的权力,学习过民主生活。

9、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教育学生要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不任性、惜时守信、认真负责、自尊自爱、积极进取。

1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正确看待周围常见的事物;初步学习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热点内容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
数理法学 发布:2024-11-17 17:24:24 浏览: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发布:2024-11-17 17:05:49 浏览:874
靖边法官 发布:2024-11-17 16:34:25 浏览:76
民事诉讼法修改了多少处 发布:2024-11-17 16:26:29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