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发布时间: 2022-03-27 10:43:10

Ⅰ 如何理解法律文化建设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1、法律文化建设是现代民主法治的灵魂;
2、法律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回方略的现实答需求;
3、法律文化建设,是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内在要求;
4、法律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5、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Ⅱ 论法治文化建设在创建法治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培育城市法治文化既要明确目标,又要坚持行之有效的措施。而培育法治文化的关键在人,因此,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是提升法治城市创建水平的重中之重。 以创建法

Ⅲ 法治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法治文化建设的目的大致有三个:
1、增强全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版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权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特别是注重引导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内容,确立起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
2、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建设的目的,不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播,重要的是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传播法治文化,创新法治实践,培养起全民发自内心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意识和法律信仰;
3、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文化价值体系。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促进全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尊法,深化普法宣传,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是可以实现的。但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文化价值观的真正形成,需要从根本上通过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度来实现。

Ⅳ 从依法治国和文化强国的角度,谈谈我国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你好
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版法治文化建
设,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需要,是建设权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Ⅳ 法制文化建设对依法治国有什么好处

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精神要素和文化土壤,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支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贯彻落实这一重大部署,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对依法治国的促进作用。

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精神支撑作用,营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良好氛围。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在我国法治实践中长期积淀形成的,对法治建设起着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征程已经开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法治精神,需要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树立法律信仰。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们对法律越是尊重与信仰,法治意识与法治氛围就越浓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应以此为契机,加强法治文化教育,引导人们逐步形成对法律的信仰。二是坚定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引导公民树立崇尚法治的信念,培育和发展法治文化,促进全社会尊法、护法、守法、用法,使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信念和追求目标。

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价值塑造作用,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良好风尚。法治文化由法治价值内化而来,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和调控功能,能够凝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与行为共识。只有法治成为人们自觉践行的核心价值观,全社会才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尚。法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发挥法治文化的价值塑造作用尤其重要。一是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精神。重视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思想,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二是借鉴国外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既要认真学习西方国家法治经验,又绝不照抄照搬。应根据我国社会实际借鉴国外法治经验和法律条文,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动力保障作用,开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良好局面。法治文化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力,是推动我国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强化领导、完善机制,多措并举、持之以恒。一是充分发挥党对法治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根本保证。二是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与规范体系,将法治文化建设上升到制度高度,为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提供重要保证。三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法治文化建设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力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使全社会真正理解现代法治精神,自觉弘扬法治文化,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发挥应有作用

Ⅵ 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结合法律与文化的关系谈谈当前加强我国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转载

“文化”一词定义有很多解释,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即“文化,广义上讲,指人类社会历史时间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的文化观),“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或社会的观念形态,包括社会意识和思想体系”(狭义的文化观),“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说,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中义的文化观)。

法律与文化的关系:(1)法律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2)法律是一种特殊文化。“法律是一种文化”这一命题,一方面说明了法律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法律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任何一种法律或法律现象,都是特定社会的文化在法律现象上的反映;(3)文化是法治的理性基础。第一,文化是立法的精神源头;第二,文化是社会执法、守法的内在动力;第三,文化是公民参政、议政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六大报告继续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一个社会的法律文化。一个社会立法的价值取舍、立法之内容及水平,执法的力度,守法的状态,监督机制的完备与否,是这个社会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这个社会的法律文化的主要体现。法律文化与社会的法治化程度是密切联系的,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法律文化,就有什么程度的法治状态。

一代“国学大师” 钱穆先生曾说:“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法律的生命力源自于文化,因为法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从属于文化,文化为法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法律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它反映的是法律生活中群体化的思想观念、理想人格、行为趋向、情感倾向。它是社会群体关于权利与义务的价值选择、思想模式、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法律文化是人们对法律的情感和需求的观念模式的沉淀。实际上,只有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对法律有自觉的需求时,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自觉选择法律时,法律才会被人们自觉遵守,法治才能真正实现。这是因为法律的运行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法律的生命深藏于文化之中。对于世界和社会秩序的看法决定了社会权力的分配,决定了社会制度的确立。

文化对于法治的功用:法治国家的建立必须要有法律文化作为支撑,只有在理性的法律文化的基础上才可能建立起法治国家的大厦。法律的运行并不是国家单方面的行为,更多的是整个社会,包括个人、社会、组织和国家机构按照各自对法律的理解和态度所进行的法律生活。因此,法律的运行不仅仅是国家意志的实现,从更大环境来说,也是文化的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文化的支持,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文化的支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必然受制约,政治、经济、社会秩序也要受影响。也就是说,法律文化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时,法律文化就能维护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就能促进市场经济正常、健康、迅速地发展;反之,法律文化就会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所以说,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受法律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法律与文化的关系,证实了法律文化对法律实践的潜在指引作用和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作用与反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建立和发展这种与社会主义法治相适应的法律文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完善和发展,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确立,培植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文化已是势在必行。

Ⅶ 如何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以文化为载体,以法律法规为内容,用人性化、艺术化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和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而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文化,具有宣传、教育、引导、激励和娱乐等多种功能,是思想领域、文化领域、法治领域的重要工作,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加强和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六五”普法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对于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创新机制,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必须要在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以机制创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一是强化责任。二是落实保障。三是整合资源。
2、创新品牌,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活力。要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要发挥地区优势,在巩固、深化和创新品牌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是巩固法治文化宣传广场。二是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中心。三是打造法治文化生活馆。
3、创新载体,增强法治文化建设效能。法治文化建设的难点在于概念虚、基础弱、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必须要下细功夫、实功夫、慢功夫,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居民的法治意识,提升地区的法治水平。一是加强融合。二是抓好结合。三是注重整合。

Ⅷ 法治文化建设对化解矛盾纠纷有什么作用

一是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弘扬法治文化,重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指针,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核心内容。要通过普法活动,教育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内容,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实践,在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特别是在立法、执法、司法等部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把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作为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过程。二是要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着力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为前提,法制宣传教育应以切实提升公民的法治理念为中心目标,将法治"口号"内化为公民自愿自觉的行动,培养公民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敬,形成法治文化和法律观念的现代化。普法的功能和目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播,而是法治理念的渗透和法治文化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在于法律信仰的建立。强化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要坚持做到三个结合: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有机结合。加强机关法治文化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要以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为普法教育的龙头,着力建设以"法治、民本、廉政、阳光"为核心的机关法治文化。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深化校园普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要深入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创新校园普法载体,增强校园普法效果。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依法诚信经营,企业文化需要融入法治文化,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实现普法效果一企业效益同步增长,法治理念与法人理念同步增强,从而提升企业诚信守法的形象。三是推进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着力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提高公民的法治素质,促进全社会知法、守法、用法、尊法,依靠法制宣传教育可以实现。但是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文化观的真正形成,从根本上讲要通过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度,而逐步培育形成。"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举动祸害尤烈,因为后者不过是弄脏了水流,前者却破坏了水源。"法律只有在实施中满足了人们的安全、正义和秩序的需要,使损害得到救济,利益分配的扭曲得以矫正,其威信才能树立,其权威性、公正性和神圣性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司法公正起到了公平正义法治价值体系形成的巨大潜在作用。法治文化的建立不但要以良法存在为前提,更要以良法的公正实施为目的、为保证、为重点。

Ⅸ 结合实际谈谈群众文化法治建设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法治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及其实践所具有的深沉文化内涵,是法治信仰、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原则、法治价值、法治习惯的总和。随着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法治中国的精神构成要素,日益成为法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最终是由社会的全体成员来推动和实现的,而每个个体的行动都不仅受法律制度和经济利益的约束,而且深受诸多精神世界的影响。历史发展表明,蕴含、体现和弘扬法治精神的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对法治建设起着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唯有让法治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
我国文化法治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和完善法律体系的新形势新要求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在文化法规体系建设方面,文化立法层次仍然较低,文化领域法律很少,大部分为法规和规章;文化建设各领域立法不平衡,现行文化立法主要集中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方面,其他领域的立法较少;文化领域至今没有一部统领全局的基础性法律。二是在文化执法方面,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法律保障仍不充分,执法的有效性受到影响,与文化执法面临的重要任务及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承担的重大责任不相适应。三是专业化的文化法治队伍数量太少。据统计,全国只有40%的省级文化部门设有法规处或政策法规处,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难以满足文化发展对政策法规工作的需求。我们必须增强文化法治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推进文化法治建设。

Ⅹ 法治文化建设在创建法治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法治文化建设是现代民主法治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讲,法治文化就是法律和文化的有内机融合,容是实施法治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和人文环境。法治不是凭空而生的,任何法律制度的建立都要受到相应的文化影响,任何法律的实施同样也要受到相应的文化解读、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全体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并遵循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先进的法治文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

热点内容
什么样的发票具备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2 13:00:05 浏览:887
西乡有按劳动法的厂没 发布:2025-01-22 12:28:09 浏览:832
小学生简单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22 12:16:55 浏览:277
企业管理法律知识培训 发布:2025-01-22 12:11:37 浏览:464
法律部门规章 发布:2025-01-22 12:07:27 浏览:727
松原市法律咨询 发布:2025-01-22 12:04:49 浏览:602
酒店大厅保安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22 11:21:37 浏览:936
盱眙法院庭长 发布:2025-01-22 11:06:23 浏览:950
吴惠芬的姐姐是法官吗 发布:2025-01-22 10:43:29 浏览:728
驻马店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2 10:24:45 浏览:970