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托尔斯泰道德

托尔斯泰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3-27 07:25:05

A. 《复活》来分析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
【原文】对于许多远离俄国文学的中国人来说,这个大胡子老头所写的鸿篇巨制不是一下能消化得了的,比如说《战争与和平》,而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总是和一个女人有联系——《安娜·卡列尼娜》,加上书卷开始时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要记住这个大师级的人物倒也不难。而他的名言,对当今的新闻从业者最大的启示莫过于,幸福人生的故事其实只要报道一个就够了,否则就是重复;不幸的人生故事正因为各有各的不同,就需要多报道。恐怕这也正是这位文学泰斗总爱讲不幸的人生故事的理由。不过他最令人伤感之处,是他对自己民族怀有的矛盾情感,他曾无奈地叹道:“俄罗斯的母亲呀,你既贫穷又富饶,既伟大又渺小。”因此被苏联的创始人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罗德按】“我只担心一件事情,我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这不是托尔斯泰的话,而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话。身为贵族的托尔斯泰伯爵或许不曾象平民陀斯妥耶夫斯基那样受过苦,但对于老俄罗斯
那冻土层一样深厚沉重的苦难,这两颗俄罗斯最伟大的灵魂的怜悯和深情都是一致的。托尔斯泰伯爵在自己的庄园里象农奴一样地劳作,并疏财分田给他的农奴。如果说托尔斯泰伯爵不曾低贱过,那么他却愿意屈膝跪在污泥里,来分担底层贱民的屈辱和苦难。终于,八十多岁的托尔斯泰伯爵离家出走,以一个赤贫者的身份去面晤他的上帝,去向造物主归还他赤诚的灵魂。
不是托尔斯泰伯爵总爱讲不幸的人生故事,而恰恰是因为人生总是不幸的。令人伤感的是,这人生的不幸,这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总是要用人间最高贵的灵魂去偿赎,去抵付!
最令人伤感的是:托尔斯泰伯爵对“俄罗斯母亲”的感情并非矛盾的,而是始终一致的挚爱——因为俄罗斯的富饶去爱俄罗斯,也更因着俄罗斯的贫穷去爱俄罗斯;因着它的伟大,更因着它的渺小而去爱俄罗斯,高贵的托尔斯泰伯爵把自己下降到了俄罗斯苦难深重的最底层。——这与某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疏离的、阴暗的心态是有本质区别的。当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先贤,这里我也无意就中俄两国的先贤去做对比,且接着说。
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并不是因为他的矛盾。而是,既然人们已经在《战争与和平》中看到了那苏醒过来的个体意识和个体对自由的吁请;在《安娜.卡列妮娜》中看到了浮华之下扼杀活泼生命的陈腐;在《复活》中看到了俄罗斯的公正和良知的复苏,那人们还能看不到那正在凝聚中的爆发和那即将来临的革命吗?

B. 托尔斯泰主义的自我完善

在俄罗斯,其世界观所倡导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基督教人道主义,神人性和上帝的内在性。在托尔斯泰主义中,表现为“道德的自我完善”。
体现:
在《复活》中他写道:“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
在托尔斯泰看来,道德的自我完善便是抛弃利己主义,投身到利他主义中来。一个人,如果仅仅为自己而活,为了自己而不惜牺牲其它人幸福的权利,那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还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的人,而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为了他人牺牲自己。
如果想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需要经受很多考验,因为在人心中那个兽性的人会不断站出来试图掩盖每个人温良的本质,诱惑人要及时享乐。所以,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内心的这种二重性,就不得不经常要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

C. 托尔斯泰的生平

列夫·托尔斯泰,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 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D. 托尔斯泰关于道德的名言: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

虚伪和欺骗 都不值得提倡。但是 不否定有善意的 情况。 欺骗 我想 远没有虚伪的性质恶劣。 欺骗 也许只是一次两次。 而 虚伪却需要 用全部的时间进行伪装。

E. 外国文学简答题 什么是"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

F. 为何说列夫托尔斯泰是“文学巨人,道德的圣哲”

文学巨人那是因为托尔斯泰有很多伟大的作品,道德的圣哲是因为他毕生都崇尚仁义,以高尚的道德作为改造社会的良方,他自己身体力行,将自己的财产分给农民

G. 为何说列夫托尔斯泰是“文学巨擘”“道德的圣哲

列夫托尔斯泰本身是贵族出生,但他的作品却描写了革命时期人们的顽强斗争的精神,这点就使得他在道德精神上尤为突出了。就才学而言,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类的进步。(这只是自己的一点小想法,不值一哂。)

H. 摘要翻译成英文! 本文从 复活 中论证列夫托尔斯泰的主张 即道德的自我完善 不以暴力抗恶 心中的上帝和...

This article argued, from the masterpiece Resurrection, Lev Tolstoy's proposals as self-improvement of moral and refraining resistance against God and caritas inside with violence.

供参

I. 列夫托尔斯泰说,真诚的道德原则和为人民写作的态度,怎么理解求助求助。。。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J. 托尔斯泰对爱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托尔斯泰之所以获得不朽的声誉,主要是由于他的两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内心充满深刻的矛盾。他是一个个人主义贵族,而在他的晚年却很不成功地试图过一种穷苦农民的生活;他起初曾耽于声色,而最终却成为一个彻底的清教徒;他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却几乎时时害怕死亡。这种奇特的双重性格使他在人生的中年舍弃他单纯的小说作家的生涯而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在他源源不断写出的论文、小册子和大部分是说教的短篇故事和剧本里,他宣扬了对爱和忠诚的人生的信仰和对财产及政府和教会之类人为的制度的鄙弃。

早年和婚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伯爵1828年9月9日(旧历8月28日)生于莫斯科以南约160千米的他家庭的庄园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属图拉省)。托尔斯泰自幼父母双亡,由亲戚抚养。早年受教于家庭教师,16岁时进喀山大学,但因对该校刻板的教学感到失望,于1847年返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经营他的庄园并自行安排学业。他在两方面均无所成,遂又放弃田园生活,而投身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碌碌纷扰的社交圈中去。在他的日记里,他记述了自己道德上的越轨行为。在那充满青春活力的日记中已经显露出善于对自己行为的隐秘动机进行现实主义的探索,表现出不寻常的分析才能。

由于对这种平庸生活感到厌倦,托尔斯泰于1851年投奔他的在高加索当兵的兄长尼古拉。第二年,他也参加了军队并在与山地部落的几次作战中表现勇敢,他的闲暇时间大部分用于写作,写成了他第一部公开发表的作品《童年》,登载在《现代人》杂志上。

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到多瑙河战线,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参加塞瓦斯托波尔的围城之战,他在《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里描写了这些经历,其中他对比了普通士兵的单纯的英勇作战和上层军官们的装腔作势的勇敢。1856年战争结束后他离开军队到了圣彼得堡,在那里他成为一些互相竞争的文学团体的崇拜对象,它们竞相争取他对它们的社会和美学观点的支持。作为一个态度明朗的个人主义者,他断然摒弃了这些文人小圈子而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1857年去法国、瑞士和德国游历。

1862年托尔斯泰和出身于有教养的中产价级家庭的别尔斯结婚。他中断了教育活动,并在以后的15年里,把他的全部热情献给了婚后的生活。婚后的大部分时光过得热烈而快乐,他们共生育13个子女。他把庄园管理得很好,并重新开始写作,创作了他的两部最伟大的杰作《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两部杰作托尔斯泰用将近7年时间创作了他的史诗式的宏篇巨著《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通常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两三部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无论所涉及的范围或写作的笔法,这部杰作都远远超过他以往的作品。在这部小说里,所有的生活素材交织成宏伟的多彩的画面,丰富的材料和众多的人物都得到无比客观的处理和描绘,大概没有一部别的小说能如此通过对现实细节的准确把握和惊人的精细人微、形形色色的心理分析,成功地反映出完整的自然的生活的整体风貌。

虽然《安娜-卡列尼娜》至少在叙事方法和风格上同《战争与和平》近似,它在艺术上却更加统一。在写作这两部书之间的时间里,托尔斯泰的人生哲学逐渐发生变化。《战争与和平》是一部热爱生活的乐观的小说,它的主要人物在道德上是健全的,他们能够主宰自己的内心冲突;描写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社会的《安娜-卡列尼娜》则是悲观主义的,它的人物的内心冲突往往得不到解决,并且有时酿成人间灾祸。

老年托尔斯泰因强烈地感到他的家庭的养尊处优生活和他所要过的生活(一种摆脱世俗物欲、献身为他人服务的修道隐士的简朴生活)之间的矛盾而痛苦。他意识到,他的状况是对他所宣布的信仰的嘲笑,终于,日益恶化的家庭状况迫使托尔斯泰在一个夜晚秘密离家出走;伴他同行的有他的医生和小女儿亚历山德拉,他希望找到一个能安静地生活并和上帝更接近的藏身之所。几天以后,11月20日(旧历11月7日),他因肺炎在粱赞省偏僻的阿斯塔波沃火车站去世。

评价对于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文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评论家们从来很少提出疑问;他是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托尔斯泰虽然从未因袭在他之前的俄国作家,却可能受一些外国作家如卢梭、斯特恩、斯丹达尔及稍后萨克雷的影响,但对于他作为一位思想家的声誉,人们却从来没有一致的看法,不过,托尔斯泰的道德和理智发展的两重性已经被研究他的思想的现代学者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当他孜孜不倦地探索真理时,他是竭力在一个知识不完备、人类不完美的世界上寻求绝对的真理。其结果是,他的不愿妥协,他对于获得彻底的理性解释的强求,往往使他把理论推到荒谬的地步;许多人认为,他关于历史、非暴力、教育和艺术的观点,已经非常接近于这种荒谬的境地。但是只要系统地研究他的思想,就会发现它和19世纪自由主义的种种观念的关系。他认为两千年来的全部历史,主要是由个人的道德进步和政府的道德败坏构成的。托尔斯泰把他的信仰寄托在人们的道德进步上,认为它是对多数人普遍受少数人压迫现象的决定性回答。他认为,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和采用暴力的阶级斗争学说相反,促使人类达到无阶级和无国家状态的进步运动,有赖于每一个个人奉行至高无上的爱之法律,因而摒弃任何形式的暴力:通过这一切使自己在道德上日臻完善。尽管托尔斯泰把他的理性主义引向了极端,他在今日仍被公认为19世纪最有影响的道德主义者之一。

热点内容
什么样的发票具备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2 13:00:05 浏览:887
西乡有按劳动法的厂没 发布:2025-01-22 12:28:09 浏览:832
小学生简单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22 12:16:55 浏览:277
企业管理法律知识培训 发布:2025-01-22 12:11:37 浏览:464
法律部门规章 发布:2025-01-22 12:07:27 浏览:727
松原市法律咨询 发布:2025-01-22 12:04:49 浏览:602
酒店大厅保安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22 11:21:37 浏览:936
盱眙法院庭长 发布:2025-01-22 11:06:23 浏览:950
吴惠芬的姐姐是法官吗 发布:2025-01-22 10:43:29 浏览:728
驻马店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2 10:24:45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