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延安道德模范

延安道德模范

发布时间: 2022-03-26 17:58:12

1. 榜样教育法的榜样教育对“90后”的教育意义

(1)国家和社会层面
我们党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在引导包括“90后”在内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中的作用。近年来,在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的节日中,党和国家都会举行一些重要纪念活动,号召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榜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影视文化的创作中,也会有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事迹被创作成影视剧,还原革命烈士当时的英勇战斗情景,讴歌先烈们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建立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情形。如《日出东方》、《井冈山》、《红色摇篮》、《长征》、《延安颂》、《解放》、《开国领袖毛泽东》这七部电视剧串联起来,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革命史,为我们了解中国革命,学习革命先驱为了新中国战斗不息的爱国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一系列隆重而务实的评选奖优活动,如广泛开展的评选和表彰“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人物”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这些模范人物中,有爱岗敬业的榜样、有舍身救人的榜样、有医护工作者、也有普普通通的售票员、农民、工人等等。这些英模人物的出现,为“90后”榜样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使“90后”有了可亲可敬的学习榜样。
(2)学校和家庭层面
在“90后”榜样教育的事业中,不仅国家和社会担起重要的责任,学校和家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和家庭可以说是“90后”接触最多的场所。在学校里可以安排相应榜样教育的课程,开展榜样教育的活动,为“90后”提供最具典型意义的榜样教育内容,帮助他们科学分析榜样的优秀品质和道德情感,让“90后”自主学习榜样的优秀品质,有效激励和提高自己。
在榜样教育中家长和师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说是“90后”接触最多也是最直接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发展。家长是孩子入学的第一位老师,首先要保证自己品行高尚、言行一致,才能教育好孩子,如果说家长是一位满口脏话,又不守信用的人,那么孩子也很难做到讲究文明、诚实守信。师长一直以来都被称作“园丁”,“90后”的科学知识是在学校学习到的,道德品质也是在学校中养成的,师长要有以身作则的态度,要求学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首先必须自己先达到要求,这样才有说服力。 榜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时代的背景不同,出现了不同方式和不同特点的榜样形象,为中国思想道德教育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些人对“90后”的认识仅是局限在“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殊不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90后”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赞叹不止、感动不已的人物出现。榜样是一群具有优秀品质和高尚道德的人物,他们身上不仅仅体现了优秀的品质,而且也具有一种激励和示范的作用,引导和鼓舞着“90后”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一场突如其来、震惊中外“汶川地震”中,一些“90后”的表现,让人们感动落泪,纷纷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他们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抗震救灾中,无私无畏、积极自救和救人,排着长队参加鲜血,利用各种方式为祖国和灾区加油助威,表现出了勇敢、坚强、奉献的特性。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最近这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青年表现出顽强的奋斗意志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当重任的。”
同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上,“90后”又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高昂的爱国热情。北京奥运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国体育史上光辉的一幕,许多“90后”作为奥运会的志愿者,体现出了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这些感人事迹的出现,足以证明了“90后”的高贵品质。“90后”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也为榜样教育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和资源。

2. 延河,延安的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分别表示革命的什么精神呢

延河,延安的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等都是延安精神的组成部分。

“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的内容丰富,源远流长。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

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

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2、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3、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却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也是在这延安窑洞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4、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

“延安精神”是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骆驼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任弼时同志道德品质和光辉人格的形象比喻。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他体现着延安时期人民特有的品质和美德,是延安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如果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延安路则是“骆驼”踩出来的。这些“骆驼”同人民一道,共同背负着民族解放的重担,艰难地前行。

延安是历史的教科书,有关中国革命运动的问题在这里都有它的章节,有着极为详尽的阐释和说明。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2)延安道德模范扩展阅读

延安精神没有过时,也就是说它在现时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

1、廉政建设效应

其一,延安精神的廉政建设效应。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魂,它所形成的一套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在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被称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它真正是人民自己的政府。

美国记者斯蒂尔访问延安后,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在延安访问中,有三件事使我感动而且深刻起来。第一件是我体味到共产党常常说的 ‘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所亲见的各种具体事实,我认为是货真价实的”。

“不到延安实在不能深触到中国问题的内脏,到了延安使我对中国问题的认识深化了。”“真的,我要在延安住上十天,那我一定也将变成一个共产主义者!”

南洋华侨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后说:“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

2、经济建设效应

其二,延安精神的经济建设效应。早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就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中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经过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走‘捷径’……。

我们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也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必然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周恩来等同志的榜样,在艰苦创业方面起模范作用”。

江泽民总书记在1989年9月视察延安时说:“把经济搞上去,靠什么方针?还得靠发扬延安精神,归根到底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持家,勤俭建国。”

3、精神文明建设效应

其三,延安精神的精神文明建设效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发扬延安精神首先就是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对全体人民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教育,从而解决人们的“信仰危机”、“信心不足”的问题。

其次,发扬延安精神,就要重视道德建设,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风尚,克服和抵制“专已打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腐朽道德。

最后,对全民族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反对铺张浪费、肆意挥霍、大手大脚的败家子作风。树立社会主义主人翁和“过紧日子”的思想。

总结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在延安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一个根本着眼点就是引导和促进党的干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延安精神引导和哺育无产阶级革命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

延安精神引导和哺育无产阶级革命者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延安精神把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水乳交融,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

3.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简介 关于刘伟的

刘伟是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带着母亲上大学的女生是孟佩杰,也是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

1、刘伟

刘伟,1987年10月7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钢琴师。

刘伟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岁时开始学习游泳,并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刘伟14岁时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的成绩。刘伟16岁时学习用脚打字。

2005年,获得“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 。2006年,蝉联“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的冠军。

同年,他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 ;同年,开始学习用双脚弹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专业7级水平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 。

2012年2月3日,出席“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盛典”,并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及“隐形翅膀”的称号。

2、孟佩杰

孟佩杰 ,1991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交口县,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文物旅游局干部。

孟佩杰生长于农村,5岁时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因生活所迫,将她送给隰县老干部局职工刘芳英收养。1998年,养母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瘫痪在床。

养父无法忍受困境悄然离家出走。从那时起,年仅8岁的孟佩杰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用孝心和毅力支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养母的病情却开始恶化,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为就近照顾养母,孟佩杰主动选择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

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在隰县基础部上完两年后孟佩杰要去临汾上学。她毅然决定:带上养母去上学!

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克服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离不弃地悉心照料养母。

孟佩杰十几年来,4000多个日日夜夜,知孝感恩、无怨无悔照顾养母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曾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3)延安道德模范扩展阅读:

2011年感动中国其他人物:

1、张平宜

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2000年,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来到了四川省西部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

2002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诺,为村庄小学兴建了“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

11年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名毕业生。

2、吴菊萍

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阳台外的晾衣杆,突然从10楼坠落,楼下过往的人们望见便厉声尖叫起来,这一叫把吴菊萍给唤了过来,只见她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

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预计半年才能康复。逃过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苏醒过来,开口叫了“爸爸、妈妈”。

“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躺在病床上,吴菊萍一脸平静。事件发生时,她的孩子只有七个月大,尚在哺乳期。

荣誉铺天盖地,吴菊萍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我只是普通人,问心无愧就好。”公司奖励了20万元,她留作自用,为此背负了不少压力。

“我需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赡养父母、培养孩子、还有房贷……任何普通人,都无法对这些现实问题视而不见。

“我会把重心调整回工作、家庭中来,减少媒体活动。”吴菊萍年后将重返工作岗位,她最大的心愿是看着妞妞与自家孩子健康长大。

3、刘金国

2010年7月16日傍晚,大连新港的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因原油泄漏发生火灾,火势顺排污渠蔓延。火情就是命令。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刘金国第一时间率领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救灾。

面对长达数千米的火线、数十个储量巨大的油罐随时爆炸的危险,刘金国在前沿连续指挥了七个小时,直至将大火扑灭。

每逢重大突发事件,刘金国都亲临一线指挥。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他担任公安部前线总指挥,紧急调集、指挥全国2万多名公安专业救援力量,从废墟中搜救出被埋压人员8335人。

铁血将帅的另一张面孔,是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1995年,刘金国调到河北省公安厅,搬家时他的全部家当只有半卡车旧家具,和一台黑白电视机。

单位分给他一套房子,需要交4.6万元的集资款,但刘金国硬是拿不出这笔钱,最后只能找银行贷款。

担任领导职务的几十年,刘金国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他自己的38个亲属无一跳出“农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4. 清明缅怀先烈

刘传文烈士,原名刘坚,罗浮徐东乡笠石人。他为人勇敢刚直,性情急躁,有抱不平思想。他父亲刘观英,母张氏,有两姐一弟一妹,全家七口,生活贫苦,难以度日。
他在小学读至十三岁时,因家贫辍学,尔后,跟他叔父刘镜渊(国民党军刘志陆部下当副官)在部队当勤务员,经过三年的部队生活,看出国民党政治腐败,军心涣散,感到长此下去,没什么前途,便离开部队,回家耕田,农闲磨豆付,做付竹出卖。以后,又在徐田村谢自瑶手下当民团,因谢在徐田村设卡抽税,苛捐繁重,传文对重税甚感不满,对客商则深表同情,因而把未经抽税的客商给予放行。后被谢自瑶发觉,即把他开除,于是他私带驳壳一支,愤然离去。当时,革命烈火已燃烧到大信,而且已成立了大信苏维埃政府。传文与共村的刘王妹、刘德盛三人投身革命,到大信苏区跟从刘光夏、刘霭环等参加革命工作。传文参加革命队伍后,英勇善战,积极工作,经常在大信案山上、石门、上下畲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后提升为驳壳队排长。
1927年间,由于谢自瑶在徐田村设卡抽税,勒索群众,早已使传文不满,他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义愤填膺,心抱不平。因此,有一天指晓,他亲自持枪到谢自瑶家,当场打死谢自瑶、谢泉芳、谢泉深三人。以后,他又到罗岗霞岚把练大古捉到大信去“吊参”,解决当时革命活动经济困难的问题。
1928年,他带领红军、赤卫队攻打岩前地主赖乾古的新屋和罗浮义兴当。是年冬,又攻打岭峰丹竹楼的民团,缴获枪弹后,又率领赤卫队攻打罗浮桥云当。他曾经带领红军攻打罗浮有三四次之多。他经常对战士说:“打仗不要怕,俗话说:耕田吾怕屎,当兵吾怕死,我们为穷人翻身闹革命,就不怕杀头,万一为革命而牺牲,也是光荣的。”因此,他屡建战功,提升为连长。出征时,他经常骑马或骡子,身先士卒,有个医生王森雄也骑骡子跟随同行。
自从传文同志参加革命后,兴宁的反动头目,对他又怕又恨,如陈尧古两次带领军队到笠石村,扬言放火烧屋,抓走他的邻居,结果人将传文老屋内的赏田三斗种卖掉,赎回被捉去的八人。传文全家早已逃走,而家物等件全部搞光,仅存两间烂屋而已。
1929年9月26日,大信苏区红军由营长张国标率领,联合赤卫队共约三千多人,分左中右三路攻打罗岗。刘传文连长带领赤卫队从左翼镰子寨进发,但当时陈尧古的部队联合由罗岗顽畲上的敌人,已赶到镰子寨,阻击我左中两翼部队前进,由于敌人的武器多而精良,而我方仅有粉枪、土炮等,结果在无法取得胜利时,我军下令撤退。当进,刘传文同志为了掩护赤卫队后撤,阻止敌军追击,他使用两支驳壳枪靠在大松树下与敌人激战,结果,在敌人的密集炮火中,他却壮烈牺牲了,那时他年仅22岁。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白求恩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白求恩积极投入到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的工作中,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他提议开办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并亲自讲课。他拒绝了很多特殊的照顾,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白求恩以年近50之躯,多次为伤员输血,一次竟连续为115名伤员做手术,持续时间达69个小时。

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河北省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但他不顾伤痛,发着高烧,坚持留在前线指导战地救护工作。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临终前他讲的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称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并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
刘胡兰
别名:刘富兰

生辰:1932年10月8日

忌日:1947年1月12日

职业:革命家

民族:汉

籍贯:山西省

国家:中国

简介

刘胡兰(1932—1947)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曾任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刘胡兰,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视死如归,从容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5. 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

1。。雷锋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侍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团结友爱
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了,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人民的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孩子们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雷锋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辛勤培养下一代茁壮成长。共表团抚顺市委为表彰雷锋的事迹,曾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颁发奖状,上面写着:“奖给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

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
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班长。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谦虚谨慎
雷锋入伍以来,多次立功受奖,他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他的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通过报纸.电台作了广泛的宣传,雷锋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热情赞扬他的来信,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 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很不够的……”

苦难的童年
亲 人
祖父雷新庭:
祖父雷新庭,多年靠种地主唐四滚子10亩田,勉强维持一家半饱的生活,在高地租、高利贷和苛捐杂税的盘剥下得了重病。雷锋3岁那年冬天,地主唐四滚子,逼雷新庭一定要在年关前还清租债,雷新庭年关时节含恨去世。

父亲雷明亮:

父亲雷明亮,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当过自卫队长。一九三八年被抓夫,遭到国民党的毒打,造成内伤残疾,回到家乡后边养病边种地勉强度日。一九四四年又遭到日寇毒打,伤势更加严重,翌年秋天终于死去。

母亲张元潢:
母亲张元潢出生在一个铁匠家里,十几岁后被送到雷家做了童养媳。成婚后辛苦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在公爹.丈夫、大儿子、小儿子相继辞世后生活日益艰难,在受到地主的凌辱及逼害之后,于一九四七年中秋之夜悬梁自尽。
哥哥雷正德:
哥哥雷正德,十二岁时外出当了童工,在繁重劳动的折磨下得了童子痨(肺结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轧伤了胳膊和手指。被解雇后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当了童工,由于劳累过度,肺病加重,又无钱医治,没几天就死去了。

出生
雷锋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见右图)

难忘的伤痕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雷锋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

立志参军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

参加儿童团
一九五零年,乡里成立了农民协会,进行了土地改革,雷锋积极投入了这场运动,当了儿童团长,站岗,放哨.巡逻,防止敌人破坏,他还学会了说快板,搞宣传。

学生时代

一九五零年夏天,乡政府保送孤儿雷锋免费读书。一九五六年夏天,从荷叶坝小学毕业,几年里,雷锋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受到师生的的一致好评。他帮助落后的同学,爱护集体的粮食,并与坏份子做斗争,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在毕业典礼上,他上台发言,毅然要求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走上工作岗位
一九五六年九月,雷锋在乡政府做通信员,十一月,年满十六岁的雷锋被推荐到望成县委做公务员。一九五七年,雷锋光荣地年经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

一九五八年春天,雷锋来到困山湖农场当了一个拖拉机手。

一九五八年九月,雷锋来到鞍钢做了一名C-80推土机手。

一九五九年八月,雷锋来到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第二年夏季的一天,他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辽阳日报>>报道了雷锋抢救水泥的事,赞扬他舍己为人的事迹.

雷锋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了一年零二个月,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次被评为标兵,十八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参加人民解放军
参军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工地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
武装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来的接兵的领导专门研究了雷锋的入伍问题,认为他是苦孩子出身,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政治素质好,入伍动机明确,虽然身高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身体条件差些,但他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相信他入伍会成长得更快.最后决定批准雷锋入伍.

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锋领到了入伍通知书,随新兵一同由辽阳来到驻地营口市.他做为新兵代表在欢迎战友入伍大会上讲话.

雷锋所在团是有着光荣战争历史的部队,他决心以实际行动发扬优良传统,开饭时,他主动给大伙读报,宣传党的政策:休息时,他教大家唱歌,雷锋在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无此的温暖,由于他身小臂力弱,开始练投手榴弹时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消消地出去练习,十几天后,他终于和其他同志一样,在实弹学习中得到了优秀

后来居上
新兵训练结束后,雷锋被分到运输连当汽车兵,"服从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是雷锋向组织上表明的态度.

雷锋性格开朗,平时很活跃,教唱歌,办墙报,说快板样样都行,上级领导安排他参加战士演出队,他就起早贪黑地背台词,后来考虑到雷锋的湖南口音与大家的普通话不协调,影响演出效果,他就主动提出换下自己,而集中精力为演出做好后勤工作,大家虽没有看到雷锋的表演,但台上的每一个节目都包含着雷锋的辛勤劳动,和他那处处关心集体,一切服从工作需要的精神.

雷锋回到运输连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学习驾驶技术之中去,针对缺少教练车的现状,他带领大家做了一个汽车驾驶台.雷锋废寝忘食地学习技术,被大家一致推举为技术学习小组长.五月份,雷锋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驾驶员,被分到二排四班,交给一台13号车上了建设工地.

钉子精神
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 善于挤和钻

一次义务劳动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侍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入党
团党委树立雷锋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标兵后,雷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出身贫苦,爱憎分明,好学上进,阶级觉悟高,入党动机正确,根据一贯表现,支部大会一致通过了雷锋的入党申请。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八日,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六零年底,雷锋事迹被以<<苦孩子好战士>>为题在报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各地邀请他作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他以一部血泪斑斑的家史,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激励人们在建设祖国中团结一致,更坚定地去战胜困难。应广大人民的要求,连里把雷锋事迹搞了一个展览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也来人收集雷锋的事迹……

团结友爱
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了,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人民的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孩子们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雷锋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辛勤培养下一代茁壮成长。共表团抚顺市委为表彰雷锋的事迹,曾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颁发奖状,上面写着:“奖给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

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

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班长。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谦虚谨慎
雷锋入伍以来,多次立功受奖,他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他的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通过报纸.电台作了广泛的宣传,雷锋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热情赞扬他的来信,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 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很不够的……”

牺牲经过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林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

八月十七日,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人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共青团追任雷锋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相继发出关于学习雷锋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发表社论,评论和介绍雷锋事迹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光辉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这段历史从乔安山的生命中淡出,是在1966年,那一年,乔安山从部队转业到机械部第五建筑公司,那是一次他和历史割断的机会。离开部队后,乔安山竭尽全力向周围的人隐藏起他和雷锋的那段不平常的关系。后来,他又来到铁岭运输公司车队。那时候,他拒绝见任何记者,拒绝参加任何形式的雷锋精神报告会。这样,开始了他仿佛没有个人历史、没有过去的隐居生活,30多年,从黑发到白发,好似在不知不觉中静静走过。

乔安山有两个儿子,从小到大,是听着父亲讲述着雷锋的故事长大的。连孩子都感觉到自己的父亲和别的父亲不太一样,特别严厉。直到今天,他们还能回忆起小时候,捡到东西了,父亲督促着他们站在寒风中等失主来认领的情形。

1988年的一个冬天,乔安山从沈阳返回铁岭,途径辉山,遇到一位被车撞倒在地的老人。当时前边的汽车全都绕开老人而行,乔安山见到后,立刻把他送到了医院并垫付了住院押金。之后老人的儿女找到了乔安山,指责他是肇事者,夺去了他的驾驶执照,要他赔偿所有的损失,医疗费误工费,加在一起一共四万元。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老人面对这种情形,不置可否。做好事的乔安山却因此惹上了麻烦。

几十年了,乔安山因为有着那样一份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面对林林总总的非议、矛盾、波折与坎坷,总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宽容与忍让。难受时,他就会想到一个人,也只有他能给乔安山无限的宽慰和支持。这个人就是埋葬在龙首山脚下的大哥——雷锋。每到这时,乔安山都会到大哥面前大哭一场,诉诉心里的苦。但精神上的宽慰,似乎并不能解决乔安山的现实问题。1991年,铁岭车队承包给个人,乔安山待岗回家。几个月里,两个儿子也相继下岗,本来陷入困境的家庭,这时候已是雪上加霜。压抑与窘困积聚在心头,再加上人们这样那样的议论,乔安山一下子疯了,大雨天光着脚往外跑,不吃不喝,瞪着眼不说话,不认人。

1995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将乔安山与雷锋的故事传播开来。1997年,一部以乔安山为原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感动了全国无数观众。乔安山33年平静的隐居生活从此打破。乔安山“出山”了,他到大江南北去作巡讲,讲述雷锋故事,宣传雷锋精神。1997年3月至今,乔安山成了雷锋精神的职业传火人。每年三四月份,他最忙碌,从人们的邀请当中,乔安山知道,今天的人们仍然需要雷锋。

2005年8月13日2时至8月14日8时,抚顺地区平均降雨138.2毫米。其中市区、抚顺县196.3毫米,清原116.9毫米,新宾96.4毫米,最大点雨量发生地抚顺县马圈子东沟达到334毫米。平均降水历时30小时,实测最大点雨量降水强度为100毫米/小时,从8月13日开始,抚顺辖区内的浑河、社河、东洲河、红河、太子河等主要流域骤然发生洪水,形成全地区的洪涝灾害。进而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相继而来,造成全市受灾人口68.09万人,其中农村43.6万人;死亡、失踪40人,重伤119人;受损房屋2.97万间,其中倒塌1.62万间(农村1.41万间,城市0.21万间)。全市共造成损失62.23亿元,其中直接损失35.1亿元。8月15号上午,抚顺市政府接到紧急报告,抚顺清源学雷锋基地1044名军训学生被洪水围困,除了一千多个生机蓬勃的生命,还有作为辅导员乔安山。在这场生死较量中,乔安山看到了无数当年大哥的影子……

这就是雷锋战友乔安山的不平常的故事人生。他说雷锋大哥永远活在他的心中。是,雷锋永远都活跃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雷锋”。

钉子精神

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
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侍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入党

团党委树立雷锋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标兵后,雷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出身贫苦,爱憎分明,好学上进,阶级觉悟高,入党动机正确,根据一贯表现,支部大会一致通过了雷锋的入党申请。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八日,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六零年底,雷锋事迹被以<<苦孩子好战士>>为题在报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各地邀请他作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他以一部血泪斑斑的家史,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激励人们在建设祖国中团结一致,更坚定地去战胜困难。应广大人民的要求,连里把雷锋事迹搞了一个展览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也来人收集雷锋的事迹……

6. 扬州好人

2010年度“十大扬州好人标兵”候选好人事迹简介 1.王文清:救助他人是他“痴迷的事业”。他捐款的范围很广,地震了,他捐款;希望工程,他也捐;艾滋病、白血病患者,他同样捐;流浪人员、遇到困难的陌生人,他也慷慨解囊……扶贫帮困22年,他捐助的对象多达200多名。从他参加工作至今,至少捐出50万元,而他一直过着节俭、清贫的生活。去年12月28日,他从江苏高速石油发展有限公司扬州双沟加油站调至东台任站长时,几件衣物、40多本义务献血证、数百张汇款收据就是他的全部行囊。他还“痴迷”于无偿献血。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机会,他都要参加无偿献血。10多年来他累计献血超7万毫升,相当于体内的鲜血换了15遍,可挽救70条生命!(“中国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2.王德琴(女):扬汽集团吉祥分公司司机。深夜,她将迷路的高龄老人免费送回家。年初,她成为一名孤女的“爱心妈妈”。13年来,她在车上捡到的物品有手提电脑、手机、上万元现金等,她都一一交还失主。别人开出租都是为了赚钱,她有时候还要贴钱。有一次,她在路上碰到一对从合肥来扬州投靠亲友的小夫妻,身无分文,她载他们到达目的地后,还掏出10块钱给他们买快餐。为了照料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朱永清,她曾经错过两次姻缘。她说:“我开出租13年,没啥大本事,只想热心对待身边每个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3.冯伯来刘逸蓉夫妇:21年前,20岁的她是曲江邮电支局的临时工,在投递邮件时,结识了扬州食品公司良种场的门卫谢孝水老人。21年,她和丈夫默默无闻地照顾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平时常给他洗衣做饭,每到春节,还把他接到自己家中,为老人烧一锅他最爱吃的蹄子汤。在老人生命最后4个月住院期间,冯伯来刘逸蓉夫妇轮流守在老人身边,精心伺候,端屎倒尿,为老人擦洗身体。最后,就像亲生儿女一样为老人送终。老人在弥留之际郑重立下遗嘱,将4.3万元遗产全部留给他们。而他们却将这带着“爱的温度”的4万多元变成助学基金,先后资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和宝应鲁垛镇的贫困儿童。(“中国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4.刘小琴(女):她是江都市环卫处城南公司的一线清扫工。效率高、标准高、肯吃苦、讲奉献是干部职工对她工作的普遍评价。生活中的她朴实憨厚,家境并不富裕,日子很清贫,但她一直坚守道德底线,一颗金子般的心感动了很多人。2010年12月6日,她在建都路清理垃圾时,捡到一只黑色皮包,内有现金1万元、黄金手镯一只、金项链两根、戒指一枚及银元数枚。面对钱物,她不为所动,主动迅速地向经理汇报并寻找失主。面对失主的感谢,她只说了一句:“这是我作为环卫工人应该做的。”她用朴实的言行展现了环卫工人高尚的个人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5.孙云凤(女):她25岁那年,与当兵的张永宽订婚。张永宽回到部队的第四天,在执行某国防施工现场排哑炮任务时,不幸被炸,双目失明,少了一只胳膊。命运的残酷,让年仅28岁的铁骨铮铮的汉子陷入极大痛苦。就在张永宽最为痛苦的时候,她不顾街坊邻居的议论和父母家人的劝告,毅然走进了张永宽的生活,让他过上普通人应有的幸福生活。她坚信:爱,能弥补生命的残缺。她说:“他没有眼睛,我就是他的眼睛;他没有胳膊,我就是他的胳膊。”35年来,他们患难与共、相濡以沫;35年来,他们不离不弃,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演绎出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真情故事。(“中国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6.孙程:他从2001年开始加入无偿献血者行列,至今已献血7.5万毫升,相当于15个健康人的全部血量。为此,他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05年,他从中心血站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成分血的概念,当时全市较为固定的捐献成分血的志愿者还不到1000人,他毫不犹豫地报名捐献成分血。从那时起,每月一次捐献机采血成了他的必修课,就连到高邮挂职、母亲生病、孩子中考等特殊情况,他还是一直坚持。就这样,前后加起来,他9年献血7.5万毫升,成为扬州无偿献血最多者之一。他不但自己无偿献血,还动员身边的人无偿献血。另外,他还是扬州市无偿献血宣传员。

7.陈小星:原仪征市总工会主席、党组副书记。他40年如一日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于200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终年57岁。他出身于革命家庭,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耳濡目染,在40年工作历程中,模范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用奉献书写信念,用敬业彰显忠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追求。在担任仪征市总工会主席期间,他把工会工作当事业来干,把职工群众当亲人来待,把党的形象当生命呵护,用宝贵的生命为工会事业谱写了新篇章。(“中国好人榜”11月上榜好人)

8.陈宏如:他是扬州人,却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延安老区。年仅24岁的他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一毕业,就主动提出要到革命老区去。他去的延长县雷赤公社离县城还有110里山路,是延安地区最边远、最贫困的地方,而他一呆就是24个春秋。自1968年至1992年,他先后任延长县雷赤地段医院医师、院长、延长县医院副院长、延安地区医院副院长、延安医学院院长助理(正处级)等职。1993年,任扬州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退休后,他又重返延长坐诊三年,被老区人民尊称为“神医”。今年3月,《延长县志》收入他的传记,县志办与县政协编写的《延长人物》以《老百姓念念不忘的人》为题刊发通讯。9.陈永宏:

宝应县西安丰中学物理教师,15年前患上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强直性脊柱炎,他依靠药物控制,承受着病痛和各种并发症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2002年以后,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行走异常困难,为了不影响正常上课,他总是提前五六分钟拄着双拐一步步艰难地移向教室。为了减轻腿部的压力,他用手撑着讲台讲课。学生们搬了一把椅子到讲台上,希望他坐着上课,以减轻疼痛。他笑着说:“做教师的必须要站着讲课,坐着讲课成什么样子。”自此,讲课时,他半倚在椅把上,时间久了,椅把的两个角被磨得发亮。2007年5月,他无法再走上讲台上课,但他经常拖着病痛的双腿侧坐在电脑前,给教师们下载物理教学资料,给同学们下载每一章节的试卷。
10.张梅琴(女):她是一个花季女孩,却经历着不一样的花季人生——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送养,14岁时养父半身瘫痪,17岁时养母离家出走。为了照顾瘫痪的养父,张梅琴14岁就开始在村里的鞋厂打工,一天工作近10个小时。在得知自己不是养父亲生之后,她认定养恩胜似生恩,毅然决定不回亲生父母身边,而是坚持留下来照顾养父,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任。在南通读大学期间,她发传单、做话务员、到麦当劳打工,除了上课,每天的日子都在打工中度过。为了把钱省下来为养父看病,她甚至连续吃过一个月的馒头。(“中国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11.张德兵:他爱帮助人,没钱帮助人的时候,他不惜摆地摊、打零工。上班之余,他经常出来摆地摊,一个月下来有两三百元的收入,为的是帮扶6个春蕾女童、希望工程贫困学子。因此,人们称他为“摆地摊的慈善家”。他做好事,不仅是一个人做,还和几位朋友一起发起成立了扬州首支义工队伍——“圆梦义工联盟”,并任队长。许多家浴室都不大愿意接纳残疾老人洗澡,他晚上上夜班,不敢合眼,下了班却又赶去联系浴室。这些年来,“圆梦义工联盟”已经为不下1000人次的残疾老人洗过澡。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一点点“推动社会的进步”。

12.祝正祥:今年79岁的他,年轻时就是有名的热心肠,没退休前他叫工人在厂门口摆茶水摊,退休后他就自己在家门口摆茶水摊。每年夏天他都会投入400元,在丁家湾和仓巷的交界处摆一个爱心茶水摊,来往的三轮车夫、做小生意的商贩、赶路的市民,渴了累了,都习惯在这里喝上一杯清茶,到今年已经22年。市长谢正义视察时发现了这个爱心茶水摊,夸赞他是“扬州好人”。他表示,自己年纪大了,花不了什么钱,能用钱做好事,觉得心安理得。社区活动有困难去捐款,有地方受灾了也是第一个去捐款。他的爱心感染着身边的邻居们,也从小小的丁家湾流淌到扬州的各个角落。

13.耿高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学生。今年暑假期间,他帮助照看周边村庄9个小学生,并辅导他们英语。他所在村庄前面有一条灌溉渠,叫周山支渠,上游放水灌溉时,水面宽7米、深2.3米,而且水流湍急。7月8日这天,周山支渠放水,中午11时学生们回家时,他担心孩子们贪玩落水,特意骑着电动车护送13岁的王义伟和10岁的郁和杰回家。王义伟从田间小路拐弯上灌溉渠大道时,因为车速太快,失控冲进了灌溉渠。紧随其后的他把电动车扔到一边,不顾自己不会游泳,纵身跳进水里救人,结果救起了王义伟,却献出了自己年仅21岁的生命。(“中国好人榜”9月上榜好人)

14.贾锁香(女):她没有读过一天书,从20岁入党至今,始终把“党员”二字看得很重。10年前,一场龙卷风后,村里不少人家的房子倒塌,其他村民还可以投亲靠友渡过难关,7个五保户的日子却没了着落。时任小组长的她没多想,就将村里的7个五保户接到家中照料。家里一下子多出7口人,房间和床都不够用,她和丈夫陈炳富商量,将不漏雨的房间、家里能用的床都腾出来给五保户,自己和丈夫只在屋子的廊檐下搭个铺,睡了一个月零一天。10年来,她和7个五保户组成一家,忙前忙后照料,成了这个特殊家庭的大家长,她先后为其中的4个五保户操办了丧事。

15.龚文凤(女):江都市丁沟镇一个普通环卫工人,每天凌晨打扫集镇卫生,每月收入约600元。7月6日凌晨3点多,她清扫到新华书店东侧的一个路口时,发现了一个小黑包,借着夜色,她发现里面有厚厚一叠钞票,还有身份证、银行卡、毕业证书等。清晨5点多钟,派出所仍未上班,她赶紧回家将捡到钱的事告诉儿子和媳妇。经过清点,包里有1.45万元现金、银行卡等。一家人不为巨款所动,拨打114查询身份证主人的电话号码,联系上了失主,最终在派出所的见证下将钱物全部归还失主,不收分文报酬。(“中国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16.梁隆圣:他除了自己掏腰包外,还动员退休老师、社会力量出资建立校友关爱基金,为学生募集善款。2002年退休后开始资助贫困学生,考虑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动员3个子女一起助贫济困。女儿在他的带动下,通过“春蕾女童”行动,先后资助了12个女孩。为了筹集资金,他还建立了校友关爱基金,为学生募集基金20万元。“存在学校里,学校每年给6%的利息,用利息资助学生。”他找过慈善总会,为扬州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争取助学资金,资助了25个少数民族408名少数民族学生。8年来,他在校内外一共为学生募集了60万元资金,资助了几百名学生。

17.程介兵:在兰庄,他是所有残疾人的熟人。7年前,偶然的一次帮助残疾人的经历,让他对生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萌发了“我要为残疾人做点事情”的想法。从那天开始,帮助身边的残疾人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定了个特殊的规矩:残疾人修车,一律不收钱。不管有多忙,残疾人如需要帮助,他都会上门服务。为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去年9月,他还特意在修车摊旁设立了一个爱心充气点,承诺:充气点所得款项全部捐赠兰庄社区爱心基金。他的义举感动了过往行人,半年募得近1500元关爱资金,全部捐给兰庄社区。

18.管霞(女):父亲中风,母亲糖尿病,18岁的女儿患病毒性脑炎。背负诸多不幸的她,一个月20天时间在外唱戏,每天要赶80公里的路程,每月1200元左右的收入,却要为女儿支付1000元的医药费。10月4日晚9点多钟,管霞唱戏后回家,在路上捡到一只皮包。到了家里,管霞打开包仔细清点后发现,里面竟有26000多元现金、15万元欠条票据、6张银行卡以及身份证等。看到包里有这么多贵重财物,管霞毫不犹豫地向高邮警方报案。面对失主的酬谢,她婉言谢绝。(“中国好人榜”11月上榜好人)

19.衡秀荣(女):数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五保”老人高春明。高春明孤苦无依,疾病缠身,因患病丧失了自理能力,她作为邻居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孤老的重担。几年来,她每天都要多做一份饭,准时送到老高的小房子。有时,老高身体不好,她还额外做点好吃的,给他开小灶。因为要照料老高,这两年多,她几乎没有出过一趟远门。即使走亲访友,也是吃了中饭去,赶在晚饭前回。如果有特殊情况实在赶不回来,她也要打电话吩咐家人,安排好饭菜。谈起衡秀荣的照顾,憨厚的老高眼圈红了:“要不是她照顾,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20.救人群体(高俊、陈红、叶丽娟等):11月4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在扬州市区淮海路与四望亭路交叉口,一位70多岁的老者突然昏厥,晕倒在路边。过往群众见此情形,立刻齐心协力将老者搀扶起来。最先发现老人晕倒的是一位60多岁的老师傅,发现老人晕倒后,他赶紧上前搀扶老人。其他市民也纷纷赶过来帮忙:一位女士买来矿泉水,另一名女子忙着拨打110……在众人的帮助下,老人终于苏醒过来。随后,110救助人员赶到,看到老人已无大碍,大家才悄悄散去。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他父亲患有帕金森症,昏厥对于这类病人相当严重,如果救助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老人苏醒后,反复叮嘱儿子一定要找到所有的救命恩人,好好谢谢人家。在记者与群众的努力下,救人的好人相继被找到。

7. 云曙碧的人物生平

云曙碧,蒙古族,1923年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她7岁时就拥有了一份特别“工作”——站房顶,为父亲乌兰夫(后任国家副主席)站岗放哨,16岁赴延安投身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内蒙古妇联副主任,北京蒙藏学校教导主任,内蒙古党校党组成员、教研室主任,内蒙古哲里木盟盟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盟委副书记。“文革”中受迫害,身上四根肋骨被打断,现仍靠背心支撑,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始终没变。

1972年6月平反,后任内蒙古哲里木盟委副书记,内蒙古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内蒙古人大党组副书记,内蒙古顾问委员会常委,内蒙古红十字会会长等职,2005年离休。现任内蒙古老卫生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内蒙古云曙碧公益事业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云曙碧常说,人生有夕阳,事业无黄昏。她离休不离岗,现在仍然带领着她的志愿者,继续开展公益活动,对贫困人群有求必应,被百姓誉为“草原上的活菩萨”!

她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第二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榜样公益特别贡献奖”和“时代楷模第九届爱心中国十大道德模范”等称号。

(7)延安道德模范扩展阅读:

家庭生活

父亲乌兰夫,后任国家副主席;

母亲云亭;

弟弟布赫,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弟弟乌可力,曾任过长城公司副总经理 ;

弟弟乌杰,曾任山西省副省长,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

二叔云浦,曾任八路军游击队队长。

三姑云清,后任内蒙古财政厅副厅长。

三姑父孔飞,后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

8. 延大附中的名师介绍

李化才,男,汉族,中共党员。数学本科学历,教育学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市级教学能手,中国数学教育学会会员。中国高考命题研究会会员,西工大附中命题研究骨干教师,近年发表高、中考命题研究论文多篇,专业基础扎实,教风严谨,教法灵活,课堂实效性强,现任延安大学附中教学校长,兼任高一数学课。 张福彦,男,汉族。中共党员,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市级优质课教学一等奖,市级优秀教师,市级职业道德模范,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英语教学二十多年,潜心研究英语教学方法,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教学方法灵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效果显著,西工大附中英语中心备课组成员。现任延安大学附中英语教师。 牟善鑫,男,汉族,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本科学历,中教一级,市级优秀教师,武汉市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武汉市语文学会会员,曾主编《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纲要》一书。专业功底深厚,乐于岗位奉献,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显著,受西工大附中委派,现任延安大学附中语文教师。 柳汝超,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大学毕业,本科学历。中教一级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一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专业功底扎实,教法灵活,教学工作经验丰富,效果显著,为西工大附中援派教师。现任延安大学附中数学教师。 李福玉,男,汉族。1967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省级优秀教师。近年发表语文教学研究论文十余篇,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课堂实效性强,成绩提高显著。为西工大附中援派教师。现任延安大学附中高三语文课教师。

热点内容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
数理法学 发布:2024-11-17 17:24:24 浏览: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发布:2024-11-17 17:05:49 浏览:874
靖边法官 发布:2024-11-17 16:34:25 浏览:76
民事诉讼法修改了多少处 发布:2024-11-17 16:26:29 浏览:667
魔法学院页游 发布:2024-11-17 16:11:07 浏览:371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 发布:2024-11-17 16:10:10 浏览:156
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手抄报 发布:2024-11-17 15:27:12 浏览: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